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利用ftp傳送到arm
Ⅰ 如何搭建嵌入式系統的交叉開發環境
這個問題很復雜,這個框框裡面的一萬字也未必能說清楚。
看你用來干什麼,最簡單的ADS就是一個交叉開發環境,可用來跑裸機。
如果要做嵌入式OS,針對不同的嵌入式OS有不同的交叉開發環境,有的是商業的,有的是免費的。你先要確定你是做哪一個方向。而且即使是單個的方向,也有很多種交叉開發環境的搭建方式。比如嵌入式linux,有如下幾種方式:
1、Windows+Cygwin+GCC+GDB+調試介面;
2、Windows+Eclipse+GCC+調試介面;
3、Windows+專業的商業Linux開發環境+調試介面;
4、Windows+專用的嵌入式Linux開發環境(如Android的SDK)+調試介面;
5、Linux+GCC+GDB+Linux圖形界面開發環境+NFS;
......................
等等。暫列這么多,更多的列不完。因為現在有很多的軟體商提供嵌入式Linux的開發環境和工具鏈(Toolchain)。其基本結構就是:主機+交叉編器+調試環境+設備驅動+調試介面。可網路:嵌入式linux開發環境
Ⅱ linux下如何下載內核到arm
可以考慮走ip load到目標板上,比如ftp,tftp。
linux下串口工具可以使用minicom。
Ⅲ 求ARM嵌入式系統的學習心得。考試大題急需謝謝。。。
嵌入式系統學習心得
最近一直在看嵌入式系統方面的教程,包括arm和linux方面的知識,雖然看了不少,但除了linux外別的方面都還沒有實踐過,不過大體上流程還是能下來的,最近看書看的有點煩了,於是就把最近學習的筆記和心得寫出來,下一步就是買一塊arm9開發板進行學習。
我認為嵌入式系統的定義應當是以應用為中心、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軟體硬體可裁剪、適應應用系統對功能、可靠性、成本、體積、功耗嚴格要求的專用計算機系統。比如現在ATM取款機就是一個典型RTOS,embedded os主要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處理器,比如ARM,POWERPC,MIPC,一部分是OS,比如linux,wince,vxworks,us/os,etc.我現在主要學習的路線是arm+linux,選擇arm主要是因為arm技術已經比較成熟,選擇linux是因為linux是開源的,免費的,另外如果學好了linux就算將來不搞嵌入式系統開發這塊,也可以專供linux伺服器這一方面。
學習嵌入式linux,主要做的就是四點,一點就是寫bootloader,並移植到到nand flash上,第二點,編譯kernel,並通過bootloader下載到nand flash上,第三點,在基於nand flash上建立文件系統,第四點,把寫好的應用程序下載到target上。基本流程就是這么下來的,具體到開發板上時可能就有所差別了,下邊就以深圳優龍公司的fs2410為目標板具體的上述一下開發的流程,以及在開發中應注意的問題。
第一步:交叉編譯環境的建立
A: 基於linux操作系統的應用開發環境一般是由目標系統硬體(開發板)和宿主pc機所構成。目標硬體開發板用於運行操作系統和系統應用軟體。而目標板所用到的操作系統的內核編譯、應用程序的開發和調試則需要通過宿主pc機來完成(所以稱為交叉編譯)。雙方之間一般通過串口,並口或乙太網介面建立連接關系。安裝linux os,比如redhao linux 9.0,可以採用默認安裝(但要包含ftp服務),將該linux伺服器接入區域網,其他的pc機可以用windows,需要的軟體工具包括
(1)ftp客戶端程序(2)telnet工具(3)移植到某一特定arm平台的linux操作系統內核源碼(4)gnu編譯工具,可由相關網站下載
在某工作站pc上安裝ftp客戶端程序和telnet工具,linux os kernel的編譯一般有一個比較固定的步驟,會根據Makefiel文件的不同而略有差異,可參考相關文檔,按固定的步驟編譯內核完成以後,會在相應目錄生成可執行的二進制文件,通過ftp傳到pc機上,熱後通過串口或網路下載到開發板上。
B:(1) 創建編譯環境,在這個過程中,將設置一些環境變數,創建安裝目錄,安裝內核源代碼和頭文件等。
(2) 創建binutils.在這個過程結束後,會創建類似arm-linux-ld等工具。
(3) 創建一個交叉編譯版本的gcc,注意:在這個過程中,只能編譯c程序,而不能編譯c++程序。
(4) 創建一個交叉編譯版本的glibc,這里最容易出問題。
(5) 創建一個交叉編譯版本的gdb。這個過程結束後,會創建arm-linux_gdb
(6) 重新創建gcc。前面創建gcc的過程沒有編譯c++編譯器,現在glibc已經准備好了,所以這個步驟將完善gcc的交叉編譯。
(7) 重新創建glibc.
