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編程語言 » c語言的發展史

c語言的發展史

發布時間: 2023-11-22 13:13:37

c語言經歷了哪三代

c語言經歷了的三代是:機器語言、匯編語言、高級語言三代。

1、機器語言:第一代計算機語言稱為機器語言。機器語言就是 0/1 代碼。

計算機只能識別 0 和 1。在計算機內部,無論是一部電影還是一首歌曲或是一張圖片,最終保存的都是 0/1 代碼,因為 CPU 只能執行 0/1 代碼。

2、匯編語言:匯編語言就是將一串很枯燥無味的機器語言轉化成一個英文單詞。比如說:add 1, 2;add 就是一個英文單詞,這樣看起來就稍微有一些含義了,即 1 和 2 相加。這個就是匯編語言。

3、高級語言:匯編語言之後又出現了第三代語言。第三代語言又叫「高級語言」。

高級語言的發展分為兩個階段,以 1980 年為分界線,前一階段屬於結構化語言或者稱為面向過程的語言,後一階段屬於面向對象的語言。

c語言中語言運行速度的比較是:

計算機語言越是低級速度就越快,因為越低級就越符合計算機的思維。

所以計算機語言中執行速度最快的是機器語言,匯編語言其次,高級語言的速度最慢。高級語言中C的速度最快,C++ 其次,最慢的是 Java 和 C#。

Java和C#雖然速度慢,但它們在任何機器上都可以運行,而且運行結果一模一樣,這是它們的一個優點,也是它們流行的原因之一。

㈡ c語言產生的歷史背景是怎樣的

C語言出現的歷史背景
C語言是國際上廣泛流行的計算機高級語言,既可用來寫系統軟體,也可用來寫應用軟體。 C語言是在B語言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ALGOL 60。1960年出現的ALGOL 60是一種面向問題的高級語言,它離硬體比較遠,不宜用來編寫系統程序。1963年英國的劍橋大學推出了CPL (combined programming language)語言。CPL語言在ALGOL 60的基礎上接近硬體一些,但規模比較大,難以實現。1967年英國劍橋大學的Matin Richards對CPL語言做了簡化,推出了BCPL (basic combined programming language) 語言。1970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的Ken Thompson 以BCPL語言為基礎, 又做了進一步簡化, 設計出了很簡單的而且很接近硬體的B語言 (取BCPL的第一個字母), 並用B語言寫了第一個UNIX操作系統,在PDP7上實現。1971年在PDP11/20上實現了B語言,並寫了UNIX操作系統。但B語言過於簡單,功能有限。 1972年至1973年間,貝爾實驗室的D.M.Ritchie 在B語言的基礎上設計出了C語言(取BCPL的第二個字母)。C語言既保持了BCPL和B語言的優點(精練,接近硬體),又克服了它們的缺點(過於簡單,數據無類型等)。最初的C語言只是為描述和實現UNIX操作系統提供一種工作語言而設計的。1973年,K.Thompson和D.M.Ritchie兩人合作把UNIX的90%以上用C改寫,即UNIX第5版。原來的UNIX 操作系統是1969年由美國的貝爾實驗室的K.Thompson和D.M.Ritchie開發成功的,是用匯編語言寫的。 1972年至1973年間,貝爾實驗室的D.M.Ritchie 在B語言的基礎上設計出了C語言(取BCPL的第二個字母)。C語言既保持了BCPL和B語言的優點(精練,接近硬體),又克服了它們的缺點(過於簡單,數據無類型等)。最初的C語言只是為描述和實現UNIX操作系統提供一種工作語言而設計的。1973年,K.Thompson和D.M.Ritchie兩人合作把UNIX的90%以上用C改寫,即UNIX第5版。原來的UNIX 操作系統是1969年由美國的貝爾實驗室的K.Thompson和D.M.Ritchie開發成功的,是用匯編語言寫的。
後來,C語言多次做了改進,但主要還是在貝爾實驗室內部使用。直到1975年UNIX第6版公布後,C語言的突出優點才引起人們的普遍注意。1977年出現了不依賴於具體機器的C語言編譯文本《可移植C語言編譯程序》,使C移植到其他機器時所需做的工作大大簡化了,這也推動了UNIX操作系統迅速地在各種機器上實現。例如VAX、 AT&T等計算機系統都相繼開發了UNIX。隨著UNIX的日益廣泛使用,C語言也迅速得到推廣。C語言和UNIX可以說是一對孿生兄弟,在發展過程中相輔相成。1978年以後,C語言已先後移植到大、中、小、微型機上,已獨立於UNIX和PDP了。現在C語言已風靡全世界,成為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幾種計算機語言之一。以1978年發表的UNIX第7版中的C編譯程序為基礎,Brian W.Kernighan和Dennis M.Ritchie (合稱K&R)合著了影響深遠的名著《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這本書中介紹的C語言成為後來廣泛使用的C語言版本的基礎,它被稱為標准C。1983年,美國國家標准化協會(ANSI)根據C語言問世以來各種版本對C的發展和擴充,制定了新的標准,稱為ANSI C。 ANSI C比原來的標准C有了很大的發展。K & R在1988年修改了他們的經典著作《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按照 ANSI C 標准重新寫了該書。1987年,ANSI又公布了新標准——87 ANSIC。
1990年,國際標准化組織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 接受87 ANSI C為ISO C 的標准(ISO 9899—1990)。目前流行的C編譯系統都是以它為基礎的。本書的敘述基本上以ANSI C 為基礎。目前廣泛流行的各種版本C語言編譯系統雖然基本部分是相同的,但也有一些不同。在微型機上使用的有Microsoft C、 Turbo C、 Quick C、BORLAND C等,它們的不同版本又略有差異。因此,讀者應了解所用的計算機系統所配置的C編譯系統的特點和規定

