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融合緩存檔計算公式
『壹』 什麼是超融合技術
超融合技術是指在同一套單元設備(x86伺服器)中不僅僅具備計算、網路、存儲和伺服器虛擬化等資源和技術,而且還包括緩存加速、重復數據刪除、在線數據壓縮、備份軟體、快照技術等元素,而多節點可以通過網路聚合起來,實現模塊化的無縫橫向擴展(scale-out),形成統一的資源池。
超融合是針對傳統架構的改良換代,具體區別如下。
物理融合及管理融合:超融合架構把伺服器、網路及存儲進行了融合,並且搭載在統一管理平台上進行維護;而傳統架構則是全部分離的。
存儲架構:超融合採用分布式存儲,傳統架構使用集中式存儲。
網路:超融合使用萬兆乙太網,而傳統架構多使用光纖交換機。
可靠性方面:可以看出可靠性方面,超融合架構的優勢非常大,但其實這里的優勢都是分布式存儲本身應該具備的。
性能方面:超融合在性能方面的架構優勢非常明顯,當然代價就是消耗計算資源,所以計算資源的消耗是檢驗超融合專業性的一個重要因素。
擴展性方面:超融合的架構是擴展能力強,擴容簡單快速,系統復雜度不會隨擴容增加而增加。
部署運維方面:相對傳統架構,超融合布局,維護簡單,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智能運維。
『貳』 超融合和虛擬化的關系是什麼
伺服器虛擬化是整個超融合架構的一個必要的組成部分。
首先,什麼是超融合架構?
超融合基礎架構(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或簡稱「HCI」)也被稱為超融合架構,是指在同一套單元設備(x86伺服器)中不僅僅具備計算、網路、存儲和伺服器虛擬化等資源和技術,而且還包括緩存加速、重復數據刪除、在線數據壓縮、備份軟體、快照技術等元素,而多節點可以通過網路聚合起來,實現模塊化的無縫橫向擴展(scale-out),形成統一的資源池。
其次,了解下超融合架構的特點。
1.符合軟體定義數據中心理念,一定是通過軟體結合標準的 x86 伺服器來構建分布式存儲,而不使用基於定製硬體的傳統集中式存儲;
2. 這個概念強調的是分布式存儲軟體和虛擬化軟體的融合部署,並不是單純的指軟、硬體融合。
可見,伺服器虛擬化是整個超融合架構的一個必要的組成部分。
最後,結合超融合產品的模塊構成進一步解釋超融合產品和伺服器虛擬化產品的關系。
主流超融合廠商的虛擬化的支持策略
『叄』 大家有玩過超融合的嗎我看了下聯想的超融合跟伺服器也沒什麼區別這個是不是裡面都預
我的理解是:計算資源,存儲資源不分家,利用軟體自動調度計算和存儲在同一物理機上,保證性能最大。同時計算和存儲資源通過軟體在物理上做備份(軟體根據測試自動做的事情),保證計算冗餘,數據有備份。
簡單點講,就是將很多X86物理機上的計算資源(本機的CPU/MEM)和存儲資源(本機的硬碟)通過軟體組合成計算池和存儲池,軟體保證計算資源和存儲資源匹配的性能最大化和數據的
冗餘備份安全。
更多問題請登錄藍翼官方網站查看
『肆』 Nutanix超融合和Vmware的超融合主要區別在哪
首先他們底層設計就不一樣,Nutanix超融合是從分布式存儲為出發點來進行集群設計,分布式系統設計相對沒有包袱,Vmware則是在vSphere Kernel為基礎開發的,有一些歷史包袱(核心代碼不能動);然後是集群規模,Nutanix超融合集群沒有節點數量限制,實際生產中有很多超過100節點單集群的案例,而Vmware集群最大隻允許64節點。另外在數據存儲技術上,Nutanix超融合有數據本地化的功能,SSD盤是可以既做讀寫緩存也做用於存儲數據,Vmware沒有數據本地化的概念,網路的壓力很大,SSD也只能作為緩存,容量還有限制,區別還是挺大的。。我就知道這些,滿意的話記得採納下
『伍』 超融合基礎架構和傳統IT基礎架構相比,最大的優勢是什麼
相比傳統FC SAN架構,超融合架構有了如下顯著的變化:
不再使用專有的存儲硬體和網路,而是使用標准和易於維護的 x86 伺服器與萬兆乙太網交換機;
核心是分布式存儲,每個伺服器就是一個存儲控制器,需要說明的是,其中每個節點都需要配置SSD盤作為緩存,緩存容量遠大於傳統存儲的易失性內存,且多節點並發帶來更強的聚合性能;
邏輯上看,存儲不再是由RAID構成的不同存儲空間,而是一個統一可彈性擴展的存儲池,並且具備更強的擴展能力;
