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壓縮人員
1. 國企儲備人才將來是否會帶編制
通貨膨脹、房市危機、股票下跌,遠遠超過了1997年東南亞經濟危機,隨著美國雷曼兄弟企業的破產及華爾街金融風暴的來臨,剎那間,全球經濟都陷入了一場百年不愈的崩潰之中——一場影響全球的「經濟危機」來了……
經濟危機爆發了,但是那些真正想要繼續發展和生存的企業,無疑就必須考慮如何在經濟危機的影響下,公司和企業還能正常進行經營和運作。企業的正常經營和運作,個人認為需要注重三個方面:一是市場的調整,通過對現階段市場的評估和細分,調整市場,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或者盡可能減少市場損失;二是企業的財務審計方面,對企業的內外資金進行合理審計和調配;第三就是企業的人力資源,通過對人員的考核評估,精簡和合理調整崗位編制,壓縮人力結構,合理人力資源排布,選擇優秀的人員進行優化使用和人才儲備。
因此,從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分析,一個企業,尤其是在外部環境不理想的情況下來整合運作,降低運營風險的話:擁有一個優秀和高質量的人力資源人員團隊是至關重要的。一家企業持續穩健地發展,是離不開人才的儲備和培養的!所以,企業人力資源如何應對經濟危機,並為企業做好人才的開發、培養和儲備,就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企業在面對經濟危機所做出的一些動作和反應,我們看到最多的兩個詞彙就是「減薪(降薪)」和 「裁員」,其中,「裁員」成了上班族茶餘飯後所普遍關注的話題之一。
對於「減薪(降薪)」一般是國有企業和部分三資企業較為普遍的做法,當然也不可避免也有部分國企和三資企業也會選擇「裁員」的方式來應對經濟危機。而我們大部分的民營企業選擇的是以「裁員」的方式來應對經濟危機。
面對「減薪(降薪)」和「裁員」人們給之的一個概念就是:經濟危機來了,物價上漲,通貨膨脹,股票下跌,經濟不景氣了,企業為了能夠繼續正常經營下去,當然是要盡可能地節約和控製成本了。這個於情於理,大家都較為理解。因此,「減薪(降薪)」和「裁員」無一例外成了企業維持生存與發展的利器之一。
我們熟知自然界的生存法則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只有真正有能力的強者才能在惡劣的生存環境當中求生。這個是生存的自然法則和規律。
因此,我個人並不反對 「裁員」,同時也認為適當的「裁員」是必須的也是有必要的;而對於「減薪(降薪)」這一做法,是需要有企業強有力的企業文化以及良好的福利制度作為後盾支持,因為良好的企業文化和福利制度是員工對企業發展前景的是否還擁有信心的前提和基礎。而如果一家企業沒有良好的企業文化和福利制度或擁有一些人性化管理的制度等,那麼盲目和突兀地「減薪(降薪)」,難免會讓員工的「軍心動盪」,失去了工作主動積極性,那麼也就難免會給企業的日常運營和正常經營帶來困難了,現代企業管理以人為本,而企業的日常運營和正常經營所需要的「人」,就是我們的「員工」。因此,不反對裁員,但要有計劃;不反對降薪,但要有節制,要有前提。
其實,反觀現在「裁員」的企業的實際運營或經營情況,我們不難發現,其實很多進行「裁員」的企業,極少是真正因為沒有利潤或利潤減少這個原因而去「裁員」的,而是為了企業的「過冬」而所做的准備而進行的「裁員計劃」。
這些企業我們暫時將其歸納為力求「穩健發展」,但觀念較為保守的一類型企業。我們能夠理解,這些企業裁員的意圖,無外乎是在於想更好的保存企業自身的經濟、經營實力,同時也是為了能在下個「春天」來臨時打個翻身仗!為此,就必須要「開源節流」。
那麼我們更想說,既然我們這些企業「裁員」的初衷是為了更好地保存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實力,那麼我就建議這些企業除了在做好資金方面的儲備之外,那麼更為重要的且非常有必要的就是做好優秀人才的儲備工作!只有做好了人才的儲備和培養工作,才能真正的做到「開源節流」。
因為,我覺得在現在的經濟形勢下,是所有企業,特別是那些真正想不斷做大做強的企業,做好儲備、培養優秀、高質量人才的最佳時機!!
