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管理 » 緩存json

緩存json

發布時間: 2022-11-26 08:58:17

A. 如何緩存跨域JSON數據

緩存其實還是跟普通的http協議的緩存機制一樣的吧。expirs頭。max-age。

B. 如何在手機端緩存json數據

是不是操作www目錄了?
www目錄對於plus.io是只讀的。只能操作其他目錄,
PRIVATE_DOC應用私有文檔目錄常量
PUBLIC_DOCUMENTS程序公用文檔目錄常量
PUBLIC_DOWNLOADS程序公用下載目錄常量

C. b站緩存json是什麼

entry.json

這個文件主要是記錄緩存狀態,視頻標題,視頻大小。

danmaku.xml

顧名思義,彈幕,存放彈幕的文件。

index.json

校驗視頻文件與清晰度的文件。

sum

沒遇到過這類文件。。疑似校驗文件?

blv文件

視頻文件,可以直接打開。

D. android 解析的json信息 用什麼緩存到本地

可以用文件,或者是SQLite資料庫存儲在本地。
如果感覺過於小題大做了,那就使用SharePrefrence進行存儲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E. 如何緩存跨域JSON數據

很多瀏覽器出去安全考慮都會

組織跨域的get請求. 要跨域讀取數據,

必須有得到api服務端的授權支持. 常見

的方式有以下三種. (1)Jsonp 實際上就是在請求的api地址末尾加上一個回調函數, 然後將結果通過回調函數傳遞給客戶端. (2)授權特定Url 伺服器.

F. Elasticsearch性能優化

註:文本整理自《ELKstack權威指南》

在 CRUD 章節,我們已經知道 ES 的數據寫入是如何操作的了。喜歡自己動手的讀者可能已經迫不及待的自己寫了程序開始往 ES 里寫數據做測試。這時候大家會發現:程序的運行速度非常一般,即使 ES 服務運行在本機,一秒鍾大概也就能寫入幾百條數據。

這種速度顯然不是 ES 的極限。事實上,每條數據經過一次完整的 HTTP POST 請求和 ES indexing 是一種極大的性能浪費,為此,ES 設計了批量提交方式。在數據讀取方面,叫 mget 介面,在數據變更方面,叫 bulk 介面。mget 一般常用於搜索時 ES 節點之間批量獲取中間結果集,對於 Elastic Stack 用戶,更常見到的是 bulk 介面。

bulk 介面採用一種比較簡朴的數據積累格式,示例如下:

格式是,每條 JSON 數據的上面,加一行描述性的元 JSON,指明下一行數據的操作類型,歸屬索引信息等。

採用這種格式,而不是一般的 JSON 數組格式,是因為接收到 bulk 請求的 ES 節點,就可以不需要做完整的 JSON 數組解析處理,直接按行處理簡短的元 JSON,就可以確定下一行數據 JSON 轉發給哪個數據節點了。這樣,一個固定內存大小的 network buffer 空間,就可以反復使用,又節省了大量 JVM 的 GC。

事實上,產品級的 logstash、rsyslog、spark 都是默認採用 bulk 介面進行數據寫入的。對於打算自己寫程序的讀者,建議採用 Perl 的 Search::Elasticsearch::Bulk 或者 Python 的 elasticsearch.helpers.* 庫。

在配置 bulk 數據的時候,一般需要注意的就是請求體大小(bulk size)。

這里有一點細節上的矛盾,我們知道,HTTP 請求,是可以通過 HTTP 狀態碼 100 Continue 來持續發送數據的。但對於 ES 節點接收 HTTP 請求體的 Content-Length 來說,是按照整個大小來計算的。所以,首先,要確保 bulk 數據不要超過 http.max_content_length 設置。

那麼,是不是盡量讓 bulk size 接近這個數值呢?當然不是。

依然是請求體的問題,因為請求體需要全部載入到內存,而 JVM Heap 一共就那麼多(按 31GB 算),過大的請求體,會擠占其他線程池的空間,反而導致寫入性能的下降。

