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存儲配置 » linux網卡怎麼配置bond

linux網卡怎麼配置bond

發布時間: 2022-04-23 14:00:55

linux伺服器怎麼創建同網段的bond vip

以root用戶登錄系統,然後使用(ifconfig)命令查看網卡信息,可以看到目前系統只有一塊網卡,並且只有一個IP地址。
Linux伺服器單網卡綁定多IP地址:[2]永久設置

進入網卡配置文件目錄,將網卡的配置文件復制一份,並且命名為:ifcfg-網卡名:IP地址編號,其中物理網卡的第二個IP地址編號為0,第三個IP地址編號為1,以此類推。
Linux伺服器單網卡綁定多IP地址:[2]永久設置

使用命令(vi ifcfg-網卡名:IP地址編號)命令打開新復制的配置文件。
Linux伺服器單網卡綁定多IP地址:[2]永久設置

依照圖中標注的修改配置文件,主要修改的是設備號和IP地址,然後保存並退出。
Linux伺服器單網卡綁定多IP地址:[2]永久設置

重啟網路服務使得配置文件生效,並用命令(ip addr show)查詢IP地址信息,發現第二個IP地址信息已經出現在物理網卡下。
Linux伺服器單網卡綁定多IP地址:[2]永久設置

在本地使用ping命令ping同一物理網路的兩個地址,發現兩個地址都能ping通,說明第二個IP地址生效。
Linux伺服器單網卡綁定多IP地址:[2]永久設置

如果需要刪除第二個IP地址,只要刪除第二個IP地址所對應的配置文件並重啟網路服務即可。
Linux伺服器單網卡綁定多IP地址:[2]永久設置

重啟網路服務完成後,使用查詢命令查看,發現第二個IP地址信息已經消失,再在本地ping物理網路的兩個IP地址,發現已經ping不通第二個IP地址,說明它已失效。
Linux伺服器單網卡綁定多IP地址:[2]永久設置
Linux伺服器單網卡綁定多IP地址:[2]永久設置

㈡ Linux下把多個網卡設置成虛擬網卡的技巧

現在很多電腦都有不只一塊網卡,但是一塊網卡出現故障,整個網路都會中斷。但是在Linux系統中只要創建Linux虛擬網卡,就不會遇到這種麻煩。本文就來介紹一下Linux下把多個網卡設置成多個虛擬網卡的技巧。

以eth0與eth1來虛擬成為bond0為例:------綁定的前提條件:晶元組型號相同,而且網卡應該具備自己獨立的BIOS晶元。
設置方法
1、創建虛擬網路介面配置文件ifcfg-bond0,並指定網卡IP:vi /etc/sysconfig/ network-scripts/ifcfg-bond0
cat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bond0
DEVICE=bond0
BOOTPROTO=static
IPADDR=10.0.11.10
NETMASK=255.255.252.0
GATWAY=10.0.11.1
ONBOOT=yes
USERCTL=no
TYPE=Ethernet
2、分別修改ifcfg-eth0和ifcfg-eth1-----不能設置有關IP,網關,子網掩碼等信息。
cat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DEVICE=eth0
BOOTPROTO=dhcp
ONBOOT=yes
USERCTL=no
MASTER=bond0
SLAVE=yes
TYPE=Ethernet
cat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1
DEVICE=eth1
BOOTPROTO=dhcp
ONBOOT=yes
USERCTL=no
MASTER=bond0
SLAVE=yes
TYPE=Ethernet
3、安裝mole
因為虛擬網卡實在內核模塊中實現的,所以需要安裝有mole,在/etc/moles.conf中添加如下內容,以使系統在啟動時載入bonding模塊,對外虛擬網路介面設備為 bond0。
加入下列兩行
alias bond0 bonding
options bond0 miimon=100 mode=0 --- 0表示兩塊物理網卡是以負載均衡的方式運行。
註:miimon是用來進行鏈路監測的。比如:miimon=100,那麼系統每100ms監測一次鏈路連接狀態,如果有一條線路不通就轉入另一條線路;mode的值表示工作模式,他共有0,1,2,3四種模式,常用的為0,1兩種。
mode=0表示load balancing (round-robin)為負載均衡方式,兩塊網卡都處於active狀態。
mode=1表示fault-tolerance (active-backup)提供冗餘功能,就是說默認情況下只有一塊網卡處於active,另一塊做備份。
如果採用此模式則:options bond0 miimon=100 mode=1 primary=eth0---表示eth0為active狀態,eth1為備用狀態。
bonding只能提供鏈路監測,即從主機到交換機的鏈路是否接通。如果只是交換機對外的鏈路down掉了,而交換機本身並沒有故障,那麼bonding會認為鏈路沒有問題而繼續使用
4、在/etc/rc.local中添加如下命令。
cat /etc/rc.local
modprobe bonding miimon=100 mode=0
配置完成重啟主機。
Bringing up interface bond0 OK
Bringing up interface eth0 OK
Bringing up interface eth1 OK
以上就是Linux下把多個網卡設置成多個虛擬網卡的技巧了,這樣設置完了以後,只要有一塊虛擬網卡還能使用,虛擬網卡就能正常工作,就不會斷網了。

