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單片機c語言開發與實例
A. 51單片機c語言開發與實例的目錄
第1章MCS-51單片機與C語言
1.1MCS-51單片機的特點
1.1.1MCS-51單片機簡介
1.1.2MCS-51單片機的內部結構
1.1.3MCS-51單片機的存儲器組織
1.2匯編語言
1.3C語言
1.4單片機匯編語言與C語言程序設計對照
1.5匯編語言和C語言混合編程
1.5.1在C51中嵌入匯編
1.5.2C程序中調用匯編功能程序
1.5.3匯編程序調用C程序
第2章KeilC51的數據結構
2.1KeilC51
2.2數據類型
2.3存儲種類及存儲區
2.3.1整型常量
2.3.2字元型常量
2.3.3字元串常量
2.3.4位標量
2.4變數
2.4.1變數的定義
2.4.2存儲器類型
2.4.3存儲器模式
2.4.4重新定義數據類型
2.5數組
2.6指針
2.7結構
2.8聯合
2.9枚舉
第3章KeilC51程序設計
3.1預處理
3.2運算符與表達式
3.3控制流語句
3.3.1條件語句
3.3.2while循環
3.3.3do-while循環
3.3.4for循環
3.3.5goto語句
3.3.6switch語句
3.3.7Break語句和continue語句
3.3.8返回語句return
3.4函數
3.4.1定義函數
3.4.2調用函數
3.4.3中斷服務函數
3.4.4函數的遞歸調用與再入函數
第4章KeilC51集成開發環境
4.1KeilC51安裝
4.2μVision3集成開發環境
4.3μVision3的欄目和窗口
4.4創建項目
4.5簡單的程序調試
4.6含有多個文件的項目
4.7代碼優化
4.8技巧和竅門
4.9KeilC編譯器常見警告與錯誤信息的解決方法
第5章用KeilC51開發8051單片機內部資源
5.1用KeilC51開發輸入/輸出埠
5.1.1輸入/輸出埠簡介
5.1.2輸出埠應用實例
5.1.3輸入埠實例
5.2用KeilC51開發定時器/計數器
5.2.1定時器/計數器簡介
5.2.2控制和狀態寄存器
5.2.3定時器/計數器設置實例
5.2.4定時器/計數器2
5.2.5編程實例
5.3中斷系統編程
5.3.1中斷系統
5.3.2中斷系統的控制寄存器
5.3.3中斷的響應過程
5.3.4中斷實例
5.4用KeilC51開發串列口
5.4.1數據通信的基本概念
5.4.2MCS-51的串列口控制寄存器
5.4.3工作方式
5.4.4數據傳輸率的確定
5.4.5串列通信實例
第6章單片機的資源擴展
第7章8051單片機的系統設計
第8章8051單片機程序固化方法
第9章單片機的斷電保護
第10章單片機與PC機通信
第11章在系統編程和在應用中編程
第12章單片機之間的通信
第13章I2C匯流排介面技術
第14章用C51開發線切割機床控制器
第15章步進電機驅動
第16章紅外器件應用
附錄AMCS-51指令表
附錄BKeilC51的庫函數
B. 大家幫忙找一些51單片機的基本C語言程序例子,最好帶說明,謝啦
中斷控製程序:
#include <AT89X52.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port_count P2 //P2接8LED介面
//將計數器的二進制值用8個LED顯示出來
uchar count;//計數器(存儲中斷次數)
void main(void)
{
count=0; //清零計數器
port_count=~count;//清零P2口
IT0=1; //INT0設為邊沿觸發方式�IT0=0則為電平觸發方式
EX0=1; //開INT0中斷
EA=1; //開系統中斷
while(1); //等待中斷處理
}
//INT0中斷處理函數
void int0_interrupt() interrupt 0 //INT0中斷號0
{
count++;
port_count=~count; //當達到255時,溢出,又從0開始
}
I/O控製程序:
#include <AT89X52.H>
#include <intrins.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flowlight P2
void delay10ms()
{uchar a,b;
for(a=200;a>0;a--)
for(b=225;b>0;b--);
}
void main()
{
uchar flag=0;//判斷移動方向 flag==0 左移 flag==1 右移
uchar port_state=0x01;
flowlight=~port_state;
while(1)
{
delay10ms();
if(port_state==0X80&&flag==0)
{
flag=1; //流水燈左移到第八位又移回來 ~1000 0000
}
else
if(port_state==0X01&&flag==1)
{
flag=0; //流水燈右移到第1位又移回來 ~0000 0001
}
if(flag==0)
{
port_state=port_state<<1;
flowlight=~port_state;
}
else
{
port_state=port_state>>1;
flowlight=~port_state;
}
}
串口通信程序:
主機程序:
#include <AT89X52.H>
#define NODE_ADDR 3 //目的節點地址
#define COUNT 10 //發送緩沖區buffer大小
typedef unsigned char uchar;
uchar buffer[COUNT]; //定義buffer
int pt; //設置指針
main()//////////////////////////////////////////發送程序
{
//buffer初始化
pt=0;
while(pt<COUNT)
{
buffer[pt]='1'+pt; //[buffer]=0X31,[buffer+1]= 0X32,[buffer+2] 0X33........
