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編程語言 » python時間排序

python時間排序

發布時間: 2023-02-05 11:35:56

python幾種經典排序方法的實現

class SortMethod:
'''
插入排序的基本操作就是將一個數據插入到已經排好序的有序數據中,從而得到一個新的、個數加一的有序數據,演算法適用於少量數據的排序,時間復雜度為O(n^2)。是穩定的排序方法。
插入演算法把要排序的數組分成兩部分:
第一部分包含了這個數組的所有元素,但將最後一個元素除外(讓數組多一個空間才有插入的位置)
第二部分就只包含這一個元素(即待插入元素)。
在第一部分排序完成後,再將這個最後元素插入到已排好序的第一部分中。
'''
def insert_sort(lists):
# 插入排序
count = len(lists)
for i in range(1, count):
key = lists[i]
j = i - 1
while j >= 0:
if lists[j] > key:
lists[j + 1] = lists[j]
lists[j] = key
j -= 1
return lists
'''
希爾排序 (Shell Sort) 是插入排序的一種。也稱縮小增量排序,是直接插入排序演算法的一種更高效的改進版本。希爾排序是非穩定排序演算法。該方法因 DL.Shell 於 1959 年提出而得名。
希爾排序是把記錄按下標的一定增量分組,對每組使用直接插入排序演算法排序;隨著增量逐漸減少,每組包含的關鍵詞越來越多,當增量減至 1 時,整個文件恰被分成一組,演算法便終止。
'''
def shell_sort(lists):
# 希爾排序
count = len(lists)
step = 2
group = count / step
while group > 0:
for i in range(0, group):
j = i + group
while j < count:
k = j - group
key = lists[j]
while k >= 0:
if lists[k] > key:
lists[k + group] = lists[k]
lists[k] = key
k -= group
j += group
group /= step
return lists
'''
冒泡排序重復地走訪過要排序的數列,一次比較兩個元素,如果他們的順序錯誤就把他們交換過來。走訪數列的工作是重復地進行直到沒有再需要交換,也就是說該數列已經排序完成。
'''
def bubble_sort(lists):
# 冒泡排序
count = len(lists)
for i in range(0, count):
for j in range(i + 1, count):
if lists[i] > lists[j]:
temp = lists[j]
lists[j] = lists[i]
lists[i] = temp
return lists
'''
快速排序
通過一趟排序將要排序的數據分割成獨立的兩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數據都比另外一部分的所有數據都要小,然後再按此方法對這兩部分數據分別進行快速排序,整個排序過程可以遞歸進行,以此達到整個數據變成有序序列
'''
def quick_sort(lists, left, right):
# 快速排序
if left >= right:
return lists
key = lists[left]
low = left
high = right
while left < right:
while left < right and lists[right] >= key:
right -= 1
lists[left] = lists[right]
while left < right and lists[left] <= key:
left += 1
lists[right] = lists[left]
lists[right] = key
quick_sort(lists, low, left - 1)
quick_sort(lists, left + 1, high)
return lists
'''
直接選擇排序
第 1 趟,在待排序記錄 r[1] ~ r[n] 中選出最小的記錄,將它與 r[1] 交換;
第 2 趟,在待排序記錄 r[2] ~ r[n] 中選出最小的記錄,將它與 r[2] 交換;
以此類推,第 i 趟在待排序記錄 r[i] ~ r[n] 中選出最小的記錄,將它與 r[i] 交換,使有序序列不斷增長直到全部排序完畢。
'''
def select_sort(lists):
# 選擇排序
count = len(lists)
for i in range(0, count):
min = i
for j in range(i + 1, count):
if lists[min] > lists[j]:
min = j
temp = lists[min]
lists[min] = lists[i]
lists[i] = temp
