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列表append
A. python列表中依次插入不同元素
可以使用append()方法,或者extend()方法,還可使用insert()方法。insert()主要用來插入元素,當向列表末尾添加元素時,還是應該使用append()方法。
通過使用「+」運算符可以將多個序列進行連接,列表也不例外。
使用「+」運算符,確實可以像列表中添加元素。但是這種方式的執行效率並不高,大家可以使用列表提供的append()方法。Pythonappend()方法添加元素,append()方法用於在列表的末尾追加元素。
B. python append方法是什麼
python append方法是:
>>> mylist = [1,2,0,'abc']
>>> mylist
[1, 2, 0, 'abc']
>>> mylist.append(4)
>>> mylist
[1, 2, 0, 'abc', 4]
>>> mylist.append('haha')
>>> mylist
[1, 2, 0, 'abc', 4, 'haha']
注意事項:
使用完append()函數以後的新的列表
weibo=[]
wei=[1,23,34,5,6,6,6,624,624,32,534,352,2352,2525,2152]
weibo.append(wei)
print weibo
返回結果:[[1, 23, 34, 5, 6, 6, 6, 624, 624, 32, 534, 352, 2352, 2525, 2152]]
print type(weibo)
返回結果:<type 'list'>
若此時要判斷wei列表與weibo列表是否相同我們如果使用isinstance函數就會出現錯誤
print isinstance(weibo,wei)
返回結果:TypeError: isinstance() arg 2 must be a class, type, or tuple of classes and types
因為isinstance()比較必須是一個類,類型,或元組的類和類型
在python還有一個相似的extend()其只能對列表進行黏貼。
C. python中列表增加元素的方法
使用append()函數可以在列表末尾添加數據
示例:
list = [] ## 空列表
list.append('Google') ## 使用 append() 添加元素
擴展
1.list.append(obj)
在列表末尾添加新的對象
2 list.count(obj)
統計某個元素在列表中出現的次數
3 list.extend(seq)
在列表末尾一次性追加另一個序列中的多個值(用新列表擴展原來的列表)
4 list.index(obj)
從列表中找出某個值第一個匹配項的索引位置
5 list.insert(index, obj)
將對象插入列表
6 list.pop([index=-1])
移除列表中的一個元素(默認最後一個元素),並且返回該元素的值
7 list.remove(obj)
移除列表中某個值的第一個匹配項
8 list.reverse()
反向列表中元素
9 list.sort(cmp=None, key=None, reverse=False)
對原列表進行排序
D. 四、 python中的數據類型——列表
列表是一種有序的集合,有點類似c裡面的數組。它的特點是,可以隨時向裡面添加或刪除其中的元素,在python中經常用來存放數據。列表的特點是中括弧,內部元素用逗號隔開。
在這個列表中,可以放進去任何元素,不論你的元素是字元串、整型、浮點型、還是布爾值、空值,包括列表什麼的,都可以放進去。
元素與元素之間,用逗號隔開。
列表會為每個元素分配序號,這個序號代表它的位置,稱為索引(index),第一個元素的位置是0,第二個元素是1,以此類推。
使用索引獲取列表中的值時,需要使用中括弧來訪問,在中括弧前面加上列表名,中括弧內部是元素的索引。
0代表第一個元素的位置,1代表第二個,-1代表倒數第一個,-2代表倒數第二個
使用 len() 函數,可以查看列表裡面有多少個元素
在python中,列表的操作是非常的靈活的,我們可以向其中添加或刪除元素。
添加使用 list.append() 函數
list.append() 函數是將元素插入到列表的末尾,當我們想在特定位置插入元素時可以使用 list.insert() 函數
list.insert() 函數接受兩個參數,第一個參數是插入位置,第二個參數是要插入的元素。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append和insert時,必須在前面註明要操作的列表。就像上面的例子,我們要操作classmates這個列表,所以必須寫成 classmates.append() 或 classmates.insert() ,如果不這么寫,計算機就不知道你要往哪個列表中加入元素。
沒有特殊情況的話,推薦使用append()函數添加元素,因為使用append的時候,元素默認加在列表尾部,不會造成其他元素索引值的改變。如果使用insert的話,就像上面的insert(1,'Tom'),在位置1插入'Tom'後,Tom後面所有的元素,索引值都加了一個1,列表中元素越多,受影響的程度越大,因此使用append()函數要比insert()函數更快。
