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管理 » 周易系辭上傳

周易系辭上傳

發布時間: 2022-05-05 03:17:56

❶ 《周易·系辭上》

1象者,形像啊圖像啊,看八卦的圖像個什麼東東,那就是象了,傳說先人根據八卦發明了魚網耕種用的耙。你看大過卦像不像個棺材,四角是四個釘子給釘上了?所以大過卦也叫棺材卦。用圖像來表達意思,就是立象以盡意的意思,每個象每個人可以有無窮的想像。2卦者,掛起來的意思,把八卦掛起來,你看很多個都喜歡掛個八卦圖,掛起來看清清亮高明明白白看得清楚嘛,這就是設卦以盡情偽。3每個卦開頭都有一句話,像元亨利貞那樣的句子就是系辭,如果每一卦是一篇文章,系辭就是一篇文章的開篇立意,概括總結,這就是系辭以盡其言的意思。4變而通之以盡利,我不太看變卦對變卦沒什麼研究,太累,但這卻話的意思就是用變卦來測算事件利弊什麼的,易有三義嘛,不易變易交易,這個變而通之就是變易,就是變通,不能死板較條,要靈活運用。鼓之舞之以盡神,鼓之舞之,鼓舞,鼓吹,吹捧,宣揚,推崇,就這像現在的媒體宣傳造勢的意思。以盡神,以達到宣揚八卦神奇神通的意思。算一卦啊,測測啊,算算啊,利害啊真准啊,真神啊。八卦真好啊,用起來真方便啊,這就是鼓之舞之以盡神。最早的八卦根本就不是經,它是一個工具,像我們現在的天氣預報。後來文王重卦,孔子做傳,就成了經。我相信我的解釋你會採納,我的回答雖然不像老學究們那樣貌似專業,但我相信,這樣你更容易明了

❷ 周易系辭

周易·系辭·上
第一章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第二章 聖人設卦觀象,系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第三章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無咎者,善補過者也。 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辯吉凶者存乎辭,憂悔吝者存乎介,震無咎者存乎悔。 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第四章 《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范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 第五章 一陰一陽之謂道。 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盛德大業至矣哉! 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 第六章 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御,以言乎邇則靜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 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 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辟,是以廣生焉。 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 第七章 子曰:《易》,其至矣乎! 夫《易》,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第八章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像其物宜,是故謂之象。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系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 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 《同人》:先號啕而後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初六,藉用白茅,無咎。子曰:「苟錯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術也以往,其無所失矣。」 勞謙,君子有終,吉。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亢龍有悔。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不出戶庭,無咎。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盜乎?《易》曰『負且乘,致寇至。』負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慢藏誨盜,冶容誨淫。《易》曰:『負且乘,致寇至。』盜之招也。」 第九章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像兩,掛一以像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 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佑神矣。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第十章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是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響。無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下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於此。《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 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 第十一章 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 是故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義易以貢。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與民同患。神以知來,知以藏往,其孰能與於此哉!古之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夫。 是以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是興神物以前民用。聖人以此齋戒,以神明其德夫。 是故闔戶謂之坤,辟戶謂之乾,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制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謂之神。 是故《易》有大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貴;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 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凶,聖人像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辭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斷也。 第十二章 《易》曰:「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也。」 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 乾坤,其《易》之蘊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毀,則無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 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錯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 是故夫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像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系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 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周易·系辭·下
第一章 八卦成列,像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焉;系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趣時者也。吉凶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 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阝貴 然示人簡矣。 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動乎內,吉凶見乎外,功業見乎變,聖人之情見乎辭。 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第二章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 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 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 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斷木為杵,掘地為臼,杵臼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 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 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 第三章 是故《易》者,像也;象也者,像也。 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 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第四章 陽卦多陰,陰卦多陽,其故何也?陽卦奇,陰卦偶。 其德行何也?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陰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第五章 《易》曰「憧憧往來,朋從爾思。」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易》曰:「困於石,據於蒺藜,入於其宮,不見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將至,妻其可得見耶!」 《易》曰:「公用射隼於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有獲,語成器而動者也。」 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不誡,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滅趾,無咎。』此之謂也。」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滅耳,凶。』」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於苞桑。』」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少而任重,鮮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勝其任也。」 子曰:「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其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 《易》曰:『介於石,不終日,貞吉。』介如石焉,寧用終日?斷可識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 子曰:「顏氏之子,其殆庶幾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易》曰:『不遠復,無祗悔,元吉。』」 天地絪溫,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言致一也。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動,則民不與也;懼以語,則民不應也;無交而求,則民不與也;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恆,凶。』」 第六章 子曰:「乾坤,其《易》之門耶?」 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稱名也,雜而不越。於稽其類,其衰世之意邪? 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開而當名,辨物正言斷辭,則備矣。 其稱名也小,其取類也大。其旨遠,其辭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隱。因貳以濟民行,以明失得之報。 第七章 《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 是故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復,德之本也;恆,德之固也;損,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履,和而至。謙,尊而光;復,小而辨於物;恆,雜而不厭;損,先難而後易;益,長裕而不設;困,窮而通;井,居其所而遷;巽,稱而隱。 履以和行,謙以制禮,復以自知,恆以一德,損以遠害,益以興利,困以寡怨,井以辨義,巽以行權。 第八章 《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 其出入以度外內,使知懼。又明於憂患與故。無有師保,如臨父母。初率其辭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虛行。 第九章 《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以為質也。六爻相雜,唯其時物也。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辭擬之,卒成之終。 若夫雜物撰德,辯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噫!亦要存亡吉凶,則居可知矣。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 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近也。 柔之為道,不利遠者;其要無咎。其用柔中也。 三與五同功而異位,三多凶,五多功,貴賤之等也。其柔危,其剛勝耶? 第十章 《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 道有變動,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雜,故曰文;文不當,故吉凶生焉。 第十一章 《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當文王與紂之事耶? 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無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第十二章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恆易以知險。夫坤,天下之至順也,德行恆簡以知阻。能說諸心,能研諸侯之慮,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 是故變化雲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來。天地設位,聖人成能。人謀鬼謀,百姓與能。 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剛柔雜居,而吉凶可見矣。 變動以利言,吉凶以情遷。是故愛惡相攻而吉凶生,遠近相取而悔吝生,情偽相感而利害生。 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凶,或害之,悔且吝。 將叛者其辭慚,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誣善之人其辭游,失其守者其辭屈。

