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存儲配置 » 如何配置人員系統

如何配置人員系統

發布時間: 2022-04-17 06:07:36

① 人力資源體系怎麼構建

第一步打好人力資源管理的行政基礎

企業的好壞不是以其擁有資源的數量或規模來評價,而是以其對現有資源的利用效率來衡量的。人力資源也是如此。所以,人力資源管理的好壞,更多是體現在能否合理利用企業人力,達到"人盡其才"、工作合格並有創新這方面。而要達到這些目標,必須先有規范,我們無法想像一個很多員工遲到,脫崗早退的企業能實現人力資源的深層次管理。所以,一些基礎制度的制定工作必須先做好。

第二步搭建起一個組織管理的平台

在基礎工作做好之後,人力資源管理者的著眼點應放在――以優化人員配備與組合達到優化業務管理的效果。此處所說的人員配置,不僅僅是招聘,更多的是組織規劃。比如業務部門應設置什麼職位,由什麼人擔當,要達到怎樣的效果。這些工作要求人力資源經理要對業務有相當了解;公司管理者也必須認同人力優化和開發的重要性並參與其中。在這個平台的建設過程中,人力資源管理者參與企業決策,發揮對組織建設、業務流程建設的提升作用。

第三步建立起人力資源開發體系

人力資源管理需要有基礎、有組織、有系統。因而必須搭建起行政與組織平台。但以上工作只能達到"保和平"的目的,如果想"建家園",還必須建立起一套人力資源開發體系。正如我們前面所提到的,人力資源必須開發出來,才能創造價值。企業現有人力資源往往可分為三大部分:未發育的人力資源(智力水平、知識技能未能達到要求的人群);未利用的人力資源(學非所用,用非所長的人);已開發的人力資源(正在發揮作用的人),一個合格的人力資源管理者要能明確分析企業人力資源的層次,並通過精心設計的有針對性的培訓活動及激勵措施實現前兩種層次向最後一種的轉化。

人力資源管理者要有全面資源管理的思想,對業務流程非常清晰,才能明白棘手的問題可能出現在哪個環節,再去有重點地建立起人力資源開發體系,並通過這一體系,將公司政策、管理、培訓教育等內容傳遞給公司管理者與員工。

第四步建設健康優秀的企業文化

失敗的企業有各自失敗的理由,但真正成功並能生存長久的企業,一定有著一些共同的好的企業文化。優良的文化能形成優良的組織,最終產生優秀的業績。

企業文化指企業的經營理念、價值觀念、哲學思想、文化傳統和工作作風。它表現為企業全體成員的整體精神、道德准則、價值標准及管理方式的規范。豐田的企業文化是"積集人才,善用能人,重視職工素質的的培養,樹立良好的公司內部形象。"曾有一名豐田退休的老員工,行路時發現一輛停在路邊的豐田車的刷雨器壞了,便義務幫助車主修好。我覺得,企業文化做到這個份上,就是成功了。因為它能讓員工時時都意識到自己企業的一份子,要維護企業的聲譽和形象。

② 企業在人員配備中應遵循哪些原則

因事擇人原則,因材器用原則,人事動態平衡原則。
為求得人與事的優化組合,人員配備過程中必須依循一定的原則:(1)因事擇人的原則。選人的目的在於使其擔當一定的職務,要求其從事與該職務相應的工作。要使工作卓有成效地完成,首先要求工作者具備相應的知識和能力。(2)因才器用的原則。從人的角度來考慮,只有根據人的特點來安排工作,才能使人的潛能得到最充分的挖掘,使人的工作熱情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3)人事動態平衡的原則。人與事的配合需要進行不斷地調整,使能力發展並得到充分證實的人去從事更高層次的、負更多責任的工作,使能力平平、不符合職務需要的人有機會進行力所能及的活動,以求使每一個人都能得到最合理的使用,達到人與工作的動態平衡。

【拓展資料】
人員配備,一般是指對組織中全體人員的配備,既包括主管人員的配備,也包括非主管人員的配備。管理學的概念,在企業組織管理中是-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也是現代企業進行公司人才梯度建設的基礎環節。
人員配備工作必須按照系統的方法來進行,即:組織目標和計劃是組織結構設計的依據,現有的和預期的組織結構,決定了所需主管人員的數目和種類。通過對主管人員的需求分析,在徵聘、選拔、安置和提升的.過程中,利用外部的和內部的人才來源,同時還要對主管人員進行考核、訓練和培養。適當的人員配備有助於做好指導與領導工作,同樣,選拔優秀的主管人員也會促進控制工作。人員配備要求採取開放的系統方法,這種方法要在組織內部貫徹,反過來又和外部環境有關。組織內部因素應予以重視,沒有適當的報酬,就不能保持吸引住優秀主管人員。外部環境也不容忽視,否則,就會阻礙組織正常發展。

③ 公司人員配置方案怎麼寫

招聘和配置是指公司的發展需求,根據其自身的業務戰略和人才計劃,尋找和僱用合適的人才,並分配到合適的位置,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人崗匹配」過程。那麼招聘和部署的主要內容和過程是什麼?
1. 通過人才盤點了解企業人員的現狀
招聘和配置的首先是了解公司的當前狀況和需求。通過人才盤點,您可以了解公司人才結構的當前狀態。根據人才規劃,您可以准確地了解哪些職位需要填補。
2. 制定詳細清晰的企業招聘計劃
根據企業需求,開始制定企業招聘計劃。計劃的內容應包括需求清單和分析,招聘流程,招聘周期,渠道投放計劃,預算明細和人員劃分等信息。
3. 開發和維護渠道,准備宣傳材料
開辟更多的招聘渠道,廣泛傳播招聘信息。例如,遍布全國的幾個主要的在線招聘網站,工作場所社交平台和大型招聘會等,並針對不同渠道設計相應的宣傳材料,例如海報,展架和折疊頁。
4. 收集和篩選簡歷,安排面試過程
統一收集所有渠道的簡歷,並根據工作要求進行初步篩選。通過篩選的簡歷進行邀請,以安排進一步的面試。這時,內部組織也應進行協調,以確保面試過程的順利進行。
5. 跟蹤采訪反饋,分析和評估結果
跟進每個面試情況,從面試官那裡獲得適當的面試反饋,並及時調整招聘方向。同時,將評估面試的結果,並適當控制加入合適候選人的意願,為招聘階段做准備。
6. 確定候選人並發布錄用通知
所有面試結束後,將確定候選人名單。這時,應與應聘者進行薪資談判。雙方達成共識後,將發放offer並安排入職時間。
7. 不斷完善招聘制度,流程和制度
企業的招募和分配是一個來回的過程。每次招聘完成後,都應及時進行復盤和排查,以不斷改善下一次招聘。同樣,在整個招聘和部署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完善制度和制度,以使招聘質量越來越高。因此,每個人都應該了解,招聘不是一項工作,而是整個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的招聘過程中,任何環節都可能存在困難和問題,因此,我們務必認真,嚴格地對待每個項目,以使整個招聘和配置工作更好。

④ 合理進行人員配備工作必須遵循什麼原則

人員配備是對組織中全體人員的配備,既包括主管人員的配備,也包括非主管人員的配備。二者所採用的基本方法和遵循的基本原理是相似的。

管理學中的人員配備,是指對主管人員進行恰當而有效地選拔、培訓和考評,其目的是為了配備合適的人員去充實組織機構中所規定的各項職務,以保證組織活動的正常進行,進而實現組織的既定目標。

