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管理 » mybatis緩存策略

mybatis緩存策略

發布時間: 2022-11-19 13:29:39

A. hibernetes mybatis 哪個好

各有各的好處,
1.1 Hibernate 簡介
Hibernate對資料庫結構提供了較為完整的封裝,Hibernate的O/R Mapping實現了POJO 和資料庫表之間的映射,以及sql 的自動生成和執行。程序員往往只需定義好了POJO 到資料庫表的映射關系,即可通過Hibernate 提供的方法完成持久層操作。程序員甚至不需要對SQL 的熟練掌握, Hibernate/OJB 會根據制定的存儲邏輯,自動生成對應的SQL 並調用JDBC 介面加以執行。
1.2 MyBatis簡介
iBATIS 的著力點,則在於POJO 與SQL之間的映射關系。然後通過映射配置文件,將SQL所需的參數,以及返回的結果欄位映射到指定POJO。 相對Hibernate「O/R」而言,iBATIS 是一種「Sql Mapping」的ORM實現。
第二章 開發對比
開發速度
Hibernate的真正掌握要比Mybatis來得難些。Mybatis框架相對簡單很容易上手,但也相對簡陋些。個人覺得要用好Mybatis還是首先要先理解好Hibernate。
開發社區
Hibernate 與Mybatis都是流行的持久層開發框架,但Hibernate開發社區相對多熱鬧些,支持的工具也多,更新也快,當前最高版本4.1.8。而Mybatis相對平靜,工具較少,當前最高版本3.2。
開發工作量
Hibernate和MyBatis都有相應的代碼生成工具。可以生成簡單基本的DAO層方法。
針對高級查詢,Mybatis需要手動編寫SQL語句,以及ResultMap。而Hibernate有良好的映射機制,開發者無需關心SQL的生成與結果映射,可以更專注於業務流程。
第三章 系統調優對比
Hibernate的調優方案
制定合理的緩存策略;
盡量使用延遲載入特性;
採用合理的Session管理機制;
使用批量抓取,設定合理的批處理參數(batch_size);
進行合理的O/R映射設計
Mybatis調優方案
MyBatis在Session方面和Hibernate的Session生命周期是一致的,同樣需要合理的Session管理機制。MyBatis同樣具有二級緩存機制。 MyBatis可以進行詳細的SQL優化設計。
SQL優化方面
Hibernate的查詢會將表中的所有欄位查詢出來,這一點會有性能消耗。Hibernate也可以自己寫SQL來指定需要查詢的欄位,但這樣就破壞了Hibernate開發的簡潔性。而Mybatis的SQL是手動編寫的,所以可以按需求指定查詢的欄位。
Hibernate HQL語句的調優需要將SQL列印出來,而Hibernate的SQL被很多人嫌棄因為太丑了。MyBatis的SQL是自己手動寫的所以調整方便。但Hibernate具有自己的日誌統計。Mybatis本身不帶日誌統計,使用Log4j進行日誌記錄。
擴展性方面
Hibernate與具體資料庫的關聯只需在XML文件中配置即可,所有的HQL語句與具體使用的資料庫無關,移植性很好。MyBatis項目中所有的SQL語句都是依賴所用的資料庫的,所以不同資料庫類型的支持不好。
第四章 對象管理與抓取策略
對象管理
Hibernate 是完整的對象/關系映射解決方案,它提供了對象狀態管理(state management)的功能,使開發者不再需要理會底層資料庫系統的細節。也就是說,相對於常見的 JDBC/SQL 持久層方案中需要管理 SQL 語句,Hibernate採用了更自然的面向對象的視角來持久化 Java 應用中的數據。
換句話說,使用 Hibernate 的開發者應該總是關注對象的狀態(state),不必考慮 SQL 語句的執行。這部分細節已經由 Hibernate 掌管妥當,只有開發者在進行系統性能調優的時候才需要進行了解。
而MyBatis在這一塊沒有文檔說明,用戶需要對對象自己進行詳細的管理。
抓取策略
Hibernate對實體關聯對象的抓取有著良好的機制。對於每一個關聯關系都可以詳細地設置是否延遲載入,並且提供關聯抓取、查詢抓取、子查詢抓取、批量抓取四種模式。 它是詳細配置和處理的。
而Mybatis的延遲載入是全局配置的。
第五章 緩存機制對比
Hibernate緩存
Hibernate一級緩存是Session緩存,利用好一級緩存就需要對Session的生命周期進行管理好。建議在一個Action操作中使用一個Session。一級緩存需要對Session進行嚴格管理。
Hibernate二級緩存是SessionFactory級的緩存。 SessionFactory的緩存分為內置緩存和外置緩存。內置緩存中存放的是SessionFactory對象的一些集合屬性包含的數據(映射元素據及預定SQL語句等),對於應用程序來說,它是只讀的。外置緩存中存放的是資料庫數據的副本,其作用和一級緩存類似.二級緩存除了以內存作為存儲介質外,還可以選用硬碟等外部存儲設備。二級緩存稱為進程級緩存或SessionFactory級緩存,它可以被所有session共享,它的生命周期伴隨著SessionFactory的生命周期存在和消亡。
MyBatis緩存
MyBatis 包含一個非常強大的查詢緩存特性,它可以非常方便地配置和定製。MyBatis 3 中的緩存實現的很多改進都已經實現了,使得它更加強大而且易於配置。
