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關系運算符
Ⅰ java運算中&是什麼意思,比如a=1;b=2;a&b=多少
&是位操作符,「按位與」;1轉成二進制 01;2轉成二進制 10;a&b=00轉成十進制為0。
位運算符有:&(按位與)、|(按位或)、^(按位異或)、~ (按位取反)。優先順序從高到低,依次為~、&、^、|。
按位與運算有兩種典型用法,一是取一個位串信息的某幾位,如以下代碼截取x的最低7位:x & 0177。二是讓某變數保留某幾位,其餘位置0,如以下代碼讓x只保留最低6位:x = x & 077。
Java 的表達式就是用運算符連接起來的符合Java 規則的式子,運算符的優先順序決定了表達式中運算執行的先後順序。
(1)java關系運算符擴展閱讀:
整數算術運算的異常是由於除零或按零取模造成的。它將引發一個算術異常。下溢產生零,上溢導致越界。例如:加1超過整數最大值,取模後,變成最小值。
一個op=賦值運算符,和上表中的各雙目整數運算符聯用,構成一個表達式。整數關系運算符<,>,<=,>=,==和!=產生boolean類型的數據。
Ⅱ java都有哪些運算符及其用法
Java的
可分為4類:算術
、關系
、
和
符。
1.算術運算符
Java的算術運算符分為一元運算符和二元運算符。一元運算符只有一個
;二元運算符有兩個
,運算符位於兩個
之間。算術運算符的操作數必須是數值類型。
(1)一元運算符:
一元運算符有:正(+)、負(-)、加1(++)和減1(--)4個。
加1、減1運算符只允許用於數值類型的變數,不允許用於表達式中。加1、減1運算符既可放在變數之前(如++i),也可放在變數之後(如i++),兩者的差別是:如果放在變數之前(如++i),則變數值先加1或減1,然後進行其他相應的操作(主要是賦值操作);如果放在變數之後(如i++),則先進行其他相應的操作,然後再進行變數值加1或減1。
例如:
int i=6,j,k,m,n;
j = +i; //取原值,即j=6
k = -i; /拍梁/取負值,即k=-6
m = i++; //先m=i,再i=i+1,即m=6,i=7
m = ++i; //先i=i+1,再m=i,即i=7,m=7
n = j--; //先n=j,再j=j-1,即n=6,j=5
n = --j; //先j=j-1,再n=j,即j=5,n=5
在書寫時還要畝雹注意的是:一元運算符與其前後的操作數之間不允許有空格,否則編譯時會出錯。
(2)二元運算符
二元運算符有:加(+)、減(-)、乘(*)、除(/)、取余(%)。其中+、-、*、/完成加、減、乘、除
,%是求兩個操作數相除後的余數。
%求余操作舉例:
a % b = a - (a / b) * b
取余運算符既可用於兩個操作數都是整數的情況,也可用於兩個操作數都是
(或一個操作數是
)的情況。當兩個操作數都是
時,例如7.6 % 2.9時,計算結果為:7.6 - 2 * 2.9 = 1.8。
當兩個操作數都是int類型數時,a%b的計算公式為:
a % b = a - (int)(a / b) * b
當兩個操作數都是long類型(或其他整數類型)數時,a%b的計算公式可以類推。
當參加二元運算的兩個操作數的
不同時,所得結果的
與精度較高(或位數更長)的那種
一致。
例如:
7 / 3 /迅賀帆/整除,運算結果為2
7.0 / 3 //除法,運算結果為2.33333,即結果與精度較高的類型一致
7 % 3 //取余,運算結果為1
7.0 % 3 //取余,運算結果為1.0
-7 % 3 //取余,運算結果為-1,即運算結果的符號與左操作數相同
7 % -3 //取余,運算結果為1,即運算結果的符號與左操作數相同
2.關系運算符
關系運算符用於比較兩個數值之間的大小,其運算結果為一個邏輯類型的數值。關系運算符有六個:等於(==)、不等於(!=)、大於(>)、大於等於(>=)、小於(<)、小於等於(<=)。
例如:
9 <= 8 //運算結果為false
9.9 >= 8.8 //運算結果為true
'A' < 'a' //運算結果為true,因字元'A'的Unicode編碼值小於字元'a'的
要說明的是,對於大於等於(或小於等於)關系運算符來說,只有大於和等於兩種關系運算都不成立時其結果值才為false,只要有一種(大於或等於)關系運算成立其結果值即為true。例如,對於9 <= 8,9既不小於8也不等於8,所以9 <= 8 的運算結果為false。對於9 >= 9,因9等於9,所以9 >= 9的運算結果為true。
3.
