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編程語言 » java線程操作

java線程操作

發布時間: 2023-09-12 00:42:25

『壹』 java怎麼實現線程

  • 1、繼承Thread類創建線程

Thread類本質上是實現了Runnable介面的一個實例,代表一個線程的實例。啟動線程的唯一方法就是通過Thread類的start()實例方法。start()方法是一個native方法,它將啟動一個新線程,並執行run()方法。這種方式實現多線程很簡單,通過自己的類直接extend Thread,並復寫run()方法,就可以啟動新線程並執行自己定義的run()方法。

  • 2、實現Runnable介面創建線程

如果自己的類已經extends另一個類,就無法直接extends Thread,此時,可以實現一個Runnable介面。

  • 3、實現Callable介面通過FutureTask包裝器來創建Thread線程

  • 4、使用ExecutorService、Callable、Future實現有返回結果的線程

ExecutorService、Callable、Future三個介面實際上都是屬於Executor框架。返回結果的線程是在JDK1.5中引入的新特徵,有了這種特徵就不需要再為了得到返回值而大費周折了。而且自己實現了也可能漏洞百出。

可返回值的任務必須實現Callable介面。類似的,無返回值的任務必須實現Runnable介面。

執行Callable任務後,可以獲取一個Future的對象,在該對象上調用get就可以獲取到Callable任務返回的Object了。

注意:get方法是阻塞的,即:線程無返回結果,get方法會一直等待。

再結合線程池介面ExecutorService就可以實現傳說中有返回結果的多線程了。

『貳』 Java多線程程序設計詳細解析


一、理解多線程
多線程是這樣一種機制,它允許在程序中並發執行多個指令流,每個指令流都稱為一個線程,彼此間互相獨立。
線程又稱為輕量級進程,它和進程一樣擁有獨立的執行控制,由操作系統負責調度,區別在於線程沒有獨立的存儲空間,而是和所屬進程中的其它線程共享一個存儲空間,這使得線程間的通信遠較進程簡單。
多個線程的執行是並發的,也就是在邏輯上「同時」,而不管是否是物理上的「同時」。如果系統只有一個CPU,那麼真正的「同時」是不可能的,但是由於CPU的速度非常快,用戶感覺不到其中的區別,因此我們也不用關心它,只需要設想各個線程是同時執行即可。
多線程和傳統的單線程在程序設計上最大的區別在於,由於各個線程的控制流彼此獨立,使得各個線程之間的代碼是亂序執行的,由此帶來的線程調度,同步等問題,將在以後探討。
二、在Java中實現多線凱液慎程
我們不妨設想,為了創建一個新的線程,我們需要做些什麼?很顯然,我們必須指明這個線程所要執行的代碼,而這就是在Java中實現多線程我們所需要做的一切!
真是神奇!Java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通過類!作為一個完全面向對象的語言,Java提供了類java.lang.Thread來方便多線程編程,這個類提供了大量的方法來方便我們控制自己的各個線程,我們以後的討論都將圍繞這個類進行。
那麼如何提供給 Java 我們要線程執行的代碼呢?讓我們來看一看 Thread 類。Thread 類最重要的方法是run(),它為Thread類的方法start()所調用,提供我們的線程所要執行的代碼。為了指定我們自己的代碼,只需要覆蓋它!
方法一:繼承 Thread 類,覆蓋方法 run(),我們在創建的 Thread 類的子類中重寫 run() ,加入線程所要執行的代碼即可。下面是一個例子:
public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
int count= 1, number;
public MyThread(int num)
{
number = num;
System.out.println
("創建線程 " + number);
}
public void run() {
while(true) {
System.out.println
("線程 " + number + ":計數 " + count);
if(++count== 6) return;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or(int i = 0;
i 〈 5; i++) new MyThread(i+1).start();
}
}
這種方法簡單明了,符合大家的習慣,但是,它也有一個很大的缺點,那就是如果我們的類已經從一個類繼承(如小程序必須繼承自 Applet 類),則無法再繼承 Thread 類,這時如果我們又不想建立一個新的類,應該怎麼辦呢?
