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查看php日誌
由於nginx僅是一個web伺服器,因此nginx的access日誌只有對訪問頁面的記錄,不會有php 的 error log信息。
nginx把對php的請求發給php-fpm fastcgi進程來處理,默認的php-fpm只會輸出php-fpm的錯誤信息,在php-fpm的errors log里也看不到php的errorlog
原因:
php-fpm的配置文件php-fpm.conf中默認是關閉worker進程的錯誤輸出,直接把他們重定向到/dev/null,所以我們在nginx的error log 和php-fpm的errorlog都看不到php的錯誤日誌。
解決nginx下php-fpm不記錄php錯誤日誌的辦法:
1.修改php-fpm.conf中配置 沒有則增加
2.修改php.ini中配置,沒有則增加
3.重啟php-fpm
B. linux怎麼查看php啟動命令
啟動php-fpm。
/usr/local/php5/sbin/php-fpm /usr/local/php5/為php-fpm的安裝地址。
/usr/local/php-5.6.3/sbin/php-fpm -R # 如果報錯顯示不能用root用戶啟動,則可以考慮使用 -R命令。
查看是否啟動成功:
netstat -lnt | grep 9000
tcp 0 0 127.0.0.1:9000 0.0.0.0:* LISTEN
或者使用如下命令,查看是否9000埠被php-fpm佔用:
netstat -tunpl | grep 9000
tcp 0 0 127.0.0.1:9000 0.0.0.0:* LISTEN 2124/php-fpm。
C. [php教程]請教linux下php的配置文件在什麼地方
<?php
phpinfo();
?>
D. linux nginx php 錯誤日誌在哪
建議切換到根目錄
cd /
find . -name error.log
很大程度上會在./var/log/nginx/error.log位置,具體你find一下
E. Linux下PHP日誌報錯,各位大蝦,看看。。。然後php-fpm進程會時不時掛掉
大概是因為程序有bug吧,建議改一下代碼。
F. 如何查看linux php-fpm.pid位置
保證空閑進程數最大值,如果空閑進程大於此值,此進行清理
pm.max_requests = 1000
#設置每個子進程重生之前服務的請求數. 對於可能存在內存泄漏的第三方模塊來說是非常有用的. 如果設置為 '0' 則一直接受請求. 等同於 PHP_FCGI_MAX_REQUESTS 環境變數. 默認值: 0.
pm.status_path = /status
#FPM狀態頁面的網址. 如果沒有設置, 則無法訪問狀態頁面. 默認值: none. munin監控會使用到
ping.path = /ping
#FPM監控頁面的ping網址. 如果沒有設置, 則無法訪問ping頁面. 該頁面用於外部檢測FPM是否存活並且可以響應請求. 請注意必須以斜線開頭 (/)。
ping.response = pong
#用於定義ping請求的返回相應. 返回為 HTTP 200 的 text/plain 格式文本. 默認值: pong.
request_terminate_timeout = 0
#設置單個請求的超時中止時間. 該選項可能會對php.ini設置中的'max_execution_time'因為某些特殊原因沒有中止運行的腳本有用. 設置為 '0' 表示 'Off'.當經常出現502錯誤時可以嘗試更改此選項。
request_slowlog_timeout = 10s
#當一個請求該設置的超時時間後,就會將對應的PHP調用堆棧信息完整寫入到慢日誌中. 設置為 '0' 表示 'Off'
slowlog = log/$pool.log.slow
#慢請求的記錄日誌,配合request_slowlog_timeout使用
rlimit_files = 1024
#設置文件打開描述符的rlimit限制. 默認值: 系統定義值默認可打開句柄是1024,可使用 ulimit -n查看,ulimit -n 2048修改。
rlimit_core = 0
#設置核心rlimit最大限制值. 可用值: 'unlimited' 、0或者正整數. 默認值: 系統定義值.
chroot =
#啟動時的Chroot目錄. 所定義的目錄需要是絕對路徑. 如果沒有設置, 則chroot不被使用.
chdir =
#設置啟動目錄,啟動時會自動Chdir到該目錄. 所定義的目錄需要是絕對路徑. 默認值: 當前目錄,或者/目錄(chroot時)
catch_workers_output = yes
#重定向運行過程中的stdout和stderr到主要的錯誤日誌文件中. 如果沒有設置, stdout 和 stderr 將會根據FastCGI的規則被重定向到 /dev/null . 默認值: 空.