❸ 《易傳。系辭上》的作者是誰

《易經》也稱《周易》或《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倫理實踐的根源,是中國最古老的占卜術原著,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據說是由伏羲氏與周文王(姬昌)根據《河圖》、《洛書》演繹並加以總結概括而來(同時產生了易經八卦圖),是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從本質上來講,《易經》是一本關於「卜筮」之書。「卜筮」就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而《易經》便是總結這些預測的規律理論的書。

所以簡言之,它是整合的書,無具體的作者啦

❹ 誰知道哪有<< 易經·系辭上傳>>譯文

系辭上(1)

(一)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2)動靜有常,剛柔斷矣。(3)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4)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雷。(5)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6)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7)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間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8)

注釋:

(1)系辭:系,古字作毄,有系屬義。辭,本作辭,即詞,有說義。系辭本義是系辭於卦爻之下。案《系辭》:「系辭焉以斷吉凶。」「系辭焉以盡其言。」即是其正。此處以「系辭」為名。乃指系在《周易》古經後面的文辭,為《十翼》之一。它是《周易》的通論:追述易之起源,推論易之作用,兼釋卦義以補《彖》、《象》、《說卦》之不足,並言明占筮方法等。《系辭》分章,先儒多有不同:馬融、荀爽、姚信等分上篇為十三章,虞翻分為十一章,周氏、孔穎達等分為十二章,陸德明分為七章,李心傳分為十五章,王申子分為十六章。今從馬融等分法,《系辭》下篇一般分為十二章。

(2)尊:高,貴。天陽氣輕清在上,故曰尊。卑:下,賤。又作「埤」,卑,埤通。地陰氣濁重在下,故曰卑。定:謂定其方位。以:已。《國語·晉語》「吾以除之矣」即其證。陳:列。

(3)動靜有常:此指天地自然而言,天運轉不已,故曰動;地凝重不移,故曰靜。常:規律。天動地靜之說,戰國時代極為普遍。如《莊子·天道篇》:「其動也天,其靜也地。」剛柔:剛謂奇畫以象陽,柔謂耦畫以象陰。斷:分,判。

(4)方:先儒多解為方所、道、理、行蟲動物類等,然以上諸說似皆不妥。通觀此段文意,「方」在此應解作「事」。《象》之《復》「後不省方」句,王弼註:「方,事也。」即其證。象:天象,日月星辰。形:地形,山川草木。變化:天時變,故在天為「變」;變,熹平石經作「辯」,由成象到成形辨其化,可備一說。坤化成物,故在地為「化」。見:顯現。

(5)剛柔相摩:乾剛坤柔之畫相互摩盪而成八卦,即《說卦》所謂乾三陽坤三陰相互作用而生「六子」。摩:旋轉。此指切摩。八卦相盪:八卦相互滌盪而運動。盪,又作「盪」。《釋名》:「盪,盪也。」此有推移之義。鼓,通「郭」。《風俗通義·聲音篇》:「鼓者,郭也,春分之音也,萬物郭皮甲而也,故謂之『鼓』」。所以鼓有「動」之義。霆:雷之餘氣。《穀梁傳》:「雲雷者何?霆也。」潤,滋。

(6)乾道:即陽道。男:陽性事物,即《說卦》所謂「長男」、「中男」、「少男」。坤道:即陰道。女:陰性事物,即《說卦》所謂「長女」、「中女」、「少女」。

(7)知,先儒多訓為「主」、「為」。筆者管見,由《彖》釋《乾》稱「萬物資始」考之,此「知」就應解作「資」,「資」、「知」音近互假耳。作:一本作「化」。筆者以為,由上文「乾資大始」考之,此處「坤作成物」之「作」,當訓為「為」,即化生。易:平直,無所難。馬其昶雲:「易者易直也。光體渾同虛空,普徧群物,故曰易。《爾雅》『平、均、夷、弟,易也』。注雲:皆謂易直,此可識易之訓也」。案《系辭》:「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故馬氏之說極是。簡能:簡約之能。先儒有謂作「簡從」者,上下文「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考之,此解可備為一說。簡,簡約而不繁。

