java冒泡演算法
1. 求java冒泡排序法的原理
冒泡排序(Bubble Sort),是一種計算機科學領域的較簡單的排序演算法。
它重復地走訪過要排序的數列,一次比較兩個元素,如果他們的順序錯誤就把他們交換過來。走訪數列的工作是重復地進行直到沒有再需要交換,也就是說該數列已經排序完成。
這個演算法的名字由來是因為越大的元素會經由交換慢慢「浮」到數列的頂端,故名。
冒泡排序演算法的原理如下:(從後往前)
比較相鄰的元素。如果第一個比第二個大,就交換他們兩個。
對每一對相鄰元素作同樣的工作,從開始第一對到結尾的最後一對。在這一點,最後的元素應該會是最大的數。
針對所有的元素重復以上的步驟,除了最後一個。
持續每次對越來越少的元素重復上面的步驟,直到沒有任何一對數字需要比較。
其更多信息可訪問網路查看:http://ke..com/link?url=__pmplP7YZ-ValMIJmZZHuR-30__#1
2. JAVA冒泡排序
packageTest;
importjava.util.Arrays;
publicclassDemo1{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
int[]a={2,1,3,9,7,10,8,11,17,6};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
sortArr(a,a.length-1,0);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
sort(a);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
}
publicstaticvoidsortArr(int[]a,inti,intj){
if(j<i){
sortOne(a,i,j);
}else{
sortOne(a,--i,0);
}
}
publicstaticvoidsortOne(int[]a,inti,intj){
if(i==0)return;
if(a[j+1]<a[j]){
inttemp=a[j];
a[j]=a[j+1];
a[j+1]=temp;
}
sortArr(a,i,++j);
}
publicstaticvoidsort(int[]a)
{
inttemp=0;
for(inti=a.length-1;i>0;--i)
{
for(intj=0;j<i;++j)
{
if(a[j+1]<a[j])
{
temp=a[j];
a[j]=a[j+1];
a[j+1]=temp;
}
}
}
}
}
上面代碼是從小到大排列
packageTest;
importjava.util.Arrays;
publicclassDemo1{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
Object[]a={2,1,3,9,7,10,8,11,17,6};
sortArr(a,a.length-1,0);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
Object[]b={'a','m','s','b','h','e'};
sortArr(b,b.length-1,0);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b));
}
publicstaticvoidsortArr(Object[]a,inti,intj){
if(j<i){
sortOne(a,i,j);
}else{
sortOne(a,--i,0);
}
}
publicstaticvoidsortOne(Object[]a,inti,intj){
if(i==0)return;
if(a[j+1]instanceofInteger){
if(Integer.valueOf(""+a[j+1])<Integer.valueOf(""+a[j])){
Objecttemp=a[j];
a[j]=a[j+1];
a[j+1]=temp;
}
}elseif(a[j+1]instanceofCharacter){
if(a[j+1].toString().charAt(0)<a[j].toString().charAt(0)){
Objecttemp=a[j];
a[j]=a[j+1];
a[j+1]=temp;
}
}
sortArr(a,i,++j);
}
// publicstaticvoidsort(int[]a)
// {
// inttemp=0;
// for(inti=a.length-1;i>0;--i)
// {
// for(intj=0;j<i;++j)