三,常見錯誤及解決辦法整理
1,request_terminate_timeout引起的資源問題
request_terminate_timeout的值如果設置為0或者過長的時間,可能會引起file_get_contents的資源問題。
如果file_get_contents請求的遠程資源如果反應過慢,file_get_contents就會一直卡在那裡不會超時。我們知道php.ini 裡面max_execution_time 可以設置 PHP 腳本的最大執行時間,但是,在 php-cgi(php-fpm) 中,該參數不會起效。真正能夠控制 PHP 腳本最大執行時間的是 php-fpm.conf 配置文件中的request_terminate_timeout參數。
request_terminate_timeout默認值為 0 秒,也就是說,PHP 腳本會一直執行下去。這樣,當所有的 php-cgi 進程都卡在 file_get_contents() 函數時,這台 Nginx+PHP 的 WebServer 已經無法再處理新的 PHP 請求了,Nginx 將給用戶返回「502 Bad Gateway」。修改該參數,設置一個 PHP 腳本最大執行時間是必要的,但是,治標不治本。例如改成 30s,如果發生 file_get_contents() 獲取網頁內容較慢的情況,這就意味著 150 個 php-cgi 進程,每秒鍾只能處理 5 個請求,WebServer 同樣很難避免」502 Bad Gateway」。解決辦法是request_terminate_timeout設置為10s或者一個合理的值,或者給file_get_contents加一個超時參數。
$ctx = stream_context_create(array(
'http' => array(
'timeout' => 10 //設置一個超時時間,單位為秒
)
));
file_get_contents($str, 0, $ctx);
2,max_requests參數配置不當,可能會引起間歇性502錯誤:
1
pm.max_requests = 1000
設置每個子進程重生之前服務的請求數. 對於可能存在內存泄漏的第三方模塊來說是非常有用的. 如果設置為 』0′ 則一直接受請求. 等同於 PHP_FCGI_MAX_REQUESTS 環境變數. 默認值: 0.
這段配置的意思是,當一個 PHP-CGI 進程處理的請求數累積到 500 個後,自動重啟該進程。
但是為什麼要重啟進程呢?
一般在項目中,我們多多少少都會用到一些 PHP 的第三方庫,這些第三方庫經常存在內存泄漏問題,如果不定期重啟 PHP-CGI 進程,勢必造成內存使用量不斷增長。因此 PHP-FPM 作為 PHP-CGI 的管理器,提供了這么一項監控功能,對請求達到指定次數的 PHP-CGI 進程進行重啟,保證內存使用量不增長。
正是因為這個機制,在高並發的站點中,經常導致 502 錯誤,我猜測原因是 PHP-FPM 對從 NGINX 過來的請求隊列沒處理好。不過我目前用的還是 PHP 5.3.2,不知道在 PHP 5.3.3 中是否還存在這個問題。
目前我們的解決方法是,把這個值盡量設置大些,盡可能減少 PHP-CGI 重新 SPAWN 的次數,同時也能提高總體性能。在我們自己實際的生產環境中發現,內存泄漏並不明顯,因此我們將這個值設置得非常大(204800)。大家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設置這個值,不能盲目地加大。
話說回來,這套機制目的只為保證 PHP-CGI 不過分地佔用內存,為何不通過檢測內存的方式來處理呢?我非常認同高春輝所說的,通過設置進程的峰值內在佔用量來重啟 PHP-CGI 進程,會是更好的一個解決方案。
3,php-fpm的慢日誌,debug及異常排查神器:
request_slowlog_timeout設置一個超時的參數,slowlog設置慢日誌的存放位置
1
tail -f /var/log/www.slow.log
上面的命令即可看到執行過慢的php過程。
大家可以看到經常出現的網路讀取超過、Mysql查詢過慢的問題,根據提示信息再排查問題就有很明確的方向了。
G. 如何查看運行中的php
瀏覽器運行頁面,只能等php運行完了才可以看到結果。如果你的中途有echo等輸出,你可以用linux的php程序去執行php文件,這樣每echo一次都可以看到
H. 如何使用PHP實時監控Linux伺服器的cpu,內存,硬碟信息
1,Linux下可以在/proc/cpuinfo中看到每個cpu的詳細信息。但是對於雙核的cpu,在cpuinfo中會看到兩個cpu。常常會讓人誤以為是兩個單核的cpu。
