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存儲配置 » 市場如何實行優資源配置的

市場如何實行優資源配置的

發布時間: 2022-04-25 09:21:29

1. 市場機制是如何發揮其調節資源配置作用的

即由供求變化引起價格漲落,調節社會勞動力和生產資料在各個部門的分配,調節生產和流通。符合商品經濟的客觀要求,能夠比較合理地進行資源配置,使企業的生產經營與市場直接聯系起來,促進競爭。
由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引起的價格變動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的調節。是價值規律調節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的表現形式。當商品的生產超過需要時,市場上供過於求,價格下跌,利潤減少,當價格跌到價值以下時,利潤率低於平均水平,商品生產者就會縮減生產,使市場上供給減少,求大於供,價格又會回升。價格以價值為中心上下波動,使社會勞動在各部門之間的分配得到調節,使生產和需要趨向平衡。
實際上這句話是失之偏頗的,市場機制並不能完全發揮作用調節資源配置。資源配置的最終效果是實現帕累托最優,而市場機制同樣會存在失靈問題,比如:壟斷,外部性等問題。應該說完全競爭的市場機制是能夠最為優化的調節資源配置。這一點是有嚴格的數理證明的。一般版本的中級微觀經濟學書籍中都有。

2. 市場的決定作用如何實現對資源的優化配置,

決定性作用」和「基礎性作用」,這兩種定位不是矛盾和對立的,而是前後銜接、繼承發展的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完全符合價值規律的要求,其實質就是讓價值規律決定稀缺資源的配置
●只有政府更好地發揮作用,市場才能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在理論上的重大突破和實踐上的重大創新,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必須緊緊抓住的主攻方向。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是黨對市場作用認識的新飛躍
35年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始終是圍繞著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這一核心問題展開的。改革開放以前,我國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主要通過國家計劃進行資源配置,市場的作用被排斥,僅僅在計劃的縫隙里發揮一些補充作用。傳統觀念認為,市場經濟是資本主義的本質特徵之一,計劃經濟才是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徵。1978年後,我們黨從發揮價值規律作用切入,逐步在實踐上和理論上突破了傳統觀念的束縛,從計劃經濟到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再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市場的力量一步步得到釋放,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越來越大,越來越顯示出推動改革和發展的重要作用。特別是1992年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重要談話中明確指出:「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這個精闢論斷,標志著黨對政府和市場關系認識的重大突破。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這一重大理論突破,對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當前,我國仍存在市場體系不完善、市場規則不統一、市場秩序不規范、市場競爭不充分,政府權力過大、審批過雜、干預過多和監管不到位的問題,影響了經濟發展活力和資源配置效率。《決定》根據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現階段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廣泛考慮各方面意見,將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修改為起「決定性作用」。這一修改雖然只有兩字之差,但對市場的作用是一個全新的定位。它表明我們黨對政府和市場關系認識上的一個新突破。「決定性」的意思是,由市場決定生產什麼、生產多少,決定採用什麼方法生產,決定產品和服務的初次分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雖然其他力量可以影響和引導資源配置,但決定資源配置的力量只能是市場。「決定性作用」和「基礎性作用」,這兩種定位不是矛盾和對立的,而是前後銜接、繼承發展的,前者是在後者基礎上的與時俱進,是認識上的升華和飛躍。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符合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
市場是社會配置稀缺資源的一種手段,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共同成果。歷史和現實表明,在目前的生產力水平下,與其他經濟體制相比,市場經濟是資源配置最有效率的經濟體制,也是發展社會生產力和實現現代化的最優途徑。
人們對物質文化產品的需要是無限的,而用來生產物品和服務的資源總是有限的,把稀缺資源分配到不同物品和服務的生產上,把生產的物品和服務分配給各生產要素所有者的手段,就是資源配置方式。市場經濟配置資源是通過價格這只「看不見的手」進行的。在市場經濟體制中,價格發揮著傳遞信息、分配收入、提供激勵三大功能,引導市場主體把資源投入到最能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和服務上,實現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
