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管理 » 磁碟緩存設置多少最好

磁碟緩存設置多少最好

發布時間: 2023-08-14 14:50:10

Ⅰ 硬碟的緩存容量越大越好嗎

不好。

由於緩存機制和演算法的限制,如果硬碟採用容量更大的緩存,性能不但不能提高,反而可能會降低硬碟讀取數據的命中率,導致硬碟讀取速度不穩定。

此外,緩存容量大了在高低速之間交換數據的快速性就不會這么明顯了。

加之大容量緩存還會帶來安全隱患,遇到突然斷電時,緩存里的大量數據無法完全寫入到硬碟上,從而導致部分數據丟失。

硬碟緩存不僅可以加快硬碟的讀寫速度,同時也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護硬碟。

當需要進行大量零散數據交換時,緩存可以起到臨時存儲的作用,減少硬碟尋道以及機械磨損,從而降低噪音延長硬碟壽命。

(1)磁碟緩存設置多少最好擴展閱讀:

基本參數:

1、容量

作為計算機系統的數據存儲器,容量是硬碟最主要的參數。

硬碟的容量以兆位元組(MB/MiB)、千兆位元組(GB/GiB)或百萬兆位元組(TB/TiB)為單位,

而常見的換算式為:1TB=1024GB,1GB=1024MB而1MB=1024KB。

但硬碟廠商通常使用的是GB,也就是1G=1000MB,而Windows系統,就依舊以「GB」字樣來表示「GiB」單位(1024換算的),因此我們在BIOS中或在格式化硬碟時看到的容量會比廠家的標稱值要小。

硬碟的容量指標還包括硬碟的單碟容量。

一般情況下硬碟容量越大,單位位元組的價格就越便宜,但是超出主流容量的硬碟略微例外。

在我們買硬碟的時候說是500G的,但實際容量都比500G要小的。因為廠家是按1MB=1000KB來換算的,所以我們買新硬碟,比買時候實際用量要小點的。

2、轉速:

轉速的快慢是標示硬碟檔次的重要參數之一,它是決定硬碟內部傳輸率的關鍵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到硬碟的速度。硬碟的轉速越快,硬碟尋找文件的枝鉛速度也就越快,相對的硬碟的傳輸速度也就得到了提高。

硬碟轉速以每分鍾多少轉來表示,單位表示為RPM,RPM是Revolutions Per minute的縮寫,是轉/每分鍾。

RPM值越大,內部傳輸率就越快,訪問時間就越短,硬碟的整體性能也就越好。

硬碟的主軸馬達帶動碟片高速旋轉,產生浮力使磁頭飄浮在碟片上方。

要將所要存取資料的扇區帶到磁頭下方,轉速越快,則等待時間也就越短。因此轉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硬碟的速度。

家用的普通硬碟的轉速一般有5400rpm、7200rpm幾種高轉速硬碟也是台式機用戶的首選;

而對於筆記本用戶則是4200rpm、5400rpm為主,雖然已經有公司發布了10000rpm的筆記本硬碟,但在市場中還較為少見;

伺服器用戶對硬碟性能要求最高,伺服器中使用的SCSI硬碟轉速基本都採用10000rpm,甚至還有15000rpm的,性能要超出家用產品很多。

較高的轉速可縮短硬碟的平均尋道時間和實際讀寫時間,但隨著硬碟轉速的不斷提高也帶來了溫度升高、電機主軸磨損加大、工作噪音增大等負面影響。

3、平均訪問時間:

平均訪問時間體現了硬碟的讀寫速度,它包括了硬碟的尋道時間和等待時間,即:平均訪問時間=平均尋道時間+平均等待時間。

硬碟的平均尋道時間是指硬碟的磁頭移動到盤面指定磁軌所需的時間。這個時間當然越小越好,硬碟的平均尋道時間通常在8ms到12ms之間,而SCSI硬碟則應小於或等於8ms。

硬碟的等待時間,又叫潛伏期,是指磁頭已處於要訪問的磁軌,等待所要訪問的扇區旋轉至磁頭下方的時間。平均等待時間為碟片旋轉一周所需的時間的一半,一般應在4ms以下。

4、傳輸速率:

傳輸速率,單位為兆位元組每秒(MB/s)。硬碟數據傳輸率又包括了內部數據傳輸率和外部數據傳輸率。

內部傳輸率 也稱為持續傳輸率,它反映了硬碟緩沖區未用時的性能。內部傳輸寬含率主要依賴於硬碟的旋轉速度。

外部傳輸率它標稱的是系統匯流排與硬碟緩沖區之間的數據傳輸率,外部數據傳輸率與硬碟介面類型和硬碟緩存的大小有關。

Fast ATA介面硬碟的最大外部傳輸率為16.6MB/s,而Ultra ATA介面的硬碟則達到33.3MB/s。2012年12月,兩80後研製出傳輸速度每秒1.5GB的固態硬碟。

