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編程語言 » python二進制讀取

python二進制讀取

發布時間: 2023-09-02 17:56:27

python讀取C#寫的二進制文件,byte類型unpack

        近期有一部分早期記錄數據,C#寫的二進制數據,在讀取的過程中,short和unshort類型還是比較好轉換的,但是碰到byte類型,對照struct的說明是x,設置讀取格式時,這部分會空出來,讀不出來。查看說明C#的byte類型在python是no value,用x讀不出來。因為大概知道數據是整數類型的,於是用b(與B區別,是否有負值),也是1個位元組,和C#中的byte一樣長度,可以正確顯示出來數據。如果是字元類,可以考慮c,s,p。注意變數所佔位元組數。(讀出來數據最好測試驗證一下)。

def readWrite(fname):

    with open(fname,'rb') as f:

        if fname[-3:] == 'RPT' :    #文件格式是RPT格式的二進制文件

            data = f.read()

           #fmt = 'H16x2H4x2H10x5H2h6H'   #數據格式中x會導致數據忽略掉,讀不出來

           fmt = 'H16b2H4b2H10b5H2h6H'   #採用b替換後,數據格式顯示正常

            data1= struct.unpack(fmt,data)

        elif fname[-3:] == 'DAY':     #文件格式時DAY格式的二進制文件

            data = f.read()

            fmt = '4i'

            data1= struct.unpack(fmt,data)

        else:

            data1 = '不是指定文件或文件錯誤'

            print('不是指定文件')

    return data1

② python pdf二進制讀取問題

可以使用numpy.fromfile(),也可以使用open(filename, 'rb'),其中的'b'就是二進制的意思,然後使用文件類型的read方法,讀取一些位元組,再用struct.unpack()方法來解析二進制。
第一種方法是一次性讀入文件(或文件的前多少個連續位元組)到一個數組中,因此,靈活性差。
第二種方法靈活性很高,可以讀取任意位置(使用文件的seek()方法跳躍位置)的二進制數據,再使用struct.unpack()方法來進行各種二進制解析。

提示:二進制文件是不保留存儲方式的數據格式,因此,讀二進制文件時應該知道二進制文件的存儲格式。

③ python讀取二進制並轉為其他類型數據

file = open("test.spc", 'rb')

content = file.read()

unpack('H', binary_string) # unsigned short
unpack('d', binary_string) # double
unpack('Q', binary_string) # unsigned long long
unpack('l', binary_string) # long

pack('H',1) # unsigned short
pack('d', 5.23) # double
pack('Q', 11111111) # unsigned long long
pack('l', 1111) # long</pre>

詳見官方文檔: struct官方文檔

④ python3二進制文件讀寫直接加b不行嗎

二進制模式,通常用來讀取圖片、視頻等二進制文件。注意,它在讀寫的時候是以bytes類型讀寫的,因此獲得的是一個bytes對象而不是字元串。在這個讀寫過程中,需要自己指定編碼格式。在使用帶b的模式時一定要注意傳入的數據類型,確保為bytes類型。

s = 'this is a test'
b = bytes(s,encoding='utf-8')

f = open('test.txt','w')
f.write(s)

##這樣沒問題,正常寫入了文件。

##-------------------------------------------------
s = 'this is a test'
b = bytes(s,encoding='utf-8')

f = open('test.txt','wb') ##注意多了個b
f.write(s)

##報錯
TypeError: a bytes-like object is required, not 'str'
##意思是它需要一個bytes類型數據,你卻給了個字元串

##---------------------------------------------------
s = 'this is a test'
b = bytes(s,encoding='utf-8')

f = open('test.txt','wb') ##注意多了個b
f.write(b) ##將變數b傳給它,b是個bytes類型
二、 + 模式:
對於w+模式,在讀寫之前都會清空文件的內容,建議不要使用!

對於a+模式,永遠只能在文件的末尾寫入,有局限性,建議不要使用!

對於r+模式,也就是讀寫模式,配合seek()和tell()方法,可以實現更多操作。

三、 編碼問題
要讀取非UTF-8編碼的文件,需要給open()函數傳入encoding參數,例如,讀取GBK編碼的文件:

>>> f = open('gbk.txt', 'r', encoding='gbk')
>>> f.read()
'GBK'
遇到有些編碼不規范的文件,可能會拋出UnicodeDecodeError異常,這表示在文件中可能夾雜了一些非法編碼的字元。遇到這種情況,可以提供errors參數,表示如果遇到編碼錯誤後如何處理。