// {
// if(a[j+1]<a[j])
// {
// temp=a[j];
// a[j]=a[j+1];
// a[j+1]=temp;
// }
// }
// }
// }
}
3. 冒泡排序java是
冒泡排序演算法:
int類型的數組:3 1 6 2 5
演算法:取出最大的放在最後,下次就不用比較最後一個了。*/
public class BubbleSor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a = {3,1,6,2,5};
//開始排序
for(int i=a.length-1;i>0;i--){
for(int j=0;j<i;j++){
if(a[j]>a[j+1]){
//交換位置
int temp;
temp = a[j];
a[j] = a[j+1];
a[j+1] = temp;
//遍歷
for(int i=0;i<a.length;i++){
System.out.println(a[i]);
}
演算法原理
冒泡排序演算法的運作如下:(從後往前)
比較相鄰的元素。如果第一個比第二個大,就交換他們兩個。
對每一對相鄰元素作同樣的工作,從開始第一對到結尾的最後一對。在這一點,最後的元素應該會是最大的數。
針對所有的元素重復以上的步驟,除了最後一個。
持續每次對越來越少的元素重復上面的步驟,直到沒有任何一對數字需要比較。
4. Java冒泡排序的原理
冒泡排序是所欲排序演算法里最好理解的了。
1、排序演算法:
A)比較相鄰的元素。如果第一個比第二個大,就交換他們兩個。
B)對每一對相鄰元素作同樣的工作,從開始第一對到結尾的最後一對。在這一點,最後的元素應該會是最大的數。
C)針對所有的元素重復以上的步驟,除了最後一個。
D)持續每次對越來越少的元素重復上面的步驟,直到沒有任何一對數字需要比較。
2、給你一個java的實現代碼:
public class BubbleSor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score[] = {67, 69, 75, 87, 89, 90, 99, 100};
for (int i = 0; i < score.length -1; i++){ //最多做n-1趟排序
for(int j = 0 ;j < score.length - i - 1; j++){ //對當前無序區間score[0......length-i-1]進行排序(j的范圍很關鍵,這個范圍是在逐步縮小的)
if(score[j] < score[j + 1]){ //把小的值交換到後面
int temp = score[j];
score[j] = score[j + 1];
score[j + 1] = temp;
}
}
System.out.print("第" + (i + 1) + "次排序結果:");
for(int a = 0; a < score.length; a++){
System.out.print(score[a] + "\t");
}
System.out.println("");
}
System.out.print("最終排序結果:");
for(int a = 0; a < score.length; a++){
System.out.print(score[a] + "\t");
}
}
}
5. 如何用java實現冒泡排序
static void BubbleSort(int a []){
int temp=0;
for (int i = 0; i < a.length ; i++) {
for (int j = 0; j < a.length - i - 1; j++){
if (a[j]>a[j + 1]){ //把這里改成大於,就是升序了
temp=a[j];
a[j]=a[j + 1];
a[j + 1]=temp;
}
}
}
}
6. java冒泡排序法代碼
冒泡排序是比較經典的排序演算法。代碼如下:
for(int i=1;i<arr.length;i++){
for(int j=1;j<arr.length-i;j++){
//交換位置
}
拓展資料:
原理:比較兩個相鄰的元素,將值大的元素交換至右端。
思路:依次比較相鄰的兩個數,將小數放在前面,大數放在後面。即在第一趟:首先比較第1個和第2個數,將小數放前,大數放後。然後比較第2個數和第3個數,將小數放前,大數放後,如此繼續,直至比較最後兩個數,將小數放前,大數放後。重復第一趟步驟,直至全部排序完成。
第一趟比較完成後,最後一個數一定是數組中最大的一個數,所以第二趟比較的時候最後一個數不參與比較;
第二趟比較完成後,倒數第二個數也一定是數組中第二大的數,所以第三趟比較的時候最後兩個數不參與比較;