pt++;
}
////初始化串口和T1(波特率發生器)/////////PCON預設為0
PCON=0X00;
SCON=0Xc0; //SCON=1100 0000B,置串口為方式3, SM2=0,REN=0,主機不接收地址幀
TMOD=0X20; //20H=0010 0000B,置T1為方式2,TR1控制T1的開關,定時器方式
TH1=253;TL1=253; //方式2為自動重裝///f(bps)=9600bps (f(osc)=11.0592MHZ)
TR1=1; //啟動T1
ET1=0; //關T1中斷 由於自動重裝
ES=1; //開串口中斷
EA=1; //開系統中斷
pt=0;
///////////////發送地址幀
TB8=1; //地址幀標志
SBUF=NODE_ADDR; //發送目的節點地址
while(pt<COUNT); //等待發送完全部數據
while(1);//不執行任何操作
} //end main
/////發送完中斷函數
void send()interrupt 4
{
TI=0; //清發送中斷標志
if(pt<COUNT)
{
//發送一幀數據
TB8=0;//數據幀標志
SBUF=buffer[pt]; //啟動發送
pt++;//指針指向下一單元
}
else
{
ES=0; //關串口中斷
EA=0; //關系統中斷
return; //若發送完則停止發送並返回
}
}
接收程序:
#include<reg52.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NODE_ADDR 3 //本機節點地址
#define COUNT 10 //定義接收緩沖區buffer大小
uchar buffer[COUNT]; //定義buffer
int pt; //當前位置指針
void send_char_com(unsigned char ch); //向串口發送一個字元的函數聲明
void delay(void);
main() ////////////////串列非同步從機接收程序
{
PCON=0X00; //初始化串口和T1(波特率發生器)/////////PCON預設為0
SCON=0XF0; //SCON=1111 0000B,方式3,SM2=1,REN=1,允許接收地址幀
TMOD=0X20; //20H=0010 0000B,置T1為方式2,TR1控制T1的開關,定時器方式
TH1=253;TL1=253; //方式2為自動重裝///f(bps)=9600bps (f(osc)=11.0592MHZ)
TR1=1; //啟動T1
ET1=0; //關T1中斷 由於自動重裝
ES=1; //開串口中斷
EA=1; //開系統中斷
pt=0;
while(pt<COUNT); //等待接收地址幀和全部數據幀
delay() ;
//接收完後返回數據
SCON=0XC0; //SCON=1100 0000B,置串口為方式3, SM2=0,REN=0,主機不接收地址幀
EA=0;
for(pt=0;pt<COUNT;pt++)
{
send_char_com(buffer[pt]);
}
while(1);
} //end main
///////////串口接收中斷函數
void receive()interrupt 4 using 3
{
RI=0; //清除接收中斷標志
if(RB8==1) //地址幀
{//若為本機地址,則置SM2=0,以便接收數據
if(SBUF==NODE_ADDR)
{
SM2=0;
}
}
/////RB8=0,數據幀
else if(RB8==0)
{buffer[pt]=SBUF; //數據幀送buffer
pt++;
if(pt>=COUNT)
SM2=1; //若接收完全部數據幀,則通信結束;置SM2=1,准備下一次通信
}
}
//向串口發送一個字元
void send_char_com(unsigned char ch)
{
SBUF=ch;
while(TI==0);
TI=0;
}
///////////////////////////////////////////////////////////////////////////////////
