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存儲配置 » 風偏顯著降低資產怎麼配置

風偏顯著降低資產怎麼配置

發布時間: 2022-05-03 01:22:57

❶ 新常態下的個人保險投資策略

  1. 保險資產管理行業的「新常態」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表現為增長速度正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等。同樣,保險資產管理行業也面臨著「新常態」環境的挑戰。

(一)「負利率」將金融市場帶入低資本回報時代

隨著經濟市場化改革程度不斷提高,我國利率市場化的進程加快。自2014年開始,新一輪降息周期開啟,截止到2015年10月24日,央行一共進行了6次降息,年存款基準利率已調至1.5%,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低水平。這意味著扣除通貨膨脹,存款利息收益微乎其微甚至有可能是實際上的負收益,中國終於也不可避免地進入到實際利率極低甚至為負的時期。

應該認識到,這不僅是中國市場的一個獨立現象,而且是具有全球背景的一個趨勢。美國聯邦基準拆借利率從1980年的13%大幅降至2015年9月的0.13%、接近零利率;美國存款利率同樣不斷下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的銀行平均存款成本率從11%降至2014年0.3%的歷史低位。歐洲央行於2014年6月5日宣布實施負利率,日本央行於2016年1月29日開始實施負利率。且不說史無前例的「負利率」猛葯是否能達到抗擊通縮、刺激投資和提振消費的效果,它已經和從2008年以來的持續大量貨幣超發一起,將全球金融市場帶入了一個資本低回報率時代。

宏觀角度看,當各國央行都在無節制地進行放水比賽應對經濟下行時,就會造成「社會融資需求低迷,但資金供給旺盛」的現象,那麼代表融資成本的利率自然下行,特別是當大量資金「避實就虛」而湧入金融資產時,更加劇了利率下行的程度。微觀上觀察,經濟低迷意味著企業盈利下滑,實體投資回報率下降,也就意味著企業能夠承擔的融資成本下降,那麼資金提供方的收益率也會隨之下降。以國債收益率為例,美國10年國債收益率從80年初的12%降至2015年10月初的2.1%,與美國類似,中國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持續低於3%,一度低於2.8%(見圖1)

檢驗結果表明,三年期增發的股票在三年鎖定期的收益率顯著高於同期的滬深300指數的收益率,即擁有超額收益率。因此可以說保險資金運用投行思維,與上市公司深入合作,在統計意義上大概率可以獲得長期超額收益。這也符合國家鼓勵保險資金長期參與到實體經濟發展中的政策導向。

新華也一直堅持嘗試運用投行思維進行權益投資,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2014年3月新能源領域某上市公司定向增發,我們對新能源汽車發展前景和產業演化路徑進行了深入研究和調查,判斷該上市公司處於產業鏈的最上游,理應具有更大的成長空間。在對該公司進行詳盡地實地調研和盡職調查的基礎上,公司決定參與增發並最終成功。成為該上市公司股東後,我公司還與其保持密切溝通,積極幫助公司制定戰略規劃,尋找國內外客戶,提供產業相關信息等。雖然該上市公司的定增只有一年,但是出於對公司發展情況的信心,我們一直長期持有,投資收益超過500%。

(三)保險資金直接開展投行業務

根據保監會最新下發的《關於修改<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暫行辦法>的決定(徵求意見稿)》,明確允許保險資金投資資產證券化產品;允許保險資金投資創業投資基金等私募基金;允許險資投資設立不動產、基礎設施、養老等專業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專業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可以設立夾層基金、並購基金、不動產基金等私募基金。保險資金開展投行業務的渠道和范圍進一步被放寬,這有助於提高保險資產管理的專業化水平和推動資產管理公司的第三方業務的開展。

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投行業務起步晚、投向窄,與券商、銀行、信託等傳統投行比起來發展緩慢,基金子公司作為後起之秀,發展速度與資產管理規模也遠非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可比。在利率不斷下行、資產日益稀缺的當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投行業務該如何發展,是值得認真思考的重要問題。

我們認為,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投行業務要取得質的突破,必須從思維轉變開始。傳統來說,我們已經習慣以出資方身份出現,帶著典型的買方思維,坐等賣方上門推薦產品,挑挑揀揀之後即被動地接受投資結果。這種思維方式在開始做投行業務的時候不可避免有所體現。但勢易時移,隨著資產管理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必須從坐商走向行商,從被動挑選產品接受投資結果,向主動開發項目和參與投資過程管理轉變,從單純的下游資金端向上游資產端延伸。在此過程中,作為從事投行業務的相關部門,更是思維轉變的排頭兵,從為融資人提供高效高質的服務出發,積極主動整合內外部資源,為項目設計全面細致的融資方案,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

首先,應該從融資人的需求出發,以產品為核心,基於對宏觀、行業和企業的分析,從投資形式、期限、流動性、風險管理等各方面對項目進行設計,以適應不同投資者的需要,而非一味地追求風險最小或收益最大。比如,新興行業的並購業務,投資風險較高,並購主體多數實力較弱,即使增信,效力也不強,因此更適合於純股權投資。此時應考慮加大對估值和並購條款的把控,進行結構化設計以保障優先順序資金安全,並且深入參與投後管理,而非簡單套路式地做成「明股實債」類產品,以獲得形式上的安全。

其次,投行業務部門要善於整合公司內部資源,發揮協同效應和整體優勢,這主要體現在兩方面:1.公司的投資部門即是市場上機構投資者的典型代表,他們對投資收益和風險管理的要求,對產品細節條款的掌握,都可以成為投行業務部門設計產品的第一手信息來源。投行業務部門可以詳細了解公司內部客戶需求,定向尋找資產,這與其他同業盲目去尋找項目相比,是一個突出優勢;2.可以藉助公司投研團隊的研究能力對宏觀和公司進行分析,前瞻性看到市場上的投資機會,可以藉助公司的已投項目資源,進一步挖掘合作對象的更多需求,尋找潛在的業務機會。

最後,投行業務部門應緊緊圍繞合作方,運用專業知識,在滿足客戶需求上多加創新,深入挖潛,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比如券商傳統投行,在開發客戶的IPO業務後,還會更加積極主動地了解客戶後續需求,拓展其定向增發、並購重組、債券發行、項目融資等多方面業務,成為其長期合作夥伴。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投行業務部門也應如此。

3. 總結

「新常態」下的大資管時代已經來臨,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雖然具備管理資產規模較大、投資范圍較廣、投資風格穩健等優勢,但也存在業務結構單一、資金來源單一、獨立性不足、管理機制保守落後、市場化程度低、人員考核和激勵機制落後等問題。如何揚長避短,在全市場的競爭中找到發展的突破口是我們必須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

思路決定出路,觀念決定方向,無論是對理論的探討還是對實際情況的分析,最終都說明了保險資產管理行業的轉型迫在眉睫,而其中重要的就是思想上的轉變。綱舉才能目張,投行化的思維方式可以幫助我們對目前面臨的情況進行重新梳理,可以改變我們看待業務發展的角度並重新定位我們的發展目標;投行化的思維方式也可以幫助我們對現有的業務模塊進行完善和拓展,彌補短板並充分發揮出我們的優勢以獲得更好的投資回報;投行化的思維方式更可以改變保險目前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機制,提高工作效率和激勵效應,幫助我們拓展新的業務領域和資金來源。

❷ 什麼是風險均衡/風險評價

關於Risk Parity策略的翻譯,國內通常翻譯為風險評價,但根據《Risk Parity Fundamentals》這本書,Risk Parity翻譯為風險均衡更優,那麼如何理解這個詞,還是通過引用這本書的部分內容做以說明:
在這個意義上,風險均衡不僅僅是一個特殊的投資組合或者投資策略——它是一個可應用於所以投資的普適原理,適用范圍從資產配置到單個資產類別,到基於因子組合或模型,適用范圍可能是無限的。為解決風險均衡投資組合及其現實應用中的基礎問題,我們講風險均衡視作一個量化過程。為達到這個目標,我們設定三個主題:風險、風險貢獻與風險均衡策略。
首先,我們明確風險、風險預算或者風險貢獻的概念,這些相對於風險均衡並非是新事物。例如,風險管理專家已經使用這些概念與方法相當長時間了。風險管理與風險均衡策略最大的區別是如何應用這些方法構建或者調整投資組合。
定量角度而言,如果收益率服從一個標准正態分布的話,投資者可以通過標准差或者收益率波動計算一個投資的風險。例如,發達國家股票市場的寬基指數的年化波動率在15%到20%之間,而高等級固定收益資產的市場指數年化波動要低很多,大約在5%左右。如果有充足的數據或者模型,我們可以估計任何在資產類別、特定國家投資、行業與單一證券投資的風險。對於收益不服從正態分布的情況,我們必須採用可以獲取其胃部風險的測度方法,例如風險價值(VaR).
第二個概念是風險貢獻,其對於投資組合分析十分有幫助。對於投資組合,無論是資產配置,股權或是固定收益,我們都可以計算投資組合的風險通過波動率或者其他風險測量方法。例如,一個典型的60/40資產配置投資組合其60%配置股權資產40%配置固定收益資產的年化波動率為10%左右。然而,投資組合的風險分析並不止於此。對於風險管理與投資多元化,我們需要知道底層資產的風險貢獻。針對60/40投資組合問題是其10%風險中股權資產與債券資產分別貢獻了多少比例。我們講展示這個風險貢獻的計算過程。通過數字我們將發行一個關於股票風險的令人震驚結果。然而,風險貢獻在經濟學層面意味著什麼?當意識如此具有偏向性風險貢獻時,我們該做什麼?
這個例子非常重要,以至於我們必須使用簡單的數學公式計算一下,你方能理解其中的意義:
風險貢獻的概念也已經用於多種量化投資方法。例如,在量化股權投資策略中,投資組合經理主動監控各種風險因子對系統風險的貢獻度,例如估值、規模以及特定股票風險。在固定收益投資策略中,投資組合經理通常關注久期、利率期限結構、信用、行業與波動的風險貢獻。在多策略對沖基金中,需要關注不同基金經理的風險貢獻度。
若此,風險貢獻在風險管理中僅是一個普通術語,在風險均衡中為何如此特別呢?風險均衡的創新與其鮮明特徵是將風險貢獻作為投資組合構建的基礎標准,而不是作為一個風險監控的指標。使用一個由股權與債券構成的資產配置投資組合為例,風險均衡,在一個嚴格均衡意義上,不考慮市場因素,構造一個股權與債券風險貢獻均為50%的投資組合。若一個具有整體風險目標的投資組合被建立,關於投資組合就沒有其他問題了。
然而運用風險配置構建投資組合的改進似乎沒有什麼與眾不同,但是風險均衡具有顯著的作用與效果。因為風險均衡實踐市場人士經常提出與此相關的問題,我們需要詳細說明。首先咋一看,風險均衡僅需要風險參數不需要收益預測,這並完全正確。在一個長期基礎上,如果風險均衡是假定最優,這意味著投資組合基礎資產的風險調整收益基本是相等的。其次,在戰術角度而言,我們仍然可以使用風險預測來調整風險貢獻,除均衡之外,借鑒主動管理的觀點。然而,收益預測對於投資組合構建的影響已經降低,根據主動投資經理業績判斷收益預測也是不可靠的。
其次是風險均衡配置低風險資產、行業與證券的倉位。風險均等配置要求低風險資產的倉位高於高風險資產。在資產配置投資組合中固定收益資產相對應利率的倉位(風險頭寸)是一個例子,但其不是唯一的例子。我們應該如何理解這樣的倉位與投資組合杠桿相關的問題。
再次,風險均衡不適用於傳統業績基準與市值加權指數。然而,投資者將風險均衡長期跑贏這些基於市值權重投資組合歸因於其更優的多元化。總體而言,風險均衡投資組合不適與也不應該與傳統指數相比較。
我們將這些與其他問題留在其他本書的剩餘章節中。在本章接下來的內容,我們將介紹風險貢獻的定義與其量化概念的金融解釋。我們的討論基於文章《On
the Financial Interpretation of Risk Contribution: Risk BudGEtsDo
ADD Up》(Qian,
2006),文章中建立風險貢獻與收益分布的關系,將風險均衡建立在一個理論基礎之上。然後,我們使用一個簡單案例展示風險均衡投資組合的構建過程,並強調普通風險匹配與風險均衡之間的不同。最後,講解一下風險均衡應用於資產配置投資組合(簡稱「風險均衡」)的要點
最後總結一下,風險均衡的初衷是讓投資組合中各類資產對投資組合的風險貢獻度盡量相等,簡單而言就是找幾類風險相關性低的資產,但是這幾類資產的波動性一定不一樣,所以需要通過給低波動資產引入杠桿使得其風險貢獻與高波動性資產風險貢獻(風險貢獻指其對投資組合整體而言)盡量相等。但是在大類資產中,權益資產的風險或波動性遠高於固定收益資產,如何提高其他資產的風險屬性,唯一的辦法增加杠桿。)