2. 對於一個比較內向的人,公務員和在企業哪個更好
如果這個人不是很有鬥志和遠大抱負那種,可以考慮當公務員,因為很穩定,不會輕易被淘汰。如果是國企也相對穩定,但是必須是效益有保證的那種。現在很多國企都在壓縮人員,所以不會搞關系,自身不夠上進人也會面臨事業壓力。
如果是在私有企業,那麼內向的人很難有前途,老闆喜歡的是那些既會做事,又會說話的人。悶葫蘆是得不到老闆的注意的。
3. 國企如何管理
1、國有企業的經營領域應有所限定,即控制國有經濟的規模,壓縮國有企業陣線。改變過去一談公有制為主體,國有企業就應該在所有領域里經營,否則就是對公有制地位的動搖。應該通過立法,限定國有企業的經營范圍,使國有企業退出一定的經營領域,國有企業主要經營公益性和關系國計民生的領域,即使在這些領域也應允許其他經濟成分的經營,以防壟斷。在國有企業要退出的領域,對現在國有企業採取國有民營和拍賣的做法。
2、對絕大部分國有企業實行公司化、法律適用於商事化,使其真正成為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即對國有企業進行嚴格的分類,國有國營和公司法人企業嚴格限定。改變過去凡是國有企業必須單一所有制的模式,對絕大部分的國有企業進行股份制改制。國有企業的概念應該嚴格限定,除非企業資金國家完全所有或國家控股比例50%以上可稱國有企業。
3、對國有企業的考核要強調營利性,改變過去天然擔負實現國家政策和計劃使命,重在其完成國家和社會目標的習慣做法,激發國有企業的競爭和營利意識。
4、企業經營管理人員職業化,改變過去官員化和政治化的做法,強調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必須從經營實體的優秀人員中產生,不得從國家機構人員中產生。同時進行有關經理人員的立法,對其待遇和責任進行法律規定,從而使其樹立責任感和義務感。
5、職工民主管理實際化,改變過去走形式、擺樣子的做法。一是採取職工持股,實際參與管理;二是加強立法,通過勞動法、工會法、企業職工代表會法和職工參與民主管理法等,為職工參加公司董事會和監事會提供法律依據。
6、對國有企業的管理由政府部門直接管理轉變為以間接管理為主。減少中央政府控制的國有企業,擴大國家控制企業集團公司的數量,擴大國家國有資產投資經營公司的規模,擴大地方政府的國有企業。
7、國家對國有經濟的管理由實物形態的管理向價值形態的管理轉變。國有經濟的實物化管理的觀念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有經濟的管理應貨幣化,這樣有利於國有資產的有效管理和增殖。
8、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從重視籌資功能向重視經營機制轉變,從重視股權分散化向重視法人持股的方向轉變。在一些地方熱衷於搞股份制,主要目的是為了籌集資金,使得股份制改造很不規范。還有的地方一談股份制就想到發行公眾股票、上市,認為只有股權分散化才是方向。在我國,對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造重在機制的轉換。而股權結構應以法人持股為主。
9、國有企業的經營方式的政策性調整向企業制度的創新轉變。過去國有企業的改革一直是沿著放權讓利、搞經營方式改革的路子走的,事實證明國有企業難以大面積搞活。為此,國有企業的深層次的改革必須進行制度創新。
10、國有企業由數量上佔主導向在素質、質量、重要戰線上佔主導轉變。過去一提國有經濟佔主導地位,人們的觀念就是國有企業應該在數量上占絕對優勢。現在搞市場經濟,使我們看到國有企業應該在素質、質量和重要戰線佔主導地位。
4. 國企改革六定是指什麼
法律分析:一是定機構。實行「小總部」「大部制」管理,嚴控集團機構數量和人員。二是定職數。嚴格按照職數配備幹部,限制管理人員職數比重。三是定員額。進人一律對標管理,勞動生產率超過或達到全國同行業平均水平,方可進人,自然減員的實行「退二進一」。四是定機制。建立進人條件、程序、結果「三公開」機制。五是定薪酬。薪酬與利潤、業績、貢獻、能力掛鉤,績效薪酬比重提升至80%並嚴格延期兌現,完善中長期激勵機制。六是定任期。全面推行董事會任期制、經理層聘任制、員工合同制。在改革配套措施上,深化授權經營體制改革,建立人員分流安置機制,暢通員工職業發展通道,壓縮法人戶數和管理層級,構建靈活高效市場機制,提升企業基礎管理水平,調整規范機構職務名稱。充分尊重企業自主經營權,二級以下企業「六定」改革由集團總部組織實施。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國有資產法》 第五條 本法所稱國家出資企業,是指國家出資的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以及國有資本控股公司、國有資本參股公司。
