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編程語言 » php文檔管理

php文檔管理

發布時間: 2023-09-04 22:07:11

Ⅰ 基於php的開源文檔管理程序有哪些

OpenGoo PHP開源文檔管理系統
OpenGoo是一套基於ExtJs+XAMP(Apache、PHP、Mysql)開發的開源web office。適用於任何單位或個人創建,共享,協作維護和發布它們所有內部與外部文檔。
relayb
relayb是一個Ajax目錄管理器。支持拖放操作文件和文件夾。動態載入文件結構。文件上傳提示進度條。縮略圖查看包括PDF格式,支持多用戶和多賬號。
Simple Directory Listing
Simple Directory Listing提供一個類似於apache http伺服器目錄列表的文檔管理界面。擁有復制,移動,刪除,重命名,創建文件夾/文件。上傳/下載文件,Unicode支持,縮略圖查看,RSS發布等。
CKFinder
CKFinder是一個易於使用的Ajax文件管理器。提供文件夾樹形結構(Folders tree)導航菜單,多語言支持(自動探測用),支持創建/重命名/刪除文件和文件夾,集成FCKeditor在線編輯器。
phpWebFtp
phpWebFtp是一個基於Web的Ftp客戶端,可以連接至任意Ftp伺服器。內置22種語言包。易於在Binary/ASCII兩種模式下切換。提供WYSIWYG文件編輯器用於編輯.htm文件。內置文件與目錄下載模式。支持解壓zip文件等。
CuteFlow
CuteFlow是一個基於Web的文檔流轉/工作流工具。用戶定義好一個文檔之後就會按指定的流程一步一步地轉發給列表中的每一個用戶。
Epiware
Epiware是一個AJAX支持的項目與文檔管理Web應用系統。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文件管理功能包括文檔上傳,下載,版本控制,審核,變化通知和訪問歷史列表等。Epiware還為開發團隊創建一個安全的信息交流與相互協作平台。
PHP Navigator
基於Web運用PHP+Ajax技術開發的PHP開源文檔管理系統。它具有WindowsXP風格的操作界面。使你感覺像在Windows中。
DocMgr
DocMgr是一個基於PHP+Postgresql構建的Web文檔管理系統。支持利用tsearch2對大部分流行的文檔格式進行全文索引。它同樣包含訪問控制列表,用戶許可權管理和文件多級分組功能。
SimpleDoc
SimpleDoc是一個基於web的PHP開源文檔管理系統。它的界面簡單而且直觀(以樹的結構進行管理,運用Ajax技術使得當修改內容時不需要刷新瀏覽器)。SimpleDoc不需要資料庫支持。
DocumentManager
Document Manager是一個包含許可權管理與郵件提醒功能基於Web的文檔管理器。無需要資料庫支持。
KnowledgeTree
KnowledgeTree是一個開源基於Web的文檔管理系統。它具有知識管理,文檔版本控制,分層文檔管理和支持一些流行的文件格式也可以自定文件類型等。
Owl Intranet Engine
Owl是一個多用戶的PHP開源文檔管理系統。它可對文件夾和文件設置許可權,基於角色許可權管理,具有易於使用並且簡潔的用戶操作與管理界面,能夠對文件夾和文件 進行監控,支持對文本,MS-Word和PDF文件進行全文搜索,提供下載統計功能,資料庫備份工具,新聞系統,版本控制,回收站,自定文檔類型等等。

Ⅱ 解析PHP中的內存管理,PHP動態分配和釋放內存

本篇文章是對PHP中的內存管理 PHP動態分配和釋放內存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介紹 需要的朋友參考下

摘要 內存管理對於長期運行的程序 例如伺服器守護程序 是相當重要的影響 因此 理解PHP是如何分配與釋放內存的對於創建這類程序極為重要 本文將重點探討PHP的內存管理問題

一 內存 在PHP中 填充一個字元串變數相當簡單 這只需要一個語句"<?php $str = hello world ; ?>"即可 並且該字元串能夠被自由地修改 拷貝和移動 而在C語言中 盡管你能夠編寫例如"char *str = "hello world ";"這樣的一個簡單的靜態字元串 但是 卻不能修改該字元串 因為它生存於程序空間內 為了創建一個可操縱的字元串 你必須分配一個內存塊 並且通過一 個函數(例如strp())來運賣復制其內容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 char *str; str = strp("hello world"); if (!str) { fprintf(stderr "Unable to allocate memory!"); } }

由於後面我們將分析的各種原因 傳統型內存管理函數(例如malloc() free() strp() realloc() calloc() 等等)幾乎都不能直接為PHP源代碼所使用

二 釋放內存 在幾乎所有的平台上 內存管理都是通旁滑逗過一種請求和釋放模式實現的 首先 一個應用程序請求它下面的層(通常指"操作系統") "我想使用一些內存空間" 如果存在可用的空間 操作系統就會把它提供給該程序並且打上一個標記以便不會再把這部分內存分配給其它程序 當 應用程序使用完這部分內存 它應該被返回到OS 這樣以來 它就能夠被繼續分配給其它程序 如果該程序不返回這部分內存 那麼OS無法知道是否這塊內存不 再使用並進而再分配給另一個進程 如果一個內存塊沒有釋放 並且所有者應用程序丟失了它 那麼 我們就說此應用程序"存在漏洞" 因為這部分內存無法再為 其它程序可用 在一個典型的客戶端應用程序中 較小的不太經常的內存泄漏有時能夠為OS所"容忍" 因為在這個進程稍後結束時該泄漏內存會被隱式返回到OS 這並沒有什麼 因為OS知道它把該內存分配給了哪個程序 並且它能夠確信當該程序終止時不再需要該內存 而對於長時間運行的伺服器守護程序 包括象Apache這樣的web伺服器和擴展php模塊來說 進程往往被設計為相當長時間一直運行 因為OS不能清理內存使用 所以 任何程序的泄漏 無論是多麼小 都將導致重復操作並最終耗盡所有的系統資源 現 在 我們不妨考慮用戶空間內的stristr()函數 為了使用大小寫不敏感的搜索來查找一個字元串 它實際上創建了兩個串的各自的一個小型副本 然後執 行一個更傳統型的大小寫敏感的搜索來查找相對的偏移量 然而 在定位該字元串的偏移量之後 它不再使用這些小寫版本的字元串 如果它不釋放這些副本 那 么 每一個使用stristr()的腳本在每次調用它時都將泄漏一些內存 最後 web伺服器進程將擁有所有的系統內存 但卻不能夠使用它 你可以理直氣壯地說 理想的解決方案就是編寫良好 干凈的 一致的代碼 這當然不錯 但是 在一個象PHP解釋器這樣的環境中 這種觀點僅對了一半