(8)易簡:平易簡約。成位乎其中:人得天地之理,位於天地之中。位,居位。

今譯:

天尊貴(於上),地卑賤(於下),乾坤(由此)確定。卑下高上已經陳列,貴賤之位確立。(天地)動靜有其常規,(陽)剛(陰)柔即可斷定。萬事以其類相聚,萬物以其群相分,(這樣)吉凶便產生了。在天形成象,在地生成形,(因而)變化就顯現了,所以剛柔相互切摩,八卦互相推移。以雷霆鼓動,以風雨滋潤,日月運行,寒暑交替。乾道成就男性(事物),坤道成就女性(事物)。乾資主(萬物)初始,坤化生成萬物。乾以平直資主,坤以簡約順從。易,則是易資主;簡,則是易順從。平直資主則有親附,簡易順從則有功效。有親附則可長久,有功效則可廣大。可長久才是賢人的德性,可廣大才是賢人的事業。(因此)易簡而天下之理可得,天下之理可得而成位於(天地)之中。

--------------------------------------------------------------------------------

(二)

聖人設卦觀象系辭焉而明吉凶,(1)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2)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3)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4)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5)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6)

注釋:

(1)卦:指六十四卦。象:卦象。系辭:於卦爻之後系屬其文辭,在此句「吉凶」之後「虞本更有悔吝二字」(《釋文》)。以上下文義考之,似當以虞說為是。

(2)吉凶:善惡。吉,善。凶,惡。悔吝:悔難。悔,恨。吝,通「遴」,行難。虞,度。吉凶悔吝,為《易》之辭。失得憂虞,為人之事,故吉象得,凶象失,悔象憂,吝象虞。

(3)變化:指六爻之變化。亦即《系辭》所謂「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爻者,言乎變者也」。進退:由爻之變化而產生。陽動為進,陰動為退。剛柔:指陰陽二畫,陽剛為「—」,陰柔為「- -」。

(4)三極:三才,即天地人。八卦有三畫,上畫象天,下畫象地,中畫象人。六爻兼三才故初二為下象地,三四為中象人,五上為上象天。

(5)居:靜處。安:依。序:次序。虞翻認為當作「象」。依據下文「君子居則觀其象」,故認為作「象」為勝。然案之《系辭》,「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成列即《易》之序也。且「齊小大者存乎卦,辯吉凶者存乎辭,憂悔吝者存乎價,震無咎者存乎悔。……」此皆「易之序」也。玩:一本作「翫」,有玩味、玩習之義。《列子·黃帝篇》「吾與若玩其文也久矣」。張湛註:「玩,習也。」樂:一本作「變」,案下文「動則觀其變」,「爻者言乎變者也」,似從「變」為是。

(6)此引《大有》上九爻辭。佑:保佑。

今譯:

聖人設置易卦,觀察其象而系之文辭,以明示吉凶,(陽)剛(陰)柔相互推移而產生變化。所以(《易》辭)吉凶,為失得之象;悔吝,為憂虞之象。變化,為進退之象;(陽)剛(陰)柔,為晝夜之象。六爻的變動,含有(天地人)三才之道。所以閑居而依者,是卦的次序;喜樂而玩習者,是(卦)爻的文辭。因此君子閑居時則觀察卦象,而玩味其文辭;行動時則觀察卦爻的變化,而玩味其筮占。所以「自有上天保佑,吉祥而無不利」。

--------------------------------------------------------------------------------

(三)

緣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①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無咎者,善補過也。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辯吉凶者存乎辭,憂悔吝者存乎介,震無咎者存乎悔。②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③

注釋:

①彖:「材」,材通裁,故有裁斷之義,此指彖辭。言:說明。象:指一卦之象。爻:指爻辭。變:指剛柔兩畫的變化。

②小疵:小瑕。列:分布。位:六爻之位。齊:正定。大小:指卦而言,陽卦大,陰卦小。辭:爻辭。介:微小。此指「悔吝」處「吉凶」之間細小界限。震:驚懼。

③險:凶惡。易:平易:此即善吉。之:適。

今譯:

彖辭,是說明卦象的;爻辭,是說明(陰陽爻畫)變化的;吉凶,是說明事務失得的;悔吝,是說明有小的過失。無咎,是說明善於補求過失。所以貴賤的分列,存在於所處的爻位;齊定其小大,存在於各卦之中;辯別吉凶,存在於卦多辭中;憂慮悔吝,存在於(吉凶之間)細小的界限;戒懼而無咎,存在於能夠悔改。因此卦有(陰陽)大小,辭有凶險平易,《易》辭,就各有所指向。

--------------------------------------------------------------------------------

(四)

