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線性壓縮
A. 拉伸中應變和壓縮率換算公式
應力(Stress)是在施吵散加的外力的影響下物體內部產生的內力與截面積的比值,表達公式:σ=F/A(F:受力,A:截面積)單位:帕斯卡(Pa).
應變(Strain)是在施加的外力的影響下物體伸長量ΔL和原長L的比值所表示的伸長率或壓縮率,公式表達為ε=ΔL/L0,無單位,常常乘以100%。
泊松比(Poisson's Rate)是指材料在單向受拉或受壓時,橫向正應變與軸向正應變比值的絕對值,記為μ=-ε1/ε2,無單位.
強度(Strength)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壞的能力,材料破壞時應力(stress)達到的極限值稱為材料的極限強度(如果再細分,有breaking limit 和yield limit之分,這個暫時不談,以後再說)。常用f表示,單位:Pa, 常用兆帕(Mpa)。
模量(Molus)是指材料在受力狀態下應力(stress)與應變(strain)之比,表達公式:E = σ / ε,單位:Pa, 常用吉帕(Gpa)
對比記憶:
· 應力(Stress)和壓強(Pressure)的概念差不多,就是指單位面積上所受的力的大小,單位和壓強一樣:帕、千帕、兆帕等等。在流體力學中一般習慣用壓強,在固體力學中一般習慣用應力這種稱呼。
· 按照載荷(load)作用的形式不同,應力又可以分為拉伸應力、壓縮應力、剪切應力、彎曲應力和扭轉應力。
相對的,材料承受的應力(Stress)對應的就是材料的強度(strength),所以根據外力作用方式不同,材料會受到抗拉強度/拉伸強度(Tensile strength)、抗壓強度(compressivestrength)、抗剪強度/剪切強度(shear strength or Tear strength)、抗彎強度/彎曲強度(Flexural molus)等。【我有看到網上說機械設計手冊-成大先版-材料力學性能代號及其含義中的規定,沒有拉伸強度這一項,對於材料只有抗拉強度。但是平時工作中常說到拉伸強度,且GB/T 1040.1-2018 塑料 拉伸性能的測定 中把Tensile strength翻譯為拉伸強度,所以用拉伸強度並無不妥】
· 材料發生形變時內部產生了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抵抗外力,定義為:單位面積上的這種反作用力為應力(Stress)。或物體由於外因(受力、濕度變化等)而變形時,在物體內各部分之間產生相互作用的內力,以抵抗這種外因的作用,並力圖使物體從變形後的位置回復到變形前的位置。在所考察的截面某一點單位面積上的內力稱為應力(Stress)。
·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不能產生位移時,它的幾何形狀和尺寸將發生變化,這種形變稱為應變(Strain)。
按照應力和應變的方向關系,可以將應力分為正應力σ 和切應力τ,正應力的方向與應變方向平行,而切應力的方向與應變垂直。正應力表示零件內部相鄰兩截面間拉伸和壓縮的作用,切應力表示相互錯動的作用。正應力和切應力的向量和稱為總應力。握簡正應力和切應力是度量零件強度(strength)的兩個物理量。
· 當材料受外力作用時,其內部產生應力,外力增加,應力相應增大,直至材料內部質點間結合力不足以抵抗所作用的外力時,材料即發生破壞,就是我們常說的抗拉/抗壓/抗剪強度(strength)。
公式記憶:
· 當一條長度為L、截面積為A的金屬絲在力F作用下伸長ΔL時,
F/A叫應力(Stress),公式:σ=F/A,其物理意義是金屬絲單位截面積所受到的力(初中物理學過:單位面積所受到的力稱之為壓強,所以「應力」並不是「力」,其本質是表示一個壓強的大小),單位是Pa,
ΔL/ L0叫應變(Strain),ε=ΔL/L0*100%,其物理意義是金屬絲單位長度所對應的伸長量(即變化的長度除以原始長度),無量綱單位,或者說單位為常數1。
· 應力與應變的比叫模量(模量=應力/應變)。E=σ/ε,單位是Pa(或MPa,GPa)
材料的抗壓、抗拉、抗剪強度的計算式為:f=F/A. (式中:f:材料強度,MPa;F:材料破壞時的最大荷載,N;A:試件的受力面積, mm^2)。
材段碰褲料的抗彎(折)強度的計算式為:f=3FL/(2bh^2) (受力方式為:矩形截面的條形試件放在兩支點上,中間作用一集中荷載力F。b,h為截面的寬度高度,L是兩支點距離)
彈性模量:
材料在彈性變形階段,其應力和應變成正比例關系,也就是說滿足胡克定律( Hooke's law ,也譯作虎克定律:固體材料受力之後,材料中的應力與應變之間成線性關系,F=-k·x),其比例系數(k)稱為彈性模量(E)。
彈性模量(elastic molus / molus of elasticity)是描述物質彈性的一個物理量,是一個總稱,彈性模量包括楊氏模量(Young's molus), 體積模量(bulk molus)和剪切模量(shear molus)等。一般把彈性模量等同於楊氏模量(即拉伸模量)。
Young's molus (E), shear molus(G), bulk molus (K), 和 Poisson'sratio (μ)之間可以進行換算,公式為:E=2G(1+μ)=3K(1-2μ).
