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存儲配置 » rv培養基配置什麼樣

rv培養基配置什麼樣

發布時間: 2022-02-28 18:35:19

1. 培養基包括哪些成分,各有什麼作用,如何配製

1 無機營養物

無機營養物即無機鹽是植物生長發育所必需的,根據植物對無機鹽需要的多少,將其分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1.1 大量元素

大量元素在植物體內含量占干物重的0.1-10%,其濃度一般大於0.5mmol/L,包括氮(N)、磷(P)、鉀(K)、鈣(Ca)、鎂(Mg)、硫(S),若加上碳(C)、氫(H)、氧(O),則有9種元素。

在離體培養中,其C、H、O三元素是從人工加入的糖類獲得的,H、O元素也可以從培養基所含的水分中獲得,而其餘6種礦質元素要從加入的適量的無機鹽類來獲取。

無機氮常以硝態氮(如KNO3)和銨態氮(如NH4NO3)兩種形式供應,多數培養基都是二者兼而有之。

1.2 微量元素

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包括鐵(Fe)、硼(B)、錳(Mn)、銅(Cu)、鋅(Zn)、鉬(Mo)、氯(Cl)等。

植物對其需要量極微,在植物體內含量占干物重的0.01%以下,起生長發育所需的濃度一般小於0.5mmol/L,稍多則產生毒害。

碘(I)雖不是植物生長的必需元素,但幾乎在所有的培養基中都含有碘元素,有些培養基還加入了鈷(Co)、鎳(Ni)、鈦(Ti)、鈹(Be),甚至鋁(Al)等元素。

1.3 鐵鹽

鐵是用量較多的一種微量元素,是許多重要氧化還原酶的組成成分,在植物葉綠素的合成過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若以硫酸鐵和氯化鐵為供鐵源,培養基的pH值會達到5.2以上,形成氫氧化鐵沉澱,使培養物無法吸收而出現缺鐵症,故在培養基配製時,常用硫酸亞鐵和EDTA二鈉配成螯合態鐵,成為有機態鐵方被培養物吸收和利用;也可用EDTA鐵鹽,作為鐵的供應源。

這些元素參與培養物機體的建造,構成植物細胞中的核酸、蛋白質、葉綠體、酶系統和生物膜所必需的元素。


2 有機營養成分

在配製培養基時,不僅要加入無機營養成分,還要加入一定量的有機營養物質,以利於培養物的生長和分化。

2.1 糖類

在組織快繁中,被培養的培養物大多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能進行的也不能滿足其對糖類的需求,因此必須在培養基中添加糖作為碳源和能源,同時對維持培養基一定的滲透壓也有重要作用。

最重要的碳源是蔗糖,其濃度一般為2%-3%。葡萄糖和果糖也是較好的碳源。在大規模工廠化生產中,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可用市售的白砂糖代替蔗糖,也有同樣的效果。

2.2 維生素

維生素常以輔酶形式參與生物催化劑——酶系的活動,以及參與細胞的蛋白質代謝、脂肪代謝、糖代謝等重要生命活動。

在組培中以B族維生素為主,常使用鹽酸硫胺素(維生素B1)、鹽酸吡哆醇(維生素B6)、煙酸(維生素B3)、鈷胺素(維生素B12)、葉酸(維生素Bc)、生物素(維生素H)、抗壞血酸(維生素C)等,一般使用濃度為0.1-1.0mg/L。

2.3 肌醇(環己六醇)

在組培中,肌醇本身不直接促進培養物的生長,可有助於活性物質作用的發揮,提高維生素B1的效果,參與碳水化合物代謝、磷脂代謝和離子平衡作用,從而促進培養物的生長和胚狀體及芽的形成。在配製培養基時,肌醇通常使用濃度為50-100mg/L。

2.4 氨基酸

在培養基中要加入一種或數種氨基酸,最常使用的是甘氨酸(Gly),有時用到絲氨酸(Ser)、酪氨酸(Tyr)、谷氨醯胺(Gln)、天冬醯胺(Asn)等,作為重要的有機氮源。

甘氨酸能促進離體根的生長,對其培養物的生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通常用量為2-3mg/L。

