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992年生產的五糧液收藏至今價值幾何
大概1000元左右。
五糧液為大麴濃香型白酒,產於四川宜賓市,用小麥、大米、玉米、高粱、糯米5種糧食發酵釀制而成,在中國濃香型酒中獨樹一幟。宋代宜賓姚氏家族私坊釀制,採用大豆、大米、高粱、糯米、蕎子五種糧食釀造的「姚子雪曲」是五糧液最成熟的雛形。公元1368年,宜賓人陳氏繼承了姚氏產業,總結出陳氏秘方,時稱「雜糧酒」,後由晚清舉人楊惠泉改名為「五糧液」。現在五糧液由宜賓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釀制。2013年五糧液品牌價值被《食品界月刊》評估達692億元。五糧液是中國最高檔白酒之一。
B. 五糧液和茅台相比較,你更喜歡哪一個
我喜歡茅台呀,因為茅台酒很不錯呀。平時也喝一點啊,不上頭啊!很好喝呀。可謂是吃嘛嘛香啊,那種香氣都很。沖人感覺很好很好。個人也非常喜歡。呵。希望它價格再便宜些,再便宜些就更好了。謝謝你,我採納。
C. 「五糧液」為什麼要用五種糧食它們所佔的比例分別是多少
紅糧、大米、糯米、麥子、玉米
「三杯下肚渾身爽,一滴沾唇滿口香」,這是人們對全國名酒宜賓五糧液的贊譽。 素有「名酒之鄉」美稱的四川省宜賓市,是宜賓五糧酒的故鄉。1928年,「利川永」烤酒作坊老闆鄧子均,又採用紅糧、大米、糯米、麥子、玉米五種糧食為原料,釀造出了香味純濃的「雜糧酒」,送給當地團練局文書楊惠泉品嘗,他認為此酒色、香、味均佳,又是用五種糧食釀造而成,使人聞名領味。從此,這種雜糧酒便以五糧液享於世人,流芳至今。蜚聲中外、譽滿神州的四川宜賓五糧液酒廠所產的交杯牌、五糧液牌五糧液(由「荔枝綠」——宜賓元曲而來),在中國濃香型酒中獨樹一幟,為四川省的五朵金花(瀘州特曲、朗酒、劍南春、全興在碘、五糧液)之一。它以「香氣悠久,滋味醇厚,進口甘美,入喉凈爽,各味諧調,恰到好處」的風格。在1916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就獲名酒金獎;解放後1963年在全國第二屆評酒會上,又一舉奪魁;1979年在全國第三屆評酒會上,再次奪魁,1984年在全國第四屆評酒會上,又榮獲國家金質獎,奪得了「三連冠」的美稱。宜賓五糧液,噴香濃郁,醇厚甘美,回味悠長,以優質糯米、大米、高粱、小麥五糧為原料釀制而得名。它是宜賓酒廠用「五糧配方,小麥制曲,人工培窖,雙輪低溫發酵,量質摘酒,按質拼壇,分級儲存,精心勾兌」的獨特技術和悠久的傳統工藝精釀而成,不信在國內馳名遐遜,而且遠銷國外。
D. 苦蕎酒能存儲多久
苦蕎酒的保質期是多長時間
泡半個月以上可以喝,單建議是用苦蕎發酵釀酒最好。
①由於苦蕎含有較硬的外殼,不經過浸泡,破碎以後呈粉狀,在蒸煮過程中發黏成團,從而影響發酵。如果用熱水浸泡,營養成分損失產重。乙因此採用冷水浸泡24h,用擠壓機破殼,這樣既可以保持營養成分的不損失,又可以滿足蒸煮、發酵工藝的要求。②檢測結果表明,總酸和糖分的含量符合半甜型黃酒的技術指標要求,在發酵液中檢測到生物類黃酮等活性物質,特別是發酵液中自由D-手性肌醇含量高達5.04mS/100mL,顯著高於未發酵處理的原料,說明通過本工藝的生物發酵過程對苦蕎原料中富含的D-手性肌醇衍生物具有酶轉化作用,釋放出生物活性更強的自由D-手性肌醇,賦予產品更好的降血糖功效。③採用科學、合理的技術工藝可開發出甘甜爽口、酒香濃郁、低度、營養的苦蕎營養保健酒,有效地保留了苦蕎的功能成分,具有較高的營養保健作用,是一種集低度、營養、保健於一體,符合現代消費時尚,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的大眾化健康飲品。
以苦蕎為主要原料,配合使用糜黍等優質雜糧發酵而成,使其富含葡萄糖、多種氨基酸、有機酸、多糖等成分的同時,更增加了蘆丁、槲皮素、D-手性肌醇等生理功能因子,具有抗氧化、調節血糖、防治心血管疾病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
1.原料與設備
苦蕎、黃米、釀酒高活性乾酵母、生香活性乾酵母、化酶。
對輥式擠壓機、水浴鍋、帶式壓榨過濾機、旋轉蒸發儀、濃縮儀、氣相色譜儀、液相色譜儀。
2.工藝流程
苦蕎→淘洗葉浸泡→破碎→蒸煮→攤晾黃米→篩選→淘洗、浸泡→沖洗、瀝干→蒸煮→淋冷→拌料(糖化酶、黃酒活性乾酵母、生香活性乾酵母)→入缸→糖化發酵→過濾取汁→調配→滅菌→包裝→產品。
3.操作要點
(1)洗米 米(碎米)的表面附著大量的皮糠和粉塵,需要進行洗米,用溫水洗到淋出的水無白濁為度。
(2)浸米 浸米是使物料中的澱粉顆粒吸水膨脹、疏鬆,浸米後的顆粒要求保持完整而酥鬆(用手指捏米粒成粉狀無粒心為度),吸水量約為25%~30%.米浸不透,蒸煮時易出現生米;米浸過度會造成澱粉損失。浸米時間依溫度不同而不同,用35℃水浸米24h,浸米時應注意適時均勻攪動,以手碾即碎,不出現浸爛或白心(硬心)為宜。
(3)破碎 苦蕎含有硬厚的殼,故先用冷水浸泡(用熱水容易使營養成分損失)24h,待其外殼泡軟後,用對輥式擠壓機把外殼擠破,露出胚乳。
(4)蒸煮 將充分吸水的物料用常壓蒸煮,使澱粉糊化便於發酵。要求外硬內軟,內無白心,疏鬆不糊,均勻一致。蒸煮不熟則澱粉的糖化不完全,還會引起不正常的發酵,使成品酒度降低或酸度增加;蒸煮過度,物料顆粒易黏結成團,不利於糖化和發酵,蒸熟後的物料含水量約62%~63%.