在材料彈性變形階段內,μ是一個常數。理論上,各向同性材料的三個彈性常數E、G、μ中,只有兩個是獨立的,因為它們之間存在如下關系:G=E/[2(1+μ)],知道其中兩個數值,第三個可以通過公式推導得出。
· 楊氏模量(Young's molus),又稱拉伸模量(tensile molus)是彈性模量(elastic molus)中最常見的一種。楊氏模量衡量的是一個彈性體的剛度(stiffness),表示材料受拉/受壓變形的難易程度,是描述固體材料抵抗形變能力的物理量,材料剛度的一個指標。E值永為正值,單位Pa,因為ΔL是微小變化量,最終的結果比較大,常用MPa。
定義:應力與應變的比值
別稱:拉伸模量(tensile molus)
公式:E = σ / ε= (F/A)/(ΔL/L0)
· 體積模量(bulk molus),又稱為體變模量。我們先假設,在P0的壓強下體積為V0,若壓強變化為ΔP(ΔP是末態的壓強減去初態的壓強,當然ΔP可正可負),則體積變化為ΔV(ΔV計算方法同前者,當然也可正可負)。則有K=-ΔP/(ΔV/V0) , 被稱為該物體的體積模量(molus of volumeelasticity)。如在彈性范圍內,則專稱為體積彈性模量。不難發現體積模量是一個正值(壓強大時體積變小,壓強小時體積變大),K值永為正值,單位Pa。
· 剪切模量(Shear molus),材料常數,是剪切應力與應變的比值。又稱切變模量或剛性模量。材料的力學性能指標之一。是材料在剪切應力作用下,在彈性變形比例極限范圍內,切應力與切應變的比值。它表徵材料抵抗切應變的能力。模量大,則表示材料的剛性強。剪切模量的倒數稱為剪切柔量,是單位剪切力作用下發生切應變的量度,可表示材料剪切變形的難易程度。
定 義:剪切應力與應變的比值
別 名:切變模量或剛性模量(molus ofrigidity)
公式:剪切模量G和彈性模量E、泊松比μ之間有關系:G=E/(2(1+μ))
· 泊松比(Poisson ratio),是指材料在單向受拉或受壓時,橫向正應變與軸向正應變的絕對值的比值,也叫橫向變形系數,它是反映材料橫向變形的彈性常數。計算方式為:垂直方向上的應變εl與載荷方向上的應變ε之比的負值。可以想像為一塊正方體橡皮泥,一個方向受壓變小,應變為負;一個方向因為擠壓變大,應變為正,兩者相除取絕對值。同應變一樣,是無量綱量,無量綱單位,或者說單位為常數1。
定義:橫向正應變軸向正應變比值的絕對值
公式:μ=-ε1/ε2
主次泊松比的區別:
主泊松比PRXY,指的是在單軸作用下,X方向的單位拉(或壓)應變所引起的Y方向的壓(或拉)應變;
次泊松比NUXY,它代表了與PRXY成正交方向的泊松比,指的是在單軸作用下,Y方向的單位拉(或壓)應變所引起的X方向的壓(或拉)應變。
B. 空調壓縮機啟動和運行那個阻止大
阻止是什麼?電機是非線性負載,電機啟動時阻抗小電流大,運行時阻抗大電流小
C. 跪求大師,我對負電壓一直不理解。
說到電壓,一切都是相對的。不同的電導體之間有不同的電位。這意味著一個電壓可以高於另一個電壓。這種情況下一般不會使用"負電壓"的描述。我們所說的負電壓是指一個電壓低於系統的地電位。圖1是一個3.3V電源電壓和0V系統地電位的示例。在這個系統中,需要測量和記錄感測器的信號。這些信號可能在+2.5V和–2.5V之間。
為了檢測這些信號,我們採用+3.3V的正電源電壓和–3.3V的負電源電壓的運算放大器。且系統中已經提供+3.3V正電壓。對於所需的–3.3V負電壓,可以利用系豎模統的–5V來產生。該電壓軌可能來自基於變壓器的電源,通常該電壓是沒有經過精確調節肆亮的。為了精準生成–3.3V,我們需要使用線性穩壓器。
市場上有眾多適用於正電壓的線性穩壓器可供選擇。在需要轉換負電壓的應用中,是否可以使用這種正線性穩壓器?