5. 多地公務員省考招錄規模壓縮,為何會這樣
想考公務員的小夥伴們會發現一些地方的省考招錄規模在壓縮。我覺得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是因為一些政策的出現,導致公務員崗位不那麼稀缺。
雖然省考的招聘規模壓縮了,但是一些有志之士也可以考取其他方面的,例如考事業單位,或許進入國企等,即使考不上也還有多條出路。
我覺得一個人如果有能力,即使不進入體制內工作,也可以過得很好。例如在私企工作,如果有能力就可以得到較高的工資,也可以讓自己的抱負得到實現。
你覺得省考規模壓縮的原因還有哪些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說說。
6.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國企上班,國企有哪些好處
現在國企在就業市場越來越吃香,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到國企工作,甚至有的人找關系走後門,而隨著經濟發展的受阻,很多企業負責人為了壓縮企業的支出成本,選擇對員工進行剝削和壓榨,甚至有的企業要求員工義務加班,也有很多企業在經濟危機中倒閉和破產,這一系列的原因讓這些年輕人不願意到私企去工作,更願意到國企去上班,因為他們覺得國企更有保障。
在國企上班會有更好的培訓制度。現在國企都要求系統化規范化的管理,很多國企領導都願意培養新人,而且國企裡面的流程更加正規,能更好的提供新進員工的業務水平和工作效率,能讓年輕人得到更多的培訓機會,更好的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想法。不管是在國企還是在私企,對於我們年輕人來說,最主要的就是努力工作,實現自己的理想。
7. 為什麼國企的領導和員工都害怕改革和改制 改革和改制後對於領導和基層員工的去留或者是職位有什麼影響
1、穩定才是關鍵。一個企業總是改來改去的,肯定不好。穩定是壓倒一切的中心,只有穩定了,職工才能穩定。
2、改革是痛苦的。改革意味著崗位調動,薪酬增加或者減少,這個很難平衡,很難做到一碗水端平,如果出現了職工下崗,作為代表政府進行經營的國有企業,肯定不能出現職工不穩定的現象。
3、國企職工問題是牽涉到千家萬戶的問題,如果改革了,這些職工的福利和薪酬都是非常健全的,比如引進私營企業,職工的保險和社保就是難以解決的難題,誰也不敢承擔這個責任。
8. 國資委國有企業法人戶數
國資委國有企業法人戶數大概在幾千戶左右
從2016年到2021年底,中央企業共「壓減」法人戶數19965戶,佔中央企業總戶數38.3%,推動管理層級控制在5級以內,地方國有企業管理層級普遍壓縮到4級以內。
3月1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國有企業瘦身健體專題推進會,通報國有企業瘦身健體成效,並對該項工作進行了再部署、在推動。
五方面印證改革成效
瘦身健體是新發展階段國有企業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國有企業通過多種途徑深入實施瘦身健體,取得了積極進展。
首先,「壓減」工作呈現新面貌。從2016年到2021年底,中央企業共「壓減」法人戶數19965戶,佔中央企業總戶數38.3%,推動管理層級控制在5級以內,地方國有企業管理層級普遍壓縮到4級以內,使國有企業組織結構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
其次,「兩非」「兩資」清退主體任務基本完成。截至目前,中央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兩非」「兩資」剝離清退完成率超過85%,全國納入名單的「僵屍企業」處置率超過95%,重點虧損子企業三年減虧83.8%。
第三,「總部機關化」專項治理行動效果明顯。各地和中央企業持續精簡機構設置,壓縮人員編制,央企集團總部部門數量平均壓縮超過17%,人員編制平均減少20%。
第四,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亦取得決定性成果。全國國企「三供一業」分離移交、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等各項工作完成率均超過99%,廠辦大集體改革完成率達到97.6%。
最後,主責實業更加突出。各地和中央企業通過嚴控低水平重復建設的主業投資和非主業投資,推動主責主業更加聚焦,中央企業從事主業的戶數佔比達到93%。參股經營投資自查整改取得階段性成效。各中央企業累計清理退出非主業、效益差的低效無效參股股權1099項,收回資金211億元。