要求操作數的數據類型為邏輯型,其運算結果也是邏輯型值。邏輯運算符有:
(&&)、
(||)、邏輯非(!)、邏輯
(^)、
(&)、
(|)。
是表示邏輯運算功能的一種直觀方法,其具體方法是把邏輯運算的所有可能值用表格形式全部羅列出來。Java語言邏輯運算符的
如下:
邏輯運算符的
A B A&&B A||B !A A^B A&B A|B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true false false false
true false false true false true false true
false true false true true true false true
true true true true false false true true
前兩列是參與邏輯運算的兩個邏輯變數,共有4種可能,所以表2.5共有4行。後6列分別是6個邏輯運算符在邏輯變數A和邏輯變數B取不同數值時的運算結果值。
要說明的是,兩種
(&&和&)的運算規則基本相同,兩種
(||和|)的運算規則也基本相同。其區別是:&和|運算是把邏輯表達式全部計算完,而&&和||運算具有短路計算功能。所謂短路計算,是指系統從左至右進行邏輯表達式的計算,一旦出現計算結果已經確定的情況,則計算過程即被終止。對於&&運算來說,只要運算符左端的值為false,則因無論運算符右端的值為true或為false,其最終結果都為false。所以,系統一旦判斷出&&運算符左端的值為false,則系統將終止其後的計算過程;對於 || 運算來說,只要運算符左端的值為true,則因無論運算符右端的值為true或為false,其最終結果都為true。所以,系統一旦判斷出|| 運算符左端的值為true,則系統將終止其後的計算過程。
例如,有如下邏輯表達式:
(i>=1) && (i<=100)
此時,若i等於0,則系統判斷出i>=1的計算結果為false後,系統馬上得出該邏輯表達式的最終計算結果為false,因此,系統不繼續判斷i<=100的值。短路計算功能可以提
序的運行速度。
作者建議讀者:在程序設計時使用&&和||運算符,不使用&和|運算符。
用邏輯與(&&)、邏輯或(||)和邏輯非(!)可以組合出各種可能的邏輯表達式。邏輯表達式主要用在 if、while等語句的條件組合上。
例如:
int i = 1;
while(i>=1) && (i<=100) i++; //循環過程
上述程序段的循環過程將i++語句循環執行100次。
4.
符
是以二進制位為單位進行的運算,其操作數和運算結果都是整型值。
位運算符共有7個,分別是:位與(&)、位或(|)、位非(~)、位
(^)、右移(>>)、左移(<<)、0填充的右移(>>>)。
位運算的位與(&)、位或(|)、位非(~)、位
(^)與邏輯運算的相應操作的真值表完全相同,其差別只是位運算操作的操作數和運算結果都是二進制整數,而邏輯運算相應操作的操作數和運算結果都是邏輯值。
位運算示例
運算符 名稱 示例 說明
& 位與 x&y 把x和y按位求與
| 位或 x|y 把x和y按位求或
~ 位非 ~x 把x按位求非
^ 位異或 x^y 把x和y按位求異或
>> 右移 x>>y 把x的各位右移y位
<< 左移 x<<y 把x的各位左移y位
>>> 右移 x>>>y 把x的各位右移y位,左邊填0
舉例說明:
(1)有如下程序段:
int x = 64; //x等於
的01000000
int y = 70; //y等於
的01000110
int z = x&y //z等於
的01000000
即運算結果為z等於二進制數01000000。位或、位非、位異或的運算方法類同。
(2)右移是將一個二進制數按指定移動的位數向右移位,移掉的被丟棄,左邊移進的部分或者補0(當該數為正時),或者補1(當該數為負時)。這是因為整數在機器內部採用
表示法,正數的符號位為0,負數的符號位為1。例如,對於如下程序段:
int x = 70; //x等於二進制數的01000110
int y = 2;
int z = x>>y //z等於二進制數的00010001
即運算結果為z等於二進制數00010001,即z等於
17。
對於如下程序段:
int x = -70; //x等於二進制數的11000110
int y = 2;
int z = x>>y //z等於二進制數的11101110
即運算結果為z等於二進制數11101110,即z等於
-18。要透徹理解右移和左移操作,讀者需要掌握整數機器數的
表示法。
(3)0填充的右移(>>>)是不論被移動數是正數還是負數,左邊移進的部分一律補0。
5.其他運算符
(1)賦值運算符與其他運算符的簡捷使用方式
賦值運算符可以與二元算術運算符、邏輯運算符和位運算符組合成簡