圖1顯示了用於這種應用中的正線性穩壓器。圖中的可調電阻代表線性穩壓器的調整元件。對於這種線性穩壓器IC來說,和GND連接器之間的電壓關系是完全相同的,就像在正電壓應用中一樣。然而,在這種環境中使用正線性穩壓器有幾個缺點。該電路將使用電阻分壓器來調節基於–5V電壓軌的輸出電壓,而不是基於0V電壓軌、系統地。這會導致–5V電壓軌上的干擾和雜訊直接耦合到產生的–3.3V軌上。此外,穩壓精度也相當差。當–5V電源電壓精度只有±10%時,這個不精確度也會耦合到–3.3V產生的輸出電壓上。
圖1. 產生負電壓的正線性穩壓器。
在這種情況下使用正線性穩壓器的第二個缺點是線性穩壓器設備的I/O引腳(例如使能引腳)將以–5V為參考。如果需要監控不同電壓的上電序列,則可能需要電平轉換。
圖2所示的是相同系統,但是使用了專為降壓負電壓設計的線性穩壓器。這些IC被稱為負線性穩壓器。ADI公司的新型ADP7183負線性穩壓器專為最低雜訊、最高電源抑制比(PSRR)而設計。這使得該器件非常適合對電源雜訊敏感節點的濾波應用。
如果使用如圖2所示的負線性穩壓器,則產生的–3.3V是相對於0V 地電壓進行穩壓。這將產生非常低的雜訊和精確的輸出電壓。此 外,I/O引腳以0V的系統地為參考,可以省去電平轉換。
這樣一來,特殊的負線性穩壓器在轉換負電余雹緩壓或濾波負電壓時就顯得尤為重要。
D. 壓縮機的功率和製冷量是什麼關系
壓縮機功率 = 製冷量 / 能耗比。
壓縮機將致冷劑壓縮,將氣態的製冷劑變為液體,這樣由基陸枯於物太變化我們也知道,液化需要放熱,這樣就放出大量熱量,而由於熱量是在室外機冷凝器(就是那熱交換器)那放熱的,所以使製冷劑變冷,而接近常溫的製冷劑送到室內部分的蒸發器後。
由於蒸發器前有一個膨脹閥(小型機組為毛細管大的也有用調節閥的),然後由於蒸發器壓力極低(相對來說),製冷劑搏洞開始沸騰,從而汽化,汽化過程中吸收大量的熱使蒸發器變冷,而蒸發器又與空氣進行熱交換所以才讓空氣變了,不斷循環就實現製冷了。
製冷量是指空調進行製冷運行時,單位時間內從密閉空間、房間或區域內去除的熱量總和。製冷量大的空調適用於面積比較大的房間,且製冷速度較快。使用額定製冷量在800w的壓縮機能把10平方的空間拉到0攝氏度。
(4)負線性壓縮擴展閱讀:
選型原則
①、壓縮機容量應根據各蒸發溫度系統總機械負荷乘以運轉時間系數確定。除特殊要求外,一般不設備用機 。
②、選用活塞往復式氟利昂壓縮機時,當壓縮比大於10應採用雙級壓縮機;小於或等於10應採用單級壓縮。氟利昂雙級壓縮系統一般宜採用一級節流中間不完全冷卻方式。
③、一般在冷庫中一些的冷卻器、油分離器、冷凝器、貯液器等設備均應與氟利昂製冷壓縮機的製冷能力相適應。
④、選用氟利昂製冷壓縮機的工作條悉鉛件,不得超過深圳冷庫企業規定的限定工作條件。
⑤、氟利昂冷藏製冷系統中,一般應採用回熱循環。
⑥、製冷壓縮機的運轉時數,對於5~100t的深圳冷庫,一般可採用每晝夜運轉12~16h。
E. 裂紋擴展的基本形式
裂紋擴展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由於材料內部存在缺陷或者應力集中等因素所導致的斷裂破壞過程中裂紋的擴展。裂紋擴展的基本形式如下:
1. 疲勞裂紋擴展:疲勞裂紋擴展是由於取向不良、應力集中等因素導致材料長期受到重復載荷而產生的裂紋春絕,表現為裂紋一點點地擴展,像魚鱗一樣的特徵。
2. 腐蝕裂紋擴展:腐蝕裂紋擴展是由於材料表層被腐蝕知弊而導致的裂紋,表現為通常為腐蝕的位置呈現出明顯的裂紋,具有類似的分形特徵。
3. 慢速裂紋擴展:慢速裂紋擴展是在低應力下,由於自身或從外界作用下產生的缺陷,導致裂紋逐步擴展,表現為斜向地或垂直地穿過件的出現。
4. 一次性斷裂:一次性扒猛姿斷裂是由於突然的大應力或力矩作用於材料時突然破裂導致的,表現為突然斷裂而沒有明顯的裂紋擴展。
以上是裂紋擴展的基本形式,不同材料、不同條件下,裂紋擴展也會呈現出不同的特徵。裂紋擴展具有預測和控制其破壞的重要意義。
F. 非線性負載是什麼負載線性負載是什麼負載 感性負載是什麼負載
負載稿沖的電壓和電喚敬毀流不是線性關系的就是非線性負載,感性負載和容性負載都是非線性負載,線性負載就是電阻性負載。感性負載指的是負載整體表現出電感的特性,不和備是指純電感,比如電感和電阻串聯,它就是感性負載。同樣容性負載就是負載整體表現出電容的特性,也不是指純電容。僅供參考!