依次類推,每一趟比較次數-1;
……
舉例說明:要排序數組:int[]arr={6,3,8,2,9,1};
for(int i=1;i<arr.length;i++){
for(int j=1;j<arr.length-i;j++){
//交換位置
}
7. 用java冒泡排序和遞歸演算法
冒泡排序
(1)基本思想:在要排序的一組數中,對當前還未排好序的范圍內的全部數,自上而下對相鄰的兩個數依次進行比較和調整,讓較大的數往下沉,較小的往上冒。即:每當兩相鄰的數比較後發現它們的排序與排序要求相反時,就將它們互換。
(2)用java實現
ublicclassbubbleSort{
publicbubbleSort(){
inta[]={1,54,6,3,78,34,12,45};
inttemp=0;
for(inti=0;i<a.length;i++){
for(intj=i+1;j<a.length;j++){
if(a[i]>a[j]){
temp=a[i];
a[i]=a[j];
a[j]=temp;
}
}
}
for(inti=0;i<a.length;i++)
System.out.println(a[i]);
}
}
遞歸
遞歸演算法,就是程序的自身調用。表現在一段程序中往往會遇到調用自身的那樣一種coding策略,可以利用大道至簡的思想,把一個大的復雜的問題層層轉換為一個小的和原問題相似的問題來求解的這樣一種策略。能看到我們會用很少的語句解決了非常大的問題,所以遞歸策略的最主要體現就是小的代碼量解決了非常復雜的問題。
java代碼:
packagecom.cjq.filedown;
publicclassFab{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
System.out.println(fab(5));
}
privatestaticintfab(intindex){
if(index==1||index==2){
return1;
}else{
returnfab(index-1)+fab(index-2);
}
}
}
8. java中冒泡排序演算法的詳細解答以及程序
實例說明
用冒泡排序方法對數組進行排序。
實例解析
交換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兩兩比較待排序記錄的關鍵字,發現兩個記錄的次序相反時即進行交換,直到沒有反序的記錄為止。
應用交換排序基本思想的主要排序方法有冒泡排序和快速排序。
冒泡排序
將被排序的記錄數組 R[1..n] 垂直排列,每個記錄 R[i] 看做是重量為 R[i].key 的氣泡。根據輕氣泡不能在重氣泡之下的原則,從下往上掃描數組 R 。凡掃描到違反本原則的輕氣泡,就使其向上「漂浮」。如此反復進行,直到最後任何兩個氣泡都是輕者在上,重者在下為止。
(1) 初始, R[1..n] 為無序區。
(2) 第一趟掃描,從無序區底部向上依次比較相鄰的兩個氣泡的重量,若發現輕者在下、重者在上,則交換二者的位置。即依次比較 (R[n],R[n-1]) 、 (R[n-1],R[n-2]) 、 … 、 (R[2],R[1]); 對於每對氣泡 (R[j+1],R[j]), 若 R[j+1].key<R[j].key, 則交換 R[j+1] 和 R[j] 的內容。
第一趟掃描完畢時,「最輕」的氣泡就飄浮到該區間的頂部,即關鍵字最小的記錄被放在最高位置 R[1] 上。
(3) 第二趟掃描,掃描 R[2..n]。掃描完畢時,「次輕」的氣泡飄浮到 R[2] 的位置上 …… 最後,經過 n-1 趟掃描可得到有序區 R[1..n]。
注意:第 i 趟掃描時, R[1..i-1] 和 R[i..n] 分別為當前的有序區和無序區。掃描仍是從無序區底部向上直至該區頂部。掃描完畢時,該區中最輕氣泡漂浮到頂部位置 R[i] 上,結果是 R[1..i] 變為新的有序區。
冒泡排序演算法
因為每一趟排序都使有序區增加了一個氣泡,在經過 n-1 趟排序之後,有序區中就有 n-1 個氣泡,而無序區中氣泡的重量總是大於等於有序區中氣泡的重量,所以整個冒泡排序過程至多需要進行 n-1 趟排序。
若在某一趟排序中未發現氣泡位置的交換,則說明待排序的無序區中所有氣泡均滿足輕者在上,重者在下的原則,因此,冒泡排序過程可在此趟排序後終止。為此,在下面給出的演算法中,引入一個布爾量 exchange, 在每趟排序開始前,先將其置為 FALSE 。若排序過程中發生了交換,則將其置為 TRUE 。各趟排序結束時檢查 exchange, 若未曾發生過交換則終止演算法,不再進行下趟排序。
具體演算法如下:
void BubbleSort(SeqList R){
//R(1..n) 是待排序的文件,採用自下向上掃描,對 R 做冒泡排序
int i,j;