傳統的觀點一般把人員配備作為人事部門的工作,而現代的觀點則認為,人員配備不但要包括選人、評人、育人,而且還包括如何使用人員,以及如何增強組織凝聚力來留住人員,這又同指導與領導工作緊密聯系起來。

人員配備,一般是指對組織中全體人員的配備,既包括主管人員的配備,也包括非主管人員的配備。管理學的概念,在企業組織管理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也是現代企業進行公司人才梯度建設的基礎環節。

企業要根據組織結構所規定的職務的數量和要求,對所需人員進行恰當而有效配備,必須堅持以下幾個重要的人員配備原則。

1)經濟效益原則
組織人員配備計劃的擬定要以組織需要為依據,以保證經濟效益的提高為前提;它既不是盲目地擴大職工隊伍,更不是單純為了解決職工就業,而是為了保證組織效益的提高。

2)任人唯賢原則
在人事選聘方面,大公無私,實事求是地發現人才,愛護人才,本著求賢若渴的精神,重視和使用確有真才實學的人。這是組織不斷發展壯大,走向成功的關鍵。

3)因事擇人原則
因事擇人就是員工的選聘應以職位的空缺和實際工作的需要為出發點,以職位對人員的實際要求為標准,選拔、錄用各類人員。

4)量才使用原則
量才使用就是根據每個人的能力大小而安排合適的崗位。人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一個人只有處在最能發揮其才能的崗位上,才能幹得最好。

5)程序化、規范化原則
員工的選拔必須遵循一定的標准和程序。科學合理地確定組織員工的選拔標准和聘任程序是組織聘任優秀人才的重要保證。只有嚴格按照規定的程序和標准辦事,才能選聘到真正願為組織的發展作出貢獻的人才。

6)因材起用原則
所謂因材起用,是指根據人的能力和素質的不同,去安排不同要求的工作。從組織中人的角度來考慮,只有根據人的特點來安排工作,才能使人的潛能得到最充分的發揮,使人的工作熱情得到最大限度的激發。如果學非所用、大材小用或小材大用,不僅會嚴重影響組織效率,也會造成人力資源計劃的失效。

7)用人所長原則
所謂用人所長,是指在用人時不能夠求全責備,管理者應注重發揮人的長處。在現實中,由於人的知識、能力、個性發展是不平衡的,組織中的工作任務要求又具有多樣性,因此,完全意義上的「通才」、「全才」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組織也不一定非要選擇用這種「通才」,而應該選擇最適合空缺職位要求的候選人。有效的管理就是要能夠發揮人的長處,並使其弱點減少到最小。

8)動態平衡原則
處在動態環境中的組織,是不斷變革和發展的。組織對其成員的要求也是在不斷變動的,當然,工作中人的能力和知識也是在不斷的提高和豐富的。因此,人與事的配合需要進行不斷的協調平衡。所謂動態平衡,就是要使那些能力發展充分的人,去從事組織中更為重要的工作,同時也要使能力平平、不符合職位需要的人得到識別及合理的調整,最終實現人與職位、工作的動態平衡。

人員配備工作必須按照系統的方法來進行,即:組織目標和計劃是組織結構設計的依據,現有的和預期的組織結構,決定了所需主管人員的數目和種類。通過對主管人員的需求分析,在徵聘、選拔、安置和提升的過程中,利用外部的和內部的人才來源,同時還要對主管人員進行考核、訓練和培養。適當的人員配備有助於做好指導與領導工作,同樣,選拔優秀的主管人員也會促進控制工作。人員配備要求採取開放的系統方法,這種方法要在組織內部貫徹,反過來又和外部環境有關。組織內部因素應予以重視,沒有適當的報酬,就不能保持吸引住優秀主管人員。外部環境也不容忽視,否則,就會阻礙組織正常發展。