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①。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②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③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④范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⑤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⑥。

注釋:

①易:《周易》所包含道理,即易理。准:等同、齊平。彌綸:包羅,遍論。彌,徧。綸,本指青絲綬。此通「論」。

②幽明:幽暗光明。原始反終:由事物開始返歸到事物的終結。原,推究。反,一本作「及」,此訓為「返」。

③精氣為物:陰陽精靈之氣聚則物成其形。精氣,指陰陽精靈之氣。遊魂為變:氣之游散而物變其故。遊魂,氣之游散。陽氣曰魂,以上下文思之,精氣指神,遊魂指鬼。鬼神:陰陽之氣屈伸變化。鬼:歸,即氣之屈而歸,物終氣歸曰鬼。神:伸,即氣之伸而至,物生氣伸曰神。

④違:違背。濟,助。旁,徧。《廣雅》:「旁,廣也,大也。」《周禮·春官·男巫》:「旁招以茅。」賈公彥疏:「旁,謂四方。」王引之曰:「謂徧招於四方也。」流:《釋文》「京作留」。樂天:順行天道。知命:知性命之理。安土:安居坤土。敦:篤厚。仁,愛。《墨子·經說下》:「仁,仁愛也。」

⑤范圍:包括,法周。范,鑄金之范,引申為法:圍,匡郭,周圍,「范圍」,今人黃沛榮解作籠罩,其說甚是。不過:漢儒釋此為乾坤消息法周天地變化而不過於十二辰。然由上下文思之。此「不過」恐指「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因無其它證據,故此仍依漢人之說。曲:本義為器受物之形。成:當為盛。曲成,即受盛。不遺:不遺失細微。

⑥晝夜之道:指陰陽剛柔之道。《系辭》:「剛柔者。晝夜之象。」方:處所。體,固定形體。

今譯:

《易》道與天地等同,所以能包羅天地之道,仰首以觀看天文,俯首以察看地理,所以知曉幽明變化的原故。由事物開始返歸到事物終結,因而知曉死生的學說。精氣聚合而生成物形,遊魂(氣散)導致(物形)變化。因此可知鬼神的情狀。(易)與天地相似,所以不違背(天地的規律)。知道周圍萬物而以其道成就天下,所以不會有過失。遍行而不停留,順應天道,知曉性命之理,因而不會憂愁。安居坤土,敦厚而施仁德,故能夠愛民。籠罩天地變化而不超過(十二辰),承盛萬物而不遺失(細微),通達晝夜變化之道而極其睿知,故(陰陽)神妙變化無一定處所,而易道亦無固定的形體。

--------------------------------------------------------------------------------

(五)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道,善也;成之者,性也。①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這道鮮矣。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盛德大業至矣哉。②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③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④

注釋:

①繼:秉受,繼續。成:生成,成就。性:天性、本性。朱熹曰:「所以發育萬物為繼『善』,萬物各正其性命為『成』性。」(《語類》)

②知,智。鮮,少。顯,顯現。諸,之於。用,功用。鼓,動(解見上「鼓之以雷霆」注)。至,極。

③富有:無所不備。日新:變化不息,日日增新。生生:陰陽相互變化而不窮。成象:生成天象。效法:效地之形。法即形。項安世曰:「古語『法』皆謂『形』,《系辭》皆以『形』對『象』。」

④極數:窮極蓍策之數。占,筮占。通變:即變通,指變化而通達、趨時而利。陰陽不測:陰陽變化迅速微妙而不可測度。

今澤:

一陰一陽(互變)叫做道,秉受(其道)的,為善;順成(其道)的,為性。仁者看見(道)的仁便稱道為仁,智者看見(道)的智便稱道為智。百姓日用(其道)卻不知道。所以君子之道已很少見了。顯現道的仁德(於外),潛藏道的功用(於內),鼓動萬物(生長)而不去與聖人同憂慮,(造就萬物)盛德大業(完備)至極呀!富有叫做大業,日新叫做盛德。(陰陽變化)生生不已叫做易,成(天)象為乾,效(地)形為坤,窮極蓍策之數預知未來叫做占,通達變化的叫做事,陰陽(變化)不可測度叫做神。

--------------------------------------------------------------------------------

(六)

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御,以言乎邇則靜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①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辟,是以廣生焉。②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③

注釋:

①廣:寬廣。坤為廣。大:盛大。乾為大。御:止。邇:近。正:定。

②專:一本作「塼」,專、塼二者通,此當訓為「圜」。《說卦》「乾為圜」即其證。直:剛直。翕:閉合。辟:開。

③配:匹配。變通:變化通達。易簡:指「易則易知,簡則易從」,即易知易從謂易簡。至:大。

今譯:

這易道寬廣呵,盛大呵!要說它遠,則無所窮止,要說它近,則寧靜而方正,要說天地之間則(萬物)具備。這乾,靜止時圓圜,運動時開辟。所以廣生(萬物)。(易道)廣(生)大(生)與天地相配合,變化通達與四時相配合,陰陽之義可以與日月相配合,是易道簡約的善性與至大的德性相配合。

