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管理 » 壓縮生態鏈

壓縮生態鏈

發布時間: 2022-06-24 02:06:13

『壹』 隧洞施工對自然保護區有什麼生態影響,該怎麼處理

摘 要:南水北調西線第一期工程位於青藏高原東部邊緣地帶。項目區人口稀少,人為開發擾動程度較輕,屬高寒脆弱生態系統。南水北調西線一期工程實施後對該區生態系統完整性和生態敏感區域產生的影響包括:對生物群落的完整性影響;對濕地、自然保護區及乾旱河谷等生態敏感區的影響。主要結論是:工程建設對項目區區域生態完整性產生一定影響,需要相應的生態恢復措施做保障;對濕地和自然保護區的影響不會導致植物種類之間的演替變化和某些珍稀植物種類的滅絕;不會導致乾旱河谷區區域氣候發生明顯改變。

關鍵詞:生態環境;南水北調西線一期工程;生態完整性;生態敏感

從生態環境的角度來看,南水北調西線工程不僅僅是一項跨流域調水工程,而且還是一項規模宏大的生態環境工程。南水北調西線工程調水總規模為170億m3,其中從金沙江調水量為80億m3,從雅礱江調水量為65億m3,從大渡河調水量為25億m3。工程分三期進行,第一期工程從雅礱江、大渡河6條支流調水40億m3,將使引水樞紐下游局部河段徑流量明顯減少。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對生態與環境的影響是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我們旨在對工程影響地區的生態系統完整性及生態敏感問題進行分析,為南水北調西線工程的可行性論證提供依據。

1 生態完整性分析�

工程直接影響范圍包括庫區、工程永久性建築、道路、渣場、料場及施工臨時用地等區域, 工程對生態完整性的影響主要是對這些區域自然體系的破壞。工程所處環境為自然生態體系,工程建設將使植被減少,導致區域自然生態體系的生產能力降低,區域生態完整性會受到一定影響。

1.1 植物群落的生態完整性�

工程的建設佔用耕地、草地、林地及其他土地等將使項目區內的生物量減少,工程建設過程中渣場、料場以及施工臨時用地等也會使生物量減少,這些都將影響植物群落的生態完整性。生物量減少將使項目區內自然體系的平均生產能力降低,因此應採取人工植被恢復措施緩解工程建設對自然生態系統的壓力,減少工程對自然體系生產能力的影響。

1.2 水生生物群落的生態完整性

水生生物群落的完整性指數是衡量魚類種群質量的指標。魚類生活環境質量與河流小潭的百分比、寬深比、細小沉積物的百分比、掩蔽率等有密切的關系,這些因素對水量及河岸區的土地利用方式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大量細小沉積物、沉積物填充小潭,改變河道形狀,覆蓋河底的岩層, 填充河底岩層的裂縫和樹木碎片之間的間隙,使魚類的主要食物、產卵區和棲息地減少,同時使它們失去了掩蔽的作用。河道的寬深比直接影響魚類的生存,河岸的不穩定和來自工程建設方面的沉積物往往會增大河道的寬深比�〔1〕�。大壩修建、水量調出、工程施工和輸水線路的修建,將改變水生生物棲息環境,阻隔魚類洄遊通道,影響水生生物群落的完整性。�

長江、黃河分屬兩個不同水系,從長江上游支流雅礱江、大渡河調水進入黃河,生活在兩個水系的水生生物的相容性如何,會不會產生生物變異、外來物種侵襲等問題,也將是水生生物群落的完整性研究的重要課題。

1.3 景觀生態完整性

景觀格局的完整性,包括景觀生態過程與格局的連續性、綠色生命廊道的連續性、景觀整體結構的協調性等。斑塊多樣性和格局多樣性是其組成的主要形式〔2〕�。

工程建設使項目區生境破碎化,斑塊面積減小,生物的棲息地遭到破壞,生物的棲息地面積縮小和片斷化。片斷化的生境對原生境的物種影響較大,導致物種不易擴散,殘存的斑塊變成「生境的島嶼」。生境的縮小,種類和種群數量減少,形成新種的自然條件遭到破壞, 影響其景觀生態功能,使生物多樣性地域減少。�

斑塊可分為干擾斑塊、殘存斑塊、環境資源斑塊和引進斑塊。 斑塊類型對物種動態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它通過影響某一特定的物種從斑塊中遷入或消失,來影響該物種在該斑塊中的種群數量和豐富度,進而影響物種的多樣性〔3〕。大壩、水庫和輸水線路的修建,棄渣的堆放,形成干擾斑塊和引進斑塊,對生物多樣性影響較大。