刪除列表中元素的方法有三種
del後面需要用索引的方式表明要刪除的元素,也就是上面的例子,names[1]代表names中的第二個元素,使用del即可刪除
list.pop() 函數與del差不多,都是使用索引值進行刪除,只不過寫法不同。
我們可以發現,執行 names.pop(1) 後,python shell列印出了第二個元素的值,也就是我們要刪除的那個值,這是因為 pop() 這個函數,是有返回值的,有時候我們需要使用這個值,這個時候就可以用變數存起來。
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調用a而使用剛才刪掉的元素了。
list.remove() 函數的作用是刪除第一個匹配的元素,上面的例子中,names這個列表裡面,有兩個'Bob',remove函數只刪除了第一個'Bob'。這就是 list.remove() 函數的特點。
有時候我們想使用列表的前10個元素,或者前n個元素,這時候就應該使用列表的切片。
切片和索引類似,都是使用中括弧,區別是,索引中的中括弧裡面只有一個數,而切片不同。切片是切割列表,形成切割下來的部分形成新的列表。
切片: list[start:end:[step=1]] ,這就是切片的表達式,要求start和end兩者必須有一個,step不是可以不指定,不指定的時候默認為1。
切片該怎麼理解呢,start就是開始的位置,end就是結束的位置。切片有個特點是「取前不取後」,看上面那個例子可以發現,1作為start,3作為end,1代表第二個元素,3代表第四個元素,列表切片的時候,是不取後面的那個數字對應的元素的,也就是不取第四個元素,所以names[1:3]只取了第二個元素和第三個元素,這就是所謂的取前不取後。
再看下一個例子。
當不指定start或者end的時候,start默認為0,end默認為最後一個元素的索引值+1,因為「取前不取後」,要想取到最後一個元素,必須加個1才行。
上例中,用 len(numbers) 表示了最後一個元素的索引值,因為索引值從0開始,最後一個元素的索引值一定是列表內元素個數-1,根據「取前不取後」,在end位置上的數字應該+1,所以最後就等於 len(numbers) 了。
當不設定start和end的時候,就默認取所有的元素了。
當加入step,這個選項後,step代表步長,默認為1,設定成2的時候,就是隔一個取一個,設定成3時就是隔兩個取一個。
上例中,第一個切片,start和end均未設定,因此從第一個元素開始,隔一個取一個,得到了所有奇數位置的元素。
第二個切片,start設定為了1,因此取了所有偶數位置的元素。
3在列表中,0不在列表中,所以 3 in a 是True,而 0 in a 是False
更多關於列表的信息可以通過使用 help(list) 查看幫助文檔。
E. python append用法是什麼
append在python中是一個很重要的用法,append命令是將整個對象加在列表末尾,append會大量使用,但是其中有些細節需要注意。
append命令可以添加單個元素,也可以添加可迭代對象;而extend命令只能添加可迭代對象。本周對python語法的學習進一步加強。
append()用法示例:
>>> mylist = [1,2,0,'abc']。
>>> mylist。
[1, 2, 0, 'abc']。
>>> mylist.append(4)。
>>> mylist。
[1, 2, 0, 'abc', 4]。
>>> mylist.append('haha')。
>>> mylist。
[1, 2, 0, 'abc', 4, 'haha']。
F. Python列表操作
1、append()
append()對於列表的操作主要實現的是在特定的列表最後添加一個元素,並且只能一次添加一個元素,並且只能在列表最後;
m.append(元素A)
2、extend()
extend()對於列表的操作主要實現的是對於特定列表的擴展和增長,可以一次添加多個元素,不過也只能添加在列表的最後;
m.extend([元素A,元素B,……])
3、insert()
insert()對於列表的操作主要是在列表的特定位置添加想要添加的特定元素,比較常用,這里的特定位置是指元素所在列表中的位置索引號,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索引號都是從0開始的,不是從1開始的,這個大家需要特別注意。
m.insert(A,元素B):表示在列表m裡面的第A+1處加入元素B
1、m.remove()
m.remove的作用是移除掉列表m裡面的特定元素;
m.remove(元素A)
2、del m[n]
它的作用是刪除掉列表裡面的索引號位置為n 的元素,這里需要注意的是del是一種操作語句。
del m[n]
3、m.pop()
它的作用是將列表m的最後一個元素返回,並且在此基礎上進行刪除掉
1、Temp=m[n]
獲取m列表第n+位置處的元素
1、Temp=m[A:B]
表示將m列表裡從索引號位置為A開始的元素到B-1處元素之間的列表獲取賦給temp.