我們不妨來探索一種新的方法:我們不創建Thread類的子類,而是直接使用它,那麼我們只能將我們的方法作為參數傳遞給 Thread 類的實例,有點類似回調函數。但是 Java 沒有指針,我們只能傳遞一個包含這個方法的類的實例。
那麼如何限制這個類盯敬必須包含這一方法呢?當然是使用介面!(雖然抽象類也可滿足,但是需要繼承,而我們之所以要採用這種新方法,不就是為了避免繼承帶來的限制嗎?)
Java 提供了介面 java.lang.Runnable 來支持這種方法。
方法二:實現 Runnable 介面
Runnable介面只有一個方法run(),我們聲明自己的類實現Runnable介面並提供這一方法,將我們的線程代碼寫入其中,就完成了這一部分的任務。但是Runnable介面並沒有任何對線程的支持,我們還必須創建Thread類的實例,這一點通過Thread類的構造函數public Thread(Runnable target);來實現。下面埋禪是一個例子:
public class MyThread implements Runnable
{
int count= 1, number;
public MyThread(int num)
{
number = num;
System.out.println("創建線程 " + number);
}
public void run()
{
while(true)
{
System.out.println
("線程 " + number + ":計數 " + count);
if(++count== 6) return;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or(int i = 0; i 〈 5;
i++) new Thread(new MyThread(i+1)).start();
}
}
嚴格地說,創建Thread子類的實例也是可行的,但是必須注意的是,該子類必須沒有覆蓋 Thread 類的 run 方法,否則該線程執行的將是子類的 run 方法,而不是我們用以實現Runnable 介面的類的 run 方法,對此大家不妨試驗一下。
使用 Runnable 介面來實現多線程使得我們能夠在一個類中包容所有的代碼,有利於封裝,它的缺點在於,我們只能使用一套代碼,若想創建多個線程並使各個線程執行不同的代碼,則仍必須額外創建類,如果這樣的話,在大多數情況下也許還不如直接用多個類分別繼承 Thread 來得緊湊。
綜上所述,兩種方法各有千秋,大家可以靈活運用。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多線程使用中的一些問題。
三、線程的四種狀態
1. 新狀態:線程已被創建但尚未執行(start() 尚未被調用)。
2. 可執行狀態:線程可以執行,雖然不一定正在執行。CPU 時間隨時可能被分配給該線程,從而使得它執行。
3. 死亡狀態:正常情況下 run() 返回使得線程死亡。調用 stop()或 destroy() 亦有同樣效果,但是不被推薦,前者會產生異常,後者是強制終止,不會釋放鎖。
4. 阻塞狀態:線程不會被分配 CPU 時間,無法執行。
四、線程的優先順序
線程的優先順序代表該線程的重要程度,當有多個線程同時處於可執行狀態並等待獲得 CPU 時間時,線程調度系統根據各個線程的優先順序來決定給誰分配 CPU 時間,優先順序高的線程有更大的機會獲得 CPU 時間,優先順序低的線程也不是沒有機會,只是機會要小一些罷了。
你可以調用 Thread 類的方法 getPriority() 和 setPriority()來存取線程的優先順序,線程的優先順序界於1(MIN_PRIORITY)和10(MAX_PRIORITY)之間,預設是5(NORM_PRIORITY)。
五、線程的同步
由於同一進程的多個線程共享同一片存儲空間,在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訪問沖突這個嚴重的問題。Java語言提供了專門機制以解決這種沖突,有效避免了同一個數據對象被多個線程同時訪問。
由於我們可以通過 private 關鍵字來保證數據對象只能被方法訪問,所以我們只需針對方法提出一套機制,這套機制就是 synchronized 關鍵字,它包括兩種用法:synchronized 方法和 synchronized 塊。
1. synchronized 方法:通過在方法聲明中加入 synchronized關鍵字來聲明 synchronized 方法。如: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accessVal(int newVal);
