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更新緩存
A. redis緩存穿透,頻繁查詢db,怎麼解決
首先要明白redis資料庫
redis內存資料庫, 所數據基本都存於內存, 定追加或者快照式刷新硬碟.
由於redis內存資料庫, 所讀取寫入速度非快, 所經用做數據, 頁面等緩存
B. 該怎麼解決 Redis 緩存穿透和緩存雪崩問題
緩存雪崩: 由於緩存層承載著大量請求,有效地 保護了存儲層,但是如果緩存層由於某些原因不能提供服務,比如 Redis 節點掛掉了,熱點 key 全部失效了,在這些情況下,所有的請求都會直接請求到資料庫,可能會造成資料庫宕機的情況。
預防和解決緩存雪崩問題,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著手:
1、使用 Redis 高可用架構:使用 Redis 集群來保證 Redis 服務不會掛掉
2、緩存時間不一致: 給緩存的失效時間,加上一個隨機值,避免集體失效
3、限流降級策略:有一定的備案,比如個性推薦服務不可用了,換成熱點數據推薦服務
緩存穿透: 緩存穿透是指查詢一個根本不存在的數據,這樣的數據肯定不在緩存中,這會導致請求全部落到資料庫上,有可能出現資料庫宕機的情況。
預防和解決緩存穿透問題,可以考慮以下兩種方法:
1、緩存空對象: 將空值緩存起來,但是這樣就有一個問題,大量無效的空值將佔用空間,非常浪費。
2、布隆過濾器攔截: 將所有可能的查詢key 先映射到布隆過濾器中,查詢時先判斷key是否存在布隆過濾器中,存在才繼續向下執行,如果不存在,則直接返回。布隆過濾器有一定的誤判,所以需要你的業務允許一定的容錯性。
C. redis使用php怎麼進行更新
php/redis 更新緩存的問題 [ 2.0 版本 ]
if(!$redis->exists('cache'))
{
echo '寫入緩存<br>';
$sql = "select * from user limit 0,3";
$rs = mysqli_query($connect,$sql) or die('db conn error');
while( $result = mysqli_fetch_assoc($rs) )
{
array_push($results,$result);
}
$cache = json_encode($results);
echo $cache;
$redis->set('cache',$cache,1200);
}
else
{
echo '讀取緩存<br>';
echo $redis->get('cache');
}
後台進行add/update/delete時,自動讓緩存失效。
D. redis常見問題
1. 緩存擊穿
緩存擊穿是指一個請求要訪問的數據,緩存中沒有,但資料庫中有的情況。這種情況一般都是緩存過期了。
但是這時由於並發訪問這個緩存的用戶特別多,這是一個熱點 key,這么多用戶的請求同時過來,在緩存裡面沒有取到數據,所以又同時去訪問資料庫取數據,引起資料庫流量激增,壓力瞬間增大,直接崩潰給你看。
所以一個數據有緩存,每次請求都從緩存中快速的返回了數據,但是某個時間點緩存失效了,某個請求在緩存中沒有請求到數據,這時候我們就說這個請求就"擊穿"了緩存。
針對這個場景,對應的解決方案一般來說有三種。
藉助Redis setNX命令設置一個標志位就行。設置成功的放行,設置失敗的就輪詢等待。就是在更新緩存時加把鎖
後台開一個定時任務,專門主動更新過期數據
比如程序中設置 why 這個熱點 key 的時候,同時設置了過期時間為 10 分鍾,那後台程序在第 8 分鍾的時候,會去資料庫查詢數據並重新放到緩存中,同時再次設置緩存為 10 分鍾。
其實上面的後台續命思想的最終體現是也是永不過期。
只是後台續命的思想,會主動更新緩存,適用於緩存會變的場景。會出現緩存不一致的情況,取決於你的業務場景能接受多長時間的緩存不一致。
2. 緩存穿透
緩存穿透是指一個請求要訪問的數據,緩存和資料庫中都沒有,而用戶短時間、高密度的發起這樣的請求,每次都打到資料庫服務上,給資料庫造成了壓力。一般來說這樣的請求屬於惡意請求。
解決方案有兩種:
就是在資料庫即使沒有查詢到數據,我們也把這次請求當做 key 緩存起來,value 可以是 NULL。下次同樣請求就會命中這個 NULL,緩存層就處理了這個請求,不會對資料庫產生壓力。這樣實現起來簡單,開發成本很低。