⑤ 怎樣建立科學的人員配置體系

績效管理體系的構建,在任何公司都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國內有一項調查研究資料,通過對已建立績效制度的92家大、中型公司進行的調查表明:大約有65%的公司對他們的績效管理制度有一定程度上的不滿,有15%以上的公司認為現有績效管理制度不能滿足公司的發展需要。國外有些管理權威甚至提出一種更為消極的觀點,他們把績效管理稱為「管理的七大致命疾病之一」。由此可見,企業實施績效管理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夯實基礎,循序漸進,不斷完善,是一個持續循環,漸進提升的過程。XX集團自有目的地實施績效考核(一開始只能叫做績效考核,還談不上績效管理。即使是現在,雖然早已有了績效管理的意識,但仍未真正起到「管理」的作用,實質上仍是以「考核」為主)以來,已有近10年的時間。這10年來,經過不斷的嘗試、調整,中間走了很多彎路,已初步建立起績效管理體系的基礎,但很不完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藉此機會,結合XX集團績效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科學、合理的績效管理體系如何才能建立起來。一、績效管理概述(一)績效管理的定義績效管理,是指各級管理者和員工為了達到組織目標共同參與的績效計劃制定、績效輔導溝通、績效考核評價、績效結果應用、績效目標提升的持續循環過程。績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續提升個人、部門和組織的績效。這里有一點一定要注意,績效管理一定要以激勵為中心,努力發揮其正面導向作用。重處罰,輕獎勵,是不少企業老闆的管理思維。雖然這種思維在特定企業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從中國的大環境、現代企業管理的趨勢和中國新一代職業人群的心理特點看,對於被管理者還是要多用鼓勵、贊揚、激勵,少批評、處罰。罰字當頭,在績效管理的指導方向上就出現了偏差。沒有哪一個職業者願意呆在一個動輒受罰的企業,尤其是創新性行業的企業。績效管理不應只是罰,而是讓員工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貢獻取得報酬,達到目標就給予相應的績效獎勵,沒有達到目標則沒有績效獎勵。只有長期沒有達成目標可能會受到降薪或其他的處罰,但這也是占很小的比重。總之,績效管理要「獎字當先,獎大於罰」,這樣才能有效牽引員工積極奮進。所以說,員工討厭的是糟糕的績效管理,喜歡的是科學的績效管理。好的績效管理能激發員工上進,調動起員工的積極性。績效管理是激勵性、系統性的管理體系。(二)績效管理與績效考核的區別跟聯系績效考核(技術層面)績效管理(組織層面)聯系績效考核是績效管理其中的一個環節,它為績效的反饋和應用提供了前提和依據區別點過程完整性管理過程中的局部環節和手段一個完整的管理過程,涉及所有的人員和活動,是一個閉環過程側重點側重判斷和評估,強調事後的評價側重信息溝通與績效提高,強調事先溝通與承諾管理價值人力資源程序管理程序考察對象關注結果關注結果,也關注行為關注點關注結果、關注過去績效關注過程以及改進與提升,著眼於未來績效的提升出現的階段只出現在特定的時期伴隨著管理活動的全過程結果應用關注在工資獎金的分配層面考評結果的應用多元化,除了必要的物質激勵,更關注如何與培訓、員工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發展等掛鉤(三)績效管理的層次及其管理導向由圖可見,績效管理體系是建立在完善的工作業務流程及完備的崗位說明書的基礎上的,然後通過逐級實現員工績效、部門績效、系統績效、企業績效,最終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自下而上,層層保障。(四)高效的績效管理體系應具備的特點1、系統性績效管理體系不僅僅指由績效考核指標構成的績效考核體系,還包括績效目標的確定和分解、績效計劃的制定、績效實施過程式控制制、績效反饋和績效結果應用等環節。只有將績效管理體系作為一個完整的系統來看待,才能使整個績效管理架構發揮「1+1>2」的效果。2、整體性績效管理的對象是企業整體,因此,績效管理體系的設計要關注組織績效目標、部門績效目標與員工個體績效目標的銜接,通過績效目標的層層分解確保整體績效目標的實現。3、可持續性績效管理要兼顧企業短期和長期目標的需要,為企業績效持續提高提供保障。因此,在選擇績效考核指標時,既要設定經營性指標,也要設定發展性指標。4、可調試性一個完善的績效管理體系本身應具有能夠不斷優化調整的機制:績效考核方法的設定、績效指標的選擇等都應能夠隨著企業實際情況的變化而做相應的調整。也就是說,績效管理體系的設計應包含這種周期性調整的機制。5、可操作性績效管理的可操作性原則主要體現在考核指標的數據來源上。考核指標應具有可靠、易獲得的數據來源,以便於考核的實施。(五)、崗位說明書的制訂談到績效管理、薪酬管理,或者說人力資源工作的各項工作的依據和基礎是什麼,首先大家會想到是組織架構,只有確定了組織架構,我們才能在此基礎上,劃分各部門、各崗位的工作職責、工作許可權,規范各項工作流程。組織架構是公司的主體,是組織運行的基礎。那麼如何讓這個組織豐滿起來,各項工作能夠協調的開展運行起來,我們還需要什麼,我們需要的就是崗位說明書。崗位說明書將組織各崗位、各工作流程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保證了各項工作有序的開展完成。所以說崗位說明書是人力資源工作的基石。然而,很多企業並沒有認識到崗位說明書的重要性,在制訂的時候應付、拼湊。基礎沒打牢,如何確保後續工作的有效實施。一套健全的崗位說明書可以發揮以下六大作用:1、為招聘、錄用員工提供依據;2、對員工進行目標管理;3、是績效考核的基本依據;4、為企業制定薪酬政策提供依據;5、員工教育與培訓的依據;6、為員工晉升與開發提供依據。因此,要想讓績效管理體系更加牢固,企業必須重視崗位說明書的制訂,盡可能的完善崗位說明書的內容,為績效管理體系的構建甚至整個人力資源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關於崗位說明書內容及制訂的方法在這里就不再詳細介紹了。二、績效管理體系的構建績效管理不同於績效評價或績效考核,它是包括後者在內整個目標設定與達成循環往復的過程。績效管理的螺旋式推進過程,是促進績效螺旋式提升的手段,這也是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有效的績效管理體系應當是基於「PDCA」形成的績效計劃、績效實施、績效評估、績效改進循環,以保證公司、部門、員工各級績效目標的實現。按照「PDCA」閉環的思路,可以將績效管理體系的構建分為六個環節:P(計劃):制定績效計劃及其衡量標准;D(實施):進行日常的績效實施和指導;C(評估):定期或不定期對績效進行考核、將績效考核結果反饋給被考核者、將績效考核結果加以應用;A(改進):對績效考核結果進行分析並提出改進計劃。其中定期或不定期對績效進行考核就是我們常說的績效考核。另外,對於初次制訂績效管理體系的企業來說,在正式制訂績效計劃及其衡量標准之前,還應該加入一個「績效導入」環節。績效管理體系的各環節如下圖所示。(一)績效導入(初次制訂)績效導入期就是績效前期的准備工作,也就是打基礎的階段,這個階段才是整個績效管理的核心工作,直接影響著公司績效管理推行的成敗。其主要工作包括:(1)公司各項基礎資料整理分析;(2)績效管理培訓工作的開展;(3)中層、高層管理人員及員工的意見調查;(4)績效管理制度及政策確定;1、公司各項基礎資料整理分析企業做績效管理第一步工作就是各項基礎資料整理分析,針對公司的管理系統進行各項工作流程、工作制度的整體梳理,為後面的工作開展制定基本思路。每個企業的管理基礎和管理狀況有區別,所以基礎資料的整理也是有區別的,最主要的資料為:部門組織機構圖(表),崗位編制圖(表),部門說明書,崗位說明書,工作流程圖/表(人事、財務、業務、生產等),各項管理制度(人事、財務、業務、生產等),薪酬狀況(核心問題)。要推行績效管理工作,首先上面的基本信息都是必須進行整合分析的,一般已經具備的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更新調整。尤其很多公司這些基本信息都不完善,那麼就需要先以這些基本資料的整理為績效推行前的首要工作。通過以上的工作信息梳理,我們了解了企業人員的基本情況,了解了部門的權責,了解了公司各項業務的銜接。還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要開展,即薪酬狀況的了解。公司是經濟組織,作為經濟組織,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經濟利益的分配。我們推行績效管理也就是對經濟利益進行合理分配,實現按勞得酬。所以薪酬管理是企業管理最核心的一項工作,也是績效管理開展中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有完善薪酬體系的公司,要考慮如何調整薪酬結構,將績效工資合理劃分出來,沒有完善績效體系的公司,要考慮如何在推行績效的同時建立合理的薪酬體系。這也決定了公司績效推行的成敗。整合分析了以上信息,我們就可以開始績效管理前期的正式導入工作了。2、績效管理培訓工作的開展績效管理的導入,第一項工作就是培訓,這個培訓工作會貫徹績效管理工作的始終。前期的培訓工作主要有3個:(1)績效管理培訓:什麼是績效管理,什麼是績效考核,績效管理同我們的工作有什麼關系,績效管理的戰略意義(高層以此為核心)、管理意義(中層以此為核心)、工作執行與業績提高意義(基層管理與員工以此和核心),績效管理的優缺點,績效管理成功案例分析,績效工資的設定,績效結果的使用,績效管理的雙刃劍功能,績效成敗案例討論,公司績效管理委員會的建立意義。(2)績效考核操作培訓(績效實施期開展):如何開展績效考核,我們在績效考核中的工作和關系如何,如何拿到高的績效,績效面談如何開展,績效申訴如何開展。(3)績效管理總結會議培訓(績效改進期開展):如何對部門、個人績效進行總結,改善計劃如何實施,如何同員工探討提高。導入期的培訓工作主要是開展第(1)項培訓,當然這些培訓都是分為多次課程開展的,針對不同的管理層級要適當調整培訓講義,將學員們最關注的地方作為培訓的核心開展。而且培訓內容要和第3項工作「中層、高層管理人員及員工的意見調查」相結合。3、中層、高層管理人員及員工的意見調查為什麼要把調查工作放到培訓工作之後呢,因為信息的多元化,導致中高層管理人員及員工都會對績效管理有一鱗半爪的了解,所以首先對績效管理這個概念進行整體的、統一的灌輸,使公司內部對績效工作有一個統一的認知,在這個認知的基礎上開展調查,我們的工作才會事半功倍。調查工作以培訓+座談(部門面談、個人面談)+調查表的形式開展,雖說會比較復雜,可是只有讓員工參與進來,讓績效管理成為每個員工、每個部門的工作,我們的績效管理體系才會有效。同時也可以使員工體會到公司管理的公平公正性,體會到自己的價值與被尊重,為我們後期的工作打好人際基礎。