㈢ linux網卡綁定 有幾種模式

網卡綁定mode共有七種(0~6) bond0、bond1、bond2、bond3、bond4、bond5、bond6 常用的有三種 mode=0:平衡負載模式,有自動備援,但需要”Switch”支援及設定。 mode=1:自動備援模式,其中一條線若斷線,其他線路將會自動備援。 mode=6:平衡負載模式,有自動備援,不必”Switch”支援及設定。 需要說明的是如果想做成mode 0的負載均衡,僅僅設置這里options bond0 miimon=100 mode=0是不夠的,與網卡相連的交換機必須做特殊配置(這兩個埠應該採取聚合方式),因為做bonding的這兩塊網卡是使用同一個MAC地址.從原理分析一下(bond運行在mode 0下): mode 0下bond所綁定的網卡的IP都被修改成相同的mac地址,如果這些網卡都被接在同一個交換機,那麼交換機的arp表裡這個mac地址對應的埠就有多 個,那麼交換機接受到發往這個mac地址的包應該往哪個埠轉發呢?正常情況下mac地址是全球唯一的,一個mac地址對應多個埠肯定使交換機迷惑了。所以 mode0下的bond如果連接到交換機,交換機這幾個埠應該採取聚合方式(cisco稱為 ethernetchannel,foundry稱為portgroup),因為交換機做了聚合後,聚合下的幾個埠也被捆綁成一個mac地址.我們的解 決辦法是,兩個網卡接入不同的交換機即可。 mode6模式下無需配置交換機,因為做bonding的這兩塊網卡是使用不同的MAC地址。 七種bond模式說明: 第一種模式:mod=0 ,即:(balance-rr) Round-robin policy(平衡掄循環策略) 特點:傳輸數據包順序是依次傳輸(即:第1個包走eth0,下一個包就走eth1….一直循環下去,直到最後一個傳輸完畢),此模式提供負載平衡和容錯能力;但是我們知道如果一個連接或者會話的數據包從不同的介面發出的話,中途再經過不同的鏈路,在客戶端很有可能會出現數據包無序到達的問題,而無序到達的數據包需要重新要求被發送,這樣網路的吞吐量就會下降 第二種模式:mod=1,即: (active-backup) Active-backup policy(主-備份策略) 特點:只有一個設備處於活動狀態,當一個宕掉另一個馬上由備份轉換為主設備。mac地址是外部可見得,從外面看來,bond的MAC地址是唯一的,以避免switch(交換機)發生混亂。此模式只提供了容錯能力;由此可見此演算法的優點是可以提供高網路連接的可用性,但是它的資源利用率較低,只有一個介面處於工作狀態,在有 N 個網路介面的情況下,資源利用率為1/N 第三種模式:mod=2,即:(balance-xor) XOR policy(平衡策略) 特點:基於指定的傳輸HASH策略傳輸數據包。預設的策略是:(源MAC地址 XOR 目標MAC地址) % slave數量。其他的傳輸策略可以通過xmit_hash_policy選項指定,此模式提供負載平衡和容錯能力 第四種模式:mod=3,即:broadcast(廣播策略) 特點:在每個slave介面上傳輸每個數據包,此模式提供了容錯能力 第五種模式:mod=4,即:(802.3ad) IEEE 802.3ad Dynamic link aggregation(IEEE 802.3ad 動態鏈接聚合) 特點:創建一個聚合組,它們共享同樣的速率和雙工設定。根據802.3ad規范將多個slave工作在同一個激活的聚合體下。 外出流量的slave選舉是基於傳輸hash策略,該策略可以通過xmit_hash_policy選項從預設的XOR策略改變到其他策略。需要注意的 是,並不是所有的傳輸策略都是802.3ad適應的,尤其考慮到在802.3ad標准43.2.4章節提及的包亂序問題。不同的實現可能會有不同的適應 性。 必要條件: 條件1:ethtool支持獲取每個slave的速率和雙工設定 條件2:switch(交換機)支持IEEE 802.3ad Dynamic link aggregation 條件3:大多數switch(交換機)需要經過特定配置才能支持802.3ad模式 第六種模式:mod=5,即:(balance-tlb) Adaptive transmit load balancing(適配器傳輸負載均衡) 特點:不需要任何特別的switch(交換機)支持的通道bonding。在每個slave上根據當前的負載(根據速度計算)分配外出流量。如果正在接受數據的slave出故障了,另一個slave接管失敗的slave的MAC地址。 該模式的必要條件:ethtool支持獲取每個slave的速率 第七種模式:mod=6,即:(balance-alb) Adaptive load balancing(適配器適應性負載均衡) 特點:該模式包含了balance-tlb模式,同時加上針對IPV4流量的接收負載均衡(receive load balance, rlb),而且不需要任何switch(交換機)的支持。接收負載均衡是通過ARP協商實現的。bonding驅動截獲本機發送的ARP應答,並把源硬體地址改寫為bond中某個slave的唯一硬體地址,從而使得不同的對端使用不同的硬體地址進行通信。 來自伺服器端的接收流量也會被均衡。當本機發送ARP請求時,bonding驅動把對端的IP信息從ARP包中復制並保存下來。當ARP應答從對端到達 時,bonding驅動把它的硬體地址提取出來,並發起一個ARP應答給bond中的某個slave。使用ARP協商進行負載均衡的一個問題是:每次廣播 ARP請求時都會使用bond的硬體地址,因此對端學習到這個硬體地址後,接收流量將會全部流向當前的slave。這個問題可以通過給所有的對端發送更新 (ARP應答)來解決,應答中包含他們獨一無二的硬體地址,從而導致流量重新分布。當新的slave加入到bond中時,或者某個未激活的slave重新 激活時,接收流量也要重新分布。接收的負載被順序地分布(round robin)在bond中最高速的slave上 當某個鏈路被重新接上,或者一個新的slave加入到bond中,接收流量在所有當前激活的slave中全部重新分配,通過使用指定的MAC地址給每個 client發起ARP應答。下面介紹的updelay參數必須被設置為某個大於等於switch(交換機)轉發延時的值,從而保證發往對端的ARP應答 不會被switch(交換機)阻截。 