>>> f = open('gbk.txt', 'r', encoding='gbk', errors='ignore')
四、 文件對象操作
每當我們用open方法打開一個文件時,將返回一個文件對象。這個對象內置了很多操作方法。下面假設,已經打開了一個f文件對象。

1. f.read(size)
讀取一定大小的數據, 然後作為字元串或位元組對象返回。size是一個可選的數字類型的參數,用於指定讀取的數據量。當size被忽略了或者為負值,那麼該文件的所有內容都將被讀取並且返回。

f = open("1.txt", "r")

str = f.read()
print(str)

f.close()
如果文件體積較大,請不要使用read()方法一次性讀入內存,而是read(512)這種一點一點的讀。

2. f.readline()
從文件中讀取一行n內容。換行符為' '。如果返回一個空字元串,說明已經已經讀取到最後一行。這種方法,通常是讀一行,處理一行,並且不能回頭,只能前進,讀過的行不能再讀了。

f = open("1.txt", "r")
str = f.readline()
print(str)
f.close()
3. f.readlines()
將文件中所有的行,一行一行全部讀入一個列表內,按順序一個一個作為列表的元素,並返回這個列表。readlines方法會一次性將文件全部讀入內存,所以也存在一定的風險。但是它有個好處,每行都保存在列表裡,可以隨意存取。

f = open("1.txt", "r")
a = f.readlines()
print(a)
f.close()
4. 遍歷文件
實際上,更多的時候,我們將文件對象作為一個迭代器來使用。

# 打開一個文件
f = open("1.txt", "r")

for line in f:
print(line, end='')

# 關閉打開的文件
f.close()
這個方法很簡單, 不需要將文件一次性讀出,但是同樣沒有提供一個很好的控制,與readline方法一樣只能前進,不能回退。

幾種不同的讀取和遍歷文件的方法比較:如果文件很小,read()一次性讀取最方便;如果不能確定文件大小,反復調用read(size)比較保險;如果是配置文件,調用readlines()最方便。普通情況,使用for循環更好,速度更快。

5. f.write()
將字元串或bytes類型的數據寫入文件內。write()動作可以多次重復進行,其實都是在內存中的操作,並不會立刻寫回硬碟,直到執行close()方法後,才會將所有的寫入操作反映到硬碟上。在這過程中,如果想將內存中的修改,立刻保存到硬碟上,可以使用f.flush()方法,但這可能造成數據的不一致。

# 打開一個文件
f = open("/tmp/foo.txt", "w")

f.write("Python 是一種非常好的語言。
我喜歡Python!!
")

# 關閉打開的文件
f.close()
6. f.tell()
返迴文件讀寫指針當前所處的位置,它是從文件開頭開始算起的位元組數。一定要注意了,是位元組數,不是字元數。

7. f.seek()
如果要改變位置指針的位置, 可以使用f.seek(offset, from_what)方法。seek()經常和tell()方法配合使用。

from_what的值,如果是0表示從文件開頭計算,如果是1表示從文件讀寫指針的當前位置開始計算,2表示從文件的結尾開始計算,默認為0,例如:

offset:表示偏移量。

seek(x,0) : 從起始位置即文件首行首字元開始移動 x 個字元
seek(x,1) : 表示從當前位置往後移動x個字元
seek(-x,2):表示從文件的結尾往前移動x個字元
看一個例子:

>>> f = open("d:\1.txt", "rb+")
>>> f.write(b"1232312adsfalafds")
17
>>> f.tell()
17
>>> f.seek(5)
5
>>> f.read(1)
b'1'
>>> f.seek(-3, 2)
14
>>> f.read(1)
b'f'
8. f.close()
關閉文件對象。當處理完一個文件後,調用f.close()來關閉文件並釋放系統的資源。文件關閉後,如果嘗試再次調用該文件對象,則會拋出異常。忘記調用close()的後果是數據可能只寫了一部分到磁碟,剩下的丟失了,或者更糟糕的結果。也就是說大象塞進冰箱後,一定不要忘記關上冰箱的門。

⑤ python讀寫文件

讀文件

    1)使用open()方法打開文件,返回一個文件對象

        原型:open(file, mode='r', buffering=None, encoding=None, errors=None, newline=None, closefd=True)

        舉例:f = open('test.txt', 'r')

        test.txt表示文件路徑(包含文件名,這個file參數可以是絕對或者相對路徑)

        r表示是讀文本文件,rb是讀二進制文本文件。(這個mode參數默認值就是r)

    2)使用close()方法關閉文件

        f.close()

        打開後的文件必須關閉,因為文件對象會佔用系統資源,系統打開文件數量也就有限了

    3)打開文件時的異常處理

        f=open('test.txt', 'r')

        f.read()

        f.close()

