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rmesepython
① 我想找一個英文名字,不許亂說,菜鳥滾蛋。。。。。。
黃金蟒產於印度、斯里蘭卡、緬甸一帶,當地人不說英語,所以黃金蟒本身沒有英文名字。
它有一個英文別名是Patteraless,用的比較多。
正式的話,是Burmese python,Burmese是緬甸,Python是蟒蛇的意思。這是通過雙名法取的名字,在生物學中,雙名法是為生物命名的標准,所以黃金蟒在生物學中的學名就叫做Burmese Python,這個是非常正規的。
② python英文
python大蟒
雙語例句
Unfortunately, the standardPython2.0 XML package does not contain a validating
This new .chm file includes documentation on thePythonlanguage and standard library.
這個新的chm文件包括Python語言及標准庫的文檔。
③ 蛇的資料
蛇
屬於爬行綱蛇目。身體細長,四肢退化,身體表面覆蓋鱗片。大部分是陸生,也有半樹棲、半水棲和水棲的。以鼠、蛙、昆蟲等為食。一般分無毒蛇和有毒蛇。毒蛇和無毒蛇的體征區別有:毒蛇的頭一般是三角形的;口內有毒牙,牙根部有毒腺,能分泌毒液;尾短,突然變細。無毒蛇頭部是橢圓形;口內無毒牙;尾部是逐漸變細。雖可以這么判別,但也有例外,不可掉以輕心。蛇的種類很多,遍布全世界,熱帶最多。中國境內的毒蛇有五步蛇、竹葉青、眼鏡蛇、蝮蛇和金環蛇等;無毒蛇有錦蛇、蟒蛇、大赤鏈等。蛇肉可食用,蛇毒和蛇膽是珍貴葯品。
蛇是不會主動對人進攻的,除非你打到了它的身驅。如果你的腳踩上了它的時候,它會本能地馬上回頭咬你腳一口,噴灑毒液,令你倒下。當人們行走在山路上,「打草驚蛇」在此用得很恰當。你手執一根木棍,有彈性的木棍子最好。邊走邊往草叢中劃劃打打,如果草叢有蛇,會受驚逃避的。用硬直木棒打蛇是最危險的動作,因為木棒著地點很小,不容易擊倒蛇。軟木棒有彈性,打蛇時木棒貼地,蛇擊中可能性更大。蛇打七寸,這是蛇的要害部位,打中此部位,蛇動彈不了。
蛇的消化系統非常厲害,有些在吞的同時就開始消化,還會把骨頭吐出來的
還有,蛇的消化還要靠在地上爬行,利用肚皮和不平整的地面來摩擦
毒蛇的毒液實際上是蛇的消化液,一些肉食性的蛇消化液的消化能力較強,溶解了被咬動物的身體,所以表現出「毒性」,人的膽汁也屬這種消化液。
蛇的食慾較強,食量也大,通常先咬死,然後吞食。嘴可隨食物的大小而變化,遇到較大食物時,下頜縮短變寬,成為緊緊包住食物的薄膜。蛇常從動物的頭部開始吞食,吞食小鳥則從頭頂開始,這樣,鳥喙彎向鳥頸,不會刺傷蛇的口腔或食管。吞食速度與食物大小有關,小白鼠5~6分鍾即可吞人,較大的鳥則需要15~18分鍾。Barton認為非洲岩蟒只有在確定捕獲物的鼻子或耳朵位置時,才開始吞食。蝮蛇亦有判斷捕獲物頭、尾的能力。
蛇消化食物很慢,每吃一次要經過5~6天才能消化完畢,但消化高峰多在食後22~50小時。如果吃得多,消化時間還要長些。蛇的消化速度與外界溫度有關,Skoczylas(1970)觀察到游蛇在5℃氣溫下,消化完全停止,到15℃時消化仍然很慢,消化過程長達6天左右,在25℃時,消化才加快進行。
蛇的牙齒是不能把食物咬碎的,蛇的消化系統如咽部,以及相應的肌肉系統都有很大的擴張和收縮能力。
蛇主要是用口來獵食。無毒蛇一般是靠其上下頜著生的尖銳牙齒來咬住獵物,然後很快用身體把活的獵物纏死或壓得比較細長再吞食。毒蛇還可靠它們的毒牙來注射烈性毒液,使獵物被咬後立即中毒而死。蛇在吞食時先將口張大,把動物的頭部銜進口裡,用牙齒卡住動物身體,然後憑借下頜骨作左右交互運動慢慢地吞下去。當其一側下頜骨向後轉動時,同側的牙齒鉤著食物,便往咽部送進一步,繼之另一側下頜骨向後轉動,同側牙齒又把食物往咽部送進一步。這樣,由於下頜骨的不斷交互向後轉動,即使很大的食物,也能吞進去。
