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剪力牆分布鋼筋的配置應滿足哪些要求
❶ 剪力牆分布鋼筋配置原則有哪些
對剪力牆來說,影響延性和承載力的主要因素是邊緣構件,牆身配筋率ρ在0.1%~0.28%范圍內時牆為延性坡壞,因此對於牆身鋼筋,在非計算控制的情況下,除底部加強區可適當加強外,其他部位都可以按構造配置。 非計算控制時,剪力牆分布鋼筋可按規范構造要求配置,如200mm 厚的普通剪力牆水平及豎向分布鋼筋均可選用2× 8@200(ρ=0.251%)。但當採用HPB235級鋼筋時,因其硬度較軟,由於施工時鋼筋網自身的穩定要求,豎向分布鋼筋一般不小於2× 10@200;另外當某層牆體高度較高時,出於施工的要求,也應適當提高豎向分布鋼筋的配筋率(採取加大直徑或減少間距等措施)。
❷ 剪力牆結構中,分布鋼筋的作用是什麼構造要求是哪些
分布鋼筋的作用:
1、使剪力牆有一定的延性,破壞前有明顯的位移和預兆,防止突然脆性破壞;
2、當混凝土受剪破壞後,鋼筋仍有足夠的抗剪能力,剪力牆不會突然倒塌;
3、減少和防止產生溫度裂縫;
4、當因施工拆模或其他原因使剪力牆產生裂縫時,能有效地控制裂縫繼續發展。
構造要求:
1、一、二、三級抗震等級的剪力牆的水平和豎向分布鋼筋配筋率均不應小於0.25%;四級抗震等級剪力牆不應小於0.2%,分布鋼筋間距不應大於300mm;其直徑不應小於8mm。
2、剪力牆厚度大於140mm時,其豎向和水平分布鋼筋應採用雙排鋼筋;雙排分布鋼筋間拉筋的間距不應大於600mm,且直徑不應小於6mm。
結構形式的特點是:
1、結合建築平面,利用間隔牆位置來布置豎向構件,基本上不與建築使用功能發生矛盾;
2、牆的數量可多可少,肢長可長可短,主要視抗側力的需要而定,還可通過不同的尺寸和布置來調整剛度中心的位置;
3、能靈活布置,可選擇的方案較多,樓蓋方案簡單;
4、連接各牆的梁,隨牆肢位置而設於間隔牆豎平面內,可隱蔽;
5、根據建築平面的抗側剛度的需要,利用中心剪力牆,形成主要的抗側力構件,較易滿足剛度和強度要求。
❸ 剪力牆水平筋的規范要求
設置拉筋時,由於其不承受結構內力,鋼筋截面都比較小,一般採用6mm或8mm鋼筋,兩端做成180°彎勾,並用鐵絲固定就可以了。
1、間距不應大於600mm,直徑不應小於6mm(一般取為φ6@600)《高規》
2、底部加強部位,約束邊緣構件以外的拉筋間距應適當加密(一般取為φ6@400)
3、構造邊緣構件陰影區域內拉筋的水平間距不應大於縱向鋼筋間距的2倍(《砼規》11.7.16)
(3)一般剪力牆分布鋼筋的配置應滿足哪些要求擴展閱讀
剪力牆結構形式的特點是:
①結合建築平面,利用間隔牆位置來布置豎向構件,基本上不與建築使用功能發生矛盾;
②牆的數量可多可少,肢長可長可短,主要視抗側力的需要而定,還可通過不同的尺寸和布置來調整剛度中心的位置;
③能靈活布置,可選擇的方案較多,樓蓋方案簡單;
④連接各牆的梁,隨牆肢位置而設於間隔牆豎平面內,可隱蔽;
⑤根據建築平面的抗側剛度的需要,利用中心剪力牆,形成主要的抗側力構件,較易滿足剛度和強度要求。
❹ 剪力牆結構的布筋要求,結構上應注意的問題
樓主,請看鋼筋圖集03G101-1的36到40頁里有很詳細剪力牆結構的布筋要求的
❺ 剪力牆的水平筋綁扎應滿足什麼要求可以用梅花綁嗎 還是可以跳幾各再綁扎一次
摘要 鋼筋混凝土剪力牆水平及豎向分布鋼筋的直徑不應小於8mm,間距不應大於300mm。
❻ 朱炳寅「四大名著」中對抗規中規定的剪力牆豎向分布筋直徑不宜小於10,解釋為施工要求,具體指什麼
抗規:6.4.3 抗震牆豎向、橫向分布鋼筋的配筋,應符合下列要求:
1 一、二、三級抗震牆的豎向和橫向分布鋼筋最小配筋率均不應小於0.25%,四級抗震牆分布鋼筋最小配筋率不應小於0.20%。(是強條)
......(略)
6.4.4 抗震牆豎向和橫向分布鋼筋的配置,尚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略)
2(略)
3
抗震牆豎向和橫向分布鋼筋的直徑,均不宜大於牆厚的1/10且不應小於8mm 豎向鋼筋直徑不宜小於10mm。
所以:①受制於最小配筋率;②豎向鋼筋直徑若小於10mm,施工安裝站不直、且不便於採用電渣壓力焊,或別的焊接施工。
❼ 底部加強區剪力牆水平分布筋有哪些構造要求
GB5011-2010《建築抗震設計規范》
6.4.3 抗震牆豎向、橫向分布鋼筋的配筋,應符合下列要求:
1
一、二、三級抗震牆的豎向和橫向分布鋼筋最小配筋率均不應小於0.25%,四級抗震牆分布鋼筋最小配筋率不應小於0.20%。
註:高度小於24m且剪壓比很小的四級抗震牆,其豎向分布筋的最小配筋率應允許按0.15%採用。
2
部分框支抗震牆結構的落地抗震牆底部加強部位,豎向和橫向分布鋼筋配筋率均不應小於0.3%。(以上為強條!)