3. 緩存雪崩
緩存雪崩是指緩存中大多數的數據在同一時間到達過期時間,而查詢數據量巨大,這時候,又是緩存中沒有,資料庫中有的情況了。
防止雪崩的方案簡單來說就是錯峰過期。
在設置 key 過期時間的時候,在加上一個短的隨機過期時間,這樣就能避免大量緩存在同一時間過期,引起的緩存雪崩。
如果發了雪崩,我們可以有服務降級、熔斷、限流手段來拒絕一些請求,保證服務的正常。但是,這些對用戶體驗是有一定影響的。
4. Redis 高可用架構
Redis 高可用架構,大家基本上都能想到主從、哨兵、集群這三種模式。
哨兵模式:
它主要執行三種類型的任務:
哨兵其實也是一個分布式系統,我們可以運行多個哨兵。
然後這些哨兵之間需要相互通氣,交流信息,通過投票來決定是否執行自動故障遷移,以及選擇哪個從伺服器作為新的主伺服器。
哨兵之間採用的協議是 gossip,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協議,達成的是最終一致性。
選舉規則:
E. 請問redis緩存刪除後會不會影響網站的訪問,會重新生成緩存嗎
當從 Redis 緩存中刪除某個鍵時,該鍵對應的數據將不再存在於緩存中,因此在接下來的訪問中如果需要該數據,則需要重新生成緩存。
具體影響取決於您的網站如何處理緩存丟失的情況。如果您的網站在嘗試從緩存中獲取數據時,發現該數據不存在,則可能需要從資料庫中重新查詢數據並將其存儲到 Redis 緩存中。這可能會增加一些延遲,但不會導致網站崩潰歲磨。
如果您的網站在緩存丟失時無法正常工作,則可能需要進行修復,例如乎擾斗李祥實現一些容錯機制,如使用備份緩存伺服器或在緩存丟失時使用其他方式獲取數據。
F. 高性能高並發網站架構,教你搭建Redis5緩存集群
一、Redis集群介紹
Redis真的是一個優秀的技術,它是一仔圓種key-value形式的NoSQL內存資料庫,由ANSI C編寫,遵守BSD協議、支持網路、可基於內存亦可持久化的日誌型、Key-Value資料庫,並提供多種語言的API。 Redis最大的特性是它會將所有數據都放在內存中,所以讀寫速度性能非常好。Redis是基於內存進行操作的,性能較高,可以很好的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網站一瞬間的並發量,例如商品搶購秒殺等活動。
網站承受高並發訪問壓力的同時,還需要從海量數據中查詢出滿足條件的數據,需要快速響應,前端發送請求、後端和mysql資料庫交互,進行sql查詢操作,讀寫比較慢,這時候引入Redis ,把從mysql 的數據緩存到Redis 中,下次讀取時候性能就會提高;當然,它也支持將內存中的數據以快照和日誌的形式持久化到硬碟,這樣即使在斷電、機器故障等異常情況發生時數據也不會丟失,Redis能從硬碟中恢復快照數據到內存中。
Redis 發布了穩定版本的 5.0 版本,放棄 Ruby的集群方式,改用 C語言編寫的 redis-cli的方式,是集群的構建方式復雜度大大降低。Redis-Cluster集群採用無中心結構,每個節點保存數據和整個集群狀態,每個節點都和其他所有節點連接。
為了保證數據的高可用性,加入了主從模式,一個主節點對應一個或多個從節點,主節點提供數據存取,從節點則是從主節點拉取數據備份,當這個主節點掛掉後,就會有這個從節點選取一個來充當主節點,從而保證集群不會掛掉。
redis-cluster投票:容錯,投票過程是集群中所有master參與,如果半數以上master節點與master節點通信超過(cluster-node-timeout),認為當前master節點掛掉。
集群中至少應該有奇數個節點,所以至少有三個節點,每個節點至少有一個備份節點,所以下面使用6節點枝辯(主節點、備份節點由redis-cluster集群確定)。6個節點分布在一台機器上,採用三主三從的模式。實際應用中,最好用多台機器,比如說6個節點分布到3台機器上,redis在建立集群時為自動的將主從節點進行不同機器的分配。
二、單機redis模式
下載源碼redis5.0並解壓編譯
wget http://download.redis.io/releases/redis-5.0.0.tar.gz
tar xzf redis-5.0.0.tar.gz
cd redis-5.0.0
make
redis前端啟動需要改成後台啟動.
