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存比較好
Ⅰ 手機下載視頻緩存軟體下那個比較好
你好,手機上的視頻客戶端的話,可以在應用寶裡面下載一個愛奇藝!
這個視頻軟體緩存的是完整的視頻格式,不是按幀計算的!
你用這個視頻軟體下載的電影,在手機自帶的播放器,或者其他的播放器也可以看!下載比較方便
在手機上打開應用寶軟體搜索你所需要的軟體,找到下載就可以安裝了。
也可以通過手機連接電腦端的應用寶軟體來下載的,打開PC端的應用寶軟體——手機應用。
可以通過搜索或者看軟體或者分類來進行下載呢,都是很方便的。還望採納
Ⅱ 有什麼緩存動漫比較好的軟體求推薦
如果你用電腦的話,可以考慮用碩鼠,可以把任意網站上的視頻下載到電腦上……
布丁部分視頻不能緩存,b站能緩存但是現在動畫變少了,優酷土豆部分動畫可以緩存布丁動畫比b站還少
Ⅲ 緩存一般多少比較好
什麼的緩存呀? cpu的緩存當然越大越好,也越打越規。 硬碟的緩存有2M和8M也是越打越好
Ⅳ 一級緩存和二級緩存哪個好
緩存(Cache)
CPU進行處理的數據信息多是從內存中調取的,但CPU的運算速度要比內存快得多,為此在此傳輸過程中放置一存儲器,存儲CPU經常使用的數據和指令。這樣可以提高數據傳輸速度。可分一級緩存和二級緩存。
一級緩存
即L1
Cache。集成在CPU內部中,用於CPU在處理數據過程中數據的暫時保存。由於緩存指令和數據與CPU同頻工作,L1級高速緩存緩存的容量越大,存儲信息越多,可減少CPU與內存之間的數據交換次數,提高CPU的運算效率。但因高速緩沖存儲器均由靜態RAM組成,結構較復雜,在有限的CPU晶元面積上,L1級高速緩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
二級緩存
即L2
Cache。由於L1級高速緩存容量的限制,為了再次提高CPU的運算速度,在CPU外部放置一高速存儲器,即二級緩存。工作主頻比較靈活,可與CPU同頻,也可不同。CPU在讀取數據時,先在L1中尋找,再從L2尋找,然後是內存,在後是外存儲器。所以L2對系統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Ⅳ L2緩存和L3緩存哪個好
緩存大小也是CPU的重要指標之一,而且緩存的結構和大小對CPU速度的影響非常大,CPU內緩存的運行頻率極高,一般是和處理器同頻運作,工作效率遠遠大於系統內存和硬碟。實際工作時,CPU往往需要重復讀取同樣的數據塊,而緩存容量的增大,可以大幅度提升CPU內部讀取數據的命中率,而不用再到內存或者硬碟上尋找,以此提高系統性能。但是由於CPU晶元面積和成本的因素來考慮,緩存都很小。
L1Cache(一級緩存)是CPU第一層高速緩存,分為數據緩存和指令緩存。內置的L1高速緩存的容量和結構對CPU的性能影響較大,不過高速緩沖存儲器均由靜態RAM組成,結構較復雜,在CPU管芯面積不能太大的情況下,L1級高速緩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一般伺服器CPU的L1緩存的容量通常在32—256KB。
L2Cache(二級緩存)是CPU的第二層高速緩存,分內部和外部兩種晶元。內部的晶元二級緩存運行速度與主頻相同,而外部的二級緩存則只有主頻的一半。L2高速緩存容量也會影響CPU的性能,原則是越大越好,現在家庭用CPU容量最大的是512KB,而伺服器和工作站上用CPU的L2高速緩存更高達256-1MB,有的高達2MB或者3MB。
L3Cache(三級緩存),分為兩種,早期的是外置,現在的都是內置的。而它的實際作用即是,L3緩存的應用可以進一步降低內存延遲,同時提升大數據量計算時處理器的性能。降低內存延遲和提升大數據量計算能力對游戲都很有幫助。而在伺服器領域增加L3緩存在性能方面仍然有顯著的提升。比方具有較大L3緩存的配置利用物理內存會更有效,故它比較慢的磁碟I/O子系統可以處理更多的數據請求。具有較大L3緩存的處理器提供更有效的文件系統緩存行為及較短消息和處理器隊列長度。
