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存儲配置 » 存儲性能劣化

存儲性能劣化

發布時間: 2022-04-23 23:09:08

㈠ 用於描述內存性能優劣的兩個重要指標是( )。

D、存儲容量和存取時間

這是衡量內存性能的兩個重要指標,也就是俗話說的內存的大小(256M/512M/1G/2G)和內存的速度(133/266/333/400/533/667/800等)。
其它選擇的都是不正確的。

㈡ 手機經常提示存儲卡讀寫性能差,建議備份數據後更換存儲卡,能確定不是手機故障引起的錯誤提示嗎

你換一張存儲卡,如果手機能讀出來,正常使用,就不是手機故障引起的錯誤提示

㈢ 如何進行存儲系統的性能測試

要解決問題,首先要明確准備將測試結果精確到什麼程度:
只是獲得一個初步的結果;
分析未來的發展動向;
准備搜集盡可能多的數據;
進行存儲性能分析不僅僅是收集數據那麼簡單。採集數據只是一方面,另外,需要分析數據。可以用現有的SRM(存儲資源管理)工具來採集數據。如果沒有這種系統,可以僱用顧問公司來解決這個問題(顧問公司還可以同時進行數據分析)。
幾個SRM系統能夠工作,比如SUN公司的StorEdge Suite,IBM公司也集成了Trellisoft SRM系統,這兩個系統都能在開源環境中工作。然而,這些系統都有至少5個許可證書,如果要在自己的系統中採用它們,就需要獲得相應許可。
如果只想測試系統性能,不需要執行整個SRM系統,最好的選擇是獲得外部的幫助(比如僱用顧問公司)。
如果打算採用別的軟體來完成採集數據的工作,那麼需要注意如下幾點:
執行軟體前,需要配置好對應的管理框架
軟體不一定支持所有的操作環境(Windows, Linux, Solaris, Aix)
軟體不支持資料庫
測試代理性能時需要重啟已經安裝過的伺服器
除了少數幾個操作系統,軟體代理大部分情況下無法進行遠程操作(設想一下,可能需要手動安裝上百個代理軟體)

㈣ WIN7 無法度量儲存性能,無法正確評估磁碟。 計算機評分出現的。 咋解決,坐等大神解決

很明確的告訴你,你的電腦應該是裝了電腦管家,把他卸載了就能評估了

㈤ WIN7計算機分級的時候顯示無法度量存儲性能是怎麼回事

開始- 程序 - 附件 - 命令提示符,右鍵點 命令提示符,選以管理員身份運行,
輸入以下命令並回車:
winsat formal
如果不行,進入 %SYSTEMROOT%\Performance\WinSat\DataStore 文件夾,刪除所有XML 文件。

