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配置理論怎麼用到會計上
Ⅰ 急!!!研究"會計信息與企業資源配置"的現狀和意義
市場是對經濟資源進行有效開發和合理配置的場所.會計市場是有利於會計資源的開發、流動、交換並使其達到合理配置的場所或領域.會計服務市場為會計師事務所與委託人之間的有償性和自願性的服務往來架起了橋梁,從經濟學上看,會計服務市場是由特定的主體和客體構成的體現會計服務和其他會計資源交換關系的總和.
分析各國會計服務市場發展的動因,不外乎有下列幾點:
一是市場機制的推動。從企業的角度看,會計師事務所提供的管理咨詢及其他服務,是企業重要的外來資源。當企業購買外來資源的成本低於設置機構或人員所需要的成本時,企業就會傾向從外部購買。而會計師事務所提供的產品審計、管理咨詢及其他服務既能滿足客戶的有效需求,又能節省企業的成本。因為會計師事務所的核心業務是審計,它在執行審計業務時,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已非常熟悉,如果再接受企業委託提供管理咨詢等服務,必然會節省工作時間,從而節省企業的費用。假定企業有審計和管理咨詢服務的需求,並希望節省成小,找同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就能做到,因此,這種服務擴張最有益於客戶。迸一步說,把會計師事務所的全部技能與市場需求協調一致,並採取一定的措施使注冊會計師保持應有的獨立,企業就會得到最好的服務。從目前各國和地區的做法來看,他們已從以前採用立法配置服務資源,轉向允許市場機制配置其他服務資源,由購買者自己作出選擇決定。由於注冊會計師職業具有品牌優勢,那麼,這個優勢就可以轉化為市場價值。
二是注冊會計師職業的競爭。注冊會計師職業競爭導致會計師事務所尋找新的服務領域。長期以來,提供財務報表審計服務一直是各國會計師事務所的重要業務,面對這樣一個成熟的、市場份額穩定的審計服務市場,會計師事務所已很難通過審計服務擴大規模,提高業務收入,只有另闢溪徑,向非審計服務發展。非審計服務是注冊會計師與非注冊會計師職業之間激烈競爭的一個領域。競爭激發了注冊會計師職業本身的活力。最近幾年,大的會計公司越來越明顯地成了非審計服務的最大提供者。例如,畢馬威美國會計公司最近公布截止1999年6月30日財政年度的收入達47億美元,其中稅務服務收入增長23%,達10億美元,咨詢服務比上一年增長41%,將近20億美元。最近10年,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已設立兩種資格:企業評估師(ABV,即AccreditationiBusiness VaLuation)和個人財務專家(ABV,即Accreditation Vnnancial Planning),並制定了《個人財務計劃准則》(Financ即PlanningStandard,)和《企業評估准則》(Business Valuation Standard,)。兩種資格的認定,並未導致注冊會計師業務的分割,因為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是為會員設置的,注冊會計師取得資格後,只能增加其良好的聲譽,使人更加相信其具有專業勝任能力。事實上,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已經達到目的,兩種資格在社會公眾中具有很高的聲譽。最近,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已認識到,隨著會計師事務所提供的服務日益多元化,繼續沿用注冊會計師協會這一名稱可能不再合適。
三是經濟全球化的加劇。經濟全球化促進了世界各國在全球范圍內的經濟融合,同時也為各國會計服務市場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投資者對全球資本市場信息的強烈需求,使得會計師事務所服務領域不斷擴大。會計師事務所通過提供符合投資者決策需要的信息,推動了資本在國家之間的流動,從而也推動了注冊會計師職業的跨國發屢。但也應看到,經濟全球化對會計師事務所服務質量和品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每天發生巨額資金轉移的全球資本市場內,投資者希望會計師事務所提供優質、多元化的服務,以便降低由於信息不充分或不可信賴而導致的資本轉移成本和風險水平。同時,企業成為多國公司後,他們必然要求為其服務的會計師事務所也能多國化。1999年,由於歐洲單一貨幣歐元誕生引發跨國並購風潮,全球企業並購交易總額已達工1萬億美元,超過1998年2·5萬億美元的記錄,這一勢頭有增無減。跨國公司在帶來投資、技術、人才、管理方法的同時,也帶來了會計服務市場和國際會計公司,導致各國會計服務市場競爭的迸一步加劇。
四是WTO對會計服務市場的影響。WTO框架下的服務貿易總協定(Genera lAgreementon TradeinSer-vices簡稱GA監)是規范服務部門國際化的綜合性文件。服務貿易總協定通過制定規則解決各國在服務行業對國際貿易和國外投資管制的障礙,包括跨國會計執業。這些規則旨在:(1)保證國外或與國外聯盟的服務提供者、事務所和職業人士享受與東道國同行或競爭者同等的權利J2)消除市場准大及對來自國外的人士執業的歧視性壁壘,尤其是在資格承認方面的壁壘;(3)對所有服務提供者提供有關資格承認管理規則的透明度。1994年,WTO 建立的專業服務工作小組(Working Party on Professional Services簡稱WPPS)有力地推動了會計職業的跨國發展。服務工作小組根據《部長對專業服務的決定》(Ministerial Decision on Professional Services),將完善會計職業多邊約束機製作為優先考慮的事情,在會計職業服務領域採取措施,便有關資格要求和程序、技術准則和頒發執照要求不致成為貿易壁壘。此外,服務工作小組要求參加國在職業資格承認時主要使用國際准則和指南。
二、會計服務市場發展的趨勢
(一)審計服務面臨的挑戰。審計服務面臨的第一個挑戰是審計服務收入增長逐漸放慢,來自業內激烈的價格競爭導致利潤下降。據美國1995年的一份資料統計,在過去的6年內,H國實際的國民生產總值增長了28%,而剔除通貨膨脹的影響後,最大的60家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服務收入卻停滯不前。雖然社會對審計服務需求量大,但會計師事務所為數眾多,競爭非常激烈,很難通過審計服務獲取更多利潤,壯大自身規模。因此,會計師事務所充分利用其獨立、客觀、公正的職業形象,積極開拓新的服務品種實屬當務之急。例如,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成立了以畢馬威會計公司前合夥人RobenK·Elliott為主席的增加信息可信度服務特\'別委員會 (Specid Committeeon AssuranceSer-vices),研究注冊會計師開發新服務品種的潛力,制定出注冊會計師進一步進軍該領域的戰略計劃。所謂提高信息可信度服務,是指由獨立第三方改迸或報告信息提供者提供的信息質量的服務。在提供該服務時,注冊會計師可以對信息的可靠性提供鑒證,更重要的是改進信息的決策相關性。該委員會還推薦了6種提高信息可信度服務:(1)為電子商務可靠性、安全性提供鑒證;(2)對醫療機構提供服務的質量或結果提供鑒證;(3)鑒證與企業面臨的不利事項發生可能性和後果相關的信息質量;(4)信息系統可靠性,如內部控制的健全有效性;(5)對衡量企業績效的指標的相關性、可靠性進行鑒證; (6)對托老院提供的服務質量進行鑒證。