默認情況下是沒有開啟緩存的,除了局部的 session 緩存,可以增強變現而且處理循環 依賴也是必須的。要開啟二級緩存,你需要在你的 SQL 映射文件中添加一行: <cache/>
字面上看就是這樣。這個簡單語句的效果如下:
映射語句文件中的所有 select 語句將會被緩存。
映射語句文件中的所有 insert,update 和 delete 語句會刷新緩存。
緩存會使用 Least Recently Used(LRU,最近最少使用的)演算法來收回。
根據時間表(比如 no Flush Interval,沒有刷新間隔), 緩存不會以任何時間順序 來刷新。
緩存會存儲列表集合或對象(無論查詢方法返回什麼)的 1024 個引用。
緩存會被視為是 read/write(可讀/可寫)的緩存,意味著對象檢索不是共享的,而 且可以安全地被調用者修改,而不幹擾其他調用者或線程所做的潛在修改。
所有的這些屬性都可以通過緩存元素的屬性來修改。
比如: <cache eviction="FIFO" flushInterval="60000" size="512" readOnly="true"/>
這個更高級的配置創建了一個 FIFO 緩存,並每隔 60 秒刷新,存數結果對象或列表的 512 個引用,而且返回的對象被認為是只讀的,因此在不同線程中的調用者之間修改它們會 導致沖突。可用的收回策略有, 默認的是 LRU:
LRU – 最近最少使用的:移除最長時間不被使用的對象。
FIFO – 先進先出:按對象進入緩存的順序來移除它們。
SOFT – 軟引用:移除基於垃圾回收器狀態和軟引用規則的對象。
WEAK – 弱引用:更積極地移除基於垃圾收集器狀態和弱引用規則的對象。
flushInterval(刷新間隔)可以被設置為任意的正整數,而且它們代表一個合理的毫秒 形式的時間段。默認情況是不設置,也就是沒有刷新間隔,緩存僅僅調用語句時刷新。
size(引用數目)可以被設置為任意正整數,要記住你緩存的對象數目和你運行環境的 可用內存資源數目。默認值是1024。
readOnly(只讀)屬性可以被設置為 true 或 false。只讀的緩存會給所有調用者返回緩 存對象的相同實例。因此這些對象不能被修改。這提供了很重要的性能優勢。可讀寫的緩存 會返回緩存對象的拷貝(通過序列化) 。這會慢一些,但是安全,因此默認是 false。
相同點
Hibernate和Mybatis的二級緩存除了採用系統默認的緩存機制外,都可以通過實現你自己的緩存或為其他第三方緩存方案,創建適配器來完全覆蓋緩存行為。
不同點
Hibernate的二級緩存配置在SessionFactory生成的配置文件中進行詳細配置,然後再在具體的表-對象映射中配置是那種緩存。
MyBatis的二級緩存配置都是在每個具體的表-對象映射中進行詳細配置,這樣針對不同的表可以自定義不同的緩存機制。並且Mybatis可以在命名空間中共享相同的緩存配置和實例,通過Cache-ref來實現。
兩者比較
因為Hibernate對查詢對象有著良好的管理機制,用戶無需關心SQL。所以在使用二級緩存時如果出現臟數據,系統會報出錯誤並提示。
而MyBatis在這一方面,使用二級緩存時需要特別小心。如果不能完全確定數據更新操作的波及范圍,避免Cache的盲目使用。否則,臟數據的出現會給系統的正常運行帶來很大的隱患。
第六章 Hibernate與Mybatis對比總結
兩者相同點
Hibernate與MyBatis都可以是通過SessionFactoryBuider由XML配置文件生成SessionFactory,然後由SessionFactory 生成Session,最後由Session來開啟執行事務和SQL語句。其中SessionFactoryBuider,SessionFactory,Session的生命周期都是差不多的。
Hibernate和MyBatis都支持JDBC和JTA事務處理。
Mybatis優勢
MyBatis可以進行更為細致的SQL優化,可以減少查詢欄位。
MyBatis容易掌握,而Hibernate門檻較高。
Hibernate優勢
Hibernate的DAO層開發比MyBatis簡單,Mybatis需要維護SQL和結果映射。
Hibernate對對象的維護和緩存要比MyBatis好,對增刪改查的對象的維護要方便。
Hibernate資料庫移植性很好,MyBatis的資料庫移植性不好,不同的資料庫需要寫不同SQL。
Hibernate有更好的二級緩存機制,可以使用第三方緩存。MyBatis本身提供的緩存機制不佳。
他人總結
Hibernate功能強大,資料庫無關性好,O/R映射能力強,如果你對Hibernate相當精通,而且對Hibernate進行了適當的封裝,那麼你的項目整個持久層代碼會相當簡單,需要寫的代碼很少,開發速度很快,非常爽。
Hibernate的缺點就是學習門檻不低,要精通門檻更高,而且怎麼設計O/R映射,在性能和對象模型之間如何權衡取得平衡,以及怎樣用好Hibernate方面需要你的經驗和能力都很強才行。
iBATIS入門簡單,即學即用,提供了資料庫查詢的自動對象綁定功能,而且延續了很好的SQL使用經驗,對於沒有那麼高的對象模型要求的項目來說,相當完美。
iBATIS的缺點就是框架還是比較簡陋,功能尚有缺失,雖然簡化了數據綁定代碼,但是整個底層資料庫查詢實際還是要自己寫的,工作量也比較大,而且不太容易適應快速資料庫修改。

