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io與nio
1. java裡面標准IO和NIO有什麼不同
NIO 是 New I/O 的縮寫,因為它提供了更多改進,比如使用系統的方法改進讀寫性能,提供事件輪詢改進 Socket 的資源佔用等 。
NIO 基本上盡量用 native 方法實現功能,不過這些 native 方法都由 JVM 自動提供了實現不需要藉助第三方 dll / so 類庫。在 Java NIO 之前企業應用中想要達到高性能可能需要第三方 dll/so 類的協助,現在 JVM 自帶這些。
2. java里,nio是不是可以取代io了
nio是非同步Io.也是IO的一種,何來取代之說?nio在斷點續傳、socket通信里用的比較多。。
3. Java.nio 和 Java.io有什麼區別
nio是new io的簡稱,從jdk1.4就被引入了。其中的一些思想值得我來研究。
首先先分析下:為什麼要nio套接字?
nio的主要作用就是用來解決速度差異的。舉個例子:計算機處理的速度,和用戶按鍵盤的速度。這兩者的速度相差懸殊。如果按照經典的方法:一個用戶設定一個線程,專門等待用戶的輸入,無形中就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每一個線程都需要珍貴的cpu時間片,由於速度差異造成了在這個交互線程中的cpu都用來等待。
nio套接字是怎麼做到的?
其實,其中的思想很簡單:輪詢。一個線程輪詢多個input;傳統的方式是:有n個客戶端就要有n個服務線程+一個監聽線程,現在採取這種凡是,可以僅僅使用1個線程來代替n個服務線程以此來解決。
具體應用例子:
在ftp的控制連接中,因為只有少量的字元命令進行傳輸,所以可以考慮利用這種輪詢的方式實現,以節省資源。
-----------------------------------------------------
Java中的阻塞和非阻塞IO包各自的優劣思考
NIO 設計背後的基石:反應器模式,用於事件多路分離和分派的體系結構模式。
反應器(Reactor):用於事件多路分離和分派的體系結構模式
通常的,對一個文件描述符指定的文件或設備, 有兩種工作方式: 阻塞 與非阻塞 。所謂阻塞方式的意思是指, 當試圖對該文件描述符進行讀寫時, 如果當時沒有東西可讀,或者暫時不可寫, 程序就進入等待 狀態, 直到有東西可讀或者可寫為止。而對於非阻塞狀態, 如果沒有東西可讀, 或者不可寫, 讀寫函數馬上返回, 而不會等待 。
一種常用做法是:每建立一個Socket連接時,同時創建一個新線程對該Socket進行單獨通信(採用阻塞的方式通信)。這種方式具有很高的響應速度,並且控制起來也很簡單,在連接數較少的時候非常有效,但是如果對每一個連接都產生一個線程的無疑是對系統資源的一種浪費,如果連接數較多將會出現資源不足的情況。
另一種較高效的做法是:伺服器端保存一個Socket連接列表,然後對這個列表進行輪詢,如果發現某個Socket埠上有數據可讀時(讀就緒),則調用該socket連接的相應讀操作;如果發現某個 Socket埠上有數據可寫時(寫就緒),則調用該socket連接的相應寫操作;如果某個埠的Socket連接已經中斷,則調用相應的析構方法關閉該埠。這樣能充分利用伺服器資源,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
傳統的阻塞式IO,每個連接必須要開一個線程來處理,並且沒處理完線程不能退出。
非阻塞式IO,由於基於反應器模式,用於事件多路分離和分派的體系結構模式,所以可以利用線程池來處理。事件來了就處理,處理完了就把線程歸還。而傳統阻塞方式不能使用線程池來處理,假設當前有10000個連接,非阻塞方式可能用1000個線程的線程池就搞定了,而傳統阻塞方式就需要開10000個來處理。如果連接數較多將會出現資源不足的情況。非阻塞的核心優勢就在這里。
為什麼會這樣,下面就對他們做進一步細致具體的分析:
首先,我們來分析傳統阻塞式IO的瓶頸在哪裡。在連接數不多的情況下,傳統IO編寫容易方便使用。但是隨著連接數的增多,問題傳統IO就不行了。因為前面說過,傳統IO處理每個連接都要消耗 一個線程,而程序的效率當線程數不多時是隨著線程數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到一定的數量之後,是隨著線程數的增加而減少。這里我們得出結論,傳統阻塞式IO的瓶頸在於不能處理過多的連接。
然後,非阻塞式IO的出現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這個瓶頸。而非阻塞式IO是怎麼實現的呢?非阻塞IO處理連接的線程數和連接數沒有聯系,也就是說處理10000個連接非阻塞IO不需要10000個線程,你可以用1000個也可以用2000個線程來處理。因為非阻塞IO處理連接是非同步的。當某個連接發送請求到伺服器,伺服器把這個連接請求當作一個請求"事件",並把這個"事件"分配給相應的函數處理。我們可以把這個處理函數放到線程中去執行,執行完就把線程歸還。這樣一個線程就可以非同步的處理多個事件。而阻塞式IO的線程的大部分時間都浪費在等待請求上了。
4. Java中nio與普通io有什麼優勢
面向流與面向緩沖
Java NIO和IO之間第一個最大的區別是,IO是面向流的,NIO是面向緩沖區的。 Java IO面向流意味著每次從流中讀一個或多個位元組,直至讀取所有位元組,它們沒有被緩存在任何地方。此外,它不能前後移動流中的數據。如果需要前後移動從流中讀取的數據,需要先將它緩存到一個緩沖區。 Java NIO的緩沖導向方法略有不同。數據讀取到一個它稍後處理的緩沖區,需要時可在緩沖區中前後移動。這就增加了處理過程中的靈活性。但是,還需要檢查是否該緩沖區中包含所有您需要處理的數據。而且,需確保當更多的數據讀入緩沖區時,不要覆蓋緩沖區里尚未處理的數據。
阻塞與非阻塞IO
Java IO的各種流是阻塞的。這意味著,當一個線程調用read() 或 write()時,該線程被阻塞,直到有一些數據被讀取,或數據完全寫入。該線程在此期間不能再干任何事情了。 Java NIO的非阻塞模式,使一個線程從某通道發送請求讀取數據,但是它僅能得到目前可用的數據,如果目前沒有數據可用時,就什麼都不會獲取。而不是保持線程阻塞,所以直至數據變的可以讀取之前,該線程可以繼續做其他的事情。 非阻塞寫也是如此。一個線程請求寫入一些數據到某通道,但不需要等待它完全寫入,這個線程同時可以去做別的事情。 線程通常將非阻塞IO的空閑時間用於在其它通道上執行IO操作,所以一個單獨的線程現在可以管理多個輸入和輸出通道(channel)。
選擇器(Selectors)
Java NIO的選擇器允許一個單獨的線程來監視多個輸入通道,你可以注冊多個通道使用一個選擇器,然後使用一個單獨的線程來「選擇」通道:這些通道里已經有可以處理的輸入,或者選擇已准備寫入的通道。這種選擇機制,使得一個單獨的線程很容易來管理多個通道。
NIO和IO如何影響應用程序的設計
無論您選擇IO或NIO工具箱,可能會影響您應用程序設計的以下幾個方面:
1.對NIO或IO類的API調用。
2.數據處理。
3.用來處理數據的線程數。
API調用
當然,使用NIO的API調用時看起來與使用IO時有所不同,但這並不意外,因為並不是僅從一個InputStream逐位元組讀取,而是數據必須先讀入緩沖區再處理。
數據處理
使用純粹的NIO設計相較IO設計,數據處理也受到影響。
5. Java NIO和IO的區別
Java
NIO和IO的主要區別如下:
1.NIO
的創建目的是為了讓
Java
程序員可以實現高速
I/O
而無需編寫自定義的本機代碼。NIO
將最耗時的
I/O
操作(即填充和提取緩沖區)轉移回操作系統,因而可以極大地提高速度。傳統的IO操作屬於阻塞型,嚴重影響程序的運行速度。
2,。流與塊的比較。原來的
I/O
庫(在
java.io.*中)
與
NIO
最重要的區別是數據打包和傳輸的方式。正如前面提到的,原來的
I/O
以流的方式處理數據,而
NIO
以塊的方式處理數據。
面向流
的
I/O
系統一次一個位元組地處理數據。一個輸入流產生一個位元組的數據,一個輸出流消費一個位元組的數據。為流式數據創建過濾器非常容易。鏈接幾個過濾器,以便每個過濾器只負責單個復雜處理機制的一部分,這樣也是相對簡單的。不利的一面是,面向流的
I/O
通常相當慢。