喜歡偷食蛋類的蛇,有些是先以其身體壓碎蛋殼後才進食。但也有些蛇類,能把雞蛋或其他更大的蛋整個吞下去。在吞食時先以身體後端或借其他障礙物頂住蛋體;然後盡量把口張大將整個蛋吞進去。有趣的是,非洲和印度的游蛇科中的一類食蛋蛇,具有特殊適應食蛋的肌體結構。它們頸部內的脊椎骨具有長而尖的腹突,能穿破咽部的背牆,在咽內上方形成6―8個縱排尖銳鋸齒,當把蛋吞進咽部時,隨著咽部的吞咽動作進行「鋸蛋」把硬蛋殼鋸破,並且憑借頸部肌肉的張力,使蛋殼破碎,同時把蛋黃、蛋白擠送到胃裡;剩下不能消化的蛋殼碎片和卵膜被壓成一個小圓球,從嘴裡吐出。
一、蛇的形態結構
蛇的行走千姿百態,或直線行走或彎蜒曲折而前進,這是由蛇的結構所決定的。蛇全身分頭、軀干及尾三部分。頭與軀干之間為頸部,界限不很明顯,軀干與尾部以泄殖肛孔為界。蛇沒有四肢,全身被鱗片遮蓋,有保護膚體的作用。蛇分為有毒蛇和無毒蛇,無毒蛇頭部一般呈圓錐狀,前端細而後端粗;有毒蛇呈三角形狀;蛇的軀幹部呈長筒狀;蛇的尾部為肛門以後的部位。
蛇的內部結構分為:皮膚系統、骨骼系統、肌肉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泄殖系統、神經系統、感覺器官和染色體等十大部分。
蛇沒有腳,怎麼能爬行呢?實際上,蛇不僅能爬行,還爬行得相當快。
蛇之所以能爬行,是由於它有特殊的運動方式:一種是彎蜒運動,所有的蛇都能以這種方式向前爬行。爬行時,蛇體在地面上作水平波狀彎曲,使彎曲處的後邊施力於粗糙的地面上,由地面的反作用力推動蛇體前進,如果把蛇放在平滑的玻璃板上,那它就寸步難行,無法以這種方式爬行了,當然,不必因此為蛇擔憂,因為在自然界是不會有像玻璃那樣光滑的地面的。第二種是履帶式運動,蛇沒有胸骨,它的肋骨可以前後自由移動,肋骨與腹鱗之間有肋皮肌相連。當肋皮肌收縮時,肋骨便向前移動,這就帶動寬大的腹鱗依次豎立,即稍稍翹起,翹起的腹鱗就像踩著地面那樣,但這時只是腹鱗動而蛇身沒有動,接著肋皮肌放鬆,腹鱗的後緣就施力於粗糙的地面,靠反作用把蛇體推向前方,這種運動方式產生的效果是使蛇身直線向前爬行,就像坦克那樣。第三種方式是伸縮運動,蛇身前部抬起,盡力前伸,接觸到支持的物體時,蛇身後部即跟著縮向前去,然後再抬起身體前部向前伸,得到支持物,後部再縮向前去,這樣交替伸縮,蛇就能不斷地向前爬行。在地面爬行比較緩慢的蛇,如鉛色水蛇等,在受到驚動時,蛇身會很快地連續伸縮,加快爬行的速度,給人以跳躍的感覺。
二、蛇的生活習性
蛇,屬爬行綱,蛇亞目,是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有毒蛇固然可伯,但只要注意提防,也並不那麼危險。蛇類以食鼠為主(也食蛙類、鳥類等),蛇類其貌不揚,形狀色澤奇特、渾身被鱗,頭頸高翹、軀尾擺動、快速行進、尋偶鳴叫、泅水過渡、實在難以逗人喜愛。蛇類喜居陰蔽、潮濕、人跡罕至、雜草叢生、樹木繁茂、有枮木樹洞或亂石成堆、具柴垛草堆和古埂土牆,且餌料豐富的環境,這些都是它們棲居、出沒、繁衍的場所,也有的蛇棲居水中。
它們喜棲於墓洞中,洞口可見稀稠成粒的糞便,這樣我們就知道洞中有沒有蛇了。蛇有冬眠的習性,到了冬天盤據的洞中睡覺,一睡就是幾個月,不吃不喝,一動不動地保持體力。待到春暖花開,蛇就醒了,開始外出覓食,而且脫掉原來的外衣。從蛇蛻的外衣直徑和長度可測出蛇重量甚至說出蛇的名稱。蛇蛻皮後不久,活動量增大,覓食量增加,體況逐漸恢復。隨著氣溫逐漸上升,到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進入發情期。尋偶時,雌雄蛇發出的鳴叫聲清晰明亮,「噠噠噠」如擊石聲。
蛇類的產卵期一般在4月下旬到6月上中旬,因品種而異。所產蛇卵一般粘結成一個大的卵塊,卵塊中卵的數量為8~15枚不等。蛇經常處於飢餓或半飢餓狀態。一般以「守株待兔」方式捕食,但有時也主動出擊。筆者曾目睹一條青竹驃蛇在河邊追趕青蛙,青蛙一躍跳入河中,蛇也跟著躍入河中,簡直象兩名一前一後的跳水運動員。也見到過蛇捕食鳥卵的情景。它悄悄地爬上屋檐近側的牆壁,游到家燕巢邊,不斷伸舌,驚走了親鳥。當蛇發現其卵時,先行攻擊,纏繞,待平安後,再行張開嘴巴,囫圇吞棗。不要以為它的嘴巴小,實際上它能吞食相當於本身頭部大8—10倍的食物。蛇吃足食物後,感到疲倦,進入休息狀態,此時極易被人捕捉。至於蛇的覓食次數,因蛇類品種和大小而異。一般夏令覓食活動盛期,特別是產卵繁殖期,一日一次或隔天一次。蛇體稍大的,因覓食量較大,一般是3日至一周左右進食一次。蛇類也喜歡在太陽光下進行日光浴,時間一般為上午10—12時左右。行日光浴時,一般伏於地面草叢或纏繞或於樹幹上,也有半身裸露於洞口外、石頭堆外面呈盤蜷狀的,姿態變化多端。蛇類的活動規律,以晝伏夜出居多,因品種而異。
