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xz解壓
Ⅰ 電腦用什麼解壓軟體最好
電腦上比較好用的壓縮軟體有:WinRAR、360壓縮、7-Zip、BandiZip、快壓等。
1、WinRAR
WinRAR 是一款功能強大的壓縮包管理器,它是檔案工具RAR在Windows環境下的圖形界面。該軟體可用於備份數據,縮減電子郵件附件的大小,解壓縮從 Internet 上下載的RAR、ZIP及其它類型文件,並且可以新建 RAR 及 ZIP 格式等的壓縮類文件。從5.60版開始,WinRAR啟用了新的圖標,但用戶仍可以通過官網提供的主題包換回原版風格的圖標。
Ⅱ 手機壓縮軟體哪個好用
以往壓縮文件只能在電腦上打開使用,如今隨著手機的快速發展,壓縮文件在手機上也能輕易的處理,這要歸功於手機版的壓縮軟體,今天瀏覽器家園小編帶來了幾款好用的手機壓縮軟體,快來看看哪一款適合你吧,有需要的用戶可以官網下載體驗。
1、WinZip
WinZip是一個強大並且易用的壓縮實用程序,支持 ZIP、CAB、TAR、GZIP、MIME以及更多格式的壓縮文件。其特點是緊密地與 Windows 資源管理器拖放集成,不用留開資源管理器而進行壓縮/解壓縮。包括 WinZip向導 和 WinZip 自解壓縮器個人版本。
WinZip除了界面設計有很大提高外, WinZip 還引進了新的壓縮演算法, 比如 Lempel-Ziv-Markov chain Algorithm 演算法。WinZip 12.0 還可通過新的 JPEG 演算法, 將影像數據壓縮比例提高到 25%, 而且影像質量沒有任何衰減。
另外, WinZip增添了對 7Z、CD/DVD .ISO 和 .IMG 文件格式的支持, 其特點是緊密地與 Windows 資源管理器拖放集成, 不用留開資源管理器而進行壓縮/解壓縮, 而且新的壓縮密碼策略使用戶的加密更加嚴密、完備。
2、RAR
RAR for Android:說實話這類文件在手機上還是用的少,在一個就是來的這么晚,早已經被一些文件管理軟體安佔了先機,不過畢竟是大牌,質量沒得說,多少給點面子。
功能介紹
RAR是來自RARLAB的官方版本。
支持創建RAR和ZIP,解壓RAR, RAR5, ZIP, TAR, GZ, BZ2, XZ, 7z, ISO, ARJ。
支持ZIP和RAR的修復。
基準測試與WinRAR兼容。
支持恢復記錄,恢復卷,固實壓縮,多核壓縮
3、ES文件瀏覽器
ES文件瀏覽器apk是一款手機文件管理軟體,功能簡直超乎了想像。ES文件瀏覽器apk,可能有的朋友會用不上,還會有點嫌棄軟體的粗糙,個人倒是挺喜歡裡面的那個下載插件,方便。
功能介紹
原生中文支持,千萬用戶首選文件管理器!如今超過8000萬下載!eS文件瀏覽器( ES File Explorer)是一個功能強大的免費的本地和網路文件管理器和應用程序管理器。
想更好地管理你的手機和平板?
原生中文支持,全球數千萬用戶一致選擇的最強安卓文件管理器!
點擊就可以播放音樂,點擊就可以播放視頻。
點擊就可以查看圖片,點擊就可以閱讀文檔。
點擊就可以安裝應用,點擊就可以查看壓縮。
點擊就可以進行搜索,點擊就可以更改視圖。
Ⅲ 如何為 FreeNAS 9.2.x 製作U盤鏡像
你好,
所需軟體:壓縮解壓軟體(推薦使用 7-zip)、Win32DiskImager
此處,以 windows 7 系統燒錄 FreeNAS 9.2.1.9-RELEASE-x64.img.xz 鏡像文件為例,點此下載。
第一步,使用 7-zip 解壓 FreeNAS 9.2.1.9-RELEASE-x64.img.xz 系統鏡像到桌面。
這樣,在 Windows 下燒錄 FreeNAS 9.2.x U盤安裝盤的操作就全部完成了。
Ⅳ ubuntu-mate-16.04-desktop-armhf-raspberry-pi.img.xz windows怎麼解壓
linux: unxz
windows: win32diskimager
https://sourceforge.net/projects/win32diskimager/
source:
https://ubuntu-mate.org/raspberry-pi/
Ⅳ beaglebone 怎麼樣重新燒寫程序
1. 系統鏡像的准備
基本上就別瞎折騰了,跟著官方的說明來,到官網去找最新的系統鏡像,比如我用Debian 8.2,下載自不必談,推薦用迅雷,原因就不解釋了。
2. 燒寫SD卡
下載之後的鏡像通常是tar.xz的,windows下直接用7zip解壓即可;如果是mac x或者linux,先xz -d xxx.tar.xz,然後再tar -xvf xxx.tar,最後得到img文件。
這個時候一個新手經常犯的錯誤就來了,如果你對SD卡的文件格式不了解,對你的操作系統也不夠熟悉,我的建議是:絕對不要使用筆記本自帶的SD卡插槽,用那種SD轉USB的小東東最好,很多新手經常會在這個地方失敗。