㈢ C語言是在什麼語言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C語言的前身是1967年由Martin Richards為開發操作系統和編譯器而提出的兩種高級程序設計語言BCPL和B.BCPL。Ken Thompson在BCPL的基礎上,提出了新的功能更強的B語言,並在1970年用B語言開發出UINX操作系統的早期版本。BCPL語言和B語言都屬於「無數據類型」的程序設計語言,即所有的數據都是以「字」(Word)為單位出現在內存中,由程序員來區分數據的類型。

1972年,貝爾實驗室的Dennis Ritchie在BCPL語言和B語言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數據類型及其他一些功能,提出了C語言,並在DEC PDP-11計算機上實現。以編寫UINX操作系統而聞名的C語言,目前已經成為幾乎所有操作系統的開發語言。應當指出的是,C語言的實現是與計算機無關的,只要精心設計,就可以編寫出可移植的(Portable)C語言程序。

到20世紀70年代末,C語言已經基本定型,這個C語言版本現在被稱為「傳統C語言」。1978年,Kernighan和Ritchie編著的《C程序設計語言》出版後,人們開始關注起程序設計語言家族的這個新成員,並最終奠定了C語言在程序設計中的地位。《C程序設計語言》也成為歷史上計算機科學領域最成功的專業書籍之一。

當年C語言還是一種與硬體相關的語言,為了讓它能夠運行於各種類型的計算機上,即各種硬體平台(Hardware platforms)上,人們就提出了多種相似但卻常常不能相互兼容的C語言版本。這就出現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能夠在一台機器上運行的C語言程序往往不能夠在另外一台機器上運行,除非程序被重新編寫。因此,退出C語言標準的呼聲日益強烈。1983年,美國國家標准委員會(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Committee,ANSC)下屬的計算機與信息處理部(X3)成立了「X3J11技術委員會」,專門負責制定「一個無二義性的硬體無關的C語言標准」。1989年,「標准C」誕生。1999年,這個標准被更新為「INCITS/ISO/IEC9899-1999」(即C99)。

㈣ c語言什麼時候誕生

1969-1973年在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貝爾實驗室開始了C語言的最初研發。根據C語言的發明者丹尼斯·里奇 (Dennis Ritchie) 說,C 語言最重要的研發時期是在1972年。
C語言之所以命名為C,是因為C語言源自Ken Thompson發明的 B語言,而B語言則源自BCPL語言。
C語言的誕生是和UNIX操作系統的開發密不可分的,原先的UNIX操作系統都是用匯編語言寫的,1973年UNIX操作系統的核心用C語言改寫,從此以後,C語言成為編寫操作系統的主要語言。

㈤ C/C++歷史介紹 C和C++名稱由來

C/C++發展歷史簡單介紹

C語言之所以要起名為「C」,是因為它是主要參考那個時候的一門叫B的語言,它的設計者認為C語言是B語言的進步,所以就起名為C語言;但是B語言並不是因為之前還有個A語言,而是B語言的作者為了紀念他的妻子,他的妻子的第一個字母是B;