三、有毒蛇和無毒蛇的區別
怎樣識別有毒蛇和無毒蛇呢,一般人單憑頭部是否呈三角形或者尾巴是否粗短,或者顏色是否鮮艷來區分,這是不夠全面的。雖然毒蛇頭部呈明顯的三角形,但也有的毒蛇,頭部並不呈三角形;而無毒蛇中的偽蝮蛇,頭部倒是呈三角形的。五步蛇、腹蛇和眼鏡蛇的尾巴確實很粗大,但烙鐵頭的尾巴就較細長;很多色澤鮮艷的蛇,如玉斑錦蛇、火赤鏈蛇等並非是毒蛇,而蝮蛇的色澤如泥土或似狗屎樣,很不引人著目,但卻很毒。因此區別有毒和無毒蛇主要根據以下幾點:
1、毒腺 有毒蛇具有毒腺,無毒蛇不具有毒腺。毒腺是由唾液腺演化而來。位於頭部兩側、眼的後方,包藏於頜肌肉中,能分泌出毒液。當毒蛇咬物時,包繞著毒腺的肌肉收縮,毒液即經毒液管和毒牙的管或溝,注入被咬對象的身體內使之發生中毒,無毒蛇無這一功能。
2、毒液管 是輸送毒液的管道,連接在毒腺與毒牙之間。只有毒蛇才具備有毒液管。
3、毒牙 毒蛇具有毒牙,它位於上頜骨無毒牙的前方或後方,比無毒牙既長又大。
那麼,哪些無毒蛇容易與有毒蛇混淆呢?
常被誤認為是毒蛇的幾種無毒蛇,由於外形特殊,色斑鮮艷,而且性情凶惡,所以常被當地一些群眾視為是毒蛇而驚慌失措,其實這種蛇咬人時對人體是無害的。如虎斑游蛇(又叫野雞勃子蛇)、赤鏈蛇(又叫火赤鏈)等。
外形或色斑與毒蛇容易混淆的無毒蛇黃鏈蛇(又叫黃赤鏈),由於背面有黑黃相間的橫紋,常被誤為是金環蛇;黑背白環蛇,由於蛇背有黑白相間的橫紋,也容易被錯認為是銀環蛇;頸棱蛇(又叫偽蝮蛇),體粗尾短,背面呈棕褐色,有兩行粗大的深棕色斑塊,頭部略呈三角形,外形極像蝮蛇或蝰蛇;翠青蛇(又叫青竹標)由於通身都是綠色,所以常與竹葉青混淆。
四、蛇對生態環境的作用
我們知道了野生動物在維護自然生態環境方面所起的極其重要的作用。野生動物物種都是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一環,它們通過食物鏈的關系互相依存、互相制約。一旦食物鏈的某一環節出現問題,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就會受到嚴重影響。青草——蝗蟲——蛙(鼠)——蛇——鷹,這就是其中的一條食物鏈,如果人類無節制地捕獵野外的蛇,蛇就越來越少,導致森林、草地和農田的鼠害越來越猖獗,鼠害和蟲害給農林牧業造成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生態環境就會受到嚴重破壞。
蛇是很有誘惑力的動物。盡管在山上、樹林里、田野中,甚至於在水裡,都能看到它,但不論在哪裡,只要有蛇出現,就會吸引著一大群人,老的小的都會圍上來看,尤其是小孩子們,更是興奮萬分。而且,不僅喜歡蛇的人要飽覽一番,怕蛇的人也常常帶著恐懼的心情遠遠地瞧著它。可見,在人們心目中,對速總還有幾分害怕,也難免有些神秘之感。
翻開生物進化的歷史,蛇在地球上的出現,比人要早得多。30多億年以前,地面上開始有了最原始的生物。經過長期的進化,生物種類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從水生到陸生,到了距今大約3.4億年前後,出現了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這就是爬行動物。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類動物越來越多,種類和數量都達到了最高峰,天上,水裡,地面,都有它們在活動著。其中特別是恐龍,非常繁盛,什麼角龍啦,鴨嘴龍啦,劍龍啦,霸王龍啦,形形色色的龍,到處都是。這是爬行動物的黃金時代。在這個時期里,獸類和鳥類的祖先也先後從爬行動物的原始種類中演變出來,鱉、鱷、蜥蜴的老祖宗也誕生了。蛇和蜥蜴的親緣關系最為密切,它們是近親,蛇是從蜥蜴變來的。在蜥蜴的原始種類裡面,有一部分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適應了新的環境,四肢逐漸退化,形成了一些新的特徵,變成了蛇;另有一部分雖然四肢沒有了,但由於沒有具備蛇的特點,到現在仍然是蜥蜴。例如貴州產的脆蛇蜥和細蛇蜥,就是這一類沒有足的蜥蜴。所以,蛇是爬行動物中最年輕的一個分支,也是最後登上生命舞台的適應性很強的爬行動物。