void delay(void)
{uchar i=100;
while(i--);
}
C. 單片機c語言編程100個實例
51單片機C語言編程實例 基礎知識:51單片機編程基礎 單片機的外部結構: 1. DIP40雙列直插; 2. P0,P1,P2,P3四個8位準雙向I/O引腳;(作為I/O輸入時,要先輸出高電平) 3. 電源VCC(PIN40)和地線GND(PIN20); 4. 高電平復位RESET(PIN9);(10uF電容接VCC與RESET,即可實現上電復位) 5. 內置振盪電路,外部只要接晶體至X1(PIN18)和X0(PIN19);(頻率為主頻的12倍) 6. 程序配置EA(PIN31)接高電平VCC;(運行單片機內部ROM中的程序) 7. P3支持第二功能:RXD、TXD、INT0、INT1、T0、T1 單片機內部I/O部件:(所為學習單片機,實際上就是編程式控制制以下I/O部件,完成指定任務) 1. 四個8位通用I/O埠,對應引腳P0、P1、P2和P3; 2. 兩個16位定時計數器;(TMOD,TCON,TL0,TH0,TL1,TH1) 3. 一個串列通信介面;(SCON,SBUF) 4. 一個中斷控制器;(IE,IP) 針對AT89C52單片機,頭文件AT89x52.h給出了SFR特殊功能寄存器所有埠的定義。 C語言編程基礎: 1. 十六進製表示位元組0x5a:二進制為01011010B;0x6E為01101110。 2. 如果將一個16位二進數賦給一個8位的位元組變數,則自動截斷為低8位,而丟掉高8位。 3. ++var表示對變數var先增一;var—表示對變數後減一。 4. x |= 0x0f;表示為 x = x | 0x0f; 5. TMOD = ( TMOD & 0xf0 ) | 0x05;表示給變數TMOD的低四位賦值0x5,而不改變TMOD的高四位。 6. While( 1 ); 表示無限執行該語句,即死循環。語句後的分號表示空循環體,也就是{;} 在某引腳輸出高電平的編程方法:(比如P1.3(PIN4)引腳) 代碼 1. #include <AT89x52.h> //該頭文檔中有單片機內部資源的符號化定義,其中包含P1.3 2. void main( void ) //void 表示沒有輸入參數,也沒有函數返值,這入單片機運行的復位入口 3. { 4. P1_3 = 1; //給P1_3賦值1,引腳P1.3就能輸出高電平VCC 5. While( 1 ); //死循環,相當 LOOP: goto LOOP; 6. } 注意:P0的每個引腳要輸出高電平時,必須外接上拉電阻(如4K7)至VCC電源。 在某引腳輸出低電平的編程方法:(比如P2.7引腳) 代碼 1. #include <AT89x52.h> //該頭文檔中有單片機內部資源的符號化定義,其中包含P2.7 2. void main( void ) //void 表示沒有輸入參數,也沒有函數返值,這入單片機運行的復位入口 3. { 4. P2_7 = 0; //給P2_7賦值0,引腳P2.7就能輸出低電平GND 5. While( 1 ); //死循環,相當 LOOP: goto LOOP; 6. } 在某引腳輸出方波編程方法:(比如P3.1引腳) 代碼 1. #include <AT89x52.h> //該頭文檔中有單片機內部資源的符號化定義,其中包含P3.1 2. void main( void ) //void 表示沒有輸入參數,也沒有函數返值,這入單片機運行的復位入口 3. { 4. While( 1 ) //非零表示真,如果為真則執行下面循環體的語句 5. { 6. P3_1 = 1; //給P3_1賦值1,引腳P3.1就能輸出高電平VCC 7. P3_1 = 0; //給P3_1賦值0,引腳P3.1就能輸出低電平GND 8. } //由於一直為真,所以不斷輸出高、低、高、低……,從而形成方波 9. } 將某引腳的輸入電平取反後,從另一個引腳輸出:( 比如 P0.4 = NOT( P1.1) ) 代碼 1. #include <AT89x52.h> //該頭文檔中有單片機內部資源的符號化定義,其中包含P0.4和P1.1 2. void main( void ) //void 表示沒有輸入參數,也沒有函數返值,這入單片機運行的復位入口 3. { 4. P1_1 = 1; //初始化。