再考慮網卡流量,磁碟轉速的問題,所以一般來說,建議 bulk 請求體的大小,在 15MB 左右,通過實際測試繼續向上探索最合適的設置。

注意:這里說的 15MB 是請求體的位元組數,而不是程序里里設置的 bulk size。bulk size 一般指數據的條目數。不要忘了,bulk 請求體中,每條數據還會額外帶上一行元 JSON。

以 logstash 默認的 bulk_size => 5000 為例,假設單條數據平均大小 200B ,一次 bulk 請求體的大小就是 1.5MB。那麼我們可以嘗試 bulk_size => 50000 ;而如果單條數據平均大小是 20KB,一次 bulk 大小就是 100MB,顯然超標了,需要嘗試下調至 bulk_size => 500 。

gateway 是 ES 設計用來長期存儲索引數據的介面。一般來說,大家都是用本地磁碟來存儲索引數據,即 gateway.type 為 local 。

數據恢復中,有很多策略調整我們已經在之前分片控制小節講過。除開分片級別的控制以外,gateway 級別也還有一些可優化的地方:

注意:gateway 中說的節點,僅包括主節點和數據節點,純粹的 client 節點是不算在內的。如果你有更明確的選擇,也可以按需求寫:

雖然 ES 對 gateway 使用 NFS,iscsi 等共享存儲的方式極力反對,但是對於較大量級的索引的副本數據,ES 從 1.5 版本開始,還是提供了一種節約成本又不特別影響性能的方式:影子副本(shadow replica)。

首先,需要在集群各節點的 elasticsearch.yml 中開啟選項:

同時,確保各節點使用相同的路徑掛載了共享存儲,且目錄許可權為 Elasticsearch 進程用戶可讀可寫。

然後,創建索引:

針對 shadow replicas ,ES 節點不會做實際的索引操作,而是單純的每次 flush 時,把 segment 內容 fsync 到共享存儲磁碟上。然後 refresh 讓其他節點能夠搜索該 segment 內容。

如果你已經決定把數據放到共享存儲上了,採用 shadow replicas 還是有一些好處的:

但是請注意:主分片節點還是要承擔一個副本的寫入過程,並不像 Lucene 的 FileReplicator 那樣通過復制文件完成,所以達不到完全節省 CPU 的效果。

shadow replicas 只是一個在某些特定環境下有用的方式。在資源允許的情況下,還是應該使用 local gateway。而另外採用 snapshot 介面來完成數據長期備份到 HDFS 或其他共享存儲的需要。

我們都知道,ES 中的 master 跟一般 MySQL、Hadoop 的 master 是不一樣的。它即不是寫入流量的唯一入口,也不是所有數據的元信息的存放地點。所以,一般來說,ES 的 master 節點負載很輕,集群性能是可以近似認為隨著 data 節點的擴展線性提升的。

但是,上面這句話並不是完全正確的。

ES 中有一件事情是只有 master 節點能管理的,這就是集群狀態(cluster state)。

集群狀態中包括以下信息:

這些信息在集群的任意節點上都存放著,你也可以通過 /_cluster/state 介面直接讀取到其內容。注意這最後一項信息,之前我們已經講過 ES 怎麼通過簡單地取余知道一條數據放在哪個分片里,加上現在集群狀態里又記載了分片在哪個節點上,那麼,整個集群里,任意節點都可以知道一條數據在哪個節點上存儲了。所以,數據讀寫才可以發送給集群里任意節點。

至於修改,則只能由 master 節點完成!顯然,集群狀態里大部分內容是極少變動的,唯獨有一樣除外——索引的映射。因為 ES 的 schema-less 特性,我們可以任意寫入 JSON 數據,所以索引中隨時可能增加新的欄位。這個時候,負責容納這條數據的主分片所在的節點,會暫停寫入操作,將欄位的映射結果傳遞給 master 節點;master 節點合並這段修改到集群狀態里,發送新版本的集群狀態到集群的所有節點上。然後寫入操作才會繼續。一般來說,這個操作是在一二十毫秒內就可以完成,影響也不大。