B. mybatis的緩存機制是怎麼樣的

MyBatis數據緩存設計兩級結構級緩存、二級緩存:
級緩存Session級別緩存位於表示資料庫SqlSession象稱本緩存級緩存MyBatis內部實現特性用戶能配置默認情況自支持緩存用戶沒定製權利(絕通發插件進行修改);
二級緩存Application應用級別緩存命周期跟Application聲明周期說作用范圍整Application應用

C. mybatis的cache-ref怎麼使用

首先明確一點 cache-ref 只對二級緩存有效,沒有使用二級緩存時,這東西沒有意義。
以下說明只針對二級緩存。
當mybatis的當前命名空間存在DML的事務提交時,會使當前命名空間里的緩存失效,這樣在查詢時,會直接從資料庫拿到數據,並再次緩存。但是如果是多表連接查詢,如tableA join tableB,A表的DML操作在A的nameSpace,B表的DML操作在B的nameSpace,當B表在進行了數據修改時,不會使A表緩存失效,再使用tableA join tableB會直接從緩存中獲取數據,因為此時緩存沒有刷新,而且B表的數據也有變化,那麼此時讀取的就是臟數據。
此時就需要在B的nameSpace里使用<cache-ref namespace="A"/>,保證跟新B時,A的緩存也失效。再在A裡面執行 tableA join tableB時,會重新從資料庫里查詢最新數據。