return lists
'''
堆排序 (Heapsort) 是指利用堆積樹(堆)這種數據結構所設計的一種排序演算法,它是選擇排序的一種。
可以利用數組的特點快速定位指定索引的元素。堆分為大根堆和小根堆,是完全二叉樹。大根堆的要求是每個節點的值都不大於其父節點的值,即 A[PARENT[i]] >= A[i]。
在數組的非降序排序中,需要使用的就是大根堆,因為根據大根堆的要求可知,最大的值一定在堆頂。
'''
# 調整堆
def adjust_heap(lists, i, size):
lchild = 2 * i + 1
rchild = 2 * i + 2
max = i
if i < size / 2:
if lchild < size and lists[lchild] > lists[max]:
max = lchild
if rchild < size and lists[rchild] > lists[max]:
max = rchild
if max != i:
lists[max], lists[i] = lists[i], lists[max]
adjust_heap(lists, max, size)
# 創建堆
def build_heap(lists, size):
for i in range(0, (size/2))[::-1]:
adjust_heap(lists, i, size)
# 堆排序
def heap_sort(lists):
size = len(lists)
build_heap(lists, size)
for i in range(0, size)[::-1]:
lists[0], lists[i] = lists[i], lists[0]
adjust_heap(lists, 0, i)
'''
歸並排序是建立在歸並操作上的一種有效的排序演算法,該演算法是採用分治法 (Divide and Conquer) 的一個非常典型的應用。將已有序的子序列合並,得到完全有序的序列;即先使每個子序列有序,再使子序列段間有序。若將兩個有序表合並成一個有序表,稱為二路歸並。
歸並過程為:
比較 a[i] 和 a[j] 的大小,若 a[i]≤a[j],則將第一個有序表中的元素 a[i] 復制到 r[k] 中,並令 i 和 k 分別加上 1;
否則將第二個有序表中的元素 a[j] 復制到 r[k] 中,並令 j 和 k 分別加上 1,如此循環下去,直到其中一個有序表取完,然後再將另一個有序表中剩餘的元素復制到 r 中從下標 k 到下標 t 的單元。歸並排序的演算法我們通常用遞歸實現,先把待排序區間 [s,t] 以中點二分,接著把左邊子區間排序,再把右邊子區間排序,最後把左區間和右區間用一次歸並操作合並成有序的區間 [s,t]。
'''
def merge(left, right):
i, j = 0, 0
result = []
while i < len(left) and j < len(right):
if left[i] <= right[j]:
result.append(left[i])
i += 1
else:
result.append(right[j])
j += 1
result += left[i:]
result += right[j:]
return result
def merge_sort(lists):
# 歸並排序
if len(lists) <= 1:
return lists
num = len(lists) / 2
left = merge_sort(lists[:num])
right = merge_sort(lists[num:])
return merge(left, right)
'''
基數排序 (radix sort) 屬於「分配式排序」 (distribution sort),又稱「桶子法」 (bucket sort) 或 bin sort,顧名思義,它是透過鍵值的部份資訊,將要排序的元素分配至某些「桶」中,藉以達到排序的作用,基數排序法是屬於穩定性的排序。
其時間復雜度為 O (nlog(r)m),其中 r 為所採取的基數,而 m 為堆數,在某些時候,基數排序法的效率高於其它的穩定性排序法。
'''
import math
def radix_sort(lists, radix=10):
k = int(math.ceil(math.log(max(lists), radix)))
bucket = [[] for i in range(radix)]
for i in range(1, k+1):
for j in lists:
bucket[j/(radix**(i-1)) % (radix**i)].append(j)
del lists[:]
for z in bucket:
lists += z
del z[:]
return lists
---------------------
作者:CRazyDOgen
來源:CSDN
原文:https://blog.csdn.net/jipang6225/article/details/79975312
版權聲明:本文為博主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博文鏈接!