synchronized 方法控制對類成員變數的訪問:每個類實例對應一把鎖,每個 synchronized 方法都必須獲得調用該方法的類實例的鎖方能執行,否則所屬線程阻塞,方法一旦執行,就獨占該鎖,直到從該方法返回時才將鎖釋放,此後被阻塞的線程方能獲得該鎖,重新進入可執行狀態。
這種機制確保了同一時刻對於每一個類實例,其所有聲明為 synchronized 的成員函數中至多隻有一個處於可執行狀態(因為至多隻有一個能夠獲得該類實例對應的鎖),從而有效避免了類成員變數的訪問沖突(只要所有可能訪問類成員變數的方法均被聲明為 synchronized)。
在 Java 中,不光是類實例,每一個類也對應一把鎖,這樣我們也可將類的靜態成員函數聲明為 synchronized ,以控制其對類的靜態成員變數的訪問。
synchronized 方法的缺陷:若將一個大的方法聲明為synchronized 將會大大影響效率,典型地,若將線程類的方法 run() 聲明為 synchronized ,由於在線程的整個生命期內它一直在運行,因此將導致它對本類任何 synchronized 方法的調用都永遠不會成功。當然我們可以通過將訪問類成員變數的代碼放到專門的方法中,將其聲明為 synchronized ,並在主方法中調用來解決這一問題,但是 Java 為我們提供了更好的解決辦法,那就是 synchronized 塊。
2. synchronized 塊:通過 synchronized關鍵字來聲明synchronized 塊。語法如下:
synchronized(syncObject)
{
//允許訪問控制的代碼
}
#p#副標題#e#
synchronized 塊是這樣一個代碼塊,其中的代碼必須獲得對象 syncObject (如前所述,可以是類實例或類)的鎖方能執行,具體機制同前所述。由於可以針對任意代碼塊,且可任意指定上鎖的對象,故靈活性較高。
六、線程的阻塞為了解決對共享存儲區的訪問沖突,Java 引入了同步機制,現在讓我們來考察多個線程對共享資源的訪問,顯然同步機制已經不夠了,因為在任意時刻所要求的資源不一定已經准備好了被訪問,反過來,同一時刻准備好了的資源也可能不止一個。為了解決這種情況下的訪問控制問題,Java 引入了對阻塞機制的支持。
阻塞指的是暫停一個線程的執行以等待某個條件發生(如某資源就緒),學過操作系統的同學對它一定已經很熟悉了。Java 提供了大量方法來支持阻塞,下面讓我們逐一分析。
1. sleep() 方法:sleep() 允許 指定以毫秒為單位的一段時間作為參數,它使得線程在指定的時間內進入阻塞狀態,不能得到CPU 時間,指定的時間一過,線程重新進入可執行狀態。典型地,sleep() 被用在等待某個資源就緒的情形:測試發現條件不滿足後,讓線程阻塞一段時間後重新測試,直到條件滿足為止。
2. suspend() 和 resume() 方法:兩個方法配套使用,suspend()使得線程進入阻塞狀態,並且不會自動恢復,必須其對應的resume() 被調用,才能使得線程重新進入可執行狀態。典型地,suspend() 和 resume() 被用在等待另一個線程產生的結果的情形:測試發現結果還沒有產生後,讓線程阻塞,另一個線程產生了結果後,調用 resume() 使其恢復。
3. yield() 方法:yield() 使得線程放棄當前分得的 CPU 時間,但是不使線程阻塞,即線程仍處於可執行狀態,隨時可能再次分得 CPU 時間。調用 yield() 的效果等價於調度程序認為該線程已執行了足夠的時間從而轉到另一個線程。
4. wait() 和 notify() 方法:兩個方法配套使用,wait() 使得線程進入阻塞狀態,它有兩種形式,一種允許 指定以毫秒為單位的一段時間作為參數,另一種沒有參數,前者當對應的 notify() 被調用或者超出指定時間時線程重新進入可執行狀態,後者則必須對應的 notify() 被調用。
初看起來它們與 suspend() 和 resume() 方法對沒有什麼分別,但是事實上它們是截然不同的。區別的核心在於,前面敘述的所有方法,阻塞時都不會釋放佔用的鎖(如果佔用了的話),而這一對方法則相反。
上述的核心區別導致了一系列的細節上的區別。
首先,前面敘述的所有方法都隸屬於 Thread 類,但是這一對卻直接隸屬於 Object 類,也就是說,所有對象都擁有這一對方法。初看起來這十分不可思議,但是實際上卻是很自然的,因為這一對方法阻塞時要釋放佔用的鎖,而鎖是任何對象都具有的,調用任意對象的 wait() 方法導致線程阻塞,並且該對象上的鎖被釋放。
而調用 任意對象的notify()方法則導致因調用該對象的 wait() 方法而阻塞的線程中隨機選擇的一個解除阻塞(但要等到獲得鎖後才真正可執行)。
其次,前面敘述的所有方法都可在任何位置調用,但是這一對方法卻必須在 synchronized 方法或塊中調用,理由也很簡單,只有在synchronized 方法或塊中當前線程才佔有鎖,才有鎖可以釋放。