備註:芝麻背調整理回答。芝麻背調,用技術推動行業進步。

❸ 量化投資

沒有你想的書

我多年來都有關注這方面的書 可是也沒有在國內找到

數量化投資是將投資理念及策略通過具體指標、參數的設計,體現到具體的模型中,讓模型對市場進行不帶任何情緒的跟蹤;相對於傳統投資方式來說,具有快速高效、客觀理性、收益與風險平衡和個股與組合平衡等四大特點。量化投資技術幾乎覆蓋了投資的全過程,包括估值與選股、資產配置與組合優化、訂單生成與交易執行、績效評估和風險管理等,在各個環節都有不同的方法及量化模型:

一、估值與選股

估值:對上市公司進行估值是公司基本面分析的重要方法,在「價值投資」的基本邏輯下,可以通過對公司的估值判斷二級市場股票價格的扭曲程度,繼而找出價值被低估或高估的股票,作為投資決策的參考。對上市公司的估值包括相對估值法和絕對估值法,相對估值法主要採用乘數方法,如PE估值法、PB估值法、PS估值法、PEG估值法、PSG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等;絕對估值法主要採用折現的方法,如公司自由現金流模型、股權自由現金流模型和股利折現模型等。相對估值法因簡單易懂,便於計算而被廣泛使用;絕對估值法因基礎數據缺乏及不符合模型要求的全流通假設而一直處於非主流地位。隨著全流通時代的到來和國內證券市場的快速發展,絕對估值法正逐漸受到重視。

選股:在當前品種繁多的資本市場中,從浩瀚復雜的數據背後選出適合自己投資風格的股票變得越加困難。在基本面研究的基礎上結合量化分析的手段就可以構建數量化選股策略,主流的選股方法如下:

資產配置方法與模型
資產配置類別 資產配置層次 資產配置方法 資產配置模型
戰略資產配置 全球資產配置 大類資產配置 行業風格配置 收益測度 風險測度 估計方法 馬克維茨 MV 模型 均值 -LPM 模型 VaR 約束模型 Black-Litterman 模型
戰術資產配置 ( 動態資產配置 ) 周期判斷 風格判斷 時機判斷 行業輪動策略 風格輪動策略 Alpha 策略 投資組合保險策略

基本面選股:通過對上市公司財務指標的分析,找出影響股價的重要因子,如:與收益指標相關的盈利能力、與現金流指標相關的獲現能力、與負債率指標相關的償債能力、與凈資產指標相關的成長能力、與周轉率指標相關的資產管理能力等。然後通過建立股價與因子之間的關系模型得出對股票收益的預測。股價與因子的關系模型分為結構模型和統計模型兩類:結構模型給出股票的收益和因子之間的直觀表達,實用性較強,包括價值型(本傑明·格雷厄姆—防禦價值型、查爾斯·布蘭迪—價值型等)、成長型(德伍·切斯—大型成長動能、葛廉·畢克斯達夫—中大型成長股等)、價值成長型(沃倫·巴菲特—優質企業選擇法、彼得·林奇—GARP價值成長法等)三種選股方法;統計模型是用統計方法提取出近似線性無關的因子建立模型,這種建模方法因不需先驗知識且可以檢驗模型的有效性,被眾多經濟學家推崇,包括主成分法、極大似然法等。

多因素選股:通過尋找引起股價共同變動的因素,建立收益與聯動因素間線性相關關系的多因素模型。影響股價的共同因素包括宏觀因子、市場因子和統計因子(通過統計方法得到)三大類,通過逐步回歸和分層回歸的方法對三類因素進行選取,然後通過主成分分析選出解釋度較高的某幾個指標來反映原有的大部分信息。多因素模型對因子的選擇有很高的要求,因子的選擇可依賴統計方法、投資經驗或二者的結合,所選的因子要有統計意義上或市場意義上的顯著性,一般可從動量、波動性、成長性、規模、價值、活躍性及收益性等方面選擇指標來解釋股票的收益率。

動量、反向選股:動量選股策略是指分析股票在過去相對短期的表現,事先對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設定條件,當條件滿足時買進或賣出股票的投資策略,該投資策略基於投資者對股票中期的反應不足和保守心理,在投資行為上表現為購買過去幾個月表現好的股票而賣出過去幾個月表現差的股票。反向選股策略則基於投資者的錨定和過度自信的心理特徵,認為投資者會對上市公司的業績狀況做出持續過度反應,形成對業績差的公司業績過分低估和業績的好公司業績過分高估的現象,這為投資者利用反向投資策略提供了套利機會,在投資行為上表現為買進過去表現差的股票而賣出過去表現好的股票。反向選股策略是行為金融學理論發展至今最為成熟,也是最受關注的策略之一。

二、資產配置

資產配置指資產類別選擇、投資組合中各類資產的配置比例以及對這些混合資產進行實時管理。資產配置一般包括兩大類別、三大層次,兩大類別為戰略資產配置和戰術/動態資產配置,三大層次為全球資產配置、大類資產配置和行業風格配置。資產配置的主要方法及模型如下:

戰略資產配置針對當前市場條件,在較長的時間周期內控制投資風險,使得長期風險調整後收益最大化。戰術資產配置通常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周期內,針對某種具體的市場狀態制定最優配置策略,利用市場短期波動機會獲取超額收益。因此,戰術資產配置是在長期戰略配置的過程中針對市場變化制定的短期配置策略,二者相互補充。戰略資產配置為未來較長時間內的投資活動建立業務基準,戰術資產配置通過主動把握投資機會適當偏離戰略資產配置基準,獲取超額收益。

三、股價預測

股價的可預測性與有效市場假說密切相關。如果有效市場假說成立,股價就反映了所有相關的信息,價格變化服從隨機遊走,股價的預測就毫無意義,而我國的股市遠未達到有效市場階段,因此股價時間序列不是序列無關,而是序列相關的,即歷史數據對股價的形成起作用,因此可以通過對歷史信息的分析來預測股價。

主流的股價預測模型有灰色預測模型、神經網路預測模型和支持向量機預測模型(SVM)。灰色預測模型對股價的短期變化有很強的預測能力,近年發展起來的灰色預測模型包括GM(1, 1)模型、灰色新陳代謝模型和灰色馬爾可夫模型。人工神經網路模型具有巨量並行性、存儲分布性、結構可變性、高度非線性和自組織性等特點,且可以逼近任何連續函數,目前在金融分析和預測方面已有廣泛的應用,效果較好。支持向量機模型在解決小樣本、非線性及高維模式識別問題中有許多優勢,且結構簡單,具有全局優化性和較好的泛化能力,比神經網路有更好的擬合度。

四、績效評估

作為集合投資、風險分散、專業化管理、變現性強等特點的投資產品,基金的業績雖然受到投資者的關注,但要對基金有一個全面的評價,則需要考量基金業績變動背後的形成原因、基金回報的來源等因素,績效評估能夠在這方面提供較好的視角與方法,風險調整收益、擇時/股能力、業績歸因分析、業績持續性及Fama的業績分解等指標和方法可從不同的角度對基金的績效進行評估。

