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對象引用
『壹』 python中的引用,和deep的區別
通俗的說吧 不放代碼了 你原來是豬狗牛羊 後是豬狗牛羊 後來豬死了 就變成死豬狗牛羊 也是死豬狗牛羊 但deep還是豬狗牛羊
是淺復制 對象引用一樣 原來的變了他也變 deep是深度復制 完全另起爐灶 不受原來影響
『貳』 python程序執行完有對象的引用計數不為0,會怎麼處理
1. 整個執行結束後,解釋器退出時會清理所有解釋器產生的對象。2. CPython的實現里有個mark-sweep。因此即使出現了循環引用又被扔掉的對象,最終還是會被回收的。3. 你的例子不構成循環引用,完全會根據計數正常回收。清理b時,b所指list引用歸0,list被回收,list中對a的引用就會減1,因此沒有任何問題。
『叄』 python中的引用規則是什麼樣的
python中,一切皆對象(不是非常嚴格,但幾乎都對)。。。既然是對象,當然有方法和屬性嘍。怎麼查看一個對象它擁有哪些類型和對象呢?dir(x)就行。
max(a),而不是a.max()
是因為a,它是一個list,list對象是沒有max這個方法的。。。為啥是max(a)呢,因為max是python解釋程序內建的方法而已。。。
後面那個問題的原因和上面是一樣的。
至於怎麼判斷?學東西總要記點東西。。記著唄。python解釋器內建的函數又不多。。。實在記不住怎麼辦?查唄
import sys
print dir(sys.moles['__builtin__'])
『肆』 Python中類與對象的其他說明
9.4. 一些說明
數據屬性會覆蓋同名的方法屬性。為了避免意外的名稱沖突,這在大型程序中是極難發現的 Bug,使用一些約定來減少沖突的機會是明智的。可能的約定包括:大寫方法名稱的首字母,使用一個唯一的小字元串(也許只是一個下劃線)作為數據屬性名稱的前綴,或者方法使用動詞而數據屬性使用名詞。
數據屬性可以被方法引用,也可以由一個對象的普通用戶(客戶)使用。換句話說,類不能用來實現純凈的數據類型。事實上,Python 中不可能強制隱藏數據——一切基於約定(如果需要,使用 C 編寫的 Python 實現可以完全隱藏實現細節並控制對象的訪問。這可以用來通過 C 語言擴展 Python)。
客戶應該謹慎的使用數據屬性——客戶可能通過踐踏他們的數據屬性而使那些由方法維護的常量變得混亂。注意:只要能避免沖突,客戶可以向一個實例對象添加他們自己的數據屬性,而不會影響方法的正確性——再次強調,命名約定可以避免很多麻煩。
從方法內部引用數據屬性(或其他方法)並沒有快捷方式。我覺得這實際上增加了方法的可讀性:當瀏覽一個方法時,在局部變數和實例變數之間不會出現令人費解的情況。
一般,方法的第一個參數被命名為 self。這僅僅是一個約定:對 Python 而言,名稱 self 絕對沒有任何特殊含義。(但是請注意:如果不遵循這個約定,對其他的 Python 程序員而言你的代碼可讀性就會變差,而且有些 類查看器 程序也可能是遵循此約定編寫的。)
類屬性的任何函數對象都為那個類的實例定義了一個方法。函數定義代碼不一定非得定義在類中:也可以將一個函數對象賦值給類中的一個局部變數。例如:
# Function defined outside the class
def f1(self, x, y):
return min(x, x+y)
class C:
f = f1
def g(self):
return 'hello world'
h = g
現在 f, g 和 h 都是類 C 的屬性,引用的都是函數對象,因此它們都是 C 實例的方法-- h 嚴格等於 g 。要注意的是這種習慣通常只會迷惑程序的讀者。
通過 self 參數的方法屬性,方法可以調用其它的方法:
class Bag:
def __init__(self):
self.data = []
def add(self, x):
self.data.append(x)
def addtwice(self, x):
self.add(x)
self.add(x)