三 錯誤處理 為了實現"跳出"對用戶空間腳本及其依賴的擴展函數的一個活動請求 需要使用一種方法來 完全"跳出"一個活動請求 這是在Zend引擎內實現的 在一個請求的開始設置一個"跳出"地址 然後在任何die()或exit()調用或在遇到任何關 鍵錯誤(E_ERROR)時執行一個longjmp()以跳轉到該"跳出"地址 盡管讓好這個"跳出"進程能夠簡化程序執行的流程 但是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 這會意味著將會跳過資源清除代碼部分(例如free()調用)並最終導致出現內存漏洞 現在 讓我們來考慮下面這個簡化版本的處理函數調用的引擎代碼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void call_function(const char *fname int fname_len TSRMLS_DC){ zend_function *fe; char *lcase_fname; /* PHP函數名是大小寫不敏感的 *為了簡化在函數表中對它們的定位 *所有函數名都隱含地翻譯為小寫的 */ lcase_fname = estrnp(fname fname_len); zend_str_tolower(lcase_fname fname_len); if (zend_hash_find(EG(function_table) lcase_fname fname_len + (void **)&fe) == FAILURE) { zend_execute(fe >op_array TSRMLS_CC); } else { php_error_docref(NULL TSRMLS_CC E_ERROR "Call to undefined function: %s()" fname); } efree(lcase_fname); }

當 執行到php_error_docref()這一行時 內部錯誤處理器就會明白該錯誤級別是critical 並相應地調用longjmp()來中斷當前 程序流程並離開call_function()函數 甚至根本不會執行到efree(lcase_fname)這一行 你可能想把efree()代碼行移 動到zend_error()代碼行的上面 但是 調用這個call_function()常式的代碼行會怎麼樣呢?fname本身很可能就是一個分配的 字元串 並且 在它被錯誤消息處理使用完之前 你根本不能釋放它 注意 這個php_error_docref()函數是trigger_error()函數的一個內部等價實現 它的第一個參數是一個將被添加到docref的可選的文檔引用 第三個參數可以是任何我們熟悉的E_*家族常量 用於指示錯誤的嚴重程度 第四個參數(最後一個)遵循printf()風格的格式化和變數參數列表式樣 四 Zend內存管理器 在 上面的"跳出"請求期間解決內存泄漏的方案之一是 使用Zend內存管理(ZendMM)層 引擎的這一部分非常類似於操作系統的內存管理行為 分配內存 給調用程序 區別在於 它處於進程空間中非常低的位置而且是"請求感知"的 這樣以來 當一個請求結束時 它能夠執行與OS在一個進程終止時相同的行為 也就是說 它會隱式地釋放所有的為該請求所佔用的內存 圖 展示了ZendMM與OS以及PHP進程之間的關系 圖 Zend內存管理器代替系統調用來實現針對每一種請求的內存分配 除 了提供隱式內存清除功能之外 ZendMM還能夠根據php ini中memory_limit的設置控制每一種內存請求的用法 如果一個腳本試圖請求比 系統中可用內存更多的內存 或大於它每次應該請求的最大量 那麼 ZendMM將自動地發出一個E_ERROR消息並且啟動相應的"跳出"進程 這種方法 的一個額外優點在於 大多數內存分配調用的返回值並不需要檢查 因為如果失敗的話將會導致立即跳轉到引擎的退出部分 把PHP內部代碼和 OS的實際的內存管理層"鉤"在一起的原理並不復雜 所有內部分配的內存都要使用一組特定的可選函數實現 例如 PHP代碼不是使用malloc( ) 來分配一個 位元組內存塊而是使用了emalloc( ) 除了實現實際的內存分配任務外 ZendMM還會使用相應的綁定請求類型來標志該內存塊 這 樣以來 當一個請求"跳出"時 ZendMM可以隱式地釋放它 經常情況下 內存一般都需要被分配比單個請求持續時間更長的一段時間 這 種類型的分配(因其在一次請求結束之後仍然存在而被稱為"永久性分配") 可以使用傳統型內存分配器來實現 因為這些分配並不會添加ZendMM使用的那 些額外的相應於每種請求的信息 然而有時 直到運行時刻才會確定是否一個特定的分配需要永久性分配 因此ZendMM導出了一組幫助宏 其行為類似於其它 的內存分配函數 但是使用最後一個額外參數來指示是否為永久性分配 如果你確實想實現一個永久性分配 那麼這個參數應該被設置為 在這 種情況下 請求是通過傳統型malloc()分配器家族進行傳遞的 然而 如果運行時刻邏輯認為這個塊不需要永久性分配 那麼 這個參數可以被設置為零 並且調用將會被調整到針對每種請求的內存分配器函數 例如 pemalloc(buffer_len )將映射到malloc(buffer_len) 而pemalloc(buffer_len )將被使用下列語句映射到emalloc(buffer_len) #define in Zend/zend_alloc h: #define pemalloc(size persistent) ((persistent)?malloc(size): emalloc(size)) 所有這些在ZendMM中提供的分配器函數都能夠從下表中找到其更傳統的對應實現 表格 展示了ZendMM支持下的每一個分配器函數以及它們的e/pe對應實現 表格 傳統型相對於PHP特定的分配器

分配器函數 e/pe對應實現 void *malloc(size_t count); void *emalloc(size_t count);void *pemalloc(size_t count char persistent); void *calloc(size_t count); void *ecalloc(size_t count);void *pecalloc(size_t count char persistent); void *realloc(void *ptr size_t count); void *erealloc(void *ptr size_t count); void *perealloc(void *ptr size_t count char persistent); void *strp(void *ptr); void *estrp(void *ptr);void *pestrp(void *ptr char persistent); void free(void *ptr); void efree(void *ptr); void pefree(void *ptr char persistent);

你可能會注意到 即使是pefree()函數也要求使用永久性標志 這是因為在調用pefree()時 它實際上並不知道是否ptr是一種永久性分 配 針對一個非永久性分配調用free()能夠導致雙倍的空間釋放 而針對一種永久性分配調用efree()有可能會導致一個段錯誤 因為內存管理器會試 圖查找並不存在的管理信息 因此 你的代碼需要記住它分配的數據結構是否是永久性的 除了分配器函數核心部分外 還存在其它一些非常方便的ZendMM特定的函數 例如 void *estrnp(void *ptr int len); 該函數能夠分配len+ 個位元組的內存並且從ptr處復制len個位元組到最新分配的塊 這個estrnp()函數的行為可以大致描述如下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void *estrnp(void *ptr int len) { char *dst = emalloc(len + ); memcpy(dst ptr len); dst[len] = ; return dst; }