算符,從而可以簡化一些常用表達式的書寫。
賦值運算符與其他運算符的簡捷使用方式
運算符 用法 等價於 說明
+= s+=i s=s+i s,i是數值型
-= s-=i s=s-i s,i是數值型
*= s*=i s=s*i s,i是數值型
/= s/=i s=s/i s,i是數值型
%= s%=i s=s%i s,i是數值型
&= a&=b a=a&b a,b是邏輯型或整型
|= a|=b a=a|b a,b是邏輯型或整型
^= A^=b a=a^b a,b是邏輯型或整型
<<= s<<=i s=s<<i s,i是整型
>>= s>>=i s=s>>i s,i是整型
>>>= s>>>=i s=s>>>i s,i是整型
(2)方括弧[]和圓括弧()運算符
方括弧[]是數組運算符,方括弧[]中的數值是數組的下標,整個表達式就代表數組中該下標所在位置的元素值。
圓括弧()運算符用於改變表達式中運算符的
。
(3)字元串加(+)運算符
當操作數是字元串時,加(+)運算符用來合並兩個字元串;當加(+)運算符的一邊是字元串,另一邊是數值時,機器將自動將數值轉換為字元串,這種情況在輸出語句中很常見。如對於如下程序段:
int max = 100;
System.out.println("max = "+max);
計算機屏幕的輸出結果為:max = 100,即此時是把變數max中的整數值100轉換成字元串100輸出的。
(4)
(?:)
(?:)的語法形式為:
<表達式1> ?<表達式2> : <表達式3>
的運算方法是:先計算<表達式1>的值,當<表達式1>的值為true時,則將<表達式2>的值作為整個表達式的值;當<表達式1>的值為false時,則將<表達式3>的值作為整個表達式的值。如:
int a=1,b=2,max;
max = a>b?a:b; //max等於2
(5)
符
符能將一個表達式的類型強制轉換為某一指定數據類型,其語法形式為:
(<類型>)<表達式>
(6)對象運算符instanceof
對象運算符instanceof用來測試一個指定對象是否是指定類(或它的子類)的實例,若是則返回true,否則返回false。
(7)點運算符
點運算符「.」的功能有兩個:一是引用類中成員,二是指示包的層次等級。
6.運算符的
以下按
從高到低的次序列出Java語言中的所有運算符,表中結合性一列中的「左右」表示其運算次序為從左向右,「右左」表示其運算次序為從右向左。
優先順序 運算符 結合性
1 . [] () ; ,
2 ++ ―― += ! ~ +(一元) -(一元) 右左
3 * / % 左右
4 +(二元) -(二元) 左右
5 << >> >>> 左右
6 < > <= >= instanceof 左右
7 = = != 左右
8 & 左右
9 ^ 左右
10 | 左右
11 && 左右
12 || 左右
13 ?: 右左
14 = *= /= %= += -= <<= >>= >>>= &= ^= |= 右左
Ⅲ java表達式是什麼
Java是面向表達式的語言,Java中一個簡單表達式可以是下面任意一種:● 常量:7、false。● 單引號括起來的字元字面常量:'A'、'3'。● 雙引號括起來的字元串字面常量:"foo"、"Java"。● 任何正確聲明的變數名:myString、x。● 任何用Java二元運算符(本章稍後將詳細討論)連接起來的兩個上述類型的表達式:x+2。● 任何用Java一元運算符(本章稍後將詳細討論)修飾的單個上述類型的表達式:i++。● 任何用小括弧括起來的上述類型的表達式:(x+2)。以及另外一些與本書後面將要學到的對象有關的表達式類型。無論多麼復雜的表達式都可以由不同類型的簡單表達式和括弧嵌套組合而成,例如:((((4/x) + y) * 7) + z)。2.9.1 算術運算符 Java語言提供了許多基本的算術運算符,如表2-1所示。表2-1 Java算術運算符運算符描 述+加法-減法*乘法/除法%求余(%左邊的操作數除以右邊的
操作數所得到的余數,例如10%3=1)+和-運算符也可作為一元運算符用於表示正負數:-3.7、+42。除了簡單賦值運算符=,還有許多特定的復合賦值運算符,這些運算符將變數賦值和算術操作合並在一起,如表2-2所示。表2-2 Java復合賦值運算符運算符描 述+=a+=b等價於a=a+b-=a-=b等價於a=a-b*=a*=b等價於a=a*b/=a/=b等價於a=a/b%=a%=b等價於a=a%b最後要介紹的兩個算術運算符是一元遞增運算符(++)和一元遞減運算符(--),用於將整數變數的值加1或減1,或者將浮點數變數的值加1.0或減1.0。稱它們為一元運算符是因為它們用於單個變數,而前面討論的二元運算符則連接兩個表達式的值。一元遞增運算符和一元遞減運算符也可用於將字元變數在Unicode序列中向前或向後移動一個字元位置。