方法可以像引用普通的函數那樣引用全局命名。與方法關聯的全局作用域是包含類定義的模塊。(類本身永遠不會作為全局作用域使用。)盡管很少有好的理由在方法 中使用全局數據,全局作用域卻有很多合法的用途:其一是方法可以調用導入全局作用域的函數和方法,也可以調用定義在其中的類和函數。通常,包含此方法的類也會定義在這個全局作用域,在下一節我們會了解為何一個方法要引用自己的類。
每個值都是一個對象,因此每個值都有一個 類( class ) (也稱為它的 類型( type ) ),它存儲為 object.__class__ 。
『伍』 python中的一切數據是對象,一切命名是引用,如何理解呢
一切是對象的解釋:列表、字典這些不用說了,有方法,有屬性肯定是對象,一些簡單數據的對象機制好像是通過類似Java等語言的自動裝箱機制提供的,在需要的時候自動轉換成對象,享有對象的方法和屬性。
至於命名皆應用,光說命名肯定不好理解,從賦值的角度講,就比較好理解了:應該說一切的變數命名賦值都是引用賦值,也就是說一切賦值都是等號左邊的變數名和右邊的變數或者變數計算結果指向了相同的對象。等號左邊的變數不會有預定義的類型、存儲空間等屬性。
『陸』 Python中的變數引用對象需注意的幾點
給你介紹Python中普通引用和共享引用在引用對象中需要注意的點:
普通引用:
Python中,變數的作用僅僅是一個標識,只有賦值後才被創建,它可以引用任何類型的對象,而且在引用之前必須賦值。賦值後的變數指向響應的對象,擁有該對象的空間。類型屬於對象,但是不是變數。
[python]
view
plain
a
=
3
a
=
"science"
上述代碼說明數值3和字元串「science」分別是兩種對象,初始變數a賦值對象3被創建,變數a指向對象3的內存空間,之後變數a又指向了字元串的內存空間。
共享引用:
[python]
view
plain
a
=
3
b
=
a
上述代碼說明變數a,b同時引用了對象3,兩個變數引用了相同的對象。正是因為兩者都是指向了相同的對象,所以當其中一個變數引用其他對象的時候,不會對另一個變數造成影響。例如:
[python]
view
plain
a
=
「science」
在上面代碼的基礎上,變數a引用了字元串對象「science」,此時變數b依舊引用對象3,而不是「science」。
但是有些對象的操作會在原處修改,例如列表。例如:
[python]
view
plain
a
=
[1,2,3]
b
=
a
變數a,b應用了包含1,2,3對象的列表,自然而然的a[0]引用對象1,如果在變數a中執行操作
[python]
view
plain
a[0]
=
4
那麼變數b就變隨之變為[4,2,3]。避免這種情況可以使用操作,替換引用操作。
『柒』 Python方法對象的理解與運用
9.3.4. 方法對象
通常,方法通過右綁定方式調用:
x.f()
在 MyClass 示例中,這會返回字元串 'hello world'。然而,也不是一定要直接調用方法。 x.f 是一個方法對象,它可以存儲起來以後調用。例如:
xf = x.f
while True:
print(xf())
會不斷的列印 hello world。
調用方法時發生了什麼?你可能注意到調用 x.f() 時沒有引用前面標出的變數,盡管在 f() 的函數定義中指明了一個參數。這個參數怎麼了?事實上如果函數調用中缺少參數,Python 會拋出異常--甚至這個參數實際上沒什麼用……
實際上,你可能已經猜到了答案:方法的特別之處在於實例對象作為函數的第一個參數傳給了函數。在我們的例子中,調用 x.f() 相當於 MyClass.f(x) 。通常,以 n 個參數的列表去調用一個方法就相當於將方法的對象插入到參數列表的最前面後,以這個列表去調用相應的函數。
如果你還是不理解方法的工作原理,了解一下它的實現也許有幫助。引用非數據屬性的實例屬性時,會搜索它的類。如果這個命名確認為一個有效的函數對象類屬性,就會將實例對象和函數對象封裝進一個抽象對象:這就是方法對象。以一個參數列表調用方法對象時,它被重新拆封,用實例對象和原始的參數列表構造一個新的參數列表,然後函數對象調用這個新的參數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