分布式存儲帶來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在統一的資源池內性能和容量都可以按需配置,而且數據可以自動均衡;
計算虛擬化和存儲部署於同一伺服器節點。
通過以上架構的對比我們看到,超融合架構的變革首先是分布式存儲對傳統存儲的替代,其他更多的優勢(例如基於x86伺服器構建、並發與易於擴展)都是基於這種替代而帶來的。
當然,分布式存儲和虛擬化這種獨有的部署模式,進一步簡化了用戶的 IT 架構,降低了使用成本和運維難度,這些價值也大大的加速了用戶對分布式存儲模式的接受。
『陸』 現在很多公司都在談論超融合,到底超融合怎麼樣
新架構的產生,就是為了解決傳統架構中的各種問題,因此本文將從超融合架構與傳統架構的區別對比,分析超融合架構的優勢。
一、架構和資源管理模式對比
如下以SmartX 超融合產品為例,分別給出了下超融合架構和傳統架構的部署區別和資源管理模式區別。
從上圖可以看出,超融合架構在整個產品運維周期中,不僅大量操作被自動化,運維簡單,而且時間短,效率高。可以有效降低人員要求,將 IT 人員解放出來進行更創新的活動。
5、采購成本和總擁有成本的降低
在客戶最關注的成本方面,伺服器+超融合軟體(或超融合一體機)的采購成本,相比伺服器加傳統中高端存儲,已有較大幅度的降低。但除了采購成本,超融合在總擁有成本上有更大的優勢。
關於超融合在成本方面的優勢對比請搜索:
超融合相比傳統FC SAN架構有什麼成本優勢?
可以看到,超融合通過創新的架構,以更優的成本讓IT基礎架構更敏捷、能力更強,而這些特性,將為用戶加快數字化轉型奠定堅實基礎。
『柒』 超融合產品和分布式文件系統的區別是什麼
超融合和分布式文件系統,其實兩者無論在應用場景,還是在架構設計,都不在同一個層次上。
首先,超融合的出現是為了提高效率、降低運營成本。推動客戶選擇超融合的主要原因是:
- 敏捷性:在數據中心內具有公共雲速度、效率和經濟性。
- 可擴展性:從小規模開始,可輕松縱向或橫向擴展,同時保持性能水平。
- 簡單性:用軟體驅動的自動化和生命周期管理來簡化運營。
超融合系統不僅僅具備計算、網路、存儲和伺服器虛擬化等資源和技術,而且還包括緩存加速、重復數據刪除、在線數據壓縮、備份軟體、快照技術等元素,而多節點可以通過網路聚合起來,實現模塊化的無縫橫向擴展(scale-out),形成統一的資源池。超融合基礎架構還提供了具有高效可擴展性的虛擬化就緒環境。此外,由於簡化了采購和部署並降低了管理成本和復雜性,它還可能實現資本和運營支出的減少。
通常超融合系統採用分布式存儲架構,通過增加節點的方式橫向擴容,但是不一定是分布式文件系統,比如杉岩的超融合一體機。
而分布式文件系統,通常也通過增加節點的方式橫向擴容,提供分布式塊存儲、分布式文件存儲、分布式對象存儲等存儲服務。但分布式文件系統與超融合並不是同一個層次上的東西。
『捌』 虛擬化和超融合基礎架構的關系
伺服器虛擬化是整個超融合架構的一個必要的組成部分。
首先,什麼是超融合架構?
超融合基礎架構(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或簡稱「HCI」)也被稱為超融合架構,是指在同一套單元設備(x86伺服器)中不僅僅具備計算、網路、存儲和伺服器虛擬化等資源和技術,而且還包括緩存加速、重復數據刪除、在線數據壓縮、備份軟體、快照技術等元素,而多節點可以通過網路聚合起來,實現模塊化的無縫橫向擴展(scale-out),形成統一的資源池。
其次,了解下超融合架構的特點。
1.符合軟體定義數據中心理念,一定是通過軟體結合標準的 x86 伺服器來構建分布式存儲,而不使用基於定製硬體的傳統集中式存儲;
2. 這個概念強調的是分布式存儲軟體和虛擬化軟體的融合部署,並不是單純的指軟、硬體融合。
可見,伺服器虛擬化是整個超融合架構的一個必要的組成部分。
最後,結合超融合產品的模塊構成進一步解釋超融合產品和伺服器虛擬化產品的關系。
主流超融合廠商的虛擬化的支持策略
『玖』 超融合存儲,深信服能夠讓人信服嗎
目前國內分布式存儲產品主要分兩類:
自主研發,比如SmartX,華為,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服務的及時性等會更高一些;
基於開源的ceph研發,比如XSKY,杉岩,深信服,價格會比較便宜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