通過調查將各層級的意見匯總起來,進行討論解決,從而能夠大體確立公司的績效制度及管理方案。其中績效管理委員會的建立,是績效工作的一項有力保障,將各部門的實權人物納入其中,使績效會議能夠一次到位,不需要多次溝通確認,而且將績效問題轉嫁到部門和公司管理層級,這才是績效管理的重要意義。4、績效管理制度及政策確定績效管理制度和政策的確定,是各管理層級意見的統一,我們需要根據這個統一的核心,進行績效管理制度的擬定,通過管理層的討論認可,就可以進行又一次的培訓工作,使績效管理制度正式確立下來,我們績效導入期的第一個勝利就取得了。在績效管理制度中,明確了各層級的績效工作權責,明確了績效工資的核發政策,各崗位考核周期,績效結果應用及獎懲等相關內容。從而搭建起公司最基礎的績效框架,剩下的只需要完善豐滿其內容就可以了。(二)績效計劃(P)績效管理制度的建立,為績效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核心思想和基本政策。後續就需要以此為基礎,制訂績效計劃和目標。績效計劃的主要內容包括:本崗位在本次績效周期內的工作要項;工作結果的預期目標;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障礙;各崗位在完成工作時擁有的權力和可調配的資源;組織能夠為員工提供的支持和幫助以及溝通方式等。績效目標應遵循「自上而下層層分解,自下而上層層保障」的原則,將公司總目標層層分解到每個部門、每位員工。績效考核指標體系設計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的設計包括績效考核維度的選擇、績效指標的設計、相應績效標準的設定、績效指標的權重選擇、數據來源設定、考核周期選擇等。(1)績效考核維度的選擇績效考核維度的選擇指對績效考核的關注點進行分類概括,確保所選擇的維度能夠保障戰略目標的實現,同時又具有可操作性。對於平衡計分卡這種考核方法,可以省略考核維度選擇這一步,因為平衡計分卡要考核的維度已經是確定的了。(2)績效指標的設計績效指標是指從哪些具體方面對工作績效進行衡量或評價。績效指標的設計要遵循SMART原則。通常,績效指標的設定都採用從上到下分解的方法。KPI的考核維度、目標管理的目標、平衡計分卡的四個方面都可以作為績效考核指標分解的起始基礎。(3)相應績效標準的設定績效標準是指對應於每一項績效指標,工作績效應達到的水平。績效標準的設定應遵循兩條基本原則:量化、適度。量化是指對於能夠設置定量標準的指標,要設定量化的考核標准;對於不能夠設置定量標準的指標,要進行定性分級。考核標準的設置還要遵循適度的原則。過高的標准容易打消努力的積極性;過低的標准則會導致工作懈怠,影響企業戰略的實施進程。(4)績效指標的權重選擇權重代表指標的相對重要性,表明在一定時間內所關注問題的優先順序。可以採用德爾菲法與配對比較法相結合的權重設置方法。(5)數據來源的確定數據來源的確定有助於提高績效考核的客觀性和公平性,減少考核過程中負面的人為影響因素;明確各部門和人員在績效考核中的職責分工;同時也是驗證績效指標設置是否合理的必要一環,不合理的績效指標可能會無法確定數據來源。(6)考核周期選擇根據績效考核的具體需要確定績效考核周期。績效考核周期設定的總體原則是從上到下逐漸縮短。例如,集團公司對子公司的績效考核周期可以設定為「年度考核」,部門級的考核周期可以設定為「半年度考核+年度考核」,員工級的考核周期則可以設定為「季度考核+年度考核」。績效計劃和目標的制定應在人力資源部的組織與協調下,由員工的直接領導和員工本人共同完成。直接領導和員工一起就員工本年度將要做什麼、為什麼要做、需要做到什麼程度、有哪些考核指標、何時應做完等問題進行識別,是一個相互理解並達成共識的過程。並且最終要以書面的形式形成績效計劃責任書。(三)績效實施(D)績效實施與輔導是績效管理中佔用時間最長的一個環節,卻也是在績效管理中最容易忽視的環節。應在人力資源部的協調下,由員工的直接領導對員工績效的實施情況加以了解和輔導。績效實施與輔導的過程,就是員工的直接領導回答如下問題的過程:所定工作目標進展如何?哪些方面進行得好?哪些方面需要進一步改善和提高?員工是否在朝著既定的績效目標前進?為使員工更好地完成績效目標,需要做哪些改善?在提高員工的知識、技能和經驗方面,管理者需要做哪些工作?是否需要對員工的績效目標進行調整,如果需要,怎樣調整?管理者與員工在哪些方面達成了一致?管理者與員工需要在哪些方面進行進一步的溝通探討?績效實施與輔導實際上是對績效實施的過程式控制制。(四)績效評估(C)這一環節包括三方面內容:定期或不定期對績效進行考核、將績效考核結果反饋給被考核者、將績效考核結果加以應用1、定期或不定期對績效進行考核績效考核與績效計劃環節緊密相連,就是以工作目標為導向,以工作標准為依據,利用合理的評價方法與衡量技術,對員工在工作過程中的態度、行為及其業績進行評價的過程。絕大多數企業都把績效管理當成了績效考核,所以很多公司表面上推行的是績效管理,實際上只能算作績效考核。績效考核方法選擇績效考核方法的選擇需要綜合考慮實用性、成本、工作性質三項重要因素。(1)實用性不同考核方法側重點不同。例如,360度考核方法側重考核者的選擇;KPI側重指標的選擇;平衡計分卡側重通過考核指標維度保障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目標管理則側重於目標的設定。(2)成本成本包括開發成本和執行成本兩部分內容。開發成本主要是指建構考核體系所需投入的時間、人員、費用成本等;執行成本主要指評價者需要提供的時間和精力等。(3)工作性質不同工作性質可以收集到的績效數據不同,例如,有的工作需要以行為衡量(如接待員)、有的需要以結果衡量(如高層經理、銷售員、操作工人)。比較常用的績效考核方法有平衡計分卡(BSC)、目標管理(MBO)、KPI、360度、行為錨定法等等。這些績效考核方法都各有側重,在實際應用中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甚至很多情況下需要結合使用。例如,平衡計分卡通常需要與KPI結合使用(這也是XX集團目前所採取的方法),因為平衡計分卡側重於考核維度的選擇,而KPI則是一種成熟的選擇指標的方法;實際應用中,可以利用KPI的方法選擇平衡計分卡四個維度的考核指標。除此之外,同一企業的不同績效考核對象也應根據實際需要選擇不同的績效考核方法。例如,部門績效可以選擇平衡計分卡、目標管理、KPI等考核方法,不適用對個體行為進行考核的行為錨定法等;員工績效可以選擇目標管理、360度等考核方法,過於簡單的個人崗位以及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崗位則不適用平衡計分卡等考核方法。2、將績效考核結果反饋給被考核者績效反饋是績效管理的重要環節,是為了達成設定的目標、實現業績成果而採取的改善不理想行為表現、鞏固加強優良行為表現的溝通過程。考核僅僅是手段,績效管理的積極目的是使員工了解個人績效目標與企業要求之間的差距,分析原因,提供解決措施,促進員工的發展,使員工在執行企業任務的同時認識和利用自身全部潛能來提高工作業績,實現企業與員工利益的統一。很多企業在績效考核結束後,認為績效管理就結束了。這是根本錯誤的。績效考核之後,管理人員要重視績效反饋與溝通。績效管理是管理者和員工持續的雙向溝通的一個過程。績效反饋與溝通主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告訴員工績效考核的結果,哪些做的好,哪些出現了問題,如何進行改善等等問題。包括上下級之間對考核結果進行溝通的過程、達成共識的過程。有效的績效反饋可以通過與員工的溝通,使員工明確其績效表現,正確認識其優勢與不足。與員工的績效溝通還能夠使員工更加認同績效考核結果,減少甚至避免其對績效管理可能產生的不滿情緒。3、將績效考核結果加以應用績效考核結果的應用就是根據評價結果,對被考核人進行激勵,兌現績效回報的承諾。績效考核的根本目的,是建立一種反饋機制。只有把考核的結果與人力資源管理決策掛鉤,才能真正發揮作用,改變人們的行為,充分調動廣大員工的積極參與,幫助組織獲取競爭優勢。企業應重視績效結果的應用。不同的績效考核結果要進行不同的應用,績效結果應用主要有:晉升、培訓、獎金、加薪等。績效結果應用范圍廣闊,可以用於人力資源管理和企業管理的多個方面。(五)績效改進(A)績效改進需要確認工作績效的差距,查明產生的原因,制定並實施有針對性的改進計劃,不斷提高績效水平。在績效評估的基礎上,知曉了考核的結果。要組織改進,還必須進行「五比」,將工作結果進行比較找到差距。「五比」是業績比較的五種方式,包括:與計劃比、與過去比、與同事比、與對手比、與標桿比。針對存在的差距,我們還得進行分析,找出原因。原因分析的常用工具可以運用精細化管理手法:QC七大手法、新QC七大手法、IE手法等。通過原因分析,就可以擬定相應的對策了。最後,根據改進對策,組織績效改進工作,使既定目標得以實現。根據績效改進的方式,可以採用職責改進、協調改進、培訓改進、創新改進、外援改進五種。另外,績效改進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要素:意願——要幫助員工建立想改變的願望。如果員工自身不想改變,那麼後續的工作就很難開展。知識和技能——使員工了解到自身的能力與差距,知道應做什麼,並知道應如何去做。氛圍——為員工提供一種鼓勵其改進績效的工作環境,在遇到困境時能夠得到直接主管的協助,給予適當的輔導。獎勵——要使員工相信行為改變後會獲得獎勵;獎勵要適時、適度,要有針對性。以上便是績效管理體系構建的全過程,另外,在構建過程中要注意避免績效管理的幾種通病:(1)績效目標「霸王主義」——確定考核目標時硬壓高目標,沒有商量的餘地,結果就是被考核人消極應付。如果一個目標是不管怎樣努力都無法實現的話,就不會有人去努力實現這個目標。(2)績效計劃「主觀主義」——被考核人擬定績效計劃時不依據客觀情況,不徵求上級和下級的意見,想當然,導致計劃執行不順,效果不佳。(3)績效考核「秘密主義」——數據來源不可靠,或沒有數據,考核憑印象,不敢公開考核過程,只是最後簡單給出考核結果。這種考核的結果就是很多員工心裡不服,意見很大,最後都不把考核當一回事了。(4)績效溝通「虛無主義」——不進行績效溝通或簡單就考核結果的認可溝通,員工不能正確、准確認識績效考核及後續的進步方向。績效管理成了管理人員的「獨角戲」,員工從沒成為「劇中人」。(5)績效輔導「放任主義」——在績效計劃實行的過程中,對被考核人不聞不問,員工無法感受到考核人對自己的關心。績效管理既要關注績效的結果,更要關注績效的過程,沒有好的過程就沒有好的結果。考核人不能只做一個「驗屍官」。績效管理的目的是要通過管理手段對被考核人產生激勵作用,促使被考核人取得更高的業績。這樣在績效管理中就離不開貫穿全過程的溝通交流,離不開在考核人與被考核人之間取得共識。這個溝通貫穿著從「績效導入」到最後「績效改進」的各個環節。也只有這樣才能吸取多方面的意見,形成科學、適用的績效管理體系,保證績效管理的「公開、公平、公正」。績效管理注重過程管理,強調績效溝通,需要層層保障!它是企業全系統的工程,要求從上到下各層級、從左到右各部門的參與。如果將績效管理完全看做人力資源部的事情,績效管理必然會遇到重重阻礙。因此,堅持全面的、系統的與辯證的觀念,切實把績效管理落到實處,應成為企業開展績效管理工作的基點。