㈥ 存儲性能和空間利用率哪個重要

最大限度地挖掘存儲系統的性能潛力是用戶永遠的追求,但是,面對眾多性能優化技術,還必須考慮到底是性能重要還是空間利用率重要。
在當前經濟形勢低迷的大背景下,挖掘現有存儲系統的性能潛力成為用戶的必然選擇,不過追求性能只是一個方面。
看到的現象是大多數存儲系統的空間利用率還不到50%,而且存儲控制器的處理能力也只用到一小部分,這些都是讓用戶不可接受的事實。
在數據中心應用領域,通過伺服器整合以及虛擬化技術,物理伺服器的資源已經被最大化的利用起來,與此相反的是,存儲效率低下的問題卻成為用戶的痛點。
若要實現伺服器虛擬化的高效率,存儲系統就必須跟得上,這是一個必要的前提,因此伺服器虛擬化應用推動著存儲技術向更高效的方向發展。
在虛擬化環境中,當前端伺服器數量不斷增加,後端存儲陣列的不足便暴露出來,尤其表現在缺乏細粒度的分配和調動空間資源的能力方面。
因此,如果用戶希望對數據中心進行高度整合,那麼伺服器虛擬化技術和高效的存儲技術二者缺一不可。
存儲效率是一個綜合性的指標,實現最佳的存儲效率意味著要在有效存儲空間以及可用處理資源兩方面都有出色表現,通常也是各產品之間相互競爭的重點。
StorageIO高級分析師GregSchulz說,「為了達到應用所需的IOPS能力,有些存儲系統被設計得很大,通過大量磁碟的並發來提升IOPS,可是空間利用率卻非常低,反之,追求空間利用率的最大化往往需要藉助存儲精簡技術,比如壓縮和重復數據刪除等等,但是這些功能會對系統性能帶來負面的影響「。
因此,達成高效的存儲就需要在容量和性能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根據應用需求的不同,對容量、處理能力、性能以及成本進行控制和優化。
保證存儲效率有哪些基本條件優化存儲系統的性能,本質上就是要盡可能地提高存儲處理資源的利用率,同時盡量消除系統的瓶頸或阻塞。
隨著處理資源利用率的增加,剩餘的處理資源以及響應額外處理請求的能力相應的就會降低。
而且如果緩沖區太小,那麼系統達到性能上限(瓶頸)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舉個例子來說,一個平均處理資源利用率在50%的磁碟陣列不太可能觸及性能上限(瓶頸),而對於一個利用率達到80%的系統來說,這個可能性就要大得多。
高效存儲技術及其對性能、容量和成本的影響由存儲廠商或第三方公司提供的內嵌在存儲系統內部或在外部附加的運行報告、監控以及存儲分析功能是十分重要的,它們可以幫助用戶更好的了解系統的運行情況,避免系統過度(過高)配置,並減少很多後期維護工作。
尤其是當用戶需要優化性能或者按需增加處理資源時,這些組件的作用就會體現的非常明顯。
對此,StorageIO高級分析師GregSchulz評價道:「無論是性能問題還是容量問題,好好利用存儲廠商或第三方公司提供的工具都是十分重要的。
」這些工具不僅能夠幫助用戶定位性能的問題,更重要的方面在於它們可以幫助用戶選擇出最恰當的解決方案。
衡量一套存儲系統的性能並不能依賴某個單一指標,而要考慮多種組合因素,它們每一項都對應用程序訪問數據的速度有所影響。
其中,IOPS、吞吐帶寬和訪問延遲這三項指標是最關鍵的。
不過,指標數據究竟是好是壞還要考慮應用環境的差異,包括工作負載的類型(隨機請求或者順序請求)、數據塊的大小、交易類型(讀或是寫),以及其他相關的能夠影響性能的因素都依賴於應用程序本身的特點。
比方說,如果是流媒體視頻應用,那麼大文件快速順序讀性能和大數據塊是最重要的;
而如果是虛擬化應用環境,那麼隨機讀性能通常是最主要的考察指標。
下面的部分,將縱覽那些可以優化性能並且提高存儲資源利用率的技術,這里沒有獨門秘籍,因為每一種方法都有其優點和缺點。
通過堆砌磁碟數量來提高性能磁碟驅動器是一種機械裝置,讀寫磁頭通過在高速旋轉碟片的內道和外道之間往復移動來尋找並讀寫數據。
即使是轉速最快的15000轉磁碟,其磁頭機械臂的重定位時間延遲都會有數毫秒之多,因此每個磁碟的IOPS值最多隻有幾百個,吞吐帶寬則局限在100MB/秒以內。
通過將數據分布在多個磁碟上,然後對多個磁碟同步進行讀寫訪問是一種常見的擴展性能的方法。
通過增加磁碟的個數,系統整體的IOPS和帶寬值也會等比例提升。
加之,有些存儲廠商還提供shortstr好ing這樣的可以縮短磁頭機械臂移動距離的技術。