但是也有一些情況會是例外。

在較大規模的 Elastic Stack 應用場景中,這是比較常見的一個情況。因為 Elastic Stack 建議採用日期時間作為索引的劃分方式,所以定時(一般是每天),會統一產生一批新的索引。而前面已經講過,ES 的集群狀態每次更新都是阻塞式的發布到全部節點上以後,節點才能繼續後續處理。

這就意味著,如果在集群負載較高的時候,批量新建新索引,可能會有一個顯著的阻塞時間,無法寫入任何數據。要等到全部節點同步完成集群狀態以後,數據寫入才能恢復。

不巧的是,中國使用的是北京時間,UTC +0800。也就是說,默認的 Elastic Stack 新建索引時間是在早上 8 點。這個時間點一般日誌寫入量已經上漲到一定水平了(當然,晚上 0 點的量其實也不低)。

對此,可以通過定時任務,每天在最低谷的早上三四點,提前通過 POST mapping 的方式,創建好之後幾天的索引。就可以避免這個問題了。

如果你的日誌是比較嚴重的非結構化數據,這個問題在 2.0 版本後會變得更加嚴重。 Elasticsearch 從 2.0 版本開始,對 mapping 更新做了重構。為了防止欄位類型沖突和減少 master 定期下發全量 cluster state 導致的大流量壓力,新的實現和舊實現的區別在:

也就是說,一旦你日誌中欄位數量較多,在新創建索引的一段時間內,可能長達幾十分鍾一直被反復鎖死!

這是另一種常見的濫用。在使用 Elastic Stack 處理訪問日誌時,為了查詢更方便,可能會採用 logstash-filter-kv 插件,將訪問日誌中的每個 URL 參數,都切分成單獨的欄位。比如一個 "/index.do?uid=1234567890&action=payload" 的 URL 會被轉換成如下 JSON:

但是,因為集群狀態是存在所有節點的內存里的,一旦 URL 參數過多,ES 節點的內存就被大量用於存儲欄位映射內容。這是一個極大的浪費。如果碰上 URL 參數的鍵內容本身一直在變動,直接撐爆 ES 內存都是有可能的!

以上是真實發生的事件,開發人員莫名的選擇將一個 UUID 結果作為 key 放在 URL 參數里。直接導致 ES 集群 master 節點全部 OOM。

如果你在 ES 日誌中一直看到有新的 updating mapping [logstash-2015.06.01] 字樣出現的話,請鄭重考慮一下自己是不是用的上如此細分的欄位列表吧。

好,三秒鍾過去,如果你確定一定以及肯定還要這么做,下面是一個變通的解決辦法。

用 nested object 來存放 URL 參數的方法稍微復雜,但還可以接受。單從 JSON 數據層面看,新方式的數據結構如下:

沒錯,看起來就是一個數組。但是 JSON 數組在 ES 里是有兩種處理方式的。

如果直接寫入數組,ES 在實際索引過程中,會把所有內容都平鋪開,變成 Arrays of Inner Objects 。整條數據實際類似這樣的結構:

這種方式最大的問題是,當你採用 urlargs.key:"uid" AND urlargs.value:"0987654321" 語句意圖搜索一個 uid=0987654321 的請求時,實際是整個 URL 參數中任意一處 value 為 0987654321 的,都會命中。

要想達到正確搜索的目的,需要在寫入數據之前,指定 urlargs 欄位的映射類型為 nested object。命令如下:

這樣,數據實際是類似這樣的結構:

當然,nested object 節省欄位映射的優勢對應的是它在使用的復雜。Query 和 Aggs 都必須使用專門的 nested query 和 nested aggs 才能正確讀取到它。

nested query 語法如下:

nested aggs 語法如下:

ES 內針對不同階段,設計有不同的緩存。以此提升數據檢索時的響應性能。主要包括節點層面的 filter cache 和分片層面的 request cache。下面分別講述。

ES 的 query DSL 在 2.0 版本之前分為 query 和 filter 兩種,很多檢索語法,是同時存在 query 和 filter 里的。比如最常用的 term、prefix、range 等。怎麼選擇是使用 query 還是 filter 成為很多用戶頭疼的難題。於是從 2.0 版本開始,ES 乾脆合並了 filter 統一歸為 query。但是具體的檢索語法本身,依然有 query 和 filter 上下文的區別。ES 依靠這個上下文判斷,來自動決定是否啟用 filter cache。

query 跟 filter 上下文的區別,簡單來說:

所以,選擇也就出來了:

不過我們要怎麼寫,才能讓 ES 正確判斷呢?看下面這個請求:

在這個請求中,

需要注意的是,filter cache 是節點層面的緩存設置,每個節點上所有數據在響應請求時,是共用一個緩存空間的。當空間用滿,按照 LRU 策略淘汰掉最冷的數據。

可以用 indices.cache.filter.size 配置來設置這個緩存空間的大小,默認是 JVM 堆的 10%,也可以設置一個絕對值。注意這是一個靜態值,必須在 elasticsearch.yml 中提前配置。

ES 還有另一個分片層面的緩存,叫 shard request cache。5.0 之前的版本中,request cache 的用途並不大,因為 query cache 要起作用,還有幾個先決條件:

以 Elastic Stack 場景來說,Kibana 里幾乎所有的請求,都是有 @timestamp 作為過濾條件的,而且大多數是以 最近 N 小時/分鍾 這樣的選項,也就是說,頁面每次刷新,發出的請求 JSON 里的時間過濾部分都是在變動的。query cache 在處理 Kibana 發出的請求時,完全無用。

而 5.0 版本的一大特性,叫 instant aggregation。解決了這個先決條件的一大阻礙。

在之前的版本,Elasticsearch 接收到請求之後,直接把請求原樣轉發給各分片,由各分片所在的節點自行完成請求的解析,進行實際的搜索操作。所以緩存的鍵是原始 JSON 串。

而 5.0 的重構後,接收到請求的節點先把請求的解析做完,發送到各節點的是統一拆分修改好的請求,這樣就不再擔心 JSON 串多個空格啥的了。

其次,上面說的『拆分修改』是怎麼回事呢?

比如,我們在 Kibana 里搜索一個最近 7 天( @timestamp:["now-7d" TO "now"] )的數據,ES 就可以根據按天索引的判斷,知道從 6 天前到昨天這 5 個索引是肯定全覆蓋的。那麼這個橫跨 7 天的 date range query 就變成了 5 個 match_all query 加 2 個短時間的 date_range query。

現在你的儀表盤過 5 分鍾自動刷新一次,再提交上來一次最近 7 天的請求,中間這 5 個 match_all 就完全一樣了,直接從 request cache 返回即可,需要重新請求的,只有兩頭真正在變動的 date_range 了。

注1: match_all 不用遍歷倒排索引,比直接查詢 @timestamp:* 要快很多。
注2:判斷覆蓋修改為 match_all 並不是真的按照索引名稱,而是 ES 從 2.x 開始提供的 field_stats 介面可以直接獲取到 @timestamp 在本索引內的 max/min 值。當然從概念上如此理解也是可以接受的。

響應結果如下:

和 filter cache 一樣,request cache 的大小也是以節點級別控制的,配置項名為 indices.requests.cache.size ,其默認值為 1% 。

欄位數據(fielddata),在 Lucene 中又叫 uninverted index。我們都知道,搜索引擎會使用倒排索引(inverted index)來映射單詞到文檔的 ID 號。而同時,為了提供對文檔內容的聚合,Lucene 還可以在運行時將每個欄位的單詞以字典序排成另一個 uninverted index,可以大大加速計算性能。