D. mybatis一級緩存內存佔用過大的問題

內存佔用過大可以通過flushCache="true"或者where <隨機數>=<隨機數>去除MyBatis的一級緩存來解決。

1、一級緩存是SqlSession級別的緩存 —— 它是各自獨立的。

在操作資料庫時需要構造sqlSession對象,在對象中有一個數據結構(HashMap)用於存儲緩存數據。

不同的sqlSession之間的緩存數據區域(HashMap)是互相不影響的。

2、二級緩存是mapper級別的緩存 —— 它是多個 SqlSession 共享的。

多個SqlSession去操作同一個Mapper的sql語句,多個SqlSession可以共用二級緩存,二級緩存是跨SqlSession的。

E. mybatis如何設置四級緩存

兩者相同點 Hibernate與MyBatis都可以是通過SessionFactoryBuider由XML配置文件生成SessionFactory,然後由SessionFactory 生成Session,最後由Session來開啟執行事務和SQL語句。其中SessionFactoryBuider,SessionFactory,Session的生命周期都是差不多的。 Hibernate和MyBatis都支持JDBC和JTA事務處理。 Mybatis優勢 MyBatis可以進行更為細致的SQL優化,可以減少查詢欄位。 MyBatis容易掌握,而Hibernate門檻較高。 Hibernate優勢 Hibernate的DAO層開發比MyBatis簡單,Mybatis需要維護SQL和結果映射。 Hibernate對對象的維護和緩存要比MyBatis好,對增刪改查的對象的維護要方便。 Hibernate資料庫移植性很好,MyBatis的資料庫移植性不好,不同的資料庫需要寫不同SQL。 Hibernate有更好的二級緩存機制,可以使用第三方緩存。MyBatis本身提供的緩存機制不佳。

F. Spring boot + Mybatis plus + Redis實現二級緩存

 1.1   通過application.yml配置redis的連接信息,springboot默認redis用的lecttuce客戶端,如果想用jedis的話,只需要在pom.xml中引入redis的時候排除在lecttuce,然後再導入jedis的jar包就好了,

1.2 打開mybatis plus的二級緩存,為true的時候是開啟的,false是關閉二級緩存

1.3 編寫緩存類繼承Cache類,實現Cache中的方法

1.4 早*.xml中加上<cache>標簽,type寫你所編寫二級緩存類的路徑

G. mybatis 二級緩存怎麼使用

深入了解MyBatis二級緩存
一、創建Cache的完整過程
我們從SqlSessionFactoryBuilder解析mybatis-config.xml配置文件開始:
Reader reader = Resources.getResourceAsReader("mybatis-config.xml");
SqlSessionFactory sqlSessionFactory = new SqlSessionFactoryBuilder().build(reader);

然後是:
XMLConfigBuilder parser = new XMLConfigBuilder(inputStream, environment, properties);
return build(parser.parse());

看parser.parse()方法:
parseConfiguration(parser.evalNode("/configuration"));

看處理Mapper.xml文件的位置:
mapperElement(root.evalNode("mappers"));

看處理Mapper.xml的XMLMapperBuilder:
XMLMapperBuilder mapperParser = new XMLMapperBuilder(inputStream, configuration,
resource, configuration.getSqlFragments());
mapperParser.parse();

繼續看parse方法:
configurationElement(parser.evalNode("/mapper"));

到這里:
String namespace = context.getStringAttribute("namespace");
if (namespace.equals("")) {
throw new BuilderException("Mapper's namespace cannot be empty");
}
builderAssistant.setCurrentNamespace(namespace);
cacheRefElement(context.evalNode("cache-ref"));
cacheElement(context.evalNode("cache"));