此類技術可以將數據集中放置在磁碟碟片的外道區域,結果是磁頭移動的距離大大縮短,對數據訪問的性能具有十分明顯的提升作用。
可是,當通過利用大量的磁碟並發以及short-str好ing磁頭短距離移動技術達成既定的性能目標之後,會發現其代價是非常高昂的,此外,由於僅僅使用了碟片的外道空間,所以存儲的空間利用率會非常差。
早在SSD固態盤技術出現之前,利用大量的磁碟並發以及short-str好ing磁頭短距離移動技術來滿足應用的性能要求是最普遍的辦法,即使在今天,這種方案依然被大量使用,原因是SSD固態盤的成本太高,所以用戶依然青睞磁碟而不是SSD。
NatApp技術和戰略總監MikeRiley就說:「對於順序訪問大數據塊和大文件這樣的應用,使用磁碟通常性價比更高。
」RAID及wide-striping技術對效率的影響很多用戶容易忽視一點,即RAID和RAID級別其實都會對性能和容量產生影響。
通過改變RAID級別來提升存儲性能或者空間的利用率是一種很現實的選擇。
校驗盤的數量、條帶的大小、RAID組的尺寸以及RAID組內數據塊大小都會影響性能和容量。
RAID技術對性能和容量的影響都熟悉那些常見的RAID級別及其特點,但還有一些不常見的技術趨勢值得關注,這些都與討論的存儲效率有關。
首先,RAID組的尺寸會影響性能、可用性以及容量。
通常,大的RAID組包含的磁碟數量更多,速度也更快,但是,當出現磁碟故障後,大RAID組也需要更多的時間用來重建。
每隔幾年,磁碟的容量都會翻一番,其結果是RAID重建的時間也相應變的更長,在數據重建期間出現其他磁碟故障的風險也變得更大。
即使是帶有雙校驗機制,允許兩塊磁碟同時出現故障的RAID6也存在風險增加的問題,況且,RAID6對性能的影響還比較大。
有一個更好的辦法是完全打破傳統RAID組和私有校驗盤的概念,比如,NetApp的DynamicDiskPools(DDP)技術,該技術將數據、校驗信息以及閑置空間塊分散放置在一個磁碟池中,池中所有的磁碟會並發處理RAID重建工作。
另一個有代表性的產品是HP的3PAR存儲系統,3PAR採用了一種叫做widestriping的技術,將數據條塊化之後散布在一大堆磁碟上,同時磁碟自身的裸容量又細分成若干小的存儲塊(chunklet)。
3PAR的卷管理器將這些小的chunklet組織起來形成若干個micro-RAID(微型RAID組),每個微型RAID組都有自己的校驗塊。
對於每一個單獨的微型RAID組來說,其成員塊(chunklet)都分布在不同的磁碟上,而且chunklet的尺寸也很小,因此數據重建時對性能的沖擊和風險都是最小的。
固態存儲毫無疑問,SSD固態存儲的出現是一件劃時代的「大事兒「,對於存儲廠商來說,在優化性能和容量這兩個方面,SSD技術都是一種全新的選擇。
與傳統的磁碟技術相比,SSD固態盤在延遲指標方面有數量級上的優勢(微秒對毫秒),而在IOPS性能上,SSD的優勢甚至達到了多個數量級(10000以上對數百)。
Flash技術(更多的時候是磁碟與flash的結合)為存儲管理員提供了一種更具性價比的解決方案,不必像過去那樣,為了滿足應用對性能的高要求而不得不部署大批量的磁碟,然後再將數據分散在磁碟上並發處理。
SSD固態盤最佳的適用場景是大量數據的隨機讀操作,比如虛擬化hypervisor,但如果是大數據塊和大文件的連續訪問請求,SSD的優勢就沒有那麼明顯了。
EMC統一存儲部門負責產品管理與市場的高級副總裁EricHerzog說:「Flash的價格仍然10倍於最高端的磁碟,因此,用戶只能酌情使用,而且要用在刀刃上。
」目前,固態存儲有三種不同的使用方式:第一種方式,用SSD固態盤完全代替機械磁碟。
用SSD替換傳統的磁碟是最簡單的提升存儲系統性能的方法。
如果選擇這個方案,關鍵的一點是用戶要協同存儲廠商來驗證SSD固態盤的效果,並且遵循廠商提供的建議。
如果存儲系統自身的處理能力無法承載固態存儲的高性能,那麼SSD有可能會將整個系統拖垮。
因為,如果SSD的速度超出了存儲控制器的承受范圍,那麼很容易出現性能(I/O阻塞)問題,而且會越來越糟。
另一個問題涉及到數據移動的機制,即的數據在什麼時候、以何種方式遷移到固態存儲上,或從固態存儲上移走。
最簡單但也最不可取的方法是人工指定,比如通過手動設定將資料庫的日誌文件固定存放在SSD固態存儲空間,對於比較老的存儲系統來說,這也許是唯一的方式。