5、緩存:

由於硬碟的內部數據傳輸慎搭笑速度和外界介面傳輸速度不同,緩存在其中起到一個緩沖的作用。

緩存的大小與速度是直接關繫到硬碟的傳輸速度的重要因素,能夠大幅度地提高硬碟整體性能。

當硬碟存取零碎數據時需要不斷地在硬碟與內存之間交換數據,有大緩存,則可以將那些零碎數據暫存在緩存中,減小外系統的負荷,也提高了數據的傳輸速度。

Ⅱ 下載東西,磁碟緩存設置多大最合理

磁碟緩存
磁碟緩存最小值:默認為6MB
磁碟緩存最大值:默認為50MB
在最大最小值范圍內自動調整緩存大小:默認為選上

Ⅲ 固態硬碟緩存多大合適

具體要看你使用何種方式來做緩存:
1)如果是intel的srt,一般是20g-30g的容量;
如果是性能極好的ssd,10多g就足夠了。
一般最多見的是筆記本,會自帶一個16或者24g的小容量ssd作為緩存。
2)如果使用一些軟體,比如fancycache supercache之類。
一般是建議使用64g以上的ssd。
因為沒有底層硬體的支持,所以必須要一定性能標准來達到性能的要求。
而64g一下的ssd,性能是比較一般的。
(同型號的ssd,容量越大 性能越好,這一點大家都明白,有疑問可以)

其實,容量的大小並沒有太大關系。
比如買一個128g的ssd,劃一個小分區出來做緩存就可以。

另外有一點提醒你,
使用軟體也好,intel的srt也好。
提升最大的只是測試得分,實際使用的話 效果比較一般,至少當時讓我十分失望~——~

Ⅳ 硬碟的緩存是16M的好還是32M的好

32M緩存硬碟讀寫性能和使用壽命都更好一些。
硬碟緩存的主要作用是將經常需要讀寫用到的數據存儲在緩存之中,在用的時候計算機優先使用緩存中的數據,當緩存中的數據到達一定量時再寫入到硬碟中,這樣可以減少實際的磁碟操作,有效的保護磁碟免於重復的讀寫操作而導致的損壞,也能減少寫入所需的時間。
32M緩存比16M緩存要大,相對來說對硬碟的保護也更多一些,所以在不考慮其它因素的影響下,32M緩存的硬碟使用壽命會比16M緩存的硬碟壽命更久。
磁碟緩存減少CPU透過I/O讀取磁碟機的次數,提升磁碟I/O的效率,用一塊內存來儲存存取較頻繁的磁碟內容;因為內存的存取是電子動作,而磁碟的存取是I/O動作,感覺上磁碟I/O變得較為快速。
正是由於大緩存帶來的讀寫速度提升和為了應對固態硬碟的競爭,傳統機械硬碟廠家推出了混合硬碟,也就是機械硬碟+大緩存+大容量快閃記憶體的組合。這樣做的優點很明顯,第一大容量快閃記憶體使得系統運行速度提升,第二在數據傳輸過程中數據以固態硬碟的速度傳輸到快閃記憶體中然後再轉到緩存最後連續讀寫到機械硬碟中,大容量快閃記憶體起到了一定的緩沖作用(只要傳輸的數據不是遠大於快閃記憶體容量的情況下傳輸速度能夠與固態硬碟看齊)。

熱點內容
android獲取應用版本 發布:2025-02-02 05:54:19 瀏覽:744
pythonif比較 發布:2025-02-02 05:24:03 瀏覽:259
已連接的無線網如何知道密碼 發布:2025-02-02 04:53:51 瀏覽:634
android編程入門經典pdf 發布:2025-02-02 04:46:19 瀏覽:57
安卓什麼軟體測試手機電池 發布:2025-02-02 04:28:52 瀏覽:996
手機上傳快 發布:2025-02-02 04:27:46 瀏覽:308
電腦配置詳解圖解都有哪些 發布:2025-02-02 04:26:27 瀏覽:716
景區應該有什麼配置 發布:2025-02-02 04:09:08 瀏覽:120
c語言與java工作 發布:2025-02-02 03:59:57 瀏覽:283
qq買什麼不要支付密碼 發布:2025-02-02 03:50:29 瀏覽: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