--------------------------------------------------------------------------------

(七)

子曰:①「易,其至矣乎。夫易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知崇禮卑,②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③

注釋:

①子曰:《系辭》、《文言》所謂「子曰」,乃指孔子,然「子曰」所引是否真為孔子言論,已無從考證。

②知,即智。禮,禮儀。一本作「體」,「禮」、「體」相通。

③存存:常在。《爾雅·釋訓》:「存存,在也。」阮元曰:「存存,在也。如孟子說『存其心,養其性也』」。道:所由之路,乾陽為道。義:所處之宜,坤陰為宜。

今譯:

孔子說:「易,其道至極!易道,聖人用之增崇其德而廣大其業。智慧崇高禮儀謙卑,崇高效法天,卑下效法地。天地設定位置,而易道運行於其中。成物之性常存,(陰陽)道義之門。

--------------------------------------------------------------------------------

❺ 求<易經>系辭上傳的注釋和翻譯

(一)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2)動靜有常,剛柔斷矣。(3)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4)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雷。(5)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6)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7)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間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8)

注釋:

(1)系辭:系,古字作毄,有系屬義。辭,本作辭,即詞,有說義。系辭本義是系辭於卦爻之下。案《系辭》:「系辭焉以斷吉凶。」「系辭焉以盡其言。」即是其正。此處以「系辭」為名。乃指系在《周易》古經後面的文辭,為《十翼》之一。它是《周易》的通論:追述易之起源,推論易之作用,兼釋卦義以補《彖》、《象》、《說卦》之不足,並言明占筮方法等。《系辭》分章,先儒多有不同:馬融、荀爽、姚信等分上篇為十三章,虞翻分為十一章,周氏、孔穎達等分為十二章,陸德明分為七章,李心傳分為十五章,王申子分為十六章。今從馬融等分法,《系辭》下篇一般分為十二章。

(2)尊:高,貴。天陽氣輕清在上,故曰尊。卑:下,賤。又作「埤」,卑,埤通。地陰氣濁重在下,故曰卑。定:謂定其方位。以:已。《國語·晉語》「吾以除之矣」即其證。陳:列。

(3)動靜有常:此指天地自然而言,天運轉不已,故曰動;地凝重不移,故曰靜。常:規律。天動地靜之說,戰國時代極為普遍。如《莊子·天道篇》:「其動也天,其靜也地。」剛柔:剛謂奇畫以象陽,柔謂耦畫以象陰。斷:分,判。

(4)方:先儒多解為方所、道、理、行蟲動物類等,然以上諸說似皆不妥。通觀此段文意,「方」在此應解作「事」。《象》之《復》「後不省方」句,王弼註:「方,事也。」即其證。象:天象,日月星辰。形:地形,山川草木。變化:天時變,故在天為「變」;變,熹平石經作「辯」,由成象到成形辨其化,可備一說。坤化成物,故在地為「化」。見:顯現。

(5)剛柔相摩:乾剛坤柔之畫相互摩盪而成八卦,即《說卦》所謂乾三陽坤三陰相互作用而生「六子」。摩:旋轉。此指切摩。八卦相盪:八卦相互滌盪而運動。盪,又作「盪」。《釋名》:「盪,盪也。」此有推移之義。鼓,通「郭」。《風俗通義·聲音篇》:「鼓者,郭也,春分之音也,萬物郭皮甲而也,故謂之『鼓』」。所以鼓有「動」之義。霆:雷之餘氣。《穀梁傳》:「雲雷者何?霆也。」潤,滋。

(6)乾道:即陽道。男:陽性事物,即《說卦》所謂「長男」、「中男」、「少男」。坤道:即陰道。女:陰性事物,即《說卦》所謂「長女」、「中女」、「少女」。

(7)知,先儒多訓為「主」、「為」。筆者管見,由《彖》釋《乾》稱「萬物資始」考之,此「知」就應解作「資」,「資」、「知」音近互假耳。作:一本作「化」。筆者以為,由上文「乾資大始」考之,此處「坤作成物」之「作」,當訓為「為」,即化生。易:平直,無所難。馬其昶雲:「易者易直也。光體渾同虛空,普徧群物,故曰易。《爾雅》『平、均、夷、弟,易也』。注雲:皆謂易直,此可識易之訓也」。案《系辭》:「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故馬氏之說極是。簡能:簡約之能。先儒有謂作「簡從」者,上下文「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考之,此解可備為一說。簡,簡約而不繁。