從這里看到namespace就是xml中<mapper>元素的屬性。然後下面是先後處理的cache-ref和cache,後面的cache會覆蓋前面的cache-ref,但是如果一開始cache-ref沒有找到引用的cache,他就不會被覆蓋,會一直到最後處理完成為止,最後如果存在cache,反而會被cache-ref覆蓋。這里是不是看著有點暈、有點亂?所以千萬別同時配置這兩個,實際上也很少有人會這么做。
看看MyBatis如何處理<cache/>:
private void cacheElement(XNode context) throws Exception {
if (context != null) {
String type = context.getStringAttribute("type", "PERPETUAL");
Class<? extends Cache> typeClass = typeAliasRegistry.resolveAlias(type);
String eviction = context.getStringAttribute("eviction", "LRU");
Class<? extends Cache> evictionClass = typeAliasRegistry.resolveAlias(eviction);
Long flushInterval = context.getLongAttribute("flushInterval");
Integer size = context.getIntAttribute("size");
boolean readWrite = !context.getBooleanAttribute("readOnly", false);
boolean blocking = context.getBooleanAttribute("blocking", false);
Properties props = context.getChildrenAsProperties();
builderAssistant.useNewCache(typeClass, evictionClass,
flushInterval, size, readWrite, blocking, props);
}
}

源碼可以看到MyBatis讀取了那些屬性,而且很容易可以到這些屬性的默認值。
創建Java的cache對象方法為builderAssistant.useNewCache,我們看看這段代碼:
public Cache useNewCache(Class<? extends Cache> typeClass,
Class<? extends Cache> evictionClass,
Long flushInterval,
Integer size,
boolean readWrite,
boolean blocking,
Properties props) {
typeClass = valueOrDefault(typeClass, PerpetualCache.class);
evictionClass = valueOrDefault(evictionClass, LruCache.class);
Cache cache = new CacheBuilder(currentNamespace)
.implementation(typeClass)
.addDecorator(evictionClass)
.clearInterval(flushInterval)
.size(size)
.readWrite(readWrite)
.blocking(blocking)
.properties(props)
.build();
configuration.addCache(cache);
currentCache = cache;
return cache;
}

從調用該方法的地方,我們可以看到並沒有使用返回值cache,在後面的過程中創建MappedStatement的時候使用了currentCache。
二、使用Cache過程
在系統中,使用Cache的地方在CachingExecutor中:
@Override
public <E> List<E> query(
MappedStatement ms, Object parameterObject,
RowBounds rowBounds, ResultHandler resultHandler,
CacheKey key, BoundSql boundSql) throws SQLException {
Cache cache = ms.getCache();

獲取cache後,先判斷是否有二級緩存。
只有通過<cache/>,<cache-ref/>或@CacheNamespace,@CacheNamespaceRef標記使用緩存的Mapper.xml或Mapper介面(同一個namespace,不能同時使用)才會有二級緩存。
if (cache != null) {

如果cache存在,那麼會根據sql配置(<insert>,<select>,<update>,<delete>的flushCache屬性來確定是否清空緩存。
flushCacheIfRequired(ms);

然後根據xml配置的屬性useCache來判斷是否使用緩存(resultHandler一般使用的默認值,很少會null)。
if (ms.isUseCache() && resultHandler == null) {

確保方法沒有Out類型的參數,mybatis不支持存儲過程的緩存,所以如果是存儲過程,這里就會報錯。
ensureNoOutParams(ms, parameterObject, boundSql);

沒有問題後,就會從cache中根據key來取值:
@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
List<E> list = (List<E>) tcm.getObject(cache, key);

如果沒有緩存,就會執行查詢,並且將查詢結果放到緩存中。
if (list == null) {
list = delegate.<E>query(ms, parameterObject,
rowBounds, resultHandler, key, boundSql);
tcm.putObject(cache, key, list); // issue #578 and #116
}

返回結果
return list;
}
}

沒有緩存時,直接執行查詢
return delegate.<E>query(ms, parameterObject, rowBounds, resultHandler, key, boundSql);
}