廊道是具有通道或屏障功能的線狀或帶狀景觀要素,是聯系斑塊的重要橋梁和紐帶。廊道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斑塊間的連通性及斑塊間物種、營養物質、能量的交流和基因交換。大壩、水庫的修建及棄渣的堆放等破壞了廊道或改變了斑塊之間路徑的生物學特徵,往往割斷生物遷移覓食路徑,破壞了生物棲息地,影響物質和能量的交換,降低景觀連接度。

2 生態敏感問題分析�

生態敏感區是指對區域總體生態環境起決定作用的大型生態要素和生態實體,其保護好壞決定了區域生態環境質量高低 。生態敏感區對保護區域的生態具有積極的意義,它一旦遭到人為的破壞,將很難有效地恢復〔4,5〕。�

生態敏感區一般分為最敏感區、敏感區、弱敏感區和非敏感區等。根據南水北調西線工程項目區的特點,按照生態敏感性或生態敏感程度可將其分為最敏感區、敏感區和弱敏感區三種類型區域,最敏感區包括濕地、自然保護區和乾旱河谷區。



2.1 濕 地�

南水北調西線一期工程影響的沼澤濕地主要分布在阿壩縣的北部曼則塘一帶。若果郎至賈曲的隧洞線路,從地下穿過曼則塘濕地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並在核心區的北邊緣賈曲出露地面。輸水隧洞施工時,將分別從若果郎和賈曲的兩端相向開挖,並在隧洞線路中間布置3口豎井、一條引水洞和一條施工支洞。

施工對濕地影響主要來自施工占壓、生產廢水、生活污水、棄土棄渣等。工程施工中土石方開挖、施工佔地等作業活動將對濕地環境造成擾動;工程所產生的棄渣、永久占壓問題可能破壞原地貌,使局部濕地面積萎縮。這些影響僅限於植被面積略有縮小,不會導致植物種類之間的演替變化和某些珍稀植物種類的滅絕。



輸水線路以隧洞形式穿越分水嶺,施工開鑿隧洞勢必改變地貌形態,影響地質狀況。本區分布有熱融窪地、凍融泥流、季節性凍脹丘、凍土等地質現象,它們的分布、發育主要受寒凍風化及凍融過程式控制制,亦與地表水、地下水的出露關系密切。施工破壞植被、草皮,調水改變地表、地下水狀況等,將會加速地表凍土層的融化,由於地下永凍層對水分下滲的阻礙作用,從而導致地表過濕,沼澤濕地逐漸發育。�

2.1.1 植被退化敏感性�

影響植被生長的自然條件是氣候、土壤、地貌及岩性等,其中氣候中水熱要素與植物的生長關系尤為密切。生態結構的復雜程度影響到生態系統的功能,結構越復雜的生態系統,穩定性越高,因此,生態功能強的生態系統對外力作用反應的敏感性小。鑒於生態系統生態功能定量評價較為復雜,故採用單位面積植被生物量和生產力指標來反映生態環境敏感性程度,反映人為活動影響下植被退化的可能性大小〔6,7〕。水分的功能喪失,濕生植被演變為中生或旱生植被,使地表覆蓋率降低,蒸騰蒸發增加,將會人為加劇本地區的乾旱化、鹽漬化和風沙化程度。

2.1.2 動物棲息環境變化的敏感性�

濕地既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又具有明顯的脆弱性,無論是氣候變化還是人類活動,都對其產生非常敏感的影響〔8〕。工程建設可能割裂河流-濕地一體的環境結構,其結果是洪泛濕地生態系統的棲息地多樣化格局被破壞,各類野生生物的生境被大量壓縮,食物鏈中斷,導致生態平衡失調,生物多樣性和生物生產力下降以及自然災害上升等現象的發生。同時,工程的建設又形成了6個水庫,可能會形成一定的濕地面積,又為水生動物和水禽營造了良好的生境。濕地是水禽賴以生存的重要繁殖地、棲息地、越冬地和遷徙途中的「中轉站」。濕地為水禽提供了豐富的食物、多種多樣的繁殖和停歇的棲息地,草食性的水禽和肉食性水禽,構成濕地生態系統食物鏈的重要環節。

2.1.3 濕地生產力變化的敏感性�

濕地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取決於其水源的穩定性。水文條件能直接改變濕地的理化性質,進而影響到物種組成和豐度、第一性生產力、有機物質的積累以及營養循環、獨特的植物組成等。靜水濕地或連續深水濕地的生產力都很低,通常有高能量的水流,或有脈沖性水周期的濕地生產力最高(如洪泛濕地)〔9,10〕。濕地生態系統結構對水文條件的依賴性很強,濕地生態系統很脆弱。不同類型的濕地的脆弱性有所差異,高水能濕地中,有機質積累很少, 水文條件的改變,其生態系統類型就會迅速轉變,系統具有明顯的脆弱性〔11,12〕�。