同樣的道理,調用這一對方法的對象上的鎖必須為當前線程所擁有,這樣才有鎖可以釋放。因此,這一對方法調用必須放置在這樣的 synchronized 方法或塊中,該方法或塊的上鎖對象就是調用這一對方法的對象。若不滿足這一條件,則程序雖然仍能編譯,但在運行時會出現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 異常。
wait() 和 notify() 方法的上述特性決定了它們經常和synchronized 方法或塊一起使用,將它們和操作系統的進程間通信機製作一個比較就會發現它們的相似性:synchronized方法或塊提供了類似於操作系統原語的功能,它們的執行不會受到多線程機制的干擾,而這一對方法則相當於 block 和wakeup 原語(這一對方法均聲明為 synchronized)。
它們的結合使得我們可以實現操作系統上一系列精妙的進程間通信的演算法(如信號量演算法),並用於解決各種復雜的線程間通信問題。
關於 wait() 和 notify() 方法最後再說明兩點:
第一:調用 notify() 方法導致解除阻塞的線程是從因調用該對象的 wait() 方法而阻塞的線程中隨機選取的,我們無法預料哪一個線程將會被選擇,所以編程時要特別小心,避免因這種不確定性而產生問題。
第二:除了 notify(),還有一個方法 notifyAll() 也可起到類似作用,唯一的區別在於,調用 notifyAll() 方法將把因調用該對象的 wait() 方法而阻塞的所有線程一次性全部解除阻塞。當然,只有獲得鎖的那一個線程才能進入可執行狀態。
談到阻塞,就不能不談一談死鎖,略一分析就能發現,suspend() 方法和不指定超時期限的 wait() 方法的調用都可能產生死鎖。遺憾的是,Java 並不在語言級別上支持死鎖的避免,我們在編程中必須小心地避免死鎖。
以上我們對 Java 中實現線程阻塞的各種方法作了一番分析,我們重點分析了 wait() 和 notify()方法,因為它們的功能最強大,使用也最靈活,但是這也導致了它們的效率較低,較容易出錯。實際使用中我們應該靈活使用各種方法,以便更好地達到我們的目的。
七、守護線程
守護線程是一類特殊的線程,它和普通線程的區別在於它並不是應用程序的核心部分,當一個應用程序的所有非守護線程終止運行時,即使仍然有守護線程在運行,應用程序也將終止,反之,只要有一個非守護線程在運行,應用程序就不會終止。守護線程一般被用於在後台為其它線程提供服務。
可以通過調用方法 isDaemon() 來判斷一個線程是否是守護線程,也可以調用方法 setDaemon() 來將一個線程設為守護線程。
八、線程組
線程組是一個 Java 特有的概念,在 Java 中,線程組是類ThreadGroup 的對象,每個線程都隸屬於唯一一個線程組,這個線程組在線程創建時指定並在線程的整個生命期內都不能更改。
你可以通過調用包含 ThreadGroup 類型參數的 Thread 類構造函數來指定線程屬的線程組,若沒有指定,則線程預設地隸屬於名為 system 的系統線程組。
在 Java 中,除了預建的系統線程組外,所有線程組都必須顯式創建。在 Java 中,除系統線程組外的每個線程組又隸屬於另一個線程組,你可以在創建線程組時指定其所隸屬的線程組,若沒有指定,則預設地隸屬於系統線程組。這樣,所有線程組組成了一棵以系統線程組為根的樹。
Java 允許我們對一個線程組中的所有線程同時進行操作,比如我們可以通過調用線程組的相應方法來設置其中所有線程的優先順序,也可以啟動或阻塞其中的所有線程。
Java 的線程組機制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線程安全。線程組機制允許我們通過分組來區分有不同安全特性的線程,對不同組的線程進行不同的處理,還可以通過線程組的分層結構來支持不對等安全措施的採用。
Java 的 ThreadGroup 類提供了大量的方法來方便我們對線程組樹中的每一個線程組以及線程組中的每一個線程進行操作。
九、總結
在本文中,我們講述了 Java 多線程編程的方方面面,包括創建線程,以及對多個線程進行調度、管理。我們深刻認識到了多線程編程的復雜性,以及線程切換開銷帶來的多線程程序的低效性,這也促使我們認真地思考一個問題:我們是否需要多線程?何時需要多線程?
多線程的核心在於多個代碼塊並發執行,本質特點在於各代碼塊之間的代碼是亂序執行的。我們的程序是否需要多線程,就是要看這是否也是它的內在特點。
假如我們的程序根本不要求多個代碼塊並發執行,那自然不需要使用多線程;假如我們的程序雖然要求多個代碼塊並發執行,但是卻不要求亂序,則我們完全可以用一個循環來簡單高效地實現,也不需要使用多線程;只有當它完全符合多線程的特點時,多線程機制對線程間通信和線程管理的強大支持才能有用武之地,這時使用多線程才是值得的。
#p#副標題#e#

