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與眼淚ftp
1. 令人感動得掉眼淚的抗日小英雄故事
王二小
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沫源縣出現了一位全國聞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王二小犧牲時才七歲,在日本鬼子掃盪一條山溝的時候,為了掩護幾千名老鄉和幹部,他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氣急敗壞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槍尖摔死在大石頭的上面。幹部和老鄉脫離了危險,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犧牲了。王二小的動人事跡很快傳遍了解放區,每一個老鄉都含著眼淚,歌唱二小放牛郎,《晉察冀日報》在頭版報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跡。晉察冀邊區的文藝戰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創作了後來傳唱全中國的著名兒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小英雄雨來
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邊區的北部有一個小村莊叫蘆花村,12歲的雨來就住在這個村子。雨來喜歡游泳,他的游泳本領可高了。後來雨來上了夜校,在夜校里他知道了「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 鬼子又開始掃盪,一天雨來趴在炕上念識字課本,忽然聽到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雨來把書塞在懷里往外跑,他剛邁出門檻,卻進來一個人.他抬頭一看,是李大叔,隨後聽見鬼子嗚哩哇啦地叫。李大叔忙把缸搬開,跑進洞里,小雨來忙把缸搬回原處,雨來剛到堂屋,鬼子硬闖了進來,雨來為了掩護李大叔被敵人抓住。他在敵人嚴刑拷打下,他堅強不屈把敵人氣得暴跳起來,嗷嗷地叫拉出去槍斃。這時河邊響起幾聲槍響。 敵人走後,鄉親們來到河邊尋找雨來,雨來的朋友鐵頭等幾人都哭了,老人們都說:「有志不在年高。」鐵頭說,我們沿著河沿往下找雨來的屍體吧!就在這時突然水面上露出了一個小腦袋,向岸上說道:「鬼子走了嗎?」大家高興的叫起來「雨來沒有死。」 原來槍響以前 小英雄雨來
雨來趁鬼子不防備一頭扎進河裡,從河底游到遠處。
張嘎
抗日戰爭時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張嘎與奶奶相依為命。為了掩護在他家養傷的八路軍偵察連長鍾亮,奶奶英勇地犧牲在日軍的刺刀下,而鍾亮也被敵人抓走了。為替奶奶報仇和救出老鍾叔,嘎子歷經艱辛,找到了八路軍,當上了一名小偵察員……電影《小兵張嘎》講述了一個小八路戰鬥成長的過程。
這部兒童軍事題材影片,通過寓意豐富的細節安排和少年兒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動的描寫,真實自然地塑造了一個性格鮮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響了幾代小觀眾。
送雞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雞毛信》是一部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家喻戶曉的電影。影片主角是12歲的兒童團團長海娃,他的任務是一邊放羊,一邊放哨,發現敵人,給村裡人打信號。海娃的父親是民兵中隊長。有一天,父親讓他送一封有關攻打敵人炮樓的「雞毛信」給八路軍。海娃以放羊作掩護,帶信上路。不料途中卻遭遇敵人……
2. 戰爭陳冠希唱的,是哪部電影的主題曲
《戰爭》不是沒有作為電影的主題曲,而僅是一張專輯出品。以下是歌曲信息:
作詞:陳少琪/陳奐仁
作曲:周傑倫
編曲:周傑倫
製作人:周傑倫
所屬專輯:the Best Collection
演唱者:陳冠希; 陳奐仁; MC仁; 胡蓓蔚
作詞:mc仁/陳少琪/陳奐仁
打 我而家就去打仗
打屬於我自己既一場仗
假若現實世界根本就系一個戰場
咁一切現象系咪一個殘酷假象
假如現實要我去打一場假仗
打住乜野旗號
打一場點樣既仗
打得唔好我既生命就此劃上句號
問得唔好
我應該問生命一個乜野問號
問我 悲哭聲可以有幾多幾多
問我童謠用乜野號角可以吹乜野悲歌
歌舞昇平既世界
幾可聽到凱旋歌曲
曲終人散既時候
只有剩低幾個幾個?
我問我
我既戰友系咪就系我一個
我為我
既生命戰斗要我保衛我
我話我 進一步退一步
我都難過
我想我 放棄我
唔再識分對錯
成日顧前顧後
想不靠行左轉右
是我打呢仗自作自受
受著 感著 看著 聽著
能不能聽到有個號聲響
是否每個人都是盲將
你的字言能否當手槍
然後將他瞄在我身上
你當我死 我還在站著
戰艇毀了 但我還在站著
就那麼一句話
就得把我毀了 慢著
什麼國旗 誰在下命令
誰的747
誰制我死地 誰是我的敵人?