有時也採用水解乳蛋白(LH)或水解絡蛋白(CH),它們是牛乳用酶法等加工而成的水解產物,是含有約20種氨基酸的混合物,通常用量為500mg/L。

2.5 有機附加物

在組培中,人們發現在培養基中添加一些天然的有機物或提取物對培養物的增殖和分化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例如椰乳(CM),一般用量為10%-20%(或100-150mg/L);酵母提取物為0.5%;番茄汁為5%-10%;香蕉泥為100-200mg/L;馬鈴薯用量為150-200g/L,去皮和去芽後,煮30分鍾,再過濾,即可加入培養基中。

馬鈴薯、香蕉泥具有較大的pH緩沖作用。這些天然有機物的作用是為培養物提供一些必要的營養成分、生理活性物質和生長激素等。但由於這些天然有機物成分較復雜,且難確定,含量又不穩定,所以應盡量避免使用。


3植物生長調節物質

在組培中,為了促進培養物生長和器官分化,其培養基除加入營養物質外,還必須加入一種或多種植物生長調節物質、生長調節物質(植物激素)是培養基中的關鍵物質,在組培中起著決定的作用。一般常用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類。

我們將在後期專門安排一期介紹植物生長調節物質的在組培中的作用。

3.1 生長素類

組培中,生長素類的作用是誘導愈傷組織的形成,胚狀體的產生以及試管苗的生根,更重要的是細胞分裂素配成一定的比例誘導腋芽及不定芽的產生。

生長素類常用的有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2,4-二氯苯氧乙酸(2,4-D)。2,4-D一般用於初代培養,啟動細胞脫分化,而再分化階段往往不用2,4-D,而用NAA、IBA、IAA;在生根誘導中一般多用IBA。

3.2 細胞分裂素類

在進行組培中,常將細胞分裂素和生長素配合使用,即細胞分裂素與生長素的比例大時,促進芽的形成,這時細胞分裂素起到主導作用;比例小時,則有利於根的形成,這時生長素起主導作用。培養基中的細胞分裂素與生長素之間的比例是決定器官分化的關鍵。

細胞分裂素類常用的有:激動素(KT)、6-苄氨基嘌呤(6-BA/BA/BAP)、玉米素(ZT)、2-異戊烯腺嘌呤(2-ip)、吡效隆(CPPU)和噻重氮苯基脲(TDZ)。但在組培中通常使用人工合成的6-BA和KT,因他們性能穩定且價格適中。


4瓊脂

依據態相不同,培養基分為固體培養基和液體培養基,其區別在於加入瓊脂與否,若加入瓊脂便形成膠體狀態的固體培養基,而不加則為液體培養基。

瓊脂是最好的固化劑,他是一種由海藻中提取的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在培養基中本身不具營養,它的主要作用是使培養基在常溫下凝固,一般使用量為0.6-1.0%。

培養基的pH值偏酸,高壓滅菌時間過長,溫度過高均會影響其凝固力。瓊脂一般以色淺、透明、潔凈為好,新買來的瓊脂要先試驗一下它的凝固能力,以便確定其適宜的用量。


5活性炭

在培養基中加入活性炭(AC),其目的主要是利用其吸附能力,減少一些有害物質的不利影響,同時也創造暗環境,對某些植物誘導生根有利。

一般認為活性炭之所以有強大的吸附能力,主要是通過氫鍵、范德華力等作用力,把有毒物質從外植體周圍吸附掉。

活性炭除了有吸附作用外,在一定程度上還降低光照強度,從而減輕褐變。

但是,活性炭對物質的吸附無選擇性,既吸附有毒酚類的同時,又吸附培養基中的有利物質,如生長調節物質、維生素B6、葉酸、煙酸等,並且在不同植物的組培中有效程度不一。因此,在決定使用活性炭時應先試驗再確定是否採用,通常使用濃度0.1%-0.5%。

2. 怎麼樣配置培養基

培養基有很多種,你要配製哪一種呢?