『叄』 java多線程有幾種實現方法

  • 繼承Thread類來實現多線程:

  • 當我們自定義的類繼承Thread類後,該類就為一個線程類,該類為一個獨立的執行單元,線程代碼必須編寫在run()方法中,run方法是由Thread類定義,我們自己寫的線程類必須重寫run方法。

    run方法中定義的代碼為線程代碼,但run方法不能直接調用,如果直接調用並沒有開啟新的線程而是將run方法交給調用的線程執行

    要開啟新的線程需要調用Thread類的start()方法,該方法自動開啟一個新的線程並自動執行run方法中的內容


    *java多線程的啟動順序不一定是線程執行的順序,各個線程之間是搶佔CPU資源執行的,所有有可能出現與啟動順序不一致的情況。


    CPU的調用策略:

    如何使用CPU資源是由操作系統來決定的,但操作系統只能決定CPU的使用策略不能控制實際獲得CPU執行權的程序。


    線程執行有兩種方式:


    1.搶占式:

    目前PC機中使用最多的一種方式,線程搶佔CPU的執行權,當一個線程搶到CPU的資源後並不是一直執行到此線程執行結束,而是執行一個時間片後讓出CPU資源,此時同其他線程再次搶佔CPU資源獲得執行權。


    2.輪循式;

    每個線程執行固定的時間片後讓出CPU資源,以此循環執行每個線程執行相同的時間片後讓出CPU資源交給下一個線程執行。

『肆』 java中多線程如何互相操作

Java線程:線程的交互

SCJP5學習筆記

線程交互是比較復雜的問題,SCJP要求不很基礎:給定一個場景,編寫代碼來恰當使用等待、通知和通知所有線程。

一、線程交互的基礎知識

SCJP所要求的線程交互知識點需要從java.lang.Object的類的三個方法來學習:

void notify()
喚醒在此對象監視器上等待的單個線程。
void notifyAll()
喚醒在此對象監視器上等待的所有線程。
void wait()
導致當前的線程等待,直到其他線程調用此對象的 notify() 方法或 notifyAll() 方法。

當然,wait()還有另外兩個重載方法:
void wait(long timeout)
導致當前的線程等待,直到其他線程調用此對象的 notify() 方法或 notifyAll() 方法,或者超過指定的時間量。
void wait(long timeout, int nanos)
導致當前的線程等待,直到其他線程調用此對象的 notify() 方法或 notifyAll() 方法,或者其他某個線程中斷當前線程,或者已超過某個實際時間量。

以上這些方法是幫助線程傳遞線程關心的時間狀態。

關於等待/通知,要記住的關鍵點是:
必須從同步環境內調用wait()、notify()、notifyAll()方法。線程不能調用對象上等待或通知的方法,除非它擁有那個對象的鎖。
wait()、notify()、notifyAll()都是Object的實例方法。與每個對象具有鎖一樣,每個對象可以有一個線程列表,他們等待來自該信號(通知)。線程通過執行對象上的wait()方法獲得這個等待列表。從那時候起,它不再執行任何其他指令,直到調用對象的notify()方法為止。如果多個線程在同一個對象上等待,則將只選擇一個線程(不保證以何種順序)繼續執行。如果沒有線程等待,則不採取任何特殊操作。

下面看個例子就明白了:
/**
* 計算輸出其他線程鎖計算的數據
*
* @author leimin 2008-9-15 13:20:38
*/
public class ThreadA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B b = new ThreadB();
//啟動計算線程
b.start();
//線程A擁有b對象上的鎖。線程為了調用wait()或notify()方法,該線程必須是那個對象鎖的擁有者
synchronized (b) {
try {
System.out.println("等待對象b完成計算。。。");
//當前線程A等待
b.wait();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b對象計算的總和是:" + b.total);
}
}
}

/**
* 計算1+2+3 ... +100的和
*
* @author leimin 2008-9-15 13:20:49
*/
public class ThreadB extends Thread {
int total;

public void run() {
synchronized (this) {
for (int i = 0; i < 101; i++) {
total += i;
}
//(完成計算了)喚醒在此對象監視器上等待的單個線程,在本例中線程A被喚醒
notify();
}
}
}