可不可能是好人
品質差的人 無法容忍者
這不是軍人怎麼確認
一個都不認識
是仍知沒仁義沒仁慈
背者世界的負擔
聽我喊到換人換人
還我仍是我的自尊
有一刻你發現能敵倒是慾望
習慣熬過你的妄想你所有悲傷
死亡是否可能是我生命的解放
問題是我知何時但不知為何要解放
成日斗前斗後
想走都難自己走
有傷口 有時得手
有時失手 我都要受
成日顧前顧後
想不透行左轉右
是我打呢仗自作自受
米高峰 check one two one
the one and everyone is innocent
Edison MC 陳奐仁
而家就rap一d野關於戰爭
世上某d角落每日都有戰爭發生
每人都參與每人都有內心斗爭
危險既系戰場上槍林彈雨
血肉橫飛
危險既系支咪加唇槍舌劍
口沫橫飛
呢首歌系一場戰爭
三個血肉者
你同我同佢邊個
可以選擇做旁觀者
無人會鍾意見到 遍地死者
無人會鍾意做 戰地記者
唔想知道乜野叫做戰爭罪行
剩系知道呢度法律唔保障所有既人
自己做軍備競賽
自己打自己幾仗
自己俘擄自己
自己混自己既帳
成日要名要利
沖沖沖從未識死
再不分戰場屋企
愛人知己 我想勝利
行或企如戰地
很想死而未敢死
是我想得太盡要爭氣
成日斗前斗後
想走都難自己走
有傷口 有時得手
有時失手 我都要受
成日顧前顧後
想不靠行左轉右
是我打呢仗自作自受
最後,說下這首歌的意義吧,純粹個人主觀理解。這首歌應該是借戰爭暗諷現實社會,表明創作者對現實社會的厭惡、討厭以及批判等態度。至於是現實社會哪方面,有可能是香港社會存在的如工作、房價等等方面的不公平而帶來的壓力。雖然知道歌詞,但畢竟不在香港生活,不知道暗指哪方面。
職場中(或家族中)的勾心鬥角,有如一個人的戰爭,環境就是一個戰場,叢林規則的弱肉強食決定了只能做贏家,但現實中畢竟是輸家多,輸了就證明失去想獲得的東西。但有些時候,你是輸不起的,輸了的話,重則對生活無望,了結性命,輕則傾家盪產。有些時候,輸了,可能不是輸給你的實力,而是輸給潛規則或不公平的制度。
這首歌的MV里,主唱們都是以乞丐裝出場演唱,似乎預示社會的不公平再繼續下去,輸了戰爭的話只能上街向贏家行乞了。
這首歌既有搖滾的吶喊,但也不是搖滾的聲嘶力竭,同時帶有強烈的批判態度,在rap來說,實屬精品。
3. 戰爭不相信眼淚的劇集評價
該劇作為一部主打女性戰爭題材的精品大戲,題材新穎獨特,劇情曲折感人,拍攝風格硬朗而又不失細膩,第一次把女人在戰爭中的溫柔與脆弱,堅強與勇敢都真實生動的展現在觀眾面前,以女人的角度解讀戰爭,也是該劇題材最吸引人的地方。(新浪娛樂評)
故事講述的時而大氣磅礴,時而細膩動人,負責的人物關系解析,成為最值得稱贊的地方。而一乾女兵,雖不是一個鋼鐵的群體,卻憑借鋼鐵的意志,不斷前行,成為一支獨特的紅色娘子軍隊伍。(新華網評)
導演用細膩真實的鏡頭畫面以及感人肺腑的情節對白,將戰爭中的友情和愛情表現得淋漓盡致,讓觀眾們在探尋這段被歷史塵封的故事的同時,也對生命和信仰有了一個更為深刻的思考。(新浪娛樂評)
4. 前蘇聯戰爭片都有哪些經典的要~~~~~~~~~~~
<橋> <瓦爾特保衛撒拉熱沃>很經典哦!莫斯科保衛戰》、《解放》六部曲、《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第十六個人》、《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列寧格勒保衛戰》。《攻克柏林》
《庫爾斯克戰役》《丹娘》《他們為祖國而戰》《莫斯科在廣播》《一個人遭遇》《莫斯科不相信眼淚》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一騎兵軍》、《列寧在十月》,反映俄、法戰爭的《戰爭與和平》。
5. 寫一篇關於戰爭的眼淚的作文100字