審計服務面臨的第二個挑戰是電子商務改變了傳統的審計方法。因為交易通過網上進行,書面憑證逐漸消失,而以電子方式存在或儲存,注冊會計師必須著手改進審計方法,否則其社會公證的角色就會退化。同時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認為,隨著公司將財務信息置於網頁上,財務信息的披露必定走向連續性,因此,注冊會計師應提供連續性審計服務(Continue Audditing)。但連續性審計並非即可實現,目前較為可行的是網路認證(Web Trust)、系統認證(Sys Trust),注冊會計師利用其公信力對電子商店及交易系統進行認證。
(二)管理咨詢服務蓬勃發展。由於企業經營規模、業務性質的不同,企業對會計師事務所的服務需求也不一樣。許多客戶希望會計師事務所提供審計服務的同時,能夠提供其他服務,如管理咨詢服務。從20世紀50年代起,注冊會計師職業的管理咨詢服務收入開始增長,並保持了強勁增長勢頭。管理咨詢服務迅速增長的主要原因是:首先,管理咨詢是增值服務。審計服務往往是著眼於歷史財務信息,而管理咨詢服務則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能給客戶提供增值服務,因而深得客戶歡迎。其次,企業內部結構重組給會計師事務所的管理咨詢服務帶來了無限商機。目前,在國外非常流行租用外部資源(Outsourcing不服務,即企業著重發展核心業務,而將其他部分業務包給專業公司。許多企業甚至政府部門將內部審計、人力資源管理、財務工作等委託會計師事務所辦理。例如澳大利亞財政和管理部與普華永道會計公司簽訂了人力資源委託合同,根據合同條款,普華永道會計公司將提供具有戰略意義的人力資源建議,以及員工招聘服務等。再如安達信會計公司將為通用汽車公司處理每年850億美元的經濟交易,包括開發票、收付款、處理應收帳款、應付帳款和其他會計活動。
隨著知識經濟的來臨,會計服務市場范圍將發生很大變化。人們預測,會計師事務所在未來應提供5項核心服務:(1)增加信息可信度服務;巳)管理咨詢和績效管理服務;(3)技術服務;(4)財務規劃服務;(5)國際化服務。展望未來,會計服務市場既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在 21世紀,雖然審計服務必不可少,但會計師事務所生存的關鍵在於能否在不違反行業規則的前提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推出新的服務品種,給客戶提供增值服務。
Ⅱ 財務管理如何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方法。
(一)加強會計核算,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奠定資源配置方案的編制基礎。健全的會計核算系統,通過各項會計要素核算,能夠准確、完整地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資本結構、資產負債、盈利能力;企業各項資源的數量、價值及其分布;各項資源的利用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等會計信息,為企業提供擬訂資源配置方案基礎資料,同時,按照有關規定做好資源配置結果的會計核算和管理工作,正確提供會計信息。
(二)強化財務預算功能,提供資源配置方案的決策依據。運用管理會計的有關方法和技術,根據企業的資產關系,通過全面的預算和差異分析,提供資源配置方式、配置成本、籌資和投資方式、預期效益等預算資料;模擬編制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反映資源配置前後企業財務狀況的變化情況;從財務的角度對資源配置方案的優劣作出初步的判斷。
(三)增強會計咨詢作用,為企業的作用配置方案的決策提供專業服務。資源配置工作涉及到國資管理、中介評估審計、財稅金融、證券監管、工商法律等各個部門,涉及到各方面的規定、規章、政策,是一項政策性專業性很強、涉及面很廣的工作。財務部門在其中應該發揮特長,做好專業咨詢和政策咨詢,分析利弊,使各項工作合規合法。
Ⅲ 財務資源的財務資源的配置
財務資源配置是指資本在不同形成方式上的組合和在不同經濟用途之間的分配.它涉及到財務活動的兩個基本方面,一是對資本的形成進行組合,即融資中的資源配置,這里,資源的配置表現為資本在不同時期之間和不同性質之間的安排,從而形成了融資的核心問題-融資結構的合理安排,包括長期資本和短期資本的安排、債務資本和權益資本的安排;另一個是對資本的使用進行分配,即投資中的資源配置,這里,資源的配置主要表現為資本的合理分配,從而形成了投資的核心問題-資源流向和流量的調整。財務資源配置是針對資本而言的,它不是單純的融資或投資概念,而是一個投融資概念;不是單純的資本量問題,而是資本內在結構的組合和安排問題。
財務資源配置緣於它的稀缺性。財務資源的稀缺性客觀上要求人們對財務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即企業在遇到資本稀缺制約的情況下,將有限的財務資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財務資源配置的目標是:優化融資結構和投資結構,提高稀缺資源的產出率-資本收益率,從而創造出更多的稀缺資源,促進企業持續穩定的發展。 財務資源的配置通常採取兩種方式,一種是行政配置,另一種是市場配置,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上看,行政配置遠沒有市場配置那樣行之有效,盡管市場配置有其不可克服的缺陷。
在行政配置方式下,財務資源的配置主要是通過行政權利、行政手段和行政機制來實施。財務資源的配置過程一般是:財務資源-計劃-企業。行政配置具有統一性、強制性和縱向性的特點。雖然這種方式能夠體現行政的意圖,按照行政的偏好自覺地配置財務資源,但它割斷了企業與市場的關系,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瞬息萬變的要求;由於不允許有特殊的經濟利益,對企業積極性有抑製作用,財務資源配置行為往往由於受到利益機制的影響而出現障礙;財務資源配置的效率取決於行政權利、行政手段和行政機制的效率;財務資源的配置往往是一次性的,財務資源一經配置很難進行選擇和重新組合。
在市場配置方式下,財務資源的配置主要是通過市場機制的作用來進行的。財務資源的配置過程一般是:財務資源-市場-企業。市場配置反映了市場供求關系,能夠根據市場供求自動地實現財務資源配置;以資本收益最大化為目標,允許特殊經濟利益的存在;財務資源配置的效率取決於資源價格是否反映了資源的稀缺程度;財務資源的配置是經過多次交易完成的,因而也是不斷趨於優化的。市場配置是一種高效率的配置方式,能夠降低資源的交易成本。在市場經濟下,財務資源的配置主要應當採取這種方式。
換一個角度看,財務資源配置有初始配置和再配置兩種形式。可以把企業建立時的財務資源配置看成是初始配置,將企業經營過程中的財務資源配置看成是再配置。財務資源的再配置不是一次完成的,它是一個持續的配置與再配置過程。這一過程也是一個不斷調整和改進的過程,是一個資源配置不斷優化的過程。
Ⅳ CMA持證人如何將管理會計知識運用到工作之中
財務人通過對於CMA證書的學習有了思想上的轉變,並掌握了管理會計的工作職能。CMA證書只是你進入行業的敲門磚,那麼面對管理會計發展的趨勢,財務人如何快速的適應,並將自己的學識真正運用在管理會計的工作中呢?
