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編碼x
㈠ python 字元集編碼 - UTF-8 編碼
Unicode 的編碼范圍為 0~0x10FFFF ,如此大的范圍,顯然沒辦法像 ASCII 編碼一樣使用一個位元組存儲。為此,Unicode 制定了各種儲存編碼的方式,如: UTF-8 、 UTF-16 和 UTF-32 ,這些存儲格式被稱為 Unicode 轉換格式 UTF 。
每種 Unicode 轉換格式都會把一個編碼存儲為一到多個編碼單元,如 UTF-8 的編碼單元為 8 位的位元組; UTF-16 的編碼單元為 16 位,即 2 個位元組; UTF-32 的編碼單元為 32 位,即 4 個位元組。
其中, UTF-8 是在互聯網上使用最廣泛的一種 Unicode 轉換格式,具有以下顯著的優勢。下面,我們就先來看看 UTF-8 具有哪些有點吧~
1. UTF-8 中每個 ASCII 字元只需要一個位元組去存儲,因此一個 ASCII 文本本身也是一個 UTF-8 文本,即做到了向後兼容。
比如 A 的 ASCII 碼對應為 0x41 , a 的 ASCII 碼對應為 0x61 ,那麼 UTF-8 兼容 ASCII 也就意味著:
這里,需要再次提醒一下:Unicode 是表現形式,UTF-8 是存儲形式;即 UTF-8 解碼之後為 Unicode ,Unicode 可以編碼成 UTF-8 。
2. UTF-8 採用位元組為存儲單元,因此不存在位元組的大端和小段的問題。
UTF-16 和 UTF-32 的存儲單元分別是 2 位元組和 4 位元組,因此在存儲時會涉及到大小端的問題。那什麼是大小端模式呢?下面我們來暫停補充一下~
關於如何獲知你的環境使用的是大端模式還是小端模式,這里有個簡單的方式:定義一個 short 類型的數組即可:
數字 1 在 short 類型中表示為 0x0001 ,高位為 0x00 ,低位為 0x01 。我們可以很直觀地看到,數組在保存數據時,將高位 0x00 放在了高地址處,將低位 0x01 放在了低地址處。因此使用的就是小端模式。
那 UTF-8 為什麼可以使用位元組來作為存儲單元,而不用擔心位元組序的問題呢?這就涉及到了 UTF-8 巧妙的編碼規則~
UTF-8 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它是一種變長的編碼方式。它可以使用 1~4 個位元組表示一個符號,根據不同的符號而變化位元組長度。UTF-8的編碼規則很簡單,只有二條:
1)對於單位元組符號,位元組的第一位設為 0 ,後 7 位為這個符號的 Unicode 碼。也就是我們上文提到的向後兼容:對於英文字母,UTF-8 編碼和 ASCII 碼是相同的。
2)對於使用 X 個位元組存儲的符號,第一個位元組的前 X 位設置為 1 ,第 X+1 位設置為 0 ,後面位元組的前 2 位一律設置為 10 ,剩下的位置一次填充這個符號的 Unicode 碼。
下表總結了編碼規則,字母 x 表示可用於編碼的位:
跟據上表,解讀 UTF-8 編碼也非常簡單:如果一個位元組的第一位是 0 ,則這個位元組單獨就是一個字元;如果第一位是 1 ,則連續有多少個 1 ,就表示當前字元佔用多少個位元組。
下面,我們就來演示一下 UTF-8 編碼的過程。
首先,獲取漢字 魚 的 Unicode 碼:
我們不妨先對 魚 這個漢字使用 utf-8 編碼看看使用幾個位元組存儲:
魚 在 UTF-8 編碼中使用 3 個位元組存儲,因此其存儲的二進制的形式為 1110xxxx 10xxxxxx 10xxxxxx ,將 Unicode 1001 110001 111100 依次填充到佔位符 x 的位置就得到: 11101001 10110001 10111100 。
下面,我們將上述推導得出的 11101001 10110001 10111100 轉換為十六進制,驗證一下是否為 b'xe9xb1xbc' :
驗證無誤!