在這里推薦用戶使用那些自動化的數據分層移動技術,比如EMC的FAST(FullyAutomatedStorageTiering)。
第二種方式,用Flash(固態存儲晶元)作為存儲系統的緩存
傳統意義上的DRAM高速緩存容量太小,因此可以用Flash作為DRAM的外圍擴展,而這種利用Flash的方式較之第一種可能更容易實現一些。
Flash緩存本身是系統架構的一個組成部分,即使容量再大,也是由存儲控制器直接管理。
而用Flash作緩存的設計也很容易解決數據分層的難題,根據一般的定義,最活躍的數據會一直放置在高速緩存里,而過期的數據則駐留在機械磁碟上。
與第一種方式比較,存儲系統里所有的數據都有可能藉助Flash高速緩存來提升訪問性能,而第一種方式下,只有存放在SSD固態盤中的數據才能獲得高性能。
初看起來,用Flash做高速緩存的方案幾乎沒有缺陷,可問題是只有新型的存儲系統才支持這種特性,而且是選件,因此這種模式的發展受到一定的制約。
與此相反,看到用Flash做大容量磁碟的高速緩存(而不是系統的高速緩存)反而成為更普遍的存儲架構設計選擇,因為它可以將高容量和高性能更好的融合。
IBM存儲軟體業務經理RonRiffe說:「在一套磁碟陣列中,只需要增加2-3%的固態存儲空間,幾乎就可以讓吞吐帶寬提高一倍。
」在伺服器中使用Flash存儲卡。
數據的位置離CPU和內存越近,存儲性能也就越好。
在伺服器中插入PCIeFlash存儲卡,比如Fusion-IO,就可以獲得最佳的存儲性能。
不太有利的一面是,內置的Flash存儲卡無法在多台伺服器之間共享,只有單台伺服器上的應用程序才能享受這一好處,而且價格非常昂貴。
盡管如此,仍然有兩個廠商對此比較熱衷,都希望將自己的存儲系統功能向伺服器內部擴展。
一個是NetApp,正在使其核心軟體DataOntap能夠在虛擬機hypervisor上運行;
另一個是EMC,推出的功能叫做VFCache(原名叫ProjectLightning)。
顯而易見,這兩家公司的目標是通過提供伺服器端的Flash存儲分級獲得高性能,而這種方式又能讓用戶的伺服器與提供的外部存儲系統無縫集成。
存儲加速裝置存儲加速裝置一般部署在伺服器和存儲系統之間,既可以提高存儲訪問性能,又可以提供附加的存儲功能服務,比如存儲虛擬化等等。
多數情況下,存儲加速裝置後端連接的都是用戶已有的異構存儲系統,包括各種各樣的型號和品牌。
異構環境的問題是當面臨存儲效率低下或者性能不佳的困擾時,分析與評估的過程就比較復雜。
然而,存儲加速裝置能夠幫助已有磁碟陣列改善性能,並將各種異構的存儲系統納入一個統一的存儲池,這不但可以提升整個存儲環境的整體性能、降低存儲成本,而且還可以延長已有存儲的服役時間。
最近由IBM發布的是此類產品的代表,它將IBM的存儲虛擬化軟體SVC(SANVolumeController)以及存儲分析和管理工具集成在一個單獨的產品中。
可以將各種異構的物理存儲陣列納入到一個虛擬存儲池中,在這個池之上創建的卷還支持自動精簡配置。
該裝置不但可以管理連接在其後的存儲陣列中的Flash固態存儲空間,而且自身內部也可以安裝Flash固態存儲組件。
通過實時存儲分析功能,能夠識別出I/O訪問頻繁的數據以及熱點區域,並能夠自動地將數據從磁碟遷移到Flash固態存儲上,反向亦然。
用戶可以藉助的這些功能大幅度的提高現有的異構混合存儲系統環境的性能和空間利用率。
與IBM類似的產品還有Alacritech和Avere,它們都是基於塊或基於文件的存儲加速設備。
日益增加的存儲空間利用率利用存儲精簡技術,可以最大化的利用起可用的磁碟空間,存儲精簡技術包括自動精簡配置、瘦克隆、壓縮以及重復數據刪除等等。
這些技術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即最大程度的引用已經存在的數據塊,消除或避免存儲重復的數據。
然而存儲精簡技術對系統的性能稍有影響,所以對於用戶來說,只有在明確了性能影響程度並且能夠接受這種影響的前提下,才應該啟動重復數據刪除或數據壓縮的功能。
性能和容量:密不可分存儲系統的性能和空間利用率是緊密相關的一對參數,提升或改進其中的一個,往往會給另一個帶來負面的影響。
因此,只有好好的利用存儲分析和報表工具,才能了解存儲的真實性能表現,進而發現系統瓶頸並採取適當的補救措施,這是必要的前提。
總之,提高存儲效率的工作其實就是在性能需求和存儲成本之間不斷的尋找平衡。