就參與市場交易的主體來說,市場經濟不承認市場主體在身份、地位、民族、出身、膚色等方面的差別,他們只承認對方是平等的擁有生產要素或產品的所有者。市場主體在市場上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生產要素和商品,自由地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選擇。就市場經濟的規則來說,市場主體不承認別的任何權威,只承認市場競爭加在他們身上的像自然力一樣的作用,他們遵循市場等價交換的規則,在商品面前人人平等,在貨幣面前人人平等,在市場規則進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作為市場經濟基本規律的價值規律,通過由市場交換形成的分工協作的社會生產機制、由市場競爭形成的獎勤罰懶優勝劣汰機制、由市場價格自動調節的供求機制等,使稀缺資源得到最優配置,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投入生產盡可能多的產品,獲得盡可能大的效益。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本質要求,是在經濟活動中遵循價值規律的要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完全符合價值規律的要求,其實質就是讓價值規律決定稀缺資源的配置。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在實踐上具有重大意義
改革開放35年來,隨著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深入,市場在我國絕大多數經濟領域的資源配置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但是,在各個經濟領域,在生產、交換、分配、消費各個環節上,資源配置違背價值規律導致低效配置和嚴重浪費的現象還十分普遍。其根本原因是,現行經濟體制仍然存在束縛市場主體活力的弊端,政府在資源配置中仍然發揮著相當大的作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並沒有發揮決定性作用。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對於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具有鮮明的針對性和很強的指導性。第一,有利於在全黨全社會樹立關於政府和市場關系的正確觀念。市場經濟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經濟,要以此為根據來區分政府和市場的職能和作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並不是起全部作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要發揮市場作用,也要發揮政府作用。但是,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的職能是不同的。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政府的職能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彌補市場失靈。
第二,有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當前我國經濟結構不合理,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遲緩,發展不可持續的問題突出,其根本原因是體制機制中存在著許多妨礙市場主體創業創新創造積極性的障礙。如果市場真正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就有了體制機制基礎,就可以釋放人民群眾的創造偉力,讓一切生產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第三,有利於轉變政府職能。目前政府治理和市場功能的邊界不夠清晰,政府越位、缺位、錯位並存。「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要求政府把應該由市場和企業辦的,還給市場和企業;應該由社會中介組織辦的,交給社會中介組織;應該由家庭和公民個人辦的,回歸給家庭和公民個人。這樣,政府就能真正轉變職能,把應該由自己辦的事情辦好,履行好自己的職能。
第四,有利於抑制消極腐敗現象。由於政府直接配置資源、對經濟干預過多和干預不當等,不僅妨礙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決定性作用的發揮,而且導致了尋租現象。「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減少了政府審批項目、征地賣地、招商引資等方面的事務,有利於鏟除滋生公職人員受賄、權錢交易等腐敗現象的土壤和根源。
政府要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提供條件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不僅對市場的作用進行了新的定位,也對政府的職能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政府更好地發揮作用,市場才能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市場經濟在運行過程中容易導致宏觀經濟失衡,使市場失靈。政府只有對宏觀經濟實施有效管理,才能彌補市場失靈,減緩經濟周期波動影響,保持宏觀經濟穩定,推動可持續發展,為市場有效配置資源和經濟有序運行創造良好環境。市場機製作用有一定的自發性、盲目性,市場主體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可能會和社會利益發生矛盾。政府只有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解決市場外部性問題,才能彌補市場的缺陷,實現市場主體利益和公共利益的統一,創造市場機制正常發揮作用的條件和環境。市場經濟發展容易造成壟斷和不公平競爭,只有政府才能從社會整體利益出發來制定和維護規制,保障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讓市場主體有更多的活力和更大的空間來創造財富。市場機制不能很好地解決公共產品供給問題,只有政府才能加強和優化公共產品服務,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保障和改善民生。市場經濟容易導致收入差距拉大,只有政府才能維護和規范由市場形成的初次分配秩序,並通過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手段對收入再分配進行合理調節,促進共同富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由此可見,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不是說政府可以對市場撒手不管了,而是對政府發揮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政府轉變職能,發揮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作用,市場才能真正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市場經濟的長處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特點和優勢才能得到更好的體現。