3.一個
面向塊
的
I/O
系統以塊的形式處理數據。每一個操作都在一步中產生或者消費一個數據塊。按塊處理數據比按(流式的)位元組處理數據要快得多。但是面向塊的
I/O
缺少一些面向流的
I/O
所具有的優雅性和簡單性。
6. 在java中使用io,nio,aio的應用場景,有什麼優劣勢
nio是面向塊的,先把數據搬過來,先存到緩存區裡面,如果線程要用從緩存區拿。所以線程不需要時刻盯著io了,可以先做一些其他的事情,過幾天再來看一下緩存。是同步非阻塞的。因此,nio里有Buffer類作為緩沖區,Channel(通道)相當於io里的steam的抽象,Selector是nio提供的管理多個Channel的工具。nio出現也是因為io漸漸成為一些程序速度的瓶頸。
7. Java中IO與NIO的區別和使用場景
在java2以前,傳統的socket IO中,需要為每個連接創建一個線程,當並發的連接數量非常巨大時,線程所佔用的棧內存和CPU線程切換的開銷將非常巨大。java5以後使用NIO,不再需要為每個線程創建單獨的線程,可以用一個含有限數量線程的線程池,甚至一個線程來為任意數量的連接服務。由於線程數量小於連接數量,所以每個線程進行IO操作時就不能阻塞,如果阻塞的話,有些連接就得不到處理,NIO提供了這種非阻塞的能力。
NIO 設計背後的基石:反應器模式,用於事件多路分離和分派的體系結構模式。
反應器(Reactor):用於事件多路分離和分派的體系結構模式
通常的,對一個文件描述符指定的文件或設備, 有兩種工作方式: 阻塞 與非阻塞 。所謂阻塞方式的意思是指, 當試圖對該文件描述符進行讀寫時, 如果當時沒有東西可讀,或者暫時不可寫, 程序就進入等待 狀態, 直到有東西可讀或者可寫為止。而對於非阻塞狀態, 如果沒有東西可讀, 或者不可寫, 讀寫函數馬上返回, 而不會等待 。
一種常用做法是:每建立一個Socket連接時,同時創建一個新線程對該Socket進行單獨通信(採用阻塞的方式通信)。這種方式具有很高的響應速度,並且控制起來也很簡單,在連接數較少的時候非常有效,但是如果對每一個連接都產生一個線程的無疑是對系統資源的一種浪費,如果連接數較多將會出現資源不足的情況。
另一種較高效的做法是:伺服器端保存一個Socket連接列表,然後對這個列表進行輪詢,如果發現某個Socket埠上有數據可讀時(讀就緒),則調用該socket連接的相應讀操作;如果發現某個 Socket埠上有數據可寫時(寫就緒),則調用該socket連接的相應寫操作;如果某個埠的Socket連接已經中斷,則調用相應的析構方法關閉該埠。這樣能充分利用伺服器資源,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
傳統的阻塞式IO,每個連接必須要開一個線程來處理,並且沒處理完線程不能退出。
非阻塞式IO,由於基於反應器模式,用於事件多路分離和分派的體系結構模式,所以可以利用線程池來處理。事件來了就處理,處理完了就把線程歸還。而傳統阻塞方式不能使用線程池來處理,假設當前有10000個連接,非阻塞方式可能用1000個線程的線程池就搞定了,而傳統阻塞方式就需要開10000個來處理。如果連接數較多將會出現資源不足的情況。非阻塞的核心優勢就在這里。
為什麼會這樣,下面就對他們做進一步細致具體的分析:
首先,我們來分析傳統阻塞式IO的瓶頸在哪裡。在連接數不多的情況下,傳統IO編寫容易方便使用。但是隨著連接數的增多,問題傳統IO就不行了。因為前面說過,傳統IO處理每個連接都要消耗一個線程,而程序的效率當線程數不多時是隨著線程數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到一定的數量之後,是隨著線程數的增加而減少。這里我們得出結論,傳統阻塞式IO的瓶頸在於不能處理過多的連接。
然後,非阻塞式IO的出現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這個瓶頸。而非阻塞式IO是怎麼實現的呢?非阻塞IO處理連接的線程數和連接數沒有聯系,也就是說處理 10000個連接非阻塞IO不需要10000個線程,你可以用1000個也可以用2000個線程來處理。因為非阻塞IO處理連接是非同步的。當某個鏈接發送請求到伺服器,伺服器把這個連接請求當作一個請求"事件",並把這個"事件"分配給相應的函數處理。我們可以把這個處理函數放到線程中去執行,執行完就把線程歸還。這樣一個線程就可以非同步的處理多個事件。而阻塞式IO的線程的大部分時間都浪費在等待請求上了。