你要查清楚,你要配的培養基的成分有那些,然後把要用的東西找到。在配製之前你要把裝培養基的容器准備好,是用試管、平皿還是三角瓶。之後看要配的是固體培養基還是液體培養基,覺得是否放瓊脂或明膠。之後找來一個大燒杯,依次把要放的物質放入,要是配的是固體培養基要把加入瓊脂或明膠的培養基放在電爐上加熱,待瓊脂或明膠完全溶解後趁熱迅速分裝。之後把分裝好的培養基封口,之後選擇是干滅還是濕滅,等滅菌之後,配製培養基的工作就完成了。

培養基的配製與滅菌

1目的
1.1了解並掌握培養基的配製、分裝方法
1.2掌握各種實驗室滅菌方法及技術。
2原理
培養基是供微生物生長、繁殖、代謝的混合養料。由於微生物具有不同的營養類型,對營養物質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加之實驗和研究的目的不同,所以培養基的種類很多,使用的原料也各有差異,但從營養角度分析,培養基中一般含有微生物所必需的碳源、氮源、無機鹽、生長素以及水分等。另外,培養基還應具有適宜的pH值、一定的緩沖能力、一定的氧化還原電位及合適的滲透壓。
瓊脂是從石花菜等海藻中提取的膠體物質,是應用最廣的凝固劑。加瓊脂製成的培養基在98~100℃下融化,於45℃以下凝固。但多次反復融化,其凝固性降低。
任何一種培養基一經製成就應及時徹底滅菌,以備純培養用。一般培養基的滅菌採用高壓蒸汽滅菌。
3材料
3.1器皿及材料
天平、稱量紙、牛角匙、精密pH試紙、量筒、刻度搪瓷杯、試管、三角瓶、漏斗、分裝架、移液管及移液管筒、培養皿及培養皿盒、玻璃棒、燒杯、試管架、鐵絲筐、剪刀、酒精燈、棉花、線繩、牛皮紙或報紙、紗布、乳膠管、電爐、滅菌鍋、乾燥箱。
3.2葯品試劑
蛋白腖、牛肉膏、NaCl、K2HPO4、瓊脂、NaNO3、KCl、MgSO4、FeSO4、蔗糖、麥芽糖、木糖、葡萄糖、半乳糖、乳糖、土豆汁、豆芽計、磷酸銨、5%NaOH溶液、5%HCl溶液。
4流程
稱葯品→溶解→調pH值→融化瓊脂→過濾分裝→包紮標記→滅菌→擺斜面或倒平板。
5步驟
5.1培養基的制備
5.1.1稱量葯品
根據培養基配方依次准確稱取各種葯品,放入適當大小的燒杯中,瓊脂不要加入。蛋白腖極易吸潮,故稱量時要迅速。
5.1.2溶解
用量筒取一定量(約占總量的1/2)蒸餾水倒入燒杯中,在放有石棉網的電爐上小火加熱,並用玻棒攪拌,以防液體溢出。待各種葯品完全溶解後,停止加熱,補足水分。如果配方中有澱粉,則先將澱粉用少量冷水調成糊狀,並在火上加熱攪拌,然後加足水分及其它原料,待完全溶化後,補足水分。
5.1.3調節pH
根據培養基對pH的要求,用5%NaOH或5%HC1溶液調至所需pH。測定pH可用pH試紙或酸度計等。