⑥ 巡更系統人員設置怎麼設置

1、首先按照巡更系統程序,然後進行登錄,一般巡更系統都會設置各種許可權的賬號,像管理員,超級用戶,一般用戶等等,根據需要我們可以進行添加即可。
2、當需要進行巡更系統設置,初始化相應的數據,配置軟體的相關功能的時候,使用超級用戶登錄,然後進行系統設置,設置相關的日誌文件保存位置,公司信息等等。
3、還需要進行巡邏器的數據初始化工作,巡邏點的連接配置工作,這里就需要讓系統通過usb或者串口連接巡邏器進行配置設置。
4、然後就可以讓管理員使用管理員賬號,進行登錄並對巡邏的相關事務進行管理設置。
5、最後當管理員需要將巡邏數據調出來查看的時候,就需要首先進行巡邏數據報表生成。

⑦ 如何進行合理的人員配置

對企業組織結構、崗位職能與人員配置的合理性分析,一般包括:

(1)整個單項工作流程工作量與完成工作流程的時間分析其中包括完成正常作業、疲勞、延誤、工作環境配合、努力等因素的時間標准,然後據此測算出單位整體工作量所需投入人力的數量。

(2)單位整體工作量分析

單位整體工作的分析一般有以下幾種方法:

1)經驗判別法:指根據各部門主管及人事、策劃部門人員的經驗,分析出各性質工作對單項任務完成所需的工作時間,由此判斷出人力標准量。

2)統計法:統計法指利用部門相同或類似某單項生產、計劃和任務完成所需的工作量和人事統計紀錄,對部門的工作負荷進行研究與分析,然後利用統計學平均數、標准差等來確定完成某項工作所需的人力標准。

3)隨機抽樣法:隨機抽樣法是依據統計學原理,以隨機抽樣的方法來測定一個部門在一定時間內,從事某項工作所佔規定時間的百分率,然後根據百分率來計算效率標准。該法適用於無法以工作時間衡量的工作。

如果企業組織中的管理職位與非管理職位的比例失諧,會造成組織管理跨度和管理深度的失衡。

2.工作職能與技能的合理性分析

(1)崗位類型與性質分析

基本可分為:業務、技術、生產與管理四類人員。工作性質可基本定位為:直接和間接兩類人員。

(2)年齡結構分析

年齡結構分析是為了分析組織崗位的職能、任務和效率是否與組織發展相匹配的關系。一般內容包括:組織人員年齡老化率、對新知識和新技術的吸收能力、體能負荷等。

(3)文化素質分析

文化素質分析是指對現有工作人員受教育程度和受培訓的狀況分析。因為,企業員工文化知識層次的高下可決定其所能承受工作和任務的能力,並且,企業組織可以根據調查分析的結果,對企業的崗位人員配置、調整和培訓工程進行更切合實際的計劃與安排,從而使企業員工的素質和企業的工作現狀相匹配,達到適才適用的目的。

⑧  優化人力資源的配置

一、優化人力資源配置的意義

人力資源是最重要的生產要素,是最重要的資源。資源是經濟學范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力資源必須優化配置,有效利用,從而達到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效益的目的。

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在地勘單位和企業,是指企業的全部員工與生產經營系統的實際需要相吻合,達到最優配置,即要使職工不僅在數量上,而且在素質和能力及其結構上,都要與企業的生產技術設備狀況、管理與經營系統各崗位的要求形成最佳的匹配,使企業這個組織系統,所用的人力資源是最少的,但系統的功能是最大的。

二、優化人力資源配置的主要工作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切實抓好企業組織機構的設計與管理