其實應該通過Physical Processor ID來區分單核和雙核。而Physical Processor ID可以從cpuinfo或者dmesg中找到. flags 如果有 ht 說明支持超線程技術 判斷物理CPU的個數可以查看physical id 的值,相同則為同一個物理CPU
2,查看內存大小:
cat /proc/meminfo |grep MemTotal
3,其他一些可以查看詳細linux系統信息的命令和方法:
uname -a # 查看內核/操作系統/CPU信息的linux系統信息命令
head -n 1 /etc/issue # 查看操作系統版本,是數字1不是字母L
cat /proc/cpuinfo # 查看CPU信息的linux系統信息命令
hostname # 查看計算機名的linux系統信息命令
lspci -tv # 列出所有PCI設備
lsusb -tv # 列出所有USB設備的linux系統信息命令
lsmod # 列出載入的內核模塊
env # 查看環境變數資源
free -m # 查看內存使用量和交換區使用量
df -h # 查看各分區使用情況
-sh # 查看指定目錄的大小
grep MemTotal /proc/meminfo # 查看內存總量
grep MemFree /proc/meminfo # 查看空閑內存量
uptime # 查看系統運行時間、用戶數、負載
cat /proc/loadavg # 查看系統負載磁碟和分區
mount | column -t # 查看掛接的分區狀態
fdisk -l # 查看所有分區
swapon -s # 查看所有交換分區
hdparm -i /dev/hda # 查看磁碟參數(僅適用於IDE設備)
dmesg | grep IDE # 查看啟動時IDE設備檢測狀況網路
ifconfig # 查看所有網路介面的屬性
iptables -L # 查看防火牆設置
route -n # 查看路由表
netstat -lntp # 查看所有監聽埠
netstat -antp # 查看所有已經建立的連接
netstat -s # 查看網路統計信息進程
ps -ef # 查看所有進程
top # 實時顯示進程狀態用戶
w # 查看活動用戶
id # 查看指定用戶信息
last # 查看用戶登錄日誌
cut -d: -f1 /etc/passwd # 查看系統所有用戶
cut -d: -f1 /etc/group # 查看系統所有組
crontab -l # 查看當前用戶的計劃任務服務
chkconfig –list # 列出所有系統服務
chkconfig –list | grep on # 列出所有啟動的系統服務程序
rpm -qa # 查看所有安裝的軟體包
cat /proc/cpuinfo :查看CPU相關參數的linux系統命令
cat /proc/partitions :查看linux硬碟和分區信息的系統信息命令
cat /proc/meminfo :查看linux系統內存信息的linux系統命令
cat /proc/version :查看版本,類似uname -r
cat /proc/ioports :查看設備io埠
cat /proc/interrupts :查看中斷
cat /proc/pci :查看pci設備的信息
cat /proc/swaps :查看所有swap分區的信息
I. PHP -v 啥意思 ,這種情況是什麼意思,該怎麼解決
Php -v 是查看當前的php版本
你這個 說明沒有安裝php 或者 安裝了php後沒有加入到系統的路徑中 導致系統無法找到php的文件
做一下測試:
find / -name php
執行後查看是否有php文件,如果有就是沒有加入到路徑,請參考Linux修改PATH系統變數,加入改路徑。
如果沒 那麼就執行安裝
你那裡已經提示了
apt install hp7.2-cli
其實
也可以直接執行 上面那個 如果提示安裝了 那麼就省了去查文件
J. linux中安裝了一個插件,這個插件裝完後正常的情況在終端輸入./phpxujh -p pid可查看當前PID的運行情況,
目錄
開始之前
系統環境
監控內容
所需軟體包
CentOS7重要變化
配置開發環境
同步時間
關閉Selinux
使用CRT上傳軟體包
安裝郵件服務
監控主機安裝
常用到的命令
安裝nagios所需要的運行環境
增加用戶
安裝nagios
配置許可權
安裝插件
安裝nrpe
遠程主機安裝
常用到的命令
配置運行環境
安裝nagios-plugin
安裝nrpe
啟動nrpe
監控主機安裝PNP
配置開發環境
安裝pnp4nagios (版本號為0.6)
配置pnp4nagios
圖表展示
問題集合
在首次配置了nagios監控端後,在瀏覽器輸入地址後連接不上
啟動nrpe後卻不能互相通信
安裝pnp4nagios後出現The requested URL /pnp4nagios/graph was not found on this server.