最早的蛇類化石發現在白堊紀初期的地層里,離現在大約有1.3億年。實際上,蛇的出現比這還要早些。據推測,在距今1.5億年前的侏羅紀,大概就已經有蛇了。毒蛇的出現要晚得多,它是從無毒蛇進化而成的,出現的時間不會早於2700年。如果地球的歷史像一部放映2小時的電影,那麼,要到末了5分鍾,銀幕上才出現蛇,最後1分鍾才能看到毒蛇。
可以推測,人類的祖先古猿還在樹上生活的時候,是有機會遇到樹棲的蛇的。後來森林逐漸稀疏衰落,古猿被迫下地,遇到蛇或接觸蛇的機會就更多了。原始人類在與各種動物的斗爭中,蛇必然也是一個重要的對手。他們捕捉蛇作為食物,或者被蛇咬而發生傷亡。後一情況,在《韓非子》五蠹篇中就有所記述,認為「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在中國猿人化石的產地,曾經發現了蛇的遺骸,這也表明當時猿人與蛇有著密切的關系。這種生活和生產斗爭的實踐,勢必會在原始人類的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很可能由此產生對蛇的畏懼和崇敬的心情。
當原始人類從古人進化為新人的時期,便脫離了原始群居的亂婚狀態,進入血族群婚的階段,這就產生了初期的母系氏族社會。氏族是人類最早的、也是流行最廣的組織。無論是在亞洲、歐洲,還是在美洲、澳洲,其古代社會幾乎都曾有過這種制度。氏族是原始共產社會的基本單位。氏族在其形成的過程中,往往採用一種和它最有利害關系的自然物作為本氏族的名稱或標志,這就是圖騰。圖騰觀念的產生,往往和生產方式有著一定的聯系。例如美洲海灣部落中的契卡薩人,以漁獵為生,就有野豬氏族、鳥氏族、魚氏族及鹿氏族;摩基人部落中,有以農業為生的,就有煙草氏族和蘆葦氏族。圖騰不僅是氏族的徽號,也包含著原始宗教的內容。氏族成員甚至認為他們的祖先就是從圖騰的那種自然物變來的,因而把這種自然物看做是保護本氏族的神靈,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這就形成了圖騰崇拜。圖騰起著維護氏族內部團結統一的作用。在新墨西哥的鄂吉布瓦部落,其鶴氏族的成員聲稱他們就是鶴的子孫,是大神把他們的老祖宗由鶴變成了人的。在某些部落中,氏族成員堅決不吃作為本氏族圖騰的那種動物,其所以如此,顯然也是受到圖騰崇拜觀念的影響。
在原始部落中,以蛇作為圖騰的氏族也很普遍。據摩爾根《古代社會》中的記載,在美洲印第安人裡面,就有9個部落中有蛇氏族,有的甚至以響尾蛇作為氏族的圖騰。在澳洲的一些原始部落中也是這樣,特別是華倫姆格人,還要舉行一種蛇圖騰崇拜的儀式。參加這種儀式的人,用各種顏料塗抹全身,打扮成蛇的樣子,模仿蛇的活動姿態扭動身體,且歌且舞,歌唱蛇的歷史和威力,以祈求蛇神賜福保佑。可以說,在一切動物崇拜裡面,對蛇的崇拜是最廣泛的,在大多數原始氏族的宗教信仰中,蛇曾經占據一個突出的地位。
圖騰崇拜在我國原始社會中也同樣存在。在馬家窯文化的彩陶上發現有蛙、鳥的圖像;在仰韶文化的陶器上還有蛇的圖像;從半坡村出土的陶器上,也看到有人頭、鳥獸的圖像,這些圖像有些可能就是當時的氏族圖騰。有趣的是,傳說中的漢族祖先,亦有不少是蛇的化身。據《列子》中記載:「皰犧氏、女蝸氏、神龍(農)氏、夏後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山海經》里有「共工氏蛇身朱發」之說。在伏羲部落中有飛龍氏、潛龍氏、居龍氏、降龍氏、土龍氏、水龍氏、赤龍氏、青龍氏、白龍氏、黑龍氏、黃龍氏等11個氏族,它們可能是以各種蛇為其圖騰的氏族。我國傳說中的龍,恐怕就是蛇的神化,例如古代居住於東方的夷族,他們的一個著名酋長叫做太暤。據說他是人頭蛇身,又說是龍身。