其實最早的L3緩存被應用在AMD發布的K6-III處理器上,當時的L3緩存受限於製造工藝,並沒有被集成進晶元內部,而是集成在主板上。在只能夠和系統匯流排頻率同步的L3緩存同主內存其實差不了多少。後來使用L3緩存的是英特爾為伺服器市場所推出的Itanium處理器。接著就是P4EE和至強MP。Intel還打算推出一款9MB L3緩存的Itanium2處理器,和以後24MB L3緩存的雙核心Itanium2處理器。
但基本上L3緩存對處理器的性能提高顯得不是很重要,比方配備1MB L3緩存的Xeon MP處理器卻仍然不是Opteron的對手,由此可見前端匯流排的增加,要比緩存增加帶來更有效的性能提升。
Ⅵ php 中如何使用緩存,使用哪種緩存機制最好;
php的緩存三種.有文件緩存,資料庫緩存,memcache緩存;
memcache緩存要求對伺服器支持,而且它的緩存是由期限的,一般是30天。這種緩存的效率是最高的。讀存取的速度最快。
資料庫緩存
和
文件緩存比較簡單。適用小的項目。和php新手
Ⅶ 筆記本電腦是二級緩存比較好還是三級緩存比較好
二級緩存一樣大的情況下,當然是有三級緩存的比較好。相比之下,二級緩存對於電腦要比三級緩存更重要。
Ⅷ 硬碟緩存是越大越好嗎
一般來說,硬碟緩存容量越大越好,並且大緩存硬碟壽命也要更好一些,因此在選擇硬碟的時候,優先選擇大容量硬碟緩存。不過緩存容量並不是決定硬碟性能的唯一參數,還有介面、轉速等等決定。
硬碟緩存提升不是一個萬能的技術,它只能在某些應用上提高硬碟的讀寫能力,比如游戲的時候,BT軟體下載的時候,高速反復讀寫數據的時候。
硬碟的緩存主要起三種作用:預讀取 、對寫入動作進行緩存、臨時存儲最近訪問過的數據。緩存的應用存在一個演算法的問題,即便緩存容量很大, 而沒有一個高效率的演算法,那將導致應用中緩存數據的命中率偏低, 無法有效發揮出大容量緩存的優勢。 演算法是和緩存容量相輔相成,大容量的緩存需要更為有效率的演算法, 否則性能會大大折扣,從技術角度上說, 高容量緩存的演算法是直接影響到硬碟性能發揮的重要因素。 更大容量緩存是未來硬碟發展的必然趨勢。 所以16M和8M的緩存是有差異的, 但效果是否明顯要看你如何應用你的計算機。
Ⅸ CPU緩存幾級比較好
一般來說,同一系列的CPU緩存越大性能越強,不同系列的不好比,比如4800+,二緩是512*2,PD915的二緩卻有4M之多,但性能卻不一定比4800+強。
比如,大家常說塞揚是奔騰的閹割版,最主要的一個區別就是塞揚的二緩要比奔騰小得多(同一級別的產品,如塞揚4和奔4)。
現在高端的CPU出了三緩,一般來說就比只有二緩的CPU強得多。
AMD的FX5000,在沒有開核前只有二緩,但開了核後,就有可能開出三緩來,這樣性能又提升了許多。
Ⅹ 硬碟的緩存容量越大越好嗎
不好。
由於緩存機制和演算法的限制,如果硬碟採用容量更大的緩存,性能不但不能提高,反而可能會降低硬碟讀取數據的命中率,導致硬碟讀取速度不穩定。
此外,緩存容量大了在高低速之間交換數據的快速性就不會這么明顯了。
加之大容量緩存還會帶來安全隱患,遇到突然斷電時,緩存里的大量數據無法完全寫入到硬碟上,從而導致部分數據丟失。
硬碟緩存不僅可以加快硬碟的讀寫速度,同時也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護硬碟。
當需要進行大量零散數據交換時,緩存可以起到臨時存儲的作用,減少硬碟尋道以及機械磨損,從而降低噪音延長硬碟壽命。
(10)緩存比較好擴展閱讀:
基本參數:
1、容量
作為計算機系統的數據存儲器,容量是硬碟最主要的參數。