第一,深入數據分析
像核算會計一直都在與數據打交道,但管理會計需要的是管理數據,而不是核算數據。管理會計需要以傳統的核算數據為基礎,貼近業務活動的本身及管理的需求,體現出各管理條線在企業中的完全投入產出關系。有了這樣的數據分析,對於業務部門而言,可以讓他們明顯的增強控製成本的責任感。而在此前,由於相當一部分成本費用都是籠統地核算歸集,業務部門控製成本的意識也會相對薄弱。
管理會計是在財務會計提供信息的數據基礎上做進一步的總結和分析,是對傳統財會的提供的報表數據進行進一步加工處理的工作。之前的財務會計比較注重的是數據正確且准確即可,而管理會計則更加註重這些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後得出的結論,可以為企業增添怎樣的決策建議。
第二,進入業務流程
以往在在財務人眼中,賬本是財務管理的立足點,很多分析與管理都要從賬本出發,但是要成為管理型會計人就要跨越賬本,進入到業務流程中。
只有財務管理能進入到業務層面,才能幫助企業從業務角度分析各種財務情況並支持管理層進行業務決策。需要財務人從業務的角度去探討經營項目的可行,透過可行性的評估融入到公司業務發展趨勢預判以及相應的資源配置等問題。真正做到轉換財務思維,站在業務看財務,站在財務看業務。
第三,提升專業水平
當前正值財務人轉型管理會計的有利時機,努力提高自身專業水平,發揮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對理論知識進行深刻的進一步學習和鑽研,同時再通過日常工作中的業務學習來進一步系統地提升實踐操作能力,使其更好地在工作崗位上得到鍛煉和發展,積極的向管理會計人才靠攏。還可以學習一些管理會計的證書,像CMA美國注冊管理會計師這樣高含金量的證書。
Ⅳ 如何促進企業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有效融合
一、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的可行性
1.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都屬於管理活動范疇。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同為會計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都是更好的管理企業,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會計活動是企業管理體系的一部分,因此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同屬管理活動范疇,都具有企業的管理才能。具體來說,財務會計主要是總結企業在某一時點的實際狀態和某一時期的經營成果;而管理會計主要通過分析經濟數據之間的關系以及分析經濟數據的含義來為企業的決策提供相應的信息和情報,管理會計運用預算、決算和決策的方法來實現目標。但是鑒於我國會計理論發展比國外起步晚,企業會計大多停留在財務會計的核算層面上,而沒有發展更高層次的管理會計。但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同屬管理學科,二者相融合具有扎實理論基礎。
2.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職能都包含控制和考核。財務會計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成本進行檢查和考核,考察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成本和企業預算過程中制定的目標是否相符,如果二者之間出現較大的差異,應該找到原因並進行及時的控制。管理會計主要對企業的企業成員業績、企業成本費用控制、企業預算活動的控制進行評價和考核。因此,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都具有控制和考核兩大基本職能,它們控制和考核的對象都是企業經營狀況,只是各有側重,財務會計直接控制和考核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管理會計是在財務會計基礎上,是利用財務會計信息進行進一步分析和控制,管理會計是財務會計在邏輯和過程上的延續。
3.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信息來源一致。作為企業會計兩大重要分支,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管理對象同為企業經營活動,因此他們需要的信息都源自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原始數據和資料。另外,管理會計作為財務會計在邏輯和過程上的延續,會依靠財務會計提供的數據、賬簿和報表,對企業經營狀況進行分析和預測。財務會計成為管理會計的直接信息來源,二者融合發展可以避免兩部門重復工作,耗時耗力。相同的信息來源這也為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相融合提供有利條件。
4.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最終目標一致。雖然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具體工作和會計對象都不同,但二者的最終目標都是為管理層提供決策有用信息,提升企業競爭力,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但是產業升級和互聯網的發展,使現代企業的管理核心也從傳統的固定資產管理、各項生產要素管理轉變為人力資本管理,生產經營理念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是人力資本、企業品牌等隱性的成本和資產的價值很難通過傳統的財務報表來展現,對此管理會計應該和財務會計進一步融合,互為彌補,為企業的決策和戰略提供支持信息。
二、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策略
1.推進管理會計人才隊伍建設。管理會計在我國發展程度較低,很多企業沒有專門的管理會計部門,管理會計領域的人才也比較匱乏。因此企業首先建立專門的管理會計機構,再建立管理會計人員的培訓體系,通過常規化的培訓,提高其專業水平,使其既能掌握會計專業的知識,又能熟悉財務管理知識,能夠以企業長遠發展的眼光開展相應的工作。
2.財務會計實務中運用管理會計思維。以應收賬款和預算管理為例闡述如何在財務會計實務中運用管理會計思維。應收賬款是很多企業財務風險過高的一大因素,容易引發企業的經營風險,企業對應收賬款管理要予以重視。應收賬款出現壞賬大多是因為缺乏良好的合同管理規范制度。合同管理在本質上屬於管理會計的范疇,但是很多企業在實際工作中並未針對管理會計專門設置崗位,而是財務會計人員直接負責,這就要求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應收賬款會計要運用管理會計思維進行合同管理,合同管理在整個流程之中要結合財務會計工作流程及其產生的會計信息。財務會計應該貫穿於合同談判、簽訂、發運、收款和銷售提成工作的全過程,在合同執行的過程中及時跟蹤貨款回收情況,降低應收賬款周轉天數,保證生產經營活動資金流充足。預算管理是企業財務部門的重要職責之一,需要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密切配合。這是因為預算管理工作屬於管理會計范疇,同時依賴於財務會計工作質量,二者在預算管理工作中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共同完成預算管理工作。這就要求要在財務會計實務中運用管理會計思維進行全面的預算管理。企業應該在年初就確定全面的生產經營目標以及預計的生產經營費用,每個月進行績效考核和績效排名,以績效的優劣決定獎懲。對成本費用的編表和考核應該按月進行,並和預算指標之間進行差異分析,找到成本超支的根源,為之後的成本費用控製做好基礎工作。