1、+:它主要實現的是多個列表之間的拼接
常見的列表操作符
2、*:主要實現的是列表的復制和添加
3、比較>,<:主要進行數據型列表的元素比較
4、and等:;邏輯運算符,可以進行列表之間的邏輯判斷
1、m.count(A):輸出元素A在列表m裡面出現的次數
2、m.index(A):輸出元素A在列表m裡面的索引位置號
m.index(A,a,b):對於列表m裡麵包含多個元素A時,輸出在列表m索引號a-b之間的特定索引號
3、m.reverse():將列表m進行前後的翻轉,前變後,後變前
4、m.sort():將列表m裡面地數據進行從小到大的排列
5、m.sort(reverse=True):將列表m裡面地數據進行從大到小的排列
其實對於列表m裡面的元素進行從大到小的排列還可以用以下方法:
N=m.sort()
N.reverse()
1) 深拷貝:
M=[A,b,a,c]
N=M[:]
2) 淺拷貝:
N=M
G. python列表和元組的區別
1、元組是不可變的, 而列表是可變的。
2、元組通常有不同的數據類型,而列表是相同類型的數據隊列。元組表示的是結構,而列表表示的是順序。
3、不能將列表當作字典的key, 而元組可以
4、由於元組支持的操作比列表小, 所以元組會比列表稍稍快上那麼一點。但是如果不是海量數據處理,這點差異基本可以忽略
H. python 獲取列表元素有幾種方式,常見的是哪種
Python中列表常見的方法有哪些?
Python列表定義:按特定順序排列的元素組成。在Python中,用方括弧[]來表示列表,並用逗號來分隔其中的元素。Python列表是編程中很常見的數據類型 。
列表是一種可修改的集合類型,其元素可以是數字、string等基本類型,也可以是列表、元組、字典等集合對象,甚至可以是自定義的類型。其定義方式如下:>>> nums = [1,2,3,4]>>> type(nums)>>> print nums[1, 2, 3, 4]>>> strs = ["hello","world"]>>> print strs['hello', 'world']>>> lst = [1,"hello",False,nums,strs]>>> type(lst)>>> print lst[1, 'hello', False, [1, 2, 3, 4], ['hello', 'world']]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列表中有哪些常見的方法:count():統計某個元素在列表中出現的次數。index():從列表中找出某個值第一個匹配項的索引位置。append():在列表末尾添加新對象。extend():在列表末尾一次性追加另一個序列的多個值。insert():在列表的指定位置插入對象。pop():移除列表中的一個元素(默認最後一個元素),並且返回該元素的值。remove():移除列表中某個值的第一個匹配項。reverse():將列表中的元素反向,不重新拷貝一個列表。reversed():將列表中的元素反向,重新拷貝一個列表。sort():將列表中的元素排序,不重新拷貝一個列表。sortd():將列表中的元素排序,重新拷貝一個列表。():淺拷貝,只是給原來的列表貼上了一個新標簽,對於一個復雜對象的子對象並不會完全復制,如果有子列表,改變原來的值,新的拷貝對象也會改變。deep():深拷貝,將復雜對象的每一層復制一個單獨的個體出來。就是完全拷貝。常見內置函數:max()、min()、sum()、len()、all()、any()、zip()、enumerate()由於文章篇幅有限,具體的代碼,推薦大家看這篇文章:https://www.jianshu.com/p/da6e449f4c6a