例如,在下面的代碼片段中,字元變數c的值從'e'遞增為'f':遞增和遞減運算符可以以前綴或者後綴方式使用。如果運算符放在操作數之前(前綴模式),變數的遞增或遞減操作將在更新後的變數值被用於任何由它構成的賦值操作之前執行。例如,考慮下面的使用前綴遞增運算符的代碼片段,假設a和b在程序前面已經聲明為int變數:上述代碼執行後,變數a的值是2,變數b的值也是2。這是因為在第二行中變數a的遞增(從1到2)發生在它的值賦給b之前。因此這行代碼在邏輯上等價於下面兩行代碼: 另一方面,如果運算符放在操作數之後(後綴模式),遞增或遞減操作發生在原來的變數值被用於任何由它構成的賦值操作之後。看一下以後綴方式使用遞增運算符的相同代碼片段:上述代碼執行後,變數b的值是1,而變數a的值是2。這是因為在第二行中變數a的遞增(從1到2)發生在它的值賦給b之後。因此這行代碼在邏輯上等價於下面兩行代碼:下面是一個稍微復雜一點例子,請閱讀附加的注釋以確保你能夠明白x最終是如何被賦值為10的:稍後將會看到,遞增和遞減運算符通常和循環一起使用。2.9.2 關系和邏輯運算符邏輯表達式以指定的方式比較兩個(簡單或者復雜)表達式exp1和exp2,決議出一個boolean值true或者false。 Java提供了表2-3所示的關系運算符來創建邏輯表達式。表2-3 Java關系運算符運算符描 述exp1==exp2如果exp1等於exp2,值為true(注意使用雙等號測試相等性)exp1>exp2如果exp1大於exp2,值為trueexp1>=exp2如果exp1大於等於exp2,值為trueexp1<exp2如果exp1小於exp2,值為trueexp1<=exp2如果exp1小於等於exp2,值為trueexp1!=exp2如果exp1不等於exp2,值為true!exp如果exp為false值為true,如果exp為true值為false除了關系運算符,Java還提供了用於組合/修飾邏輯表達式的邏輯運算符。表2-4列出了最常用的邏輯運算符。表2-4 Java邏輯運算符運算符描 述exp1&&exp2邏輯「與」,僅當exp1和exp2都為true時復合表達式值為trueexp1||exp2邏輯「或」,exp1或exp2值為true時復合表達式值為true!exp邏輯「非」,將邏輯表達式的值從true切換到false,反之亦然下面這個例子用邏輯「與」運算符來編程實現邏輯表達式「如果x大於2.0且y不等於4.0」:邏輯表達式常用於流程式控制制結構,本章稍後將進行討論。2.9.3 表達式求值和運算符優先順序如同本章前面提到的那樣,任何復雜的表達式都可以用分層嵌套的小括弧構成,例如(((8 * (y + z)) + y) x)。編譯器通常按照從內到外,從左到右的順序對這樣的表達式求值。假設x、y、z按照下面的方式聲明並初始化:下面的賦值語句右邊的表達式:將像下面這樣逐步求值:沒有小括弧時,根據運算符用於表達式求值的順序,某些運算符具有高於其他運算符的優先順序。例如,乘除法先於加減法執行。通過使用小括弧可以強制改變運算符的優先順序,括弧內的運算符比括弧外的先執行。考慮下面的代碼片段:代碼的第一行沒有使用括弧,乘法操作比加法操作先執行,因此整個表達式的值為2+12=14,就像我們將表達式明確地寫成2+(3*4)一樣,當然這樣做沒有必要。 在代碼的第二行,括弧被明確地放在操作2+3兩邊,因此加法操作將首先執行,然後求和結果乘以4作為整個表達式的值,即5*4=20。回到前面的例子注意到>和!=運算符優先順序高於&&運算符,因此可以去掉嵌套的括弧而變成下面這樣:然而,額外的括弧並不會對代碼造成傷害,事實上它可以使表達式的目的更加清楚。2.9.4 表達式類型表達式類型是表達式最終求值結果的Java類型。例如給定下面的代碼片段:表達式(x > 2.0) && (y != 4.0)求值結果為true,因此表達式(x > 2.0) && (y != 4.0)稱為boolean型表達式。在下面的代碼片段中:表達式((8 * (y + z)) + y) * x求值結果為42,因此表達式((8 * (y + z)) + y) * x稱為整型表達式。
Ⅳ JAVA中&&和||是什麼意思怎麼用
JAVA中&&意思是「條件與」邏輯操作符,使用方法是x&&y,功能描述:x和y均為true,取值是true,否則取值是false。
JAVA中||意思是「條件或」邏輯操作符,使用方法是x||y,功能描述:x和y有一個為true,取值是true,否則取值是false。
(4)java關系運算符擴展閱讀:
JAVA語言中進行邏輯表達式求值運算時,不但要注意邏輯運算符本身的運算規則,而且還必須從最左邊一個計算部分開始,按照邏輯運算的規則計算該部分的值。每計算完一個部分就與該部分右邊緊靠著的邏輯運算符根據真值表進行邏輯值判斷。