(8)易簡:平易簡約。成位乎其中:人得天地之理,位於天地之中。位,居位。

❻ <周易.系辭上>說:"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何解

《易傳·系辭上》中提出的一種本體論命題。《易傳》認為「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序卦》),而萬物都可以分屬陰陽。如「陰陽之義配日月」(《系辭上》),「乾,陽物也;坤,陰物也」(《系辭上》)等等。陰陽是宇宙大化流行的根本。《系辭上》說:「一陰一陽謂之道」。又說:「闔戶謂之坤,辟戶謂之乾,一闔一辟謂之變。」乾為陽,坤為陰,故一闔一辟也就是一陰一陽。「道」也就是「變」,是宇宙萬物運變的過程。《系辭上》言:「變化者,進退之象也。」進退指舊物的消失和新物的產生過程,而「道」的意思正是表示進退的軌跡。《系辭上》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所謂「形而上者」就是萬物的變化過程。《系辭上》又說:「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見」即現。孔穎達《周易正義》言:「體質成器,是謂器物」。由是可以說「形而下者」或者說「器」是指事物的存在狀態。恆卦《彖辭》講「天地之道恆久而是已也。」《系辭下》言:「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外。」又言:「往來不窮之謂通。」「恆久不已」,「往來不窮」,「久」等等都指過程的無限性。而具體之「器」則都是暫時的。無窮的過程沒有具體的形態,所以用「形而上」來表示。暫時的有形器物用「形而下」表示。關於形而上形而下、道器的關系問題,是中國哲學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自《易傳》提出這個命題,歷代許多思想家從各自不同的思想體系出發,對這個問題作出了不同的解釋。唐孔穎達《周易正義》言:「道是無體之名,形是有質之稱。凡有從無而生,形由道而立,是先道而後形,是道在形之上,形在道之下。故自形外已上者謂之道也;自形內而下者謂之器也。」這個解釋對後來有一定的影響。到宋代,理學哲學家多以對此命題的解釋作為建立本體論的基礎之一。因而,道器成為中國哲學的一對重要范疇。自漢唐來,人們多把形而上與形而下的關系理解為規律或法則與具體物質、本原與派生物的關系,這與《易傳》的字意是有區別的。

❼ 周易系辭應該怎麼讀

易卦系統最基本的要素為陰陽概念,而陰陽概念包括陰陽的性質和狀態兩層意義。如果不理會陰陽的狀態,只論及其性質,則可以用陽爻(-)和陰爻(--)表示陰陽。將上述陰陽爻按照由下往上重疊三次,就形成了八卦,即「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個基本卦,稱為八經卦。再將八經卦兩兩重疊,就可以得到六個位次的易卦,共有六十四卦,這六十四卦稱為六十四別卦,每一卦都有特定的名稱。如果再考慮陰陽的狀態,則陰陽概念又進一步劃分為「老陰,老陽,少陰,少陽」四種情形,可以用「X,O,--,-,」四種符號分別代表之。六十四別卦每一卦的每個位次上都可能有四種陰陽狀態,於是全部易卦系統就共有4096種不同的卦。如果將陰陽性質構成相同的各個卦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主卦卦名相同的六十四種分系統,可以稱為某某卦系。《周易》經部文字說明的內容就是對六十四卦系中部分易卦的象徵意義的解釋以及相應的人事吉凶判定(稱為占斷)。其中每一卦系的第一條內容是相應的全靜卦的占斷,其後的六條(乾坤卦系有七條)內容是順次排列的對相應卦系一爻動的卦的占斷。秦漢以後的易學對此都存在錯誤或者說模糊的認識。

《周易》開篇即為乾、坤二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系辭》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是事物變化的基本要素,乾坤為陰陽的總根源和代表。《周易·系辭》又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成大業。」意謂在陰陽的交互作用下,乾坤定位,萬物化生,宇宙間變化萬千錯綜復雜,都是基於乾坤開合,陰陽運化的結果。孔子在《系辭》中提出「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種宇宙萬物的生化模式,與胚胎的細胞分裂過程十分相像,揭示了萬物由簡單到復雜的演變過程。這與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的宇宙化生過程十分相似。老子的一,相當於太極,二就是兩儀(陰陽),三者,為陰陽之和。孔子和老子的宇宙生化模式是一致的,均認為太極生兩儀(即一生二)是事物發生和發展的基本過程(即承認事物的矛盾性),只是表達的事物變化的角度不同而已。孔子強調的是八卦、六十四卦的形成,即萬物的由簡單到復雜的多層次變化過程;老子則強調了萬物陰陽的相互作用,即陰陽相生、相和而不斷化生萬物的過程。

關於宇宙萬物的起源和發展根本原因,西方宗教提出上帝造物說。 《聖經·創世紀》第二、三節記載,上帝創造了第一個男人亞當,又用亞當的肋骨造了女人夏娃,讓他們共同居住在伊甸園里,上帝創造的動物當中蛇引誘他們吃了禁果……在西方宗教看來,宇宙萬物發生、發展的根本動因是造物主神的作用。《周易》中沒有造物主的概念,「生生之謂易」,它直截了當的指出變易是宇宙萬物的本性,所以為周易,即普遍變化的意思。《系辭》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太極是事物變化的本體,「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周敦頤《太極圖說》)。乾坤、陰陽才是萬物發展變化的根源和動因。《周易》以乾坤等陰陽的相互作用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矛盾對應范疇,揭示了事物變化的普遍規律。