在上面的代碼中tcm.putObject(cache, key, list);這句代碼是緩存了結果。但是實際上直到sqlsession關閉,MyBatis才以序列化的形式保存到了一個Map(默認的緩存配置)中。

三、Cache使用時的注意事項
1. 只能在【只有單表操作】的表上使用緩存
不只是要保證這個表在整個系統中只有單表操作,而且和該表有關的全部操作必須全部在一個namespace下。
2. 在可以保證查詢遠遠大於insert,update,delete操作的情況下使用緩存
這一點不需要多說,所有人都應該清楚。記住,這一點需要保證在1的前提下才可以!

四、避免使用二級緩存
可能會有很多人不理解這里,二級緩存帶來的好處遠遠比不上他所隱藏的危害。
緩存是以namespace為單位的,不同namespace下的操作互不影響。
insert,update,delete操作會清空所在namespace下的全部緩存。
通常使用MyBatis Generator生成的代碼中,都是各個表獨立的,每個表都有自己的namespace。
為什麼避免使用二級緩存
在符合【Cache使用時的注意事項】的要求時,並沒有什麼危害。
其他情況就會有很多危害了。
針對一個表的某些操作不在他獨立的namespace下進行。
例如在UserMapper.xml中有大多數針對user表的操作。但是在一個XXXMapper.xml中,還有針對user單表的操作。
這會導致user在兩個命名空間下的數據不一致。如果在UserMapper.xml中做了刷新緩存的操作,在XXXMapper.xml中緩存仍然有效,如果有針對user的單表查詢,使用緩存的結果可能會不正確。
更危險的情況是在XXXMapper.xml做了insert,update,delete操作時,會導致UserMapper.xml中的各種操作充滿未知和風險。
有關這樣單表的操作可能不常見。但是你也許想到了一種常見的情況。
多表操作一定不能使用緩存
為什麼不能?
首先不管多表操作寫到那個namespace下,都會存在某個表不在這個namespace下的情況。
例如兩個表:role和user_role,如果我想查詢出某個用戶的全部角色role,就一定會涉及到多表的操作。
<select id="selectUserRoles" resultType="UserRoleVO">
select * from user_role a,role b where a.roleid = b.roleid and a.userid = #{userid}
</select>123123

像上面這個查詢,你會寫到那個xml中呢??
不管是寫到RoleMapper.xml還是UserRoleMapper.xml,或者是一個獨立的XxxMapper.xml中。如果使用了二級緩存,都會導致上面這個查詢結果可能不正確。
如果你正好修改了這個用戶的角色,上面這個查詢使用緩存的時候結果就是錯的。
這點應該很容易理解。
在我看來,就以MyBatis目前的緩存方式來看是無解的。多表操作根本不能緩存。
如果你讓他們都使用同一個namespace(通過<cache-ref>)來避免臟數據,那就失去了緩存的意義。
看到這里,實際上就是說,二級緩存不能用。整篇文章介紹這么多也沒什麼用了。

五、挽救二級緩存?
想更高效率的使用二級緩存是解決不了了。
但是解決多表操作避免臟數據還是有法解決的。解決思路就是通過攔截器判斷執行的sql涉及到那些表(可以用jsqlparser解析),然後把相關表的緩存自動清空。但是這種方式對緩存的使用效率是很低的。
設計這樣一個插件是相當復雜的,既然我沒想著去實現,就不廢話了。
最後還是建議,放棄二級緩存,在業務層使用可控制的緩存代替更好。

H. mybatis二級緩存原理

mybatis篇

一級緩存的作用域是Sqlsession級別的,也就是說不同的Sqlsession是不會走一級緩存的,那麼如果需要跨Sqlsession的緩存,就需要使用到二級緩存了。

二級緩存的話默認是關閉的,所以需要我們開啟,開啟的方式官網也有介紹,需要在mybatis-config.xml核心配置文件中開啟二級緩存功能,並且我們mapper.xml中也需要加入<cache/>標簽,二者缺一不可,後面我們看源碼就能知道為啥這兩個缺一不可。