作為一個加速性能的方式,fielddata 當然是被全部載入在內存的時候最為有效。這也是 ES 默認的運行設置。但是,內存是有限的,所以 ES 同時也需要提供對 fielddata 內存的限額方式:

Elasticsearch 在 total,fielddata,request 三個層面上都設計有 circuit breaker 以保護進程不至於發生 OOM 事件。在 fielddata 層面,其設置為:

但是相比較集群龐大的數據量,內存本身是遠遠不夠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ES 引入了另一個特性,可以對精確索引的欄位,指定 fielddata 的存儲方式。這個配置項叫: doc_values 。

所謂 doc_values ,其實就是在 ES 將數據寫入索引的時候,提前生成好 fielddata 內容,並記錄到磁碟上。因為 fielddata 數據是順序讀寫的,所以即使在磁碟上,通過文件系統層的緩存,也可以獲得相當不錯的性能。

注意:因為 doc_values 是在數據寫入時即生成內容,所以,它只能應用在精準索引的欄位上,因為索引進程沒法知道後續會有什麼分詞器生成的結果。

由於在 Elastic Stack 場景中, doc_values 的使用極其頻繁,到 Elasticsearch 5.0 以後,這兩者的區別被徹底強化成兩個不同欄位類型: text 和 keyword 。

等同於過去的:

等同於過去的:

也就是說,以後的用戶,已經不太需要在意 fielddata 的問題了。不過依然有少數情況,你會需要對分詞欄位做聚合統計的話,你可以在自己接受范圍內,開啟這個特性:

你可以看到在上面加了一段 fielddata_frequency_filter 配置,這個配置是 segment 級別的。上面示例的意思是:只有這個 segment 里的文檔數量超過 500 個,而且含有該欄位的文檔數量占該 segment 里的文檔數量比例超過 10% 時,才載入這個 segment 的 fielddata。

下面是一個可能有用的對分詞欄位做聚合的示例:

這個示例可以對經過了 logstash-filter-punct 插件處理的數據,獲取每種 punct 類型日誌的關鍵詞和對應的代表性日誌原文。其效果類似 Splunk 的事件模式功能:

[圖片上傳失敗...(image-b0b69f-1511752650964)]

如果經過之前章節的一系列優化之後,數據確實超過了集群能承載的能力,除了拆分集群以外,最後就只剩下一個辦法了:清除廢舊索引。

為了更加方便的做清除數據,合並 segment,備份恢復等管理任務,Elasticsearch 在提供相關 API 的同時,另外准備了一個命令行工具,叫 curator 。curator 是 Python 程序,可以直接通過 pypi 庫安裝:

注意,是 elasticsearch-curator 不是 curator。PyPi 原先就有另一個項目叫這個名字

和 Elastic Stack 里其他組件一樣,curator 也是被 Elastic.co 收購的原開源社區周邊。收編之後同樣進行了一次重構,命令行參數從單字母風格改成了長單詞風格。新版本的 curator 命令可用參數如下:

Options 包括:

--host TEXT Elasticsearch host.
--url_prefix TEXT Elasticsearch http url prefix.
--port INTEGER Elasticsearch port.
--use_ssl Connect to Elasticsearch through SSL.
--http_auth TEXT Use Basic Authentication ex: user:pass
--timeout INTEGER Connection timeout in seconds.
--master-only Only operate on elected master node.
--dry-run Do not perform any changes.
--debug Debug mode
--loglevel TEXT Log level
--logfile TEXT log file
--logformat TEXT Log output format [default|logstash].
--version Show the version and exit.
--help Show this message and exit.