原始社會解體以後,圖騰制也隨之逐漸消失,但圖騰崇拜的影響是很深遠的,尤其是崇拜蛇的風俗在許多民族中仍舊相當普遍。馬達加斯加島上的土著薩克拉瓦族,把蛇看做是具有神秘力量的動物,認為人是蛇的化身,對蛇非常崇敬。在阿爾及利亞,水蛇被奉為家的保護者,往往被供養起來。非洲的土著直到現在,在他們的盾上還畫著蛇的圖形,相信它有特殊的魔力。我國台灣省的少數民族派花族在刀鞘上、食具上都刻上蛇的花紋,他們對一種叫做「龜殼花蛇」的毒蛇極其崇敬,不敢殺害,甚至在房子里另闢小室給它居住,小室內外的裝飾及用具都雕刻了蛇樣花紋。北美土著愛斯基摩人,有在身上黥刻蛇形斑紋的習慣。非洲有些土著用蛇皮鑲在盾上,以為這樣就會得到蛇的神力保護。我國十二生肖中有蛇和其他一些動物,這也可能與圖騰崇拜有關。崇拜蛇圖騰的殘余觀念,也通過各種各樣的故事反映出來。這一類的故事是很多的,最早見之於文字的,恐怕要算《聖經》創世紀中關於亞當、夏娃和蛇的故事了,這是紀元前5世紀左右的記載。比這稍晚的是《伊索寓言》中農夫和凍僵的蛇的故事。在我國有關蛇的故事中,流傳得最廣的是以白蛇(白娘子)和許仙為主角的《白蛇傳》,它在宋代已經口頭傳述,到了明代嘉靖年間被用文字記錄下來。此外,比較動人的還有北美印第安人中戰士變蛇的故事,蛇創造島嶼的故事;在西班牙有蛇精的故事;在蘇聯有巨蛇波洛茲的故事;我國苗族中有蛇郎和阿宜的故事,等等。這些故事不僅反映了人類和蛇的密切關系,而且通過這些故事,可以看到蛇圖騰崇拜的深刻影響。
五、世界10大毒蛇
第十名:Western Brown Snake
中名:西部擬眼鏡蛇
學名:Pseudonaja Nuchalis
分布:澳洲
資料:體長約1.5公尺。棲息於樹林、草原、沙漠等地, 以小型爬行類和小型哺乳動物為食,卵生。
第九名:Death Adder
中名:南部棘蛇
學名:Acanthophis Antarcticus
分布:澳洲
資料:體長約50公分。棲息於乾燥多石的灌木林,鳥類和小哺乳動物為食,胎生
第八名:Black Tiger Snake
中名:黑虎蛇
學名:Notechis Ater
分布:澳洲東南部 - 塔斯梅尼亞島
資料:體長約1.2公尺。棲息於沙丘、海灘、草原等地, 以兩棲類、鳥類和小哺乳動物為食,胎生。
第七名:Tiger Snake
中名:另一種虎蛇
學名:Notechis Scutatus
分布:澳洲東部
資料:體長約1.2公尺。棲息於樹林、草原, 以兩棲類為食,胎生
第六名:Giant Banded Sea Krait
中名:巨環海蛇
學名:Laticauda colubrina
分布:澳洲東北部
資料:體長約兩公尺。棲息於海洋,食物以魚類為主,卵生。
第五名:MainlandTiger Snake
中名:虎蛇
學名:Notechis.sp
分布:澳洲
資料:體長約兩公尺。棲息於樹林、草原, 以鳥類、小哺乳動物為食,胎生。
第四名:Eastern Tiger Snake
中名:東部虎蛇
學名:Notechis.sp
分布:澳洲
資料:體長約兩公尺。棲息於樹林、草原, 以鳥類、小哺乳動物為食,胎生。
第三名:Taipan Snake
中名:太攀蛇
學名:Oxyuranus Scutellatus
分布:分布於澳洲北部、新幾內亞
資料:體長約兩公尺。棲息於樹林、林地,以小哺乳動物為食,卵生。
第二名: King Brown Snake
中名:棕伊澳蛇
學名:Pseudechis Australis
分布:澳洲
資料:體長約兩公尺。棲息於樹林、沙漠, 以蛙、蟾蜍、小哺乳動物為食,胎生
最毒:Inland Taipan
中名:內陸太攀蛇
學名:Oxyuranus Microlepidotus
分布:澳洲中部
資料:體長約兩公尺。棲息於乾燥平原、草原, 以蛙、蟾蜍、小哺乳動物為食,卵生
蛇傷診斷與急救
毒蛇咬傷的局部常規處理,是指被毒蛇咬傷後在盡量短的時間內,採取緊急措施,包括早期結扎、擴創排毒,燒灼、針刺、火罐排毒,封閉療法及局部用葯等。
局部常規處理應在蛇傷現場進行,處理越快,效果越好。病人被蛇咬傷後立即用火柴頭5-7枝燒灼傷口,以破壞局部的蛇毒;也可用針刺或拔火罐的方法,除去傷口或周圍的毒液,但對於血循毒(如蝰蛇、鉻鐵頭、竹葉青、五步蛇)蛇傷患者,不宜針刺或拔火罐,以免傷口流血不止。為延緩傷口蛇毒的吸收,於近心端3-5厘米處用帶子扎緊,其結扎松緊程度以能阻斷淋巴和靜脈迴流,但不防礙動脈血流為宜,以後每隔15-20分鍾放鬆一次,每次1-2分鍾,以免肢體因血循環障礙過久而壞死,待急救處理結束後(不能超過2小時),結扎應立即解除。
在蛇咬傷後1-2小時內,傷口處作十字切口,長2-3厘米,深達真皮以下,如無重要神經血管通過, 可深達2-3cm。傷口若有毒牙遺留,應取出,反復沖洗傷口後,傷肢擱下垂位,周圍置冰袋,以減少蛇毒的吸收。應注意,血循毒蛇咬傷者不宜作擴創排毒,以免傷口流血不止,常規應用破傷風抗毒素 (TAT) 。