㈡ python有哪幾種編碼方式
第一種:ASCII碼。是基於拉丁字母的一套電腦編碼系統,主要用於顯示現代英語和其他西歐語言,它是現今最通用的單位元組編碼系統,並等同於國際標准IS/IEC
646。
由於計算機是美國人發明的,因此,最早只有127個字母被編碼到計算機李,也就是大小寫英文字母、數字和一些符號,這個編碼表被稱為ASCII編碼,比如大寫字母A的編碼是65,小寫字母a的編碼是97,後128個稱為擴展ASCII碼。
第二種:GBK和GB2312。能在計算機中顯示中文字元是至關重要的,然而ASCII表裡一個偏旁部首都沒有,所以我們需要一個關於中文和數字對應的關系表,一個位元組只能最多表示256個字元,用處理中文顯然一個位元組是不夠的,所以我們需要採用兩個位元組來表示,所以中國制定了GB2312編碼,用來將中文編寫進去。
第三種:Unicode。因為各個國家都有一套自己的編碼,所以無法避免沖突,因此Unicode誕生了。它可以把所有語言都統一到一套編碼里,這樣就不會存在亂碼問題了,現代操作系統和大多數編程語言都直接支持Unicode。
第四種:UFT-8。基於節約的原則,出現了把Unicode編碼轉化為可變長編碼的UTF-8編碼。而UTF-8編碼把一個Unicode字元根據不同的數字大小編碼成1-6個位元組,常用的英文字母被編碼成一個位元組,漢字通常是3個位元組,只有很生僻的字元才會被編碼成4-6個位元組,如果你要傳輸的文本包含大量英文字元,用UTF-8編碼就能節省空間。
㈢ python3.x默認使用的編碼是什麼
Python3.X 默認使用的編碼是 utf-8
㈣ python編碼問題
python的默認的編碼是ascii: 指的是你寫代碼默認是編碼是ascii 編碼的, 當然你也可以改成你想要的編碼,比如在開頭寫個注釋就用utf8編碼 # -*-coding:UTF-8-*-
字元串在Python內部的表示是unicode編碼: 這個是python 3 以後才是這樣的吧, 中文可以直接在字元串里用了,而python<3的版本得這么用 u'中文' 表示unicode編碼
㈤ python是什麼編碼格式
python編碼總結:
1).首先python有兩種格式的字元串,str和unicode,其中unicode相當於位元組碼那樣,可以跨平台使用。
str轉化為unicode可以通過unicode(),u,str.decode三種方式
unicode轉化為str,如果有中文的話,一般通過encode的方式
2).如果代碼中有中文的話,我們一般會添加 "# coding=utf-8",這個是什麼作用呢,一般如下:
如果代碼中有中文注釋,就需要此聲明比較高級的編輯器(比如我的emacs),會根據頭部聲明,將此作為代碼文件的格式。程序會通過
頭部聲明,解碼初始化 u」人生苦短」,這樣的unicode對象,(所以頭部聲明和代碼的存儲格式要一致
所以,當我們填上編碼頭的時候,使用s="中文",實際上type(s)是一個str,是已經將unicode以utf-8格式編碼成str。
其次,如果我們在代碼中使用s=u'中文',相當於將str以utf-8解碼成unicode。
推薦學習《python教程》。
㈥ python3.4 編碼有哪些
Python3中的編碼問題前,第一個段落對位元組、ASCII與Unicode與UTF-8等進行基本介紹,如果不對這幾種編碼犯頭暈,可直接跳過。
ASCII與Unicode與UTF-8與GBK
首先從老大哥說起。跟很多人一樣,大學讀了這么久,久仰ASCII編碼的大名。要說這個老大哥,我們再先從位元組說起。一個位元組包括八個比特位,每個比特位表示0或1,一個位元組即可表示從00000000到11111111共2^8=256個數字。一個ASCII編碼使用一個位元組(除去位元組的最高位作為作奇偶校驗位),ASCII編碼實際使用一個位元組中的7個比特位來表示字元,共可表示2^7=128個字元。比如那時寫C語言的程序,就經常要背下ASCII編碼中的01000001(即十進制的65)表示字元『A』,01000001加上32之後的01100001(即十進制的97)表示字元『a』。現在打開Python,調用chr和ord函數,我們可以看到Python為我們對ASCII編碼進行了轉換。