Commands 包括:
alias Index Aliasing
allocation Index Allocation
bloom Disable bloom filter cache
close Close indices
delete Delete indices or snapshots
open Open indices
optimize Optimize Indices
replicas Replica Count Per-shard
show Show indices or snapshots
snapshot Take snapshots of indices (Backup)

針對具體的 Command,還可以繼續使用 --help 查看該子命令的幫助。比如查看 close 子命令的幫助,輸入 curator close --help ,結果如下:

在使用 1.4.0 以上版本的 Elasticsearch 前提下,curator 曾經主要的一個子命令 bloom 已經不再需要使用。所以,目前最常用的三個子命令,分別是 close , delete 和 optimize ,示例如下:

這一頓任務,結果是:

logstash-mweibo-nginx-yyyy.mm.dd 索引保存最近 5 天, logstash-mweibo-client-yyyy.mm.dd 保存最近 10 天, logstash-mweibo-yyyy.mm.dd 索引保存最近 30 天;且所有七天前的 logstash-* 索引都暫時關閉不用;最後對所有非當日日誌做 segment 合並優化。

profiler 是 Elasticsearch 5.0 的一個新介面。通過這個功能,可以看到一個搜索聚合請求,是如何拆分成底層的 Lucene 請求,並且顯示每部分的耗時情況。

啟用 profiler 的方式很簡單,直接在請求里加一行即可:

可以看到其中對 query 和 aggs 部分的返回是不太一樣的。

query 部分包括 collectors、rewrite 和 query 部分。對復雜 query,profiler 會拆分 query 成多個基礎的 TermQuery,然後每個 TermQuery 再顯示各自的分階段耗時如下:

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到聚合統計在初始化階段、收集階段、構建階段、匯總階段分別花了多少時間,遍歷了多少數據。

注意其中 rece 階段還沒實現完畢,所有都是 0。因為目前 profiler 只能在 shard 級別上做統計。

collect 階段的耗時,有助於我們調整對應 aggs 的 collect_mode 參數選擇。目前 Elasticsearch 支持 breadth_first 和 depth_first 兩種方式。

initialise 階段的耗時,有助於我們調整對應 aggs 的 execution_hint 參數選擇。目前 Elasticsearch 支持 map 、 global_ordinals_low_cardinality 、 global_ordinals 和 global_ordinals_hash 四種選擇。在計算離散度比較大的欄位統計值時,適當調整該參數,有益於節省內存和提高計算速度。

對高離散度欄位值統計性能很關注的讀者,可以關注 https://github.com/elastic/elasticsearch/pull/21626 這條記錄的進展。

(本文完)

文本整理自《ELKstack權威指南》

G. 為什麼B站緩存的視頻只有json文件

你好,因為這個B站只支持緩存這種格式的文件,所以就只有json文件

H. Memcached 可以用來緩存 json 嗎

1.什麼是memcached

緩存是一種常駐與內存的內存資料庫,內存的讀取速度遠遠快於程序在磁碟讀取數據的速度。我們在設計程序的時候常常會考慮使用緩存,將經常訪問的數據放到內存上面這樣可以提高訪問數據的速度,同時可以降低磁碟或資料庫的壓力。
memcached就是一款可以方便實現緩存的工具軟體,memcached的優勢在於以下幾點:
1.實現分布式緩存(支持熱部署),通過hashcode根據緩存伺服器ip智能分配將數據緩存到的伺服器上。
2.實現最近最少訪問的數據優先被移除緩存。
3.快速找到適配的存儲空間,避免內存的浪費。
4.使用鍵值對存儲數據,方便讀取修改等緩存的管理。
5.socket通信,緩存伺服器和應用伺服器分離。
等等,memcached還含有很多自身的優勢。
使用緩存中我們面臨的緩存數據無法同步的問題:比如一台緩存伺服器突然崩潰那麼這台伺服器上面的緩存數據就會全部丟失,而且需要在配置中及時去除這台崩潰的伺服器IP,這個需要我們編寫更多的代碼進行相應的控制。