P1.1作為輸入,必須輸出高電平 5. While( 1 ) //非零表示真,如果為真則執行下面循環體的語句 6. { 7. if( P1_1 == 1 ) //讀取P1.1,就是認為P1.1為輸入,如果P1.1輸入高電平VCC 8. { P0_4 = 0; } //給P0_4賦值0,引腳P0.4就能輸出低電平GND 2 51單片機C語言編程實例 9. else //否則P1.1輸入為低電平GND 10. //{ P0_4 = 0; } //給P0_4賦值0,引腳P0.4就能輸出低電平GND 11. { P0_4 = 1; } //給P0_4賦值1,引腳P0.4就能輸出高電平VCC 12. } //由於一直為真,所以不斷根據P1.1的輸入情況,改變P0.4的輸出電平 13. } 將某埠8個引腳輸入電平,低四位取反後,從另一個埠8個引腳輸出:( 比如 P2 = NOT( P3 ) ) 代碼 1. #include <AT89x52.h> //該頭文檔中有單片機內部資源的符號化定義,其中包含P2和P3 2. void main( void ) //void 表示沒有輸入參數,也沒有函數返值,這入單片機運行的復位入口 3. { 4. P3 = 0xff; //初始化。P3作為輸入,必須輸出高電平,同時給P3口的8個引腳輸出高電平 5. While( 1 ) //非零表示真,如果為真則執行下面循環體的語句 6. { //取反的方法是異或1,而不取反的方法則是異或0 7. P2 = P3^0x0f //讀取P3,就是認為P3為輸入,低四位異或者1,即取反,然後輸出 8. } //由於一直為真,所以不斷將P3取反輸出到P2 9. } 注意:一個位元組的8位D7、D6至D0,分別輸出到P3.7、P3.6至P3.0,比如P3=0x0f,則P3.7、P3.6、P3.5、P3.4四個引腳都輸出低電平,而P3.3、P3.2、P3.1、P3.0四個引腳都輸出高電平。同樣,輸入一個埠P2,即是將P2.7、P2.6至P2.0,讀入到一個位元組的8位D7、D6至D0。 第一節:單數碼管按鍵顯示 單片機最小系統的硬體原理接線圖: 1. 接電源:VCC(PIN40)、GND(PIN20)。加接退耦電容0.1uF 2. 接晶體:X1(PIN18)、X2(PIN19)。注意標出晶體頻率(選用12MHz),還有輔助電容30pF 3. 接復位:RES(PIN9)。接上電復位電路,以及手動復位電路,分析復位工作原理 4. 接配置:EA(PIN31)。說明原因。 發光二極的控制:單片機I/O輸出 將一發光二極體LED的正極(陽極)接P1.1,LED的負極(陰極)接地GND。只要P1.1輸出高電平VCC,LED就正向導通(導通時LED上的壓降大於1V),有電流流過LED,至發LED發亮。實際上由於P1.1高電平輸出電阻為10K,起到輸出限流的作用,所以流過LED的電流小於(5V-1V)/10K = 0.4mA。只要P1.1輸出低電平GND,實際小於0.3V,LED就不能導通,結果LED不亮。 開關雙鍵的輸入:輸入先輸出高 一個按鍵KEY_ON接在P1.6與GND之間,另一個按鍵KEY_OFF接P1.7與GND之間,按KEY_ON後LED亮,按KEY_OFF後LED滅。同時按下LED半亮,LED保持後松開鍵的狀態,即ON亮OFF滅。 代碼 1. #include <at89x52.h> 2. #define LED P1^1 //用符號LED代替P1_1 3. #define KEY_ON P1^6 //用符號KEY_ON代替P1_6 4. #define KEY_OFF P1^7 //用符號KEY_OFF代替P1_7 5. void main( void ) //單片機復位後的執行入口,void表示空,無輸入參數,無返回值 6. { 7. KEY_ON = 1; //作為輸入,首先輸出高,接下KEY_ON,P1.6則接地為0,否則輸入為1 8. KEY_OFF = 1; //作為輸入,首先輸出高,接下KEY_OFF,P1.7則接地為0,否則輸入為1 9. While( 1 ) //永遠為真,所以永遠循環執行如下括弧內所有語句 10. { 11. if( KEY_ON==0 ) LED=1; //是KEY_ON接下,所示P1.1輸出高,LED亮 12. if( KEY_OFF==0 ) LED=0; //是KEY_OFF接下,所示P1.1輸出低,LED滅 13. } //松開鍵後,都不給LED賦值,所以LED保持最後按鍵狀態。 