3.建立並完善兩種會計體系的數據共享的機制。上文分析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共用一個信息源,目前不少企業將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完全分開,二者之間溝通交流較少,造成重復工作,增加成本的局面。而建立兩種會計的數據共享機制,實現二者的共享服務。不僅節約人力資源,提高工作效率低,提升企業內部信息化水平,通過共享機制的促進革新,促進財會部門的職能轉變,從核算向決策的轉變,將企業的核算職能從會計部門中脫離出來,使得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各自履行自己的職能。
4.以技術創新為導向開發與應用有效的管理會計工具和方法。相較於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有更多的發展空間,能夠開發出更多的管理會計工作和方法。實現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融合,使管理會計的先進工具和方法應用到財務會計中。目前經濟結構的持續優化升級,產業與產品結的不斷構整,新型有效的管理會計工具和方法被開發出來,如環境成本管理中「有效益的成本管理」等工具得到推廣與普及。同時,配合目前「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特點和要求的管理會計的控制系統與信息支持系統得以開發,新的管理會計工具和方法的出現更能加快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融合。
Ⅵ 如何實現財務資源和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
現代社會,對於任何一個組織而言,人和財都最重要的資源,需要合理配置以產生最大功效。在對兩者進行合理配置時,要重視以下原則:
1、財務資源和人力資源都要優化配置在價值鏈的關鍵環節。這一原則對於初創型公司尤其重要,當財務資源和人力資源都有限的事情下,要用二八原則的思維,把資源配置在能夠產生最大價值的環節與領域。
2、財務資源與人力資源要互為補充,互相支持,產生倍加效應。現代社會,人力資源的價值越來越高,因此,把更多的財務資源配置到優秀的、有價值的人力資源上就顯得尤其重要。比如在薪酬管理中有一種策略——超過市場平均水平的薪酬是最節省的薪酬方案,因為更高的薪酬會讓員工效率更高,產生的價值也會更大,更不會因為員工的流失而付出更多的招聘成本、培養成本等。
3、財務資源和人力資源要配置在創新性環節與領域。現代社會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社會與市場變化越來越快,一個企業要持久的發展下去,必須不斷的創造與創新。這就要求把一定的財務資源和人力資源配置創新型環節與領域。
Ⅶ 如何利用全面預算管理優化企業資源配置
預算包括營業預算、資本預算、財務預算、籌資預算,各項預算的有機組合構成企業總預算,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全面預算。預算管理可優化企業的資源配置,全方位地調動企業各個層面員工的積極性,是會計將企業內部的管理靈活運用於預算管理的全過程,是促使企業效益最大化的堅實的基礎。
一、加強全面預算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有力抓手。全面預算管理是對企業綜合的、全面的管理,顯現了預算管理對加強企業內部管理的抓手作用,真正體現了企業管理以財務為中心、財務管理以預算為主線的現代企業管理理念。
二是培養競爭能力的重要手段。常言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全面預算管理培養的正是企業預的能力和算的能力。企業通過對投資活動、經營活動和財務活動的全面預算和控制,實現各種資源的最佳配置,激發廣大幹部職工的創新意識,增強企業活力,鍛造一支懂經營、會管理、能創新的幹部職工隊伍,使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得到了有力提升。
三是養成良好風氣的有效途徑。先預、再算、後花,這是全面預算管理的關鍵所在,也是企業規范意識的體現。在推行全面預算管理的過程中,要通過狠抓預算執行力,倡導勤儉節約、精打細算的良好風氣,真正把外在約束變成內在動力,使控製成本、厲行節約成為企業管理的內在要求,成為培育企業先進文化的重要途徑。
二、當前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認識不到位、理解有偏頗。
煙草行業實行預算管理以來,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工作力度也越來越大,但仍然沒有完全擺脫預算管理就是財務預算的思維模式,甚至不少同志認為抓預算管理就是財務摳門。尤其是有些領導幹部對預算工作不理解,有抵觸心理,認為預算管理對經營活動造成了影響和阻礙,從而利用職權影響力打壓了預算工作的有力開展,最後往往是重預算而輕管理,使預算管理流於形式,達不到預期效果。
2、專業性太強,編制不科學。
在以往預算編制中,財務部門將各類預算指標完全以會計科目為指標,照搬照套逐級下發到各企業,導致絕大多數人員面對多張預算報表不知所措,於是只能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閉門造車,唯恐數字不大、金額不夠,結果是指標填寫混亂,預算編制寬余,從而導致預算執行者利用信息不對稱,將預算的標准放鬆,使預算成了數字游戲。還有些單位為了避免這種現象,乾脆還是由財務部門大包大攬,編制如此不科學,脫離了企業的戰略目標,影響了公司內部的資源配置,從而影響業績評價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3、執行力不夠,剛性作用不強。預算剛性是指通過硬約束,使員工明確知道預算目標是什麼,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在粗放型的預算管理中,單位一年要花多少錢,員工不知道,領導不知道,就連財務科長心裡也沒數,想用就用,哪要用就用,花到哪算哪,花多少算多少。而且,如果財務部門未能履行把關控制的工作職責,未能做到如果沒有預算,則拒絕該項目入賬,甚至有時候,在預算執行過程中,靠行政長官式、命令指揮式隨意更改、任意變通,那麼預算再科學合理、再細化量化,也無異於紙上談兵,導致預算與執行兩張皮。