3. 如何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摘要 資源優化配置是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不是由人的主觀意志而是由市場根據平等性、競爭性、法制性和開放性的一般規律,由市場機制通過自動調節對資源實現的配置,即市場通過實行自由競爭和「理性經濟人」的自由選擇,由價值規律來自動調節供給和需求雙方的資源分布,用「看不見的手」進行優勝劣汰,從而自動地實現對全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

4.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如何配置資源的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核心問題是: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國民經濟的可持續增長。
優化資源配置,在手段上是以市場為基礎,輔以宏觀調控手段的使用;在目標上是實現結構優化,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促進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在實施上,從多個角度入手,即企業、產業、宏觀經濟調控、完善市場。
因此,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和國家宏觀調控,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
一、資源配置的手段---市場和宏觀調控是資源配置的兩種手段。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要依靠兩種手段來優化資源的配置,即發揮市場手段優化資源配置和國家宏觀調控手段的作用。
(一)市場--"無形的手"
1.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
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市場通過價格、供求、競爭的變化和相互作用,自發地調節著人、財、物在社會范圍內的分配。所以,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
2.市場經濟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有效形式
市場經濟具有平等性、競爭性、法制性和開放性等一般特徵。這些特徵表明,市場可以有效地調節社會資源的分配,引導企業面向市場進行生產,並對商品生產者實行優勝劣汰。
3.市場在社會范圍內配置資源
市場經濟是社會化的商品經濟

(二)宏觀調控--"有形的手"
對"國家的宏觀調控",要抓住"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達到什麼目的"四個環節,從總體上構建這一知識點的邏輯框架。
1."是什麼",即什麼是宏觀調控。
國家宏觀調控就是國家運用各種手段對國民經濟進行的控制和調節。它的目標是實現結構優化,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促進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
2."為什麼",即國家宏觀調控的必要性。
(1)市場調節作用不是萬能的,如:公共消費是市場不能調節的;那些會對公民的身體健康、社會治安、社會風氣帶來損害的物品和行業是市場不可以調節的。
(2)市場本身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後性的缺陷,會帶來資源的浪費和經濟的波動,引發社會矛盾,不利於經濟和社會的健康發展。
因此,必須把市場調控這只"無形的手"和國家宏觀調控這只"有形的手"有機結合。
3."怎麼樣",即宏觀調控的手段。
(1)經濟手段。經濟手段是國家運用經濟政策和計劃,通過對經濟利益的調整而影響和調節社會經濟活動的措施。
(2)法律手段。法律手段是國家制定和運用經濟法規來調節經濟活動的手段。所以法律必然成為國家調控經濟活動的重要手段。我國已經制定了一系列經濟法律法規.
(3)行政手段,如行政命令、行政制度、行政規章和條例等。

5.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主要是通過什麼來

在市場經濟中資源配置主要通過
①供求機制②價格機制③競爭機制
市場經濟含義: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就是市場經濟。
資源的優化配置含義:
使資源的利用能最大限度滿足人類生存和發展需要的過程。
市場配置資源:
①原因:資源的有限性與人類需要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
②基本手段:計劃和市場。
③實現:市場配置資源主要是通過價格、供求、競爭等來實現的。
④結果:使商品生產者、經營者積極調整生產經營活動,從而推動科技和經營管理進步、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

6.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主要是通過( )來實現。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主要是通過價格、供求、競爭來實現。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市場機制是資源配置的決定性力量。但市場配置資源客觀上存在不足,不可能使資源配置盡善盡美。