G. 監控視頻壓縮編解碼的介紹
(一)、M-JPEG
M-JPEG(Motion- Join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技術即運動靜止圖像(或逐幀)壓縮技術,廣泛應用於非線性編輯領域可精確到幀編輯和多層圖像處理,把運動的視頻序列作為連續的靜止圖像來處理,這種壓縮方式單獨完整地壓縮每一幀,在編輯過程中可隨機存儲每一幀,可進行精確到幀的編輯,此外M-JPEG的壓縮和解壓縮是對稱的,可由相同的硬體和軟體實現。但M-JPEG只對幀內的空間冗餘進行壓縮。不對幀間的時間冗餘進行壓縮,故壓縮效率不高。採用M-JPEG數字壓縮格式,當壓縮比7:1時,可提供相當於Betecam SP質量圖像的節目。
JPEG標准所根據的演算法是基於DCT(離散餘弦變換)和可變長編碼。JPEG的關鍵技術有變換編碼、量化、差分編碼、運動補償、霍夫曼編碼和遊程編碼等
M-JPEG的優點是:可以很容易做到精確到幀的編輯、設備比較成熟。缺點是壓縮效率不高。
此外,M-JPEG這種壓縮方式並不是一個完全統一的壓縮標准,不同廠家的編解碼器和存儲方式並沒有統一的規定格式。這也就是說,每個型號的視頻伺服器或編碼板有自己的M-JPEG版本,所以在伺服器之間的數據傳輸、非線性製作網路向伺服器的數據傳輸都根本是不可能的。
(二)、MPEG系列標准
MPEG是活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orts Group)的縮寫,於1988年成立,是為數字視/音頻制定壓縮標準的專家組,目前已擁有300多名成員,包括IBM、SUN、BBC、NEC、INTEL、AT&T等世界知名公司。MPEG組織最初得到的授權是制定用於「活動圖像」編碼的各種標准,隨後擴充為「及其伴隨的音頻」及其組合編碼。後來針對不同的應用需求,解除了「用於數字存儲媒體」的限制,成為現在制定「活動圖像和音頻編碼」標準的組織。MPEG組織制定的各個標准都有不同的目標和應用,目前已提出MPEG-1、MPEG-2、MPEG-4、MPEG-7和MPEG-21標准。
1.MPEG-1標准
MPEG-1標准於1993年8月公布,用於傳輸1.5Mbps數據傳輸率的數字存儲媒體運動圖像及其伴音的編碼。該標准包括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說明了如何根據第二部分(視頻)以及第三部分(音頻)的規定,對音頻和視頻進行復合編碼。第四部分說明了檢驗解碼器或編碼器的輸出比特流符合前三部分規定的過程。第五部分是一個用完整的C語言實現的編碼和解碼器。
該標准從頒布的那一刻起,MPEG-1取得一連串的成功,如VCD和MP3的大量使用,Windows95以後的版本都帶有一個MPEG-1軟體解碼器,可攜式MPEG-1攝像機等等。
2.MPEG-2標准
MPEG組織於1994年推出MPEG-2壓縮標准,以實現視/音頻服務與應用互操作的可能性。MPEG-2標準是針對標准數字電視和高清晰度電視在各種應用下的壓縮方案和系統層的詳細規定,編碼碼率從每秒3兆比特~100兆比特,標準的正式規范在ISO/IEC13818中。MPEG-2不是MPEG-1的簡單升級,MPEG-2在系統和傳送方面作了更加詳細的規定和進一步的完善。MPEG-2特別適用於廣播級的數字電視的編碼和傳送,被認定為SDTV和HDTV的編碼標准。
MPEG-2圖像壓縮的原理是利用了圖像中的兩種特性:空間相關性和時間相關性。這兩種相關性使得圖像中存在大量的冗餘信息。如果我們能將這些冗餘信息去除,只保留少量非相關信息進行傳輸,就可以大大節省傳輸頻帶。而接收機利用這些非相關信息,按照一定的解碼演算法,可以在保證一定的圖像質量的前提下恢復原始圖像。一個好的壓縮編碼方案就是能夠最大限度地去除圖像中的冗餘信息。
MPEG-2的編碼圖像被分為三類,分別稱為I幀,P幀和B幀。
I幀圖像採用幀內編碼方式,即只利用了單幀圖像內的空間相關性,而沒有利用時間相關性。P幀和B幀圖像採用幀間編碼方式,即同時利用了空間和時間上的相關性。P幀圖像只採用前向時間預測,可以提高壓縮效率和圖像質量。P幀圖像中可以包含幀內編碼的部分,即P幀中的每一個宏塊可以是前向預測,也可以是幀內編碼。B幀圖像採用雙向時間預測,可以大大提高壓縮倍數。
MPEG-2的編碼碼流分為六個層次。為更好地表示編碼數據,MPEG-2用句法規定了一個層次性結構。它分為六層,自上到下分別是:圖像序列層、圖像組(GOP)、圖像、宏塊條、宏塊、塊。
MPEG-2標准在廣播電視領域中的主要應用如下:
(1)視音頻資料的保存
一直以來,電視節目、音像資料等都是用磁帶保存的。這種方式有很多弊端:易損,佔地大,成本高,難於重新使用。更重要的是難以長期保存,難以查找、難以共享。隨著計算機技術和視頻壓縮技術的發展,高速寬頻計算機網路以及大容量數據存儲系統給電視台節目的網路化存儲、查詢、共享、交流提供了可能。