必要條件: 條件1:ethtool支持獲取每個slave的速率; 條件2:底層驅動支持設置某個設備的硬體地址,從而使得總是有個slave(curr_active_slave)使用bond的硬體地址,同時保證每個bond 中的slave都有一個唯一的硬體地址。如果curr_active_slave出故障,它的硬體地址將會被新選出來的 curr_active_slave接管 其實mod=6與mod=0的區別:mod=6,先把eth0流量占滿,再佔eth1,….ethX;而mod=0的話,會發現2個口的流量都很穩定,基本一樣的帶寬。而mod=6,會發現第一個口流量很高,第2個口只佔了小部分流量 Linux網口綁定 通過網口綁定(bond)技術,可以很容易實現網口冗餘,負載均衡,從而達到高可用高可靠的目的。前提約定: 2個物理網口分別是:eth0,eth1 綁定後的虛擬口是:bond0 伺服器IP是:192.168.0.100 第一步,配置設定文件: 代碼如下: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bond0 DEVICE=bond0 BOOTPROTO=none ONBOOT=yes IPADDR=192.168.0.100 NETMASK=255.255.255.0 NETWORK=192.168.0.0 BROADCAST=192.168.0.255 #BROADCAST廣播地址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DEVICE=eth0 BOOTPROTO=none MASTER=bond0 SLAVE=yes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1 DEVICE=eth1 BOOTPROTO=none MASTER=bond0 SLAVE=yes 第二步,修改modprobe相關設定文件,並載入bonding模塊: 1.在這里,我們直接創建一個載入bonding的專屬設定文件/etc/modprobe.d/bonding.conf 代碼如下: [root@test ~]# vi /etc/modprobe.d/bonding.conf #追加 alias bond0 bonding options bonding mode=0 miimon=200 2.載入模塊(重啟系統後就不用手動再載入了) 代碼如下: [root@test ~]# modprobe bonding 3.確認模塊是否載入成功: 代碼如下: [root@test ~]# lsmod grep bonding bonding 100065 0 第三步,重啟一下網路,然後確認一下狀況: 代碼如下: [root@test ~]# /etc/init.d/network restart [root@test ~]# cat /proc/net/bonding/bond0 Ethernet Channel Bonding Driver: v3.5.0 (November 4, 2008) Bonding Mode: fault-tolerance (active-backup) Primary Slave: None Currently Active Slave: eth0 …… [root@test ~]# ifconfig grep HWaddr bond0 Link encap:Ethernet HWaddr 00:16:36:1B:BB:74 eth0 Link encap:Ethernet HWaddr 00:16:36:1B:BB:74 eth1 Link encap:Ethernet HWaddr 00:16:36:1B:BB:74 從上面的確認信息中,我們可以看到3個重要信息: 1.現在的bonding模式是active-backup 2.現在Active狀態的網口是eth0 3.bond0,eth1的物理地址和處於active狀態下的eth0的物理地址相同,這樣是為了避免上位交換機發生混亂。 任意拔掉一根網線,然後再訪問你的伺服器,看網路是否還是通的。 第四步,系統啟動自動綁定、增加默認網關: 代碼如下: [root@test ~]# vi /etc/rc.d/rc.local #追加 ifenslave bond0 eth0 eth1 route add default gw 192.168.0.1 #如可上網就不用增加路由,0.1地址按環境修改. 留心:前面只是2個網口綁定成一個bond0的情況,如果我們要設置多個bond口,比如物理網口eth0和eth1組成bond0,eth2和eth3組成bond1, 那麼網口設置文件的設置方法和上面第1步講的方法相同,只是/etc/modprobe.d/bonding.conf的設定就不能像下面這樣簡單的疊加了: 代碼如下: alias bond0 bonding options bonding mode=1 miimon=200 alias bond1 bonding options bonding mode=1 miimon=200 正確的設置方法有2種: 第一種,你可以看到,這種方式的話,多個bond口的模式就只能設成相同的了: 代碼如下: alias bond0 bonding alias bond1 bonding options bonding max_bonds=2 miimon=200 mode=1 第二種,這種方式,不同的bond口的mode可以設成不一樣: 代碼如下: alias bond0 bonding options bond0 miimon=100 mode=1 install bond1 /sbin/modprobe bonding -o bond1 miimon=200 mode=0 仔細看看上面這2種設置方法,現在如果是要設置3個,4個,甚至更多的bond口,你應該也會了吧! 後記:簡單的介紹一下上面在載入bonding模塊的時候,options里的一些參數的含義: miimon 監視網路鏈接的頻度,單位是毫秒,我們設置的是200毫秒。 max_bonds 配置的bond口個數 mode bond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在一般的實際應用中,0和1用的比較多, 如果你要深入了解這些模式各自的特點就需要靠讀者你自己去查資料並做實踐了。