6.4.4 抗震牆豎向和橫向分布鋼筋的配置,尚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抗震牆的豎向和橫向分布鋼筋的間距不宜大於300mm,部分框支抗震牆結構的落地抗震牆底部加強部位,豎向和橫向分布鋼筋的間距不宜大於200mm。
2
抗震牆厚度大於140mm時,其豎向和橫向分布鋼筋應雙排布置,雙排分布鋼筋間拉筋的間距不宜大於600mm,直徑不應小於6mm。
3
抗震牆豎向和橫向分布鋼筋的直徑,均不宜大於牆厚的1/10且不應小於8mm 豎向鋼筋直徑不宜小於10mm。
jgj3-2010《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
7.2.20 剪力牆的鋼筋錨固和連接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非抗震...(略)
2
剪力牆豎向及水平分布鋼筋採用搭接連接時(圖7.2.20),一、二級剪力牆的底部加強部位,接頭位置應錯開,同一截面連接的鋼筋數量不宜超過總數量的50%,錯開凈距不宜小於500mm;其他情況剪力牆的鋼筋可在同一截面連接。分布鋼筋的搭接長度,非抗震設計時不應小於1.2la,抗震設計時不應小於1.2laE。
❽ 剪力牆鋼筋構造都有哪些要求
根據《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
7.2.2 抗震設計時,短肢剪力牆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短肢剪力牆截面厚度除應符合本規程第7.2.1條的要求外,底部加強部位尚不應小於200mm,其他部位尚不應小於180mm。
2 一、二、三級短肢剪力牆的軸壓比,分別不宜大於0.45、0.50、0.55,一字形截面短肢剪力牆的軸壓比限值應相應減少0.1。
3 短肢剪力牆的底部加強部位應按本節7.2.6條調整剪力設計值,其他各層一、二、三級時剪力設計值應分別乘以增大系數1.4、1.2和1.1。
4 短肢剪力牆邊緣構件的設置應符合本規程第7.2.14條的規定。
5 短肢剪力牆的全部豎向鋼筋的配筋率,底部加強部位一、二級不宜小於1.2%,三、四級不宜小於1.0%;其他部位一、二級不宜小於1.0%,三、四級不宜小於0.8%。
6 不宜採用一字形短肢剪力牆,不宜在一字形短肢剪力牆上布置平面外與之相交的單側樓面梁。
7.2.3
高層剪力牆結構的豎向和水平分布鋼筋不應單排配置。
剪力牆截面厚度不大於400mm時,可採用雙排配筋;大於400mm、但不大於700mm時,宜採用三排配筋;大於700mm時,宜採用四排配筋。各排分布鋼筋之間拉筋的間距不應大於600mm,直徑不應小於6mm。
7.2.14 剪力牆兩端和洞口兩側應設置邊緣構件,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1 一、二、三級剪力牆底層牆肢底截面的軸壓比大於表7.2.14的規定值時,以及部分框支剪力牆結構的剪力牆,應在底部加強部位及相鄰的上一層設置約束邊緣構件,約束邊緣構件應符合本規程第7.2.15條的規定;
2
除本條第1款所列部位外,剪力牆應按本規程第7.2.16條設置構造邊緣構件;
3
B級高度高層建築的剪力牆,宜在約束邊緣構件層與構造邊緣構件層之間設置1~2層過渡層,過渡層邊緣構件的箍筋配置要求可低於約束邊緣構件的要求,但應高於構造邊緣構件的要求。
2
剪力牆約束邊緣構件陰影部分(圖7.2.15)的豎向鋼筋除應滿足正截面受壓(受拉)承載力計算要求外,其配筋率一、二、三級時分別不應小於1.2%、1.0%和1.0%,並分別不應少於8Φ6、6Φ6和6Φ4的鋼筋(Φ表示鋼筋直徑);
3
約束邊緣構件內箍筋或拉筋沿豎向的間距,一級不宜大於100mm,二、三級不宜大於150mm;箍筋、拉筋沿水平方向的肢距不宜大於300mm,不應大於豎向鋼筋間距的2倍。
7.2.16
剪力牆構造邊緣構件的范圍宜按圖7.2.16中陰影部分採用,其最小配筋應滿足表7.2.16的規定,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1
豎向配筋應滿足正截面受壓(受拉)承載力的要求;
2 當端柱承受集中荷載時,其豎向鋼筋、箍筋直徑和間距應滿足框架柱的相應要求;
3
箍筋、拉筋沿水平方向的肢距不宜大於300mm,不應大於豎向鋼筋間距的2倍;
4
抗震設計時,對於連體結構、錯層結構以及B級高度高層建築結構中的剪力牆(筒體),其構造邊緣構件的最小配筋應符合下列要求:
1)豎向鋼筋最小量應比表7.2.16中的數值提高0.001Ac採用;
2)箍筋的配筋范圍宜取圖7.2.16中陰影部分,其配箍特徵值λv不宜小於0.1。
5 非抗震設計的剪力牆,牆肢端部應配置不少於4Φ2的縱向鋼筋,箍筋直徑不應小於6mm、間距不宜大於25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