績效評估模型 / 指標

績效評估准則
擇時 / 股能力
業績歸因分析
風險調整收益
業績持續性
Fama 業績分解

模型 / 指標
T-M 模型

H-M 模型

GII 模型

C-L 模型
資產配置收益

證券選擇收益

行業選擇收益

行業內個股選擇收益
RAROC

Sharp, Stutzer

Treynor, Jensen

, ,
雙向表分析

時間序列相關性
總風險收益

系統風險收益

分散化投資收益

五、基於行為金融學的投資策略

上世紀50~70年代,隨著馬科維茨組合理論、CAPM模型、MM定理及有效市場假說的提出,現代金融經濟學建立了一套成熟的理論體系,並且在學術界占據了主導地位,也被國際投資機構廣泛應用和推廣,但以上傳統經濟學的理論基石是理性人假設,在理性人假設下,市場是有效率的,但進入80年代以後,關於股票市場的一系列研究和實證發現了與理性人假設不符合的異常現象,如:日歷效應、股權溢價之謎、期權微笑、封閉式基金折溢價之謎、小盤股效應等。面對這些金融市場的異常現象,諸多研究學者從傳統金融理論的基本假設入手,放鬆關於投資者是完全理性的嚴格假設,吸收心理學的研究成果,研究股市投資者行為、價格形成機制與價格表現特徵,取得了一系列有影響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學術流派-行為金融學。

行為金融學是對傳統金融學理論的革命,也是對傳統投資實踐的挑戰。隨著行為金融理論的發展,理論界和投資界對行為金融理論和相關投資策略作了廣泛的宣傳和應用,好買認為,無論機構投資者還是個人投資者,了解行為金融學的指導意義在於:可以採取針對非理性市場行為的投資策略來實現投資目標。在大多數投資者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以前,投資那些定價錯誤的股票,並在股價正確定位之後獲利。目前國際金融市場中比較常見且相對成熟的行為金融投資策略包括動量投資策略、反向投資策略、小盤股策略和時間分散化策略等。

六、程序化交易與演算法交易策略

根據NYSE的定義,程序化交易指任何含有15隻股票以上或單值為一百萬美元以上的交易。程序化交易強調訂單是如何生成的,即通過某種策略生成交易指令,以便實現某個特定的投資目標。程序化交易主要是大機構的工具,它們同時買進或賣出整個股票組合,而買進和賣出程序可以用來實現不同的目標,目前程序化交易策略主要包括數量化程序交易策略、動態對沖策略、指數套利策略、配對交易策略和久期平均策略等。

演算法交易,也稱自動交易、黑盒交易或無人值守交易,是使用計算機來確定訂單最佳的執行路徑、執行時間、執行價格及執行數量的交易方法,主要針對經紀商。演算法交易廣泛應用於對沖基金、企業年金、共同基金以及其他一些大型的機構投資者,他們使用演算法交易對大額訂單進行分拆,尋找最佳路由和最有利的執行價格,以降低市場的沖擊成本、提高執行效率和訂單執行的隱蔽性。任何投資策略都可以使用演算法交易進行訂單的執行,包括做市、場內價差交易、套利及趨勢跟隨交易。演算法交易在交易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智能路由、降低沖擊成本、提高執行效率、減少人力成本和增加投資組合收益等方面。主要的演算法包括:交易量加權平均價格演算法(VWAP)、保證成交量加權平均價格演算法(Guaranteed VWAP)、時間加權平均價格演算法(TWAP)、游擊戰演算法(Guerrilla)、狙擊手演算法(Sniper)、模式識別演算法(Pattern Recognition)等。

綜上所述,數量化投資技術貫穿基金的整個投資流程,從估值選股、資產配置到程序化交易與績效評估等。結合量化投資的特點及我國證券市場的現狀,好買認為量化投資技術在國內基金業中的應用將主要集中在量化選股、資產配置、績效評估與風險管理、行為金融等方面,而隨著包括基金在內的機構投資者佔比的不斷提高、衍生品工具的日漸豐富(股指期貨、融資融券等)以及量化投資技術的進步,基金管理人的投資策略將會越來越復雜,程序化交易(系統)也將有快速的發展。

❹ 大類資產配置向權益市場騰挪什麼行情

在大機會面前,千萬不要採取機會主義。

在專業投資人眼中,這是當下及未來幾年資本市場的真實寫照。而資本市場的大機會,就在於大類資產配置往權益市場騰挪。越來越多的跡象也表明,A股市場的吸引力正在逐步凸顯。

回顧過去幾年的牛熊市,張建勝觀察到,當股市預期回報率明顯高於理財收益率時,市場均有一輪較為顯著的上漲,如2014年9月、2015年9月及2016年3月,反過來也成立。2017年開始,股市與理財的預期收益率始終較為接近。由於股市低波動率後風險溢價的下降,兩個市場「旗鼓相當」,這也為市場創造了較為良性的慢牛的基礎。

就後市而言,張建勝認為,在目前嚴格執行去杠桿政策的背景下,理財產品市場將受到壓制。從2017年三季度開始理財規模已明顯下滑,雖然在金融去杠桿初期,理財產品收益率會小幅上行,但2017年上行幅度甚至低於國債。而隨著2018年實體經濟去杠桿的真正開始,未來理財產品收益率(特別是類活期類的)有望下行,屆時股市的吸引力將會更加凸顯。

隨著監管方向日漸明確,機構投資者佔比提升,投資行為也趨於長期化,投資理念日益成熟。在此背景下,滬上一位基金經理預期,A股有望走出一波慢牛行情。他同時認為,A股市場正在向成熟市場靠攏,雖然短期會有波動,但市場長期穩定性正在逐漸呈現。

拋棄對風格轉換的幻想

當不少投資者還在糾結於2018年的市場風格時,越來越多的專業投資者明確表示,需要拋棄對於風格轉換的幻想。

一位資深的公募基金權益投資負責人表示,所謂風格轉換是市場均值回歸的結果,而不是原因。因此,討論風格轉換沒有意義。

深圳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首席投資官(權益)認為,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小盤股都有明顯的超額收益,但這個拐點在2017年出現了,整個市場藍籌股和價值股表現突出。據其判斷,目前這種行情演繹剛剛開始,還沒有表現得很極端。

在上述首席投資官看來,一方面,對比美股、港股,很多小股票不被市場關注,最終會造成流動性枯竭;另一方面,對於機構投資者而言,只有當股票市值達到一定規模之後,才會進行覆蓋研究。而未來機構投資者佔比將持續提升,因此,上述格局有望得到強化。

張建勝認為,2017年嚴重的兩極分化是分子端、分母端等要素共同發力的結果。其中,就分子端而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後A股盈利改善大超預期,且主要增量集中於大市值的傳統行業公司中。分母端,去杠桿導致無風險收益率上行,金融強監管導致風險溢價上行,兩者共同對長久期的成長股估值形成了擠壓。對2018年而言,無論是企業盈利還是去杠桿或強監管,在市場已有預期後邊際上均較難繼續強化,這也意味著2018年市場風格的離散度上將會顯著收斂,無論是大盤股的估值修復還是小盤股的估值收縮均已告一段落。

張建勝強調,未來幾年股市的核心矛盾是大類資產向權益市場的傾斜及企業盈利的回升,前者以低風險偏好的機構資金方式入場,後者也更有利於各行各業的龍頭企業,且龍頭企業的動態估值並未有明顯的泡沫。因此,在流動性看不到明顯放鬆的背景下,寄希望於小市值公司的估值切換行情是不恰當的。其實,市場風格輪動本來就是高流動性和高波動率下的博弈產物,沒有足夠的偏離度並不一定就會發生。

長信基金總經理助理、基金經理安昀表示,2018年的A股市場獲得正收益的概率仍然較大。2018年藍籌和成長均有機會。盡管藍籌股2017年占盡優勢,但是目前看估值並不貴,銀行、地產、家電、建築等行業依然較為便宜,獲得一定收益的可能性較大。從長期跟蹤的成長股來看,也有一部分股票進入了買入區間,比如一批方向正確、估值合理且質地優良的公司。

投資機會有望「多點開花」

對於2018年的投資機會,基金經理認為,消費升級、大金融、製造業及周期股等方面均存在一些投資機會。

萬家基金建議,在藍籌和成長板塊之間採取更為均衡的配置比例。首先是價值成長股或價值藍籌股,重點看好大金融板塊、地產和建築板塊,此外以醫葯、白酒和家電為代表的大消費板塊依然會有相對收益。其次是優質成長股,2018年成長板塊將進入戰略布局期,關注5G、人工智慧、半導體、游戲和社會服務等板塊。

目前不少機構投資者對於大金融關注度較高,尤其是銀行中的四大行。招商基金投研團隊認為,金融領域中,銀行板塊方面,多個銀監會監管文件對銀行業績影響有限,後續隨著對不規范業務的進一步清理整頓,銀行業務將進一步回歸傳統信貸業務模式,有助於消除市場對銀行非標及影子銀行的擔憂,有利於銀行整體估值提升。非銀板塊方面,保險行業公司受益於保障轉型而抬升估值的長期投資邏輯不變,內含價值增速穩健,長期投資價值仍然存在。券商股估值則處於歷史低位,有望迎來階段性反彈行情。

此外,先進製造業也成為市場關注的一大方向。招商基金投研團隊認為,先進製造業方面,從政策角度看,國家對於先進製造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從時間節點上看,支持先進製造業的政策不斷出台。

張建勝認為,投資中的製造業資本開支復甦有望成為一個超預期的點。經歷了2017年需求回升供給收縮的雙擊後,工業企業的訂單和盈利狀況都有所改善,企業產能利用率和資產負債表也得到改善,已經具備了再次重啟資本開支(特別是增加先進產能)的條件。而從政策導向來看,「三去一降一補」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行至中段,補短板成為邊際重心,也有利於高端製造的超預期崛起。

對於大消費而言,2018年通脹預計溫和的大環境依然適合大消費行業。不過,目前大消費個股的估值已基本切換至2018年的業績,因此應重點關注業績有望超預期的龍頭,以及一些新的泛消費領域。

張建勝觀察到,中端消費是一個潛在的亮點。目前市場對消費的品牌化升級已有充分認識,但他認為,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計劃所釋放的中端消費潛力可能還是被低估了。由於扶貧和鄉村振興已明確成為政府工作重點,預計未來這個領域還會推出更多資源傾斜的扶持政策。

周期股方面,近期化工等不少周期品漲價明顯。招商基金投研團隊認為,歐佩克減產執行率高,雖然美國頁岩油增產壓制油價,但需求端形成有力支撐,預計未來油價溫和上漲,而化工行業在油價溫和上漲過程中最為受益。選股思路上,將從兩條主線進行選擇:第一條主線為油價上漲周期中,選擇受益於此的PTA-長絲產業鏈,以及布局海外油氣資產的上游公司。第二條主線為環保督察加速產能出清,優質企業盈利大幅改善。