照片上只有一個兩三歲的、衣衫襤褸的小男孩,他正一個人孤孤單單地坐在站台上,傷心地哭泣著,面對著周圍的滾滾硝煙和一片廢墟:被炸彈攔腰劈斷、塌了半邊的橋梁和被炸毀的火車,遍地橫七豎八的屍體,殘缺不全,面目全非的火車站里早已血流成河。這地方簡直就像地獄一樣可怕。圖中的小男孩為什麼哭?他的父母在哪裡?當時發生了什麼事?原來事情是這樣的:在1937年8月28日的上海,人們都趕著去坐火車,從這個戰火紛飛的危險地帶,轉移到另一個安全的地方。小男孩一家也不例外。他們一家子匆匆吃過早飯後就上路了。
街上人山人海,車載斗量。在擁擠中,小男孩和媽媽與姐姐和爸爸走散了。小男孩和媽媽這母子倆剛到火車站的站台上的時候,火車站里人頭攢動。突然,從遠處傳來了防空警報的響聲,就在同一時刻,人們從遠處看到了滾滾濃煙,並且傳來了陣陣飛機引擎的轟鳴聲和一連串的爆炸聲,那聲音由遠到近,越來越大。手無足措的人們像熱鍋上的螞蟻。人們驚慌失措,就在這時,一顆炸彈打了人們個措手不及。小男孩剛被媽媽放在縫隙里,媽媽就為了擋住彈片而犧牲了。小男孩哭了,哭聲是那樣尖刻,是那樣凄慘,又是那樣哀涼,那樣悲慟。六十七年前,世界人民用生命和鮮血贏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而六十七年後的今天,和平之神並沒有永駐人間。
雖然中國現在和平,可是世界並不太平,不少地區還彌漫著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在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我們要制止戰爭,我們要讓和平的橄欖枝插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我們要讓和平之神永駐人間!
6. 一篇以戰爭與和平為主題的500字作文,誰有範文嗎
戰爭與和平」話題作文導寫與例文
[作文題目] (1)「鑄劍為犁」的雕像在聯合國已經矗立了四十多個春秋,可是和平的鍾聲並未向全世界渴望和平的人們敲響,戰爭的硝煙還是時時燃起。 (2)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談到維護全球和平時表示:只有在有關沖突各方真正希望和平解決分歧時,沖突才有機會停止。 請關注最近幾年來發生的戰爭,了解其中的情況,以「戰爭與和平」為話題寫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不少於600字。 [審題指要] 世界走向多極化的今天,和平與安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放眼全球,不少地方的武裝沖突逐步降溫甚至平息,但也有一些國家和地區,局勢持續動盪,戰火連綿不斷。由於民族、宗教、領土、資源等因素引發的沖突此起彼伏,各種分裂勢力、恐怖勢力和極端勢力給國際社會不斷帶來危害。時至今日,仍有不少國家和地區的人民還在忍受戰火的煎熬。戰火、沖突,始終是人類頭頂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地球需要和平,人類需要和平。世界人民期盼著解決戰亂和沖突,但和平需要創造,和平需要保衛。真正崇尚和平,切實停止沖突,人民才能安寧,新世紀才能成為和平世紀。 本題寫作時應注意選好切入點,善於「小中見大」。 [思路發散] 思路一:虛構一篇小小說,描寫戰火中一個大人和他的小孩的對話,或者描述一位妻子對已死丈夫的一番傾訴。 思路二:多方搜集材料,記寫一位為和平而四處奔走的志士。參考擬題:烽火頻起,呼喚和平。 思路三:轉換作文角度,從外星人的視角看地球上的不和平。參考擬題:歷史只留血痕。 思路四:用比喻手法寫一首散文詩——有朵艷麗的花兒叫「和平」,需要全球共同來珍惜…… [素材金庫] 一、世紀遺產清單 像一個人臨終前要對自己的財產有個清點以便留給後人一樣,一個世紀行將結束時也該對自己留下的東西列一份清單,好讓下個世紀的人們心裡明白這個世紀的功勞。20世紀的黃昏已經來臨,這世紀給我們人類究竟留下了什麼,似乎也到檢數一下的時候了。 