㈣ Linux Bonding 怎麼玩

一、什麼是bondingLinux bonding 驅動提供了一個把多個網路介面設備捆綁為單個的網路介面設置來使用,用於網路負載均衡及網路冗餘二、bonding應用方向1、網路負載均衡對於bonding的網路負載均衡是我們在文件伺服器中常用到的,比如把三塊網卡,當做一塊來用,解決一個IP地址,流量過大,伺服器網路壓力過大的問題。對於文件伺服器來說,比如NFS或SAMBA文件伺服器,沒有任何一個管理員會把內部網的文件伺服器的IP地址弄很多個來解決網路負載的問題。如果在內網中,文件伺服器為了管理和應用上的方便,大多是用同一個IP地址。對於一個百M的本地網路來說,文件伺服器在多 個用戶同時使用的情況下,網路壓力是極大的,特別是SAMABA和NFS伺服器。為了解決同一個IP地址,突破流量的限制,畢竟網線和網卡對數據的吞吐量是有限制的。如果在有限的資源的情況下,實現網路負載均衡,最好的辦法就是 bonding 2、網路冗餘對於伺服器來說,網路設備的穩定也是比較重要的,特別是網卡。在生產型的系統中,網卡的可靠性就更為重要了。在生產型的系統中,大多通過硬體設備的冗餘來提供伺服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比如電源。bonding 也能為網卡提供冗餘的支持。把多塊網卡綁定到一個IP地址,當一塊網卡發生物理性損壞的情況下,另一塊網卡自動啟用,並提供正常的服務,即:默認情況下只有一塊網卡工作,其它網卡做備份三、bonding實驗環境及配置1、實驗環境系統為:CentOS,使用4塊網卡(eth0、eth1 ==> bond0;eth2、eth3 ==> bond1)來實現bonding技術2、bonding配置第一步:先查看一下內核是否已經支持bonding1)如果內核已經把bonding編譯進內核,那麼要做的就是載入該模塊到當前內核;其次查看ifenslave該工具是否也已經編譯modprobe -l bond*或者 modinfo bondingmodprobe bondinglsmod | grep 'bonding'echo 'modprobe bonding &> /dev/null' >> /etc/rc.local(開機自動載入bonding模塊到內核)which ifenslave注意:默認內核安裝完後就已經支持bonding模塊了,無需要自己手動編譯2)如果bonding還沒有編譯進內核,那麼要做的就是編譯該模塊到內核(1)編譯bondingtar -jxvf kernel-XXX.tar.gzcd kernel-XXXmake menuconfig選擇 " Network device support " -> " Bonding driver support "make bzImagemake moles && make moles_installmake install(2)編譯ifenslave工具gcc -Wall -O -I kernel-XXX/include ifenslave.c -o ifenslave第二步:主要有兩種可選擇(第1種:實現網路負載均衡,第2種:實現網路冗餘)例1:實現網路冗餘(即:mod=1方式,使用eth0與eth1)(1)編輯虛擬網路介面配置文件(bond0),並指定網卡IP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bond0DEVICE=bond0ONBOOT=yesBOOTPROTO=staticIPADDR=192.168.0.254BROADCAST=192.168.0.255NETMASK=255.255.255.0NETWORK=192.168.0.0GATEWAY=192.168.0.1USERCTL=noTYPE=Ethernet注意:建議不要指定MAC地址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DEVICE=eth0BOOTPROTO=noneONBOOT=yesUSERCTL=noMASTER=bond0SLAVE=yes注意:建議不要指定MAC地址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1DEVICE=eth1BOOTPROTO=noneONBOOT=yesUSERCTL=noMASTER=bond0SLAVE=yes注意:建議不要指定MAC地址(2)編輯模塊載入配置文件(/etc/modprobe.conf),開機自動載入bonding模塊到內核

vi /etc/modprobe.conf

alias bond0 bonding options bond0 miimon=100 mode=1

alias net-pf-10 off #關閉ipv6支持說明:miimon是用來進行鏈路監測的。 比如:miimon=100,那麼系統每100ms監測一次鏈路連接狀態,如果有一條線路不通就轉入另一條線路;mode的值表示工作模式,他共有0,1,2,3,4,5,6六種模式,常用為0,6,1三種,具體後面會介紹 mode=0,表示load balancing (round-robin)為負載均衡方式,兩塊網卡都工作,但是與網卡相連的交換必須做特殊配置( 這兩個埠應該採取聚合方式),因為做bonding的這兩塊網卡是使用同一個MAC地址mode=6,表示load balancing (round-robin)為負載均衡方式,兩塊網卡都工作,但是該模式下無需配置交換機,因為做bonding的這兩塊網卡是使用不同的MAC地址mode=1,表示fault-tolerance (active-backup)提供冗餘功能,工作方式是主備的工作方式,也就是說默認情況下只有一塊網卡工作,另一塊做備份 注意:bonding只能提供鏈路監測,即從主機到交換機的鏈路是否接通。如果只是交換機對外的鏈路down掉了,而交換機本身並沒有故障,那麼bonding會認為鏈路沒有問題而繼續使用(4)重啟並測試第一:由於bonding使用的模式為mod=1(網路冗餘),所以eth0、eth1與虛擬的bond0同一個MAC地址注意:對比上面這兩個圖,可知mode=1模式下,eth0與eth1這兩塊網卡,只有一塊網卡在工作(即:eth0),因為eth1網卡的RX與TX都沒有在發生變化第二:測試,用ping指令ping虛擬網卡設備bond0的IP地址(192.168.0.254),然後禁用eth0設備看一下能夠繼續ping的通說明:如上圖可得到,斷開eth0(上圖的右下角),還是可以ping的通的例2:實現網路負載均衡和網路冗餘(即:mod=0方式,使用eth0與eth1)注意:VM中只能做mode=1的實驗,其它的工作模式得用真機來實踐跟例1的步驟一樣,只需要修改模塊載入配置文件(/etc/modprobe.conf),如下:

alias bond0 bonding options bond0 miimon=100 mode=0

(1)測試如下##目前兩塊網卡都處於連接狀態root@Web:~# ifconfig | grep 'eth' | awk '{print $1}'eth0eth1##禁用了網卡eth0,用ping指令測試反之,也是一樣的!例3:實現網路負載均衡和網路冗餘(即:mod=6方式,使用eth0與eth1,其中eth0設置為primay)跟例1的步驟一樣,只需要修改模塊載入配置文件(/etc/modprobe.conf),如下:alias bond0 bonding options bond0 miimon=100 mode=6上圖可知:mode=6時,eth0與eth1所使用的MAC是不一樣的(1)測試如下##目前兩塊網卡都處於連接狀態root@Web:~# ifconfig | grep 'eth' | awk '{print $1}'eth0eth1##禁用了網卡eth0,用ping指令測試四、bonding運用的注意事項1、bonding的模式:0-6,即:7種模式第一種模式:mod=0 ,即:(balance-rr) Round-robin policy(平衡掄循環策略)特點:傳輸數據包順序是依次傳輸(即:第1個包走eth0,下一個包就走eth1....一直循環下去,直到最後一個傳輸完畢), 此模式提供負載平衡和容錯能力;但是我們知道如果一個連接或者會話的數據包從不同的介面發出的話,中途再經過不同的鏈路,在客戶端很有可能會出現數據包無序到達的問題,而無序到達的數據包需要重新要求被發送,這樣網路的吞吐量就會下降第二種模式:mod=1,即: (active-backup) Active-backup policy(主-備份策略)特點:只有一個設備處於活動狀態,當 一個宕掉另一個馬上由備份轉換為主設備。mac地址是外部可見得,從外面看來,bond的MAC地址是唯一的,以避免switch(交換機)發生混亂。此模式只提供了容錯能力;由此可見此演算法的優點是可以提供高網路連接的可用性,但是它的資源利用率較低,只有一個介面處於工作狀態,在有 N 個網路介面的情況下,資源利用率為1/N第三種模式:mod=2,即:(balance-xor) XOR policy(平衡策略)特點:基於指定的傳輸HASH策略傳輸數據包。預設的策略是:(源MAC地址 XOR 目標MAC地址) % slave數量。其他的傳輸策略可以通過xmit_hash_policy選項指定,此模式提供負載平衡和容錯能力第四種模式:mod=3,即:broadcast(廣播策略)特點:在每個slave介面上傳輸每個數據包,此模式提供了容錯能力第五種模式:mod=4,即:(802.3ad) IEEE 802.3ad Dynamic link aggregation(IEEE 802.3ad 動態鏈接聚合)特點:創建一個聚合組,它們共享同樣的速率和雙工設定。根據802.3ad規范將多個slave工作在同一個激活的聚合體下。外出流量的slave選舉是基於傳輸hash策略,該策略可以通過xmit_hash_policy選項從預設的XOR策略改變到其他策略。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的傳輸策略都是802.3ad適應的,尤其考慮到在802.3ad標准43.2.4章節提及的包亂序問題。不同的實現可能會有不同的適應性。必要條件:條件1:ethtool支持獲取每個slave的速率和雙工設定條件2:switch(交換機)支持IEEE 802.3ad Dynamic link aggregation條件3:大多數switch(交換機)需要經過特定配置才能支持802.3ad模式第六種模式:mod=5,即:(balance-tlb) Adaptive transmit load balancing(適配器傳輸負載均衡)特點:不需要任何特別的switch(交換機)支持的通道bonding。在每個slave上根據當前的負載(根據速度計算)分配外出流量。如果正在接受數據的slave出故障了,另一個slave接管失敗的slave的MAC地址。該模式的必要條件:ethtool支持獲取每個slave的速率第七種模式:mod=6,即:(balance-alb) Adaptive load balancing(適配器適應性負載均衡)特點:該模式包含了balance-tlb模式,同時加上針對IPV4流量的接收負載均衡(receive load balance, rlb),而且不需要任何switch(交換機)的支持。接收負載均衡是通過ARP協商實現的。bonding驅動截獲本機發送的ARP應答,並把源硬體地址改寫為bond中某個slave的唯一硬體地址,從而使得不同的對端使用不同的硬體地址進行通信。來自伺服器端的接收流量也會被均衡。當本機發送ARP請求時,bonding驅動把對端的IP信息從ARP包中復制並保存下來。當ARP應答從對端到達時,bonding驅動把它的硬體地址提取出來,並發起一個ARP應答給bond中的某個slave。使用ARP協商進行負載均衡的一個問題是:每次廣播 ARP請求時都會使用bond的硬體地址,因此對端學習到這個硬體地址後,接收流量將會全部劉翔當前的slave。這個問題通過給所有的對端發送更新(ARP應答)來解決,應答中包含他們獨一無二的硬體地址,從而導致流量重新分布。當新的slave加入到bond中時,或者某個未激活的slave重新激活時,接收流量也要重新分布。接收的負載被順序地分布(round robin)在bond中最高速的slave上當某個鏈路被重新接上,或者一個新的slave加入到bond中,接收流量在所有當前激活的slave中全部重新分配,通過使用指定的MAC地址給每個 client發起ARP應答。下面介紹的updelay參數必須被設置為某個大於等於switch(交換機)轉發延時的值,從而保證發往對端的ARP應答不會被switch(交換機)阻截。必要條件:條件1:ethtool支持獲取每個slave的速率;條件2:底層驅動支持設置某個設備的硬體地址,從而使得總是有個slave(curr_active_slave)使用bond的硬體地址,同時保證每個bond 中的slave都有一個唯一的硬體地址。如果curr_active_slave出故障,它的硬體地址將會被新選出來的 curr_active_slave接管其實mod=6與mod=0的區別:mod=6,先把eth0流量占滿,再佔eth1,....ethX;而mod=0的話,會發現2個口的流量都很穩定,基本一樣的帶寬。