實現共贏才是真。

❺ 如何進行資產配置

資產配置簡單說就是通過對不同風險、不同期限、不同區域的理財產品進行不同比例的配置,達到財富穩定長期增值的目的。有兩個要素,一個是控制風險,一個是滿足流動性也就是平常使用的需要。

家庭的資產配置可以參照的理財金字塔型的配置,把家庭資產分成四個賬戶,四個賬戶作用不同,投資的門類也不同:

第一個是要花的錢。保證平常衣食住行,不能因為理財而刻意降低生活質量,這就捨本逐末了。活期存款、貨幣基金這些都可以。

第二個是保命的錢。這個比例一般在家庭的20%,專門解決突發問題和意外情況。保險是很重要的,不單是分紅險,要注重這部分的保障功能。

第三個是生錢的錢。這部分的錢是有風險的,但是往往長期來看也是收益最高的。包括股票、偏股基金、投資性房產等。有風險也帶來了較高回報,特別需要做規劃,做配置,從全局的角度來看,否則很可能要麼高點了全倉進去了,要麼機會來了反而不敢進了。

第四個是理財的錢。這部分是大頭。這個承載的功能就是穩健增值。收益不要想太高,不過也是要求基本不會大虧損,配些大額存單、國債、純債基金都可以。

資產配置推薦金斧子平台,金斧子致力從家庭目標與規劃出發,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家庭財務分析、投資策略、以及跨周期、全品類、多元化的基金配置方案,服務涵蓋移動端、PC端、微信端便捷的產品搜索、基金申贖、凈值查詢、財富記賬、配置規劃、投資咨詢等,最終幫助家庭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和傳承。

迄今為止,金斧子平台中產以及高凈值注冊用戶已突破80萬,累計為客戶配置的公募基金、陽光私募、私募股權等基金規模已超350億,超過10萬個家庭得到了專業、獨立、實時、高效的一站式資產配置建議與基金交易服務。

❻ 如何處置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風險是全球金融機構共同面對的重大風險之一。國內外商業銀行經營狀況一再表明,銀行倒閉風險多以流動性枯竭的形式表現出來。在宏觀經濟下行時期,伴隨我國存款保險制度、利率市場化和金融機構准入退出機制的建立,銀行業競爭更加激烈,存款「搬家」將成為新常態,實施流動性風險管理顯得越加重要。加之金融脫媒化、互聯網化和投資多元化進程加快,存款來源不確定性增加,對銀行處置流動性風險的效率提出了新挑戰。目前農村信用社的資產負債結構不均衡、資產變現能力較差、信貸資產質量較低、流動性負債比例較高等問題較為突出,流動性管理不足對農村信用社的業務經營具有較大影響。面對風險成因日漸復雜、監管日趨嚴格的風險管理環境,農村信用社加強流動性風險管理顯得尤為迫切。
一、流動性風險的概念和分類
(一)流動性風險的概念
根據銀監會於2014年3月實施的《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中關於流動性風險的解釋,流動性風險是指商業銀行雖然有清償能力,但無法及時獲得充足資金或無法以合理成本及時獲得充足資金,來應對資產增長或支付到期債務的風險。由於商業銀行高杠桿率的經營特點,流動性風險管理已成為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的主要風險之一,是一種綜合性風險,是商業銀行實現持續經營管理必須面臨和解決的重要內容。
(二)流動性風險的分類
流動性風險主要分為融資流動性風險和市場流動性風險。融資流動性風險是指商業銀行在不影響日常經營或財務狀況的情況下,無法及時有效地滿足資金需求的風險。市場流動性風險是指由於市場深度不足或市場動盪,商業銀行無法以合理的市場價格出售資產以獲得資金的風險。流動性風險因具有不確定性、突發性、快速傳播性和巨大沖擊破壞力等特點,有時被稱為「商業銀行最致命的風險」,極易導致銀行「猝死」。
二、農村信用社流動性風險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信用社流動性風險管理現狀
2010年4月,銀監會頒布《農村中小金融機構風險管理機制建設指引》,對農村中小金融機構風險管理機制建設提出具體方案,要求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應按照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倡導的方法改進風險管理水平,將全面風險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應用到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的實際業務管理工作中。
目前,農村信用社全面系統的流動性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剛剛起步,相對國有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體系來講還比較滯後。農村信用社流動性風險管理的主要做法僅限於流動性風險監管指標測算,對流動性風險管理能力的提高重視不夠,甚至相當一部分農村信用社尚未將流動性風險管理列入風險管理范疇。
(二)流動性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過去十年,是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取得顯著成績的輝煌十年。農村信用社通過飛速發展,各項業務規模迅速擴張,但是在猛上台階的過程中,業務經營和內部管理還沒有從粗放的管理模式中走出來,內部管理水平嚴重滯後,風險管理理念及手段仍然落後。
1.流動性風險管理意識薄弱
我國長期以來實行的是利率管制政策,所有金融機構幾乎不存在流動性風險,即便是個別單位出現了流動性問題,各級政府、人民銀行、監管部門和主管部門也會傾力支持,風險很容易得到及時化解。2015年5月1日起,存款保險制度正式實施,國家不再為銀行兜底,無形中增強了流動性風險。農村信用社長期背靠國家信譽,享受國家政策優惠,從而使得農村信用社管理人員普遍缺乏危機感,流動性風險管理意識薄弱,對流動性風險重視不夠,缺乏對本機構流動性風險引發破產倒閉可能的思考。
2.流動性風險管理內控系統不完善
當前,農村信用社還未建立起科學完善的流動性風險管理系統,信用社內部缺乏對流動性風險的早期預警機制、中期防範與轉移的控制機制、後期降低風險損失的挽救機制。
風險管理只是停留在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等方面,未將流動性風險納入日常管理,沒有專門的部門、人員以及系統來管理流動性風險,不能在事前及時採取有效措施,事後及時報告並引起重視,沒有定期開展流動性壓力測試,未能通過資產負債錯配表有效加強流動性風險管理,忽視流動性風險預警、分析和評估等現代科技手段對於流動性風險管理的重要作用。
3.流動性風險管理人才匱乏
農村信用社長期以來只重視資金的效益性和安全性,導致農信社管理人員普遍存在重視資金投放、輕視信貸管理,缺乏風險管理意識。盡管近年來農信社引入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理念,逐步構建起資產總量、計劃和規模的管理體系,但風險管理還處於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市場風險管理階段,流動性風險管理比較粗放,從而導致大部分農信社、農商行沒有專業化的團隊研究和管控流動性風險,掌握並熟練運用流動性風險管理模型、指標體系和壓力測試分析等流動性風險管理專業技能的員工微乎其微。
4.流動性管理指標體系尚存缺陷
目前,農村信用社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對流動性評價的主要指標是存貸比、備付金比例和資產流動性比例。這些指標內容比較單一,不能完全反映農村信用社的流動性狀況。隨著農村信用社業務的不斷拓展,資產證券化、金融衍生工具的逐步使用和金融市場格局的變化,多元化融資渠道導致金融機構之間債權債務關系錯綜復雜,不同市場間高度相關,流動性風險蔓延速度加快,影響范圍不斷增強,僅僅依賴單個流動性指標的良好表現已不能完全反映農村信用社面臨的流動性風險狀況。此外,隨著承兌匯票、保函等業務規模不斷加大,表外業務對農村信用社流動性的影響因素不斷增加,單純通過表內業務數據監測流動性風險已不能全面反映農村信用社的流動性風險狀況。
5.潛在流動性風險客觀存在
農村信用社資產業務單一,貸款戶多、面廣、額小, 存款以定期居多,存貸比一般也不高,資產的流動性較強,幾乎沒有流動性風險。但是,隨著近幾年農村信用社業務規模快速增長,臨時存款、保證金存款、以組織資金為目的的理財產品增加,現代化支付業務在農村地區發展迅速,互聯網金融、P2P、民間借貸、移動支付、網上支付以及自助支付發展迅猛,其負債的波動性在不斷加大,傳統的櫃面資金頭寸管理模式已滯後於業務發展,加之受經濟下行的影響,不良貸款率持續攀升,農村信用社潛在流動性風險客觀存在。
三、農村信用社優化流動性風險管理的策略
針對農村信用社流動性風險管理中存在的普遍現狀和問題,大竹縣農村信用社圍繞強化風控和規范管理,出台了一系列針對流動性風險管理的文件以及應對措施。2015年5月1日,存款保險制度正式實施。為打好這場未知的攻堅戰,4月17日,大竹縣聯社及時出台了關於印發《大竹縣農村信用社流動性風險應急預案》的通知,要求全縣員工積極做好應對准備。但隨著利率市場化繼續深化、銀行破產法呼之欲出,農村信用社面臨多重擠壓,加之互聯網金融、P2P、民間借貸、融資性擔保機構發展以及鼓勵供銷社參與農村金融創新的政策,使農信社在流動性管理中面臨的不可預測的風險在增加,對流動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增強流動性風險管理意識
風險管理是銀行經營的一個永恆的主題,不能有絲毫的懈怠。在目前新一輪的全球金融危機、國內經濟下行經濟大環境下,隨著存款保險制度的出台、利率市場化步伐加速推進,利率風險和流動性風險不斷加大,尤其是金融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息差空間明顯縮小、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以及新巴塞爾協議的實施,導致目前對農村信用社流動性風險管理的要求越來越高。農村信用社要充分認識流動性風險特徵的深刻變化,全面提升流動性風險管理水平,增強流動性風險管理意識。要充分認識到流動性不足會產生擠兌甚至倒閉,流動性過剩會壓縮信用社盈利水平,無法實現股東預期回報。在日常經營管理過程中,要保證流動性風險管理政策與本金融機構總體發展戰略相一致、與財務實力相匹配。通過借鑒吸收國際、國內同行流動性風險管理的先進經驗,不斷提升自身的流動性風險管理能力,主動採取措施控制流動性風險。要正確處理好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的關系,在有效控制流動性風險的前提下實現銀行經營利潤的最大化。
(二)完善流動性風險管理內控系統
農村信用社應按照銀監會《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指引》的相關要求,在充分考慮本機構業務規模、性質和復雜程度等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結合本機構經營戰略、業務特點以及風險偏好等情況,從強化監督與控制著手,完善流動性風險管理內控體系,建立健全包括流動性風險承受能力、管理策略、政策、程序、限額、應急計劃等內容的制度體系。一是建立健全信用社流動性風險管理體系,明確流動性風險管理各條線與部門職能和責任,對流動性風險真正形成硬性約束,使監管部門的作用能充分有效地發揮。二是建立流動性風險報告制度。成立流動性風險管理領導小組、工作小組,對大額資金異動、存貸款異常和流動性狀況等方面的監測和預警情況建立及時報和日報制度。三是健全流動性風險問責機制,形成剛性約束要求,確保流動性風險管理的戰略意圖能夠在各個層面具體工作之中得到嚴格執行。對管理不到位、發生流動性風險未按規定及時報告以及出現流動性風險而處置不力的,農信社將追究主要領導及相關人員責任。同時,盡可能地保持流動性風險管理部門和人員的相對獨立性,不斷提高流動性風險管理的有效性。
(三)打造流動性風險管理專業人才隊伍
要全面分析農村信用社當前人才培養的現狀及面臨的形勢,根據各類人才成長的特點和事業發展的需要,研究提出人才資源能力建設標准,建立流動性風險管理培訓機制、內容和方法,實現人才培養總量目標、結構目標和機制目標的有機統一,促進人才總量同農村信用社發展的目標相適應,人才結構同農村信用社各項事業全面發展的需求相適應,人才培養機制同各類人才成長的特點相適應,人才素質同當前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相適應。同時,堅持將加快本單位人才培訓同引進同業專業人才和招聘有專業背景的高校畢業生相結合的原則,不斷打造高素質的專業化人才隊伍,提升流動性風險管理的專業水平和能力。
(四)加強存貸款的流動性監測
流動性管理部門要安排專門人員加強對存貸款的流動性進行日常監測,重點監測大額存款的流動、余額、結構及流向等關鍵性指標的變化情況,發現異常及時報告。同時設計壓力情景,計算壓力情景下相關指標的可能變動,根據測試結果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政策。並開展掃街、掃商戶、掃集貿等上門走訪活動,明確專人上門進行宣傳和維護,從源頭上防止大額存款流失。在目前國內經濟形勢紛繁復雜,人民思想意識和社會經濟多元、多變、多樣化發展的情況下,農村信用社要加強輿情監測和宣傳引導,建立健全了輿情監測體系,明確輿情監督員,執行輿情值班制度,於每日上、下午在網站、微信、微博、論壇、貼吧等傳播媒體通過關鍵詞實施定向監測與全網監測,一旦發現涉及農信社負面報道或誤導性言論,及時跟帖澄清事實,及時上報輿情監測情況,正確應對並向縣聯社報告,確保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研判、早處置;若發現有其他金融機構存在不當宣傳和不正當競爭等行為,應在第一時間向人民銀行當地分支機構報告。
(五)大力調整資產負債結構
農村信用社要採取多種措施,在保證資產流動性的前提下考慮盈利性,對資產負債進行結構性調整。優化儲備資產結構,建立分層次的流動性准備。根據資產的流動性配置各類資產,確定相互間的配比關系,構建適宜的資產結構,建立多層次、全方位的流動性風險防線。一要提高零售類客戶的存款比重,增加核心負債占總負債的比重,形成合理的來源與使用分布結構,以獲得穩定的、多樣化的現金流量;二要提高流動性來源的穩定性,並減少對波動較大的債務的依賴;三要提高主動負債能力及籌資能力,改善期限結構錯配狀況;四要降低信貸資產佔比,提高非信貸資產比重,實施穩健的信貸投放政策,加強信貸資產管理,全面改善信貸資產質量,不斷提升資產流動性;五要逐步提高票據貼現、質押貸款比重,增強信貸資產的變現能力。