(5)淋冷 物料蒸透後,立即用凈水沖淋,使物料顆粒分離並降溫至28℃~30℃,准備拌料。
(6)拌料 將淋冷後的米和苦蕎,瀝去余水,置於事先經清洗、滅菌處理的發酵罐中,加入活化好的酵母液和糖化酶液,用紗布封口,放入恆溫培養箱中。
(7)發酵 發酵溫度28℃。
(8)壓濾 將發酵成熟的醪,進行壓榨過濾,得到原酒液。
(9)勾兌 根據要求調整酒精度、酸度、糖度、色澤以及口感,即為成品。
E. 雜糧酒的介紹
「雜糧酒」的釀制始於宋末明初,並形成了各自的生產配方。當時宜賓較有名的「陳氏秘方」是由「溫德豐」糟坊的第一代老闆陳氏所創。秘方從明代經陳家六代嫡傳到清代陳三,後又傳給徒弟趙銘盛,趙銘盛又將「陳氏秘方」傳給愛徒鄧子均。
F. 永樂古窖的窖齡老酒能長時間存儲嗎
可以的,老酒因為是高度數的酒,只要適當存儲可以讓酒體在自然靜置中揮發掉辛辣味,慢慢使得酒香更加醇厚,存放時間長了,價值也隨之上漲。
G. 雜糧酒的歷史
中國的酒在於「陳」,而眾多國酒中就數五糧液歷史悠久了!
中國酒是很講文化的,因酒而有文化,因文化而使酒得以興盛。常年居排行榜第一的大概當屬茅台,能和茅台酒相比肩的就是五糧液了,論酒質,五糧液和茅台大概不相上下,甚至高於茅台,但因為「紅軍沒有喝五糧液,因為總理喜歡喝茅台。差了這么兩條,五糧液永遠也趕不上茅台」的說法常被人當作笑談。笑談歸笑談,無法抹煞「五糧液」作為「國之瑰寶」的地位,相傳明朝初期,四川宜賓一位姓陳的老闆,創「溫德羊」 酒坊,潛心研究,探索出雜糧酒的配方,嫡傳六代。到了清代,因陳家絕子,最後一代陳三便將「秘方」口授給徒弟趙銘盛。1915年趙去世前,又將「秘方」傳給徒弟鄧子均。鄧根據其「秘方」幾經調整,確定了新配方。1929年,宜賓縣團練局長雷東垣有一天大擺家宴,席間使用雜糧酒,滿堂稱絕。在坐的舉人楊惠泉說:如此佳釀,名為雜糧酒,似嫌鄙俗。此酒集五糧之精華而成玉液,何不更名為「五糧液」?從此,鄧子均就把自己配製的雜糧酒改名為「五糧液」,五糧液因此而得名。說起「五糧」二字,比茅台多了幾分平民氣質。糧者,食也。在「民以食為天」的年代,「五糧」名字的厚重氣度更深地紮根在了民間。
西南地區的燒酒在選料方面大概繼承了其飲食特點,為強調酒香及酒體的豐富,採用各種原料,按一定的比例搭配發酵釀造。據四川博物館的有關資料,四川宜賓的五糧液酒,在明代隆慶至萬曆年間(1567-1619)就被稱為雜糧酒,所用的混合原料中有高粱,大米,糯米,蕎麥,玉米。當地文物部門所收集到的一例祖傳秘方中這樣寫到:飯米酒米各兩成,蕎子成半添半成,川南紅梁溱足數,糟糠拌料天鍋蒸,此方傳子不傳女,兒孫務必深藏之。(此資料來自中國首屆酒文化研討會期間,四川省宜賓酒史展中的敘州府北門外溫德豐糟坊陳氏家傳)。 五糧液的生產技術,源於唐代的「重碧酒」,後經宋代的「荔枝綠」酒、明代「雜糧酒」生產技術的演變而形成。早在唐代,詩人杜甫於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到宜賓,曾在《宴戎州楊使君東樓》詩雲:「重碧拈春酒」。說的就是現今的五糧液了。保留至今的明朝老窖,已有600多年的歷史。1909年,晚清舉人楊惠泉品嘗了雜糧酒以後說:「如此佳釀,名為雜糧酒似嫌凡俗。此酒是集五糧之精華而成玉液,更名為『五糧液』是一個雅俗共賞的名字,而且顧名可思其義。」自此五糧液美名問世,悠悠盛名,已將達一個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