而mod=6,會發現第一個口流量很高,第2個口只佔了小部分流量2、bonding驅動選項Bonding驅動的選項是通過在載入時指定參數來設定的。可以通過insmod或modprobe命令的命令行參數來指定,但通常在/etc/modprobe.conf配置文件中指定,或其他的配置文件中下面列出可用的bonding驅動參數。如果參數沒有指定,驅動會使用預設參數。剛開始配置bond的時候,建議在一個終端窗口中運行"tail -f /var/log/messages"來觀察bonding驅動的錯誤信息【譯註:/var/log/messages一般會列印內核中的調試信息】有些參數必須要正確的設定,比如miimon、arp_interval和arp_ip_target,否則在鏈接故障時會導致嚴重的網路性能退化。很少的設備不支持miimon,因此沒有任何理由不使用它們。有些選項不僅支持文本值的設定,出於兼容性的考慮,也支持數值的設定,比如,"mode=802.3ad"和"mode=4"效果是一樣的具體的參數列表:1)primay指定哪個slave成為主設備(primary device),取值為字元串,如eth0,eth1等。只要指定的設備可用,它將一直是激活的slave。只有在主設備(primary device)斷線時才會切換設備。這在希望某個slave設備優先使用的情形下很有用,比如,某個slave設備有更高的吞吐率注意: primary選項只對active-backup模式有效2)updelay指定當發現一個鏈路恢復時,在激活該鏈路之前的等待時間,以毫秒計算。該選項只對miimon鏈路偵聽有效。updelay應該是miimon值的整數倍,如果不是,它將會被向下取整到最近的整數。預設值為03)arp_interval指定ARP鏈路監控頻率,單位是毫秒(ms)。如果APR監控工作於以太兼容模式(模式0和模式2)下,需要把switch(交換機)配置為在所有鏈路上均勻的分發網路包。如果switch(交換機)被配置為以XOR方式分發網路包,所有來自ARP目標的應答將會被同一個鏈路上的其他設備收到,這將會導致其他設備的失敗。ARP監控不應該和miimon同時使用。設定為0將禁止ARP監控。預設值為04)arp_ip_target指定一組IP地址用於ARP監控的目標,它只在arp_interval > 0時有效。這些IP地址是ARP請求發送的目標,用於判定到目標地址的鏈路是否工作正常。該設定值為ddd.ddd.ddd.ddd格式。多個IP地址通過逗號分隔。至少指定一個IP地址。最多可以指定16個IP地址。預設值是沒有IP地址5)downdelay指定一個時間,用於在發現鏈路故障後,等待一段時間然後禁止一個slave,單位是毫秒(ms)。該選項只對miimon監控有效。downdelay值應該是miimon值的整數倍,否則它將會被取整到最接近的整數倍。預設值為06)lacp_rate指定在802.3ad模式下,我們希望的鏈接對端傳輸LACPDU包的速率。可能的選項:(1)slow 或者 0請求對端每30s傳輸LACPDU(2)fast 或者 1請求對端每1s傳輸LACPDU(3)預設值是slow7)max_bonds為bonding驅動指定創建bonding設備的數量。比如:如果max_bonds為3,而且bonding驅動還沒有載入,那麼bond0,bond1,bond2將會被創建。預設值為16)miimon指定MII鏈路監控頻率,單位是毫秒(ms)。這將決定驅動檢查每個slave鏈路狀態頻率0表示禁止MII鏈路監控。100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初始參考值。下面的use_carrier選項將會影響如果檢測鏈路狀態。更多的信息可以參考「高可靠性」章節。預設值為08)mode指定bonding的策略。預設是balance-rr (round robin,循環賽)。可選的mode包括:0,1,2,3,4,5,63、bonding鏈路監測方法官方文檔里說有兩種針對鏈路的監測方法(注意:這兩種監測不能同時使用)第一種:miimon(這種方法是最常見的,此方法使用系統的mii-tool命令進行監測)模塊載入設置(/etc/modprobe.conf):# Start of bonding configurealias bond0 bondingoptions bond0 miimon=100 mode=1注意:使用cat /proc/net/bonding/bond0,可查看Bonding Mode: load balancing (round-robin)狀態options bond0 miimon=100 mode=0注意:使用cat /proc/net/bonding/bond0,可查看Bonding Mode: load balancing ((active-backup))狀態 root@Web:~# mii-tooleth0: negotiated 100baseTx-HD, link oketh1: negotiated 100baseTx-HD, link ok缺點:這種方法,只能監測交換機與該網卡之間的鏈路;如果它們之外的鏈路的地方斷了,而交換機本身沒有問題,也就是說你的網卡和交換機之間還是UP狀態,它是不會認為網路中斷,除非你的網卡是DOWN狀態,它才會把鏈路轉到另一塊網卡上,就像是拔掉網線一樣,或者把交換機埠shutdown一樣第二種:arp(這種方法比較實用,你可以把它看作是arp的ping(二層ping),但是可能會給網關造成一定的壓力)模塊載入:alias bond0 bondingoptions bond0 arp_interval=100 arp_ip_target=192.168.1.1 mode=active-backup primary=eth0解析如下:arp_interval=100,表示arp的檢測時間,等同於miimon=100的作用arp_ip_target=192.168.1.1,表示arp檢測的目標IP,必須是同網段的,最好就是網關注意:如果使用arp來ping網關不通,那麼在/proc/net/bonding/bond0里會一會down,一會up的優點:使用arp這種方法,如果交換機的上出現問題,網路不通,它就會把鏈轉到另一塊網卡上,但是不管是哪種方法,在第一塊網卡出現問題,鏈路轉到第二塊後,如果第一塊恢復正常,鏈路自己不會恢復的