在邏輯表達式的求解過程中,任何時候只要邏輯表達式的值已經可以確定,則求解過程不再進行,求解結束。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
網路——||
Ⅳ JAVA中的關系運算符的優先順序是什麼意思還有邏輯運算符的優先順序
運算符的優先順序是學編程語言最最基礎的,就像加減乘除運算一樣,先乘除後加減
不同類型運算符,有不同的優先關系
比如:算術運算符 > 關系運算符 > 邏輯運算符
!(5 * 3 + 8 > 12) && 1>2 這裡面就有優先順序的關系了,看你怎麼算啦
同一類型運算符之間也有優先順序關系,比如邏輯去處符的優先順序 NOT AND OR
Ⅵ java中的運算符都有哪些
在Java中包含的運算符有:算數運算符,邏輯運算符,關系運算符等。
算數運算符也就是我們平時的加減乘除余等操作:在Java中都是將右邊的值賦值給左邊,所以一般格式為:結果 = 值;
加(+):result = value1 + value2;例如 result = 10 + 10;結果result值為20;
減(-):result = value1 - value2; 例如 result = 20 - 10; 結果result值為10;
乘(*): result = value1 * value2; 例如 result = 20 * 10; 結果result值為200;
除(/): result = value1 / value2; 例如result = 20 / 10;結果result值為2;如果value2的值為0,則Java會拋出一個異常;
余(%):求余,即獲取不能除盡的值,result = value1 % value2;例如result = 12 % 5;result結果為2;
自增(++):value++或者++value;意思是將value的值加1;自增有兩種寫法,一種是++在前面,一種是++在後面,這兩種單獨使用的時候沒有區別,但是和其他變數或者其他語法一起使用的時候,就有區別了,++在前說明是先將value加1然後在計算;++在後面說明先使用value在進行value加1;例如value = 10;result = value++; result的結果為10,value結果為11,因為++在後面所以先使用value賦值給result,然後value在進行加1;在如:result = ++value; result 的結果為11,value的結果為11;因為++在前面,所以value值先加一變成了11,然後再將value值賦值給result,所以result的結果為11;
自減(--):與自增一樣的邏輯,只不過是將自身進行減1;
邏輯運算符:&&(並且) ||(或) !(非),邏輯運算符判斷的變數為boolean,只有true與false;
並且(&&):result = value1 && value2;當value1與value2都為true的時候,result的結果為true;當其中任何一個為false的時候,result結果為false;而且,當value1的值如果為false的時候,value2不會進行判斷,整個結果result的結果為false;例如if( value != null && value.length() > 10);如果value == null,則整個結果為false,並且value.length()不進行判斷;這樣如果value == null;則後面由於不會進行運算也就不會發生異常;
或(||):result = value1 || value2; 當value1與value2都為false的時候,result結果為false;如果有一個為true,那麼result結果為true;並且如果value1為true的時候,value2不需要進行判斷,result為true;
非(!): result = !value; result的結果與value的結果相反;value為true,則result為false;value為false,則result為true;
關系運算符:(>(大於), >=(大於等於), <(小於), <=(小於等於), ==(等於), !=(不等於)),關系運演算法的結果為boolean類型的值,只有true或者false;
大於(>):判斷第一個值是否大於第二個值,如果滿足條件,則結果為true;否則為false;
大於等於(>=):判斷第一個值是否大於等於第二個值;
小於(<):判斷第一個值是否小於第二個值;
小於等於(<=):判斷第一個值是否小於等於第二個值;
等於(==):判斷兩個值是否相等;
不等於(!=):判斷兩個值是否不相等;
更多java學習方面的問題可以訪問這個網頁網頁鏈接,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