1.企業組織機構設計與管理的意義

作為企業組織,它是以盈利為目的。以資源投入為手段並以法定手續注冊登記的法人,是社會經濟組織。通過組織機構的設計與管理,解決分工協作、職責許可權劃分、人力資源配置以及組織機構形態的選定等重大問題,以達到協調群體行為,實現「人」與「事」的最佳配合。經過組織設計得出的職位及每個職工的任職資格,是企業使用人力資源、配置人力資源的科學依據。

2.組織機構設計的主要原理

(1)同素異構原理。同樣數量的人,用不同的組織網路連結協作起來,形成不同的權責結構和協作關系,可以取得完全不同的效果。組織結構合理,系統功能強,容易形成合力,則會產生1+1>2的效果。反之,組織鬆散,內耗嚴重,破壞了系統功能,則產生1+1<2的效果。石墨與金剛石同是由數量相同碳原子組成,但石墨很軟,而金剛石十分堅硬,其原因,是碳原子的結構方式不同。

(2)職責分明,責權對等原理。只有使每個職務或崗位的職責明確,責權相應,同時,按職級原則形成上下級的責權關系,才能形成指揮、控制和協同運轉的功能系統,有效的組織才得以建立。

(3)目標明確與分工協作原理。一個企業總目標明確,具體目標清楚,並按專門化原則細分為專業工種或職務,形成分工明確,互相銜接、協作的鏈條。

(4)控制管理跨度的原理。管理跨度是管理者直接領導下級的人數。管理者控制跨度的大小直接影響到企業部門的數量、結構及行政層次的多少。一般地說,管理跨度越寬,行政層次越少,組織溝通渠道越短,信息失真程度小,否則反之。跨度大小,取決於領導者的知識、精力和時間,跨度有一個臨界點,超過此點,管理質量就會下降。

(5)高效、精幹、職位最少原理。一個組織機構,每個崗位的工作任務都必須是滿負荷的,工作是高效的。兩個人的工作絕不讓三個人去干,使職位或崗位的總數,在科學合理的基礎上達到最少。

(6)動態平衡原理。組織機構系統設置以後,要隨著生產工藝、經營情況等內外條件的變化,作出相應的調整,在動態中求得相對的平衡。

3.組織機構設計的程序和方法

組織機構設計是一項十分重要而難度又極高的管理工作,它涉及內外環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必須按一定的程序和要求進行(見圖14-1)。

圖14-1組織機構設計程序圖

(1)企業組織目標的設定。企業的目標是由多個目標組成的目標系統,如市場變化、技術革新、生產效率和生產規模、物力財力資源、獲利情況。管理者和員工的工作成效、態度以及公共責任等。這些目標還需進一步細分為具體的可以衡量的作業目標。

(2)職能與部門的劃分,多重目標需要多種工作活動來實現。不同工作活動的分類是職能和部門劃分的依據。

部門劃分要考慮同類職能專業化的程度和實際業務量的大小。在較大型的企業組織里,大都採用職能部門化和生產過程部門化相混合劃分的方式。

(3)部門職責許可權的配備和工作活動劃分,設定職位並進行工作職務分析,編制職位說明書。根據權責明確和分工協作的原理,必須用文件的形式界定各部門的職責許可權,以便使工作有條不紊,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在劃分職責時,最重要的是處理好部門間的界面關系,對那些必須通力合作才能有效完成的工作,必須做出明確的規定,避免相互推諉和職責空檔。

為履行各部門的職責,必須產生一系列的工作活動。把那些同種性質的工作活動歸並在一起,把相似的工作活動歸為一組,或者把大致相似的工作活動歸為一類。一個部門的所有工作活動都分別歸在一個組,並計算出相應的業務工作量。根據工作量的大小,歸並一個工作活動組或相關工作活動組就構成一個職務,或一項單獨工作,據此設定職位或崗位。

在確定職位的基礎上,要組織專門力量進行職務分析(也稱工作分析)。職務分析的內容包括:工作名稱分析,名稱要能反映工作性質和內容;工作任務分析,如工作的中心任務、工作內容、完成工作的方法、步驟等;工作責任分析、盡量用定量方式確定責任和權力;工作關系分析,明確相關工作關系,明確制約、受制約以及升遷調換路線等關系;勞動強度分析,確定標准工作量;工作環境分析,分析工作的物理環境,安全衛生環境和社會環境,社會環境包括同事間關系、工作環境的孤獨程度等。

職務分析結果,要用文件形式來表達,即編製成職位說明書。職位說明書的基本內容包括工作描述和任職者的說明。工作描述包括工作內容、任務、職責、工作結果、工作標准、工作環境等,任職者說明指任職者的資格要求,如技能、學歷、經驗、體能等。

職務分析及職位說明書在現代人事管理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人員錄用、配置、晉升、分配、考核、培訓、安全保證等工作的重要依據,同時它對於組織機構的科學組建,既具有基礎性功能又具有修正完善的功能。

(4)組織機構的類型選擇及編制組織機構管理文件。

Ⅰ.組織機構的類型

傳統的企業組織有直線式組織、職能式組織和直線職能組織三種,隨著企業經營的多元化、國際化的迅速發展,又出現了「事業部組織」、「超事業部組織」、「矩陣式組織」以及「立體型(多維型)組織」。這里簡要介紹。其中的四種組織。各單位可視情況選擇運用其一。

① 直接職能式組織:這是目前地勘單位和企業較常採用的組織形式。其本質是一種劃分區域的組織形態。它以直接式為基礎,因而管理集中統一,同時各級又設立了職能部門承擔專業管理任務,彌補了主管領導專業上的不足,提高了決策質量和工作效率。

② 事業部組織:其實質是一種分權管理的組織形態。在一個大企業的組織系統中,把那些具有相對獨立的業務部門劃分為各個事業部單位,使之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總公司對事業部具有資金運用、原材料分配的控制權、事業部負責人的任免權和發展戰略的決策權。

③ 矩陣式組織:是由職能部門與專業或項目組相互配合所形成的組織形態。隨著工程或項目的復雜化,常組成特定項目進行施工或開發。這種組織形態具有分工明確,多專業交叉融合,決策迅速,層次少,橫向聯系增強,高層領導可擺脫日常事務等優點。

④立體型(多維型)組織:它是大型企業集團所採用的一種新型的組織形式。它在事業部和直線職能組織的基礎上,增加了地域和時間的觀念,使組織對環境的適應得以強化。

Ⅱ.組織機構管理文件的編制

組織機構管理文件是由組織運行和實施管理的一系列相應規定、章程和制度組成。主要內容包括組織機構建制、部門劃分及職責許可權、內部管理細則以及職位說明書等。這些文件經審定後,由行政頒布實施。

(二)制訂人力規劃

1.人力規劃的意義

人力規劃是指為使企業穩定地擁有一定質量和必要數量的人力,以實現包括個人利益在內的該組織目標而擬定的一套措施,從而求得人員需求量和人員擁有量之間在未來發展過程中的相互匹配。人力規劃是一種戰略規劃,著眼於為未來的生產經營發展准備人才,是優化人力資源配置重要環節。人力規劃有以下作用:

(1)可保證地勘單位在生存發展過程中對人力資源的需求。由於市場需求的迅速變化,競爭激烈化和現代生產技術的引入等。地勘單位生產經營內容會不斷調整,這就要求人力資源必須超前為這種調整做好准備,以保證二者的相互適應。中地公司上海分公司的領導同志深有感觸地說,1997年上海的基本建設投資的總量並沒有減少且略有增加,只不過重點由高層樓房建築轉向了市政工程和路橋設施,所以我們以基礎樁灌注為單一手段的隊伍的經營貨幣總量就大幅下降,如果我們提前預見到這一步,提前1~2年,在專門人才和技術上做些准備,則今天就不會這樣被動了。這充分表明,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地勘單位和企業,其組織狀態是不穩定的,人員的需求在質量和結構上都會有很大波動,需求和擁有之間不會自動實現最佳匹配。因而制訂人力規劃顯得特別重要。這也是今天的地勘單位和計劃經濟時期相比較的又一重大區別之一。

