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編程語言 » python監控內存

python監控內存

發布時間: 2022-10-04 04:57:50

⑴ 如何用python實現cpu和內存的監控

#!/usr/bin/env python
# -*- coding: utf-8 -*-

import wmi
import time

def cpu_mem():
c = wmi.WMI()

for processor in c.Win32_Processor():
print ("Processor ID: %s" % processor.DeviceID )
print( "Process Name: %s" % processor.Name.strip() )

for Memory in c.Win32_PhysicalMemory():
print( "Memory Capacity: %.fMB" %(int(Memory.Capacity)/1048576) )

def cpu_use():
c = wmi.WMI()
for i in range(1,3): # while True
for cpu in c.Win32_Processor():
timestamp = time.strftime('%a, %d %b %Y %H:%M:%S', time.localtime())
print( ' %s | Utilization: %s: %d %%' % (timestamp, cpu.DeviceID, cpu.LoadPercentage))
time.sleep(3)

def main():

cpu_mem()

cpu_use()

⑵ Python是怎樣管理內存的

Python中的內存管理是由Python私有堆空間管理,所以Python對象和數據結構都位於私有堆中,程序員無法訪問此私有堆,Python解釋器負責處理這個問題。
Python對象的堆空間分配由Python的內存管理器完成,核心API提供了一些程序員編寫代碼的工具。
Python還有一個內存的垃圾收集器,可以回收所有未使用的內存,並使其可用於堆空間。

⑶ Python如何管理內存

Python對內存的管理要從三個方面來說:1.對象的引用計數機制、2.垃圾回收機制、 3.內存池機制

⑷ 如何監控python的內存使用情況

分析現象,先搞清楚內存是隨著什麼業務邏輯增長的。再逐步定位。Python里沒有jprofiler那麼好的工具。自己努力分析解決,想偷懶是不行的。

另外垃圾回收和內存泄漏完全是兩碼事。傳統C/C++里常提的內存泄漏是內存你已經不用了,但是忘記歸還。垃圾回收中的內存一般是另外一種,也就是你在用
那些實際上你不需要的內存。比如你有一個list,每處理一個event就把處理過的event append到list後面,內存不增長才怪呢。所以你
要先搞清楚你的程序理論上對內存的需要,再比較內存的實際使用是否合理。

⑸ python怎麼進行內存管理的

Python作為一種動態類型的語言,其對象和引用分離。這與曾經的面向過程語言有很大的區別。為了有效的釋放內存,Python內置了垃圾回收的支持。Python採取了一種相對簡單的垃圾回收機制,即引用計數,並因此需要解決孤立引用環的問題。Python與其它語言既有共通性,又有特別的地方。對該內存管理機制的理解,是提高Python性能的重要一步。

⑹ Python 的內存管理機制

Python採用自動內存管理,即Python會自動進行垃圾回收,不需要像C、C++語言一樣需要程序員手動釋放內存,手動釋放可以做到實時性,但是存在內存泄露、空指針等風險。

Python自動垃圾回收也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優點:

缺點:

Python的垃圾回收機制採用 以引用計數法為主,分代回收為輔 的策略。

先聊引用計數法,Python中每個對象都有一個核心的結構體,如下

一個對象被創建時,引用計數值為1,當一個變數引用一個對象時,該對象的引用計數ob_refcnt就加一,當一個變數不再引用一個對象時,該對象的引用計數ob_refcnt就減一,Python判斷是否回收一個對象,會將該對象的引用計數值ob_refcnt減一判斷結果是否等於0,如果等於0就回收,如果不等於0就不回收,如下:

一個對象在以下三種情況下引用計數會增加:

一個對象在以下三種情況引用計數會減少:

驗證案例:

運行結果:

事實上,關於垃圾回收的測試,最好在終端環境下測試,比如整數257,它在PyCharm中用下面的測試代碼列印出來的結果是4,而如果在終端環境下列印出來的結果是2。這是因為終端代表的是原始的Python環境,而PyCharm等IDE做了一些特殊處理,在Python原始環境中,整數緩存的范圍是在 [-5, 256] 的雙閉合區間內,而PyCharm做了特殊處理之後,PyCharm整數緩存的范圍變成了 [-5, 無窮大],但我們必須以終端的測試結果為主,因為它代表的是原始的Python環境,並且代碼最終也都是要發布到終端運行的。

好,那麼回到終端,我們來看兩種特殊情況

前面學習過了,整數緩存的范圍是在 [-5, 256] 之間,這些整數對象在程序載入完全就已經駐留在內存之中,並且直到程序結束退出才會釋放佔有的內存,測試案例如下:

如果字元串的內容只由字母、數字、下劃線構成,那麼它只會創建一個對象駐留在內存中,否則,每創建一次都是一個新的對象。

引用計數法有缺陷,它無法解決循環引用問題,即A對象引用了B對象,B對象又引用了A對象,這種情況下,A、B兩個對象都無法通過引用計數法來進行回收,有一種解決方法是程序運行結束退出時進行回收,代碼如下:

前面講過,Python垃圾回收機制的策略是 以引用計數法為主,以分代回收為輔 。分代回收就是為了解決循環引用問題的。

Python採用分代來管理對象的生命周期:第0代、第1代、第2代,當一個對象被創建時,會被分配到第一代,默認情況下,當第0代的對象達到700個時,就會對處於第0代的對象進行檢測和回收,將存在循環引用的對象釋放內存,經過垃圾回收後,第0代中存活的對象會被分配為第1代,同樣,當第1代的對象個數達到10個時,也會對第1代的對象進行檢測和回收,將存在循環引用的對象釋放內存,經過垃圾回收後,第1代中存活的對象會被分配為第2代,同樣,當第二代的對象個數達到10個時,也會對第2代的對象進行檢測和回收,將存在循環引用的對象釋放內存。Python就是通過這樣一種策略來解決對象之間的循環引用問題的。

測試案例:

運行結果:

如上面的運行結果,當第一代中對象的個數達到699個即將突破臨界值700時(在列印699之前就已經回收了,所以看不到698和699)進行了垃圾回收,回收掉了循環引用的對象。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分代回收都是有臨界值的,這個臨界值可以通過調用 gc.get_threshold 方法查看,如下:

當然,如果對默認臨界值不滿意,也可以調用 gc.set_threshold 方法來自定義臨界值,如下:

最後,簡單列出兩個gc的其它方法,了解一下,但禁止在程序代碼中使用

以上就是對Python垃圾回收的簡單介紹,當然,深入研究肯定不止這些內容,目前,了解到這個程度也足夠了。

⑺ 使用python,在linux上監控遠程windows的CPU、硬碟、內存使用率

你需要安裝wmic,它實現了linux下能使用wmi,安裝以後就可以用了,下面是例子。
import wmi_client_wrapper as wmi
wmic = wmi.WmiClientWrapper(
username="Administrator",
password="password",
host="192.168.1.149",
)
output = wmic.query("SELECT * FROM Win32_Processor")

⑻ python如何進行內存管理

Python的內存管理主要有三種機制:引用計數機制,垃圾回收機制和內存池機制。
引用計數機制
簡介
python內部使用引用計數,來保持追蹤內存中的對象,Python內部記錄了對象有多少個引用,即引用計數,當對象被創建時就創建了一個引用計數,當對象不再需要時,這個對象的引用計數為0時,它被垃圾回收。
特性
1.當給一個對象分配一個新名稱或者將一個對象放入一個容器(列表、元組或字典)時,該對象的引用計數都會增加。
2.當使用del對對象顯示銷毀或者引用超出作用於或者被重新賦值時,該對象的引用計數就會減少。
3.可以使用sys.getrefcount()函數來獲取對象的當前引用計數。多數情況下,引用計數要比我們猜測的大的多。對於不可變數據(數字和字元串),解釋器會在程序的不同部分共享內存,以便節約內存。
垃圾回收機制
特性
1.當內存中有不再使用的部分時,垃圾收集器就會把他們清理掉。它會去檢查那些引用計數為0的對象,然後清除其在內存的空間。當然除了引用計數為0的會被清除,還有一種情況也會被垃圾收集器清掉:當兩個對象相互引用時,他們本身其他的引用已經為0了。
2.垃圾回收機制還有一個循環垃圾回收器, 確保釋放循環引用對象(a引用b, b引用a, 導致其引用計數永遠不為0)。
內存池機制
簡介
在Python中,許多時候申請的內存都是小塊的內存,這些小塊內存在申請後,很快又會被釋放,由於這些內存的申請並不是為了創建對象,所以並沒有對象一級的內存池機制。這就意味著Python在運行期間會大量地執行malloc和free的操作,頻繁地在用戶態和核心態之間進行切換,這將嚴重影響Python的執行效率。為了加速Python的執行效率,Python引入了一個內存池機制,用於管理對小塊內存的申請和釋放。
內存池概念
內存池的概念就是預先在內存中申請一定數量的,大小相等的內存塊留作備用,當有新的內存需求時,就先從內存池中分配內存給這個需求,不夠了之後再申請新的內存。這樣做最顯著的優勢就是能夠減少內存碎片,提升效率。內存池的實現方式有很多,性能和適用范圍也不一樣。
特性
1.Python提供了對內存的垃圾收集機制,但是它將不用的內存放到內存池而不是返回給操作系統。
2.Pymalloc機制。為了加速Python的執行效率,Python引入了一個內存池機制,用於管理對小塊內存的申請和釋放。
3.Python中所有小於256個位元組的對象都使用pymalloc實現的分配器,而大的對象則使用系統的 malloc。
4.對於Python對象,如整數,浮點數和List,都有其獨立的私有內存池,對象間不共享他們的內存池。也就是說如果你分配又釋放了大量的整數,用於緩存這些整數的內存就不能再分配給浮點數。