I. python基礎之序列類型的方法——列表&amp;元組
首先登場的選手是python的列表,列表屬於可變類型,所以它將有完整的增刪改查方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具體是什麼。
增,顧名思意就是可以對列表進行新增元素的操作,python的列表提供了三種新增元素的操作,分別是:append() ,insert(), extend()
首先是append(),它可以將一個元素追加到列表的末尾。
舉個栗子:
上述代碼中,我們使用的是li.append('新增內容')的方式來為列表添加元素
li.append()使列表li調用自身的方法append(),這樣就可以在列表的末尾添加一個新的元素。
接下來是insert(),append()是排隊,那insert()就是插隊的意思啦,它可以將一個元素插入到列表的自定位置:
li.insert(索引,元素)
這樣就將字元串helloworld插入到了列表的第四個位置里。
上面兩個方法是對單個元素進行增加,如果我們需要增加多個元素怎麼辦?
那就可以使用我們的extend()來進行添加,extend()可以將序列中的每個元素添加到末尾:
上面的代碼先定義了兩個列表l1和l2,然後使用l1.extend(l2),將l2的每個元素添加到了l1的末尾。
增加講完了,接下來進行刪除操作,刪除也有對應的四個方法:del(),pop(),remove(),clear()
del()是單獨的方法,不需要通過列表本身來進行調用,可以直接使用:
上述代碼刪除了li[0],但是請注意,如果不進行索引的話,默認會將這個變數刪除,請謹慎使用:
這就是刪除了整個變數,再列印這個變數時就會提示變數未定義
pop()方法不帶參數的話刪除默認刪除最後一個元素,帶參數的話則刪除指定的下標值:
pop()還有個神奇的地方,它可以讓你需要刪除的參數取出來繼續使用,使用完了再進行刪除:
上述代碼使用pop()刪除了第一個元素,然後使用第一個元素進行了一個簡單的判斷,說明pop()可以為我們返回刪除的元素,讓我們先使用,使用完再刪除
remove()用來刪除一個指定元素,無返回值,無法使用下標刪除:
上述代碼使用remove()刪除了一個元素l
clear()用於清空列表,與del不同的是,它會為我們保留空列表,而不會把變數都刪除:
上述代碼清除了列表後,保留了空列表
改的方法就比較簡單,直接索引出下標重新賦值即可:
這里就對li[0]進行了重新賦值
有通過index查詢指定元素返回對應下標,也可以使用count來計算該元素出現過的次數:
除了增刪改查,列表中還有其他的方法復制()、倒敘排列reverse()、從小到大排列sort()
使用li.(),再用一個變數接收復制的列表,就可以實現復制出一個新的列表來
sort()方法可以將數字類型的進行從小到大的排列,一般也用於同類型的排列
元組作為不可變類型,只能查和刪,如果需要其他操作需要轉換成列表
只能刪除整個元組,無法使用下標值,刪除後再使用會提示沒有定義變數
元組只有查和刪的方法,如果需要修改應先轉成列表修改再轉回元組,但是不建議這么做,因為修改過的元組就已經不是原來的那個元組了,而且設置元組也是為了這組數據不希望受到修改
以上就是關於列表&元組的方法了,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自己嘗試一下。
如果有哪些錯誤或者不好的地方,還請各位大佬指出來,我會虛心接受並修改錯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