在蛇咬傷後0.5-1小時內,有條件者,及早作局部環封,用相應的血清2ml或用胰蛋白酶2000U,或10-15%依地酸二鈉4ml,分別與0.25-0.5% 普魯卡因溶液5-20ml 、地塞米松5mg配伍,於牙痕中心及周圍注射達肌肉層,或在結扎的上方作環行封閉,這對減輕症狀甚有益處。腫脹的肢體,可外敷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中葯,如用雙柏散(側柏葉、大黃、黃柏、薄荷、澤之)加水蜜熱敷,效果很好。局部出現壞死、潰瘍者,則按中、西醫(或中西醫結合)外科處理。
逢巳年出生的人屬蛇,北方大都說屬小龍的,也有說屬長蟲兒的。人們不說屬蛇而說屬小龍,大概是因為對蛇厭惡,而對龍情有獨鍾,因龍為神物,也有點「攀龍附鳳」的味道。
漢族民間有「蛇脫皮」的說法,認為只要看見蛇脫皮,是不吉利的徵兆。民諺說:「見到蛇脫皮,不死脫層皮。」尤其是在春季更為大忌。在青海地區,若家中發現蛇,最忌殺死。認為若殺死蛇或蛇沒有被子打死,蛇就會採取報復行動,於家門不利。所以若在家中發現蛇,就將其捉入罐中或挑在長桿上,然後送到山谷中,並求其躲進山洞,別再回到人家中。
福建閩南一璉由於氣候溫和濕潤,適宜各類蛇繁衍生息。若在家中發現蛇,是不能打死的,人們認為蛇是祖先派來巡視平安的,進了誰家,就預示誰家居信平安。要是在路邊發現幾條蛇盤在一起,就要趕揪掉身上的某一顆紐扣丟去表示懺悔,然後走開,當作沒有看見。據說這是蛇交配,觀者為大逆不道。
農歷三月五日為驚蟄節,貴州一帶民俗忌雷鳴聲,否則當年會蛇蟲成災。民諺雲:「驚蟄有雷鳴,蟲蛇多成群。」
【野外防蛇措施與蛇傷治療方法】
一、行軍防蛇:
1、除眼睛蛇外,蛇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我們沒有發現它而過分逼近蛇體,或無意踩到蛇體時,它才咬人。如果遇到蛇,如果它不向你主動進攻,千萬不要驚擾它,尤其不要振動地面,最好等它逃遁,或者等人來救援。
2、蛇是變溫動物,氣溫達到18度以上才出來活動。在南方通常5-10月分是蛇傷發病高期。特別是在悶熱欲雨或雨後初晴時蛇經常出洞活動。雨前、雨後、洪水過後的時間內要特別注意防蛇。
3、蛇類的晝夜活動有一定規律。眼鏡蛇,眼鏡王蛇白天活動,銀環蛇晚上活動,蝮蛇白天晚上都有活動。蛇傷主要集中在白天9-15時,晚上18-22時。此外蝮蛇對熱源很敏感,有撲火習慣,所以夜間行路用明火照亮時,要防避毒蛇咬傷。
4、穿高幫鞋(皮靴),穿著長衣長褲,戴帽、扣緊衣領、袖口、褲口。
5、盡量避免在草叢里行軍或休息,如果迫不得已,要注意打草驚蛇(眼鏡蛇會主動攻擊人,打草驚蛇有可能會引起眼鏡蛇主動攻擊人,不知道這一條到底怎樣用。)
6、盡量避免抓著樹枝借力,在伐取灌木、採摘水果前要小心觀察,一些蛇類經常棲於樹木之上。翻轉石塊或圓木以及掘坑挖洞時使用木棒,不可徒手進行這類活動。
7、如果與毒蛇不期而遇,保持鎮定安靜,不要突然移動,不要向其發起攻擊。應遠道繞行,若被蛇追逐時,應向山坡跑,或忽左忽右地轉彎跑,切勿直跑或直向下坡跑。
8、把手裡的什麼東西往它旁邊扔過去,轉移它注意力,或把衣服朝它扔過去蒙住它,然後跑開。
9、如果迫不得已要殺死毒蛇,可取一根長棒,要具有良好的彈性,快速劈向其後腦。
二、營地防蛇
1、避免在蛇鼠洞多、亂石堆或灌木從中扎營。營地周圍的雜草應鏟除干凈,另外,一條較深的排水溝也能較好的防止蛇蟲的入侵。
2、在營地周圍撒上下列物品的一種或數種:雄黃。石灰粉。草木灰。水浸濕了的煙葉。
3、在使用包裹前要小心查看一遍,蛇類很可能就躲在下面。露營時應將帳篷拉鏈完全合上。睡前檢查床鋪,壓好帳篷,早晨起來檢查鞋子。萬一發現蛇,可迅速退後,保持一定距離。
4、若打地鋪,可用樹枝、樹葉或細竹墊鋪,盡量不要用雜草。臨睡前要先在地上敲打,清除爬上的昆蟲。醒來時,應首先仔細的察看身體周圍,否則附近若有蛇或昆蟲會被突然的活動驚動。
5、注意保持營地的清潔,所有垃圾必須及時掩埋。因為只要有星點的油脂,就有可能把螞蟻引來,螞蟻又會將蜥蜴引來,而蜥蜴又會把蛇引來。注意不要用火燒魚骨頭,這種氣味也會把蛇引來。
三、常見蛇葯
1、自製防蛇葯:
材料:雄黃(有毒,使用時切忌用火燒)二兩、大蒜一頭、紗布一塊。