㈦ 存儲性能瓶頸一般會在哪些環節上出現

你這個問題太廣了。從最最基礎的存儲設備類型,介面類型,查找演算法,到主板類型,CPU性能,讀寫數據大小,數據存儲方式,磁碟管理,本地文件系統,分布式文件系統。這裡面還會涉及到有無RAID,有無網路,分布式存儲演算法。。。。瓶頸可能在存儲設備類型,讀寫數據大小,數據存儲方式,RAID,。。。。太多太多了。沒法說。一定要具體方式才有具體分析

㈧ 蓄電池內阻測試儀的作用是什麼

攜帶型蓄電池內阻檢測儀,又叫「蓄電池內阻檢測儀」或「蓄電池內阻測試儀」,在目前的手持式蓄電池內阻檢測產品中具有其獨特的性能和科學的測試方法,具有蓄電池在線檢測產品的檢測功能,有強大的軟體分析功能、數據處理功能、存儲功能,是人工維護電源的專業檢測儀表。可以用於電力、通信、交通、金融、蓄電池生產企業、電動車生產廠、玩具廠、汽車修理的蓄電池質量檢驗,為蓄電池配組提供依據。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可以咨詢武漢高測聯合科技有限公司,謝謝!

㈨ 如何優化RAID控制器提升存儲性能

許多參數都與緩存和緩存利用率,以及眾所周知的RAID
關於RAID級別與性能有關的文章已經很多,這里就不再重復了,主要談一下RAID的調優,如果你想通過配置RAID優化存儲性能,不管是安裝在PC伺服器上的RAID控制器,還是高端企業級存儲陣列,閱讀本文之後,你將有清晰的方向。
首先我們來看看RAID控制器的種類,目前我們常見的有以下三種:
1、企業級「Active/Active」:這種控制器允許你從任何主機向任何LUN寫入數據,不會造成性能下降,它通常具備很大的鏡像緩存(一般會超過32GB),這種控制器支持熱插播硬碟,正常運行時間很長,現在與控制器通信一般是走光纖通道(FC)或乙太網光纖通道(FCoE)。
2、中端「主動/被動」:這種控制器對於每個LUN來說都有兩個側面,一個主動側面,它是主要路徑,一個被動側面,用於故障轉移,你通常需要在主要和故障轉移側之間分割LUN,平均劃分你的系統,緩存可以在控制器上鏡像,但這種控制器的彈性沒有企業級控制器好。
3、RAID主機卡:這種卡插入到PCIe插槽,通過SAS或SATA數據線連接到硬碟,它沒有獨立的處理器,而企業級和中端控制器都有,它們支持的硬碟數量也沒有前兩種控制器多,此外,要想故障轉移到另一個控制器也是不可能的,你系統的彈性完全取決於你的PCIe插槽和控制器卡。
RAID緩存調整和配置
可以從三個方面調整RAID緩存:
調整緩存,讀優先,寫在後。
調整緩存塊大小。
調整緩存鏡像(對於中端控制器來說特別重要)。
讀優先,寫在後:你可能會認為這樣調整後不會產生實質性效果,但事實證明不是你想像的那樣,如果讀優先,它會認為數據是連續的,這樣可以為數據分配連續的地址空間,RAID控制器不知道文件系統或數據的拓撲結構,它只知道連續塊地址。如果你的文件系統分配單元小於RAID條帶尺寸,如果同時有多個文件寫入,這些文件將會在這些RAID條帶上變成碎片。
例如,如果文件系統分配尺寸是64KB,RAID 5
8+1條帶大小是512KB,同時有多個文件寫入,RAID控制器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讀取你請求的數據,在這里是64KB,也可能是另一個64KB,如果你連續讀,直到讀完整個條帶,這就是讀優先,另一方面,如果你只讀一個64KB的塊,條帶中剩餘部分的數據來自其它文件,那麼讀優先只有害處,只有RAID條帶大小和文件系統分配單元相匹配時,實施讀優先才會獲得很好的性能。