㈤ Pve bond後linux虛擬機設置

可以設置。
vmware虛擬機環境下linux網卡做bond配置,配置步驟,選擇2個自己需要的網口,查看有哪些網口。編輯網口的配置文件。
bond是將多塊網卡虛擬成為一塊網卡的技術,通過bond技術讓多塊網卡看起來是一個單獨的乙太網介面設備並具有相同的ip地址。在linux下配置bond,通過網卡綁定技術既能增加伺服器的可靠性,又增加了可用網路寬頻,為用戶提供不間斷的網路服務。

㈥ linux怎麼做bond

您好,方法
網卡bond的模式

網卡綁定mode共有七種(0~6) bond0、bond1、bond2、bond3、bond4、bond5、bond6。 常用的有三種:

mode=0:平衡負載模式,有自動備援,但需要」Switch」支援及設定。

mode=1:自動備援模式,其中一條線若斷線,其他線路將會自動備援。

mode=6:平衡負載模式,有自動備援,不必」Switch」支援及設定。

我就我的一次bonding經歷,來給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做網卡bond,我這次做的是bond6,在centos6.0上完成。

三、網卡bond前期准備

1.由於伺服器網卡比較多,邏輯順序與物理順序不一定一致。首先要確定哪幾塊網卡布置了網線,一般是有兩塊網卡對應兩根網線,分別連接不同的交換機。查看所有網卡

$lspci|grep net

查看網卡2的信息,Link detected:yes表示有網線插入

$ethtool eth2

如果Link detected:no 的話,嘗試用命令ifconfig eth2 up,如果用ethtool查看任然為no的話,才能說明此網卡確實沒有網線插入。

2.注意如果ifcfg-bond0的配置文件如果是從其他網卡配置文件拷貝過來的,HWADDR地址一定要刪除,《linux就該這么學》DEVICE名字要改。

3.NetworkManager要關閉,建議臨時和永久都關閉一下。

$chkconfig NetworkManager off $service NetworkManager stop

四、更改要bond網卡的配置文件

eth2,eth3為bond前的網卡名稱,bond0為bond後的網卡名稱,我們需要對這三個配置文件做更改。

eth2: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2 DEVICE=eth2 HWADDR=44:A8:42:25:7C:FE BOOTPROTO=none ONBOOT=yes SLAVE=yes MASTER=bond0 TYPE=Ethernet

eth3: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3 DEVICE=eth3 HWADDR=44:A8:42:25:7D:01 BOOTPROTO=none ONBOOT=yes SLAVE=yes MASTER=bond0 TYPE=Ethernet

bond0: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bond0 DEVICE=bond0 BOOTPROTO=static ONBOOT=yes IPADDR=100.100.100.100 NETMASK=255.255.255.0 GATEWAY=100.100.100.1 TYPE=Ethernet

5
五、配置模式為bond6

$vi /etc/modprobe.d/dist.conf

在最後添加下面2行

alias bond0 bonding options bond0 miimon=100 mode=6

也可以用下面的命令添加

$sed -i '$a alias bond0 bonding' /etc/modprobe.d/dist.conf $sed -i '$a options bond0 miimon=100 mode=6' /etc/modprobe.d/dist.conf

六、重啟網路服務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6
七、用nload查看流量

$vim /root/.bash_profileexport PATH alias nload='nload -m -s 5 -u m -t 2000 bond0 eth2 eth3'$source /root/.bash_profile$nload

㈦ Linux雙網卡內外網伺服器IP配置

首先做雙網卡綁定,具體步驟上網搜吧,很多,思路就是通過綁定的虛擬介面bond0進行通訊,bond0設置外網IP,在bond0上再開啟一個子介面為內網IP。
用一台交換機做交換,很便宜的傻交換就行,將伺服器兩個網卡連接的此交換機上,外網網線和內網路由也連到此交換機上即可。
上述雖可達到你的要求,但安全性實際降低了,建議伺服器增加一塊網卡。兩塊做bond0連外網,1塊連內網。

指定IP地址數據從網卡eth1發出需要添加靜態路由,具體步驟網上搜去,也很多,最後加上eth1參數即可。

㈧ 在linux環境下實現雙網卡綁定均衡負載

linux雙網卡綁定一個IP教程
由於客戶機比較多我們可以做到二塊網卡同時工作。開始做了。
rh el 5測試通過。。
網卡1為eth0 網卡2為eth1 (這個大家都知道)

1.先修改eth0 和eht1這2個網卡配置文件.目錄在(/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如下:
DEVICE=eth0
ONBOOT=yes
MASTER=bond0
BOOTPROTO=none (這個最好不要為DHCP 一點啟動慢,二點你網吧有DHCP了,想想!呵呵)

2. eth1 也是同樣的修改.如下:
DEVICE=eth1
ONBOOT=yes
MASTER=bond0
BOOTPROTO=none (這個最好不要為DHCP 一點啟動慢,二點你網吧有DHCP了,想想!呵呵)

3.新建一個虛擬網卡bond0,我們可以復制eth0的,復制後要修改內容.
復制 (cp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ifcfg-bond0)修改內容為如下:
DEVICE=bond0
ONBOOT=yes
BOOTPROTO=static
IPADDR=192.168.0.227
NETMASK=255.255.255.0
BROADCAST=192.168.0.255
TYPE=Ethernet

4.修改/etc/modprobe.conf,添加內容如下:
alias bond0 bonding
options bond0 miimon=100 mode=1
注意:mode可以為0, 1, 0為負載均衡,1為失效保護, 我們只用到0
關於:modprobe.conf文件在AS版本裡面有,linux9.0的是這個moles.conf文件

mode指定了bond0的工作模式,常用的是0和1,0表示負載均衡方式,1表示主從方式,可根據需要自行配置。常用的為0,1兩種。mode=0表示 load balancing (round-robin)為負載均衡方式,兩塊網卡都工作。mode=1表示fault-tolerance (active-backup)提供冗餘功能,工作方式是主備的工作方式,也就是說默認情況下只有一塊網卡工作,另一塊做備份。bonding只能提供鏈路監測,即從主機到交換機的鏈路是否接通。如果只是交換機對外的鏈路down掉了,而交換機本身並沒有故障,那麼bonding會認為鏈路沒有問題而繼續使用。 miimon是用來進行鏈路監測的。比如:miimon=100,那麼系統每100ms監測一次鏈路連接狀態,如果有一條線路不通就轉入另一條線路。

5:修改/etc/rc.d/rc.local,添加內容如下:
ifenslave bond0 eth0 eth1
route add -net 192.168.0.255 netmask 255.255.255.0 bond0

完成。。。。。。。。。。。
查看:
[root@LMsev ~]# cat /proc/net/bonding/bond0
Ethernet Channel Bonding Driver: v3.0.3 (March 23, 2006)
Bonding Mode: fault-tolerance (active-backup)
Primary Slave: None
Currently Active Slave: eth0
MII Status: up
MII Polling Interval (ms): 100
Up Delay (ms): 0
Down Delay (ms): 0
Slave Interface: eth0
MII Status: up
Link Failure Count: 0
Permanent HW addr: 00:0c:29:ea:73:0f
Slave Interface: eth1
MII Status: up
Link Failure Count: 0
Permanent HW addr: 00:0c:29:ea:73:19