採用MPEG-2壓縮編碼的DVD視盤,給資料保存帶來了新的希望。電視節目、音像資料等可通過MPEG-2編碼系統編碼,保存到低成本的CD-R光碟或高容量的可擦寫DVD-RAM上,也可利用DVD編著軟體(如Daikin Scenarist NT、Spruce DVDMaestro等)製作成標準的DVD視盤,既可節約開支,也可節省存放空間。
(2)電視節目的非線性編輯系統及其網路
在非線性編輯系統中,節目素材是以數字壓縮方式存儲、製作和播出的, 視頻壓縮技術是非線性編輯系統的技術基礎。目前主要有M-JPEG和MPEG-2兩種數字壓縮格式。
M-JPEG技術即運動靜止圖像(或逐幀)壓縮技術,可進行精確到幀的編輯,但壓縮效率不高。
MPEG-2採用幀間壓縮的方式,只需進行I幀的幀內壓縮處理,B幀和P幀通過偵測獲得,因此 ,傳輸和運算的數據大多由幀之間的時間相關性得到,相對來說,數據量小,可以實現較高的壓縮比。隨著逐幀編輯問題的解決,MPEG-2將廣泛應用於非線性編輯系統,並大大地降低編輯成本,同時MPEG-2的解壓縮是標準的,不同廠家設計的壓縮器件壓縮的數據可由其他廠家設計解壓縮器來解壓縮,這一點保證了各廠家的設備之間能完全兼容。
由於採用MPEG-2 IBP視頻壓縮技術,數據量成倍減少,降低了存儲成本,提高了數據傳輸速度,減少了對計算機匯流排和網路帶寬的壓力,可採用純乙太網組建非線性編輯網路系統已成為可能,而在目前乙太網是最為成熟的網路,系統管理比較完善,價格也比較低廉。
基於MPEG-2的非線性編輯系統及非線性編輯網路將成為未來的發展方向。
(3)衛星傳輸
MPEG-2已經通過ISO認可,並在廣播領域獲得廣泛的應用,如數字衛星視頻廣播(DVB-S)、DVD視盤和視頻會議等。目前,全球有數以千萬計的DVB-S用戶,DVB-S信號採用MPEG-2壓縮格式編碼,通過衛星或微波進行傳輸,在用戶端經MPEG-2衛星接收解碼器解碼,以供用戶觀看。此外,採用MPEG-2壓縮編碼技術,還可以進行遠程電視新聞或節目的傳輸和交流。
(4)電視節目的播出
在整個電視技術中播出是一個承上啟下的環節,對播出系統進行數字化改造是非常必要的,其中最關鍵一步就是構建硬碟播出系統。MPEG-2硬碟自動播出系統因編播簡便、儲存容量大、視頻指標高等優點,而為人們所青睞。但以往MPEG-2播出設備因非常昂貴,而只有少量使用。隨著MPEG-2技術的發展和相關產品成本的下降,MPEG-2硬碟自動系統播出可望得到普及。
3.MPEG-4標准
運動圖像專家組MPEG 於1999年2月正式公布了MPEG-4(ISO/IEC14496)標准第一版本。同年年底MPEG-4第二版亦告底定,且於2000年年初正式成為國際標准。
MPEG-4與MPEG-1和MPEG-2有很大的不同。MPEG-4不只是具體壓縮演算法,它是針對數字電視、互動式繪圖應用(影音合成內容)、互動式多媒體(WWW、資料擷取與分散)等整合及壓縮技術的需求而制定的國際標准。MPEG-4標准將眾多的多媒體應用集成於一個完整的框架內,旨在為多媒體通信及應用環境提供標準的演算法及工具,從而建立起一種能被多媒體傳輸、存儲、檢索等應用領域普遍採用的統一數據格式。
MPEG-4的編碼理念是:MPEG-4標准同以前標準的最顯著的差別在於它是採用基於對象的編碼理念,即在編碼時將一幅景物分成若干在時間和空間上相互聯系的視頻音頻對象,分別編碼後,再經過復用傳輸到接收端,然後再對不同的對象分別解碼,從而組合成所需要的視頻和音頻。這樣既方便我們對不同的對象採用不同的編碼方法和表示方法,又有利於不同數據類型間的融合,並且這樣也可以方便的實現對於各種對象的操作及編輯。例如,我們可以將一個卡通人物放在真實的場景中,或者將真人置於一個虛擬的演播室里,還可以在互聯網上方便的實現交互,根據自己的需要有選擇的組合各種視頻音頻以及圖形文本對象。
MPEG-4系統的一般框架是:對自然或合成的視聽內容的表示;對視聽內容數據流的管理,如多點、同步、緩沖管理等;對靈活性的支持和對系統不同部分的配置。
與MPEG-1、MPEG-2相比,MPEG-4具有如下獨特的優點:
(1) 基於內容的交互性
MPEG-4提供了基於內容的多媒體數據訪問工具,如索引、超級鏈接、上下載、刪除等。利用這些工具,用戶可以方便地從多媒體資料庫中有選擇地獲取自己所需的與對象有關的內容,並提供了內容的操作和位流編輯功能,可應用於互動式家庭購物,淡入淡出的數字化效果等。MPEG-4提供了高效的自然或合成的多媒體數據編碼方法。它可以把自然場景或對象組合起來成為合成的多媒體數據。
(2)高效的壓縮性
MPEG-4基於更高的編碼效率。同已有的或即將形成的其它標准相比,在相同的比特率下,它基於更高的視覺聽覺質量,這就使得在低帶寬的信道上傳送視頻、音頻成為可能。同時MPEG-4還能對同時發生的數據流進行編碼。一個場景的多視角或多聲道數據流可以高效、同步地合成為最終數據流。這可用於虛擬三維游戲、三維電影、飛行模擬練習等