寫在後:將塊讀入緩存以便寫入內容,當數據命中緩存時向寫入程序發送一個響應,這里的關鍵是數據在RAID條帶上必須是對齊的,如果沒有對齊,RAID必須完成「讀-修改-寫入」(讀入條帶數據,修改成新數據,再寫入條帶),這樣的後果是開銷大,延遲嚴重,RAID緩存的目的本來就是為了隱藏寫入磁碟的延遲,當數據命中緩存時接收確認。調整寫在後通常需要針對讀優先指定需要分配多少緩存空間,此外還需要指定可讀或寫的最小緩存塊大小。
調整RAID緩存塊大小
緩存塊大小是可以讀入緩存的最小數據量,例如,在一塊磁碟上的一個RAID分配單元可能是32KB,你可能會認為該磁碟的所有I/O單元都是32KB,但如果緩存塊大小是4KB,那對該磁碟的最小讀或寫大小應該是4KB,而不是32KB,它是今天磁碟扇區大小的8倍,如果你的文件系統分配單元很大,你的寫入請求也很大,但緩存塊大小很小,就可能會降低RAID的性能。
我所見過的大多數RAID控制器都是這樣,緩存塊越小速度越慢,因為它們沒有足夠的處理器能力管理所有的塊,也許等下一代控制器上市會改變這一現狀(因為處理性能將會提升)。只有在RAID分配單元中數據處於非對齊狀態時,緩存塊小一點更好。
想像一下以小的請求寫,大的請求讀,文件系統分配單元和條帶大小匹配時會是什麼狀況,發生多個連續寫操作時,文件系統不會產生嚴重的碎片,並且讀優先將會起作用,如果讀比寫更大,讀優先也有幫助,所有RAID控制器會認為讀是連續的,因此在調整讀操作時,你需要知道讀和寫請求大小,並確定同一時間有多少文件寫入,如果同一時間只有一個文件寫入,數據將很可能是連續分配的,直到文件系統產生碎片,讀優先將會帶來很大的好處。
另一方面,如果有多個文件寫入,並且寫入大小和文件系統分配單元比條帶尺寸小,這時讀優先的作用就很小,甚至毫無作用。歸結起來就是:讀優先適用於寫和分配單元相等,或者當有多個文件寫入時,大於RAID的條帶尺寸。
調整緩存鏡像
在許多中端RAID產品中,寫緩存鏡像是一個常見的功能,所有寫入內容全部鏡像到RAID控制器中,控制器處理I/O請求,將其寫入控制器的另一半緩存中,如果數據在條帶上是完全對齊的,有些廠商在控制器上使用一些技術繞過緩存寫入請求,但在普通環境中是具有寫緩存鏡像的,每一次寫操作都要寫入到緩存,在向I/O請求發出確認前再寫入到另一個緩存,寫緩存鏡像因此通常會降低性能,因為寫入其它緩存存在延遲,並會佔用一定的帶寬,每個緩存必須鏡像到其它緩存,因此緩存空間利用率會下降一半。
如果廠商提供了讀或寫緩存調整參數,可以根據負載和可靠性考慮進行微調。我經常聽到的一個問題是用戶到底應不應該使用寫緩存鏡像,這要根據你對數據可靠性的需要而定。假設你正在寫一個文件,將數據寫入一個沒有寫緩存鏡像系統的緩存,如果這個時候整個控制器出現故障(從緩存到磁碟),你的應用程序會被告知寫入成功,但數據卻沒有來得及寫入磁碟。雖然這種事故發生的幾率非常小,但仍然是可能發生的,我就有幸見過一次。
如果你對同一個文件再執行一個寫入操作,你可能會遭遇I/O錯誤,大多數RAID這個時候會意識到它們不能從緩存寫入到磁碟,因此會暴露錯誤,有的RAID控制器會故障轉移到可以工作的一側,你的操作得以成功完成,但實際上已經有一個文件已經丟失了,但你的應用程序卻不知道,如果文件少寫入了內容,這可能會引發後續一系列的連鎖反應,這也是為什麼寫緩存鏡像默認啟用的原因。調整寫緩存鏡像需要指定為寫入操作保留多少緩存空間,寫緩存鏡像開關應該開啟,如果控制器損壞,想要找出損壞的數據或缺少的數據幾乎是不可能的。
其實只要掌握一點RAID控制器的常識,調整它就不難了。我們需要記住的是,如果同時有多個文件寫入,文件系統分配單元很小時,讀優先是沒有用的,最糟糕的一個例子就是Windows上的NTFS。