硬碟的容量以兆位元組(MB/MiB)、千兆位元組(GB/GiB)或百萬兆位元組(TB/TiB)為單位,
而常見的換算式為:1TB=1024GB,1GB=1024MB而1MB=1024KB。
但硬碟廠商通常使用的是GB,也就是1G=1000MB,而Windows系統,就依舊以「GB」字樣來表示「GiB」單位(1024換算的),因此我們在BIOS中或在格式化硬碟時看到的容量會比廠家的標稱值要小。
硬碟的容量指標還包括硬碟的單碟容量。
一般情況下硬碟容量越大,單位位元組的價格就越便宜,但是超出主流容量的硬碟略微例外。
在我們買硬碟的時候說是500G的,但實際容量都比500G要小的。因為廠家是按1MB=1000KB來換算的,所以我們買新硬碟,比買時候實際用量要小點的。
2、轉速:
轉速的快慢是標示硬碟檔次的重要參數之一,它是決定硬碟內部傳輸率的關鍵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到硬碟的速度。硬碟的轉速越快,硬碟尋找文件的速度也就越快,相對的硬碟的傳輸速度也就得到了提高。
硬碟轉速以每分鍾多少轉來表示,單位表示為RPM,RPM是Revolutions Per minute的縮寫,是轉/每分鍾。
RPM值越大,內部傳輸率就越快,訪問時間就越短,硬碟的整體性能也就越好。
硬碟的主軸馬達帶動碟片高速旋轉,產生浮力使磁頭飄浮在碟片上方。
要將所要存取資料的扇區帶到磁頭下方,轉速越快,則等待時間也就越短。因此轉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硬碟的速度。
家用的普通硬碟的轉速一般有5400rpm、7200rpm幾種高轉速硬碟也是台式機用戶的首選;
而對於筆記本用戶則是4200rpm、5400rpm為主,雖然已經有公司發布了10000rpm的筆記本硬碟,但在市場中還較為少見;
伺服器用戶對硬碟性能要求最高,伺服器中使用的SCSI硬碟轉速基本都採用10000rpm,甚至還有15000rpm的,性能要超出家用產品很多。
較高的轉速可縮短硬碟的平均尋道時間和實際讀寫時間,但隨著硬碟轉速的不斷提高也帶來了溫度升高、電機主軸磨損加大、工作噪音增大等負面影響。
3、平均訪問時間:
平均訪問時間體現了硬碟的讀寫速度,它包括了硬碟的尋道時間和等待時間,即:平均訪問時間=平均尋道時間+平均等待時間。
硬碟的平均尋道時間是指硬碟的磁頭移動到盤面指定磁軌所需的時間。這個時間當然越小越好,硬碟的平均尋道時間通常在8ms到12ms之間,而SCSI硬碟則應小於或等於8ms。
硬碟的等待時間,又叫潛伏期,是指磁頭已處於要訪問的磁軌,等待所要訪問的扇區旋轉至磁頭下方的時間。平均等待時間為碟片旋轉一周所需的時間的一半,一般應在4ms以下。
4、傳輸速率:
傳輸速率,單位為兆位元組每秒(MB/s)。硬碟數據傳輸率又包括了內部數據傳輸率和外部數據傳輸率。
內部傳輸率 也稱為持續傳輸率,它反映了硬碟緩沖區未用時的性能。內部傳輸率主要依賴於硬碟的旋轉速度。
外部傳輸率它標稱的是系統匯流排與硬碟緩沖區之間的數據傳輸率,外部數據傳輸率與硬碟介面類型和硬碟緩存的大小有關。
Fast ATA介面硬碟的最大外部傳輸率為16.6MB/s,而Ultra ATA介面的硬碟則達到33.3MB/s。2012年12月,兩80後研製出傳輸速度每秒1.5GB的固態硬碟。
5、緩存:
由於硬碟的內部數據傳輸速度和外界介面傳輸速度不同,緩存在其中起到一個緩沖的作用。
緩存的大小與速度是直接關繫到硬碟的傳輸速度的重要因素,能夠大幅度地提高硬碟整體性能。
當硬碟存取零碎數據時需要不斷地在硬碟與內存之間交換數據,有大緩存,則可以將那些零碎數據暫存在緩存中,減小外系統的負荷,也提高了數據的傳輸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