Ⅱ python中有哪些簡單的演算法

你好:
跟你詳細說一下python的常用8大演算法:
1、插入排序
插入排序的基本操作就是將一個數據插入到已經排好序的有序數據中,從而得到一個新的、個數加一的有序數據,演算法適用於少量數據的排序,時間復雜度為O(n^2)。是穩定的排序方法。插入演算法把要排序的數組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包含了這個數組的所有元素,但將最後一個元素除外(讓數組多一個空間才有插入的位置),而第二部分就只包含這一個元素(即待插入元素)。在第一部分排序完成後,再將這個最後元素插入到已排好序的第一部分中。
2、希爾排序
希爾排序(Shell Sort)是插入排序的一種。也稱縮小增量排序,是直接插入排序演算法的一種更高效的改進版本。希爾排序是非穩定排序演算法。該方法因DL.Shell於1959年提出而得名。 希爾排序是把記錄按下標的一定增量分組,對每組使用直接插入排序演算法排序;隨著增量逐漸減少,每組包含的關鍵詞越來越多,當增量減至1時,整個文件恰被分成一組,演算法便終止。
3、冒泡排序
它重復地走訪過要排序的數列,一次比較兩個元素,如果他們的順序錯誤就把他們交換過來。走訪數列的工作是重復地進行直到沒有再需要交換,也就是說該數列已經排序完成。
4、快速排序
通過一趟排序將要排序的數據分割成獨立的兩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數據都比另外一部分的所有數據都要小,然後再按此方法對這兩部分數據分別進行快速排序,整個排序過程可以遞歸進行,以此達到整個數據變成有序序列。
5、直接選擇排序
基本思想:第1趟,在待排序記錄r1 ~ r[n]中選出最小的記錄,將它與r1交換;第2趟,在待排序記錄r2 ~ r[n]中選出最小的記錄,將它與r2交換;以此類推,第i趟在待排序記錄r[i] ~ r[n]中選出最小的記錄,將它與r[i]交換,使有序序列不斷增長直到全部排序完畢。
6、堆排序
堆排序(Heapsort)是指利用堆積樹(堆)這種數據結構所設計的一種排序演算法,它是選擇排序的一種。可以利用數組的特點快速定位指定索引的元素。堆分為大根堆和小根堆,是完全二叉樹。大根堆的要求是每個節點的值都不大於其父節點的值,即A[PARENT[i]] >= A[i]。在數組的非降序排序中,需要使用的就是大根堆,因為根據大根堆的要求可知,最大的值一定在堆頂。
7、歸並排序
歸並排序是建立在歸並操作上的一種有效的排序演算法,該演算法是採用分治法(Divide and Conquer)的一個非常典型的應用。將已有序的子序列合並,得到完全有序的序列;即先使每個子序列有序,再使子序列段間有序。若將兩個有序表合並成一個有序表,稱為二路歸並。
歸並過程為:比較a[i]和a[j]的大小,若a[i]≤a[j],則將第一個有序表中的元素a[i]復制到r[k]中,並令i和k分別加上1;否則將第二個有序表中的元素a[j]復制到r[k]中,並令j和k分別加上1,如此循環下去,直到其中一個有序表取完,然後再將另一個有序表中剩餘的元素復制到r中從下標k到下標t的單元。歸並排序的演算法我們通常用遞歸實現,先把待排序區間[s,t]以中點二分,接著把左邊子區間排序,再把右邊子區間排序,最後把左區間和右區間用一次歸並操作合並成有序的區間[s,t]。
8、基數排序
基數排序(radix sort)屬於「分配式排序」(distribution sort),又稱「桶子法」(bucket sort)或bin sort,顧名思義,它是透過鍵值的部分資訊,將要排序的元素分配至某些「桶」中,藉以達到排序的作用,基數排序法是屬於穩定性的排序,其時間復雜度為O (nlog(r)m),其中r為所採取的基數,而m為堆數,在某些時候,基數排序法的效率高於其它的穩定性排序法。

Ⅲ python演算法有哪些

演算法(Algorithm)是指解題方案的准確而完整的描述,是一系列解決問題的清晰指令,演算法代表著用系統的方法描述解決問題的策略機制。也就是說,能夠對一定規范的輸入,在有限時間內獲得所要求的輸出。如果一個演算法有缺陷,或不適合於某個問題,執行這個演算法將不會解決這個問題。不同的演算法可能用不同的時間、空間或效率來完成同樣的任務。一個演算法的優劣可以用空間復雜度與時間復雜度來衡量。

一個演算法應該具有以下七個重要的特徵:

①有窮性(Finiteness):演算法的有窮性是指演算法必須能在執行有限個步驟之後終止;

②確切性(Definiteness):演算法的每一步驟必須有確切的定義;

③輸入項(Input):一個演算法有0個或多個輸入,以刻畫運算對象的初始情況,所謂0個輸 入是指演算法本身定出了初始條件;

④輸出項(Output):一個演算法有一個或多個輸出,以反映對輸入數據加工後的結果。沒 有輸出的演算法是毫無意義的;