當C語言發展到頂峰的時刻,出現了一個版本叫C with Class,那就是C++最早的版本,在C語言中增加class關鍵字和類,那個時候有很多版本的C都希望在C語言中增加類的概念;後來C標准委員會決定為這個版本的C起個新的名字,那個時候徵集了很多種名字,最後採納了其中一個人的意見,以C語言中的++運算符來體現它是C語言的進步,所以就叫C++,也成立了C++標准委員會;

剛誕生的C++和現在我們使用的版本是有很大區別的,首先還沒有一個真正的C++編譯器,早期的C++代碼都是先轉化為C代碼,然後用C編譯器直接編譯的;而且,那時的C++沒有繼承,沒有private, protected, public這些關鍵字,沒有虛函數;虛函數是最後才被加入C++的主要特性;就這樣經過了N次演變,每次逐步增加一些新的關鍵字和新特性,最後才變成現在的樣子;

還有就是STL,它是C++自C語言發展以來,唯一一個憑空誕生的部分,之前沒有任何類似於STL的代碼,編譯器沒有模板,在實際的使用中也沒有這樣的呼聲;那完全得宜於STL的倡導者對C++標准委員會的游說,他的高瞻遠矚,令現在的無數人收益;是他在沒有任何基礎與實踐的前提下,提出要將模板加入C++的標准,並增加模板類庫;在該C++標准發布時,世面上沒有一個支持該標準的C++編譯器,它完全不是實踐經驗的總結,而是憑空的想像;

㈥ c語言的發展史

C語言,是一種通用的、過程式的編程語言,廣泛用於系統與應用軟體的開發。具有高效、靈活、功能豐富、表達力強和較高的移植性等特點,在程序員中備受青睞。

C語言是由UNIX的研製者丹尼斯·里奇(Dennis Ritchie)於1970年 由 肯·湯普遜(Ken Thompson)所研製出的B語言的基礎上發展和完善起來的。目前,C語言編譯器普遍存在於各種不同的操作系統中,例如UNIX、MS-DOS、Microsoft Windows及Linux等。C語言的設計影響了許多後來的編程語言,例如C++、Objective-C、Java、C#等。

後來於1980年代,為了避免各開發廠商用的C語言語法產生差異,由美國國家標准局(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Institution)為C語言訂定了一套完整的國際標准語法,稱為ANSI C,作為C語言的標准。1980年代至今的有關程序開發工具,一般都支持符合ANSI C的語法。

C語言是一個程序語言,設計目標是提供一種能以簡易的方式編譯、處理低級存儲器、產生少量的機器碼以及不需要任何運行環境支持便能運行的編程語言。C語言也很適合搭配匯編語言來使用。盡管C語言提供了許多低級處理的功能,但仍然保持著良好跨平台的特性,以一個標准規格寫出的C語言程序可在許多電腦平台上進行編譯,甚至包含一些嵌入式處理器(單片機或稱MCU)以及超級電腦等作業平台。

早期發展
C語言最早是由丹尼斯·里奇為了在PDP-11電腦上運行的UNIX系統所設計出來的編程語言,第一次發展在1969年到1973年之間。之所以被稱為「C」是因為C語言的很多特性是由一種更早的被稱為B語言的編程語言中發展而來。早期操作系統的核心大多由匯編語言組成,隨著C語言的發展,C語言已經可以用來編寫操作系統的核心。1973年,Unix操作系統的核心正式用C語言改寫,這是C語言第一次應用在操作系統的核心編寫上。
K&R C
1978年,丹尼斯·里奇(Dennis Ritchie)和布萊恩·柯林漢(Brian Kernighan)合作出版了《C程序設計語言》的第一版。書中介紹的C語言標准也被C語言程序員稱作「K&R C」,第二版的書中也包含了一些ANSI C的標准。K&R C主要介紹了以下特色:

結構(struct)類型
長整數(long int)類型
無符號整數(unsigned int)類型
把運算符=+和=-改為+=和-=。因為=+和=-會使得編譯器不知道用戶要處理i = -10還是i =- 10,使得處理上產生混淆。
即使在後來ANSI C標准被提出的許多年後,K&R C仍然是許多編譯器的最低標准要求,許多老舊的編譯仍然運行K&R C的標准。
ANSI C 和 ISO C
1989年,C語言被 ANSI 標准化(ANSI X3.159-1989)。標准化的一個目的是擴展K&R C。這個標准包括了一些新特性。在K&R出版後,一些新特性被非官方地加到C語言中。

void 函數
函數返回 struct 或 union 類型
void * 數據類型
在ANSI標准化自己的過程中,一些新的特性被加了進去。ANSI也規定了一套標准函數庫。ANSI ISO(國際標准化組織)成立 ISO/IEC JTC1/SC22/WG14 工作組,來規定國際標準的C語言。通過對ANSI標準的少量修改,最終通過了 ISO 9899:1990。隨後,ISO標准被 ANSI 採納。

傳統C語言到ANSI/ISO標准C語言的改進包括:

增加了真正的標准庫
新的預處理命令與特性
函數原型允許在函數申明中指定參數類型
一些新的關鍵字,包括 const、volatile 與 signed
寬字元、寬字元串與位元組多字元
對約定規則、聲明和類型檢查的許多小改動與澄清
WG14工作小組之後又於1995年,對1985年頒布的標准做了兩處技術修訂(缺陷修復)和一個補充(擴展)。下面是 1995 年做出的所有修改:

3 個新的標准庫頭文件 iso646.h、wctype.h 和 wchar.h
幾個新的記號與預定義宏,用於對國際化提供更好的支持
printf/sprintf 函數一系列新的格式代碼
大量的函數和一些類型與常量,用於多位元組字元和寬位元組字元

C99在ANSI的標准確立後,C語言的規范在一段時間內沒有大的變動,然而C++在自己的標准化創建過程中繼續發展壯大。《標准修正案一》在1995年為C語言創建了一個新標准,但是只修正了一些C89標准中的細節和增加更多更廣的國際字元集支持。不過,這個標准引出了1999年ISO 9899:1999的發表。它通常被稱為C99。C99被ANSI於2000年3月採用。

在C99中包括的特性有:

增加了對編譯器的限制,比如源程序每行要求至少支持到 4095 位元組,變數名函數名的要求支持到 63 位元組(extern 要求支持到 31)。
增強了預處理功能。例如:
宏支持取可變參數 #define Macro(...) __VA_ARGS__
使用宏的時候,允許省略參數,被省略的參數會被擴展成空串。
支持 // 開頭的單行注釋(這個特性實際上在C89的很多編譯器上已經被支持了)
增加了新關鍵字 restrict, inline, _Complex, _Imaginary, _Bool
支持 long long, long double _Complex, float _Complex 等類型
支持不定長的數組,即數組長度可以在運行時決定,比如利用變數作為數組長度。聲明時使用 int a[var] 的形式。不過考慮到效率和實現,不定長數組不能用在全局,或 struct 與 union 里。
變數聲明不必放在語句塊的開頭,for 語句提倡寫成 for(int i=0;i<100;++i) 的形式,即i 只在 for 語句塊內部有效。
允許採用(type_name){xx,xx,xx} 類似於 C++ 的構造函數的形式構造匿名的結構體。
初始化結構的時候允許對特定的元素賦值,形式為:
struct {int a[3],b;} foo[] = { [0].a = {1}, [1].a = 2 };
struct {int a, b, c, d;} foo = { .a = 1, .c = 3, 4, .b = 5} // 3,4 是對 .c,.d 賦值的
格式化字元串中,利用 \u 支持 unicode 的字元。
支持 16 進制的浮點數的描述。
printf scanf 的格式化串增加了對 long long int 類型的支持。
浮點數的內部數據描述支持了新標准,可以使用 #pragma 編譯器指令指定。
除了已有的 __line__ __file__ 以外,增加了 __func__ 得到當前的函數名。
允許編譯器化簡非常數的表達式。
修改了 / % 處理負數時的定義,這樣可以給出明確的結果,例如在C89中-22 / 7 = -3, -22 % 7 = -1 ,也可以-22 / 7= -4, -22 % 7 = 6。 而C99中明確為 -22 / 7 = -3, -22 % 7 = -1,只有一種結果。
取消了函數返回類型默認為 int 的規定。
允許 struct 定義的最後一個數組不指定其長度,寫做 [] 。
const const int i 將被當作 const int i 處理。
增加和修改了一些標准頭文件,比如定義 bool 的 <stdbool.h> ,定義一些標准長度的 int 的 <inttypes.h> ,定義復數的 <complex.h> ,定義寬字元的 <wctype.h> ,類似於泛型的數學函數 <tgmath.h>, 浮點數相關的 <fenv.h>。 在<stdarg.h> 增加了 va_ 用於復制 ... 的參數。<time.h> 里增加了 struct tmx ,對 struct tm 做了擴展。
輸入輸出對寬字元以及長整數等做了相應的支持。