㈩ win7無法度量存儲性能

開始-
程序
-
附件
-
命令提示符,右鍵點
命令提示符,選以管理員身份運行,
輸入以下命令並回車:
winsat
formal
如果不行,進入
%SYSTEMROOT%\Performance\WinSat\DataStore
文件夾,刪除所有XML
文件。
如果問題還存在,有可能是硬碟或者分區的問題。

熱點內容
ssh系統源碼下載 發布:2024-11-19 03:11:23 瀏覽:71
如何更新pipini配置信息 發布:2024-11-19 03:10:00 瀏覽:667
dbd資料庫 發布:2024-11-19 03:09:59 瀏覽:857
重裝上陣原哥的編號密碼是多少 發布:2024-11-19 03:09:51 瀏覽:460
博圖伺服器地址 發布:2024-11-19 03:07:08 瀏覽:494
阿里雲伺服器域名購買後怎麼建站 發布:2024-11-19 02:51:02 瀏覽:149
雲伺服器外網ip地址查詢 發布:2024-11-19 02:43:45 瀏覽:517
我的世界手機版斗羅模組伺服器 發布:2024-11-19 02:35:21 瀏覽:68
標准存儲和低頻存儲和歸檔存儲 發布:2024-11-19 02:33:23 瀏覽:948
網分腳本 發布:2024-11-19 02:24:39 瀏覽: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