等待對象b完成計算。。。
b對象計算的總和是:5050

Process finished with exit code 0

千萬注意:
當在對象上調用wait()方法時,執行該代碼的線程立即放棄它在對象上的鎖。然而調用notify()時,並不意味著這時線程會放棄其鎖。如果線程榮然在完成同步代碼,則線程在移出之前不會放棄鎖。因此,只要調用notify()並不意味著這時該鎖變得可用。

二、多個線程在等待一個對象鎖時候使用notifyAll()

在多數情況下,最好通知等待某個對象的所有線程。如果這樣做,可以在對象上使用notifyAll()讓所有在此對象上等待的線程沖出等待區,返回到可運行狀態。

下面給個例子:
/**
* 計算線程
*
* @author leimin 2008-9-20 11:15:46
*/
public class Calculator extends Thread {
int total;

public void run() {
synchronized (this) {
for (int i = 0; i < 101; i++) {
total += i;
}
}
//通知所有在此對象上等待的線程
notifyAll();
}
}

/**
* 獲取計算結果並輸出
*
* @author leimin 2008-9-20 11:15:22
*/
public class ReaderResult extends Thread {
Calculator c;

public ReaderResult(Calculator c) {
this.c = c;
}

public void run() {
synchronized (c) {
try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 + "等待計算結果。。。");
c.wait();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 + "計算結果為:" + c.total);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alculator calculator = new Calculator();

//啟動三個線程,分別獲取計算結果
new ReaderResult(calculator).start();
new ReaderResult(calculator).start();
new ReaderResult(calculator).start();
//啟動計算線程
calculator.start();
}
}

運行結果:
Thread[Thread-1,5,main]等待計算結果。。。
Thread[Thread-2,5,main]等待計算結果。。。
Thread[Thread-3,5,main]等待計算結果。。。
Exception in thread "Thread-0" java.lang.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 current thread not owner
at java.lang.Object.notifyAll(Native Method)
at threadtest.Calculator.run(Calculator.java:18)
Thread[Thread-1,5,main]計算結果為:5050
Thread[Thread-2,5,main]計算結果為:5050
Thread[Thread-3,5,main]計算結果為:5050

Process finished with exit code 0

運行結果表明,程序中有異常,並且多次運行結果可能有多種輸出結果。這就是說明,這個多線程的交互程序還存在問題。究竟是出了什麼問題,需要深入的分析和思考,下面將做具體分析。

實際上,上面這個代碼中,我們期望的是讀取結果的線程在計算線程調用notifyAll()之前等待即可。 但是,如果計算線程先執行,並在讀取結果線程等待之前調用了notify()方法,那麼又會發生什麼呢?這種情況是可能發生的。因為無法保證線程的不同部分將按照什麼順序來執行。幸運的是當讀取線程運行時,它只能馬上進入等待狀態----它沒有做任何事情來檢查等待的事件是否已經發生。 ----因此,如果計算線程已經調用了notifyAll()方法,那麼它就不會再次調用notifyAll(),----並且等待的讀取線程將永遠保持等待。這當然是開發者所不願意看到的問題。

因此,當等待的事件發生時,需要能夠檢查notifyAll()通知事件是否已經發生。

通常,解決上面問題的最佳方式是將

×××××××××××××××××××××××××××××
以上來自http://lavasoft.blog.51cto.com/62575/99157
這是一個系列線程的問題。。舉例簡單,但是很實用

熱點內容
滑板鞋腳本視頻 發布:2025-02-02 09:48:54 瀏覽:432
群暉怎麼玩安卓模擬器 發布:2025-02-02 09:45:23 瀏覽:557
三星安卓12彩蛋怎麼玩 發布:2025-02-02 09:44:39 瀏覽:743
電腦顯示連接伺服器錯誤 發布:2025-02-02 09:24:10 瀏覽:537
瑞芯微開發板編譯 發布:2025-02-02 09:22:54 瀏覽:146
linux虛擬機用gcc編譯時顯示錯誤 發布:2025-02-02 09:14:01 瀏覽:233
java駝峰 發布:2025-02-02 09:13:26 瀏覽:651
魔獸腳本怎麼用 發布:2025-02-02 09:10:28 瀏覽:532
linuxadobe 發布:2025-02-02 09:09:43 瀏覽:212
sql2000資料庫連接 發布:2025-02-02 09:09:43 瀏覽: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