⑤可行性(Effectiveness):演算法中執行的任何計算步驟都是可以被分解為基本的可執行 的操作步,即每個計算步都可以在有限時間內完成(也稱之為有效性);

⑥高效性(High efficiency):執行速度快,佔用資源少;

⑦健壯性(Robustness):對數據響應正確。

相關推薦:《Python基礎教程》

五種常見的Python演算法:

1、選擇排序

2、快速排序

3、二分查找

4、廣度優先搜索

5、貪婪演算法

Ⅳ 面試必會八大排序演算法(Python)

一、插入排序

介紹

插入排序的基本操作就是將一個數據插入到已經排好序的有序數據中,從而得到一個新的、個數加一的有序數據。

演算法適用於少量數據的排序,時間復雜度為O(n^2)。

插入排演算法是穩定的排序方法。

步驟

①從第一個元素開始,該元素可以認為已經被排序

②取出下一個元素,在已經排序的元素序列中從後向前掃描

③如果該元素(已排序)大於新元素,將該元素移到下一位置

④重復步驟3,直到找到已排序的元素小於或者等於新元素的位置

⑤將新元素插入到該位置中

⑥重復步驟2

排序演示

演算法實現

二、冒泡排序

介紹

冒泡排序(Bubble Sort)是一種簡單的排序演算法,時間復雜度為O(n^2)。

它重復地走訪過要排序的數列,一次比較兩個元素,如果他們的順序錯誤就把他們交換過來。走訪數列的工作是重復地進行直到沒有再需要交換,也就是說該數列已經排序完成。

這個演算法的名字由來是因為越小的元素會經由交換慢慢「浮」到數列的頂端。

原理

循環遍歷列表,每次循環找出循環最大的元素排在後面;

需要使用嵌套循環實現:外層循環控制總循環次數,內層循環負責每輪的循環比較。

步驟

①比較相鄰的元素。如果第一個比第二個大,就交換他們兩個。

②對每一對相鄰元素作同樣的工作,從開始第一對到結尾的最後一對。在這一點,最後的元素應該會是最大的數。

③針對所有的元素重復以上的步驟,除了最後一個。

④持續每次對越來越少的元素重復上面的步驟,直到沒有任何一對數字需要比較。

演算法實現:

三、快速排序

介紹

快速排序(Quicksort)是對冒泡排序的一種改進,借用了分治的思想,由C. A. R. Hoare在1962年提出。

基本思想

快速排序的基本思想是:挖坑填數 + 分治法。

首先選出一個軸值(pivot,也有叫基準的),通過一趟排序將待排記錄分隔成獨立的兩部分,其中一部分記錄的關鍵字均比另一部分的關鍵字小,則可分別對這兩部分記錄繼續進行排序,以達到整個序列有序。

實現步驟

①從數列中挑出一個元素,稱為 「基準」(pivot);

②重新排序數列,所有元素比基準值小的擺放在基準前面,所有元素比基準值大的擺在基準的後面(相同的數可以到任一邊);

③對所有兩個小數列重復第二步,直至各區間只有一個數。

排序演示

演算法實現

四、希爾排序

介紹

希爾排序(Shell Sort)是插入排序的一種,也是縮小增量排序,是直接插入排序演算法的一種更高效的改進版本。希爾排序是非穩定排序演算法,時間復雜度為:O(1.3n)。

希爾排序是基於插入排序的以下兩點性質而提出改進方法的:

·插入排序在對幾乎已經排好序的數據操作時, 效率高, 即可以達到線性排序的效率;

·但插入排序一般來說是低效的, 因為插入排序每次只能將數據移動一位。

基本思想

①希爾排序是把記錄按下標的一定量分組,對每組使用直接插入演算法排序;

②隨著增量逐漸減少,每組包1含的關鍵詞越來越多,當增量減至1時,整個文件恰被分成一組,演算法被終止。

排序演示

演算法實現

五、選擇排序

介紹

選擇排序(Selection sort)是一種簡單直觀的排序演算法,時間復雜度為Ο(n2)。

基本思想

選擇排序的基本思想:比較 + 交換。

第一趟,在待排序記錄r1 ~ r[n]中選出最小的記錄,將它與r1交換;