所謂阻塞式IO流,就是指在從數據流當中讀寫數據的的時候,阻塞當前線程,直到IO流可以
重新使用為止,你也可以使用流的avaliableBytes()函數看看當前流當中有多少位元組可以讀取,這樣
就不會再阻塞了。
8. 有了java.nio還有用java.io的必要嗎
有必要
Java NIO和IO之間的主要差別,我會更詳細地描述表中每部分的差異
IO NIO
面向流 面向緩沖
阻塞IO 非阻塞IO
無 選擇器
面向流與面向緩沖
Java NIO和IO之間第一個最大的區別是,IO是面向流的,NIO是面向緩沖區的。 Java IO面向流意味著每次從流中讀一個或多個位元組,直至讀取所有位元組,它們沒有被緩存在任何地方。此外,它不能前後移動流中的數據。如果需要前後移動從流中讀取的數據,需要先將它緩存到一個緩沖區。 Java NIO的緩沖導向方法略有不同。數據讀取到一個它稍後處理的緩沖區,需要時可在緩沖區中前後移動。這就增加了處理過程中的靈活性。但是,還需要檢查是否該緩沖區中包含所有您需要處理的數據。而且,需確保當更多的數據讀入緩沖區時,不要覆蓋緩沖區里尚未處理的數據。
阻塞與非阻塞IO
Java IO的各種流是阻塞的。這意味著,當一個線程調用read() 或 write()時,該線程被阻塞,直到有一些數據被讀取,或數據完全寫入。該線程在此期間不能再干任何事情了。 Java NIO的非阻塞模式,使一個線程從某通道發送請求讀取數據,但是它僅能得到目前可用的數據,如果目前沒有數據可用時,就什麼都不會獲取。而不是保持線程阻塞,所以直至數據變的可以讀取之前,該線程可以繼續做其他的事情。 非阻塞寫也是如此。一個線程請求寫入一些數據到某通道,但不需要等待它完全寫入,這個線程同時可以去做別的事情。 線程通常將非阻塞IO的空閑時間用於在其它通道上執行IO操作,所以一個單獨的線程現在可以管理多個輸入和輸出通道(channel)。
選擇器(Selectors)
Java NIO的選擇器允許一個單獨的線程來監視多個輸入通道,你可以注冊多個通道使用一個選擇器,然後使用一個單獨的線程來「選擇」通道:這些通道里已經有可以處理的輸入,或者選擇已准備寫入的通道。這種選擇機制,使得一個單獨的線程很容易來管理多個通道。
NIO和IO如何影響應用程序的設計
無論您選擇IO或NIO工具箱,可能會影響您應用程序設計的以下幾個方面:
1.對NIO或IO類的API調用。
2.數據處理。
3.用來處理數據的線程數。
API調用
當然,使用NIO的API調用時看起來與使用IO時有所不同,但這並不意外,因為並不是僅從一個InputStream逐位元組讀取,而是數據必須先讀入緩沖區再處理。
9. Java NIO與IO的區別和比較
Java NIO和IO的主要區別如下:
1.NIO 的創建目的是為了讓 Java 程序員可以實現高速 I/O 而無需編寫自定義的本機代碼。NIO 將最耗時的 I/O 操作(即填充和提取緩沖區)轉移回操作系統,因而可以極大地提高速度。傳統的IO操作屬於阻塞型,嚴重影響程序的運行速度。
2,。流與塊的比較。原來的 I/O 庫(在 java.io.*中) 與 NIO 最重要的區別是數據打包和傳輸的方式。正如前面提到的,原來的 I/O 以流的方式處理數據,而 NIO 以塊的方式處理數據。
面向流 的 I/O 系統一次一個位元組地處理數據。一個輸入流產生一個位元組的數據,一個輸出流消費一個位元組的數據。為流式數據創建過濾器非常容易。鏈接幾個過濾器,以便每個過濾器只負責單個復雜處理機制的一部分,這樣也是相對簡單的。不利的一面是,面向流的 I/O 通常相當慢。
3.一個 面向塊 的 I/O 系統以塊的形式處理數據。每一個操作都在一步中產生或者消費一個數據塊。按塊處理數據比按(流式的)位元組處理數據要快得多。但是面向塊的 I/O 缺少一些面向流的 I/O 所具有的優雅性和簡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