在 此 被隱式放置在緩沖區最後的NULL位元組可以確保任何使用estrnp()實現字元串復制操作的函數都不需要擔心會把結果緩沖區傳遞給一個例如 printf()這樣的希望以為NULL為結束符的函數 當使用estrnp()來復制非字元串數據時 最後一個位元組實質上都浪費了 但其中的利明顯 大於弊 void *safe_emalloc(size_t size size_t count size_t addtl); void *safe_pemalloc(size_t size size_t count size_t addtl char persistent); 這 些函數分配的內存空間最終大小是((size*count)+addtl) 你可以會問 "為什麼還要提供額外函數呢?為什麼不使用一個 emalloc/pemalloc呢?"原因很簡單 為了安全 盡管有時候可能性相當小 但是 正是這一"可能性相當小"的結果導致宿主平台的內存溢出 這可能會導致分配負數個數的位元組空間 或更有甚者 會導致分配一個小於調用程序要求大小的位元組空間 而safe_emalloc()能夠避免這種類型的陷 井 通過檢查整數溢出並且在發生這樣的溢出時顯式地預以結束 注意 並不是所有的內存分配常式都有一個相應的p*對等實現 例如 不存在pestrnp() 並且在PHP 版本前也不存在safe_pemalloc()

五 引用計數 慎重的內存分配與釋放對於PHP(它是一種多請求進程)的長期性能有極其重大的影響 但是 這還僅是問題的一半 為了使一個每秒處理上千次點擊的伺服器高效地運行 每一次請求都需要使用盡可能少的內存並且要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數據復制操作 請考慮下列PHP代碼片斷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php $a = Hello World ; $b = $a; unset($a); ?>

在第一次調用之後 只有一個變數被創建 並且一個 位元組的內存塊指派給它以便存儲字元串"Hello World" 還包括一個結尾處的NULL字元 現在 讓我們來觀察後面的兩行 $b被置為與變數$a相同的值 然後變數$a被釋放 如 果PHP因每次變數賦值都要復制變數內容的話 那麼 對於上例中要復制的字元串還需要復制額外的 個位元組 並且在數據復制期間還要進行另外的處理器加 載 這一行為乍看起來有點荒謬 因為當第三行代碼出現時 原始變數被釋放 從而使得整個數據復制顯得完全不必要 其實 我們不妨再遠一層考慮 讓我們設想 當一個 MB大小的文件的內容被裝載到兩個變數中時會發生什麼 這將會佔用 MB的空間 此時 已經足夠了 引擎會把那麼多的時間和內存浪費在這 樣一種無用的努力上嗎? 你應該知道 PHP的設計者早已深諳此理 記住 在引擎中 變數名和它們的值實際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值本身是一個無名的zval*存儲體(在本例中 是一個字元串值) 它被通過zend_hash_add()賦給變數$a 如果兩個變數名都指向同一個值 會發生什麼呢?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 zval *helloval; MAKE_STD_ZVAL(helloval); ZVAL_STRING(helloval "Hello World" ); zend_hash_add(EG(active_symbol_table) "a" sizeof("a") &helloval sizeof(zval*) NULL); zend_hash_add(EG(active_symbol_table) "b" sizeof("b") &helloval sizeof(zval*) NULL); }

此 時 你可以實際地觀察$a或$b 並且會看到它們都包含字元串"Hello World" 遺憾的是 接下來 你繼續執行第三行代碼"unset($a);" 此時 unset()並不知道$a變數指向的數據還被另一個變數所使 用 因此它只是盲目地釋放掉該內存 任何隨後的對變數$b的存取都將被分析為已經釋放的內存空間並因此導致引擎崩潰 這個問題可以藉助於 zval(它有好幾種形式)的第四個成員refcount加以解決 當一個變數被首次創建並賦值時 它的refcount被初始化為 因為它被假定僅由 最初創建它時相應的變數所使用 當你的代碼片斷開始把helloval賦給$b時 它需要把refcount的值增加為 這樣以來 現在該值被兩個變數 所引用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 zval *helloval; MAKE_STD_ZVAL(helloval); ZVAL_STRING(helloval "Hello World" ); zend_hash_add(EG(active_symbol_table) "a" sizeof("a") &helloval sizeof(zval*) NULL); ZVAL_ADDREF(helloval); zend_hash_add(EG(active_symbol_table) "b" sizeof("b") &helloval sizeof(zval*) NULL); }

現在 當unset()刪除原變數的$a相應的副本時 它就能夠從refcount參數中看到 還有另外其他人對該數據感興趣 因此 它應該只是減少refcount的計數值 然後不再管它

六 寫復制(Copy on Write) 通過refcounting來節約內存的確是不錯的主意 但是 當你僅想改變其中一個變數的值時情況會如何呢?為此 請考慮下面的代碼片斷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php $a = ; $b = $a; $b += ; ?>

通過上面的邏輯流程 你當然知道$a的值仍然等於 而$b的值最後將是 並且此時 你還知道 Zend在盡力節省內存 通過使$a和$b都引用相同的zval(見第二行代碼) 那麼 當執行到第三行並且必須改變$b變數的值時 會發生什麼情況呢? 回答是 Zend要查看refcount的值 並且確保在它的值大於 時對之進行分離 在Zend引擎中 分離是破壞一個引用對的過程 正好與你剛才看到的過程相反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zval *get_var_and_separate(char *varname int varname_len TSRMLS_DC) { zval **varval *var; if (zend_hash_find(EG(active_symbol_table) varname varname_len + (void**)&varval) == FAILURE) { /* 變數根本並不存在 失敗而導致退出*/ return NULL; } if ((*varval) >refcount < ) { /* varname是唯一的實際引用 *不需要進行分離 */ return *varval; } /* 否則 再復制一份zval*的值*/ MAKE_STD_ZVAL(var); var = *varval; /* 復制任何在zval*內的已分配的結構*/ zval__ctor(var); /*刪除舊版本的varname *這將減少該過程中varval的refcount的值 */ zend_hash_del(EG(active_symbol_table) varname varname_len + ); /*初始化新創建的值的引用計數 並把它依附到 * varname變數 */ var >refcount = ; var >is_ref = ; zend_hash_add(EG(active_symbol_table) varname varname_len + &var sizeof(zval*) NULL); /*返回新的zval* */ return var; }

