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n緩存節點
Ⅰ 簡述回源原理和CDN緩存
網上查了下資料,回源大致是指瀏覽器在發送請求報文時,響應該請求報文的是源站點的伺服器,而不是各節點上的緩存伺服器,那麼這個過程相對於通過各節點上的緩存伺服器來響應的話就稱作為回源。回源的請求或流量太多的話,有可能會讓源站點的伺服器承載著過大的訪問壓力,進而影響服務的正常訪問。
其實回源比和緩存的命中率正好相反,回源比高,說明緩存系統的緩存命中率低。回源比分為回源請求數比例和回源流量比例兩種。
回源請求數比例 :收集所有邊緣節點上的請求記錄,沒有緩存或緩存過期的請求以及不可緩存的請求均被作為回源請求,發往源站點伺服器響應。其他的請求則由緩存系統直接使用緩存響應。其計算公式為: 回源請求數/(回源請求數+用戶發送的請求數) 。
回源流量比 :即用戶所產生的流量當中,有多少流量是直接有源站點伺服器響應的,其計算公式為: 回源流量/(回源流量+用戶請求訪問的流量)
CDN,即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內容分發網路,其搭建的思路是盡可能避開互聯網上有可能影響數據傳輸速度和穩定性的瓶頸和環節,盡量使內容傳輸的更快更穩定。CDN通過在網路邊緣部署邊緣伺服器,依靠CDN中心平台的負載均衡、內容分發及調度等功能,使用戶就近獲取所需的內容,降低網路擁堵,提高用戶訪問響應速度和命中率。所以基本上CDN就是廣泛採用各種緩存伺服器,使得用戶的請求直接由這些緩存伺服器響應,加快了響應速度;只有在用戶請求的資源在緩存伺服器上沒有找到或者請求訪問的資源在源站點伺服器上已經修改過的情況下,緩存伺服器才會去訪問源站點伺服器以獲取最新的資源。
下圖為常見的CDN架構:
在CDN環境下,web訪問數據通常會經歷客戶端本地緩存和CDN邊緣節點緩存兩個階段。如果這兩個階段均無法響應客戶的請求的話,那麼最後會由CDN節點向源站點發起回源請求,進而從源站點獲取最新的數據,更新CDN節點的本地緩存,最後將最新的數據返回給客戶端。
CDN節點的緩存機制也是遵循http協議,因此也會受到Cache-Control等欄位的影響。與此同時,CDN上的緩存時間的長短會對回源率產生直接的影響。若CDN緩存時間較短,CDN邊緣節點上的數據會經常失效,導致頻繁回源,增加了源站的負載,同時也增大的訪問延時;若CDN緩存時間太長,會帶來數據更新時間慢的問題。因此開發者需要增對特定的業務,來做特定的數據緩存時間管理。
Ⅱ CDN緩存是什麼意思
CDN緩存,作為網路技術中的一環,其主要作用在於優化內容分發與加速訪問體驗。當我們在網路上瀏覽網頁、觀看視頻或訪問圖片時,有時會遇到載入緩慢、緩沖時間長等問題。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通過構建遍布全球的伺服器網路,將內容緩存在這些伺服器上,實現快速訪問。
CDN緩存的工作原理是,當用戶請求資源時,會優先從最近的CDN節點獲取,以減少網路延遲,提高訪問速度。這不僅減輕了源站伺服器的負擔,還能有效避免網路擁堵,確保用戶獲取內容的流暢性與穩定性。通過在不同地理位置部署節點,CDN能夠實現高效的數據分發,滿足用戶對內容快速訪問的需求。
在選擇CDN服務時,可以根據自身需求與預算進行綜合考量。大型雲服務商如阿里雲、騰訊雲提供穩定、高效的服務,適合對安全性和可靠性有高要求的用戶。而對於預算有限或對性價比有較高要求的用戶,中型服務商如劍盾雲等也是不錯的選擇。選擇CDN服務時,除了關注服務商的網路覆蓋范圍、穩定性、服務質量外,還應考慮其價格、技術支持等因素,以確保選擇到最適合自身需求的CDN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