⑼ 7種檢測Python程序運行時間、CPU和內存佔用的方法

1. 使用裝飾器來衡量函數執行時間

有一個簡單方法,那就是定義一個裝飾器來測量函數的執行時間,並輸出結果:

import time

from functoolsimport wraps

import random

def fn_timer(function):

  @wraps(function)

  def function_timer(*args, **kwargs):

      t0= time.time()

      result= function(*args, **kwargs)

      t1= time.time()

      print("Total time running %s: %s seconds" %

          (function.__name__, str(t1- t0))

)

      return result

return function_timer

@fn_timer

def random_sort(n):

  return sorted([random.random() for i in range(n)])

if __name__== "__main__":

  random_sort(2000000)

輸出:Total time running random_sort: 0.6598007678985596 seconds

使用方式的話,就是在要監控的函數定義上面加上 @fn_timer 就行了

或者

# 可監控程序運行時間

import time

import random

def clock(func):

    def wrapper(*args, **kwargs):

        start_time= time.time()

        result= func(*args, **kwargs)

        end_time= time.time()

        print("共耗時: %s秒" % round(end_time- start_time, 5))

        return result

return wrapper

@clock

def random_sort(n):

  return sorted([random.random() for i in range(n)])

if __name__== "__main__":

  random_sort(2000000)

輸出結果:共耗時: 0.65634秒

2. 使用timeit模塊

另一種方法是使用timeit模塊,用來計算平均時間消耗。

執行下面的腳本可以運行該模塊。

這里的timing_functions是Python腳本文件名稱。

在輸出的末尾,可以看到以下結果:4 loops, best of 5: 2.08 sec per loop

這表示測試了4次,平均每次測試重復5次,最好的測試結果是2.08秒。

如果不指定測試或重復次數,默認值為10次測試,每次重復5次。

3. 使用Unix系統中的time命令

然而,裝飾器和timeit都是基於Python的。在外部環境測試Python時,unix time實用工具就非常有用。

運行time實用工具:

輸出結果為:

Total time running random_sort: 1.3931210041 seconds

real 1.49

user 1.40

sys 0.08

第一行來自預定義的裝飾器,其他三行為:

    real表示的是執行腳本的總時間

    user表示的是執行腳本消耗的CPU時間。

    sys表示的是執行內核函數消耗的時間。

注意:根據維基網路的定義,內核是一個計算機程序,用來管理軟體的輸入輸出,並將其翻譯成CPU和其他計算機中的電子設備能夠執行的數據處理指令。

因此,Real執行時間和User+Sys執行時間的差就是消耗在輸入/輸出和系統執行其他任務時消耗的時間。

4. 使用cProfile模塊

5. 使用line_profiler模塊

6. 使用memory_profiler模塊

7. 使用guppy包

⑽ python基於值的內存管理方式是什麼

Python採用基於值的內存管理模式。
 在Python中一切皆對象,變數中存放的是對象的引用
 python可以不用聲明變數類型而直接對變數進行賦值。對Python語言來講,對象的類型和內存都是在運行時確定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稱Python語言為動態類型的原因(這里我們把動態類型歸結為對變數內存地址的分配是在運行時自動判斷變數類型並對變數進行賦值)。

熱點內容
明日之後目前適用於什麼配置 發布:2024-12-23 14:56:09 瀏覽:50
php全形半形 發布:2024-12-23 14:55:17 瀏覽:825
手機上傳助手 發布:2024-12-23 14:55:14 瀏覽:729
什麼樣的主機配置吃雞開全效 發布:2024-12-23 14:55:13 瀏覽:827
安卓我的世界114版本有什麼 發布:2024-12-23 14:42:17 瀏覽:707
vbox源碼 發布:2024-12-23 14:41:32 瀏覽:274
詩經是怎麼存儲 發布:2024-12-23 14:41:29 瀏覽:656
屏蔽視頻廣告腳本 發布:2024-12-23 14:41:24 瀏覽:416
php解析pdf 發布:2024-12-23 14:40:01 瀏覽:815
多看閱讀上傳 發布:2024-12-23 14:34:05 瀏覽: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