5.1.4溶化瓊脂
固體或半固體培養基須加入一定量瓊脂。瓊脂加入後,置電爐上一面攪拌一面加熱,直至瓊脂完全融化後才能停止攪拌,並補足水分(水需預熱)。注意控制火力不要使培養基溢出或燒焦。
5.1.5過濾分裝
先將過濾裝置安裝好(圖3-1)。如果是液體培養基,玻璃漏斗中放一層濾紙,如果是固體或半固體培養基,則需在漏斗中放多層紗布,或兩層紗布夾一層薄薄的脫脂棉趁熱進行過濾。過濾後立即進行分裝。分裝時注意不要使培養基沾染在管口或瓶口,以免浸濕棉塞, 引起污染。液體分裝高度以試管高度的1/4左右為宜。固體分裝裝量為管高的1/5,半固體分裝試管一般以試管高度的1/3為宜;分裝三角瓶,其裝量以不超過三角瓶容積的一半為宜。
5.1.6包紮標記
培養基分裝後加好棉塞或試管帽,再包上一層防潮紙,用棉繩系好。在包裝紙上標明培養基名稱,制備組別和姓名、日期等。
5.1.7滅菌
上述培養基應按培養基配方中規定的條件及時進行滅菌。普通培養基為121℃20min,以保證滅菌效果和不損傷培養基的有效成份。培養基經滅菌後,如需要作斜面固體培養基,則滅菌後立即擺放成斜面(圖3-2),斜面長度一般以不超過試管長度的1/2為宜;半固體培養基滅菌後,垂直冷凝成半固體深層瓊脂。
5.1.8倒平板
將需倒平板的培養基,於水浴鍋中冷卻到45~50℃,立刻倒平板。
5.2滅菌方法
滅菌是指殺死或消滅一定環境中的所有微生物,滅菌的方法分物理和化學滅菌法兩大類。本實驗主要介紹物理方法的一種,即加熱滅菌。
加熱滅菌包括濕熱和乾熱滅菌兩種。通過加熱使菌體內蛋白質凝固變性,從而達到殺菌目的。蛋白質的凝固變性與其自身含水量有關,含水量越高,其凝固所需要的溫度越低。在同一溫度下,濕熱的殺菌效力比乾熱大,因為在濕熱情況下,菌體吸收水分,使蛋白質易於凝固;同時濕熱的穿透力強,可增加滅菌效力。
5.2.1.高壓蒸汽滅菌法
高壓蒸汽滅菌用途廣,效率高,是微生物學實驗中最常用的滅菌方法。這種滅菌方法是基於水的沸點隨著蒸汽壓力的升高而升高的原理設計的。當蒸汽壓力達到1.05kg/cm2時,水蒸氣的溫度升高到121℃,經15~30min,可全部殺死鍋內物品上的各種微生物和它們的孢子或芽孢。一般培養基、玻璃器皿以及傳染性標本和工作服等都可應用此法滅菌(圖3-4)。
5.2.1.1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如下
加水
打開滅菌鍋蓋,向鍋內加水到水位線。立式消毒鍋最好用已煮開過的水,以便減少水垢在鍋內的積存。注意水要加夠,防止滅菌過程中干鍋。
裝料、加蓋
滅菌材料放好後,關閉滅菌器蓋,採用對角式均勻擰緊鍋蓋上的螺旋,使蒸汽鍋密閉,勿使漏氣。
排氣