如果bond關閉後,使用一下命令啟動:
ifenslave bond0 eth0 eth1

㈨ 如何對suse linux 11進行雙網卡綁定的配置,求高手

1、使用yast工具配置第一塊網卡,此時在/etc/sysconfig/network下將生成一個配置文件(例如:ifcfg-eth-xx:xx:xx:xx:xx:xx)

2、cp /etc/sysconfig/network/ifcfg-eth-xx:xx:xx:xx:xx:xx /etc/sysconfig/network/ifcfg-bond0

3、編輯ifcfg-bond0文件:

加入如下幾行:

BONDING_SLAVE_0='eth0'

BONDING_SLAVE_1='eth1'

BONDING_MASTER=yes

BONDING_MODULE_OPTS=

修改後的ifcfg-bond0文件如下:

BOOTPROTO='static'

BROADCAST='192.168.23.255'

IPADDR='192.168.23.6'

MTU=''

NETMASK='255.255.255.0'

NETWORK='192.168.23.0'

REMOTE_IPADDR=''

STARTMODE='onboot'

UNIQUE='WMHV.+EMLITqy0YF'

BONDING_MASTER=yes

BONDING_SLAVE_0='eth0'

BONDING_SLAVE_1='eth1'

BONDING_MODULE_OPTS='miimon=100 mode=1 use_carrier=0' --註:mode=1為網卡主備用,mode=0為負荷分擔。

4、刪除/etc/sysconfig/network下的已經綁定的網卡的配置文件(如:ifcfg-eth-xx:xx:xx:xx:xx:xx)

5、使用rcnetwork restart重起服務

6、使用ifconfig -a 命令查看bond0上是否已經有IP,而eth0和eth1上則沒有IP地址。

最簡便的方法:

a、不配置任何網卡,這樣在/etc/sysconfig/network目錄下就沒有類似ifcfg-eth-xx:xx:xx:xx:xx:xx的文件,也就不用再刪除了。

b、在 /etc/sysconfig/network目錄下,新建文件ifcfg-bond0,內容如下:

BOOTPROTO='static'

BROADCAST='192.168.23.255'

IPADDR='192.168.23.6'

MTU=''

NETMASK='255.255.255.0'

NETWORK='192.168.23.0'

REMOTE_IPADDR=''

STARTMODE='onboot'

UNIQUE='WMHV.+EMLITqy0YF'

BONDING_MASTER=yes

BONDING_SLAVE_0='eth0'

BONDING_SLAVE_1='eth1'

c、使用rcnetwork restart 命令重啟服務。

d、使用ifconfig -a 查看幫定結果就OK了。

如果還有另外兩塊網卡幫定,就把ifcfg-bind0復製成ifcfg-bond0,把IP信息和網路埠信息改一下,然後重啟服務,就OK了,非常簡單。

㈩ Linux如何配置雙網卡綁定bond

sles:
# vi /etc/sysconfig/network/ifcfg-bond0 插入如下內容
BOOTPROTO='static'
IPADDR='10.34.81.21'
NETMASK='255.255.255.0'
STARTMODE='onboot'
BONDING_MASTER='yes'
BONDING_MODULE_OPTS='mode=1 miimon=200 use_carrier=1'
BONDING_SLAVE0='eth1'
BONDING_SLAVE1='eth2'
檢查# /etc/sysconfig/network/ 下有沒有eth1、eth2的MAC地址配置,若有,則刪除
啟動雙網卡綁定# rcnetwork restart
其中:BONDING_MODULE_OPTS='mode=1 為主備 0為負荷分擔
redhat:
創建一個ifcfg-bond0
#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bond0
DEVICE=bond0
BONDING_OPTS="mode=1 miimon=500"
BOOTPROTO=none
ONBOOT=yes
BROADCAST=192.168.0.255
IPADDR=192.168.0.180
NETMASK=255.255.255.0
NETWORK=192.168.0.0
USERCTL=no
其中:BONDING_OPTS="mode=1 為主備 0為負荷分擔
修改/etc/sysconfig/ifcfg-ethX
這里說的ethX指要加入綁定網卡的名稱,本例中是eth0、eth1。
# vi /etc/sysconfig/ifcfg-eth0
DEVICE=eth0 BOOTPROTO=none ONBOOT=yes MASTER=bond0 SLAVE=yes USERCTL=no
# vi /etc/sysconfig/ifcfg-eth1
DEVICE=eth1BOOTPROTO=none ONBOOT=yes MASTER=bond0 SLAVE=yes USERCTL=no
配置/etc/modprobe.conf,添加alias bond0 bonding
# vi /etc/modprobe.conf
alias eth0 pcnet32
alias eth1 pcnet32
alias scsi_hostadapter mptbase
alias scsi_hostadapter1 mptspi
alias bond0 bonding
重啟網路服務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熱點內容
emc存儲圖標 發布:2024-11-19 05:39:03 瀏覽:646
查詢電腦主板配置怎麼看 發布:2024-11-19 05:33:10 瀏覽:464
蘋果手機怎麼查看wifi密碼 發布:2024-11-19 05:26:57 瀏覽:498
上級伺服器ip英語 發布:2024-11-19 05:24:43 瀏覽:329
資料庫是數 發布:2024-11-19 05:16:55 瀏覽:188
linux線程id 發布:2024-11-19 05:05:36 瀏覽:428
雲堡壘伺服器 發布:2024-11-19 05:05:31 瀏覽:340
php高端培訓 發布:2024-11-19 05:04:11 瀏覽:974
源碼智慧路燈 發布:2024-11-19 05:02:33 瀏覽:635
天翼生活登錄密碼是什麼 發布:2024-11-19 04:51:30 瀏覽: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