第一個00000000表示空字元,因此ASCII編碼實際上只包括了
字母、標點符號、特殊符號等共127個字元。因為ASCII是在美國出生的,對於由字母組成單詞進而用單詞表達的英文來說也是夠了。但是中國人、日本人、
韓國人等其他語言的人不服了。中文是一個字一個字,ASCII編碼用上了渾身解數256個字元都不夠用。
因此後來出現了Unicode編碼。Unicode編碼通常由兩個位元組組成,共表示256*256個字元,即所謂的UCS-2。某些偏僻字還會用到四個位元組,即所謂的UCS-4。也就是說Unicode標准也還在發展。但UCS-4出現的比較少,我們先記住:最原始的ASCII編碼使用一個位元組編碼,但由於語言差異字元眾多,人們用上了兩個位元組,出現了統一的、囊括多國語言的Unicode編碼。
在Unicode中,原本ASCII中的127個字元只需在前面補一個全零的位元組即可,比如前文談到的字元『a』:01100001,在Unicode中變成了00000000 01100001。不久,美國人不開心了,吃上了世界民族之林的大鍋飯,原本只需一個位元組就能傳輸的英文現在變成兩個位元組,非常浪費存儲空間和傳輸速度。
人們再發揮聰明才智,於是出現了UTF-8編碼。因為針對的是空間浪費問題,因此這種UTF-8編碼是可變長短的,從英文字母的一個位元組,到中文的通常的三個位元組,再到某些生僻字的六個位元組。解決了空間問題,UTF-8編碼還有一個神奇的附加功能,那就是兼容了老大哥的ASCII編碼。一些老古董軟體現在在UTF-8編碼中可以繼續工作。
注意除了英文字母相同,漢字在Unicode編碼和UTF-8編碼中通常是不同的。比如漢字的『中』字在Unicode中是01001110
00101101,而在UTF-8編碼中是11100100 10111000
10101101。
我們祖國母親自然也有自己的一套標准。那就是GB2312和GBK。當然現在挺少看到。通常都是直接使用UTF-8。記得我唯一一次看到GB編碼的網頁,是一個成人網站。
Python3中的默認編碼
Python3中默認是UTF-8,我們通過以下代碼:
import sys
sys.getdefaultencoding()
可查看Python3的默認編碼。
Python3中的encode和decode
Python3中字元編碼經常會使用到decode和encode函數。特別是在抓取網頁中,這兩個函數用的熟練非常有好處。我的理解,encode的作用,使我們看到的直觀的字元轉換成計算機內的位元組形式。decode剛好相反,把位元組形式的字元轉換成我們看的懂的、直觀的、「人模人樣」的形式。如下圖。
\x表示後面是十六進制,\xe4\xb8\xad即是二進制的11100100 10111000
10101101。也就是說漢字『中』encode成位元組形式,是11100100 10111000
10101101。同理,我們拿11100100
10111000 10101101也就是\xe4\xb8\xad來decode回來,就是漢字『中』。完整的應該是b'\xe4\xb8\xad',在Python3中,以位元組形式表示的字元串則必須加上前綴b,也就是寫成上文的b'xxxx'形式。
前文說的Python3的默認編碼是UTF-8,所以我們可以看到,Python處理這些字元的時候是以UTF-8來處理的。因此從上圖可以看到,就算我們通過encode('utf-8')特意把字元encode為UTF-8編碼,出來的結果還是相同:b'\xe4\xb8\xad'。
明白了這一點,同時我們知道UTF-8兼容ASCII,我們可以猜想大學時經常背誦的『A』對應ASCII中的65,在這里是不是也能正確的decode出來呢。十進制的65轉換成十六進制是41,我們嘗試下:
b'\x41'.decode()
結果如下。果然是字元『A』
Python3中的編碼轉換
據說字元在計算機的內存中統一是以Unicode編碼的。只有在字元要被寫進文件、存進硬碟或者從伺服器發送至客戶端(例如網頁前端的代碼)時會變成utf-8。但其實我比較關心怎麼把這些字元以Unicode的位元組形式表現出來,露出它在內存中的廬山正面目的。這里有個照妖鏡:
xxxx.encode/decode('unicode-escape')
輸出如下
b'\\u4e2d'還是b'\u4e2d,一個斜杠貌似沒影響。同時可以發現在shell窗口中,直接輸'\u4e2d'和輸入b'\u4e2d'.decode('unicode-escape')是相同的,都會列印出漢字『中』,反而是'\u4e2d'.decode('unicode-escape')會報錯。說明說明Python3不僅支持Unicode,而且一個『\uxxxx』格式的Unicode字元可被辨識且被等價於str類型。
如果我們知道一個Unicode位元組碼,怎麼變成UTF-8的位元組碼呢。懂了以上這些,現在我們就有思路了,先decode,再encode。代碼如下:
xxx.decode('unicode-escape').encode()
測試如下:
可以看到最後輸出的UTF-8位元組與上面的相同。嘗試成功。所以其他的編碼之間的轉換,大概也是如此。
最後的擴展
還記得剛剛那個ord嗎。時代變遷,老大哥ASCII被人合並,但ord還是有用武之地。試試ord('中'),輸出結果是20013。20013是什麼呢,我們再試試hex(ord('中')),輸出結果是'0x4e2d',也就是20013是我們在上文見面了無數次的x4e2d的十進制值。這里說下hex,是用來轉換成十六進制的函數,學過單片機的人對hex肯定不會陌生。
最後的擴展,在網上看到的他人的問題。我們寫下類似於'\u4e2d'的字元,Python3知道我們想表達什麼。但是讓Python讀取某個文件的時候出現了'\u4e2d',是不是計算機就不認識它了呢?後來下文有人給出了答案。如下:
import codecs
file = codecs.open( "a.txt", "r", "unicode-escape" )
u = file.read()
print(u)
㈦ python的編碼格式
python的源代碼通常使用UTF-8編碼保存
執行時如果沒有其他編碼提示,Python將默認使用ASCII作為標准編碼
㈧ python unicode編碼
python unicode編碼:
下面的代碼創建了一個Unicode字元串,用UTF-8編碼器將它編碼,然後寫入到一個文件中去,接著把數據從文件中讀回來,解碼成Unicode字元串對象,最後,列印出Unicode字元串,用以確認程序正確地運行。
在Linux中編寫,在VIM中輸入如下代碼,保存為uniFile.py
#/home/xiaopeng/python/code/uniFile.py
'''
:Writes
aUnicodestringtoafileinutf-8andreadsitbackin
'''
CODEC='utf-8'編碼方式
FILE='unicode.txt'要存的文件名
hello_out=u"Helloworld "創建了一個Unicode格式的字元串
bytes_out=hello_out.encode(CODEC)用UTF-8編碼
f=open(FILE,'w')
f.write(bytes_out)寫入指定文件中
f.close()
f=open(FILE,'r')
bytes_in=f.read()讀取
f.close()
hello_in=bytes_in.decode(CODEC)解碼
printhello_in列印
在終端中輸入:python uniFile.py
結果列印出 Hello world
然後在python目錄下會發現多了一個名為unicode.txt的文件,用cat命令查看一下,發現裡面的內容和列印的結果一樣.