第二趟,在待排序記錄r2 ~ r[n]中選出最小的記錄,將它與r2交換;

以此類推,第 i 趟,在待排序記錄ri ~ r[n]中選出最小的記錄,將它與r[i]交換,使有序序列不斷增長直到全部排序完畢。

排序演示

選擇排序的示例動畫。紅色表示當前最小值,黃色表示已排序序列,藍色表示當前位置。

演算法實現

六、堆排序

介紹

堆排序(Heapsort)是指利用堆積樹(堆)這種數據結構所設計的一種排序演算法,它是選擇排序的一種。

利用數組的特點快速指定索引的元素。

基本思想

堆分為大根堆和小根堆,是完全二叉樹。

大根堆的要求是每個節點的值不大於其父節點的值,即A[PARENT[i]] >=A[i]。

在數組的非降序排序中,需要使用的就是大根堆,因為根據大根堆的要求可知,最大的值一定在堆頂。

排序演示

演算法實現

七、歸並排序

介紹

歸並排序(Merge sort)是建立在歸並操作上的一種有效的排序演算法。該演算法是採用分治法(Divide and Conquer)的一個非常典型的應用。

基本思想

歸並排序演算法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有序表合並成一個新的有序表,即把待排序序列分為若干個子序列,每個子序列是有序的。然後再把有序子序列合並為整體有序序列。

演算法思想

自上而下遞歸法(假如序列共有n個元素)

① 將序列每相鄰兩個數字進行歸並操作,形成 floor(n/2)個序列,排序後每個序列包含兩個元素;

② 將上述序列再次歸並,形成 floor(n/4)個序列,每個序列包含四個元素;

③ 重復步驟②,直到所有元素排序完畢。

自下而上迭代法

① 申請空間,使其大小為兩個已經排序序列之和,該空間用來存放合並後的序列;

② 設定兩個指針,最初位置分別為兩個已經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

③ 比較兩個指針所指向的元素,選擇相對小的元素放入到合並空間,並移動指針到下一位置;

④ 重復步驟③直到某一指針達到序列尾;

⑤ 將另一序列剩下的所有元素直接復制到合並序列尾。

排序演示

演算法實現

八、基數排序

介紹

基數排序(Radix Sort)屬於「分配式排序」,又稱為「桶子法」。

基數排序法是屬於穩定性的排序,其時間復雜度為O (nlog(r)m) ,其中 r 為採取的基數,而m為堆數。

在某些時候,基數排序法的效率高於其他的穩定性排序法。

基本思想

將所有待比較數值(正整數)統一為同樣的數位長度,數位較短的數前面補零。然後,從最低位開始,依次進行一次排序。這樣從最低位排序一直到最高位排序完成以後,數列就變成一個有序序列。

基數排序按照優先從高位或低位來排序有兩種實現方案:

MSD(Most significant digital) 從最左側高位開始進行排序。先按k1排序分組, 同一組中記錄, 關鍵碼k1相等,再對各組按k2排序分成子組, 之後, 對後面的關鍵碼繼續這樣的排序分組, 直到按最次位關鍵碼kd對各子組排序後. 再將各組連接起來,便得到一個有序序列。MSD方式適用於位數多的序列。

LSD (Least significant digital)從最右側低位開始進行排序。先從kd開始排序,再對kd-1進行排序,依次重復,直到對k1排序後便得到一個有序序列。LSD方式適用於位數少的序列。

排序效果

演算法實現

九、總結

各種排序的穩定性、時間復雜度、空間復雜度的總結:

平方階O(n²)排序:各類簡單排序:直接插入、直接選擇和冒泡排序;

從時間復雜度來說:

線性對數階O(nlog₂n)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和歸並排序;

O(n1+§))排序,§是介於0和1之間的常數:希爾排序 ;

線性階O(n)排序:基數排序,此外還有桶、箱排序。

Ⅳ python中按文件時間順序來排列一個文件夾下面的文件,如何實現

建立一個字典,鍵是文件名,鍵值是時間屬性,

然後用內置的sorted()函數,根據字典的值進行排序,返回一個有序的列表

假設字典名字叫folder,有序列表叫order
order = sorted(folder.items(),key=lambda e:e[1],reverse=False)

key = lambda e:e[1]表示按值進行排序,也就是你需要的按時間屬性排序,e[0]則是按鍵名進行排序
reverse=False可以省略不寫,默認是升序排列,reverse=True就是降序排列了