2.2 自然保護區�

瑪柯河至阿柯河段隧洞長55.4 km,大部分穿越瑪柯河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的緩沖區。瑪柯河至阿柯河輸水段約有30 km從地下穿越年保也則自然保護核心區,阿柯河至若果郎段隧洞從地下穿越其緩沖區。這一帶分布有茂密的針葉林、灌木林和混交林,草甸也較廣泛,屬二級生態區。�

輸水隧洞施工永久性佔地和臨時佔地佔壓部分自然保護區土地。工程施工將擾動原地貌,破壞原生植被、草皮,甚至使某些地區成為裸露地。隧洞的開挖是在地下作業,施工對自然保護區的影響很短暫,屬可逆性的有限影響。施工中所打的豎井對局部地面植被造成直接破壞,影響面積很小。施工中棄渣及棄渣臨時佔用的林草地,通過跡地清理,植樹植草等水土保持措施的實施,可恢復原植被。

工程對臨時占壓區植被的影響是短期的和可逆的。對永久占壓區植被的影響是長期的和不可逆的,但永久占壓影響僅僅限於隧洞洞口及豎井口所破壞的一小部分植被,不會導致植物種類之間的演替變化和某些珍稀植物種類的滅絕。

2.3 乾旱河谷�

乾旱河谷區是橫斷山區一類特殊的生態系統類型, 南水北調西線工程涉及的乾旱河谷區位於工程建設區下游200 km以下的金川、道孚、雅江、新龍一帶。乾旱河谷是在特殊地理條件下形成的四周被相對濕潤的環境所包圍的較乾旱的河谷底部。乾旱河谷區的年蒸發量與降水量的比值通常在2~4之間,降水遠小於蒸發量。�

水面蒸發減少,伴隨之河谷氣候乾燥度將有少量增加,河谷氣溫略有升高〔13〕。然而,工程項目區距乾旱河谷區較遠,隨著區間匯流的沿程增加,加上乾旱河谷區特殊的河道特性(為下切很深的 「V 」形河谷),在雅礱江、大渡河6條支流調水40億m3的情況下,水面變化不大,調水後徑流減少導致河面減小的幅度有限,由此所產生的區域氣候的變化在氣候自然波動的范圍內,因而調水對乾旱河谷影響甚微。�

乾旱河谷的形成主要起因於各種尺度的大氣環流形勢以及地形、地貌特徵。劉昌明等〔14〕�的研究指出,在有風的情況下,水面蒸發的水汽可被主導氣流輸送到幾十公里的下風向地區形成降水,因而有可能起到部分補償壩址下游臨近河段水位降低的作用,並有利於改善乾旱河谷的小氣候,工程區風速較大,可能使乾旱河谷的小氣候得到一定改善。由於降水的性質、范圍和數量的不確定性很多,難以定量預測,但不會使局地氣候發生明顯改變。調水雖然會加劇水熱矛盾,但對以滿足區域生態需水量為基礎的調水量而言,對乾旱河谷區氣候不會有太大影響。

3 生態系統穩定性分析

自然生態體系穩定受各種生態因素變化的影響,始終處於一種波動平衡狀態。自然體系的穩定性包括阻抗和恢復。阻抗是生態系統在環境發生變化或潛在干擾時,反抗或阻止變化的能力;恢復是生態系統被改變後,返回原來狀態的能力。阻抗穩定性是通過對植被異質性程度的改變來度量的,而恢復穩定性是以植被生物量來度量的〔15〕�。�

工程所在區域屬青藏高原高寒自然生態體系,其生態承載力有一定的最低限值,當第一性生產力降到這一閾值時,自然生態系統將消失。工程建設過程將使區域內的生物量減少,必須通過工程措施對臨時佔地進行復墾、恢復人工植被,提高區域的凈生產力,使其高於閾值,保證區域自然體系的生產能力處於較高水平,使系統具有一定受干擾後恢復的能力,維持工程區自然生態體系的穩定性。
http://wenda.tianya.cn/wenda/thread?tid=7f8970704c84adb1

『貳』 環保對企業的意義

1、讓企業從經濟角度看環境問題:

環境保護不僅是公益和社會責任問題,推動綠色市場發展、降低氣候變化風險,更是日益席捲全球的大潮流。

領先的全球性企業承諾實現新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更主要是因為,他們認識到加強環境保護和降低氣候變化風險是企業發展的必要條件。