Windows下建議使用Win32DiskImager(到網上一搜一大把),如果是Mac X系統,建議使用命令行的方式,燒寫方法可以參見樹莓派的升級方法,基本上是一個dd的命令行操作,這里就不細說了。
不要想當然你把SD卡當成U盤來看待,認為直接把img鏡像解壓然後「拽」到盤符里就ok了,這樣是不行的,具體原因要解釋需要很長很長的篇幅,這里就不說了,如果對dd命令了解的話應該知道為什麼。
3. 燒寫eMMC
現在有了帶有更新鏡像的SD卡,開始進行Beaglebone的eMMC燒寫了。
首先,最好驗證一下你下載並燒寫到SD卡上的系統鏡像是好用的。先把SD卡插入到板子的SD卡插槽上,然後上電。
用SSH的方式登陸到板子上(192.168.7.2),系統應該自動從SD卡啟動,應該會在登陸歡迎信息中看到Linux的版本,比如Debian 8,這就說明,系統鏡像是好用的。
然後,給板子斷電,拔掉SD卡,重新上電。
這里是tricky的部分,大部分按照官方說明卻發現無法燒寫eMMC的朋友大多是因為這個地方。板子默認是禁止掉這個燒寫功能的,所以重啟,通過SSH的方式再次登陸到板子上,注意,這次是登陸到板子eMMC上自帶的系統(也就是舊的系統,如果忘記拔掉SD卡……鄙視一下自己吧,注意看一下登陸的歡迎信息,確定你登陸的是eMMC上的系統)。
修改/boot/uEnv.txt文件,搜索關鍵字eMMC Flasher,會定位到如下信息:
##enable BBB: eMMC Flasher:
#cmdline=init=/opt/scripts/tools/eMMC/init-eMMC-flasher-v3.sh
看到了吧?這個feature是默認被禁止掉的,將cmdline前面的注釋#去掉,然後保存。
給板子斷電(當然可以溫柔一點shutdown -h now之類的,隨你了),插上SD卡
按住BOOT按鍵(那個孤零零的按鍵),然後給板子上電,等LED等開始有反應的時候,就可以把BOOT鍵松開了,這個時候要注意,稍等片刻之後,這四個LED等一定應該是跑馬燈的形式(0123,3210)不停的跑,才證明是在燒寫,否則就不是,一定是因為你在上電的時候沒有按住BOOT(手抖了,手抖了,手抖了……)。
等
等
等
不用像官方說的45分鍾那麼長時間,大概6分鍾左右吧,這個時候板子的LED等會全亮(官方的說法),反正我的是全滅了。
拔掉SD卡,重啟板子。
用SSH登陸到板子上,check一下,(或者在板子上打開ID那個文件也行),確定一下燒寫是否成功。
Ⅵ 如何將freenas 安裝到Gen8里
FreeNAS 9.3 版本發布之前,官方下載伺服器中每一個系統版本都會至少提供三種格式的鏡像文件。分別為(XXX代表版本號等前綴):
XXX.img.xz :解壓以後會得到一個 IMG 格式的系統鏡像。
XXX.iso : 最常見的 ISO 系統鏡像。
XXX.GUI_Upgrade.txz : FreeNAS 專用的系統更新包,在 WebGUI 界面升級系統時使用。
推薦將系統安裝在u盤或者tf卡上(有ssd的拿來當加速用)。所以需要兩只u盤,一隻是將安裝iso用ultraiso寫入,作安裝盤用;另外一隻是以後當系統盤載入用的。
開始安裝:
把准備好的兩塊U盤插入主機,設置電腦從U盤安裝盤引導啟動,經過一番系統自檢,可以看到如下圖所示的安裝界面。安裝界面提供了四個選項:
Install/Upgrade 安裝/升級
Shell 終端
Reboot System 重啟系統
Shutdown System 關閉系統
使用鍵盤上的方向鍵切換菜單,選擇第一項,按回車鍵確認。接下來系統會提示選擇 FreeNAS 系統盤,在如上圖所示的界面中會顯示出所有可以用作安裝 FreeNAS 系統的設備。按空格鍵選擇安裝系統的設備(可以是多選,選擇的設備內容會被清空),然後回車。
此時,界面上顯示了一些警告信息,大意為「你選擇作為 FreeNAS 系統盤的設備上的所有數據都會被清空,而且該設備將完全被系統佔用,不能用作數據存儲。」按回車鍵確認。然後一路回車。提示密碼的時候輸入密碼,用於web登錄時使用。出現這畫面證明安裝完成,按回車會回到第一步四選項的菜單,按3重啟,並把安裝u盤拔出。重啟系統後,到達以下界面,則說明完成安裝。接下來用瀏覽器瀏覽伺服器ip,即會顯示設置界面。
用戶名為root,密碼為安裝時輸入的密碼。輸入後會有一向導,可以一步步往下設置,不設置直接按下一步即可。這里我設置幾樣東西。郵箱詳細設置請參照郵箱服務提供商的說明。完成向導後,首先看到的就是下圖所示的界面,在這里可以調整 FreeNAS 系統的方方面面。為了便於介紹,我們將這個界面做了下圖所示的標記。
a) 區域 ①:主菜單,這里列出了系統最常用的一些功能
b) 區域 ②:系統菜單,FreeNAS 系統的所有功能和選項都能在這里找到。
c) 區域 ③:操作區,各種設置都在這里進行。
1. 首先點account,創建一個用戶組,本例將創建一個名為 getnas 的用戶組,所有用戶都以此組作為主用戶組。如下圖所示,在WebGUI的主菜單點選「Account」賬戶,在賬戶選項卡中點選「Gourps」用戶組子菜單,並點選其下方的「Add Group」添加組按鈕。在彈出窗口中的「Group Name」組名稱項目中填寫我們要創建的用戶組名 getnas,輸入完成點擊「OK」確定按鈕完成用戶組創建。