8千多萬具死於戰爭的屍骨,是20世紀留給人類的最大一筆財富。兩次世界大戰和30餘次國際、國內戰爭,造成了全世界約8千萬名軍人和平民的死亡,這些死去的人如今都已化為白骨被掩埋在了土層深處。這些屍骨靜靜地仰望著尚在活著的人們,他們將用自己對戰爭的不絕吟唱,使得下個世紀的人們不再感到孤獨和寂寞。 數萬個核彈頭是20世紀留給人類的又一筆財產。世界上有核國家製造的核彈頭加在一起已需要用萬來數了,這些核彈頭可以把地球毀滅許多次。人類終於為自己製造出了集體死亡的工具,這是一件值得引為驕傲的事情。也許下個世紀的某一天,我們人類會欣賞到核彈爆炸時那炫目的美麗的閃光。那時,人們一定會為遇上千載難逢的開眼界機會而歡呼不已。 二、伊拉克戰爭引起廣泛的思考和深刻的憂慮 連日來,歐洲輿論紛紛發表文章,從各個角度分析這場戰爭,認為它對今後美國在國際上的行為方式、聯合國的地位、國際關系、中東地區的未來以及國際能源的格局都將產生重大影響。美國無視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反對,發動戰爭並實現了對伊拉克的佔領,使美國對改造現存國際安全秩序的「自信心」極大地膨脹。伊拉克戰爭還未完全結束,美國就對敘利亞發出威脅,還醞釀著對法國這個反戰陣營的「領頭羊」進行制裁,這些都是美國「自信心」膨脹的反映。歐洲國家擔心,美國今後在國際安全事務中將凌駕於其他國家之上,更多地強調自己的意志和利益,並進而將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這意味著,國家關系中平等互利的原則,將服從於美國的利益和意志。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建立的國際關系准則將面臨嚴峻的考驗。 三、美國出台《國家安全戰略報告》 報告要點是實施「先發制人」的打擊,迫使所謂「無賴國家」「失敗國家」實行「轉變」和「政權更替」,以推行美國式的民主。法國《世界報》分析,美國是把中東地區作為其新戰略的實驗場的,而伊拉克則是它的第一次嘗試。該報認為,阿拉伯世界無疑正面臨著美國一個宏大的單邊主義設計藍圖的威脅。 四、愛因斯坦的《致後人書》 1938年8月10日,愛因斯坦應美國總統羅斯福之邀,寫了《致後人書》:「我們的時代富於創造思想。我們的發現本應該可以大大地使我們的生活輕松愉快。我們利用電能橫渡大洋,我們使用電能來減輕人類的繁重的體力勞動。我們學會了飛行。我們利用電波很容易的把消息發到全球各地去。但是,雖然有著這一切,我們的商品的生產和分配是完全無組織的,人們必須生活在憂慮中,擔心被人從經濟生活中拋出,失去一切。除此之外,生活在不同國家中的人們每隔一個長短不等的時間就要進行互相殺戮,因此,每一個想到未來的必然都生活在經常的憂慮中。我相信,我們的後人將懷著一種理所當然的優越感讀上面這幾行文字吧。」 這封信用特製的墨水和紙寫成,與其他文件一起裝進一個特製的鋼體內,埋入紐約當時准備動工興建的國際博覽會建築地基下面15米的花崗岩洞內,地面立有碑柱,要人們在公元6938年取出。 五、戰爭的罪惡 「天空依然陰霾,依然有鴿子在飛翔,誰來證明那些沒有墓碑的愛情和生命;雪依然在下,那村莊依然安詳,年輕的人們消逝在白樺林。」這優美動聽的歌聲卻傳出了一個女子一生的悲哀:心上人戰死遠方沙場,姑娘等到白發蒼蒼,直到死去,這就是戰爭的罪惡。它唱出的不僅僅是一個女子一生的悲哀,更是千千萬萬個在戰爭中失去親人的痛苦人們的心靈。然而在全球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伊拉克人民仍然在經歷著戰爭給他們帶來的痛苦,母親失去了活潑的兒子,妻子失去了准備依靠一生的丈夫,孩子們失去了他們敬愛而善良的父親。有多少個夜晚,他們以淚洗面祈盼著戰爭的結束和平的到來,他們向茫茫天空發問:媽媽,我還能否再回到你的懷中?!
[佳作展示]
【佳作1】
給安南先生的一封信
尊敬的安南先生:
您好!