4、信息化手段滯後,預算工作效率不高。預算管理是一個包括預算編制、執行、監督、考核與激勵的可操作的管理控制系統。由於沒有先進的信息化手段支撐,不能實現對企業生產經營業務的實時監控,手工狀態下開展全面預算管理存在很多局限性,如預算編制耗時長、成本高,預算編制難以實現各部門的有效參與和數據共享,預算執行、控制與編制脫節等,導致預算工作效率不高。
三、加強全面預算管理的對策
1、務必高度重視。
企業領導和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全面預算管理工作。首先,企業領導應帶頭遵守預算管理制度,項目審批要嚴格履行預算審批程序,不能因預算具有不確定性而隨意增減預算外開支項目;其次,要配備專門分管預算管理工作的領導成員,有利於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避免互不買賬的現象發生,為預算管理辦公室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只有在企業領導和各部門高度重視的前提下,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才能順利完成。
2、力求精細規范。
預算管理不能搞概略瞄準,如果預留空間過多、彈性過大,在具體操作中就容易被鑽空子。清晰明確的預算是實施預算管理的重要前提。
一是要合理翻譯。將專業化的預算語言翻譯成人人都看得懂的通俗說法,各部門對號入座,遵循統籌兼顧、量入為出的原則,對各項經濟活動作出全面的測算,確保預算數據的科學有效。
二是要細化預算。將預算制度、責任、指標、費用、定額等進行細化,分解到部門和個人。制度的細化可以保證企業各項管理活動有章可循;責任的細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防止扯皮;費用的細化有利於進行成本分析,尋求降低成本的途徑;指標和定額的細化有助於預算執行結果的考核和對員工的激勵。
三是要劃分責任。改變以往財務包辦預算的狀況,採用集中管控、分類歸口的原則,充分發揮項目歸口管理部門的作用。企業在編制預算時,要將有關事權和財權通過制度和責任的劃分到各執行單位,由執行單位掌握,監督權和處置權則集中於預算管理委員會。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預算管理委員會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能激勵員工嚴格執行預算,促進預算目標的實現。
3、強化結合到位。
把預算管理作為精、細、實管理的重要內容,一是與質量管理體系貫標相結合。在推行全面預算管理時,結合質量管理體系貫標要求,該做的必須寫到,寫到的必須做到,做到的必須有效,有效的必須堅持,堅持的必須控制,控制的必須記錄,記錄的必須分析,分析的必須改進,能夠逐步實現預算編制、調整、執行、控制、分析、考核等各環節的過程式控制制,避免預算管理體系運行流於形式。二是與對標貫標工作相結合。全面預算管理與標桿管理都涉及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層面,都是一個系統的、持續改進的過程,兩者的目的都是為了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有了目標才有了方向,在預算編制工作中,可以通過先確定奮斗目標,再合理測算企業的營銷計劃、費用支出水平、投資規模等經濟活動事項。三是與績效考核管理相結合。績效考核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其核心是促進企業贏利能力的提高及綜合實力的增強。企業應把全面預算管理與績效考核管理結合起來,通過完善預算考評機制,實現預算考核的科學量化,並將預算考核結果納入企業績效考核管理系統,與員工勞動報酬掛鉤,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推動企業實現戰略目標。四是與信息化管理相結合。以信息化建設為支撐,建立由會計核算、資金管理、全面預算、網路財務、財務分析等五個子系統組成的網路監控平台,可以實現預算信息及時傳遞、共享,提高預算管理的質量和效率;實現財務對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實時監控,提高財務信息的內涵;實現對預算數據的分析與挖掘,為企業管理和決策提供依據。
4、謹防監督疲軟。
預算的執行與監督是緊密聯系的,有力的監督是有效執行的重要保證。內部預算審計與監督不應僅僅是對財務會計信息和企業經營業績真實性與合法性的審計與監督,更重要的是對預算制度和預算貫徹執行情況的審計與監督。企業應制定內部預算審計實施辦法,將預算的編制、執行、考核、獎懲等列入審計監督范圍,真正做到經營管理處處有章可循、事事受程序制度制約,充分發揮內部預算審計在推進全面預算管理、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等方面的作用。還應把財務監督與審計監督、紀檢監察有機結合起來,貫穿預算執行全過程,通過事前監督用法規制度量,事中檢查用標准規定卡,事後問效用績效機制考,把資金運行控制在制度之內,把預算執行控制在監督之內,把預算彈性開支變成剛性約束,真正讓預算執行力硬起來。
全面預算管理,不僅是企業提高管理水平、培養企業競爭能力、養成企業良好風氣的必然要求,更是建設嚴格規范、富有效率、充滿活力的中國煙草這一總體要求的具體體現。
Ⅷ 如何將學到的會計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當中
聽老會計給你談會計
其是我也上過大學,不是會計專業,最後不知怎麼的幹了會計,那陣子大學畢業生還挺受單位領導器重的。干不幾天就上崗了。
我是想說阿,現在的大學生,不知道在學校都干嗎了,真的還不如中專生了。自98年擴招後,真是一茬不如一茬了。這可能也不能怪他們。他們在學校可能也學不到什麼東西,現在的老師也不太清楚社會上需要知道什麼。
其它的我也不知道,我就說說會計這行,這行我也幹了幾年了,也見過些會計。為了本著為社會負責,為國家未來負責,為會計行業負責的態度,我在這里給大學生們講講會計。小編再送一個2018年ACCA資料包可以分享給小夥伴,戳:ACCA資料【新手指南】+講義+解析音頻
現在剛畢業的大學生可以歸為以下幾類:
1、一竅不通型,這些人在學校就可能上網,談戀愛了,等於啥也不知道。他倒挺謙虛,說我們在學校只是學了點皮毛,還想在實踐中學習雲雲。其實他真的什麼都不知道。
2、模稜兩可型,這類人才是啥都能說出一點來,你問他會計是干嗎的,他也能說出來,你問他帳怎麼記,他也能馬上說個差不離,可是,你讓他上崗後,你不久就會發現他正在那發呆,等你來告訴他呢
3、自視人才型。這類人才,大多是學校里學的較好的,可能在學校里也考了什麼注會的證什麼的。他可能會給你侃侃而談,什麼會計核算,什麼企業管理,什麼國際接軌什麼的,你讓他干,他也能上崗,可是,他出的錯都是致命的。而且他可能還認為自己有理。
4、基本素質型。這類人才,還是不錯的,他可能還不會一些基本技巧,但,你給他一講,他馬上明白,而且能觸類旁通,這種人是明白了會計的實質。屬於基本素質好,只需實踐的人。
我們現在的大部分會計,只是為了考證,混工作而已,這就導致了惡**循環,你考我也考,背了好多公式,條文,也不知道該往哪用。大學里也只管往腦子灌什麼科目,什麼報表,其實好多人出來還要重新學習。我現在就給大家簡單講講啥是會計。
會計這學科十分簡單,比搞科研,搞發明創造簡單多了,因為他是一項制度型的工作,就是人家給你規定好了規則,你按這個規則來干就行,違反這個規則就是錯的。而你的工作就是按照這個規則把公司的企業的經濟活動記下來。這有什麼神秘的啊。我們國家主要是會計環境不好,所以,你光懂這些個規則沒用,不像外國,把會計制度背過就能當個ACCA什麼的,在**肯定不行。你還得懂怎麼偷稅,怎麼作假,怎麼做人,這難度就大一點了。