用戶組創建完成,接下來可以根據Windows系統的用戶在FreeNAS中創建同名賬戶了。用戶信息為:
• 用戶名:HOME
• 密碼:123456
在FreeNAS中創建HOME賬戶,如下圖所示,在WebGUI 的主菜單點選「Account」賬戶,在賬戶選項卡中點選「Users」用戶子菜單,並點選其下方的「Add User」添加用戶按鈕。在彈出窗口中輸入與 Windows 系統完全相同的用戶名和密碼,注意,要完全相同。
User ID:用戶ID,在 Unix 世界,每一個用戶都有一個唯一的ID號,系統會自動生成,我們不用理會,高級用戶可以根據需要進行修改。
Username 用戶名:輸入 HOME,也可以輸入 Home 或者 home,字母大小寫無所謂,只要是 home 就可以。不過還是建議和Windows系統上的用戶名一致為好。注意,這里不支持中文用戶名,因為在windows7上不要創建中文用戶名。
Create a new primary group for the user 創建同名用戶組:這一項取消勾選;
Primary Group 主用戶組:在下拉列表中選擇剛剛創建的 getnas 用戶組;
Create Home Directory In:創建家目錄的位置,默認值為 /nonexistent 意為不創建家目錄。此處我們保持默認,不需修改。
Shell:命令行,指定要使用的命令行。此處保持默認,不需修改。
Full Name 用戶全名:輸入 HOME,必須與Windows系統上的用戶名大小寫完全一致,非常重要!如果不一致,訪問公共CIFS共享時就會要求輸入用戶名和密碼,而且即便輸入了正確的用戶名和密碼也可能無法正常訪問共享;
E-mail:用戶的電子郵箱,選填
Password 密碼:這里設置的密碼也必須與Windows系統的用戶密碼完全相同;
Password confirmation 密碼確認:不用解釋吧!
Disable password login:禁用密碼登陸,此處不要勾選。
Lock user:鎖定用戶,此處不要勾選。
Permit Sudo:允許用戶使用sudo命令,此處不要勾選。
SSH Public Key:SSH公鑰,此處不需設置。
Auxiliary groups:輔用戶組,此處需要設置。類Unix系統中,每一個用戶必須屬於一個主用戶組,同時可以屬於零到多個輔用戶組。只需要填寫上面說的幾項,填寫完畢,點擊窗口下方的「OK」確定按鈕完成創建。
2. 再點storage,創建storage volumes,點選volume manager。
• 第一項,「Volume Name」 卷名稱,文本框中填入你想給卷取的名字,可以隨意填寫。
• 第二項,「Volume to extend」 擴展卷,用於給已存在的卷進行擴容的,我們的目的是創建新的卷,此項留空。
• 第三項,「Encryption」 加密,用於創建加密的卷,這一項暫時不要選中,我們會有專門的文章介紹加密卷的創建和管理。
• 第四項,「Available disks」 可用磁碟,點擊+號按鈕,即可將磁碟添加到第五項中。
• 第五項,「Volume layout」 卷結構,用來指定硬碟以何種磁碟陣列形式進行組織。通過左側的下拉菜單指定磁碟陣列形式,同時拉動右側那個圓形的小按鈕,進行更准確的結構調整。
此處我使用3隻硬碟左raidz,一個ssd作Cache device。留下一個盤單獨做下載用。設置完成後點選add volume開始創建volume。注意,創建卷的過程會擦出所有已選擇硬碟上的數據,創建之前,請務必確保硬碟中沒有重要的數據。接下來開始創建數據集。點選主菜單上的「Storage」存儲,點擊存儲選項卡中的「Volume」卷子菜單,在下方卷列表中選擇數據集創建的位置本例為 gen8_100Gx3 ,請根據你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點擊下方的「Create Dataset」創建數據集按鈕,在窗口中輸入數據集的相關信息。此處創建dataset name為music的dataset。點選 music 數據集,然後點擊下方的第一個圖標按鈕 「Change Permissions」 修改許可權, 隨即彈出如下圖所示的修改數據集許可權的窗口。
此處,我們只需要在 Owner(user)所有者選HOME和 Owner(group)所有者組的下拉菜單中選擇 getnas 即可,點擊 「OK」 確定按鈕使設置生效。註:Mode 是詳細的許可權設定,默認為所有者擁有讀寫和執行許可權,所有者組具有讀和執行許可權,其他用戶和組擁有讀和執行許可權。現在不用管它,保持默認即可。
3. 在 WebGUI 管理界面中點擊 「Sharing」 共享圖標,打開共享列表界面。點擊切換到 Windows (CIFS) 共享列表。點擊 「Add Windows (CIFS) 共享」 添加 CIFS 共享按鈕,彈出如下所示窗口。
我們只需填寫以下兩項即可:
Path:是存儲路徑,點擊右側的 「Browse」 瀏覽按鈕,找到此共享需要使用的數據集,此處我們選擇與卷同名的 music 數據集。
Name:共享名稱,隨意設置,此處設置的名稱會顯示在共享目錄中。圖中設置的共享名為 music。
設置好以後,點擊 「OK」 確定按鈕後系統會彈出下圖所示的提示:是否啟用 CIFS 服務?我們點擊 「Yes」 確定按鈕。此時,CIFS共享創建完成,系統也自動幫我們啟動了 CIFS 服務。
此處說明一下,win2012r2沒有網路回收站功能,所以我才用freenas的。Samba都可以設置網路回收站,這個功能對我來說相當重要。後悔葯我是經常要吃的。還是剛才的設置界面,在下方選advanced mode。將export recycle bin選上。
4. 在FreeNAS WebGUI中打開「Sharing」共享管理器,並切換到「UNIX(NFS)」,點擊「Add Unix(NFS) Share」添加NFS共享按鈕, 彈出窗口中有如下設置選項,前四項為基本選項,後面剩餘的選項為高級選項,點擊「Advanced Mode」高級模式按鈕方可顯示。
• Path:共享路徑,選擇要通過NFS共享的卷/數據集;點擊「Add extra path」連接,可以同時添加多個共享路徑;
本例的共享路徑選擇了新創建的 music 數據集,共享名稱為 music。同時,設置 Mapall User為home 和 Mapall Group 為 getnas,如下圖。設置這一步的目的是強制所有掛載此共享的用戶均使用nobody許可權。
NFS高級選項的提示:
同一個NFS共享中 「Maproot」 和 「Mapall」 二者只能使用一個。即便你兩項都進行了設置,系統也會默認用 「Mapall」 的設置覆蓋 「Maproot」 設置。如果只希望限制 root 用戶許可權,則設置 「Maproot」 選項。如果希望限制所有用戶的許可權,則設置 「Mapall」 選項。
卷和數據集會被視為獨立的文件系統,NFS無法超越文件系統邊界。
每個共享、文件系統或文件夾的網路或主機名必須是唯一的。
每個共享的文件系統只能設置一次「All directories」。
5. 啟用FreeNAS主機的SSH服務,在WebGUI的主菜單中點擊「Service」服務,在服務列表中找到SSH,點擊後面的扳手圖標,會彈出下圖所示的設置窗口,其中選項分別為:
設置完成,點擊「OK」確定即可。點擊SSH右側的開關按鈕,切換至ON代表SSH服務已啟動。接下來就可以使用SSH客戶端訪問FreeNAS主機了。至此freenas基本設置完成。進一步設置transmission和virtualbox。在virtualbox裡面安裝黑群暉。首先說明一下,freenas裡面安裝插件,是以jails方式安裝的。每一個Jails有自己一套完整的文件系統,和宿主freenas是隔離的。這樣當jails出現問題,也不會影響到freenas的系統,提高系統穩定性。下圖為插件與freenas之間的關系圖。
6. 安裝transmission
點選主菜單中的「Plugins」插件,在插件列表中 找到並點選「Transmission」,雙擊插件名稱或點擊界面下方的「Install」安裝按鈕,系統會彈出插件安裝提示,點擊「OK」確定按鈕,系統會自動從FreeNAS官方伺服器中下載最新版本的插件安裝包並自動執行安裝。
a) 在freenas中添加與jails里插件使用的相同用戶名和組。
Transmission插件會在Jail中同時創建名為transmission的用戶和用戶組,並且以transmission用戶的身份來運行程序,自然的,所下載文件的所有者也是transmission。一般來說,FreeNAS中的插件相關聯的用戶和用戶組名與插件的名稱相同。
更准確查找關聯用戶和用戶組的方法是在Jail虛擬機的終端中查看 /etc/passwd 和 /etc/group 這兩個文件,在WebGUI中打開Jails管理選項卡,點選插件所在的Jail,如下圖所示。點擊下方的命令行按鈕,這時會彈出網頁版Shell窗口,輸入 cat /etc/passwd (注意cat後面有空格)回車,在passwd文件的最後面可以看到transmission用戶,這就是插件關聯的用戶了。
查看插件關聯的用戶組也是同樣的方法,繼續在Shell窗口中輸入 cat /etc/group (注意cat後面有空格)。從上面的命令得到的用戶名和組都是transmission,以transmission建立用戶和組。再在volume裡面創建一個新的Dataset用於存放下載的文件。更改Dataset許可權。設置新共享盤,讓數據在win裡面可以讀取。
b) 把新建的數據集添加(更准確的說應該是映射)到插件所在的Jail虛擬機中的某個目錄上。打開Jails菜單,點選插件所在Jail虛擬機,如下圖所示,點擊界面下方的黑色文件夾按鈕,即Add Storage添加存儲按鈕。在彈出窗口中有下列設置項:
• Jail:標示需要操作的Jail虛擬機;
• Source:源頭的意思,即選擇FreeNAS主機上新建的數據集;本例我們設置為BT數據集;