❼ 說明,《金融理論前沿課題》目前新舊教材並行使用,學生根據自己教材情況完成相應試題。

舊教材試題:

目前我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己進入到最關鍵的環節,全面的利率市場化指日可待。根據已實現利率市場化國家的經驗和實證分析結果來看,利率市場化後,利率波動一般會加大,這就可能增加商業銀行所面臨的利率風險。由於國內長期以來實行利率管制,導致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意識相對淡薄,缺乏相應的利率風險衡量手段和工具,國內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管理水平和經驗遠遠落後於外資銀行,在和外資銀行的市場競爭中處於不利的地位,阻礙了中國金融業的穩定健康發展。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研究和探索中國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管理體系和管理策略就顯得尤為重要,且意義深遠。在結構安排上,這篇論文共分為六個部分:第一部分闡述文章的研究意義、國內外的相關研究理論以及文章的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和框架結構;第二部分詳細介紹了利率市場化與利率風險管理的理論框架,為下文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第三部分首先分析了已經實現了利率市場化的國家的改革實踐,從中為我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提供啟示以及我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然後探討了在利率市場化進程中商業銀行將要面臨的風險。第四部分詳細介紹了當前國際上流行的幾種利率風險的測度方法和利率風險的管理方法。從而給我國的利率風險管理給出啟示。第五部分,以我國幾家上市商業銀行的年度報告數據為基礎,用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進行實證分析,結果顯示,我國商業銀行明顯存在利率風險,在管理方面雖有進步,但仍思想保守,有待進步。第六部分從利率風險管理內部管理體系和宏觀的外部環境兩方面著手,針對我國利率風險管理出現的問題提出對策建議。
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中存在的問題
(1)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是自上而下推行的,遇到的阻力大、動力不足。中國的市場化改革已經進入了中後期, 在改革初期,改革的結果使大部分人都受益,所以改革的動力和決心很大。當前改革進入了攻堅階段,市場化改革必定會使大部分人收益,而部分人利益受損。因此能夠影響政府決策的各種利益集團為了維護自身利益有時會抵制改革,使改革進程受阻。
(2)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涉及多個金融領域的改革,因此需要這些改革方案和進程相協調。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不是單獨的、孤立的改革,而是伴隨著對整個金融系統的改革。這些改革包括對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的企業管理制度的改革、企業產權制度的改革、貨幣市場利率形成機制的改革、金融業監管制度的改革、證券市場的改革以及人民幣匯率的改革。這些領域的改革相互交叉、相互影響,因此利率市場化改革過程中不能不考慮到其他金融領域的改革進度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影響。
(3)中國對銀行業實行的是隱性的保險制度,缺乏合理的退出機制。目前中國沒有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為了保護存款人的利益,政府不允許商業銀行倒閉。為了沖銷國有銀行的不良貸款,政府也多次對銀行注資。政府為了維護公眾的利益,有義務採取必要的行動來防止金融危機的發生和維護金融系統的穩定。但是政府充當銀行的最後擔保人,會使銀行風險和收益不對稱,可能激勵銀行高風險經營,當由此引發的金融危機爆發時,政府又會成為銀行高風險經營行為的最後埋單者。這樣的隱性保險制度,不僅會導致銀行的道德風險,而且當銀行經營不善、流動性不足等問題出現時,政府和銀行都會去掩飾這些問題。
(4)盡管中國貨幣市場快速發展,但是國債(尤其是短期國債)市場和票據市場仍然發展不充分,制約著央行進行公開市場業務來有效地調節利率,執行貨幣政策。首先,貨幣市場總體規模較小,市場發展不夠均衡。交易規模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較大差距。其次,貨幣市場的交易主體較為單一。我國貨幣市場交易客體品種較少,且除了同業資金拆借之外,其他貨幣市場工具都規模較小,債券市場中,短期國債的發行量太小。票據市場的主要工具為銀行承兌匯票(佔95%)。
對商業一行的影響:
在利率管制下,商業銀行統一執行中央銀行確定的利率政策,除了擁有有限的浮動權外,基本上沒有定價權。但利率市場化後,資金價格的定位涉及到商業銀行經營目標、戰略決策、市場決策等宏觀和微觀層面,這是商業銀行的新課題。由於缺乏在市場中進行資金定價的經驗,定價必須遵循的原則、影響因素等諸多問題有待於在市場中不斷探索和實踐。
對中小企業的影響:
(一)有利條件
1.中小企業資金可得性增加。
2.中小企業將會獲得更多金融機構服務機會。
3.中小企業面臨更多的投融資工具、產品選擇。
(二)不利影響
1.中小企業融資成本可能增加。
2.中小企業融資風險將加大。
3.中小企業投資將面臨更大風險。
4.中小企業的財務風險增加。
5.中小企業將面臨更為復雜多變的國際貿易環境。
6.金融服務機構和網點整合歸並對農村、分散的中小企業造成不便。