14. //同時按下時,LED不斷亮滅,各佔一半時間,交替頻率很快,由於人眼慣性,看上去為半亮態 15. } 數碼管的接法和驅動原理 一支七段數碼管實際由8個發光二極體構成,其中7個組形構成數字8的七段筆畫,所以稱為七段數碼管,而餘下的1個發光二極體作為小數點。作為習慣,分別給8個發光二極體標上記號:a,b,c,d,e,f,g,h。對應8的頂上一畫,按順時針方向排,中間一畫為g,小數點為h。 我們通常又將各二極與一個位元組的8位對應,a(D0),b(D1),c(D2),d(D3),e(D4),f(D5),g(D6),h(D7),相應8個發光二極體正好與單片機一個埠Pn的8個引腳連接,這樣單片機就可以通過引腳輸出高低電平控制8個發光二極的亮與滅,從而顯示各種數字和符號;對應位元組,引腳接法為:a(Pn.0),b(Pn.1),c(Pn.2),d(Pn.3),e(Pn.4),f(Pn.5),g(Pn.6),h(Pn.7)。 如果將8個發光二極體的負極(陰極)內接在一起,作為數碼管的一個引腳,這種數碼管則被稱為共陰數碼管,共同的引腳則稱為共陰極,8個正極則為段極。否則,如果是將正極(陽極)內接在一起引出的,則稱為共陽數碼管,共同的引腳則稱為共陽極,8個負極則為段極。 以單支共陰數碼管為例,可將段極接到某埠Pn,共陰極接GND,則可編寫出對應十六進制碼的七段碼表位元組數據
D. 51單片機顯示八位數碼管的C語言程序
1、最開始,我們虛桐先打開keil。
E. at89c51單片機 如何用c語言編程啊
隨著單片機硬體性能的提高,編寫應用程序更著重於程序本身的效率。
Franklin或KEII.C51交叉編譯器是專為51系列單片機設計的一種高效的C語言編譯器,用其開發的應用程序易於維護,可移植性好,是目前較流行的51系列單片機的開發工具。
一、C51語言程序設計的基本技巧
首先,C51語言程序設計要盡可能採用結構化的設計方法。可將整個程序按功能分成若干個模塊,不同的模塊完成不信裂雀同的功能。對於不同的功能模塊,分別指定相應的入口參數和出口參數,而經常使用的一些程序最好編成函數,這樣既不會引起整個程序管理的混亂,還可使程序的可讀性、移植性增強。
C51語言的主程序結源漏構:
#include
main0{while(1);}
這是最小的C程序,包括頭部文件和程序主體。頭部文件為引用的外部資源文件,包括硬體信息和外部模塊提供的可使用的函數和變數的說明。
語句定義後,就可以在C語言程序中像匯編一樣使用這些硬體設備。
在C5l中常用項目來管理,項目一般分為C文件塊和頭部文件塊,常把不同的功能寫在不同的C文件中,依靠項目的管理,最後把所有文件連接起來,這樣就可以得到燒錄的HEX文件或BIN文件。沒有在頭部文件中列出的文件,可以算是該C文件的內部函數和變數,外部C不能使用。另外,在程序設計過程中要充分利用C51語言的預處理命令。
對於一些常用的常數,如TRUE、FAlSE、PI,以及各種特殊功能寄存器,或程序中一些重要的依據外界條件可變的常量,可採用宏定義(#de-fine)或集中起來放在一個頭文件中進行定義,再採用文件包含命令(#in-elude)將其加入到程序中,這樣當需要修改某個參量時,只需修改相應的包含文件或宏定義,而不必對使用它們的每個程序文件都進行修改,有利於文件的維護和更新。
舉例:利用宏定義和條件編譯,源程序不作任何修改就可適用於不同時鍾頻率的單片機系統,並可根據情況的不同取不同的delay值,完成不同的目的。程序如下滑早:
#define flag 1#ifdef flag==l#define fose 6Mdelay=10;#elif flag==0#define fose 8Mdelay=12;#else#define fosc 12Mdelay=20;#endiFMain0{ for(I=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