(3)通用的訪問性
MPEG-4提供了易出錯環境的魯棒性,來保證其在許多無線和有線網路以及存儲介質中的應用,此外,MPEG-4還支持基於內容的的可分級性,即把內容、質量、復雜性分成許多小塊來滿足不同用戶的不同需求,支持具有不同帶寬,不同存儲容量的傳輸信道和接收端。
這些特點無疑會加速多媒體應用的發展,從中受益的應用領域有:網際網路多媒體應用;廣播電視;互動式視頻游戲;實時可視通信;互動式存儲媒體應用;演播室技術及電視後期製作;採用面部動畫技術的虛擬會議;多媒體郵件;移動通信條件下的多媒體應用;遠程視頻監控;通過ATM網路等進行的遠程資料庫業務等。MPEG-4主要應用如下:
(1)應用於網際網路視音頻廣播
由於上網人數與日俱增,傳統電視廣播的觀眾逐漸減少,隨之而來的便是廣告收入的減少,所以現在的固定式電視廣播最終將轉向基於TCP/IP的網際網路廣播,觀眾的收看方式也由簡單的遙控器選擇頻道轉為網上視頻點播。視頻點播的概念不是先把節目下載到硬碟,然後再播放,而是流媒體視頻(streaming video),點擊即觀看,邊傳輸邊播放。
現在網際網路中播放視音頻的有:Real Networks公司的 Real Media,微軟公司的 Windows Media,蘋果公司的 QuickTime,它們定義的視音頻格式互不兼容,有可能導致媒體流中難以控制的混亂,而MPEG-4為網際網路視頻應用提供了一系列的標准工具,使視音頻碼流具有規范一致性。因此在網際網路播放視音頻採用MPEG-4,應該說是一個安全的選擇。
(2)應用於無線通信
MPEG-4高效的碼率壓縮,交互和分級特性尤其適合於在窄帶移動網上實現多媒體通信,未來的手機將變成多媒體移動接收機,不僅可以打移動電視電話、移動上網,還可以移動接收多媒體廣播和收看電視。
(3)應用於靜止圖像壓縮
靜止圖像(圖片)在網際網路中大量使用,現在網上的圖片壓縮多採用JPEG技術。MPEG-4中的靜止圖像(紋理)壓縮是基於小波變換的,在同樣質量條件下,壓縮後的文件大小約是JPEG壓縮文件的十分之一。把網際網路上使用的JPEG圖片轉換成MPEG-4格式,可以大幅度提高圖片在網路中的傳輸速度。
(4)應用於電視電話
傳統用於窄帶電視電話業務的壓縮編碼標准,如H261,採用幀內壓縮、幀間壓縮、減少象素和抽幀等辦法來降低碼率,但編碼效率和圖像質量都難以令人滿意。MPEG-4的壓縮編碼可以做到以極低碼率傳送質量可以接受的聲像信號,使電視電話業務可以在窄帶的公用電話網上實現。
(5)應用於計算機圖形、動畫與模擬
MPEG-4特殊的編碼方式和強大的交互能力,使得基於MPEG-4的計算機圖形和動畫可以從各種來源的多媒體資料庫中獲取素材,並實時組合出所需要的結果。因而未來的計算機圖形可以在MPEG-4語法所允許的范圍內向所希望的方向無限發展,產生出今天無法想像的動畫及模擬效果。
(6)應用於電子游戲
MPEG-4可以進行自然圖像與聲音同人工合成的圖像與聲音的混合編碼,在編碼方式上具有前所未有的靈活性,並且能及時從各種來源的多媒體資料庫中調用素材。這可以在將來產生象電影一樣的電子游戲,實現極高自由度的互動式操作。
(三)H.264
H.264是ITU-T的VCEG(視頻編碼專家組)和ISO/IEC的MPEG(活動圖像編碼專家組)的聯合視頻組(JVT:joint video team)開發的一個新的數字視頻編碼標准,它既是ITU-T的H.264,又是ISO/IEC的MPEG-4的第10 部分。1998年1月份開始草案徵集,1999年9月,完成第一個草案,2001年5月制定了其測試模式TML-8,2002年6月的 JVT第5次會議通過了H.264的FCD板。2003年3月正式發布。
H.264和以前的標准一樣,也是DPCM加變換編碼的混合編碼模式。但它採用回歸基本的簡潔設計,不用眾多的選項,獲得比H.263++好得多的壓縮性能;加強了對各種信道的適應能力,採用網路友好的結構和語法,有利於對誤碼和丟包的處理;應用目標范圍較寬,以滿足不同速率、不同解析度以及不同傳輸(存儲)場合的需求;它的基本系統是開放的,使用無需版權。
在技術上,H.264標准中有多個閃光之處,如統一的VLC符號編碼,高精度、多模式的位移估計,基於4×4塊的整數變換、分層的編碼語法等。這些措施使得H.264演算法具有很的高編碼效率,在相同的重建圖像質量下,能夠比H.263節約50%左右的碼率。H.264的碼流結構網路適應性強,增加了差錯恢復能力,能夠很好地適應IP和無線網路的應用。 H.264的演算法在概念上可以分為兩層:視頻編碼層(VCL:Video Coding Layer)負責高效的視頻內容表示,網路提取層(NAL:Network Abstraction Layer)負責以網路所要求的恰當的方式對數據進行打包和傳送。在VCL和NAL之間定義了一個基於分組方式的介面,打包和相應的信令屬於NAL的一部分。這樣,高編碼效率和網路友好性的任務分別由VCL和NAL來完成。