製作:將大蒜搗爛,雄黃碾成粉末,兩樣充分拌勻後,用紗布包住,紮成一小球狀,以不出水為宜。
用法:將雄黃大蒜球掛在腰間,若要更保險,製作兩個球,分別綁在左右腳脖子上。這樣,無論走到哪裡,蛇族一概退避三舍。
特點:效果顯著,經久耐用,製作一次可用一月。
2、蛇怕風油精
3、當在野外被蛇咬後,服用蛇葯片,並將解蛇毒葯粉塗抹在傷口周圍。各地葯品供應站有不同的蛇傷葯,可參照說明書使用。南通蛇葯又叫季德勝蛇葯(片劑)用於治療毒蛇、毒蟲咬傷,有解毒、止痛、消腫的功效。上海蛇葯用以治療腹蛇
④ 蟒蛇有什麼種類哪一種最珍貴
蟒蛇大約有30個種類。多數是偶爾爬樹的地面居民。某些生活在樹上;有些是穴居的。所有蟒蛇都是游泳能手。
最大的蟒蛇是網紋蟒(reticulated python),是一種生活在東南亞和東印度群島的蛇。已知的最大的個體約30英尺(9 米)長,重有250磅(113公斤)(僅水蟒,美洲蟒蛇一種,大小和網紋蟒差不多)。網紋蟒底色是棕色的,身上有黑色的方形花紋,花紋邊緣略帶黃色。它主要在森林裡居住,有時也會在人口密集區看到網紋蟒,它一般吃禽畜、貓和狗,很少攻擊人類。
其他大型蟒蛇還有非洲岩蟒(African rock python)、緬甸蟒(Burmese python),以及印度蟒(Indian python),所有這些蛇的體長都能達到20英尺(6米)甚至更長。在人類飼養的情況下,壽命能達到20年。
哪些蛇能殺了你?
蟒蛇將厚實的身體把獵物重重捲住,然後他們慢慢地讓獵物失去呼吸能力。蟒蛇被稱為「壓縮器」,因為它們就是這樣讓獵物窒息的。
蟒蛇生活在南亞、非洲和澳洲。有些種類可以躋身世界上最大的蛇。它們能長到20~30英尺(6~9米)的長度, 但多數蟒蛇體形更小,並且不會威脅人類的安全。實際上,許多蟒蛇被當作寵物來養。小蟒蛇是從蛋里孵化出來的。不同於多數蛇,母蟒蛇一般和它的蛋呆在一起。印度蟒蛇和其他品種的蟒蛇把蛋盤繞起來以保證它們的孵化溫度,直到小蛇被孵化出來。
美洲蟒蛇也能長得很大,但是和蟒蛇不同之處的是美洲蟒蛇是在體內孕育小蛇並把它們直接生出來。
網紋蟒的拉丁學名是Python reticulatus;非洲岩蟒的拉丁學名是P. sebae;緬甸蟒蛇的拉丁學名是P. molurus bivittatus;印度蟒蛇的拉丁學名是P. molurus molurus。蟒蛇屬於蟒科(Pythonidae)。黃金蟒,蟒蛇中最珍貴的一種
⑤ 歷史上有那些蟒蛇吃人事件
北美洲蟒蛇襲人致死案例:
1980年11月,達拉斯的1條2.6米的蟒蛇絞殺了7個月大的女嬰:
An escaped 8-foot python smothered a seven-month old girl in her crib in Dallas, Texas in November 1980
--------------------------------------------------------------
1982年內華達州的蟒蛇襲人至死事件:1個21個月大的男孩被網紋蟒殺死:
McCarty et al.(1989) reviewed this 1982 death in The 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 34(1):
A 21-month-old male was found dead in his crib.An escaped pet python snake (Python reticulatus) was found near the child on a cribside shelf.Autopsy findings included petechiae associated with asphyxial death plus puncture wounds consistent with the reptile's teeth.This report details this 1982 death of a child in Reno, Nevada, and includes illustration of the reptile's bite marks plus description of snake jaw mechanics in swallowing.