劉歆的《三統歷》採用《太初歷》的日法:81,並說:「太極中央元氣,故為黃鍾,其實一龠,以其長自乘,故八十一為日法」,即9×9=81。月法:2392,「推大衍象,得月法」,即根據《周易·系辭上傳》所謂「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推得「元始有象一也,春秋二也,三統三也,四時四也,合而為十,成五體。以五乘十,大衍之數也,而道據其一,其餘四十九,所當用也,故蓍以為數,以象兩兩之,又以象三三之,又以象四四之,有歸奇象閏十九,及所據一加之,因以再扐兩之,是為月法之實。」這就是:{[(1+2+3+4)×5-1]×2×3×4+19+1}×2=2392。於是可以推出朔望月的日數:2392÷81=29 。在《三統歷》中,閏法:19,「合天地終數,得閏法」,即根據《周易·系辭上傳》所謂「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終數為9,地終數為10,9+10=19。統法:1539,「以閏法乘日法,得統法」,即81×19=1539。會數:47,「參天九,兩地十,得會數」,即9×3+10×2=47。章月:235,「五位乘會數,得章月」,即47×5=235。周天:562120,「以章月乘月法,得周天」,即2392×235=562120。於是可以推出回歸年的日數:562120÷1539=365 。

按照以上的方法,還可以推出其它各種歷法數據。

❽ 樂天知命 故不憂 出自哪裡

出自《周易系辭上傳》。《系辭》一般上是指《易傳·系辭》或《周易·系辭》;《系辭》中引用了不少孔子的論述,應當經過了孔子以後儒家的整理,可以說《系辭》是先秦儒家認識論和方法論的集大成。

原文: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

釋義:《易經》之道和天地之道相似。樂觀地對待自然趨勢而知道命運不可更改,所以能沒有憂愁苦悶。孔子「不怨天,不尤人」,也就是「無憂」。孔子為什麼「無憂」?因為能「樂天知命」。

(8)周易系辭上傳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此外樂天有知道宇宙的法則,合於自然的意思;知命有知道生命的道理,生命的真諦,乃至生命的價值的意思。知道了宇宙的法則與生命的含義,自然沒有什麼可憂慮的了。

可見樂天知命是一種大修養、大境界,不可一味當做悲觀地順從命運安排。中國古老文化對於人生最高修養的原則就可以濃縮為樂天知命的精髓。

形成年代

其形成年代主要有下面兩種說法:

(1)戰國前中說。認為文中開頭」天尊地卑「與文中大量道家術語,曾見於孔門弟子公孫尼子的《樂記》,可證為戰國前中期。

(2)戰國後期說,認為此傳陸續寫成,其中對占卜法的解釋以《彖》、《象》為藍本,故出於《彖》、《象》之後。另有秦時作、漢時作等說法。

❾ 求《周易·系辭》全文及翻譯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幹道成男,坤道成女。干知大始,坤作成物。干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聖人設卦觀象,系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無咎者,善補過者也。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辯吉凶者存乎辭,憂悔吝者存乎介,震無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范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干,效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御,以言乎邇則靜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夫干,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辟,是以廣生焉。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像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系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同人》:先號啕而後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初六,藉用白茅,無咎。」子曰:「苟錯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術也以往,其無所失矣。」「勞謙,君子有終,吉。」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亢龍有悔。」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不出戶庭,無咎。」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盜乎?《易》曰『負且乘,致寇至。』負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慢藏誨盜,冶容誨淫。《易》曰:『負且乘,致寇至。』盜之招也。」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像兩,掛一以像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干》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佑神矣。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響。無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下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於此。《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義易以貢。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與民同患。神以知來,知以藏往,其孰能與於此哉!古之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夫。是以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是興神物以前民用。聖人以此齋戒,以神明其德夫。是故闔戶謂之坤,辟戶謂之干,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制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謂之神。是故《易》有大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貴;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凶,聖人像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辭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斷也。《易》曰:「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也。」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乾坤,其《易》之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毀,則無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錯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是故夫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像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系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❿ 《周易 系辭上》的作者或者

作者到現在也沒有定論,具體見剖析:

《周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哲學著作,在我國古代思想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它不僅對先秦諸子百家產生過巨大影響,而且在整個封建社會里,凡是有成就的學者,無不研究過它並得它的啟示。然而,《周易》這部煌煌巨著的作者是誰呢?這是數千年來人們爭論不休的謎題。

《周易》三聖說的人認為,《周易》中《易經》與《經傳》兩部乃是伏羲、文王、周公(或孔子)三人合著。

以伏羲作《易經》本身為證,其《系辭下》自稱庖牲氏王天下,仰觀俯家,始作八卦。《史記一·太史公自序》也說:伏羲純厚,作易八卦」。在《曰者列傳》中則進一闡明;「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十四爻而治天下」。《周本紀》則記載:「西伯蓋即位五十年。其囚前里,蓋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
《孔子世家》卻抬出孔聖人說:「孔子晚而喜易,序彖,象,說卦,文言」。《仲尼弟子列傳》則進一步佐證曰:「孔子傳易於瞿」。