2.memcached內部機制

memcached為了提高數據的存儲速度,在安裝啟動memcached服務的時候,他會自動將分配給memcached的內存分隔為大小不一致的很多塊。每當任意一個大小的需要緩存的數據提交過來的時候memcached將會自動找到符合這個數據大小最適合的內存塊,然後把數據放到這個塊裡面。這種方式不僅可以降低內存的浪費同時可以減少了內存分配的時間了。
如果memcached裡面的內存已經被使用完了,還需要向裡面添加數據的時候,memcached將會把存入緩存中最長時間沒有用的數據清除掉。
每次向緩存中添加數據的時候都會帶上該數據的有效時間,如果超過了這個有效時間那麼緩存的數據自動失效了。
memcached安裝到計算機上是一款服務默認埠11211,我們可以通過socket與他建立通信。建立起通信之後就可以通過執行memcached的指令向緩存裡面添加取出或修改或刪除緩存數據的工作了。

3.C#如何操作memcached

C#建立memcached連接,首先通過socket建立於11211的通信,建立socketpool,然後通過socket發起遠程命令的執行語句,在這里使用socket建立連接就需要設定每一次連接建立的最大時間,如果不設定最大時間,那麼在建立某一個連接的時候發生了異常,那麼機器就會長時間處於等待知道連接超時異常拋出。
使用了線程池和進行Socket的鏈接。然後通過Socket進行相應的鏈接操作。
其實memcached作為一種服務,他可以被不同語言不同平台建立連接並執行命令。

4.memcached內部操作指令和名詞解釋

所有語言建立連接到memcached服務之後,要管理memcached都執行的是同一套的指令集合。

在Windows系統中我們可以使用telnet命令來查看Memcached的相關運行情況如:
stats telnet xxx.xxx.xxx.xxx 11211
輸入stats命令:在這里屏幕是空白,看不到輸入的內容,回車之後可以看到Memcached的運行相關信息。
set key
get key
memcached客戶機命令
set
Add
replace
get
delete
輸入stats命令:在這里屏幕是空白,看不到輸入的內容,回車之後可以看到Memcached的運行相關信息。
查看出來的結果名詞的意思:Pid: Memcached伺服器中的進程編號
Uptime:Memcached伺服器啟動之後所經歷的時間,單位秒
Time:當前系統時間,單位秒
Version: Memcached的版本號
pointer_size:伺服器所在主機操作系統的指針大小,一般為32或64
curr_items:表示當前緩存中存放的所有緩存對象的數量
total_items:表示從memcached服務啟動到當前時間,系統存儲過的所有對象的數量,包括已經刪除的對象
bytes:表示系統存儲緩存對象所使用的存儲空間,單位為位元組
curr_connections:表示當前系統打開的連接數
total_connections:表示從memcached服務啟動到當前時間,系統打開過的連接的總數
cmd_get:查詢緩存的次數,即使不成功也算一次
cmd_set:保存數據的次數,當然這里只保存成功的次數
get_hits:表示獲取數據成功的次數。
get_misses:表示獲取數據失敗的次數。
evictions:為了給新的數據項目釋放空間,從緩存移除的緩存對象的數目。比如超過緩存大小時根據LRU演算法移除的對象,以及過期的對象
bytes_read:memcached伺服器從網路讀取的總的位元組數
bytes_written:memcached伺服器發送到網路的總的位元組數
limit_maxbytes:memcached服務緩存允許使用的最大位元組數
threads:被請求的工作線程的總數量
緩存命中率 = get_hits / cmd_get * 100% ;

5.良好的緩存

良好的緩存需要具備以下幾點:
1.靈活指定不同類型的緩存時間。
2.可以通過配置文件或管理站點對緩存的配置和管理。
3.靈活做到對不同用戶的緩存進行管理。
4.緩存伺服器應該穩定,並能及時備份緩存數據。
5.靈活的對緩存的數據進行管理。
這里以我接觸過的良好的緩存策略,是將緩存的配置填寫到一個xml或則json配置文件裡面。
比如:

[csharp] view plain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csharp] view plain
<Root>
<Item>
<CacheTime>10000</CacheTime>
<DataType>B2C</DataType>
<Enabled>True</Enabled>
</Item>
<Item>
<CacheTime>10000</CacheTime>
<DataType>PHONE</DataType>
<Enabled>True</Enabled>
</Item>
</Root>
上面的一個配置就能很好的指定摸一個類型的緩存時間配置,然後還能啟用或停用某一種類型是否進行緩存。

還可以把這個xml配置更加復雜以滿足對不同用戶的緩存時間其實也是不一樣的。
在緩存的開發完成之後,對緩存的管理要做到靈活多樣。因為在運維過程中常常需要新增或刪除或修改某一些緩存的內容所以做到靈活易管理是非常的重要的。

6.緩存的擴展

緩存的我們已經了解了一些了,那麼在平時開發中我們可以那些地方使用緩存呢?首先用戶經常讀取的數據可以放入到緩存之中。其次用戶高頻寫入的數據也可以通過緩存在又換速度。最後網站的一些靜態文件內容也可以放入。
用戶高頻寫入資料庫的數據放入緩存的方式,如果用戶每一次寫入資料庫都需要與資料庫建立連接,並將數據寫入到資料庫勢必降低整個運行效率,那麼我們就需要降低與資料庫建立連接並寫入磁碟的次數,所以可以規定一個緩存內容的大小,如果緩存到得數據達到某一個數量級就一次性的將數據寫入到資料庫,或則定時將緩存中的數據取出然後一並寫入資料庫。我覺得以上兩種方式可以結合起來使用可以降低程序與資料庫建立連接寫入磁碟所開銷的資源。
其他的緩存服務軟體有redis。非常出色以下幾個方面:

1.Redis中,並不是所有的數據都一直存儲在內存中的,這是和Memcached相比一個最大的區別。
2.Redis不僅僅支持簡單的k/v類型的數據,同時還提供list,set,hash等數據結構的存儲。
3.Redis支持數據的備份,即master-slave模式的數據備份。
4.Redis支持數據的持久化,可以將內存中的數據保持在磁碟中,重啟的時候可以再次載入進行使用。
我個人認為最本質的不同是Redis在很多方面具備資料庫的特徵,或者說就是一個資料庫系統,而Memcached只是簡單的K/V緩存

I. entry.json是什麼文件

說明文件。「entry.json 這個文件主要是記錄緩存狀態,視頻標題,視頻大小。entry.json是微信小程序裡面的一個說明文件。微信小程序,簡稱小程序,英文名MiniProgram,是一種不需要下載安裝即可使用的應用,它實現了應用「觸手可及」的夢想,用戶掃一掃或搜一下即可打開應用。

J. 在哪搜索json視頻源

B站。B站搜索是一種有條理,易於訪問的存儲信息的方法。json視頻源支持緩存格式的文件,所以B站可以搜索到json文件。

熱點內容
C事件編程 發布:2024-10-05 15:15:43 瀏覽:638
一台伺服器出現兩IP 發布:2024-10-05 15:10:05 瀏覽:924
md5加密演算法c 發布:2024-10-05 15:05:40 瀏覽:760
如何重設控制器密碼 發布:2024-10-05 14:19:13 瀏覽:439
安卓如何遠程簽到 發布:2024-10-05 14:11:11 瀏覽:301
阿里雲伺服器控制面板 發布:2024-10-05 13:57:48 瀏覽:819
涉法涉訴信訪問題意見 發布:2024-10-05 13:56:23 瀏覽:895
華為路由器配置導出的方法有哪些 發布:2024-10-05 13:55:36 瀏覽:163
我的世界好玩伺服器拍視頻 發布:2024-10-05 13:23:19 瀏覽:555
穿越火線掛機腳本 發布:2024-10-05 13:05:44 瀏覽: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