現在 既然引擎有一個僅為變數$b所擁有的zval*(引擎能知道這一點) 所以它能夠把這個值轉換成一個long型值並根據腳本的請求給它增加

七 寫改變(change on write) 引用計數概念的引入還導致了一個新的數據操作可能性 其形式從用戶空間腳本管理器看來與"引用"有一定關系 請考慮下列的用戶空間代碼片斷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php $a = ; $b = &$a; $b += ; ?>

在 上面的PHP代碼中 你能看出$a的值現在為 盡管它一開始為 並且從未(直接)發生變化 之所以會發生這種情況是因為當引擎開始把$b的值增加 時 它注意到$b是一個對$a的引用並且認為"我可以改變該值而不必分離它 因為我想使所有的引用變數都能看到這一改變" 但是 引擎是如何 知道的呢?很簡單 它只要查看一下zval結構的第四個和最後一個元素(is_ref)即可 這是一個簡單的開/關位 它定義了該值是否實際上是一個用戶 空間風格引用集的一部分 在前面的代碼片斷中 當執行第一行時 為$a創建的值得到一個refcount為 還有一個is_ref值為 因為它僅為一 個變數($a)所擁有並且沒有其它變數對它產生寫引用改變 在第二行 這個值的refcount元素被增加為 除了這次is_ref元素被置為 之外 (因為腳本中包含了一個"&"符號以指示是完全引用) 最後 在第三行 引擎再一次取出與變數$b相關的值並且檢查是否有必要進行分離 這一次該值沒有被分離 因為前面沒有包括一個檢查 下面是get_var_and_separate()函數中與refcount檢查有關的部分代碼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if ((*varval) >is_ref || (*varval) >refcount < ) { /* varname是唯一的實際引用 * 或者它是對其它變數的一個完全引用 *任何一種方式 都沒有進行分離 */ return *varval; }

這一次 盡管refcount為 卻沒有實現分離 因為這個值是一個完全引用 引擎能夠自由地修改它而不必關心其它變數值的變化

八 分離問題 盡管已經存在上面討論到的復制和引用技術 但是還存在一些不能通過is_ref和refcount操作來解決的問題 請考慮下面這個PHP代碼塊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php $a = ; $b = $a; $c = &$a; ?>

在 此 你有一個需要與三個不同的變數相關聯的值 其中 兩個變數是使用了"change on write"完全引用方式 而第三個變數處於一種可分離 的" on write"(寫復制)上下文中 如果僅使用is_ref和refcount來描述這種關系 有哪些值能夠工作呢? 回答是 沒有一個能工作 在這種情況下 這個值必須被復制到兩個分離的zval*中 盡管兩者都包含完全相同的數據(見圖 )

圖 引用時強制分離

同樣 下列代碼塊將引起相同的沖突並且強迫該值分離出一個副本(見圖 )

圖 復制時強制分離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php $a = ; $b = &$a; $c = $a; ?> lishixin/Article/program/PHP/201311/20951

Ⅲ 如何做好 PHP 項目文檔管理

對於常年寫 PHP 的老司機來說,PHPDoc 一定不會陌生,不過從1.3.0開始,更名為 phpDocumentor。它作為一個用 PHP 寫的工具,主要作用是從你的源代碼的注釋中生成文檔,因此在給你的程序做注釋的過程,也就是你編制文檔的過程。這樣也促使你要養成良好的編程習慣,盡量使用規范,也避免了事後編制文檔和文檔的更新不同步的一些問題。新的版本加上了對 php5 語法的支持,同時,可以通過在客戶端瀏覽器上操作生成文檔,文檔可以轉換為 PDF、HTML、CHM幾種形式,非常的方便。不過,傳統使用 PHPDoc 工具需要下載安裝,過程繁瑣,今天給大家推薦碼雲 PHP 項目的文檔自動生成和託管服務。

  1. 首先確保項目的編程語言選項是 PHP如果不是 PHP,請進入項目設置頁面,修改編程語言為 PHP。

  2. 點擊服務菜單中的 PHPDoc 項目

  3. 選擇要構建文檔的分支以及目錄4. 開始自動生成文檔並部署

Ⅳ 求一點PHP對TXT文件和文章的操作教程

PHP教程.安裝PHP
安裝PHP
本章將按下列步驟編譯安裝以下軟體:
* Apache v.1.3.4 -- 世界上最流行的Web伺服器。
* gcc v.2.8.1 -- 來源於GNU的C和C++編譯器。
* MySQL v.3.22.16b-gamma -- 世界范圍內許多人使用的資料庫。
* PHP v.3.0.11 -- 本書所主要介紹的軟體。從http://www.php.net(或此站點的鏡象站點)直接下載可以得到較新的版本。本章的其它步驟仍然適用。
* expact -- 用於讀取和處理XML文檔的函數庫。
* phplib -- 用於進行會話管理的PHP函數庫。
* libiodbc -- 主要用於存取在非UNIX計算機中資料庫的ODBC函數庫。
* MyODBC -- PHP、iODBC和MySQL之間的函數庫。
即便如此,本章也並不是介紹編譯應用程序所需要的那些指令,而只是簡單的進行描述。總之,本書的重點是介紹PHP語言,而不是C語言。每一個應用程序的編譯對我來說都十分清楚,希望每個讀者也能沒有困難的進行編譯。假如你確實碰到了一些問題,可以在某個IRC頻道中有禮貌的詢問,或者可以嘗試使用新聞組(可以從http://www.dejanews.com訪問)得到幫助來解決問題。然而,最好的幫助還是來自http://www.php.net 上的PHP郵件列表。
在開始編譯過程之前,讓我們先討論一下如何從錯誤中恢復。在得到有關錯誤的幫助以後,可以採用以下的命令重新初始化源碼目錄:
* rm config.cache--幾乎所有的linux應用程序都使用configure命令來檢查自己的系統,以尋找有關如何剪裁編譯過程的信息。檢查的結果將存貯在一個名為config.cache的文件中。如果移走此文件,將迫使配置程序從頭開始重新檢查系統。
* make distclean--所有的用C語言編寫的Linux應用程序都是用make程序編譯的。make程序會尋找每一個源文件,以確認是需要編譯還是已經編譯過的。make distclean命令可以「重置」所有的源程序,以便能重新編譯它們。
* make clean--有的應用程序不支持make distclean命令,而用make clean命令來代替。make clean命令「重置」所有的源程序,以便能重新編譯它們。
即使要安裝的一些應用程序不支持以上的每個命令,但是試一下這些命令也不會有什麼害處。