所以,我給你說啊,現階段會計的工作就下面幾個,
1、就是記錄,你想辦法把你們公司的事記清楚點就行。有些會計,光想嘩眾取寵,把個帳搞的花里胡哨,一會這表,一會那表,其實就能唬唬外行。
2、再說高級一點的,會計除了記賬,還要給單位處理點事,比如,跑跑腿,認識認識工商稅務什麼的。吃吃喝喝都要會。什麼財務分析,報表管理,速動比率,杜邦分析什麼的都是扯淡。
3、再說更高級一點,除了記賬,跑腿以外,會計還要給公司融個資,談個判什麼的,一般公司都需要這個。你不信說你能融資,看有人要你沒。
4、再更更高級一點,就是給別人講課,像我這樣子,為國家培養會計。
先給大家講這些,改天再說你怎麼樣才能做到以上4點。
我主要給大家講講怎麼樣盡快成為一個國家,企業需要的會計,也利用這個論壇闡述一下我的觀點。為會計行業做一點貢獻。我也不太清楚我說的對不對,反正有好多人叫我老師,我有時候也偷偷應了。學會計xuekuaiji.com
我其實並不是反對大家學習考證什麼的,畢竟現在企業都很現實,沒證連讓你露個臉都不行。我是說,現在這個考試,辦證的風愈演愈烈,大家都說現在學校成了應試教育,教出來的學生都啥也幹不了,我看這會計界,也基本是這樣了,本來有個會計證就能上崗,現在非要個這師那師的,本來就跑跑銀行,非得是個注會。逼的大家閉門造車。已經和實際嚴重脫節了,社會需要這些證,但不能考了這證還沒工作吧。
我這里給大家講的不是怎麼考試,我給大家講講考完這證後,你要干嗎。怎麼樣上崗對得起你這證。
現在啊,就算你是個注會,高會什麼的,你運氣好,到個什麼壟斷行業干個會計,平均也就萬八千工資,運氣在好點,你混個財務總監什麼的,多給你點一年也就2,3十萬,運氣差的進個一般企業也就3,4千,最不濟的去個什麼會計師事務所,給人家抄底稿混個生活也成。可你要成為人才,成為國家的棟梁,企業的支柱,就不能簡單的混,其實,你不用考這證那證的,也能成功。只要你明白會計的本質,腦子清楚,你知道機會在哪就行。當然,你有個證更好,一方面你對會計條文熟悉一些,另一方面畢竟現在的企業都不太懂人才是啥樣,還是要看證的。
還有,現在的會計界,流行些華而不實的東西,把個基本的算術題搞的復雜的不行,尤其一些所謂的大公司,當然,老闆們也是裝裝樣子,但我們干會計的千萬別鑽到裡面,以為劃幾個EXCEL表,搞幾個公式,公司情況就分析出來了。當然了,有些財務總監什麼的愛搞個這些,要不他覺得自己沒價值。其實會計你要是光算算帳,寫寫分析什麼的,真沒價值,誰干都行。真的,你把公式套進去,一加減乘除不就出來了嗎。可據我觀察,好些人連這事都幹得挺復雜的。
不扯淡了,我主要要和大家說說我干這幾天會計的心得,真的,我想告訴大家,你想干會計這行,年薪拿個百八十萬的,根本不難,主要要理解會計。理解了,你按這路子來,就不是個普通人了。
既然都上了首頁了,那我得好好給大家講講,我主要是給大家講講這社會上的會計工作的現狀。給大家提示和分享,我是通過分析這會計現狀來啟迪大家,讓大家盡快實現會計路上的財務自由。當然,篇幅有限我也不可能說得那麼全面,還望大家提示,研討。
那位看官說了,你在這吹牛,不知道你年薪多少。你怎麼就能讓我們實現財務自由了。唉,我也記不清我年薪多少了,反正我一年得給國家上個幾百萬的稅。當然,干什麼工作可千萬不能以財富論高低,好多人渾身都是才華,只是運氣不好而已,還有,我理解的會計概念肯定也是滄海一粟,不值一提,我只是給大家講講我看到的,和我總結的。
不扯淡了,開始說了:我想哪說哪,也沒啥條理
一般你們這考完了這證那證,都會面臨職業的選擇,就拿注會來說吧,一般大概會有兩條路:1、去會計師事務所。2、去企事業單位
我先說說這第一條:你去了會計師事務所,一般會讓你抄抄工作底稿什麼的,這最辛苦了,一般給你個2,3千塊,去了四大,給你高點,有個6,7千,但一般被審單位,都會給你們管個飯,報個銷什麼的,這樣你這工資不會像企事業單位的會計,那麼快花完,還有,這會計師事務所,特辛苦,讓你去哪你就去哪,一住就10天半個月的,天天和數字,假帳打交道,沒點耐心不行,不過,一般事務所都會給你補貼,這樣你就能攢點外快。所以,現在國內會計師事務所的一般會計師的收入平均在5000到8000(大城市),四大的收入在6000到12000左右,但四大都會把人當牲口使,你不信進去試試,當然,你要是有了簽字權後,情況可能會好一點,尤其是有了證券資格,但是,你這掙得雖然不是辛苦錢,你掙的可是風險錢,俗話說風險與利益同在,用這最恰當了,現在,國內這些個上市公司都是偷天換日,如假換包,但注冊會計師又有哪個出了保留意見的報告。你看吧,凡是給你們事務所高額的審計費的公司,都他媽的有陰謀,你簽不,不簽明年就換人,你看吧,一般事務所的老闆都會在利益和風險中權衡。最後,犧牲個別個會計而已。
當然,不全是這樣,我是給會計們講啊,你要是剛步入會計界,事務所是個選擇,你在這可以把這會計理論好好研究研究,知道會計制度是咋回事,但最重要的是你在這可以見很多公司,認識很多行業的會計。你可別傻呼呼的天天光抄底稿,成你們所老會計的犧牲品,你要把精力投在,研究這些個企業的內控制度,業務特點上,還有和這些企業的會計交上朋友,這些個才是你的財富。你在事務所鍍鍍金,最好四大,待個1年半載的,就要出去了,到企業里去幹了,把事務所留給老會計去吧。所以,在事務所,你們一定要努力偵查企業的精髓,學習企業的管理模式,以備後用。
關於事務所先扯這,我在這主要是要扯扯企業會計,我主要想通過會計核算,財務管理,稅務事項,企業運營,包裝運作,幾個方面談談現在會計們的狀況。
接著上文說了:我在這必須闡述一下,我的觀點,我寫此文的目的是反映一下社會的會計現狀,探討一下財務技巧,還要以我之經驗表達一下我的會計職業觀,看對大家有用沒。我主要是表達客觀的事物。為照顧到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人,我把會計這事寫得簡單些,我這里不探討財務理論。也不是為了抨擊社會,畢竟存在就是合理的。
我先主要說說我的會計觀,我覺得這很重要,其實我覺得這對每個干會計的都很重要,這是決定你在會計行業是否能出類拔萃的核心要素。現在社會在一種浮誇的作風下,有些人把會計看的很高深,比如什麼資本運作阿,什麼並購重組啊,搞得人都要仰視你什麼的,一些干過這事的會計為了說自己NB,把這事搞的偷偷摸摸的,而另一方面呢,會計在一些公司里地位又很低下,很多人認為會計不就是記個帳,算個數嗎,很多會計覺得幹了這行很苦,還沒公司銷售一半拿得多呢,而且這工作很枯燥。還有人覺得會計就是作假,其實這都是不對的,這就是因為他們沒理解會計,沒有建立正確的會計職業觀。下面我給你們講講我的理論:「相對會計論」
1、絕對不要以財富,職位論高低,其實我也知道不光會計這行業,其他的行業現在也一樣,都是看誰掙得錢多誰就厲害。這是絕對不對的,這也是現在社會浮誇的根源,會計界浮誇的根源---崇富心理。其實不管你拿多少錢,你不管是財務總監,還是出納,我知道你倆拿得錢不一樣多,可這不能影響你對會計理論的理解。我給你說啊,有家大型公司的財務總監就是老闆娘,他其實不懂一點會計但所有資金要從她那裡簽。這說明什麼,什麼也說明不了,你要拿她那麼多工資,直接當老闆娘就行。這就是很多**的會計的現狀,但話說回來,畢竟他還是需要懂會計的人嗎,你看,副總監就是別人了。
2、不要以公司大小論高低,尤其會計這行業,大公司,小公司都沒所謂,關鍵是你對會計本質理解了,其實讓你到哪干都行。這大,小公司並不能代表你的見識。我就不相信,你在超級大公司記一輩子三級帳,你就NB,這也就是說,為什麼好多民營企業請來國際大公司的財務總監後老是水土不服,就是因為這些個財務總監光見過他們公司的帳,不能舉一反三。本質上還是不懂會計。會計這東西,有很大一部分還是要看見識,讓你干過了,你肯定都會。