如果在交叉編譯過程中出現錯誤,那麼請檢查:
版本選擇是否正確,以及是否安裝了相應的補丁;
庫文件路徑設置是否正確;
系統環境變數是否設置正確。
第二步:編寫bootloader並移植到開發板上
A:bootloader(引導載入程序)是系統加電後運行的第一段代碼。嵌入式系統中的bootloader相當於pc機中的bios。大多數bootloader都包含兩種不同的操作模式,一種是啟動載入(bootloading)模式,在這種模式下,bootloader從目標機上的某個固態存儲器設備上將操作系統載入到RAM中運行,整個過程並沒有用戶的介入。這種模式是bootloader的正常工作模式,另一種是下載(downloading)模式。在這種模式下,目標機上的bootloader將通過串口或網路等通信手段從開發主機(host)上下載內核映像和根文件系統映像等到RAM中。然後可以再被bootloader寫到目標機上的固態存儲介質上。
B:bootloader啟動大多數都分為兩個階段
(1):基本的硬體初始化(屏蔽所有的中斷,關閉處理器內部指令/數據cache等)。
為第二階段准備RAM空間
如果是從某個固態存儲媒質中,則復制bootlodaer的第二階段代碼到RAM。
設置堆棧。
跳轉到第二階段的C程序入口點。
(2):初始化本階段要使用的硬體設備。
檢查系統內存映射。
將內核映像和根文件系統映像從flash讀到RAM。
為內核設置啟動參數
調用內核。
Ⅳ 嵌入式ARM linux操作系統中如何構建交叉開發環境
這個問題相當專業了,之前我去周立功那邊了解過的。
按照以下步驟進行安裝:
1) 安裝32位的兼容庫和libncurses5-dev庫
在安裝交叉編譯工具之前需要先安裝32位的兼容庫和libncurses5-dev庫,安裝32兼容庫需要從ubuntu的源庫中下載,所以需要在Linux主機系統聯網的條件下,通過終端使用如下命令安裝:
vmuser@Linux-host ~$sudo apt-get install ia32-libs
若Linux主機系統沒有安裝32位兼容庫,在使用交叉編譯工具的時候可能會出現錯誤:
-bash: ./arm-fsl-linux-gnueabi-gcc: 沒有那個文件或目錄
在終端中使用如下命令則可以安裝libncurses5-dev庫。
vmuser@Linux-host ~$sudo apt-get install libncurses5-dev
如果沒有安裝此庫,在使用make menucofig時出現如下所示的錯誤:
*** Unableto find the ncurses libraries or the
*** required headerfiles.
*** 'makemenuconfig' requires the ncurses libraries.
***
Installncurses (ncurses-devel) and try again.
***
make[1]: *** [scripts/kconfig/dochecklxdialog] 錯誤 1
make: *** [menuconfig] 錯誤 2
2) 安裝交叉編譯工具鏈
將交叉編譯工具「gcc-4.4.4-glibc-2.11.1-multilib-1.0_EasyARM-iMX283.tar.bz2」文件通過U盤的方式拷貝到Linux主機的「/tmp」目錄下,然後執行如下命令進行解壓安裝交叉編譯工具鏈:
vmuser@Linux-host ~$ cd /tmp
vmuser@Linux-host ~$ sudo tar -jxvfgcc-4.4.4-glibc-2.11.1-multilib-1.0_EasyARM-iMX283.tar.bz2 -C /opt/
vmuser@Linux-host /tmp$ # 輸入vmuser用戶的密碼「vmuser」
執行完解壓命令後,交叉編譯工具鏈將被安裝到「/opt/gcc-4.4.4-glibc-2.11.1-multilib-1.0」目錄下。交叉編譯器的具體目錄是「/opt/gcc-4.4.4-glibc-2.11.1-multilib-1.0/arm-fsl-linux-gnueabi/bin」,為了方便使用,還需將該路徑添加到PATH環境變數中,其方法為:修改「/etc/profile」文件,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在終端中輸入如下指令
vmuser@Linux-host ~$ sudo vi /etc/profile # 若提示輸入密碼,則輸入「vmuser」
用vi編輯器打開「/etc/profile」文件後,在文件末尾增加如下一行內容:
export PATH=$PATH:/opt/gcc-4.4.4-glibc-2.11.1-multilib-1.0/arm-fsl-linux-gnueabi/bin
文件修改並保存後,再在終端中輸入如下指令,更新環境變數,使設置生效。
vmuser@Linux-host ~$source /etc/profile
在終端輸入arm-fsl-linux-gnueabi-並按TAB鍵,如果能夠看到很多arm-fsl-linux-gnueabi-前綴的命令,則基本可以確定交叉編譯器安裝正確,如下圖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