注意:Red Hat v5.2使用glibc庫。如果用戶從互聯網中下載或更新在本章中安裝的程序時,必須知道glibc的信息。使用者可以使用rpm -q glibc命令來查出已經安裝的glibc庫的版本號。在作者的系統中,使用rpm -q glibc命令將顯示glibc-2.0.7.29。

2.1 基本概念
也許讀者以前從沒有編譯過Linux應用程序,在這里介紹一些基本概念,以便在出現問題時有可能診斷出問題所在。
tar
tar,即tape archiver,它可以把幾個文件組合成一個文件,並可以選擇是否進行壓縮。這個命令過去通常用來進行備份,以便使數據存儲在磁帶中。當tar文件被壓縮時,它們有一個.gz的後綴;當tar文件沒有壓縮時,它們有一個.tar的後綴。
gcc
gcc 是GNU的C編譯器。它的工作是把人可以看懂的源代碼文件編譯成機器可以讀懂的目標文件。C源文件通常有.c的後綴名,目標文件通常有.o的後綴名。如果編譯工作不能正常進行,就是碰到了一個編譯期的錯誤,或者說:語法錯誤。在大多數情況下,不徹底的編譯通常是編譯器找不到一個或幾個包含文件而產生的。包含文件都有一個.h的擴展名,通常用來定義不同的系統信息,以及將多個不同的.c文件所共有的信息收集在一起。
make
make是一個常用的工具程序,是用來幫助進行編譯的。它的工作是用來只編譯那些還沒有編譯過的源文件。編譯.c文件將生成一個.o文件,如果.c文件比.o文件更新,也就是說到上次編譯之前,源文件被編輯過,那麼make將會重新編譯.c文件。make指令一般是尋找一個Makefile文件,在這個文件中包含有一個或多個能執行的目標,例如,make clean會告訴make執行清除目標。
ld
ld是GNU的鏈接程序。它的工作是把所有的目標文件和庫鏈接起來,創建一個單一的可執行文件。幸運的是,基本上不用手工運行這個程序,因為Makefile將會考慮到所有的編譯細節。
ldconfig
ldconfig會為在多個庫目錄(在/etc/ld.so.conf中指定)中尋找共享庫。共享庫常被多個的應用程序使用,它們的文件名中的某個地方有.so,例如,libqt.so.1.42是一個共享庫。在編譯完畢之後,有可能需要在/etc/ld.so.conf文件中增加一個目錄,並且運行ldconfig -v命令。
./configure
configure將會在計算機中尋找一些關鍵信息,例如,安裝的是哪一種C編譯器,包含文件在哪裡等等。然後,configure將會按照所用的計算機配置重新修改Makefile文件。應該使用./configure來在當前目錄下運行程序,以避免偶然運行$PATH環境變數中的目錄下的其他程序。
符號連接
符號連接允許使用者可以為一個已經現有的文件指定另一個不同的名字。例如,使用者有可能想把一個名為libqt.so.1.42的文件稱為libqt.so.1。符號連接基本上可以使用戶把一個文件復制到另一個不同的目錄下面,但事實上並沒有真正復制此文件。第二個文件實例只是簡單地指向第一個文件實例。使用符號連接至少可以有兩點好處,第一點是符號連接可以節省硬碟空間,少到只有16位元組;第二點有一點微妙,讓我們先看一下一個名為libqt.so.1且指向libqt.so.1.42的符號連接。如果需要升級到libqt.so.1.88,該怎麼辦呢?用戶只要簡單地改變符號連接,使libqt.so.1指向libqt.so.1.88,而非libqt.so.1.42即可。這意味著涉及到libqt.so.1的程序將自動地使用這個庫的新版本。按照慣例,符號連接常用於完整的發布版本號。換句話說,libqt.so.1.88和libqt.so.2.32應該有兩個不同的動態連接(分別為libqt.so.1和libqt.so.2)。
2.2 編譯前的准備工作
以下步驟將為系統做好編譯前的准備工作。
1. mkdir /usr/local/src -- 我選用/usr/local樹作為所安裝應用程序的根目錄。其他人可能選用/usr/opt、/opt或/var目錄。為了更方便的按照本章中的指令操作,請選用/usr/local目錄作為根目錄。當編譯完成以後,用戶可以把這些文件復制到不同的目錄中。

注意:為了能完成本章中的其它步驟,使用者必須具備root許可權。

2. cd /usr/local/src--轉到源文件目錄下。
3. 下載以下文件(可以從http://www.mtolive.com/phpbook站點下載),或者從本書隨機附帶的光碟中,復制這些文件到/usr/local/src目錄下:
. apache_1.3.4.tar.gz
. gcc-2.8.1.tar.gz
. mysql-3.22.16b-gamma.tar.gz
. php-3.0.11.tar.gz
. expat.tar.gz
. phplib.tar.gz
. libiodb-2.50.3
. myodbc-2.50.24-src
4. 使用tar命令解壓縮以上文件。tar的x選項為解開選項,v選項將在屏幕上顯示文檔中解出來的文件名,z選項為解壓縮選項,f選項用於在命令行中指定.tar文件名。
tar xvzf apache_1.3.4.tar.gz
tar xvzf gcc-2.8.1.tar.gz
tar xvzf mysql-3.22.16b-gamma.tar.gz
tar xvzf php-3.0.11.tar.gz
tar xvzf expat.tar.gz
tar xvzf phplib.tar.gz
5. gcc -v
確定系統中現有gcc的版本。如果你的系統不是v2.7.2.3,在下面的操作步驟中採用你的gcc版本號替換v.2.7.2.3。
6. cp `which gcc` /usr/bin/gcc-2.7.2.3
如果需要,把現有的gcc備份,以便以後使用。Linux的另一個優點是可以很容易在目錄下存儲一個程序的多個版本。
7. httpd -v
確定系統中的Apache的版本號。如果你的系統中的Apache不是v1.3.4,在下面的操作步驟中使用你的版本號替換v1.3.4。
8. mv `which httpd` /usr/sbin/httpd-1.3.4
如果需要,把現有的Apache備份,以便以後使用。