新教材試題:
資產價格泡沫崩潰時對經濟的負面影響主要有摧毀市場信心,導致經濟停滯,侵蝕企業資本,引發金融危機,導致經濟緊縮等。防範資產價格泡沫崩潰對經濟的負面沖擊,應強化經濟基礎,優化產業結構,健全金融體系,提高抗風險能力,增加貨幣政策的公信力,穩定市場預期等。
國際經驗顯示,高增長低通脹環境滋生資產價格泡沫具有普遍性。西方一些經濟學家對於主要發達國家的研究顯示,20世紀當中主要國家資產價格大幅攀升的時期,通常也是經濟周期處於高增長和低通脹的階段。但是,隨著之後通貨膨脹的出現,貨幣當局不得不加息,最終刺破資產價格泡沫。以日本為例,20世紀80年代資產價格大幅上升,1986年開始通貨膨脹從負值開始上升,沒有引起政府的足夠重視。當時日本央行非但沒有加息,反而在政府的壓力下採取寬松貨幣政策以沖消匯率升值對企業的壓力。3年內通貨膨脹逐漸上升,到1989年接近4%,這時日本央行開始加息,在兩年不到的時間內將利率水平提高了約2個百分點,最終刺破了資產價格泡沫。其他主要工業國也有類似情況,提供給我們的重要經驗教訓是,當局的貨幣政策在泡沫形成的時期過松,而當泡沫已成規模之後不得不追趕性地提高利率,讓泡沫在高位破裂,結果造成金融市場乃至整體經濟的動盪。
我國當前面臨著資產價格從高位滑落的現實。A股市場從2007年的最高點位6100點迅速下跌,股市泡沫受到擠壓。房地產市場也同樣面臨著同樣的處境,進入2008年以來各主要城市房價出現明顯下跌的壓力,成交量更是跌入谷底。預防資產價格泡沫崩潰給國內經濟帶來的負面沖擊,我們應吸取世界歷史上多次金融危機的經驗教訓。
一、資產價格泡沫崩潰對經濟的負面影響
1.摧毀市場信心,導致經濟停滯。資產價格泡沫形成過程中種種扭曲的力量均要在泡沫破滅過程中釋放和糾正,資產價格的迅速下跌摧毀了市場交易者的信心,悲觀情緒成為主導市場的情緒。在資產價格泡沫破滅期間,經濟活動大范圍減少,經濟活力下降,生產力下降,經濟增長停滯。資產價格泡沫破滅後,企業設備的經濟價值迅速下降,投資性支出減少,供應能力隨之迅速萎縮,結果,資產價格泡沫膨脹期間的資源錯誤配置導致了未來經濟增長的停滯。
2.侵蝕企業資本。企業資本是應對未來風險和損失的緩沖器,資本實力越雄厚,企業更願意也更有能力進行各種創新性的投資。但是,資本這種緩沖器的作用在經濟平穩擴張期間表現得並不明顯,一旦關於未來的樂觀預期出現反向變化,資產價格迅速下跌,借款人和貸款人資產質量受到沖擊,信貸供給大幅減少,資本作為緩沖器的作用便會凸現出來。可是,資產價格泡沫破滅會造成企業資本的萎縮,破產可能性也隨之增加,在這種情況下,資本受到泡沫破滅侵蝕的經濟主體,面對風險選擇投資對象和合作夥伴時必然小心謹慎,從而導致經濟活力的下降,影響資本緩沖器作用的發揮。
3.引發金融危機,導致經濟緊縮。資產價格泡沫通過債權債務結構的變化效應會引發金融危機,導致經濟緊縮。所謂債權債務結構的變化效應是指股市泡沫破滅前後的債權債務關系的變化。如果在股市裡,所有的交易主體都是以自有資金進行交易,那麼就不存在債權債務結構的變化效應。資產價格泡沫膨脹期間,金融機構作為金融活動的樞紐,必然深深捲入其中。股票和房地產等資產的價格猛漲時期,任何投資於這些資產的項目都看似利潤豐厚,用其作為擔保品的貸款也看似非常安全,再加上金融機構之間的激烈競爭,必然會出現金融機構放鬆對貸款的限制,爭相對與這些資產經營有關的項目擴大信貸放款的現象。為籌措足夠的資金,金融機構還會以高利率從國內吸收存款和向國外金融機構融資。但一旦股市泡沫破滅,股價大跌,借入者無法獲得收益償還借款和利息,金融機構的資產縮水,金融體系便首當其沖,結果金融機構的不良債權和資產增加,其賬目上必然出現大量呆賬、壞賬。為了化解不良債權,金融機構不得不收縮信用,一方面追收貸款,一方面緊縮借貸,使得大量的企業由於缺乏資金而面臨困難,失去應有的發展機會。如果金融機構介入程度較深,還會有支付危機,造成信用鏈的斷裂,從而導致經濟萎縮和整個金融的不穩定,進而引發經濟緊縮。
二、防範資產價格泡沫崩潰的政策建議
1.強化經濟基礎,優化產業結構。一方面,資產泡沫問題是虛擬經濟發展過程中常見的現象,其產生的直接原因在於市場的過度投機行為。泡沫不可能長期持續地存在下去,一旦破滅將會對經濟產生巨大的危害,並且持續時間越長,對經濟的危害越大,治理起來越困難,所以對資產泡沫問題應該是防重於治。在當前我國外資大量流入的情況下,政府應調整產業結構,適當引導資金的流向,防止資金流入結構的不合理而引發泡沫。同時政府的決策應著眼於幫助投資者避免錯誤和提高市場效率,通過加強信息披露與財務報告管理等手段來盡量減少資產價格泡沫。另一方面,國家應注重增強研發和技術創新能力,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美國很快從2000~2001年的資產價格泡沫中恢復,還是因為美國的經濟結構更能抗擊沖擊。20世紀八九十年代,美國企業投資特別是高新技術投資持續增長,大大提高了各行業勞動生產率,造就了國民經濟中新的主導產業群,在全球率先實現了信息化產業升級。這種以知識經濟為核心的經濟結構,其發展依靠的是知識、人才和創新力的作用,而對資金的依賴性明顯低於傳統產業經濟。日本卻是另外一種情況。日本模仿型技術創新模式只注重技術在實體經濟中的現實應用,不重視基礎研發能力的培養,政府研發經費嚴重不足,特別是在泡沫經濟時期,企業界為經濟的景氣所陶醉,將大量資金用於收購美國企業和不動產上,在產業升級方面投入嚴重不足。所以日本產業結構一直未能成功升級。加上銀行與企業之間相互持股,資產價格下跌帶來的損失加強,嚴重阻礙了經濟的恢復。從世界各國的經驗來看,一國經濟長期持續發展的最終決定因素還是經濟結構的不斷升級換代,具有較強的科技研發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抵禦各種泡沫的沖擊。
2.健全金融體系,提高抗風險能力。資產價格泡沫崩潰必然導致金融機構出現大量呆賬、壞賬,金融機構很可能被泡沫拖垮,進而出現全面的金融危機。但是,從各國資產價格泡沫的歷史經驗上看,後果的嚴重程度並不相同,有的國家出現了嚴重的金融危機,有的國家和地區則在資產價格泡沫破滅後倖存下來。金融體系健全與否有著重要的作用,總體來說,金融體系健全國家和地區引發全局性金融危機的可能性較小。吳立源(2006)在分析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時提到:當時香港和新加坡是東南亞國家中表現最好的地區和國家,雖然香港和新加坡都有嚴重的房地產價格泡沫,銀行體系面臨的房地產擔保風險和其他國家相比也相對較高:1997年末,香港銀行體系房地產占其資產價值的40%~55%,新加坡銀行體系房地產占其資產價值的30%~40%,而韓國為15%~25%,印度尼西亞為25%~30%,馬來西亞為30%~40%、菲律賓為15%~20%,泰國為30%~40%。危機來臨時,香港和新加坡的資產價格都出現了大幅下跌,但並沒有出現整體性的經濟金融危機。香港房地產價格下跌六成,恆生指數最嚴重時下跌了10000多點,經濟在1998年甚至出現了幾十年來絕無僅有的負增長,但是,香港資產價格泡沫的崩潰沒有引發香港全局性的金融危機,香港維持了匯率的穩定,並保住了銀行體系的穩定。新加坡在金融危機來臨時,它的貨幣貶值15%,股價下跌35%,經濟雖然受到明顯的影響,但並沒有出現銀行或金融公司破產等混亂局面,1998年整體經濟雖然出現了負增長,但金融業還保持了3.1%的增長率。這些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歸功於相對完善的金融體系以及強有力的金融監管。相比之下,日本金融機構缺乏這種抵抗力。在上世紀80年代金融自由化的大背景下,日本銀行把擴大經營業務和提高知名度作為首要任務,爭相發放房地產和股票抵押貸款並參與直接融資市場, 大量資金湧入股市和房地產。隨著泡沫的崩潰,日本銀行產生了大量不良資產,資本充足率嚴重不足,一批銀行因此倒閉。十幾年來銀行業深陷壞賬泥潭不能自拔,根本無法向實體經濟提供充足的流動性以刺激投資和消費,以至於經濟長期停滯不前。因此我國應對金融體系嚴格實施審慎監管,確保金融體系健康運轉。金融體系的健康能保證在面臨資產價格大幅度下跌時,仍然能夠持續運行。不至於發生大規模的金融甚至經濟危機。加強銀行的監管,提高銀行資本充足率,不僅可以使銀行參與泡沫資產交易的動機減少,而且可以使銀行在受到金融危機沖擊後的不良後果最小化。
3.增加貨幣政策的公信力,穩定市場預期。預期在資產價格泡沫形成和破滅中具有重要作用,正是由於預期的逆轉才引起了價格的暴跌。而在理性預期假設下,只有意料之外的貨幣政策才是有效的,因此,長期以來,各國央行對貨幣政策堅持神秘的傳統。但是,在不確定性和公眾只具有有限理性的情況下,市場交易者可能對貨幣當局出人意料的貨幣政策做出有偏差的反應,而背離貨幣當局的意圖,因此不確定性是市場交易者形成認知偏差的根本原因。所以,為使市場交易者形成正確的預期,需要貨幣當局實施穩定而透明的貨幣政策,通脹目標制就是這樣一種政策框架。通脹目標制下,貨幣當局制定一個比較明確的、定量化的通貨膨脹目標,承諾保持低而穩定的通貨膨脹率,定期進行公告,以提高貨幣政策的有效性。通脹目標制的優點在於可以為市場創造一個穩定的環境,它使未來收益更容易預測,有助於減輕市場交易者錯誤預期的程度,從而降低資產價格泡沫發生的概率。它將加強與市場交易者的信息交流放到了首位,可以避免、至少是能減輕市場誤解貨幣政策意圖的可能性,從而有助於市場合理預期的形成和貨幣政策有效性的提高。在市場信心動盪不安時只有能給市場明確預期的政策才是正確的政策。科恩等人(2003)的研究表明,中央銀行的聲明對於形成公眾預期具有重要作用,格林斯潘的國會證詞對遠期利率有著較政策聲明更為顯著的影響。RefetS.Gurkaynak等(2004)研究認為,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的聲明比行動對市場的影響作用更大。因此可以說,政府政策的信用度、持續性、透明度是緩解有限理性預期的重要因素。如果政策信用不高,政策反復無常,政策晦暗不明,有限理性預期就更容易自我強化,那麼政策在有限理性預期作用下的效力就會事倍功半。因此,在不確定性造成有限理性預期的情況下,政府的政策規則很重要,只有按照穩定透明的政策規則行事,才能減少有限理性預期的形成和緩解其對政策效力的不利影響,從而降低資產價格泡沫產生的可能性。
總之,要避免資產價格泡沫破裂產生的對經濟社會的巨大傷害,首先是要強化經濟基礎,優化產業結構,加強科技研發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唯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抵禦各種泡沫的沖擊。在此基礎上,要加大改革力度,健全金融體系,提高抗風險能力,從治理結構上入手,才能根本改變我國金融體系的現狀。而在採取政策對資產價格泡沫治理時,當局要確保政策的信用度、持續性、透明度,按照穩定透明的政策規則行事,減少有限理性預期的形成和緩解有限理性預期對政策效力的不利影響,從而有效緩解資產價格泡沫破裂對經濟的沖擊力量,保持經濟和社會的穩定發展。