Boolean exchange; // 交換標志
for(i=1;i<n;i++){ // 最多做 n-1 趟排序
exchange=FALSE; // 本趟排序開始前,交換標志應為假
for(j=n-1;j>=i;j--) // 對當前無序區 R[i..n] 自下向上掃描
if(R[j+1].key<R[j].key){ // 交換記錄
R[0]=R[j+1]; //R[0] 不是哨兵,僅做暫存單元
R[j+1]=R[j];
R[j]=R[0];
exchange=TRUE; // 發生了交換,故將交換標志置為真
}
if(!exchange) // 本趟排序未發生交換,提前終止演算法
return;
} //endfor( 外循環 )
}//BubbleSort
publicclassBubbleSort{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
//TODOAuto-generatedmethodstub
List<Integer>lstInteger=newArrayList<Integer>();
lstInteger.add(1);
lstInteger.add(1);
lstInteger.add(3);
lstInteger.add(2);
lstInteger.add(1);
for(inti=0;i<lstInteger.size();i++){
System.out.println(lstInteger.get(i));
}
System.out.println("排序之後-----------------");
lstInteger=sortList(lstInteger);
for(inti=0;i<lstInteger.size();i++){
System.out.println(lstInteger.get(i));
}
}
publicstaticList<Integer>sortList(List<Integer>lstInteger){
inti,j,m;
booleanblChange;
intn=lstInteger.size();
for(i=0;i<n;i++){
blChange=false;
for(j=n-1;j>i;j--){
if(lstInteger.get(j)<lstInteger.get(j-1)){
m=lstInteger.get(j-1);
lstInteger.set(j-1,lstInteger.get(j));
lstInteger.set(j,m);
blChange=true;
}
}
if(!blChange){
returnlstInteger;
}
}
returnlstInteger;
}
}
歸納注釋
演算法的最好時間復雜度:若文件的初始狀態是正序的,一趟掃描即可完成排序。所需的關鍵字比較次數C和記錄移動次數M均達到最小值,即C(min)=n-1,M(min)=0。冒泡排序最好的時間復雜度為O(n)。
演算法的最壞時間復雜度:若初始文件是反序的,需要進行n-1趟排序。每趟排序要進行n-1次關鍵字的比較(1<=i<=n-1),且每次比較都必須移動記錄3次。在這種情況下,比較和移動次數均達到最大值,即C(max)=n(n-1)/2=O(n^2),M(max)=3n(n-1)/2=O(n^2)。冒泡排序的最壞時間復雜度為O(n^2)。
演算法的平均時間復雜度為O(n^2)。雖然冒泡排序不一定要進行n-1趟,但由於它的記錄移動次數較多,故平均時間性能比直接插入排序要差得多。
演算法穩定性:冒泡排序是就地排序,且它是穩定的。
演算法改進:上述的冒泡排序還可做如下的改進,①記住最後一次交換發生位置lastExchange的冒泡排序(該位置之前的相鄰記錄均已有序)。下一趟排序開始時,R[1..lastExchange-1]是有序區,R[lastExchange..n]是無序區。這樣,一趟排序可能使當前有序區擴充多個記錄,從而減少排序的趟數。②改變掃描方向的冒泡排序。冒泡排序具有不對稱性。能一趟掃描完成排序的情況,只有最輕的氣泡位於R[n]的位置,其餘的氣泡均已排好序,那麼也只需一趟掃描就可以完成排序。如對初始關鍵字序列12、18、42、44、45、67、94、10就僅需一趟掃描。需要n-1趟掃描完成排序情況,當只有最重的氣泡位於R[1]的位置,其餘的氣泡均已排好序時,則仍需做n-1趟掃描才能完成排序。比如對初始關鍵字序列:94、10、12、18、42、44、45、67就需7趟掃描。造成不對稱性的原因是每趟掃描僅能使最重氣泡「下沉」一個位置,因此使位於頂端的最重氣泡下沉到底部時,需做n-1趟掃描。在排序過程中交替改變掃描方向,可改進不對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