2.3 編譯C編譯器gcc
使用者應該安裝、編譯程序的第一個程序就是C編譯器。隨Red Hat v5.2附帶的C編譯器是gcc v2.7.2.3,由於它的版本比較低,以至於不能正確的編譯PHP。然而gcc v.2.7.3可以用來編譯版本較高的gcc v2.8.1。
編譯新版本的gcc需要執行:
1. cd /usr/local/src/gcc-2.8.1
轉到gcc的頂級目錄下。
2.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gcc
運行配置程序,強制安裝程序在後面的安裝過程中使用/usr/local/gcc作為gcc的安裝目錄。
3. make bootstrap LANGUAGES="c c++" BOOT_CFLAGS="-g -02"
編譯新的C和C++編譯器。
4. make install LANGUAGES="c c++" BOOT_CFLAGS="-g -02"
安裝新的C和C++編譯器。
5. mv /usr/local/gcc/bin/gcc /usr/local/gcc/bin/gcc-2.8.1
把新的gcc編譯器重新命名,使它的名字中含有版本號。
6. ln -s \
/usr/local/gcc/bin/gcc-2.8.1 \
/usr/bin/gcc-
給新編譯過的gcc可執行文件創建一個符號連接/usr/bin/gcc。
7. gcc -v
顯示gcc的版本號。如果編譯和安裝都正常的話,將顯示v.2.8.1。

2.3 編譯MySQL
現在來編譯MySQL。在編譯工作完成之後,就可以使用MySQL的應用程序來測試安裝。
1. cd /usr/src/mysql-3.22.16a-gamma
轉到MySQL的頂級目錄下。
2.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mysql
運行配置程序,強制安裝程序在後面的安裝過程中使用/usr/local/mysql作為MySQL的安裝目錄。
3. make
編譯MySQL。
4. make install
安裝MySQL。
5. echo "/usr/local/mysql/lib/mysql" >> /etc/ld.so.conf
將MySQL庫所在的目錄添加進配置文件中。這樣,當Linux啟動或者執行ldconfig命令時,將會在該配置文件中的目錄里搜索庫文件。
6. ldconfig -v | grep libmysqlclient
ldconfig命令能讀取/etc/ld.so.conf文件中列出的目錄,並對在那些目錄里找到的庫文件進行緩沖。grep命令在ldconfig命令的大量輸出結果中查找MySQL庫文件,並限定文本以類似下面方式進行顯示:
libmysqlclient.so.6 => libmysqlclient.so.6.0.0.
7. echo "/usr/local/mysql/bin/safe_mysqld > /dev/null &" >> /etc/rc.d/rc.local
將MySQL啟動指令添加到/etc/rc.d/rc.local文件中,這樣每次啟動Linux後就會自動運行MySQL。
8. ./scripts/mysql_install_db
初始化資料庫。
9. /usr/local/mysql/bin/safe_mysqld > /dev/null &
啟動MySQL伺服器作為後台程序,為了測試安裝,MySQL伺服器必須啟動。
10. ln -s \
/usr/local/mysql/bin/mysql \
/usr/bin/mysql
我比較喜歡在/usr/bin目錄下為安裝目錄建立符號鏈接。這一方法減少了PATH環境變數中的目錄數量,還可以將不希望其他人運行的MySQL工具程序隱藏起來,(例如,mysqladmin命令)。另一方法是將命令PATH="$PATH:/usr/local/mysql/bin"放在/etc/profile文件中。以上兩種方法都很可以採用。
11. ln -s\
/usr/local/mysql/bin/mysqlshow \
/usr/bin/mysqlshow
該指令是讓一般用戶都可以運行mysqlshow命令。

2.4 測試MySQL
在繼續Apache和PHP編譯之前,首先來測試MySQL的安裝是否成功。正式發布的MySQL帶有許多有用的工具,這里我們只使用mysql和mysqlshow命令來進行測試。(如果對資料庫不熟悉,請不用擔心,諸如用戶、表、記錄等資料庫的概念將在第六章「資料庫和SQL」中加以介紹。)
mysqladmin的作用是建立和刪除資料庫、檢查SQL的狀態,以及其他一些用途。首先,通過檢查版本號以確認是否已經正確安裝了MySQL:

>PATH="usr/local/mysql/bin:$PATH"
>mysqladmin version
Ver 7.8 Distrib 3.22.16a-gamma, for pc-linux-gun on i686 TCX Datakonsult AB, by Monty
Server version 3.22.16a-gamma
Protocol version 10
Connection Localhost via UNIX socket
UNIX socket /tmp/mysql.sock
Uptime: 2 hours 30 min 39 sec

Threads: 1 Questions: 7 Slow queries: 0
Opens: 6 Flush tables: 1 Open tables: 2

可以用以下命令觀看mysqladmin的所有功能.

mysqladmin --help | less

也許mysqlshow是更讓人激動的工具,它能夠列出資料庫、表和欄位名,如下所示:

清單2.1 mysqlshow--顯示資料庫,表和欄位名清單

Page 18(第13行)-19(倒數第10行) , 清單 2.1

最後要介紹的MySQL工具是mysql,這個程序將深入到MySQL的中心,並且可以使你可以立刻在Linux命令行提示下執行SQL語句。在shell模式下運行mysql。

Page 19(倒數第5行)-20(倒數第5行)

小心:設置密碼要使用password()函數。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請查閱MySQL文檔。