Ⅵ python 內置排序函數使用

python內置關於排序的工具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列表自帶的 sort() 方法,另外一個是 sorted() 函數。Python 列表內置方法可以直接修改列表。而 sorted() 內置函數從一個可迭代對象(列表,元組等都可以)構建一個新的排序列表。其函數原型分別如下:

對列表進行默認排序

從函數原型來看,可以看到兩者都具有兩個可選參數,它們都必須指定為關鍵字參數。
key 指定帶有單個參數的函數,用於從 iterable 的每個元素中提取用於比較的鍵 (例如 key=str.lower)。默認值為 None (直接比較元素)。 key 形參的值應該是個函數(或其他可調用對象),它接受一個參數並返回一個用於排序的鍵。

假設有其他類型的變數,比如一個自定義的類或者列表中又是一個列表。以官網例子為例有這樣一個列表,其元素為元組,

可以用以下方式按照年齡排序

類似的有自定義類

可以用如下方式進行排序

也可以顯示定義一個函數,且只有一個參數,返回用於排序的鍵,比如

總之就是定義一個函數返回一個用於排序的鍵,可以用lambda函數或者 def 定義都可以。

上面實現的簡單函數實際就是實現了返回一個有序結構的第 n 的元素,或者某個類中的某個屬性,因此 Python 提供了便利功能,使訪問器功能更容易,更快捷。operator 模塊有 itemgetter() 、 attrgetter() 函數。分別完成返回第 n 個元素,某個屬性功能。上面的排序可以用如下方式進行實現

在python2中,sort有一個 cmp 參數,即用一個函數來自定義比較,在python3中這種方式被取消。為了繼承類似的用法,在 Python 3.2 中, functools.cmp_to_key() 函數被添加到標准庫中的 functools 模塊中。
這種作用先定義如何比較兩個變數,以上面的學生列表按照年齡排序為例

這種做法自定義比較函數接收兩個形參,返回比較結果(bool),而新式方法接受一個參數,返回的是比較的鍵。

假設有字典 d = {'b':2, 'a':1,'c':8,'d':4} ,則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對字典按照鍵和值進行排序

Ⅶ 深入理解python中的排序sort

進行一個簡單的升序排列直接調用sorted()函數,函數將會返回一個排序後的列表:

sorted函數不會改變原有的list,而是返回一個新的排好序的list

如果你想使用就地排序,也就是改變原list的內容,那麼可以使用list.sort()的方法,這個方法的返回值是None。

另一個區別是,list.sort()方法只是list也就是列表類型的方法,只可以在列表類型上調用。而sorted方法則是可以接受任何可迭代對象。

list.sort()和sorted()函數都有一個key參數,可以用來指定一個函數來確定排序的一個優先順序。比如,這個例子就是根據大小寫的優先順序進行排序:

key參數的值應該是一個函數,這個函數接受一個參數然後返回以一個key,這個key就被用作進行排序。這個方法很高效,因為對於每一個輸入的記錄只需要調用一次key函數。
一個常用的場景就是當我們需要對一個復雜對象的某些屬性進行排序時:

再如:

前面我們看到的利用key-function來自定義排序,同時Python也可以通過operator庫來自定義排序,而且通常這種方法更好理解並且效率更高。
operator庫提供了 itemgetter(), attrgetter(), and a methodcaller()三個函數

同時還支持多層排序

list.sort()和sorted()都有一個boolean類型的reverse參數,可以用來指定升序和降序排列,默認為false,也就是升序排序,如果需要降序排列,則需將reverse參數指定為true。

排序的穩定性指,有相同key值的多個記錄進行排序之後,原始的前後關系保持不變

我們可以看到python中的排序是穩定的。

我們可以利用這個穩定的特性來進行一些復雜的排序步驟,比如,我們將學生的數據先按成績降序然後年齡升序。當排序是穩定的時候,我們可以先將年齡升序,再將成績降序會得到相同的結果。