出現「CHECK_NRPE: Error - Could not complete SSL handshake.」的錯誤
執行 ./configure時報錯:configure error cannot find ssl headers
解壓./configure 後,在nagios-4.0.8進行make all報錯
安裝nrpe時執行.configure出錯
錯誤:perfdata directory "/usr/local/pnp4nagios/var/perfdata/" is empty
開始之前
聲明:本文中的命令都經過了測試,但難免有所紕漏,如果你發現命令粘貼後運行有錯,可能是由於符號的格式(尤其是破折號)導致的,此時你應該自己手打一遍命令。對於本文中發現的錯誤和建議,請發送郵件給我:
[email protected],請在郵件主題里註明「關於nagios的問題(建議)」。
--------------------------------------分割線 --------------------------------------
在Ubuntu下配置Mrtg監控Nginx和伺服器系統資源 http://www.linuxidc.com/Linux/2013-08/88417.htm
使用 snmp+Mrtg 監控 Linux 系統 http://www.linuxidc.com/Linux/2012-11/73561.htm
Mrtg伺服器搭建(監控網路流量) http://www.linuxidc.com/Linux/2012-07/64315.htm
網路監控器Nagios全攻略 http://www.linuxidc.com/Linux/2013-07/87067.htm
Nagios搭建與配置詳解 http://www.linuxidc.com/Linux/2013-05/84848.htm
Nginx環境下構建Nagios監控平台 http://www.linuxidc.com/Linux/2011-07/38112.htm
在RHEL5.3上配置基本的Nagios系統(使用Nagios-3.1.2) http://www.linuxidc.com/Linux/2011-07/38129.htm
CentOS 5.5+Nginx+Nagios監控端和被控端安裝配置指南 http://www.linuxidc.com/Linux/2011-09/44018.htm
Ubuntu 13.10 Server 安裝 Nagios Core 網路監控運用 http://www.linuxidc.com/Linux/2013-11/93047.htm
--------------------------------------分割線 --------------------------------------
系統環境
一共3台機器,全都按照CentOS7最小化模式安裝系統
系統版本號
[root@localhost ~]# cat /etc/RedHat-release
CentOS Linux release 7.0.1406 (Core)
監控主機
(一台)
IP地址:192.168.1.204
主機名稱:nagios_server_204
遠程主機
(兩台)
IP地址:192.168.1.112
主機名稱:nagios_slave_112
IP地址:192.168.1.113
主機名稱:nagios_slave_113
分區情況
安裝時使用默認分區(使用 df 命令來查看)
[root@localhost ~]# df -h
監控內容
要監控的服務
監控命令
cpu負載
(check_linux_state.pl -C)
當前用戶登錄數量
(check_users)
磁碟使用情況
(check_disk)
總進程數
(check_procs)
內存使用情況
(check_linux_stats.pl -M)
負載均衡
(check_load)
磁碟IO
(check_linux_stats.pl -I)
網路流量
(check_linux_stats.pl -N)
打開的文件數量
(check_linux_stats.pl -F)
socket連接數
(check_linux_stats.pl -S)
進程使用的內存和CPU
(check_linux_stats.pl -T)
指定的網站是否可連接
(check_http)
系統在線時長
(check_uptime)
所需軟體包
監控主機
軟體包
下載地址
nagios-4.0.8.tar.gz
請到我的github地址里下載:
https://github.com/Kylinlin/install_nagios_automatically/tree/master/nagios_tools_for_server
註明:我的github項目install_nagios_automatically是一個一鍵自動化安裝nagios的項目(能運行,但還在完善中)
nagios-plugins-2.0.3.tar.gz
nrpe-2.15.tar.gz
pnp4nagios-0.6.25.tar.gz
Sys-Statistics-Linux-0.66.tar.gz
libxml2-2.7.1.tar.gz
遠程主機
軟體包
下載地址
nagios-plugins-2.0.3.tar.gz
請到我的github地址里下載:
https://github.com/Kylinlin/install_nagios_automatically/tree/master/nagios_tools_for_client
nrpe-2.15.tar.gz
Sys-Statistics-Linux-0.66.tar.gz
Centos7重要變化
Centos7相比較以前的Centos有一些涉及到常用命令的變化,如果不事先了解,會在使用命令的時候造成巨大的困擾