把Unicode應用到實際中注意一下四點:
1程序中出現字元串時一定要加一個前綴u
2不要用str()函數,用Unicode()代替
3 不要用過時的string模塊。如果傳給它非ASCII碼,它會把一切搞砸。
4 不到必須時不要在你的程序里編解碼Unicode字元,只在你要寫入文件或者資料庫或者網路時,才調用encode()函數和decode()函數。
㈨ python2.7.x的字元串編碼到底什麼鬼
一直以來我其實一直對python的編碼弄得非常暈,能正常編碼,也能處理一些情況。但是始終不明白有些問題究竟為何出,原因是什麼,為什麼要這樣用。
今天晚上正好好好研究了一番解答了自己心中的困惑。
Q:python2.7.x裡面的中文表示到底是什麼鬼?
A:直接來看看
In [23]: x = '好不好喝都要喝'
In [24]: x
Out[24]: '\xe5\xa5\xbd\xe4\xb8\x8d\xe5\xa5\xbd\xe5\x96\x9d\xe9\x83\xbd\xe8\xa6\x81\xe5\x96\x9d'
這個x列印值相信熟悉編碼的盆友都知道,這是utf-8編碼。也就是說python2.7.x 在默認情況下將中文默認轉到了utf-8編碼。
這里type(x)得到結果是str
Q:python2.7.x里的unicode究竟什麼鬼?
A:還是通過例子來看看
In [16]: x = u'好不好喝就很好喝'
In [17]: type(x)
Out[17]: unicode
在2.7.x在中,u寫在字元串前面將會將一個字元串轉成unicode對象。
Q:python2.7.x中unicode可以和str相加嗎?
A:還是來看例子
In [62]: z = '好不好喝'
In [63]: x = u'好不好喝都要喝'
In [64]: z+x
---------------------------------------------------------------------------
UnicodeDecodeError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ipython-input-64-f964ff206363> in <mole>()
----> 1 z+x
UnicodeDecodeError: 'ascii' codec can't decode byte 0xe5 in position 0: ordinal not in range(128)
熟悉的報錯,可見在python2.7.x中,unicode中文和utf8中文是不能相加的因為是不同類型。
Q:那麼英文字元串可以相加嗎?
A:可以。具體就不掩飾了大家可以自己試試。而且最終得到的結果會被轉成全unicode
這兩個庫在對無論utf8還是unicode對象進行中文編碼的時候,都會將內容轉成unicode再編碼。最後你拿到結果decode之後就變成了unicode對象,想要再拿到utf8對象,就需要再encode一次才可以了。
一不注意就踩坑。
㈩ Python 編碼解釋
def (pattern):
''' pattern中各個字元的末次出現位置 '''
map = { } # 構建空字典
# 從後向前遍歷pattern中的各個字元
for i in range(len(pattern)-1, -1, -1):
c = pattern[i]
if c not in map: # 若字元未在map中登記過
map[c] = i 記錄該字元的位置
return map # 返回位置記錄
# 該函數等價於:
dict([(c,i) for i,c in enumerate(list(pattern))])
def match(pattern, text):
matches = []
m = len(text) # 文本長度
n = len(pattern) # 檢查內容長度
rightMostIndexes = (pattern) # 檢查內容的各字元末位位置
alignedAt = 0 # 偏移位置從0開始
while alignedAt + (n - 1) < m:
for indexInPattern in range(n-1, -1, -1):
# 從後向前按檢查內容設定各檢查位置
indexInText = alignedAt + indexInPattern
# 若檢查位置超越文本長度則退出循環
if indexInText >= m:
break
x = text[indexInText] # 文本中檢查位置的字元
y = pattern[indexInPattern] # 檢查內容中檢查位置的字元
if x != y:
r = rightMostIndexes.get(x) # 從檢查內容中找到該字元最後位置
if x not in rightMostIndexes: # 若x不在檢查內容中, 對其位置後移一位
alignedAt = indexInText + 1
else: # 後移x字元出現的位置
shift = indexInText - (alignedAt + r)
alignedAt += (shift > 0 and shift or alignedAt + 1)
break
elif indexInPattern == 0: # 相符則添加到matches中, 對齊位置後移1位
matches.append(alignedAt)
alignedAt += 1
return match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