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翁傑明稱,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推進國有企業瘦身健體仍有不少問題。清單內「兩非」「兩資」清理、「處僵治困」尚未全面完成;「壓減」有待進一步推進;不少企業主業仍然不夠突出,盲目擴張仍有發生,參股掛靠企業有待進一步整治等。
「圈定」瘦身健體工作重點
對照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要求,為推進瘦身健體各項任務高質量完成,國資委明確了幾方面重點問題。
一是鞏固「壓減」已有成果,加大力度提高精準度。要完善常態化存量法人壓減機制。要突出抓好並購重組後的壓減。要嚴格並精準地控制新增法人。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重組並購後往往帶來管理層級增多、法人數量增加,既增加了壓減的任務,同時也產生了壓減的新契機。對此,國資委翁傑明表示,要將壓減工作與重組並購同步謀劃,鼓勵「先壓減再並購重組」。對已並購重組的企業要進行全面梳理,高標准推動壓減,做到「並購一個壓減一批」。
二是加快剝離「兩非」,有效清退「兩資」。要進一步清理剝離「兩非」。要充分發揮地方政策優勢,化解「兩資」退出難題。要積極發揮「兩類公司」優勢作用。要加快完成剝離企業辦社會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掃尾工作。
翁傑明稱,充分利用「兩類公司」在重組整合、受託管理、清理退出等方面的優勢,通過共同出資組建處置平台、各類專項基金等,對依靠自身力量難以完成清退處置的資產,積極探索按照市場化原則交由專業化「兩類」公司集中處置。
三是精簡機構、消除冗員,形成高質量投入產出關系。瘦身健體是否有實效,最終還是要看效率是否提升,勞動生產率是否提高。對此,要打造精簡高效總部。要通過三項制度改革減冗員、增活力。要提高投入產出比。
翁傑明表示,不少國有企業投入產出比仍較低,要深入實施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在「兩利四率」等核心指標以及所在行業關鍵運營指標上加大對標管理力度,切實找到效率不高「病根」,採取多種方式和途徑,降本節支,提高效率。
四是規范參股管理整治掛靠經營,強化風險管控。當前,國有產權管理不規范的問題尚未得到完全根治,一些領域風險仍然比較突出。
翁傑明強調,要規范參股企業管理,對不必要的參股,特別是經營效益差、長期不分紅、存在風險隱患的,要堅決清理;對確需留下的,要規范管理;要科學把控新增參股投資,對確實需要的,要充分論證,嚴格篩選參股合作方,防止產生新的低效無效投資及退出難問題。此外,還要深入整治違規掛靠。加大對違規掛靠行為的整治力度和對假冒國企的打擊力度,徹底切斷利益鏈條,從根上杜絕新增各類違規掛靠問題。再者,亦要強化各類風險管控。對因為管理層級多、鏈條長、經營不善等問題帶來的風險,要及時排查、嚴格管控。強化對瘦身健體任務量較大的重點板塊和重要子企業的風險防控,堅決防止瘦身健體過程中誘發的各類風險。
五是聚焦做強做優主業實業,加快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目前,個別國企投資不聚焦,熱衷於鋪攤子,甚至脫實向虛、違規投資非主業。因投資管控不嚴不實,一些項目收益低下,要引起高度重視。要嚴把新增投資入口。要著力提升技術創新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嚴把新增投資入口上,國資委明確,要進一步完善投資管理制度,優化投資決策程序,嚴格執行投資項目負面清單,嚴控不符合新發展理念的項目,嚴控非主業投資規模和方向,不得在產業基礎薄弱、缺乏資源優勢的情況下盲目布局新產業。加大房地產、金融、PPP、對外並購、產業園區建設等重點領域投資管控力度,嚴控赴高風險國家和地區投資建設,嚴控投資金額大、建設周期長、跨越國境或涉及多國因素的境外項目建設,嚴禁超越財務承受能力的舉債投資。實體企業內的金融業務,要立足服務實體經濟,防止實業資金在資本市場內循環。
「瘦身健體作為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重要內容,必須高質量高標准推進,攻堅收官,爭取更大成效。」翁傑明如是說。
9. 國企待遇越來越差
至少不會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