當一定時期資源配置出現問題,地區結構、產業結構、市場結構、企業結構存在失衡時,國家可通過財政政策,把掌握或控制的資源轉移分配到急需發展的領域,使經濟結構符合生產力發展的要求。

如在地區結構調整中,加快西部地區發展,保持東部、中部與西部之間的平衡;在產業結構調整中,以技術創新為動力,加強第一產業、提高第二產業、發展第三產業,促進產業優化升級。

(6)市場如何實行優資源配置的擴展閱讀:

依靠市場運行機制進行資源配置的方式,市場成為資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是從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開始的。

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社會生產力有了較大的發展,所有產品、資源都變成了可以交換的商品,市場范圍不斷擴大,進入市場的產品種類和數量越來越多,從而使市場對資源的配置作用越來越大,市場成為資本主義制度下資源配置的主要方式。

這種方式可以使企業與市場發生直接的聯系,企業根據市場上供求關系的變化狀況,根據市場上產品價格的信息,在競爭中實現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

但這種方式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例如,由於市場機製作用的盲目性和滯後性,有可能產生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的失衡,產業結構不合理,以及市場秩序混亂等現象。

7. 運用經濟生活知識說明社會主義市場是如何配置資源的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核心問題是: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國民經濟的可持續增長。
優化資源配置,在手段上是以市場為基礎,輔以宏觀調控手段的使用;在目標上是實現結構優化,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促進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在實施上,從多個角度入手,即企業、產業、宏觀經濟調控、完善市場。
因此,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和國家宏觀調控,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
一、資源配置的手段---市場和宏觀調控是資源配置的兩種手段。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要依靠兩種手段來優化資源的配置,即發揮市場手段優化資源配置和國家宏觀調控手段的作用。
(一)市場--"無形的手"
1.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
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市場通過價格、供求、競爭的變化和相互作用,自發地調節著人、財、物在社會范圍內的分配。所以,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
2.市場經濟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有效形式
市場經濟具有平等性、競爭性、法制性和開放性等一般特徵。這些特徵表明,市場可以有效地調節社會資源的分配,引導企業面向市場進行生產,並對商品生產者實行優勝劣汰。
3.市場在社會范圍內配置資源
市場經濟是社會化的商品經濟

(二)宏觀調控--"有形的手"
對"國家的宏觀調控",要抓住"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達到什麼目的"四個環節,從總體上構建這一知識點的邏輯框架。
1."是什麼",即什麼是宏觀調控。
國家宏觀調控就是國家運用各種手段對國民經濟進行的控制和調節。它的目標是實現結構優化,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促進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
2."為什麼",即國家宏觀調控的必要性。
(1)市場調節作用不是萬能的,如:公共消費是市場不能調節的;那些會對公民的身體健康、社會治安、社會風氣帶來損害的物品和行業是市場不可以調節的。
(2)市場本身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後性的缺陷,會帶來資源的浪費和經濟的波動,引發社會矛盾,不利於經濟和社會的健康發展。
因此,必須把市場調控這只"無形的手"和國家宏觀調控這只"有形的手"有機結合。
3."怎麼樣",即宏觀調控的手段。
(1)經濟手段。經濟手段是國家運用經濟政策和計劃,通過對經濟利益的調整而影響和調節社會經濟活動的措施。
(2)法律手段。法律手段是國家制定和運用經濟法規來調節經濟活動的手段。所以法律必然成為國家調控經濟活動的重要手段。我國已經制定了一系列經濟法律法規.
(3)行政手段,如行政命令、行政制度、行政規章和條例等。