如果不從經濟角度來尋求可持續的方案,企業很難長期參與其中,環境問題也無法得到根本解決。

研究表明,提高企業能源和資源利用效率可以節省大量成本,從而把握新的綠色市場機遇。

彭博新能源財經公布的2017年度報告顯示,到2040年,高效可再生能源技術市場價值將達到10.2萬億美元。

在中國,到2020年與環保有關的「綠色市場」價值將接近1萬億美元,未來5年,中國公共和私營部門有望在清潔能源行業投資8000億美元。

在工作中曾與數百家公司緊密合作,我發現最強大的企業是那些能夠使用更少的資源做更多的事情、智慧地投資於未來,並對人類發展和地球環境承擔責任的企業。

環境管理能夠實現三贏,環境、企業和消費者都會從中受益

這就是有影響力的領先企業的價值,它們重視環保,可以促進相關商業生態鏈發生改變。

2、短期主義和愚昧是做生意的勁敵:

強調環保並不是新主張,但多年來在全球企業界推行時遇到的最主要挑戰就是,環保技術往往投資巨大,迫於短期盈利壓力,很多企業起初打造節能低碳生產方式的決心。

往往一步步淪為簡單的公益行動甚至口號,真正把環保與企業運營結合起來的企業仍然有限。

CEO們需要關注的不僅是如何在一定時間內給出漂亮的股東回報,還要從長遠角度考慮,企業真正的價值和競爭力是什麼。

實踐證明,能夠形成壁壘的企業競爭力,一定需要長期積累和巨大投資。

優秀的CEO一定能夠平衡好短期利益和長期價值,那些基業長青的成功企業,一定是用長期主義思維進行明智投資的企業。

要做好這種平衡需要經驗和科技,運用新能源和綠色科技也需要專業知識和相關經驗。

這是一個教育的過程,只有不斷積累環境保護的知識、技術、人才和經驗,不斷學習,才能讓有關環保的投資獲得更大收益。

(2)壓縮生態鏈擴展閱讀:

未來中國環保產業結構將進一步調整,資源節約型產品、潔凈產品的生產和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將繼續迅速發展;環境服務業的規模將逐步擴大。

城市污水處理、污泥處理、脫硫脫硝等重點領域環保投資將達到1.2萬億元,拉動環保產業產值1.32萬億元。

2015年10月15日,國務院發布的《關於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提出,完善環境服務價格政策。

統籌運用環保稅收、收費及相關服務價格政策,加大經濟杠桿調節力度,逐步使企業排放各類污染物承擔的支出高於主動治理成本,提高企業主動治污減排的積極性。

在環保投資方面,環保部法規司司長李慶瑞公開表示,「十三五」期間,我國環保市場的總投資額有望達到17萬億元。

這將給環保市場帶來巨大的投資機會,為環保產業注入了強大的發展動力,成為新一輪經濟發展的增長點。

環境保護又是指人類有意識地保護自然資源並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環境受到污染和破壞;對受到污染和破壞的環境必須做好綜合治理,以創造出適合於人類生活、工作的環境。

環境保護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的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而採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

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術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經濟的、宣傳教育的等。其內容主要有:

(1)防治由生產和生活活動引起的環境污染,包括防治工業生產排放的「三廢」(廢水、廢氣、廢渣)、粉塵、放射性物質以及產生的雜訊、振動、惡臭和電磁微波輻射。

交通運輸活動產生的有害氣體、液體、雜訊,海上船舶運輸排出的污染物,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學品,城鎮生活排放的煙塵、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

(2)防止由建設和開發活動引起的環境破壞,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鐵路、公路干線、大型港口碼頭、機場和大型工業項目等工程建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

農墾和圍湖造田活動、海上油田、海岸帶和沼澤地的開發、森林和礦產資源的開發對環境的破壞和影響,新工業區、新城鎮的設置和建設等對環境的破壞、污染和影響。

(3)保護有特殊價值的自然環境,包括對珍稀物種及其生活環境、特殊的自然發展史遺跡、地質現象、地貌景觀等提供有效的保護。

另外,城鄉規劃,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樹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長和分布、合理配置生產力等,也都屬於環境保護的內容。

環境保護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動和主要任務之一。

中國則把環境保護宣布為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並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以保證這一基本國策的貫徹執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環保



熱點內容
編程好軟體 發布:2025-01-16 20:38:07 瀏覽:423
流量密碼如何改成 發布:2025-01-16 20:37:13 瀏覽:50
java判斷是否是對象 發布:2025-01-16 20:31:04 瀏覽:885
python調用外部程序 發布:2025-01-16 20:14:09 瀏覽:397
緩解壓力英語作文 發布:2025-01-16 20:13:31 瀏覽:65
javaname 發布:2025-01-16 20:13:15 瀏覽:22
用戶訪問表空間 發布:2025-01-16 20:07:07 瀏覽:943
java代碼自動編譯 發布:2025-01-16 19:58:14 瀏覽:314
編程很困難 發布:2025-01-16 19:58:09 瀏覽:674
gg登錄源碼 發布:2025-01-16 19:58:07 瀏覽: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