小心:在系統進入正常工作模式的時候,請選用一個比「password」更好的root密碼。

2.5 編譯iODBC和MyODBC
iODBC是一個實現開放性資料庫互連(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協議的函數庫。它主要用於連接運行於Microsoft Windows的資料庫引擎。
1. cd /usr/local/src/libiodbc-2.50.3
轉到iODBC目錄。
2. ./configure \
--prefix=/usr/local/iodbc \
--with-iodbc-inidir=/usr/local/etc
運行配置程序,並強制設置iODBC為安裝到目錄/usr/local/iodbc下。此外,應確認odbc的初始化文件為/etc/odbc.ini。
3. make
4. make install
把庫文件復制到目錄/usr/local/iodbc/lib下,並且把包含文件復制到目錄/usr/local/iodbc/include下。
5. cd /usr/local/src/myodbc-2.50.24
轉到MyODBC目錄下。
6. ./configure \
--prefix=/usr/local/myodbc \
--with-mysql-sources=/usr/local/mysql-3.22.16a-gamma \
--with-odbc-ini=/etc/odbc.ini \
--with-iodbc=/usr/local/iodbc
運行MyODBC配置程序。
7. make
8. make install
把庫復制到目錄/usr/local/myodbc/lib下。
2.6 編譯PHP
編譯PHP比編譯以前的應用程序更復雜,這是因為編譯PHP事實上是expat、Apache和PHP的組合。編譯的結果將生成一個帶有PHP的Apache版本。為了要編譯PHP,可以採用以下步驟:
1. cd /usr/local/src/expat
轉到expat目錄。
2. make
編譯expat源文件。
3. 把以下命令加到Makefile文件中,必須保證在輸入ar和ralib之前使用的是Tab鍵。
libexpat.a: $(OBJS)
ar -rc $@ $(OBJS)
ranlib $@
4. make libexpat.a
把expat目標文件組合成庫文件。
5. mv libexpat.a /usr/local/lib
PHP配置文件在/usr/local/lib目錄下尋找libexpat.a文件。把libexpat.a文件移到PHP配置文件已知的目錄下,可以為以後的操作減少麻煩。
6. cd /usr/local/src/php-3.0.11
轉到PHP的頂級目錄下。
7. mkdir /usr/local/include/xml
確認/usr/local/include/xml目錄是存在的。
8. ln -s \
/usr/local/src/expat/xmltok/xmltok.h \
/usr/local/include/xml/xmltok.h
當能創建符號連接時,為什麼還要復制呢?
9. ln -s \
/usr/local/src/expat/xmlparse.h \
/usr/local/include/xml/xmlparse.h
這是PHP為了能夠正確地被編譯所需要的另一個包含文件。
10. cd /usr/local/src/apache_1.3.4
轉到Apache的頂級目錄下。
11.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apache
運行配置程序,強制設置Apache安裝目錄為/usr/local/apache。
12. cd /usr/local/src/php-3.0.11
轉到PHP的頂級目錄下。
13. ./configure \
--with-apache=../apache_1.3.4 \
--with-iodbc=/usr/local/iodbc \
--with-mysql=/usr/local/mysql \
--with-xml
運行配置程序,並且告訴配置程序支持Apache、MySQL和XML。
14. make
編譯PHP源文件。
15. make install
安裝已編譯的文件。PHP庫文件會被放在Apache的模塊目錄下,這樣可以在編譯Apache時能找到它們。
16. cd /usr/local/src/apache_1.3.4
轉到Apache的頂級目錄下。
17. ./configure \
--prefix=/usr/local/apache \
--active-mole=src/moles/php3/libphp3.a
再一次配置Apache,這次告訴Apache要載入PHP模塊。
18. make
編譯Apache源文件。
19. make install
安裝已編譯的文件。
20. mv \
/usr/local/apache/bin/httpd \
/usr/local/apache/bin/httpd-1.3.4
重新命名新創建的httpd可執行文件,這樣就能夠安裝多種版本。
21. ln -s \
/usr/local/apache/bin/httpd-1.3.4 \
/usr/sbin/httpd
建立一個指向新的可執行文件的符號鏈接。
22. httpd -v
證實可以訪問新的可執行文件。該命令的執行結果將顯示版本1.3.4,而且建立日期也應該正確無誤。
23. 編輯/usr/local/apache/conf/http.conf文件,搜索AddType並確認下列行未加註釋。
AddType application/x-httpd-php3 .phtml
AddType application/x-httpd-php3 .php3
AddType application/x-httpd-php3-source .phps
24. 接著編輯/usr/local/apache/conf/http.conf文件,搜索DirectoryIndex並將index.php3放在行尾。
25. 創建一個名為/usr/local/local/php3.ini的文件,該文件應包含如下的命令行:
include_path=.:/usr/local/apache/php/
auto_prepend_file=/usr/local/apache/php/prepend.php3
track_vars = on
magic_quotes_gpc = on
sendmail_path /usr/sbin/sendmail -t
26. ln -s \
/usr/local/src/php-3.0.11/doc/manual.html \
/usr/local/src/php-3.0.11/doc/index.html
建立一個符號鏈接,這樣絕大多數Web瀏覽器就會正確地自動顯示PHP文件起始頁。
27. ln -s \
/usr/local/src/php-3.0.11/doc \
/usr/local/apache/htdocs/phpdocs
建立一個符號鏈接,這樣就可以通過http://localhost/phpdocs/, 來訪問PHP文檔。
28. 創建一個叫做/usr/local/apache/htdocs/robots.txt的文件,這樣就可避免搜索引擎為PHPLIB,phpMyAdmin和PHP文件建立索引,新創建的文件應包括如下設置行:
#robots.txt for (hostname)
User-agent *
Disallow: /phpdocs/
Disallow: /php/
Disallow:/phpMyAdmin/

2.7 安裝PHPLIB
在閱讀第15章「處理並發的訪問」之前,應先安裝PHPLIB,可以按照下列步驟進行安裝:
1. 以root用戶或其他任何可以在/usr/local/apache目錄下寫文件的用戶注冊。
2. cd /usr/local/apache/
在開始下載文件之前,進入到Web伺服器的頂級目錄下。
3. 從如下Web網址下載最新版本的文件,注意gz後綴的文件名,以免它的文件名phplib.tar.gz被改動。
http://phplib.shonline.de/
4. tar xv2f phplib.tar.gz
解壓縮PHPLIB模塊。
5. 編輯/usr/local/lib/php3.ini文件,應包括下列設置內容:

include_path=.:/usr/local/apache/phplib-6.1/php
auto_prepend_file = /usr/local/apache/phplib-
6.1/php/prepend.php3
track_vars = on
magic_quotes_gpc = on
sendmail_path /usr/sbin/sendmail -t

6. 建立一個名為poe_sessions的mysql資料庫。我一般使用phpMyAdmin,如果願意,也可以使用SQL命令創建資料庫。
7. cd /usr/local/apache/phplib-6.1/stuff
進入建表目錄下。
8. mysql php_book --user=root --password <
create_database.mysql
創建PHPLIB所需要的資料庫表。
9. 使用以下值在mysql資料庫表中增加一條新記錄:

host: %
password: <-- no password.
select_priv: Yes
insert_priv: Yes
update_priv: Yes
delete_priv: Yes
for users named "kris","user01",and "user02".

注意:也可以使用如下SQL語句:

INSERT INTO
user
(
Host
,User
,Password
,Select_priv
,Insert_priv
,Update_priv
,Delete_priv
)
VALUES (
'%'
, 'kris'
, ''
, 'Y', 'Y', 'Y', 'Y'
)

10. 使用以下值在mysql資料庫的db表中增加一條新記錄:

host: %
db: poe_sessions
select_priv: Yes
insert_priv: Yes
update_priv: Yes
delete_priv: Yes
for users named "kris","user01",and "user03".