• Destination:目標的意思,即你要把新建的數據集映射到Jail虛擬機中的哪個目錄上。這個你可以根據喜好自由設置,本例我們選擇將新建的數據集映射到Jail虛擬機中的 /mnt 目錄上;
• Read-Only:只讀模式,也就是說插件對映射的數據集僅有隻讀許可權,顯然本例中我們不需要勾選此項;
• Create directory:勾選此項後,如果 Destination 中設置的目錄不存在,則系統會自動創建目錄,保持勾選即可;
好了,點擊OK按鈕,完成數據集映射。接下來檢查一下是否添加成功,在WebGUI左側的系統菜單中展開Jails,繼續展開transmission – Storage,可以看到已經有了 /mnt 目錄。這代表存儲已經添加成功。
c) 在WebGUI界面左側的系統菜單中可以找到新安裝的插件。點擊插件可以看到下圖所示的設置窗口。
7. 在jails裡面安裝virtualbox
a) 在FreeNAS 9.3 WebGUI中主菜單找到並打開Jails管理器,點擊「Add Jail」按鈕。在彈出窗口中,首先填寫「Jail 名稱」,名稱可以根據需要隨意進行設置。然後點擊「高級模式」按鈕。
下圖所示為Jail高級模式選項,在「模板」項的下拉列表中選中「VirtualBox-4.3.12」。如果你和我一樣只使用IPv4網路,只需要設置好IPv4地址和IPv4網關。設置完成,點擊窗口最下方的「確定」按鈕,系統會自動開始創建Jail。創建過程中,系統會從官方伺服器下載VirtualBox-4.3.12 Jail模板,因此請務必保證FreeNAS主機可以正常訪問互聯網。完成後可以在jails裡面看到剛才創建的virtualbox在運行。
b) 訪問virtualbox。
在Jails列表中可以看到我們創建的VirtualBox Jail的IP地址(本例為 192.168.1.9),在瀏覽器中訪問這個地址,如下圖。輸入初始用戶名和密碼:
• 用戶名:admin
• 密碼:admin
登錄之後的界面和windows版的基本一樣。將WebGUI設置成簡體中文,如下圖,在界面左上方的菜單依次點選「File」 → 「Preferences…」。點擊屬性窗口左側的「Language」,右側列表點選「簡體中文(中國)」,點擊「OK」按鈕後,WebGUI會自動刷新,現在整個界面就是清爽的中文了。出於安全考慮,接下來你也可以考慮修改一下管理員admin的登陸密碼,首先輸入原密碼(默認密碼為 admin),在輸入兩次新密碼,點擊確定按鈕即可。在freenas裡面創建用戶和組,默認安裝的virtualbox的用戶和組都為vbox,建立對應的Dataset。共享新Dataset。回到Jails管理器,點選VBox Jail,然後點擊下方的黑色文件夾功能按鈕「添加存儲」,注意區分:
• Jail 名稱:不要選錯;
• 源:代表FreeNAS主機上創建的專用數據集;
• 目標端:代表將數據集映射到Jail上的目錄;
將iso上傳到新共享的數據集上。
c) 新建虛擬機
接下來我們就來創建一個DSM5.1 5055,回到VirtualBox WebGUI,點擊「新建」按鈕。
輸入虛擬機名稱,類型選擇 Linux,版本選擇 other linux(64 bit)。內存可以隨意設置,VirtualBox虛擬機創建向導會對不同的操作系統給出建議的內存大小,本例我們保持默認,分配512MB內存。 一個虛擬機沒有虛擬硬碟怎麼行,如下圖,選擇「現在創建虛擬硬碟」,然後點擊「創建」按鈕。選擇虛擬硬碟類型,如果沒有特殊要求,直接選擇默認類型(VDI)即可。接下來選擇虛擬硬碟的空間分配方式,界面中有詳細的中文介紹,這個可以根據需要自由選擇。接下來指定虛擬硬碟的名稱和大小,名稱保持默認即可,容量6g差不多了。點擊「創建」按鈕後,系統開始自動創建虛擬硬碟,等它創建完成。
虛擬主機創建完成,在WebGUI左側列表中會有顯示,接下來我們要給創建好的虛擬主機載入ISO鏡像,點選虛擬機,然後點擊界面上方的「設置」按鈕。切換到「存儲」,給帶有小光碟圖標的IDE控制器載入ISO鏡像。這里需要注意,在前面創建的vbox數據集設置映射到Jail的 /home/vbox/VirtualBox VMs 目錄,但在選擇的時候卻沒有 /home 目錄,這個目錄的真實位置是 /usr/home/vbox/…。
特別的,還需要設置一下網卡的連接類型,要修改為「橋接網卡」,否則的話會對管理虛擬主機造成很大的麻煩。橋接網卡模式可以讓虛擬機直接從路由器獲得IP地址,現在就可以啟動虛擬機了。完成後可以打開虛擬機,虛擬機就顯示在運行了。但運行的虛擬機和win不同,沒有顯示實時界面。此時用vncview訪問相應ip地址和埠,即可看到和win相同的運行界面。本例為 192.168.1.72:9000,我們只需要把這個地址輸入到vnc-viewer中點擊連接即可。vnc-viewer已經成功連接到我們的dsm虛擬機了,現在可以用鍵盤控制安裝系統了。選install之後,按回車,然後用Synology Assistant進行安裝pat文件。安裝audio station,photo station,video station。關閉共享。