3、平台很重要,會計主要是依託在公司經營上的一種工作(會計主體),雖然不以公司大,小論高低,但你所在的公司給你提供的空間和資源很重要,一個人不可能把所有行業的會計都干過,但你所在的這個公司的各個業務階段對你的會計工作經驗很重要。
4、會計相對論,這點很重要,是我會計理論的核心,也是我反偽學術會計的核心工具。我的意思是,在現在這個會計環境,及企業經營中,一切都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我們學習的會計制度,法律條文都是絕對的,但在實踐中又都是相對的,我們所運用的會計准則,經營理念是絕對的,但在各個公司的經營中又是相對的,我的意思是,沒有絕對的會計,帳也沒有絕對的真假之分。沒有高深的會計,沒有高深的道德。只有不同的企業,不同操作而已。一句話:絕對的准則,相對的會計。這點我會在具體事務中加入討論。
5、做一個立體思維的會計,不能用平面思維來考慮會計工作,這樣你很多實務解釋不了,也解決不了。也就是說不能拘泥於會計規則。這里根本不存在
所以說啊,我個人認為啊,這會計分為以下幾個階段(我這里也不分什麼會計財務了,都叫會計了)
1、核算型會計。這類會計的工作就是把公司的業務經營狀況算清楚,然後給老闆匯報。
2、管理型會計。這類會計是在核算業務的基礎上注重內控制度,提高經營效率。
3、公關型會計。這類會計注重公司對外聯絡,稅務,銀行什麼的。使公司少受損失。
4、運營型會計。主要負責產品項目和資金的調配,一般大型企業有
5、收入型會計。工作重點在於企業方向**的工作,比如融,投資,決策,產品開發什麼的,給公司直接創效益。
原來,我也認為這些會計一個級別比一個高,但我現在不這么認為了,其實,畢竟術業有專攻,大家不分彼此,你把一項弄精了就行。只是在現在的社會環境下,後幾種人,掙錢多而已,但這不能代表他們有多成功。掙錢多,運氣好,有人給機會而已。其實,這5種特點,你都具備了,那你肯定算懂點會計,能領導幾個人了,為企業做貢獻了。所以,我們作會計的要爭取這5個都會,這樣就能實現財務自由,還受人尊敬,也有人請你。
你看,我咋越扯越遠了,我是想給大家講點實在的。讓大家看看現在的會計都在幹啥。最主要是讓大家知道這5種會計都怎麼做到。這和我開始講的4點都基本是相通的。
先給大家講講會計核算,這其實就是會計的基本工作。我給大家說啊,我理解的會計核算的實質很簡單,就是把公司的經濟活動說清楚這就是核算,這還不夠,就是還要在不違反規則的基礎上說清楚,你光說清楚了但違反了規則,誰給你簽字啊,事務所的會計師只看你符合不符合會計准則,你清楚了,不符合他要求,肯定不行。其實,這也是現實中的矛盾,有很多東西實際上你要說清楚,就不符合規則了,這就需要大家用立體的思維來考慮會計.你想著辦法把事情用帳本說清楚就好。
這會計核算還有一個核心就是就是讓你以外的人看明白你的帳,越簡單越明白就越好,也讓人家審計能看明白,很多人剛做會計時就是本末倒置,故弄玄虛,把很簡單的問題復雜化,搞那麼一堆表一堆率來給人看,其實,只有自己明白,別人問他他還顯得高深的不行。這都是初學者容易犯的錯。老闆根本不需要你這樣的人,再復雜的業務其實別人都能懂,你別用會計語言一說大家都不懂了,做會計切忌搞神秘,搞學術。你明白了這2點,再會點科目,公式,就立馬能上崗。
Ⅸ 哪些經濟學規律和概念,是普通百姓應該知曉的
簡單的如交易,貨幣,成本,利息,利率,這些生活中經常能用到的概念我想都是應該要知道的,或者成本計算之類的。可是,其實,中國的經濟學基礎知識普及很差,起碼不做會計,不牽扯到經濟類問題,普通人是不知道很多經濟學基礎的,這還只是基礎,更不要說經濟學中的經典定律之類。
由於資源配置問題,饅頭的邊際效用遞減,甚至為負。我們認為產品的生產或實現目標的方法是要素的合理組合。吃饅頭要吃什麼?你是怎麼做的?如果吃饅頭只需要一種饅頭,不是更好嗎?顯然不是。吃饅頭也需要好胃口,只有食慾和饅頭合理搭配,才能達到最大的滿足。吃饅頭吃到第五,撐起恐慌,解釋饅頭吃得太多,或者食慾不夠。這時,你需要鍛煉身體,增強你的身體,增強你的食慾……飯量大,吃了五饅頭後,五饅頭的效用不會是負數。
Ⅹ 淺析如何利用自身財務資源做企業管理
財務是企業資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當其具備充足的財務資源時,其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從而才能更好使整個企業的經濟效益都得到有效保證。本文結合本人的工作經驗,主要就優化資源配置充分發揮財務管理職能展開相關論述。
一、前言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就得到了比較迅速的發展,近幾年來,企業之間在市場上的競爭已越演越烈,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得到一定發展並占據一定優勢,就必須對自身的制度進行相關改革與創新。對企業而言,財務資源的管理是最重要的,其會對企業中的各方面都產生一定影響,因此,企業必須對財務的配置與管理引起重視,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企業的不斷發展與壯大。
二、加強財務管理在資源配置中的重要意義
1.增強財務預算功能,可為企業資源的配置提供決策依據
對財務進行管理的過程中,需運用到管理會計中的相關技術與方法,然後結合企業資產之間的關系,通過比較全面的預算及差異分析,可在一定程度上為企業資源的配置、籌資、成本配置、投資方式以及預期收益等提供預算資料,此外,通過對現金流量表、資產損益表、負債表進行模擬編制,還能對企業財務在資源配置前後的變化情況進行有效反映,而且還能從財務角度對資源配置方案的優劣情況進行初步判斷。
2.增強會計咨詢作用,可為企業方案的配置提供參考
資源配置是企業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其涉及到財稅金融、工商法律、國資管理、證券監管以及中介評估審計等部門,此外,還會涉及到各個方面的政策、規章制度等,會計咨詢作用的增強,可使財務部門的職能得到充分發揮,從而可使政策咨詢與專業咨詢工作的開展都更加順利、合法、高效。
3.增強會計核算,促進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
完善的會計核算體系,主要是通過各項會計要素的核算對企業的盈利能力、資本結構、資產負債等財務情況以及各項資源的分布、數量以及價值等方面的情況進行比較全面的反映,此外,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業中各項資源的利用現狀、所存在的問題等會計信息,從而可使會計信息的質量得到一定提高,進而可為企業資源配置方案的擬定提供有效的基礎資料。
三、企業資源配置中的常見問題
1.財務部門的職責范圍不明確
受到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一旦遇到自身利益和社會利益相沖突時,就會以社會利益為重,從而使企業資源的投入超出預算范圍。另一方面,企業的成本及投入之間的界限劃分比較模糊,從而使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並沒有形成以經濟效益為理念的成本管理機制,從而使企業成本的投入和經營職能存在不對稱現象,此外,企業規模的擴大比較盲目,財務的分配存在不安全因素。