❽ 如何理解企業的資產組合策略

「他無疑是一個聰明人,他未雨綢繆,並且不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塞萬提斯,1605。
「愚蠢的人說,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而聰明的人卻說,把你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然後看管好那個籃子。」---馬克·吐溫,1894。
相比而言,塞萬提斯可能是一個更優秀的投資者,他所謂的「不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就是多元化投資組合的最佳比喻,而這已成為現代金融投資界的一條真理。當今世界,那些掌控著數十萬億美元資金的養老基金、投資基金和保險基金經理們每天都不過是在進行著資產組合的「游戲」。而提供資產組合方案已成為金融咨詢業的一項日益興旺的業務,並且逐漸改變了機構投資者的決策運作的結構方式。
一、現代資產組合理論(the Portfolio Theory)概述
現代資產組合理論(Modern Portfolio Theory,簡稱MPT),也有人將其稱為現代證券投資組合理論、證券組合理論或投資分散理論。現代資產組合理論的提出主要是針對化解投資風險的可能性。該理論認為,有些風險與其他證券無關,分散投資對象可以減少個別風險(unique risk or unsystematic risk),由此個別公司的信息就顯得不太重要。個別風險屬於市場風險,而市場風險一般有兩種:個別風險和系統風險(systematic risk),前者是指圍繞著個別公司的風險,是對單個公司投資回報的不確定性;後者指整個經濟所生的風險無法由分散投資來減輕。雖然分散投資可以降低個別風險,但是,首先,有些風險是與其他或所有證券的風險具有相關性,在風險以相似方式影響市場上的所有證券時,所有證券都會做出類似的反應,因此投資證券組合並不能規避整個系統的風險。其次,即使分散投資也未必是投資在數家不同公司的股票上,而是可能分散在股票、債券、房地產等多方面。再次,未必每位投資者都會採取分散投資的方式,正如本文開頭馬克·吐溫所言。因此,在實踐中風險分散並非總是完全有效。
現代資產組合理論最初是由美國經濟學家哈里·馬科維茨(Markowits)於1952年創立的,他認為最佳投資組合應當是具有風險厭惡特徵的投資者的無差異曲線和資產的有效邊界線的交點。威廉·夏普(Sharpe)則在其基礎上提出的單指數模型,並提出以對角線模式來簡化方差-協方差矩陣中的非對角線元素。他據此建立了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指出無風險資產收益率與有效率風險資產組合收益率之間的連線代表了各種風險偏好的投資者組合。根據上述理論,投資者在追求收益和厭惡風險的驅動下,會根據組合風險收益的變化調整資產組合的構成,進而會影響到市場均衡價格的形成。
在模型綜述中我將詳細敘述Markowitz的均值-方差組合模型和其學生Sharpe對模型所進行的簡化, 並簡要介紹在此基礎上產生的作為補充、修正和簡化的其他具有代表性的投資組合選擇模型。
二、現代資產組合理論模型綜述
(一) arkowitz的均值-方差組合模型
Markowitz於1952年提出的「均值-方差組合模型」是在禁止融券和沒有無風險借貸的假設下,以個別股票收益率的均值和方差找出投資組合的有效邊界(Efficient Frontier),即一定收益率水平下方差最小的投資組合。根據Markowitz投資組合的概念,欲使投資組合風險最小,除了多樣化投資於不同的股票之外,還應挑選相關系數較低的股票。因此,Markowitz的「均值-方差組合模型」不只隱含將資金分散投資於不同種類的股票,還應將資金投資於不同產業的股票。
Markowitz的均值-方差模型(1952)依據以下幾個假設:
1、 資者在考慮每一次投資選擇時,其依據是某一持倉時間內的證券收益的概率分布。
2、 投資者是根據證券的期望收益率估測證券組合的風險。
3、 投資者的決定僅僅是依據證券的風險和收益。
4、 在一定的風險水平上,投資者期望收益最大;相對應的是在一定的收益水平上,投資者希望風險最小。
根據以上假設,Markowitz確立了證券組合預期收益、風險的計算方法(這里關鍵是組合收益率的方差是唯一的風險測度)和有效邊界理論,建立了資產優化配置均值-方差模型:
minDw=∑∑WiWjCov(Xi, Xj)
s.t. Uw= E(Rw)=E(∑Wi Xi)≥ Uo
1=∑Wi (允許賣空)
或 1=∑Wi,Wi≥0(不允許賣空)
其中Xi為投資組合W中第i只證券的收益率,Wi為證券i的投資比例,Rw為組合收益率, Uw為組合的預期收益率,Dw為組合投資方差(組合總風險),Cov(Xi, Xj)為兩個證券之間的協方差。
現代資產組合理論及模型綜述 來自: 免費論文網 (二)Sharpe的單指數模型
Sharpe是Markowitz的學生,他在研究過程中於1963年提出「單指數模型」,將「均值-方差模型」進行了簡化。他認為在Markowitz的投資組合分析中,方差-協方差矩陣太過復雜不易計算,因此他提出對角線模式來簡化方差-協方差矩陣中的非對角線元素。此模型假設證券間彼此無關且各證券的收益率僅與市場因素有關,這一因素可能為股票市場的指數、國民生產總值、物價指數或任何對股票收益產生最大影響的因素,每一種證券的收益都與某種單一指數線性相關。威廉·夏普的這一簡化以及由此提出的資產定價的均衡模型,即CAPM。作為第一個不確定性條件下的資產定價的均衡模型,CAPM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它導致了西方金融理論的一場革命。由於股票等資本資產未來收益的不確定性,CAPM的實質是討論資本風險與收益的關系。CAPM模型十分簡明的表達這一關系,即:高風險伴隨著高收益。在一些假設條件的基礎上,可導出如下模型:E(Rp)=Rf+β([(RM)-Rf],其中E(Rp)表示投資組合的期望收益率;Rf為無風險報酬率,投資者能以這個利率進行無風險的借貸;E(RM)表示市場組合期望收益率;β為某一組合的系統風險系數,β=Cov(Ri,Rm)/Var(Rm),是股票j 的收益率對市場組合收益率的回歸方程的斜率,常被稱為「β系數」。其中Var(Rm)代表市場組合收益率的方差,Cov(Ri,Rm) 代表股票i的收益率與市場組合收益率的協方差。 從上式可以看出,一種股票的收益與其β系數是成正比例關系的。β系數是某種證券的收益的協方差與市場組合收益的方差的比率,可看作股票收益變動對市場組合收益變動的敏感度。如果這種證券的線性系數β=1,那麼,這種證券的風險程度 就與市場指數(即整個市場的風險程度)相同;如果一種證券的線性系數 β<1,那麼這種證券的風險程度就會比市場指數更穩定;如果一種證券的線性系數β>1,那麼這種證券的風 險程度就會比市場指數更不穩定。通過對β進行分析,可以得出結論:在風險資產的定價中,那些隻影響該證券的方差而不影響該股票與股票市場組合的協方差的因素在定價中不起作用,對定價唯一起作用的是該股票的β系數。由於收益的方差是風險大小的量度,可以說:與市場風險不相關的單個風險,在股票的定價中不起作用,起作用的是有規律的市場風險,這是CAPM的中心思想。
對此可以用投資分散化原理來解釋。在一個大規模的最優組合中,不規則的影響單個證券方差的非系統性風險由於組合而被分散掉了,剩下的是有規則的系統性風險,這種風險不能由分散化而消除。由於系統性風險不能由分散化而消除,必須伴隨有相應的收益來吸引投資者投資。非系統性風險,由於可以分散掉,則在定價中不起作用。夏普的方法大大地減少了資產組合 問題的維數,使得計算有效資產組合大為簡化。經由Sharpe的模型,任一股票收益率可由單一的外在指數來決定,大大簡化了Markowitz模型的分析工作。
隨後,Sharpe有鑒於Markowitz「均值-方差組合模型」及其早期提出「單指數模型」中方差與投資比例不呈線性關系,必須用二次規劃法求解,求解程序復雜。因而於1967年提出線性規劃法,將Markowitz的組合模型以線性規劃的方式求解。根據Sharpe進行的實證研究,當股票種類達20種以上時,投資組合的非系統風險逐漸趨於零,此時風險只生剩下系統風險,從而只與市場因素的方差有關,投資組合的標准差逐漸成為一個線性函數,因此可用「線性規劃法」迅速找出有效邊界。
(三)Mao的線性規劃模型
Mao繼Sharpe的單指數模型後,於1970年將Markowitz的組合模型加入一個限制條件:投資組合中所包含的證券數目不能超過某個上限,並在禁止融券、股票收益率與市場指數有關以及當投資組合包含的股票數目足夠大則投資組合的非系統風險可忽略三個假設條件下,求投資組合的超額收益除以系統風險的比例極大化。雖然以上的假設過於簡化,但因只需估計每種股票的均值及系統風險,運算時間大大減少,雖然所選出來的投資組合稍微偏離Markowitz的有效邊界,但計算及估計成本較小,不失為一個有效的方法。
(四)Jacob的限制資產分散模型
以上介紹的投資組合模型都比較適合樣本非常大的投資組合,但Jacob認為一般投資者由於資金的限制及固定交易成本的考慮,多半趨向選擇投資基金或少數幾種股票,因此Markowitz和Sharpe的分析方法對小額投資者幫助不大。此外,由於當股票數目增加至8種以上時,非系統風險已無法顯著減少。有鑒於此,Jacob於1974年提出一套適合小額投資者的組合選擇模型-「限制資產分散模型」,將Sharpe的「單指數模型」加入一條限制式以限制投資者股票的投資數目,使小額投資者可以在有限的股票數目中,選擇最適的投資組合。Jacob認為在考慮交易成本的情況下,若接受一部分非系統風險,可使交易成本降低的收益大於組合充分分散的收益,因此對投資者是有利的。
(五)Konno的均值-方差-偏態組合模型
上述四種模型均是以「均值-方差」作為分析架構的,但事實上股票收益率分布並不完全服從正態分布,因此許多學者認為:在進行投資組合分析時,只考慮預期收益及方差是不夠的,還必須考慮其它影響投資風險的因素,如偏態等。
所謂股票收益率的偏態,就是指股票收益率的三階矩,若偏態為正值(右偏),表示投資這種股票獲得的收益率可能極大,並且不大可能發生大的損失;若股票收益率的偏態為負值(左偏),則投資這種股票可能損失慘重,,而獲利可能僅局限於某一范圍。因此,一般理性投資者會選擇具有右偏態的股票或投資組合。
Konno於1990年提出「均值-絕對方差-偏態最適投資組合」模型,此模型以投資組合的預期收益以及絕對方差作為限制條件,以投資組合的偏態最大值為目標。可見,Konno的模型將偏態納入選股的考慮因素中,以滿足投資者獲利無窮、損失極小的期望,更以絕對方差取代方差用來衡量投資組合的波動程度可使投資組合模型線性化,不但可節省求解的時間,還可處理規模較大的投資組合模型。
三、結語
以上我羅列並綜述了由美國經濟學家哈里·馬科維茨(Markowits)創立並由其學生Sharpe等人加以發展的現代資產組合理論。該理論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修正和簡化,力求使之更具有實用價值,並榮獲了諾貝爾經濟學獎。我個人非常贊成這樣的一種觀點,就是理論和模型的重要性在於模擬現實,而這正是科學和占星術的區別。從這一意義上來說,投資組合模型將會繼續發展,並將在現實世界中得到更廣泛的運用。
1921年,《華爾街日報》這份著名的雜志向投資者建議這樣的一種最優投資組合:25%投資於穩健型債券、25%投資於穩健型優先股、25%投資於投資於穩健型普通股,剩下的25%則投資於投機性證券。80多年過去了,當時的最優投資組合在今天或已被人淡忘,但投資組合的重要性卻越來越為投資界專業人士和許多個人投資者所認同。