d) 現在可以在虛擬黑群中載入我們的 NFS 共享文件夾了. 由於載入命令不能永久生效, 重啟之後不會自動重新載入. 那麼我們需要黑群在啟動時自動執行載入命令. 在黑群 - 控制面板 - 終端機和SNMP 中啟用 Telnet SSH 功能. 在 windows 中安裝運行 WinSCP, 選擇 SCP 協議, 輸入黑群的 IP, root 用戶名, 密碼是你的 admin 密碼. 在右側目錄中轉到 /etc 文件夾, 右鍵編輯 rc 文件.
在exit 0之前加入
/bin/mount -t nfs 192.168.1.68:/mnt/GEN8_2Tx3/Pictures /volume1/photo/
/bin/mount -t nfs 192.168.1.68:/mnt/GEN8_2Tx3/Movie /volume1/video/
/bin/mount -t nfs 192.168.1.68:/mnt/GEN8_2Tx3/Music /volume1/music/
保存,重啟。
e) 讓虛擬機在freenas開機後自動運行。
在jails裡面點virtualbox實例,按 shell按鈕,得到一個shell。
vi /etc/rc.conf
輸入以下代碼,將紅字的「yourvm」改為virtualbox裡面虛擬機的名字。
# this is required for networking (replaces loading remaining moles manually)
vboxnet_enable="YES"
# start VirtualBox
vboxheadless_enable="YES"
# VMs to start (whitespace-separated list):
vboxheadless_machines="yourvm"
# definition for VM with acronym "yourvm":
vboxheadless_yourvm_name="yourvm"
vboxheadless_yourvm_user="vbox"
vboxheadless_yourvm_stop="savestate"
舉一個例子:
# VMs to start (whitespace-separated list):
vboxheadless_machines="icinga musicbrainz"
# definition for VM with acronym "icinga":
vboxheadless_icinga_name="icinga"
vboxheadless_icinga_user="vbox"
vboxheadless_icinga_stop="savestate"
# definition for VM with acronym "musicbrainz":
vboxheadless_musicbrainz_name="musicbrainz"
vboxheadless_musicbrainz_user="vbox"
vboxheadless_musicbrainz_stop="savestate"
完成後保存,重啟freenas試試虛擬機是否能自動運行。
Ⅶ 如何在Docker上運行Ubuntu Core
對於Docker的安裝在官網上針對不同的操作系統分別進行了描述,Ubuntu上安裝Docker,對於ubuntu操作系統來說必須是64位的,因為Docker的官網上只是提供了64位的docker,如果需要32位的docker則需要下載源碼進行編譯,這里有篇文章介紹了Docker源碼如何進行編譯成32位,編譯32位的Docker。但是對於我使用的Ubuntu來說正好是32位的。通過下面的兩條命令可以看出操作系統的位數和Linux的內核版本。
root@ubuntu:/tmp#uname -a
Linux e529c1b7772a 3.13.0-12-generic #32-Ubuntu SMP Fri Feb 21 17:44:24 UTC 2014 i686 i686 i686 GNU/Linux
root@ubuntu:/tmp#file /sbin/init
/sbin/init: ELF 32-bit LSB shared object, Intel 80386, version 1 (SYSV), dynamically linked (uses shared libs), for GNU/Linux 2.6.24, BuildID[sha1]=, stripped
如果想在32為的Ubuntu操作系統上運行Docker的話,就必須安裝32位的Docker。在Ubuntu中提供docker1.01-32位的deb包,可以直接點擊「docer1.01-32位deb包」跳轉到下載頁面。下載完成後,直接使用dpkg –i進行安裝。
dpkg -i docker.io_1.0.1~dfsg1-0ubuntu1~ubuntu0.14.04.1_i386.deb
Selecting previously unselected package docker.io.