㈦ 簡述c語言的發展史

C語言的祖先是BCPL語言。
1967年,劍橋大學的 Martin Richards 對CPL語言進行了簡化,於是產生了BCPL(Basic Combined Programming Language)語言。
1970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的 Ken Thompson。以BCPL語言為基礎,設計出很簡單且很接近硬體的B語言(取BCPL的首字母)。並且他用B語言寫了第一個UNIX操作系統。
在1972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的 D.M.Ritchie 在B語言的基礎上最終設計出了一種新的語言,他取了BCPL的第二個字母作為這種語言的名字,這就是C語言。
為了使UNIX操作系統推廣,1977年Dennis M.Ritchie發表了不依賴於具體機器系統的C語言編譯文本《可移植的C語言編譯程序》。
1978年由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貝爾實驗室正式發表了C語言。同時由B.W.Kernighan和D.M.Ritchie合著了著名的《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一書。通常簡稱為《K&R》,也有人稱之為《K&R》標准。但是,在《K&R》中並沒有定義一個完整的標准C語言,後來由美國國家標准化協會(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在此基礎上制定了一個C語言標准,於一九八三年發表。通常稱之為ANSI C。
K&R第一版在很多語言細節上也不夠精確,對於pcc這個「參照編譯器」來說,它日益顯得不切實際;K&R甚至沒有很好表達它所要描述的語言,把後續擴展扔到了一邊。最後,C在早期項目中的使用受商業和政府合同支配,這意味著一個認可的正式標準是必需的。因此(在M. D. McIlroy的催促下),ANSI於1983年夏天,在CBEMA的領導下建立了X3J11委員會,目的是產生一個C標准。X3J11在1989年末提出了一個他們的報告[ANSI 89],後來這個標准被ISO接受為ISO/IEC 9899-1990。
1990年,國際標准化組織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s)接受了89 ANSI C 為I SO C 的標准(ISO9899-1990)。1994年,ISO修訂了C語言的標准。
1995年,ISO對C90做了一些修訂,即「1995基準增補1(ISO/IEC/9899/AMD1:1995)」。1999年,ISO又對C語言標准進行修訂,在基本保留原來C語言特徵的基礎上,針對應該的需要,增加了一些功能,尤其是對C++中的一些功能,命名為ISO/IEC9899:1999。
2001年和2004年先後進行了兩次技術修正。
目前流行的C語言編譯系統大多是以ANSI C為基礎進行開發的,但不同版本的C編譯系統所實現的語言功能和語法規則又略有差別。
2011年12月8日,ISO正式公布C語言新的國際標准草案:ISO/IEC 9899:2011,即C11。
新的標准修提高了對C++的兼容性,並將新的特性增加到C語言中。新功能包括支持多線程, 基於ISO/IEC TR 19769:2004規范下支持Unicode,提供更多用於查詢浮點數類型特性的宏定義和靜態聲明功能。這些新特性包括:
● 對齊處理(Alignment)的標准化(包括_Alignas標志符,alignof運算符,aligned_alloc函數以及<stdalign.h>頭文件。
● _Noreturn 函數標記,類似於 gcc 的 __attribute__((noreturn))。
● _Generic 關鍵字。
● 多線程(Multithreading)支持,包括:_Thread_local存儲類型標識符,<threads.h>;頭文件,裡麵包含了線程的創建和管理函數。
● 增強的Unicode的支持。基於C Unicode技術報告ISO/IEC TR 19769:2004,增強了對Unicode的支持。包括為UTF-16/UTF-32編碼增加了char16_t和char32_t數據類型,提供了包含unicode字元串轉換函數的頭文件<uchar.h>.
● 刪除了 gets() 函數,使用一個新的更安全的函數gets_s()替代。
● 增加了邊界檢查函數介面,定義了新的安全的函數,例如 fopen_s(),strcat_s() 等等。
● 增加了更多浮點處理宏。
● 匿名結構體/聯合體支持。這個在gcc早已存在,C11將其引入標准。
● 靜態斷言(Static assertions),_Static_assert(),在解釋 #if 和 #error 之後被處理。
● 新的 fopen() 模式,(「…x」)。類似 POSIX 中的 O_CREAT|O_EXCL,在文件鎖中比較常用。
● 新增 quick_exit() 函數作為第三種終止程序的方式。當 exit()失敗時可以做最少的清理工作。
● _Atomic類型修飾符和<stdatomic.h>;頭文件。