我是中國的一名中學生,能給您寫這封信,我深感榮幸與驕傲。我主要想和您談談自己對戰爭與和平的一點看法。
今天,我看到了一組伊拉克兒童祈禱和平的圖片。許許多多本應該生活得無憂無慮的伊拉克兒童,在和平夜,點燃手中的蠟燭,用他們稚嫩而虔誠的心,祈禱和平。從他們飽含憂慮和悲傷的臉上,,我揪心地感覺到,戰爭已給這些幼小的心靈造成了嚴重的戕害。我想,全世界熱愛和平的人們都忘不了3月20日上午10點30分,美英悍然發動了對伊戰爭。這個曾是人類文明發源之地的兩河流域,在轟鳴的炮火中變成了「人間煉獄」。
縱觀人類歷史,血與火的戰爭屢屢發生,戰爭留給我們什麼呢?古人早就有「千里無雞鳴,白骨露於野」的詩句,就是最真實的寫照。讓我們看一組觸目驚心的數據吧。據瑞典、印度學者統計,從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這5164年中,世界上共發生戰爭14513次,只有329年是和平的。這些戰爭給人類造成了嚴重災難,使36.4億人喪生。損失的財富摺合成黃金可以鋪一條寬150公里、厚10米、環繞地球一周的金帶。第一次世界大戰歷時4年又3個半月。參加戰爭的有6個大洲的33個國家,捲入人口達15億多人,交戰雙方動員的兵力達6000多萬人,其中傷亡3000多萬人,因戰爭而死於飢餓和其他災害的達1000萬人左右,各交戰國經濟損失約為2700億美元。時至今天,戰爭離我們並不遙遠。1994年,在盧安達的部族屠殺中,有50多萬人被殺;在科索沃戰爭中,北約調集了1100多架戰機,在為期兩個多月的時間里,致使2000多萬平民喪生!海灣戰爭,使1614203人喪生。其中667773名是5歲以下的兒童!戰爭使繁榮成為一片廢墟,使安定幸福化為泡影,代之已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留給人們心靈深處難以癒合的傷痛。
無數的事實說明:戰爭只會給人類帶來災難。世界需要和平,人類需要和平.。我身為一名中學生,已經深深的體驗到生命是彌足珍貴的了。我們在安享和平幸福,但依然還有一些人飽受戰爭之災。我真誠地希望聯合國能夠擔負起維護人類和平的重任,讓藍天,碧雲,白鴿,回到伊拉克小朋友的身邊,讓和平永駐人間!
此致
敬禮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學生:張躍
2008.8.8
評析:
這篇文章由一幅伊拉克兒童祈禱和平的畫面入手,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激發讀者的情感,然後用一組數據來展示戰爭的危害之大,亮處自己的觀點。主旨明確,思路清晰,前後銜接緊密。
旁批:
1用孩子對和平祈禱的畫面,振聾發聵。
2羅列數據,鮮明地表現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災難之多。
3情真意切,強烈呼籲,表達心聲。
『佳作2』
我渴望和平
我渴望和平。於是在一個靜悄悄的黎明,我放飛了一隻白鴿。它銜著橄欖枝向著和平飛去了。可是,世界會和平嗎?「轟」——美國世貿大樓倒塌了,一陣陣凄厲的尖嘯與撕心裂肺的哭喊聲,打破了稱雄於世的美國的寧靜。失去親人的人們望著一片廢墟,痛不欲生;而一小部分僥幸逃生的人正大口大口喘氣,不敢相信好萊塢片式的慘景竟真的發生了!坐在電視機前的我早已淚流滿面,心裡直呼喚:和平,你在哪兒?
「9.11」後,美國採取了「以牙還牙」的反恐策略,阿富汗遭到美軍的狂轟濫炸,和平的樂章劃上了休止符,戰爭的喧囂在這里驟響。難民們流離失所,飢寒交迫,遠在萬里之遙的我,是多麼同情這些無辜的人們啊。
我渴望和平,渴望一沒有流血與眼淚的世界,渴望一個安祥、溫馨的世界!在我渴望的和平天堂里,有著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無論何種民族,何種膚色,人們都相親相愛;國家與國家,城市與城市,人與人互相攜手,和平就是友誼的橋梁。和平的世界,不再有核武器的魔影,不再有巨額的軍費,不再有貧富的差距;有的是清清的小河水,綠綠的芳草地;小鳥在湛藍的天空自由飛翔,駿馬在遼闊的原野盡情狂奔;和平從綠色的地球延伸,向著未來,向著宇宙......噢,和平像看不完的畫,是寫不盡的詩!
我渴望有一天,全世界的小朋友都驟集在一起,每人手裡捧著一隻和平鴿,「嘩」——億萬只白鴿一齊展翅高飛,向著美好的明天,向著和平飛翔,飛翔......