(Reading database ... 150021 files and directories currently installed.)
Preparing to unpack docker.io_1.0.1~dfsg1-0ubuntu1~ubuntu0.14.04.1_i386.deb ...
Unpacking docker.io (1.0.1~dfsg1-0ubuntu1~ubuntu0.14.04.1) ...
Setting up docker.io (1.0.1~dfsg1-0ubuntu1~ubuntu0.14.04.1) ...
docker.io start/running, process 10456
Processing triggers for ureadahead (0.100.0-16) ...
Processing triggers for man-db (2.6.6-1) ...
也可以參考下面的這篇文章《Docker 1.0.1 已經可以在 Ubuntu 14.04 LTS 上測試了!》進行安裝。安裝完成後,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確定安裝的版本和基本的信息。由於docker使用go語言進行編寫的,所以要依賴於GO的編譯工具和庫文件。
oot@ubuntu:/tmp# docker version
Client version: 1.0.1
Client API version: 1.12
Go version (client): go1.2.1
Git commit (client): 990021a
Server version: 1.0.1
Server API version: 1.12
Go version (server): go1.2.1
Git commit (server): 990021a
root@ubuntu:/tmp# docker info
Containers: 1
Images: 7
Storage Driver: aufs
Root Dir: /var/lib/docker/aufs
Dirs: 10
Execution Driver: native-0.2
Kernel Version: 3.13.0-12-generic
WARNING: No swap limit support
官方安裝方式docker pull imagename從docker的索引中心下載,imagename是鏡像名稱,例如docker pull ubuntu就是下載base ubuntu並且tag是latest。
root@ubuntu:/# docker pull ubuntu:14.04
Pulling repository ubuntu
c4ff7513909d: Download complete
511136ea3c5a: Download complete
1c9383292a8f: Download complete
9942dd43ff21: Download complete
d92c3c92fa73: Download complete
0ea0d582fd90: Download complete
cc58e55aa5a5: Download complete
root@ubuntu:~/Downloads# docker images
REPOSITORY TAG IMAGE ID CREATED VIRTUAL SIZE
ubuntu 14.04 c1b5399bd2ee 8 minutes ago 205.3 MB
learn/tutorial latest 8dbd9e392a96 17 months ago 128 MB
root@ubuntu:/# docker run -i -t ubuntu /bin/bash
2014/09/04 13:04:28 exec format error
docker run -i -t learn/tutorial /bin/bash
2014/09/04 14:45:13 exec format error
PS:在安裝完成Dokcer後,使用Pull命令sudo docker pull ubuntu:14.04從鏡像倉庫獲取ubuntu的鏡像後,然後使用run命令docker run -i -t ubuntu /bin/bash直接運行該鏡像時,會出現下面的錯誤信息,後來我又嘗試著使用官方演示使用的learn/tutorial鏡像,還是出現同樣的問題,現在懷疑可能是由於我安裝的DOcker是32位的,而Image是64位的不匹配造成的。前面說過Docker默認提供的都是64位,其中提供的Image自然也都是64位,所以會出現下面的錯誤信息。在Docker Hub Registry里的大多數鏡像都是64位。這里有一個關於該錯誤的討論帖「Ddocker.io: Docker should recommend
linux-image-amd64 」。所以,如果想在32位的Docker基礎上運行Ubuntu的Image那要求Ubuntu的image也必須是32位。這就需要製作32位Ubuntu的Image。這里有一個官方提供的可用的Ubuntu image的列表,Ubuntu Image tag。
Ⅷ 文件如何在手機上解壓
ZArchiver解壓縮工具是一款解壓縮文檔的應用進程,它提供壓縮文件預覽,裡面的excel,word,ppt,txt等常用文件格式都支持預覽,同時還支持視頻文件預覽,所以它有著簡單而實用的功能。
解壓縮工具支持以下文檔格式操作:
* 創建壓縮類型格式:7z (7zip), zip, bzip2 (bz2), gzip (gz), XZ, tar;