先來看個例子

執行結果很意外,為什麼二級緩存的功能都開啟了,結果sql還是執行了2次,並沒有走緩存,其實,二級緩存還有一個要注意的點那就是必須要提交事務二級緩存才會保存記錄,因為已經是跨SqlSession共享緩存了,所以事務必須要提交,否則會讀取到因混滾導致的錯誤數據。

有個地方需要注意,二級緩存的Sqlsession中的Executor實際上是CachingExecutor

我們知道getMapper最終的執行都會走到MapperProxy類中的invoker方法,具體就來分析這個類。

最後來到了重點的地方

CacheKey我們可以認為他就是每個方法對應的一個唯一標識符。

這里我們就可以看出為什麼之前兩者必須要配置,cacheEnable開啟了才會用CachingExecutor包裝一下BaseExecutor,而<cache/>標簽只有配置了才會走緩存的邏輯

這里的tcm

到這,我們就差不多揭開了二級緩存的秘密,重要的還是<cache/>這個標簽,因為它的存在就對應著每個mapper.xml中的一個具體Cache類,而這個類在每個mapper.xml中又是同一個,所以最終的值是放入了Cache類中,key為CacheKey,value就是sql執行的結果。
至於為什麼需要事務提交才能命中二級緩存,我們看下put方法就知道

這里的putObject並沒有真正的把值存入Cache中,而是存入了待提交的Map中,所以再來看下commit做了什麼

具體看tcm.commit()

而這里可以看到此處會遍歷所有的TransactionCache並執行commit方法

真相就出來了,會遍歷待提交的Map然後把裡面的值都存入Cache中,所以後面的查詢就能直接從Cache中拿到值了。

總結
二級緩存先會把Sqlsession中的Executor包裝成包裝成CacheingExecutor,所有的sql都會經過這個類,而該類通過mapper.xml中配置的唯一<cache/>標簽生成的Cache類存放每個方法執行的結果

I. 如何使用mybatis的二級緩存

一般來說,一級緩存可以分為一級數據緩存(Data Cache,D-Cache)和一級指令緩存(Instruction Cache,I-Cache)。二者分別用來存放數據以及對執行這些數據的指令進行即時解碼,而且兩者可以同時被CPU訪問,減少了爭用Cache所造成的沖突,提高了。

J. redis mybatis 二級緩存 為什麼必須要有 <property name="connectionfactory" ref

1、mybatis的二級緩存的范圍是命名空間(namespace)
2、只要這個命名空間下有一個 insert、update、delete mybatis 就會把這個命名空間下的二級緩清空。
3、如果同一個sql在不同的命名空間下,就會出現臟數據,因為一個insert、update、deleted 了另一個可能還使用者緩存數據,這樣就會出現數據的不一致性。
4、如果更新、刪除、插入的頻率比較高的話,就會刪除所有緩存在添加所有緩存在刪除,這樣緩存的命中率很低或者說根本就起不到緩存作用而且會消耗資源。
所以在沒解決這個問題的前提下,還是不提倡使用二級緩存。

熱點內容
照片視頻加密 發布:2024-10-05 23:58:58 瀏覽:477
北京java培訓班多少錢 發布:2024-10-05 23:49:03 瀏覽:813
subversion源碼安裝 發布:2024-10-05 23:48:17 瀏覽:120
ipad文件怎麼解壓縮 發布:2024-10-05 23:06:28 瀏覽:165
存儲伺服器主控晶元 發布:2024-10-05 23:04:33 瀏覽:571
php學徒 發布:2024-10-05 23:04:30 瀏覽:440
活字格手機端清除緩存了什麼辦 發布:2024-10-05 23:03:23 瀏覽:872
阿杜訪問 發布:2024-10-05 22:44:23 瀏覽:602
我的世界怎麼在別的伺服器開掛 發布:2024-10-05 22:31:14 瀏覽:295
下沉演算法 發布:2024-10-05 21:59:43 瀏覽: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