注意:也可以使用如下SQL程序。

INSERT INTO
db
(
Host
,Db
,User
,Select_priv
,Insert_priv
,Update_priv
,Delete_priv
)
VALUES (
'%'
, 'poe_sessions '
, 'kris'
, 'Y', 'Y', 'Y', 'Y'
)

11. /usr/local/mysql/bin/mysqladmin -u root -p reload
重新裝載MySQL許可權表。
12. 在php_book資料庫中創建兩個PHPLIB已認證的用戶(user01和user02),可以使用如下SQL語句:

INSERT INTO
auto_user
(
uid
,username
,password
,perms
) VALUES (
''
,'user01'
,'test'
,'admin'
)

INSERT INTO
auth_user
(
uid
,username
,password
,perms
) VALUES (
''
,'user02'
,'test'
,'admin'
)

13. mv\ /use/local/apache/phplib-6.1/pages \
/use/local/apach/htdocs
將演示子目錄置於Web伺服器的根目錄下,這樣就可以用瀏覽器訪問它。
14. 編輯文本文件/usr/local/apache/htdocs/robots.txt,使它包括如下內容:

Disallow: /phplib/

15. 使用Web瀏覽器訪問http://localhost/phplib/。將會看到如圖2.1所示頁面。

Page 29 圖2.1

圖2.1 重新裝載兩次以後出現的PHPLIB演示頁面

2.8 測試Linux環境下的ODBC
對所裝軟體進行基本測試是很重要的,特別是需要手工編輯配置文件時。如下的測試可確保你的MySQL驅動程序運行正常,並且編譯的iODBC庫文件也是正確無誤的。
1. 使用清單2.1所列的內容,建立一個名為/usr/local/etc/odbc.ini的文件。

清單 2.2 /usr/local/etc/odbc.ini- 系統ODBC 配置文件
;
;odbc.ini
;

[ODBC Data Sources]
mysql = mysql

[php_book]
driver = /usr/local/myodbc/lib/libmyodbc.so
host = localhost
database = mysql
user = root

2. cd /usr/local/src/libiodbc-2.50.3/samples
3. ./odbctest
運行ODBC測試程序。
4. DSN=mysql;PWD=password
告訴測試程序要訪問的數據源。
5. select host,user from user
在提示符下執行一個SQL語句,如果有回應,說明iODBC和MySQL已經可以使用了。
現在,在計算機中已經安裝好了ODBC,由於它的安裝步驟不太清晰而且文檔又很少,所以本章中講述了其安裝和測試指令,然而鑒於ODBC主要是一項Microsoft技術,且很少在Linux中用到,所以這里是本書中最後一次有關介紹。
2.9 總結:
本章講述了如何獲取PHP,及在計算機中進行安裝所需要的步驟,編譯了內建PHP的特定版本Apache 伺服器。同時,還安裝了將在第15章「中場四:處理並發訪問」中用所到的PHPLIB。

Ⅳ PHP文件是什麼文件怎麼打開

PHP是一種非常流行的WEB程序語言,超級文本預處理語言,其他的還有ASP,JSP等。簡單的說.PHP就是嵌入這種語言後的一個動態網頁文件。

四種打開php格式文件方法:

首先我們來看php文件是什麼文件,PHP是一個網頁腳本,文件後綴名為.php,

php文件打開方式一:用記事本打開

右擊.php文件,選擇記事本打開,就可以看到文件代碼啦!

php文件打開方式二:用Dreamweaver打開

Dreamweaver是網頁編輯器,比較流行的網站開發工具,你可以直接把文件拖進去就可以打開php文件了

php文件打開方式三:Notepad++工具打開

也是代碼編輯器,選擇文件打開就行

php文件打開方式四:SublimeText工具打開

和上面方法一樣,直接選擇文件打開就行

除了記事本,其它代碼編輯器工具都可以去php中文網php開發工具下載

若是想要.php文件進行運行則需要php環境。可以去php中文網QQ群374224296里去下載php環境搭建工具軟體(PHPToolClient)進行安裝,直接把文件放進根目錄下就可以用瀏覽器打開啦!

Ⅵ php開源網站內容管理系統有哪些

WordPress, Drupal和Joomla!是目前Internet上最為流行的網站內容管理系統(CMS)。針對這三種系統的優缺點從停止過,可謂是眾說紛紜。 WordPress WordPress是一個注重美學、易用性和網路標準的個人信息發布平台。WordPress 雖為免費的開源軟體,但其價值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使用WordPress可以搭建功能強大的網路信息發布平台,但更多的是應用於個性化的博客。針對博客的應用,WordPress能讓您省卻對後台技術的擔心,集中精力做好網站的內容。 Drupal Drupal是一個開源的內容管理系統(CMS)平台,它是用PHP寫成的。Drupal有一個優秀的模塊化結構,提供了許多模塊,包括短消息、個性化書簽、網站管理、Blog、日記、電子商務、電子出版、留言簿、Job、網上電影院、論壇、投票等模塊。並且Drupal模塊的下載、安裝、定製非常方便。 Joomla! Joomla!是一套獲得過多個獎項的內容管理系統(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CMS)。Joomla!採用PHP+MySQL資料庫開發,可運行.在Linux、Windows、MacOSX、Solaris等各種平台上。 Joomla!除了具有新聞/文章管理,文檔/圖片管理,網站布局設置,模板/主題管理等一些基本功能之外。還可通過其提供的上千個插件進行功能擴展包括:電子商務與購物車引擎,論壇與聊天軟體,日歷,博客軟體,目錄分類管理,廣告管理系統,電子報,數據收集與報表工具,期刊訂閱服務等。 接下來看看這一張非常詳細的圖表,涵蓋了三者諸多共同點比較,其中也有各自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之三都仍然無法滿足企業的需求,那麼在尋找強大的CMS系統時,也可以此圖表為切入點,進行綜合評選。

熱點內容
滑板鞋腳本視頻 發布:2025-02-02 09:48:54 瀏覽:433
群暉怎麼玩安卓模擬器 發布:2025-02-02 09:45:23 瀏覽:557
三星安卓12彩蛋怎麼玩 發布:2025-02-02 09:44:39 瀏覽:744
電腦顯示連接伺服器錯誤 發布:2025-02-02 09:24:10 瀏覽:537
瑞芯微開發板編譯 發布:2025-02-02 09:22:54 瀏覽:147
linux虛擬機用gcc編譯時顯示錯誤 發布:2025-02-02 09:14:01 瀏覽:240
java駝峰 發布:2025-02-02 09:13:26 瀏覽:652
魔獸腳本怎麼用 發布:2025-02-02 09:10:28 瀏覽:538
linuxadobe 發布:2025-02-02 09:09:43 瀏覽:212
sql2000資料庫連接 發布:2025-02-02 09:09:43 瀏覽: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