傳統的DSU(Decorate-Sort-Undecorate)的排序方法主要有三個步驟:

因為元組是按字典序比較的,比較完grade之後,會繼續比較i。
添加index的i值不是必須的,但是添加i值有以下好處:

現在python3提供了key-function,所以DSU方法已經不常用了

python2.x版本中,是利用cmp參數自定義排序。
python3.x已經將這個方法移除了,但是我們還是有必要了解一下cmp參數
cmp參數的使用方法就是指定一個函數,自定義排序的規則,和java等其他語言很類似

也可以反序排列

python3.x中可以用如下方式:

Ⅷ Python實現的幾個常用排序演算法實例

#encoding=utf-8
importrandom
fromimport
defdirectInsertSort(seq):
"""直接插入排序"""
size=len(seq)
foriinrange(1,size):
tmp,j=seq[i],i
whilej>0andtmp<seq[j-1]:
seq[j],j=seq[j-1],j-1
seq[j]=tmp
returnseq
defdirectSelectSort(seq):
"""直接選擇排序"""
size=len(seq)
foriinrange(0,size-1):
k=i;j=i+1
whilej<size:
ifseq[j]<seq[k]:
k=j
j+=1
seq[i],seq[k]=seq[k],seq[i]
returnseq
defbubbleSort(seq):
"""冒泡排序"""
size=len(seq)
foriinrange(1,size):
forjinrange(0,size-i):
ifseq[j+1]<seq[j]:
seq[j+1],seq[j]=seq[j],seq[j+1]
returnseq
def_divide(seq,low,high):
"""快速排序劃分函數"""
tmp=seq[low]
whilelow!=high:
whilelow<highandseq[high]>=tmp:high-=1
iflow<high:
seq[low]=seq[high]
low+=1
whilelow<highandseq[low]<=tmp:low+=1
iflow<high:
seq[high]=seq[low]
high-=1
seq[low]=tmp
returnlow
def_quickSort(seq,low,high):
"""快速排序輔助函數"""
iflow>=high:return
mid=_divide(seq,low,high)
_quickSort(seq,low,mid-1)
_quickSort(seq,mid+1,high)
defquickSort(seq):
"""快速排序包裹函數"""
size=len(seq)
_quickSort(seq,0,size-1)
returnseq
defmerge(seq,left,mid,right):
tmp=[]
i,j=left,mid
whilei<midandj<=right:
ifseq[i]<seq[j]:
tmp.append(seq[i])
i+=1
else:
tmp.append(seq[j])
j+=1
ifi<mid:tmp.extend(seq[i:])
ifj<=right:tmp.extend(seq[j:])
seq[left:right+1]=tmp[0:right-left+1]
def_mergeSort(seq,left,right):
ifleft==right:
return
else:
mid=(left+right)/2
_mergeSort(seq,left,mid)
_mergeSort(seq,mid+1,right)
merge(seq,left,mid+1,right)
#二路並歸排序
defmergeSort(seq):
size=len(seq)
_mergeSort(seq,0,size-1)
returnseq
if__name__=='__main__':
s=[random.randint(0,100)foriinrange(0,20)]
prints
print" "
printdirectSelectSort((s))
printdirectInsertSort((s))
printbubbleSort((s))
printquickSort((s))
printmergeSort((s))

熱點內容
怎麼給自己手機寫一個腳本 發布:2024-11-01 20:23:41 瀏覽:241
c語言大小寫判斷 發布:2024-11-01 20:21:53 瀏覽:130
php的點餐系統源碼 發布:2024-11-01 20:13:53 瀏覽:714
拜占庭演算法 發布:2024-11-01 20:10:31 瀏覽:357
xcode編譯參數 發布:2024-11-01 20:00:04 瀏覽:665
蘋果5怎麼設置密碼鎖屏 發布:2024-11-01 19:54:55 瀏覽:124
寶塔上傳文件夾 發布:2024-11-01 19:39:50 瀏覽:257
java雲編譯器 發布:2024-11-01 19:34:24 瀏覽:385
免費源碼分享網 發布:2024-11-01 19:29:19 瀏覽:855
硬碟8mb緩存 發布:2024-11-01 19:20:02 瀏覽: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