VCL層包括基於塊的運動補償混合編碼和一些新特性。與前面的視頻編碼標准一樣,H.264沒有把前處理和後處理等功能包括在草案中,這樣可以增加標準的靈活性。
NAL負責使用下層網路的分段格式來封裝數據,包括組幀、邏輯信道的信令、定時信息的利用或序列結束信號等。例如,NAL支持視頻在電路交換信道上的傳輸格式,支持視頻在Internet上利用RTP/UDP/IP傳輸的格式。NAL包括自己的頭部信息、段結構信息和實際載荷信息,即上層的VCL數據。(如果採用數據分割技術,數據可能由幾個部分組成)。 H.264支持1/4或1/8像素精度的運動矢量。在1/4像素精度時可使用6抽頭濾波器來減少高頻雜訊,對於1/8像素精度的運動矢量,可使用更為復雜的8抽頭的濾波器。在進行運動估計時,編碼器還可選擇增強內插濾波器來提高預測的效果。
在H.264的運動預測中,一個宏塊(MB)可以按圖2被分為不同的子塊,形成7種不同模式的塊尺寸。這種多模式的靈活和細致的劃分,更切合圖像中實際運動物體的形狀,大大提高了運動估計的精確程度。在這種方式下,在每個宏塊中可以包含有1、2、4、8或16個運動矢量。
在H.264中,允許編碼器使用多於一幀的先前幀用於運動估計,這就是所謂的多幀參考技術。例如2幀或3幀剛剛編碼好的參考幀,編碼器將選擇對每個目標宏塊能給出更好的預測幀,並為每一宏塊指示是哪一幀被用於預測。 H.264與先前的標准相似,對殘差採用基於塊的變換編碼,但變換是整數操作而不是實數運算,其過程和DCT基本相似。這種方法的優點在於:在編碼器中和解碼器中允許精度相同的變換和反變換,便於使用簡單的定點運算方式。也就是說,這里沒有反變換誤差。 變換的單位是4×4塊,而不是以往常用的8×8塊。由於用於變換塊的尺寸縮小,運動物體的劃分更精確,這樣,不但變換計算量比較小,而且在運動物體邊緣處的銜接誤差也大為減小。為了使小尺寸塊的變換方式對圖像中較大面積的平滑區域不產生塊之間的灰度差異,可對幀內宏塊亮度數據的16個4×4塊的DC系數(每個小塊一個,共16個)進行第二次4×4塊的變換,對色度數據的4個4×4塊的DC系數(每個小塊一個,共4個)進行2×2塊的變換。
H.264為了提高碼率控制的能力,量化步長的變化的幅度控制在12.5%左右,而不是以不變的增幅變化。變換系數幅度的歸一化被放在反量化過程中處理以減少計算的復雜性。為了強調彩色的逼真性,對色度系數採用了較小量化步長。 在先前的H.26x系列和MPEG-x系列標准中,都是採用的幀間預測的方式。在H.264中,當編碼Intra圖像時可用幀內預測。對於每個4×4塊(除了邊緣塊特別處置以外),每個像素都可用17個最接近的先前已編碼的像素的不同加權和(有的權值可為0)來預測,即此像素所在塊的左上角的17個像素。顯然,這種幀內預測不是在時間上,而是在空間域上進行的預測編碼演算法,可以除去相鄰塊之間的空間冗餘度,取得更為有效的壓縮。
如圖4所示,4×4方塊中a、b、...、p為16 個待預測的像素點,而A、B、...、P是已編碼的像素。如m點的值可以由(J+2K+L+2)/ 4 式來預測,也可以由(A+B+C+D+I+J+K+L)/ 8 式來預測,等等。按照所選取的預測參考的點不同,亮度共有9類不同的模式,但色度的幀內預測只有4類模式。 H.264 草案中包含了用於差錯消除的工具,便於壓縮視頻在誤碼、丟包多發環境中傳輸,如移動信道或IP信道中傳輸的健壯性。
為了抵禦傳輸差錯,H.264視頻流中的時間同步可以通過採用幀內圖像刷新來完成,空間同步由條結構編碼(slice structured coding)來支持。同時為了便於誤碼以後的再同步,在一幅圖像的視頻數據中還提供了一定的重同步點。另外,幀內宏塊刷新和多參考宏塊允許編碼器在決定宏塊模式的時候不僅可以考慮編碼效率,還可以考慮傳輸信道的特性。
除了利用量化步長的改變來適應信道碼率外,在H.264中,還常利用數據分割的方法來應對信道碼率的變化。從總體上說,數據分割的概念就是在編碼器中生成具有不同優先順序的視頻數據以支持網路中的服務質量QoS。例如採用基於語法的數據分割(syntax-based data partitioning)方法,將每幀數據的按其重要性分為幾部分,這樣允許在緩沖區溢出時丟棄不太重要的信息。還可以採用類似的時間數據分割(temporal data partitioning)方法,通過在P幀和B幀中使用多個參考幀來完成。
在無線通信的應用中,我們可以通過改變每一幀的量化精度或空間/時間解析度來支持無線信道的大比特率變化。可是,在多播的情況下,要求編碼器對變化的各種比特率進行響應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同於MPEG-4中採用的精細分級編碼FGS(Fine Granular Scalability)的方法(效率比較低),H.264採用流切換的SP幀來代替分級編碼。