❾ 人民幣貶值應該投資什麼,除了黃金房地產,沒實力

人民幣貶值下的投資策略:
一、宏觀經濟分析
7月宏觀數據顯示傳統經濟仍在探底徘徊,而以新興產業和消費升級相關行業等為代表的新經濟則增長良好,整體經濟仍面臨比較大的下行壓力。受周期影響,CPI有抬頭趨勢,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創近四年來的新低,因此貨幣政策在面對水(經濟基本面)與火(通脹可能抬頭,人民幣貶值)之間的難題,勢必將趨於中性;松財政,中性貨幣是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將面臨的宏觀背景。

二、外匯市場
鑒於美國加息趨勢基本肯定,市場對人民幣貶值預期則愈來愈強,以及在其他幣種兌美元紛紛貶值之際,人民幣僅次於實行固定匯率制的沙特里亞爾一直保持了穩定偏升狀態,人民幣存在估值偏高質疑。
8月11日,央行主動放開管制,按照市場價格來確定當日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當日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一次性貶值近2%,次日跌幅縮小至1%。
對於本次外匯市場的主動貶值,我們的觀點是市場短期面臨風險釋放,長期偏樂觀,人民幣作為全球第二大強勢幣種的基礎地位不會改變,出現像東南亞拉美以及俄羅斯趨勢性貶值導致資本大量外流之類的可能性比較小。
因為從經濟基本面看,我國當前的各項宏觀經濟指標相對絕大多數國家,特別是新興市場經濟體而言,均具備顯著的比較優勢;其次,我國外匯儲備高達3.65萬億美元(截止2015年7月底,數據來源於中國人民銀行公布),再次,通脹率比較低,財政赤字和政府債務均處在安全區間,具備堅信人民幣不會大幅貶值的基礎;最後,若短期出現羊群效應導致的匯率非理性大幅波動,由於我國外匯市場仍接受政府管制的比較多,人民銀行在必要時有能力通過直接干預外匯市場來穩定市場匯率。
總體上看,目前美元世界第一,人民幣世界第二的格局短期內不會改變。

三、債券市場
基本看好未來債券走勢,人民幣貶值對債券的影響,也總體偏樂觀。理由如下:1)在人民幣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從基本面上講貶值可能導致資本外流,但是資本外流的前提若是緣於資產價格下行,實體經濟總需求收縮,對應的是基本面收縮和市場避險情緒增加,則利率呈收斂趨勢,會給債券走勢帶來交易性機會。2)從流動性上講,資本外流,在穩定外匯之餘,央行有降准或運用定向量化寬松補充流動性之動機,而後者對於資本市場的影響明顯好於前者,因為我國資本市場的增量資金主要還是來源於國內,國際資本參與額度比例不高。3)在房地產面臨長周期下行趨勢,工業產能面臨調整壓力,經濟由資本密集向服務和技術密集轉變過程中,經濟對信貸的需求是下降的,而貨幣寬松雖有收斂預期,但整體仍偏寬松,因此,從供需的角度利好債市。

四、股票市場
人民幣貶值對股市的影響短期撲朔迷離,長期利好。
首先,股市的漲跌很大程度建立在投資者預期的基礎上,人民貶值已持續二天,若預期貶值會形成趨勢(雖然,前面分析過可能性不大),則隨著資本外流,股市成不了避險港,結果必然是資金用腳投票去選擇其他避險品種。其次,股市剛剛經歷踩踏式股災,目前還整體處於政府救市階段,運行十分脆弱,若投資者對匯率再形成踩踏預期,則無疑雪上加霜;再次,從公布的7月份經濟數據看,內需再次走弱,投資全面下滑,消費穩中趨降,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同時CPI等價格指數上漲可能限制未來央行釋放流動性的空間。
但是,從長遠角度看,人民幣主動貶值無疑釋放了我國匯率一直「堅挺的」估值風險,同時有利於擴大出口,改善中國的對外貿易並拉動GDP增長,促進經濟的轉型升級; 最後,國家隊仍主導者A股市場的流動性,若外匯市場控制的當,波瀾不驚,股市匯率泡沫的雙層擠壓帶來了良性的資本運作壞境,這更加有利於後期慢牛的發展。
最後,綜合以上分析,我們認為大類資產向股票市場轉移的中長期邏輯並未被破壞,但短期內存在需要消化的利空因素,因此,維持震盪格局可能性比較大。

五、房地產市場
對於房地產,一般情況,人民幣升值,人們的財富和可支配收入會隨著人民幣的升值而增加,住宅作為一種高價消費品,會吸引大量財富增長的消費者,在供給短期內難以增加的情況下,需求增加會拉高房價,如前幾年的大量熱錢流入房地產。人民幣若形成趨勢性貶值的話,財富流動路徑正好相反。當前在美元強勢,美國經濟向好的背景下,投資者可關注投資美國房地產市場的一些DDII基金,目前市場專門投資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s)的QDII有廣發美國房地產指數、諾安全球收益不動產、嘉實全球房地產和鵬華美國房地產基金等。

六、信託市場
7月中旬,大盤開啟了二次震盪探底之旅,信託公司證券投資類信託產品的發行也隨著6月15日以來市場出現的劇烈波動,在7月份出現斷崖式下跌。而其他各類型產品規模變化不明顯,因此這導致了7月信託規模整體下降近50%。同時隨著股市的下跌調整,投資者風險偏好普遍降低,短期內,已有一定數量資金鎖定在1年期限附近的固定收益品種,甚至一些類固定收益類產品曾出現了一波「搶購熱潮」。因此,在當前市場投資氛圍相對保守,而政府主打財政政策的背景下,一些融資平台項目將增加且風險可控,投資者可適當通過增配一部分政信類產品以鎖定中長期高收益。

七、資產配置建議:
短期股票市場反彈,但未必是中長期配置的時間窗口。三季度大類資產配置,一方面,固定收益品種尤其政府融資平台項目,比例繼續維持,原因在於大類資產配置仍需繼續鎖定中長期的高利率,而且由於積極的財政政策,融資平台項目將增加且風險可控。對沖基金品種由於股指期貨貼水收窄,倉位將顯著回升,目前可逐漸增加配置比例。股票類資產仍可抓住未來一兩個月反彈機會相應降低比例。

❿ 主力在低位吸夠籌碼後,是怎麼拉升股價,是在高位掛單嗎

很多老股民勸說年輕人遠離股市,我贊同這個說法,甚至我覺得絕大多數業余投資者都應該遠離股市,因為很多人並不具備投資股市的必要條件。

投資本是一個需要專業的工作,可是很多股民卻把它玩成了賭博的游戲。一把梭哈全壓上,就等第二天開盤了。十賭九輸,最後必然是輸光所有。

說經商是投資,很多人認可,可是說炒股是投資卻被大多數人給否定了。這又是為什麼?每個成功的人在講述過往的時候,大多都是把失敗的案例擱置不講的,只是把自己的成功案例拿出來分享。當然這也是一種企業文化的建設!

投資也是如此,失敗的案例除了股民自己知道之外,誰會有耐心去聽別人的失敗呢?所以,造成大多數股民虧損的直接原因不是外界的,而是自身的。

一、自己不夠專業,然後也沒有向專業的道路上去努力,總是想速成,或者走捷徑。最後的結果就是天天滿倉,生怕錯過了每一次機會。

二、不會風控管理。一出手就滿倉,完全不管大環境的好壞。如果是經商呢?你會不做市場調研就盲目投資開張嗎?

三、輕易重倉一隻股票。還拿經商做比較吧。你會在看好一個產品的時候,把全部資金都壓上去進貨嗎?肯定不會。

因此,想要實現在金融市場投資賺錢的夢想,就要首先讓自己專業起來,只能靠自己去努力學習,別人再好的經驗也是別人的本事,你聽明白了也不等於你就會操作了。

歡迎大家到評論區留下你的觀點和想法,我們一起來交流探討共同進步!

熱點內容
linux如何安裝源碼包 發布:2024-11-17 20:15:40 瀏覽:198
航宇編程 發布:2024-11-17 20:14:06 瀏覽:591
175平台伺服器搭建 發布:2024-11-17 19:24:36 瀏覽:559
win7旗艦版sql2005 發布:2024-11-17 19:18:22 瀏覽:658
伺服器如何改成實例 發布:2024-11-17 19:16:08 瀏覽:96
cc中怎麼編譯運行程序 發布:2024-11-17 19:16:03 瀏覽:242
易語言數據存儲 發布:2024-11-17 19:00:22 瀏覽:856
網站怎麼看伺服器ip 發布:2024-11-17 18:58:48 瀏覽:630
我的世界花雨亭伺服器被炸 發布:2024-11-17 18:55:39 瀏覽:109
安卓游戲刪了怎麼找回 發布:2024-11-17 18:54:02 瀏覽: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