(2)人力規劃是指導管理活動的重要依據。例如人力補充規劃,決定了企業在各個發展階段上錄用人員資格、數量以及對現有人力開發的要求;晉升規劃,指明了晉升的路線、機會、時間和政策;流動規劃指明流動人員的結構、流向以及流動的時間等。

(3)人力規劃對滿足職工需求和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有巨大作用。在完成企業目標的同時,職工的物質需求、精神需求能得到滿足,組織所提供的與職工所需求的大致相符時,職工就會努力進取,在工作上表現出極大的主動性、創造性。否則,在前途和利益未知的情況下,職工往往會下決心離去,另謀高就,這是有用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而人力規劃展示了未來,會引導人們奮發向上。

2.人力規劃的內容

人力規劃內容較多,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晉升規劃:根據企業人員的分布狀況和層級結構,擬定人員的提升政策。把有能力的人提升到充分發揮其能力的工作崗位上,不僅體現了注重能力的思想,也改善了勞動投入產出的經濟性。晉升規劃一般用晉升率、年資、晉升時間等指標來表達。

(2)勞動力更新計劃或補充規劃:其目的在於使企業在預定的各時點上,所需各種資格的人員填補在必將產生的職位空缺上。在地勘單位面臨著技術骨幹(含技術工人)餘缺並存的情況下,補充必要的新生力量與不適應人員的分流下崗,同樣是十分必要的。

(3)職業規劃:職業規劃是規劃一個人工作生涯的人事程序。通過職業規劃把個人的職業發展與組織的發展結合起來,使二者的利益在發展過程中得到實現。這是勞動人事管理以人為本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職業規劃還應包括保持一定強度的人員水平流量的計劃,當上層職位較少而待提升的人員又較多,水平流動可增加崗位新鮮感和工作上的挑戰性;同時,對於一些不適應要求的人還可進行內部流動調整,使之匹配得更好。

(4)全員培訓規劃:全員培訓規劃的目的有二:一是提高員工的整體素質,開發其潛力;二是培訓規劃與晉升計劃、職業規劃等相對應,使培訓完成於晉升和職業崗位變換之前。

(5)勞動力維護規劃:包括職工保健、福利、衛生、安全生產規劃等。

此外還有勞動報酬規劃、勞動人事經費規劃等。

3.人力規劃編制的基本程序

(1)核查現有的人力資源。現有員工的工作狀態分析:與編制定員比較,有無人員富餘或緊缺狀況;每個工作崗位工作任務隨著客觀條件變化工作量是否飽滿,有多大潛力等。

年齡結構分析:企業職工平均年齡以25~40歲為最佳,若大於40歲則應採取更新措施;還應按年齡分段統計各類人員結構,觀察其年齡結構是否為梯形結構,接近退休年齡的應為頂端,底端為青年職工。

業務結構分析:按一、二、三線人員的構成比例、學歷結構比例、工人比例、專業技術人員比例、職稱結構比例、管理人員的職級分布等分類統計,為結構優化和人力發展計劃提供依據。

(2)人力需求預測:主要是預測企業未來的生產經營狀態所決定的人力需求量。如各職能的增減、產品結構的改變、目標市場的變化和市場佔有率的增減、新技術的引進或採用、銷售額水平的變化、生產率水平的變化以及人才、勞務市場變化、員工自然減員狀況等。

人力需求預測技術有上級估計法、經驗法、替換單法、特爾斐法和回歸分析法等常用的幾種方法。上級估計法和經驗法都是依據領導或有關部門的直覺經驗將未來活動轉化為人力需求的主觀預測方法,當組織規模較小,可用於短期或中期的人力需求預測,替換單法是通過職位空缺來預測人力需求的方法。職位空缺主要是因離職、辭退、晉升或業務擴大、經營重點轉換產生的,這種方法可適用於中、長期規劃,也宜於手工操作。特爾斐法是依據專家個人的經驗、知識和綜合能力進行預測,以書面形式背對背地幾輪徵求和匯總,得出較一致的意見;回歸分析法是一種建立數學模型的非主觀的分析法,有相當大的實用價值。它又分單變數和多變數回歸分析兩種方法。

(3)人力供給預測:人力供給預測是得出從現有人力資源中的補給量。地勘單位可採用前面的替換單法進行預測。比較復雜的可採用馬爾科夫模型,用計算機進行處理。

(4)進行需求和供給的綜合分析制定出各種具體的人力規劃。

三、加速推進自主用工機制的建立

地勘單位和企業要真正成為市場主體,成為「四自」的企業,必須有真正意義上的用人主權。只有如此,企業才能從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出發,吞吐勞動力,從而真正實現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

1.加速實施勞動合同制或聘用合同制

真正意義的合同制是到期可以解除或續訂合同,變剛性用工為彈性用工,勞動用工市場化。目前,有少數地勘單位如上海地礦局工程勘查院等單位,經過艱苦努力,解除了少量不需要的原為合同制的職工,這顯示了新的用工機制在萌芽。但絕大多數地勘單位,由於社會保障制度還不健全,難以把大批富餘人員推向社會。在此情況下,可採取兩步走的策略:第一步,現可在1986年以來招收的合同制職工中,將那些長期編余且無崗可上的,或者在社會上已較穩定地從事其他職業的合同工予以解除,交地方勞務市場。這部分職工的養老保險、待業保險大都已交給地方保險部門,因此,經過努力是可以辦得到的。當前,地勘局或部主管部門可對此作出明確的有時限要求的政策規定,予以支持,以免地勘單位,左顧右盼,誰都不先邁步。對一時難解除而又長期不上崗的,可由其自行交納養老保險金,其後再視情況解除合同。第二步,再在原為固定工現為全員合同制的職工中,實施流動,特別是養老保險社會化後,可分別不同情況,先易後難地加速推進職工的流動。

2.計算入力資源的成本與收益,切實搞好富餘人員的下崗分流,實施再就業工程

人力資源作為生產要素投入經濟活動也必須追求最佳的規模效益。假定企業其他投入不變,僅人力投入發生變化。那麼,當人力資源投入的邊際效益(所謂邊際效益是指企業新的人力資源投入所獲得的收益)為零時,企業的效益最大,此時員工的就業量亦為最大。若再增加人力資源投入,則邊際效益會呈負增長,則應裁減冗員,堅持經濟效益第一,安置效益第二的原則。對富餘人員要實施再就業工程,要通過多種渠道安置或培訓,或開辟新的渠道就業,或聘用於其他單位,或自謀職業,或買斷工齡,或內部待業發給最低生活費。但對一些專業技術工人和幹部中的骨幹力量,要注意採取一定的措施予以保持。

3.上級主管部門堅持為地勘單位和企業自主用人創造條件並加強服務

對大中專和技校畢業生繼續堅持雙向選擇,不強行分配。對下崗人員協助多渠道流動;對因市場形勢發生變化而引起的人力資源緊缺的趨勢要協助進行預測。並引導其從長計議,並給財力等的支持。