㈧ c語言的發展歷程

C語言的發展歷史

C語言的發展頗為有趣。它的原型ALGOL 60語言。(也成為A語言)

1963年,劍橋大學將ALGOL 60語言發展成為CPL(Combined Programming Language)語言。

1967年,劍橋大學的Matin Richards 對CPL語言進行了簡化,於是產生了BCPL語言。

1970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的Ken Thompson將BCPL進行了修改,並為它起了一個有趣的名字「B語言」。意思是將CPL語言煮干,提煉出它的精華。並且他用B語言寫了第一個UNIX操作系統。

而在1973年,B語言也給人「煮」了一下,美國貝爾實驗室的D.M.RITCHIE在B語言的基礎上最終設計出了一種新的語言,他取了BCPL的第二個字母作為這種語言的名字,這就是C語言。

為了使UNIX操作系統推廣,1977年Dennis M.Ritchie 發表了不依賴於具體機器系統的C語言編譯文本《可移植的C語言編譯程序》。

1978年Brian W.Kernighian和Dennis M.Ritchie出版了名著《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從而使C語言成為目前世界上流行最廣泛的高級程序設計語言。

1988年,隨著微型計算機的日益普及, 出現了許多C語言版本。由於沒有統一的標准,使得這些C語言之間出現了一些不一致的地方。為了改變這種情況,美國國家標准研究所(ANSI)為C語言制定了一套ANSI標准, 成為現行的C語言標准 3.C語言的主要特點 。C語言發展迅速, 而且成為最受歡迎的語言之一, 主要因為它具有強大的功能。許多著名的系統軟體, 如DBASE Ⅲ PLUS、DBASE Ⅳ 都是由C 語言編寫的。用C語言加上一些匯編語言子程序, 就更能顯示C語言的優勢了,象PC- DOS 、WORDSTAR等就是用這種方法編寫的。

㈨ 計算機c語言發展歷程

C語言是在70年代初問世的,一九七八年由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貝爾實驗室正式發表了C語言。同時由B.W.Kernighan和D.M.Ritchit合著了著名的<>一書,通常簡稱為《K&R》,也有人稱之為《K&R》標准。但是,在《K&R》中並沒有定義一個完整的標准C語言,後來由美國國家標准學會在此基礎上制定了一個C
語言標准,於一九八三年發表,通常稱之為ANSI
C。當代最優秀的程序設計語,早期的C語言主要是用於UNIX系統。由於C語言的強大功能和各方面的優點逐漸為人們認識,到了八十年代,C開始進入其它操作系統,並很快在各類大、中、小和微型計算機上得到了廣泛的使用,成為當代最優秀的程序設計語言之一。C語言是一種結構化語言,一般不具備邏輯關系。它層次清晰,便於按模塊化方式組織程序,易於調試和維護。C語言的表現能力和處理能力極強,它不僅具有豐富的運算符和數據類型,便於實現各類復雜的數據結構;而且它還可以直接訪問內存的物理地址,進行位(bit)一級的操作。由於C語言實現了對硬體的編程操作,因此C語言集高級語言和低級語言的功能於一體。既可用於系統軟體的開發,也適合於應用軟體的開發。此外,C語言還具有效率高,可移植性強等特點。因此廣泛地移植到了各類各型計算機上,從而形成了多種版本的C語言。

熱點內容
php項目啟動 發布:2025-01-27 14:21:57 瀏覽:172
私人搭建公網伺服器 發布:2025-01-27 14:11:30 瀏覽:417
存儲卡的作用 發布:2025-01-27 14:11:30 瀏覽:573
編譯宏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1-27 14:07:44 瀏覽:423
withassql嵌套 發布:2025-01-27 13:57:41 瀏覽:940
探歌選哪個配置性價比高些 發布:2025-01-27 13:55:41 瀏覽:706
IR實現編譯器 發布:2025-01-27 13:30:38 瀏覽:460
android圖片過大 發布:2025-01-27 13:30:34 瀏覽:427
公司伺服器怎麼搭建網站 發布:2025-01-27 13:24:43 瀏覽:921
光可以存儲 發布:2025-01-27 13:14:47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