* 支持解壓類型格式:7z (7zip), zip, rar, rar5, bzip2, gzip, XZ, iso, tar, arj, cab, lzh, lha, lzma, xar, tgz, tbz, Z, deb, rpm, zipx, mtz, chm, dmg, cpio, cramfs, img (fat, ntfs, ubf), wim, ecm, arc (freearc);
* 查看文檔類型格式:7z (7zip), zip, rar, rar5, bzip2, gzip, XZ, iso, tar, arj, cab, lzh, lha, lzma, xar, tgz, tbz, Z, deb, rpm, zipx, mtz, chm, dmg, cpio, cramfs, img (fat, ntfs, ubf), wim, ecm, arc (freearc);
* 壓縮以及解壓帶有密碼保護的壓縮文檔;
* 編輯文檔:在文檔中添加以及刪除文檔 (zip, 7zip, tar, apk, mtz);
* 支持創建以及解壓多分卷文檔:7z, rar(僅解壓);
* 支持多分卷壓縮包解壓操作;
* 支持直接打開壓縮包內文檔;
* 支持從郵件應用中打開壓縮文檔。
Ⅸ Win32DiskImager燒寫SD卡失敗怎麼破
1. 系統鏡像的准備
基本上就別瞎折騰了,跟著官方的說明來,到官網去找最新的系統鏡像,比如我用Debian 8.2,下載自不必談,推薦用迅雷,原因就不解釋了。
2. 燒寫SD卡
下載之後的鏡像通常是tar.xz的,windows下直接用7zip解壓即可;如果是mac x或者linux,先xz -d xxx.tar.xz,然後再tar -xvf xxx.tar,最後得到img文件。
這個時候一個新手經常犯的錯誤就來了,如果你對SD卡的文件格式不了解,對你的操作系統也不夠熟悉,我的建議是:絕對不要使用筆記本自帶的SD卡插槽,用那種SD轉USB的小東東最好,很多新手經常會在這個地方失敗。
Windows下建議使用Win32DiskImager(到網上一搜一大把),如果是Mac X系統,建議使用命令行的方式,燒寫方法可以參見樹莓派的升級方法,基本上是一個dd的命令行操作,這里就不細說了。
不要想當然你把SD卡當成U盤來看待,認為直接把img鏡像解壓然後「拽」到盤符里就ok了,這樣是不行的,具體原因要解釋需要很長很長的篇幅,這里就不說了,如果對dd命令了解的話應該知道為什麼。
Ⅹ 如何在emmc中燒寫ubuntu的鏡像
一、下載並解壓鏡像到sd卡
1、首先下載鏡像,推薦這個網站,我用的ubuntu-saucy-13.10-armhf-3.8.13-bone30.img.xz (November 29, 2013)這個版本。2、找一個大於等於2G的tf卡,連上讀卡器到電腦,如果你用的linux系統,很簡單
首先在磁碟管理裡面卸載分區,然後執行
xz -cd ubuntu-saucy-13.10-armhf-3.8.13-bone30.img.xz > /dev/sdb
復制代碼
注意:許可權不夠加上sudo,設備名/dev/sdb請依據自己系統裡面的表示判斷,fdisk -l指令或磁碟管理工具裡面可以查看到
# ls -al /dev/sdb*
brw-rw---- 1 root disk 179, 0 Apr 26 20:48 /dev/sdb0
brw-rw---- 1 root disk 179, 1 Apr 26 20:49 /dev/sdb1
brw-rw---- 1 root disk 179, 2 Apr 26 20:49 /dev/sdb2
復制代碼
如果你是win系統,請使用以下軟體燒錄到SD卡,
工具: Win32 Disk Imager
或者:USB Image Tool usbit-162.zip (216.02 KB) 3、等待5分鍾左右,sd卡啟動盤製作完成。
二、安裝系統到emmc1、usb轉串口線接狗板J1的1(GND),4(TXD),5(RXD);收不到的話4、5交換一下試試。
波特率115200-8-N-1
2、插入剛做好的啟動sd卡,按下sd卡槽旁邊的S2按鍵再上電,直到燈亮起鬆手,通過串口終端可以看到啟動信息。
輸入用戶名和密碼登錄
username: ubuntu
password: ubuntu
3、現在我們要把系統安裝到emmc怎麼做呢,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之前在做系統鏡像的時候把ubuntu-saucy-13.10-armhf-3.8.13-bone30.img.xz文件拷貝到鏡像分區裡面,那麼在這里執行
sudo su
xz -cd ubuntu-saucy-13.10-armhf-3.8.13-bone30.img.xz > /dev/mmcblk1
復制代碼
其中/dev/mmcblk1是你內部emmc的地址,可以通過 fdisk -l查看
大概5分鍾後安裝完成。
第二種方法是從網上下載鏡像。
在連接網線的前提下執行下面命令
wget http://s3.armhf.com/debian/precise/bone/ubuntu-precise-12.04.3-armhf-3.8.13-bone30.img.xz
復制代碼
從網路下載,之後執行上面的命令即可。
三、更新驗收
1、執行命令
mkdir test
ls
復制代碼
在目錄下建立一個test的文件夾。
然後斷電,去掉sd卡重新啟動,查看目錄下不存在test文件夾,說明現在是在emmc里執行的。
順便更新下系統
sudo apt-get updata
復制代碼
2、以後加入你編譯了新的系統到sd卡,插上上電既可以從sd卡啟動,測試完畢斷電拔掉sd卡即恢復到內部emmc啟動,是不是很方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