8. 怎樣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

資源優化配置是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不是由人的主觀意志而是由市場根據平等性、競爭性、法制性和開放性的一般規律,由市場機制通過自動調節對資源實現的配置,即市場通過實行自由競爭和「理性經濟人」的自由選擇,由價值規律來自動調節供給和需求雙方的資源分布,用「看不見的手」進行優勝劣汰,從而自動地實現對全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
市場要完全實現優化配置資源這一功能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⒈完全自由競爭的市場環境;
⒉理性經濟人假設;
⒊完全自由的市場選擇;
⒋完全由價值規律來調節;
⒌全部供需雙方受同一規則支配;
⒍真正地實行優勝劣汰;
⒎同時還受到時空(環境)條件的限制:

9.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如何配置資源的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經濟社會資源的配置有兩種方式來實現,即市場機制和政府機制。

市場對資源的配置起基礎性作用,但由於存在著公共品、壟斷、信息不對稱、經濟活動的外在性等情況,僅僅依靠市場機制並不能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還需要政府在市場失靈領域發揮資源配置作用。

財政作為政府調控經濟社會運行的主要杠桿,是政府配置資源的主體。因為,在經濟體系中,市場提供的商品和服務數量有時是過度的,有時是不足的,整個社會的資源配置缺乏效率。

財政的資源配置職能就表現在對市場提供過度的商品和勞務數量進行校正,而對市場提供不足的產品和服務進行補充,以實現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

資源配置職能的主要內容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財政可通過採取轉移支付制度和區域性的稅收優惠政策、加強制度建設、消除地方封鎖和地方保護、完善基礎設施、提供信息服務等方法,促進要素市場的建設和發展,推動生產要素在區域間的合理流動,實現資源配置的優化。

二是財政通過調整投資結構,形成新的生產能力,實現優化產業結構的目標。如交通、能源等基礎產業項目的資金和技術「門檻」高,政府就可通過產業政策指導和集中性資金支持,防止規模不經濟的產生。

除了政府直接投資外,還可利用財政稅收政策引導企業投資方向,以及補貼等方式調節資源在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的配置,形成合理的產業結構。

三是市場無法有效提供公共商品,提供公共商品是政府的基本職責。政府一般以稅收等形式籌措資金,以不損害市場機制和秩序為原則,提供公共商品。

(9)市場如何實行優資源配置的擴展閱讀: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義: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我國經濟實踐發展的客觀要求。

(1)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後期,我國實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這種體制的基本特點就是國家對整個經濟活動和經濟生活實行高度集中管理,國家指令性計劃是生產單位進行生產經營和經濟決策的推一依據。

在一定時期,這種計劃經濟體制曾獲得成功,但到50年代後期,它的弊端日益明顯,經濟結構失衡,政企職責不分,忽視商品生產、價值規律和市場的作用,分配中的平均主義等。不徹底改變這種計劃經濟體制,就不可能使我國經濟得到健康發展。

(2)我國改革實踐選擇。20多年的改革實踐證明:要使社會主義經濟充滿旺盛的生機和活力。就必須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要真正充分地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則必須從根本上破除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3)理論探索的科學結論。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圍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問題;理論界和實際工作者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和探索,隨著認識的提高,理論探討也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在十四大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作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

熱點內容
戰地4亞洲伺服器為什麼被攻擊 發布:2025-01-22 23:45:42 瀏覽:668
javascript反編譯 發布:2025-01-22 23:37:57 瀏覽:429
夏天來了你的巴氏奶存儲對嗎 發布:2025-01-22 23:37:56 瀏覽:203
求最大值c語言 發布:2025-01-22 23:22:35 瀏覽:247
一鍵清理系統腳本 發布:2025-01-22 23:21:10 瀏覽:59
防疫宣傳腳本 發布:2025-01-22 23:21:05 瀏覽:632
編譯程序編譯後是什麼語言 發布:2025-01-22 23:20:08 瀏覽:368
電腦文件夾設密碼 發布:2025-01-22 23:17:21 瀏覽:7
anyconnect伺服器地址2018 發布:2025-01-22 23:05:56 瀏覽:530
教師資格面試試講腳本 發布:2025-01-22 22:51:37 瀏覽: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