四、H.264的性能比較
TML-8為H.264的測試模式,用它來對H.264的視頻編碼效率進行比較和測試。測試結果所提供的PSNR已清楚地表明,相對於MPEG-4(ASP:Advanced Simple Profile)和H.263++(HLP:High Latency Profile)的性能,H.264的結果具有明顯的優越性。
H.264的PSNR比MPEG-4(ASP)和H.263++(HLP)明顯要好,在6種速率的對比測試中,H.264的PSNR比MPEG-4(ASP)平均要高2dB,比H.263(HLP)平均要高3dB。6個測試速率及其相關的條件分別為:32 kbit/s速率、10f/s幀率和QCIF格式;64 kbit/s速率、15f/s幀率和QCIF格式;128kbit/s速率、15f/s幀率和CIF格式;256kbit/s速率、15f/s幀率和QCIF格式;512 kbit/s速率、30f/s幀率和CIF格式;1024 kbit/s速率、30f/s幀率和CIF格式。
H. 電力系統線性負荷、非線性負荷包括什麼設備
線性負荷是伏安關系保持線性關系的電氣設備,例如我們家用電器,像電燈、電視機是線性的負荷
產生非線性負荷的設備有:半導體整流器、逆變器、變頻器,電力牽引機車,電弧爐,感應電爐或加熱器,氣體放電燈,各種半導體調壓、調相、調頻裝置以及用半導體元件做成的各種家用電器等。
這些設備的容量大到幾萬千瓦,小到十幾瓦,是一些使用十分廣泛的電氣設備
(8)負線性壓縮擴展閱讀:
智能電力系統的發展目標
智能電力系統關鍵技術可劃分以下三個層次:
智能電力系統
第一個層次:系統一次新技術和智能發電、用電基礎技術,包括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特高壓技術、智能輸配電設備、大容量儲能、電動汽車和智能用電技術與產品等。
第二個層次:系統二次新技術,包括先進的感測、測量、通信技術,保護和自動化技術等。
第三個層次:電力系統調度、控制與管理技術瞎稿殲,包括先進的信息採集處理技術、先進的系統控制技術、適應電力市場和雙向互動的新型系統運行磨沖與管理技術等。
智能電力系統發展的最高形式是具有多指標、自趨優運行的能力,也是智能電力系統的遠景目標。
多指標就是指表徵智能電力系統安全、清潔、經濟、高效、兼容、自愈、互動等特徵的指標體現。
自趨優是指在合理規劃與建設的基礎上,依託完善統一的基礎設施和先進的感測、信息、控制等技術,通過全面的自我監測和信息共享,實現自我狀態的准確認知,並通過智能分析形成決敬圓策和綜合調控,使得電力系統狀態自動自主趨向多指標最優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電力系統
網路-非線性負荷
I. 什麼是線性負載,非線性負載
線性負載:linear load 當施加可變正弦電壓時,其負載阻抗參數(Z)恆定為常數的那種負載。在交流電路中,負載元件有電阻R、電感L和電容C三種,它們在電路中所造成的結果是不相同的。在純電阻電路中,正弦電壓U施加在一個電阻R上,則產生電流I也是正弦性的,電流I與電壓U相位是相同的。如電壓u=Umsinωt,則i=Imsinωt;電流的有效值I=U/R。電流通過電阻發熱,電能轉換為熱能,即P=UI=I2R。
非線性負載是指內含整流設備的負載。在電子線路中,電壓與電流不成線性關系,在負載的投入、運行過程中,電壓和電流的關系是經常變化的。所謂非線性,就是自變數和變數之間不成線性關系,成曲線或者其他關系。用函數解釋則為:y=f(x),當為一次函數時,y與x是線性關系,為其他條件在為非線性關系。
(9)負線性壓縮擴展閱讀:
線性負載和非線性負載區分
線性負載和 非線性負載是好掘激電路中兩種基本負載,在UPS設備和電路中常遇到這兩種散攔負載,特別是非線性負載。因此,友襪對這兩種負載的特徵和區別應有清晰明確的認識。
二者表現出來的區別就是:「二者都施加正弦電壓時,線性負載的電流是正弦的,非線性負載的電流是非正弦的。」但是在現實中,常常可以看到混淆電工基本概念的地方。主要是把功率因數的概念混在裡面,認為只有純電阻負載是線性負載,而非純阻性負載則統統是非線性。
J. 非線性負電阻元件在混沌實驗的作用
當加在此元件的電壓增加時,通過它的電流減叢大鋒小。因此,可以產生負阻效應。在電路中有兩個作用:1.負阻不消耗功率,反而輸出功率滲晌,是產能元件。在電路中能維持LC振盪器等幅震盪。2.使震盪周期產生分岔和混沌等一系列非線性現象。因此此元件是非線性電路的核心器件,是電路產生非線性仿梁運動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