-------------------------------------------------------------
1992年,在安大略1個28歲的男子被寵物蟒殺死:
An unidentified pet python 「strangled」 a twenty-eight year old man in Brampton, Ontario in 1992
-------------------------------------------------------------
1993年在科羅拉多,1條長3.7米重24公斤的名叫Sally的緬甸蟒纏死了1個43公斤重的15歲男孩:
An 11-foot pet Burmese python by the name of Sally killed a 15-year-old boy in his bed in Commerce City, Colorado in 1993.The snake bit the boy on the right foot and apparently suffocated him.The fact that the boy』s fingers also were punctured and bleeding suggests that he tried to remove the snake from his foot.The snake weighed much less than the boy (24 vs. 43 kg) and showed how strong these constrictors can be.
-------------------------------------------------------------
1993年,在路易斯安那州,1個患高血壓的男子在與一條5米多長名叫ebanezer的網紋蟒的撕打中死去(也可能死於心臟病):
A man died in Jefferson Parish, Louisiana in 1993 after a fight with his pet 16-foot reticulated python named Ebanezer.The man was not constricted but may have died of a heart attack. He suffered from hypertension The man had snakebites on his arm and the snake had several knife wounds.A veterinarian treated the retic, which probably went to the Aubon Zoo in New Orleans
---------------------------------------------------------------
1996年,紐約的19歲男青年被1條4米長20公斤重的緬甸蟒殺死:
A 13-foot 20 kg Burmese python killed a 19-year-old man in The Bronx, New York in 1996.A neighbor found him in a hallway outside his apartment with the snake wrapped around him
---------------------------------------------------------------
1999年在伊利諾斯,1條2米半長的非洲蟒使1個3歲男孩窒息:
A 7 1/2-foot African rock python suffocated a 3-year-old boy in Centralia, Illinois in 1999.The boy had compression marks around his chest and bite marks on his neck and ears.He was sleeping with an aunt and uncle near the snake』s aquarium at the time.
-------------------------------------------------------------
2001年8月,賓夕法尼亞的1個8歲女孩被1條3米多長的緬甸蟒勒死:
Just recently, a 10-foot Burmese python strangled an 8-year-old girl in Irwin, Pennsylvania in August 2001.She fell into a coma and was declared brain-dead two days later.
-------------------------------------------------------------
⑥ 世界上最長的黃金蟒在哪
說起蟒蛇,那可是聽了讓人覺得可怕,又是一種體型比較大的蛇類。聽說這世界上還有一種蛇長得非常漂亮,溫順,又長又大。那到底是什麼蛇呢?它在哪裡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世界上最長的黃金蟒的資料,歡迎閱讀!
2012年12月23日,一批色彩斑斕的蛇類搭乘國際專機抵達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其中一條號稱世界上最長的黃金蟒。
身長近6米,體重40.5公斤的黃金蟒。需要7名飼養員才能將其捋直。同時到埠的還有紅尾蟒、彩虹蟒。據悉,這批珍貴的蛇將陸續入駐新區“金蛇秘境”。
黃金蟒(Patteraless)Burmese Python
是緬甸蟒蛇的白化突變種,是一種十分稀少的變異品種。黃金蟒的成體可以長到7米長。在野外的黃金蟒如果有機會與另一條黃金蟒交配,就會將它獨特的基因遺傳給下一代。但是這種幾率十分小,因而黃金蟒十分難得。在它的原產地,通常被當地人作為“神靈”加以崇拜。
分布: 印度、斯里蘭卡、緬甸和泰國北部。居住地是風季森林,乾燥森林和稀樹大草原。
食性: 以鳥類和哺乳動物為食。
形態特徵: 巨大的軀體,通常可以達3米。栗色和黃褐色的體色,滑順的鱗片,頭頂上的大鱗片以及熱感頰窩的出現為緬甸蟒的特徵。
據蛇類專家蘇先生介紹,因為蛇是冷血動物,尤其在冬季不能承受大幅的溫度變化,“所以在此次引進蛇的過程中,我們對展區溫度及濕度的控制非常注意,蛇居室需要保持在28℃—30℃,濕度保持在60%—65%。”
引進的黃金蟒蛇來自捷克,現場7位工作人員將其捋直測量體長。據介紹,黃金蟒蛇主要分布在印度、斯里蘭卡、緬甸和泰國北部,且十分稀少,一直都被人們視為吉祥的象徵。飼養員介紹,黃金蟒無毒,性情溫順,不會主動攻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