Centos7默認沒有ifconfig和netstat兩個命令了,ip addr命令代替了ifconfig,只要安裝上net-tools包就可以繼續使用ifconfig和netstat兩個命令了
systemctl命令的出現(systemctl可以看作是service和chkconfig的組合),雖然仍然可以使用以前的命令,但是會重定向到新的命令中,下面以http服務為例
job
以前的系統
CentOS7
服務開機啟動
chkconfig --level 3 httpd on
systemctl enable httpd.service
服務不開機啟動
chkconfig --level 3 httpd off
systemctl disable httpd
服務狀態
service httpd status
systemctl status httpd
所有服務的啟動狀態
chkconfig --list
systemctl
啟動服務
service httpd start
systemctl start httpd.service
停止服務
service httpd stop
systemctl stop httpd.service
重啟服務
service httpd restart
systemctl restart httpd.service
配置開發環境
同步時間
把監控系統里的所有機器都同步一次網路時間(非常重要)
[root@localhost ~]timedatectl #該命令用來檢查當前時間和時區
如果發現所有機器的時區不一致,此時就要使用命令
[root@localhost ~]timedatectl list-timezones #該命令列出了所有的時區
[root@localhost ~]timedatectl set-timezone Asia/Shanghai #該命令把時區設置為上海
ntpdate time.nist.gov #該命令同步網路當前的時間
如果提示沒有ntpdate命令,則安裝ntp,並且配置系統自動更新時間
[root@localhost ~]# yum install ntp -y
[root@localhost ~]# /usr/sbin/ntpdate time.nist.gov
[root@localhost ~]# echo '#time sync'>>/var/spool/cron/root
[root@localhost ~]# echo '*/10**** /usr/sbin/ntpdate time.nist.gov >/dev/null 2>&1'>>/var/spool/cron/root
關閉Selinux
不關閉selinux可能會導致一些難以察覺的錯誤,為了保險起見,首先關閉selinux:
[root@localhost ~]vi /etc/selinux/config
重啟機器
檢查selinux是否關閉:
[root@localhost ~]getenforce #如果顯示enforcing則沒有關閉
使用SecureCRT上傳軟體包
我在這里使用的SSH連接工具是SecureCRT7.2,通過這個工具上傳文件到Linux的步驟如下:
1. 首先在Linux中安裝傳送文件命令:
[root@localhost ~] yum install lrzsz -y
2. 然後在Linux中跳轉到/usr/local/src目錄下
[root@localhost ~] cd /usr/local/src
3. 運行CRT的傳送文件命令
安裝郵件服務
因為郵件報警服務需要安裝mail功能
[root@localhost ~]yum install –y mailx
[root@localhost ~]yum install –y sendmail
[root@localhost ~]systemctl restart sendmail.service
[root@localhost ~]mail –s Test [email protected](你的郵箱地址)
#此時進入輸入模式,輸入完郵件內容後按ctrl + d退出並且發送
監控主機安裝
常用到的命令
命令內容
命令格式
檢查nagios的配置文件是否有錯
/etc/init.d/nagios checkconfig
或者
/usr/local/nagios/bin/nagios -v /usr/local/nagios/etc/nagios.cfg
啟動nagios
systemctl start nagios.service
或者
/usr/local/nagios/bin/nagios -d /usr/local/nagios/etc/nagios.cfg
修改了nagios的配置文件後重新載入配置文件
/etc/init
安裝nagios所需要的運行環境
[root@localhost ~]# yum install gcc glibc glibc-common -y
[root@localhost ~]# yum install php php-gd perl -y
[root@localhost ~]# yum install httpd gd gd-devel openssl openssl-devel -y
[root@localhost ~]# systemctl enable httpd.service #設置CentOS開機啟動服務
增加用戶
[root@localhost ~]useradd -m nagios
並將nagios以及apache用戶加入到nagcmd組中
[root@localhost ~]groupadd nagcmd
[root@localhost ~]usermod -G nagcmd nagios
[root@localhost ~]usermod -a -G nagcmd apache #把apace用戶添加到與nagios的一個組(apache用戶會在安裝apache時自動創建)
安裝nagios
[root@localhost src]# tar -zxvf nagios-4.0.8.tar.gz