繼承和拓展這一說法的是馬融和陸續,他們認為文王作卦辭,周公作爻辭,孔子作十翼,這是定論。只是他們把傳說中的伏羲剔除了。與其稍有不同的是朱熹,他認為《易經》裡面有伏羲的易,有文王的易,有孔子的易,在讀易的時候,必須把這三個人的易區別對待,不能混為一談。

孔說與非孔說。持這一說法的人,長期以來,圍繞著《周易》究竟是孔說還是非孔說這一問題爭論時間最長且十分激烈。一派認定,一部《周易》非孔子他人莫屬;另一派則斷言:《周易》與孔子毫不相干。

這種爭論起源於漢代。根據《周禮》記載,周初,《易經》有三種本子,一名曰《連山》,二名稱《歸藏》,三名為《周易》。前兩種在漢代已經失傳,只有《周易》在民間流傳。漢武帝時,政府曾設置以調易》為首的五經學館,一些「五經」博士用當時通行的隸書重新整理撰寫經書,使得新版《周易》在社會上廣為傳播。這在當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治背景下,孔門傳人認定《易經》為孔聖人所著是有其特定歷史條件的。所以,都在此書中冠以「子曰」字樣。這一派即是後人所稱的「今文學家」。

但是,以先秦時代留下的篆書書寫的經本為正宗經典的「古文學家」,他們則認為,《易經》居首的五經皆周舊典,一是先王留傳下來的典章制度的匯編,孔子未出,何以作經?宋代著名文學家歐陽修撰寫《易意子問》,文中說。,《易經》中的《文言》、《系辭》《雜卦》等篇與孔子根本毫無關系。清代學者龔自珍則進一步論說:「仲尼未生,先有六經,仲尼既生,自明不作」。

近代以來,這種爭論愈演愈烈。堅持孔說「今文學家」觀點的學者皮錫瑞認定:「一當知經為孔子所定,孔子以前不得有經;二當知漢初會古未遠,以為孔子作經說必有據」。康有為更是一錘定音:「凡『六經』皆孔子所作,昔人言孔子刪述者,誤也」。康聖人連孔子是《周易》的合著都概不承認。

持非孔說的古文學家也不甘示弱,以錢玄同為旗幟,奮起反擊,他精心考據,層層批駁,結論說:「孔丘無刪或製作『六經』之事。」針鋒相對沒有絲毫調和的餘地。

郭沫若先生在這場爭論中,獨樹一幟。他認為,孔子不但不是《周易》的作者,而且連讀也沒有讀過《周易》。他說,《論語》中關於孔子「五十以學易」的話,魯語「易」字也作「亦」,不足為信;而《周易》中多次出現的「子曰」非孔子而為荀子。由此郭先生推斷《周易》大多出於荀子門人之手,並認為《周易》可能是戰國前楚人馯臂弓匯編成冊的。

此外,還有些學者根據《周易》的思想觀念來爭論《周易》作者。馮友蘭先生著文說,《周易》與《論語》的哲學觀點截然不同,從而否定《周易》為孔子所作。蘇淵雷教授則認為,馮先生的論說,就事論事,綜觀兩部著作就不難看出《周易》與《論語》的思想如出一轍,因此很難說孔說派的論點沒有道理,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中就記載了孔子與弟子研討易經的情況。

非孔說的學者仍不同意孔說學者的意見。黃永年先生認為《周易》屬既非文又非史也非哲的一類雜著,其作者誠如顧頡剛先生所說:「著作人無考,當出於那時掌卜筮的官」。他還說,「十翼講點哲理,可算哲,上下經則本是蓍佔用的卦辭、爻辭,嚴格地講已涉及民俗學而並非全是哲,當然更不能算文史」。結論是《周易》非一人之作。李鏡池同意這一觀點,他說:「《易經》卦,爻辭是編纂而成的」,「可能是周王室的一位太卜與筮人」。《易經》的作者「不是一個人,姓名不可考」。宮哲兵的觀點與上述看法基本相同,他用邏輯研究的方法,從其傳授路線和發展過程分析,認為《周易》是以鄒魯文化和荊楚文化為背景,同時承受三晉與燕齊文化的乳汁,是晚周各思想的匯流與結晶。

《周易》的作者究竟是何人?至今尚未有定論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6362620.html?si=2

熱點內容
數列的c語言編程 發布:2024-11-17 10:33:50 瀏覽:135
伺服器換ip多久生效 發布:2024-11-17 10:33:49 瀏覽:386
ipad導出緩存b站視頻 發布:2024-11-17 10:29:33 瀏覽:355
mc手機版伺服器搭建 發布:2024-11-17 10:23:38 瀏覽:54
豐田普拉vxl什麼配置 發布:2024-11-17 10:23:37 瀏覽:79
clindexphp 發布:2024-11-17 10:22:12 瀏覽:47
在線編輯器php 發布:2024-11-17 10:04:44 瀏覽:256
神經網路演算法C 發布:2024-11-17 10:02:25 瀏覽:207
我的世界如何開伺服器飛天 發布:2024-11-17 09:58:34 瀏覽:638
全志源碼包 發布:2024-11-17 09:56:18 瀏覽: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