2.資源配置機制和質量、效益缺乏有效聯系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主要以自負盈虧、自主經營以及自擔風險等經營機製作為參考依據,發展過程中主要以流動性、安全性以及效益性等作為經營原則,這樣雖然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定依據,但是缺乏統一標准對資源進行合理而有效的配置,財務管理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存在不公平、不公正的操作現象,從而對資源的配置效益產生了一定的不良影響。
3.企業規模的擴大出現盲目性
目前,許多企業的財務部門都沒有對自身的職能進行明確而有效的定位,從而對企業發展戰略的制定產生了一定的不良影響,企業對自身規模進行擴大的過程中,並沒有對成本問題進行綜合考慮,這樣就會使企業的管理力度有所下降,此外,有的企業是為了提高自身在市場上的競爭力而擴大規模的,從而導致企業資源出現供需不平衡現象,上述情況都會給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帶來比較嚴重的負面影響,而這樣的發展模式又會導致財務部門職能被動服從,因此,只能以平均分配方法對資源進行配置。
4.資源配置缺少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是財務管理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其對計劃項目的實施有一定的決定性作用,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如果出現資源條件有限的情況,為了獲取收益,則需放棄其他用途而只專用於一種用途;如果機會成本較低,那麼使用效益就會比被放棄的收益大,此時機會成本是比較低,此時,資源的使用效率就會比較高。企業對資源進行配置的過程中,應綜合分析多種方案,然後綜合考慮多個方面後再從中選出一個使用資源比較小的機會成本。一般而言,對機會成本進行選擇時,應是在有效的資源條件下,如果資源是無限的,則不需對機會成本進行選擇。目前,許多企業的財務管理部門及相關的工作人員都對機會成本缺乏全面的認識,從而使企業資源的配置出現了不科學、不合理現象,嚴重時,還會導致資源的浪費,比韓國對企業的經濟效益造成一定損害。
四、優化資源配置充分發揮財務管理職能的探討
1.控製成本,促進資源配置項目質量的提高
(1)控制人工成本,科學選擇融資方式。對人力資源加強培訓,對於原有的在職職工,要合理使用;使用集中管理的方法對離退休人員進行安置,並對企業內部的費用支出及管理標准進行有效統一,以使人工成本得到一定降低。此外,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還應結合企業的具體情況對融資方式進行合理選擇,如可採取內部挖潛、間接以及直接等多種方式進行融資。
(2)對管理與業務步驟進行科學的設計。有效的管理與業務步驟設計,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減少企業運營資金。構建集中的商品購置以及配銷系統,不斷增加商品購買、銷售、信息以及物流四個業務技術水平,能夠對經營成本造成影響,使其呈現降低的趨勢。此外,企業還需要對財務、投資、人力資源以及信息四個內容的管理步驟進行合理的整合,增加管理水平,減少管理成本。
(3)優化風險,減少風險投資。企業開展對外並購過程中,因為管理存在缺陷,或者產生負債風險,由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業重組資金。為此,企業首先需要建立健全對外負債風險;其次加大銀行查詢以及函證兩者工作力度,比如藉助銀行貸款證查詢系統,查詢企業有沒有形成負債;第三,企業應該及時對檔案、核查資料以及人員征詢等辦法進行適當的清理,盡量預防風險,在最大程度上減少風險投資。 2.加大財務整合力度
企業整合工作具有統一性,從內容來看,其主要有經營、財務、組織人事管理、機制、精神以及文化這幾個方面的整合,其中財務整合是不可缺乏的一個環節,分別為:
(1)對企業會計政策與核算方法進行整合。按照會計准則以及企業經營管理要求,結合企業會計制度以及相關政策,對企業內部單證流轉、會計核算步驟與核算、財務管理方法進行有效的整合,同時對會計電算化支持系統開展合理的整合。
(2)對會計組織機構以及管理方法進行整合。以企業重組後的規模為出發點,對會計組織機構進行合理的設計。堅持「以人文本」原則,適當分配財會人員;給專業人員提供大量的培訓機會,全面增加其專業水平,使用先進的企業精神以及管理方法,並且將兩者與企業文化相互融合。
(3)加大企業競爭優勢財務整合力度。以增加核心競爭力為基礎,科學整合多元化經營、生產經營能力、市場佔有率以及營銷技術等方面,並且適當保留原來競爭優點,同時在兩者間構建互補關系。充分發揮規模效應與協同的作用,使企業處於可持續發展的狀態中。
(4)對內部控制與資產效率開展財務整合。根據企業每個會計要素內部控制要求,比如業務流程、成本費用以及預算等多個方面的控制要求,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此外,按照國資管理實際需要,對企業內部授權資產的經營、管理以及監督進行整合,通過建立健全績效考核體系方式,優化資產使用,為國資保值增值提供確切的保障。
(5)重點關注整合企業外部關系。主要有下面幾個方面關系的整合:科學構建財稅與工商、銀企、供應商與客戶網路以及政府部門支持等多個方面的關系,並且使它們處於良好、穩定和諧以及協調的狀態中。
3.對外部環境做出合適的安排
企業要想完成資源優化配置目標,充分發揮資源的作用,從財務方面出發,企業還需要適當優化外部環境:
(1)貫徹市場化原則。從性質上來說,資源配置屬於市場行為的一種,在市場機制提供的幫助下,達到生產要素優化效果,完成資本擴張目標。市場化原則一方面可以為企業資源配置時的交易工具與機會提供方面,另一方面還能夠為其交易成本與范圍等提供益處。雖然,國企資源配置工作需要政府指導,但是具有行政性特點的額企業重組與兼並存在問題也不少,不利於企業將來運營,不僅提高企業重組資金,還可能致使經營失敗。
(2)加強金融服務作用。銀行需要將企業集團當作資金投入與服務的重要對象,並且給其提供高質量的信貸管理、會計核算以及信息咨詢等服務,推動企業往集約化方向發展。
(3)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管理,加快國有產權交易發展速度。對國有資本增值、吸收社會法人資本以及個人資本重組等措施,企業以國資管理政策為基礎的前提下應該大力提倡,特別是現階段國家無法大力扶持國企時,通過引資合作不僅可以加大國有資本擴張范圍,同時還能夠有效處理國企發展缺乏資金的現象。
(4)約束中介機構業務行為。制定相關的措施對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以及投資銀行等中介機構業務行為進行約束,不僅可以保障其工作質量,同時還與國家、股東以及企業三者利益息息相關。
五、結束語
企業運營過程中,根據相關政策科學構建以財務管理為核心的資源配置制度,一方面可以幫助企業樹立完整的資源意識,另一方面還能夠促使企業以整體利益為出發點,對資源做出優化配置,在引入機會成本提供的幫助下,使用最小的成本獲取更多的收益。另外,構建以財務管理為核心的資源配置制度不僅可以推動企業每個部門資源配置結合為一體,同時還能夠對每部門資源配置進行合理的監督與控制,從而對企業核心競爭力與管理效率造成有力的影響,使兩者呈現增加的趨勢,進一步為企業健康發展提供有效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