        FileNotFoundError: [Errno 2]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test.txt'

        文件讀寫時都有可能產生異常IOError(比如文件不存在),這樣其後面的f.read(),f.close()就不會調用。為保證無論是否異常都可以關閉文件,一般使用try ... finally來處理:

        try:

            f = open('test.txt', 'r')

            f.read()

        finally:

            if f:

                f.close()

        但這種寫法過於繁瑣,所以Python引入了with語句來自動調用close()方法:

        with open('test.txt', 'r') as f:

            f.read()

    4)讀文件 - read()、readline() 和 readlines()

        read() 一次讀取整個文件,它通常用於將文件內容放到一個字元串變數中。如果文件過大,內存不夠,可以通過反復調用read(size)方法,每次最多讀取size個位元組的內容。

        readline() 一次讀取文件中一行內容,可反復調用

        readlines() 一次讀取所有內容並按行返回列表,該列表可以由for ... in ... 結構再進一步處理。

        特別注意:

        這三種方法是把每行末尾的'\n'也讀進來了,如有需要就得我們手動去掉'\n'

        with open('test.txt', 'r') as f:

            list = f.readlines()

        for i in range(0, len(list)):

            list[i] = list[i].rstrip('\n')

寫文件

    1)寫文件和讀文件是一樣的,唯一區別是open文件時,傳入標識符不同,即'w'或者'wb'表示寫文本文件或寫二進制文件

    f = open('test.txt', 'w')

    f = open('test.txt', 'wb')

    f = open('test.txt', 'a')

    f.close()

    特別注意:

    1. 如果沒有這個文件,會自動創建一個新文件;如果有,就會先把原文件的內容清空再寫入;若不想清空原來的內容而是直接在後面追加新的內容,就用'a'這個模式

    2. 寫文件,操作系統往往不會立刻把數據寫入磁碟,而是放到內存緩存起來,空閑的時候再慢慢寫入。只有調用close()方法時,操作系統才保證把沒有寫入的數據全部寫入磁碟。忘記調用close()的後果是數據可能只寫了一部分到磁碟,剩下的丟失了。

    2)寫文件 - write()、writelines()

    write()方法和read()、readline()方法對應,是將字元串寫入到文件中。

    writelines()方法和readlines()方法對應,也是針對 列表 的操作。它接收一個 字元串列表 作為參數,將他們寫入到文件中。

    特別注意:

    換行符不會自動的加入,需要顯式的加入換行符。

    f = open('test.txt', 'w')

    f.writelines(["111\n", "222\n", "333\n"])

補充說明:

1)對於非默認編碼(utf-8)的文件,需要open時添加encording參數,選擇對應的編碼方式

2)r+, w+, a+,可讀可寫

3)seek()方法,移動文件指針

seek(offset[, whence]) ,offset是相對於某個位置的偏移量。位置由whence決定,默認whence=0,從開頭起;whence=1,從當前位置算起;whence=2相對於文件末尾移動,通常offset取負值。

⑥ 在python中如何從二進制文件中讀取信息

你是指讀入二進制文件吧?
可以使用numpy.fromfile(),也可以使用open(filename, 'rb'),其中的'b'就是二進制的意思,然後使用文件類型的read方法,讀取一些位元組,再用struct.unpack()方法來解析二進制。
第一種方法是一次性讀入文件(或文件的前多少個連續位元組)到一個數組中,因此,靈活性差。
第二種方法靈活性很高,可以讀取任意位置(使用文件的seek()方法跳躍位置)的二進制數據,再使用struct.unpack()方法來進行各種二進制解析。

提示:二進制文件是不保留存儲方式的數據格式,因此,讀二進制文件時應該知道二進制文件的存儲格式。

熱點內容
腳本貓 發布:2025-02-03 22:36:30 瀏覽:136
qt軟體如何反編譯 發布:2025-02-03 22:36:27 瀏覽:21
linux串口數據接收 發布:2025-02-03 22:33:11 瀏覽:552
戰雙封腳本嗎 發布:2025-02-03 22:32:14 瀏覽:444
可用內存存儲 發布:2025-02-03 22:28:05 瀏覽:72
郵箱登錄需要伺服器地址是啥 發布:2025-02-03 22:27:27 瀏覽:547
雲班課伺服器 發布:2025-02-03 22:20:28 瀏覽:602
ftp的服務系統主要包括什麼 發布:2025-02-03 21:41:33 瀏覽:306
換汽車壓縮機 發布:2025-02-03 21:38:10 瀏覽:68
安卓版的迷你世界怎麼登錄 發布:2025-02-03 21:28:05 瀏覽: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