四、做好人員的選聘錄用工作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用工市場化,地勘單位和企業自主決策用人。不再是以前那樣,分配進來什麼人就用什麼人,在什麼范圍招工就用什麼樣的工人。因此,如何選聘錄用高質量的人員,不僅是企業自己的責任,而且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顯得特別重要。高質量的人力資源是企業競爭力和生命力的集中表現。招聘工作不僅用於新建企業,在現有企業的日常階段也因離職、不稱職、晉升等原因引起企業職位的空缺,要從內、外兩條路線去招聘人才。因此把好選聘錄用這個人力資源的輸入關口,是企業人力資源優化配置的基礎和保證。

要切實掌握選聘錄用工作中人員測試的內容、方法與程序。人員測試的主要內容包括專業技術知識和技能考試、一般知識與能力測驗、特殊能力測驗、智力測驗、個性心理測驗、職業成就測驗、職業道德測驗、工作動機與需求測驗等。上述內容可根據職位要求,進行設計與取捨。常用的測驗方法有筆試、面試、心理測試法、情景模擬測試法(亦稱行為模擬測試法)、現場測試法等。上述每種測試方法,都有很多的內容和技術,需要認真學習和研究。目前,發達國家已有一些先進的方法技術,可結合實際加以運用。

錄用後的上崗試用階段,無論對於從外單位招聘的「能人」,還是對於招聘的剛參加工作的人員來說,都是特別重要的。在此期間考察試用者的實際表現,工作業績,衡量其是否適應於崗位要求,不合格者要堅持辭退,這在招聘公告中必須言明。試用期間的考核結果,還可檢驗招聘錄用工作中使用的各種測試方法技術的可靠與有效程度,以不斷完善招聘錄用工作。

招聘錄用工作具有一定的人事管理技能要求,體現了人事管理理論與實踐的高度結合,這就要求從事人事管理工作的人員必須有多方面的知識,最好有一些是專家。

⑨ 人員配置的概念是什麼管理人員配置有什麼方法

人員配置概論
● 人員配置是對企業各類人員進行恰當而有效的選擇、使用、考評和培養,以合適的人員去充實組織結構中所規定的各項職務,從而保證企業正常運轉並實現預定目標的職能活動。
人員配置的作用(重要性)包括:充分開發企業人力資源;有效發揮組織結構功能;提高群體質量,形成最佳工作組合;強化管理職能,完善企業管理系統。
● 人員配置基本原則有系統開發;協調發展;選賢任能;適才適用;揚長避短;群體相容。
管理人員配置方法有;比較法、職務系數法、時距判定法。

⑩ 人力資源配置方案

人力資源管理要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人事相宜,最大限度地發揮人力資源的作用。但是,對於如何實現科學合理的配置,這是人力資源管理長期以來亟待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怎樣才能對企業人力資源進行有效合理的配置呢?必須遵循如下的原則: 1.能級對應原則 合理的人力資源配置應使人力資源的整體功能強化,使人的能力與崗位要求相對應。企業崗位有層次和種類之分,它們占據著不同的位置,處於不同的能級水平。每個人也都具有不同水平的能力,在縱向上處於不同的能級位置。崗位人員的配置,應做到能級對應,就是說每一個人所具有的能級水平與所處的層次和崗位的能級要求相對應。 2.優勢定位原則 人的發展受先天素質的影響,更受後天實踐的制約。後天形成的能力不僅與本人的努力程度有關,也與實踐的環境有關,因此人的能力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其個性也是多樣化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有其總體的能級水準,同時也有自己的專業特長及工作愛好。優勢定位內容有兩個方面:一是指人自身應根據自己的優勢和崗位的要求,選擇最有利於發揮自己優勢的崗位;二是指管理者也應據此將人安置到最有利於發揮其優勢的崗位上。 3.動態調節原則 動態原則是指當人員或崗位要求發生變化的時候,要適時地對人員配備進行調整,以保證始終使合適的人工作在合適的崗位上。崗位或崗位要求是在不斷變化的,人也是在不斷變化的,人對崗位的適應也有一個實踐與認識的過程,由於種種原因,使得能級不對應,用非所長等情形時常發生。因此,如果搞一次定位,一職定終身,既會影響工作又不利於人的成長。能級對應,優勢定位只有在不斷調整的動態過程中才能實現。 4.內部為主原則 一般來說,企業在使用人才,特別是高級人才時,總覺得人才不夠,抱怨本單位人才不足。其實,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人才,問題是「千里馬常有」,而 「伯樂不常有」。因此,關鍵是要在企業內部建立起人才資源的開發機制,使用人才的激勵機制。這兩個機制都很重要,如果只有人才開發機制,而沒有激勵機制,那麼本企業的人才就有可能外流。從內部培養人才,給有能力的人提供機會與挑戰,造成緊張與激勵氣氛,是促成公司發展的動力。但是,這也並非排斥引入必要的外部人才。當確實需要從外部招聘人才時,我們就不能「畫地為牢」,死死的扣住企業內部。1.合理調整生產一線,特別是採掘一線的人員結構。要按照精幹、高效的原則,把不適應生產一線工作的年老體弱人員調整出來,把身強力壯的人員充實到生產一線崗位上去,使生產一線的職工隊伍始終保持精兵強將的態勢,以保證生產一線人員能有旺盛的精力去完成各項生產任務。 2.要根據生產實際需要,參照生產一線的人員數量和工作量,按比例配置輔助人員,使之既能保質保量,按時完成生產任務,又不浪費勞動力。 3.對地面和機關崗位的人員配置,要杜絕因人設崗現象的發生。對可兼職作業的崗位要予以合並,以確保人力資源的舍理利用。 4.要公開、公平、公正地讓每個職工憑自己的能力競爭上崗。對上崗人員要實行三級動態管理。即:將上崗人員劃分為優秀、合格、臨時三種上崗身份,並根據每個上崗人員的實際工作業績,定期實行三種身份相互轉換制度。讓每個上崗人員既有動力,又有壓力。 5.在人力資源配置過程中,要打破工人、幹部的身份界限,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同時也應打破大中專畢業生必須分配到管理崗位上去工作的觀念,可以把他們分配到一些技術含量較高的工人崗位上去工作。讓他們在實踐中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用他們掌握的理論知識去彌補實踐中的缺陷,以促進相關崗位的技術進步。 6.在配備各個崗位的生產(工作)人員時,應採取老、中、青三結合的方式,充分發揮傳、幫、帶的作用。讓每個崗位的年齡結構、知識結構、體能結構都符合優化配置原則,使經驗豐富、技術水平高的老職工與精力充沛、體格健壯的年輕職工之間形成一種互補效應,以確保能高效率地完成企業的各項既定目標。

熱點內容
密碼鎖如何密碼解鎖 發布:2025-01-25 04:25:16 瀏覽:385
ebay如何上傳產品 發布:2025-01-25 04:04:37 瀏覽:823
java判斷是否手機訪問許可權 發布:2025-01-25 04:02:28 瀏覽:807
天龍八部3困難福地需要什麼配置 發布:2025-01-25 04:01:49 瀏覽:409
phpmysql網站源碼 發布:2025-01-25 03:56:49 瀏覽:755
安卓手機華為手機哪個牌子好 發布:2025-01-25 03:55:55 瀏覽:25
比亞迪發動機壓縮比 發布:2025-01-25 03:55:16 瀏覽:329
全民小視頻腳本 發布:2025-01-25 03:54:28 瀏覽:926
鸚鵡linux 發布:2025-01-25 03:44:02 瀏覽:197
python如何拋出異常 發布:2025-01-25 03:40:27 瀏覽: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