[root@localhost src]# cd nagios-4.0.8
首先初始化和建立編譯的環境
[root@localhost nagios-4.0.8]#./configure --with-command-group=nagcmd
如果能看到下面的基本配置信息則說明初始的環境已經成功配置完成:
之後按照提示執行命令來進行編譯:
[root@localhost nagios-4.0.8]# make all
[root@localhost nagios-4.0.8]# make install
[root@localhost nagios-4.0.8]# make install-init
[root@localhost nagios-4.0.8]# make install-config
[root@localhost nagios-4.0.8]# make install-commandmode
[root@localhost nagios-4.0.8]# make install-webconf
安裝完成之後,在/usr/local/nagios目錄下如果能夠看到這些目錄:
就表示Naigos安裝成功了。
Nagios的樣例配置文件默認安裝在/usr/local/nagios/etc目錄下,配置這些文件就可以使得nagios按要求運行(詳細的配置過程請參考我的另一篇博文:nagios服務配置詳解)
此時應該為email指定您想用來接收nagios警告信息的郵件地址,默認是本機的nagios用戶:
[root@localhost]# vi /usr/local/nagios/etc/objects/contacts.cfg
email nagios@localhost #把描紅的地方修改為你的email地址
創建一個登錄nagios web程序的用戶(用戶名配置為nagiosadmin則不需要配置許可權,設置為其他用戶名就要配置許可權),我在這里把用戶名設置為kylinlin,密碼為123456,這個用戶帳號在以後通過web登錄nagios認證時所用:
[root@localhost ~]# htpasswd -bc /usr/local/nagios/etc/htpasswd.users kylinlin 123456 #把描紅的地方修改為你的用戶名和密碼
配置許可權
如果在上面創建登陸nagios web程序的用戶名不是nagiosadmin(我在上面已經設置為kylinlin),在登陸nagios的web界面後(此時我們還不能登錄,但如果你忽略了這一小節的配置,那麼在後面的登陸中就會看到如下的界面),點擊Hosts或Services會顯示圖片紅色的錯誤提示
是因為nagios默認把全部的許可權給nagiosadmin,所以可以通過修改cgi.cfg文件賦予kylinlin許可權,切換到/usr/local/nagios/etc目錄下
[root@localhost etc]# sed -i 's#nagiosadmin#kylinlin#g' cgi.cfg #這條命令將nagiosadmin用戶名替換為kylinlin
[root@localhost etc]# grep kylinlin cgi.cfg #這條命令檢查是否修改成功
以上過程配置結束以後需要重新啟動httpd:
[root@localhost etc]# systemctl restart httpd.service
檢查其主配置文件的語法是否正確:
[root@localhost etc]# /usr/local/nagios/bin/nagios -v /usr/local/nagios/etc/nagios.cfg
或者使用下面這個命令來檢查語法
[root@localhost etc]# /etc/init.d/nagios checkconfig
顯示錯誤數為0才正確
配置成功
安裝插件
剛才已經提到Nagios主程序只是一個控制中心,而能夠起到服務監測和系統監測等功能的是眾多Nagios的插件,沒有插件的Nagios系統其實只是一個空殼。因此在安裝了Nagios平台之後我們還需要安裝插件。
Nagios插件同樣是在其官方網站下載,目前版本是1.4.15。我將下載的源碼包放到/usr/local目錄下,按照下面的步驟進行解壓,編譯和安裝:
[root@localhost src]# tar zxf nagios-plugins-2.0.3.tar.gz
[root@localhost src]# cd nagios-plugins-2.0.3
[root@localhost nagios-plugins-2.0.3]# ./configure --with-nagios-user=nagios --with-nagios-group=nagios
[root@localhost nagios-plugins-2.0.3]#make
[root@localhost nagios-plugins-2.0.3]#make install
通過下面的命令查看安裝了多少個插件
[root@localhost nagios-plugins-2.0.3]#ls /usr/local/nagios/libexec/|wc -l
然後把Nagios加入到服務列表中以使之在系統啟動時自動啟動:
[root@localhost nagios-plugins-2.0.3]# chkconfig --add nagios
[root@localhost nagios-plugins-2.0.3]# chkconfig nagios on
執行下面的命令來驗證Nagios的樣例配置文件:
[root@localhost ~]# /usr/local/nagios/bin/nagios -v /usr/local/nagios/etc/nagios.c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