修改redis.conf文件,將daemonize no -> daemonize yes
vim redis.conf
啟動redis
/www/server/redis/src/redis-server /www/server/redis/redis.conf
查看redis是否在運行
ps aux|grep redis
現在是單機redis模式完成。
三、redis集群模式:
1.創猛戚缺建6個Redis配置文件
cd /usr/local/
mkdir redis_cluster //創建集群目錄
cd redis_cluster
mkdir 7000 7001 7002 7003 7004 7005//分別代表6個節點
其對應埠 7000 7001 7002 70037004 7005
2.復制配置文件到各個目錄
cp /www/server/redis/redis.conf /usr/local/redis_cluster/7000/
cp /www/server/redis/redis.conf /usr/local/redis_cluster/7001/
cp /www/server/redis/redis.conf /usr/local/redis_cluster/7002/
cp /www/server/redis/redis.conf /usr/local/redis_cluster/7003/
cp /www/server/redis/redis.conf /usr/local/redis_cluster/7004/
cp /www/server/redis/redis.conf /usr/local/redis_cluster/7005/
3.分別修改配置文件
vim /usr/local/redis_cluster/7000/redis.conf
vim /usr/local/redis_cluster/7001/redis.conf
vim /usr/local/redis_cluster/7002/redis.conf
vim /usr/local/redis_cluster/7003/redis.conf
vim /usr/local/redis_cluster/7004/redis.conf
vim /usr/local/redis_cluster/7005/redis.conf
如下
port 7000 #埠
cluster-enabled yes #啟用集群模式
cluster-config-file nodes_7000.conf #集群的配置 配置文件首次啟動自動生成
cluster-node-timeout 5000 #超時時間 5秒
appendonly yes #aof日誌開啟 它會每次寫操作都記錄一條日誌
daemonize yes #後台運行
protected-mode no #非保護模式
pidfile /var/run/redis_7000.pid
//下面可以不寫
#若設置密碼,master和slave需同時配置下面兩個參數:
masterauth "jijiji" #連接master的密碼
requirepass "jijiji" #自己的密碼
cluster-config-file,port,pidfile對應數字
4.啟動節點
cd /www/server/redis/src/
./redis-server /usr/local/redis_cluster/7000/redis.conf
./redis-server /usr/local/redis_cluster/7001/redis.conf
./redis-server /usr/local/redis_cluster/7002/redis.conf
./redis-server /usr/local/redis_cluster/7003/redis.conf
./redis-server /usr/local/redis_cluster/7004/redis.conf
./redis-server /usr/local/redis_cluster/7005/redis.conf
查看redis運行
ps aux|grep redis
5.啟動集群
/www/server/redis/src/redis-cli --cluster create 127.0.0.1:7000 127.0.0.1:7001 127.0.0.1:7002 127.0.0.1:7003 127.0.0.1:7004 127.0.0.1:7005 --cluster-replicas 1
這里使用的命令是create,因為我們要創建一個新的集群。 該選項--cluster-replicas 1意味著我們希望每個創建的主伺服器都有一個從服。
輸入yes
至此,Reids5 集群搭建完成。
6.檢查Reids5集群狀態
可以執行redis-cli --cluster check host:port檢查集群狀態slots詳細分配。
redis-cli --cluster info 127.0.0.1:7000
7.停止Reids5集群
(1).因為Redis可以妥善處理SIGTERM信號,所以直接kill -9也是可以的,可以同時kill多個,然後再依次啟動。
kill -9 PID PID PID
(2).redis5 提供了關閉集群的工具,修改文件: /www/server/redis/utils/create-cluster/create-cluster
埠PROT設置為6999,NODES為6,工具會生成 7000-7005 六個節點 用於操作。
修改後,執行如下命令關閉集群:
/www/server/redis/utils/create-cluster/create-cluster stop
重新啟動集群:
/www/server/redis/utils/create-cluster/create-cluster start
8.幫助信息
執行redis-cli --cluster help,查看更多幫助信息
redis-cli --cluster help
吉海波
G. 2022-03-12 SpringBoot 使用redis做緩存,設置失效時間以及序列化
SpringBoot的cache緩存,是針對返回值的一種操作
springboot使用redis做緩存時,默認只需要導入redis依賴,即可實現使用redis做緩存
不需要導入cache依賴
在啟動類上加上 @EnableCaching 即可開啟緩存功能
關於各個註解的使用,這里不再細說,網上詳細的教程很多,這里主要講一下如何指定過期時間
默認是永不過期,如果需要指定過期時間,則需要增加配置類
H. 查詢數據放入了redis中緩存,怎麼查看緩存的數據
對於變化頻率非常快的數據來說,如果還選擇傳統的靜態緩存方式(Memocached、File System等)展示數據,可能在緩存的存取上會有很大的開銷,並不能很好的滿足需要,而Redis這樣基於內存的NoSQL資料庫,就非常適合擔任實時數據的容器。
但是往往又有數據可靠性的需求,採用MySQL作為數據存儲,不會因為內存問題而引起數據丟失,同時也可以利用關系資料庫的特性實現很多功能。
所以就會很自然的想到是否可以採用MySQL作為數據存儲引擎,Redis則作為Cache。而這種需求目前還沒有看到有特別成熟的解決方案或工具,因此採用Gearman+PHP+MySQL UDF的組合非同步實現MySQL到Redis的數據復制。
MySQL到Redis數據復制方案
無論MySQL還是Redis,自身都帶有數據同步的機制,比較常用的MySQL的Master/Slave模式,就是由Slave端分析Master的binlog來實現的,這樣的數據復制其實還是一個非同步過程,只不過當伺服器都在同一內網時,非同步的延遲幾乎可以忽略。
那麼理論上也可以用同樣方式,分析MySQL的binlog文件並將數據插入Redis。但是這需要對binlog文件以及MySQL有非常深入的理解,同時由於binlog存在Statement/Row/Mixedlevel多種形式,分析binlog實現同步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因此這里選擇了一種開發成本更加低廉的方式,借用已經比較成熟的MySQL UDF,將MySQL數據首先放入Gearman中,然後通過一個自己編寫的PHP Gearman Worker,將數據同步到Redis。比分析binlog的方式增加了不少流程,但是實現成本更低,更容易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