評析:
這篇以少年兒童對和平的理解,寫出了對未來美好世界的嚮往,表達了純真的思想感情。文章思路開闊,想像豐富,結構銜接自然,文筆流暢,值得推介。
旁批:
1開篇點明主旨,中心明確。
2生動地表現世貿大樓倒塌的一幕慘劇。
3形象地展現了理想的和平世界,連用「我渴望」,寫出自己的對和平的期待與憧憬。
【佳作3】
世界何時鑄劍為犁
當獵獵東風吹拂起周公謹的衣襟:當曹孟德對酒當歌,橫槊賦詩時:當劉備與諸葛亮穩坐荊州,遙望江畔人馬廝殺時,眾人不禁贊嘆「千古風流人物」、「亂石豪傑」輩出。
一夜大火燒毀了幾十里營寨,八十三萬人馬存活者有幾?失敗的固是曹操,可是遭罪的不僅僅是曹操,而是無數的生靈!
在三國「英雄」們的眼裡,百姓-—草民,只是一塊塊奠基石。君不見,董卓率眾「出征」無辜的草民,「男丁斬首,婦女充當官妓」,君不見徐州城裡沖天的火光,而其目的僅為一座城池;君不見,戰爭起時,動輒「火燒連營」,「水淹七軍」:君不見敵人追來,留下飢民殿後,而敵將軍無一不是「趁勢掩殺」一番。可是,那些為人主者,或者說渴望為人主者,卻依然能夠全身而退,能夠「卷土重來」,有道是「江東弟子多才俊」,可這些才俊不是用來建設國家,發展生產的,而是那些「人主們」踏上帝王寶座的一塊塊墊腳石。
人民用他們的血肉之軀成就了「風流人物」,成就了一代代天之驕子」,可是他們又是怎樣對待人民的呢?所謂的「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不過是一時的感慨罷了,之後還不是年年征殺?坐擁天下後,還不是歌舞昇平,聲色犬馬?而民眾,不過是由戰時的炮灰,演變成「太平盛世」的一隻犬而已,在沒有戰爭的年代繼續發出「苛政猛於虎」的喟嘆罷了。
帝王的利劍在鞍上不停地抽響,兵士們箭在弦上。東方熹明,枕戈待旦的雙方的士卒混戰一片,還美名曰:捐軀疆場。其中又有多少人再見明日的朝陽,能再孝奉年邁的高堂,能撫慰孤苦的發妻與兒郎?
陳屍遍野的土地何時能再長出稻糧?
河流里的血色浪花何時再唱出歡樂的歌謠?
人們多麼想棄劍從犁,多麼想鑄劍為犁,再造田園美麗的風光。
可貪婪的惡魔一次又一次地選擇了戰爭,背棄了和平。
當「一戰」的硝煙未落,「二戰」的硝煙又起。
當「二戰」的戰犯審判還未結束,「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又敲起了戰鼓。
1991年的海灣戰爭還未在人們的記憶中退色,1998年美英的飛機又再度飛臨中東的上空。而今「二河流域」硝煙再起,戰爭的陰霾再次籠罩在古巴比倫的上空。生靈塗炭成為不可避免的現實。
海晏河清,人們世世代代的追求。可是,何時才能夠海不揚波?合時才能夠海水清流?何時世界人民能夠安居樂業,而不被戰爭的陰影所籠罩?
那些撥動國家機器的窮兵黷武者,放下你們手中的屠刀,讓和平鴿飛遍世界,讓橄欖枝插遍世界,染綠世界!
讓我們鑄劍為犁,讓世界灑滿和平的陽光,讓人間充滿愛意!
【簡評】
難能可貴的是,本文揭示了戰爭的結果是以無辜民眾的犧牲來成就「英雄」的功名。歷史事件爛熟在心,從古到今,從南到北,可謂是「海闊天空」,「縱橫捭闔」,「從容自如」。句式工整,感情真摯而強烈,讀罷熱血沸騰,餘音回盪。
旁批:
1用三國這個具有代表性的戰亂時期說起,並用事例和數字來震撼人心。
2用整齊的句式,生動的語言道出千百年來熱愛和平的人們的共同心願。
3用近年來發生的戰爭,告訴人們一個嚴酷的現實:戰爭依然離我們太近了。
4整齊的句式、質問的語氣,表現了作者深切的期盼。
5強烈地呼籲,收束全文。兩個感嘆號發出最強音,感情達到高潮。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