打開排氣口(也叫放氣閥)。用電爐加熱,待水煮沸後,水蒸氣和空氣一起從排氣孔排出,當有大量蒸汽排出時,維持5min,使鍋內冷空氣完全排凈。
升壓、保壓和降壓
當鍋內冷空氣排凈時,即可關閉排氣閥,壓力開始上升。當壓力上升至所需壓力時,控制電壓以維持恆溫,並開始計算滅菌時間,待時間達到要求(一般培養基和器皿滅菌控制在121℃,20min)後,停止加熱,待壓力降至接近「0」時,打開放氣閥。注意不能過早過急地排氣,否則會由於瓶內壓力下降的速度比鍋內慢而造成瓶內液體沖出容器之外。
滅菌後的培養基空白培養
滅菌後的培養基放於37℃培養箱中培養,經24h培養無菌生長,可保存備用;斜面培養基取出後,立即擺成斜面後空白培養;半固體的培養基垂直放置凝成半固體深層瓊脂後,空白培養。
5.2.2乾熱滅菌法
通過使用乾熱空氣殺滅微生物的方法叫乾熱滅菌。一般是把待滅菌的物品包裝就緒後,放入電烘箱中烘烤,即加熱至160~170℃維持1~2h。
乾熱滅菌法常用於空玻璃器皿、金屬器具的滅菌。凡帶有膠皮的物品,液體及固體培養基等都不能用此法滅菌。
5.2.2.1滅菌前的准備
玻璃器皿等在滅菌前必須經正確包裹和加塞,以保證玻璃器皿於滅菌後不被外界雜菌所污染。常用玻璃器皿的包紮和加塞方法如下:平皿用紙包紮或裝在金屬平皿筒內;三角瓶在棉塞與瓶口外再包以厚紙,用棉繩以活結扎緊,以防滅菌後瓶口被外部雜菌所污染;吸管以拉直的曲別針一端放在棉花的中心,輕輕捅入管口,松緊必須適中,管口外露的棉花纖維統一通過火焰燒去,滅菌時將吸管裝入金屬管筒內進行滅菌,也可用紙條斜著從吸管尖端包起,逐步向上卷,頭端的紙卷捏扁並擰幾下,再將包好的吸管集中滅菌。
5.2.2.2乾燥箱滅菌
將包紮好的物品放入乾燥烘箱內,注意不要擺放太密,以免妨礙空氣流通;不得使器皿與烘箱的內層底板直接接觸。將烘箱的溫度升至160~170℃並恆溫1~2h,注意勿使溫度過高,超過170℃,器皿外包裹的紙張、棉花會被烤焦燃燒。如果是為了烤乾玻璃器皿,溫度為120℃持續30分鍾即可。溫度降至60~70℃時方可打開箱門,取出物品,否則玻璃器皿會因驟冷而爆裂。
用此法滅菌時,絕不能用油、蠟紙包紮物品。
5.2.2.3火焰滅菌
直接用火焰灼燒滅菌,迅速徹底。對於接種環,接種針或其它金屬用具,可直接在酒精燈火焰上燒至紅熱進行滅菌。此外,在接種過程中,試管或三角瓶口,也採用通過火焰而達到滅菌的目的。
6結果
6.1記錄各種不同物品所用的滅菌方法及滅菌條件(溫度、壓力等)。
6.2試述高壓蒸汽滅菌的過程及注意事項。
註:(一)培養基的配製
培養基按組成成分及對這些成分了解的程度分為天然培養基、半組合培養基和組合培養基三類,從物理性質上又分為液體培養基和固體培養基兩類,培養基的種類不同,配製方法也有差異,限於時間,本次實驗僅配製馬鈴薯瓊脂培養基和牛肉膏蛋白腖培養基。
1�馬鈴薯蔗糖瓊脂培養基(PSA)
這是植病實驗室最常用的培養基(簡稱PSA),主要用於植物病原真菌的分離和培養,有時也用於植物病原細菌。
成分:馬鈴薯200克�
蔗 糖 10~20克�
瓊 脂 17~20克�
加水至1000毫升
方法:將馬鈴薯洗凈去皮切塊,加水煮沸半小時,用雙層紗布濾去薯塊,補足水量,加入瓊脂,加熱熔化,再加糖,待完全化後,乘熱用雙層紗布過濾分裝,塞好棉塞高壓滅菌。
馬鈴薯蔗糖瓊脂培養基略帶酸性,培養真菌無需調節pH,培養細菌則調節pH至中性,此培養基留作下次實驗分離培養病原真菌用,故不必調節pH。
5人分作一組,1、2組各作此培養基500毫升,其中200毫升分裝試管,每管約10毫升,滅菌後擺成斜面;其餘300毫升,分裝在3個250—300毫升的三角瓶中,每瓶裝100毫升左右,滅菌後妥善保存,留待下次實驗使用。
2�肉汁腖培養基(BPA)
這種培養基主要用於細菌的分離和培養
成分:牛肉浸膏 3克
蛋白腖 5~10克
蔗糖 10克
酵母浸膏 1克
瓊脂 17~20克
加水至 1000毫升
方法:先將瓊脂加熱熔化於大部水中,再將其它各成分用少量水化開加入,調節pH至7,趁熱用雙層紗布過濾,分裝,塞棉塞高壓滅菌。
牛肉浸膏和酵母浸膏十分粘稠,不易稱重,稱重時用小燒杯盛裝,以玻璃棒沾取,故要先稱好杯和棒的重量後,再開始沾取浸膏稱重,稱後將杯和棒上粘著的浸膏洗凈於鍋中。
調節培養基pH至中性的方法如下:配成1N的HCl和NaOH,並另分別稀釋配成1/20 N的HCl和NaOH。取培養基2毫升,加蒸餾水7.5毫升,加指示劑溴百里酚藍指示劑5滴,這時如培養基的測樣呈黃色則用有刻度吸管加入1/20 N的NaOH若呈藍色則加入1/2O N的HCl,使培養基最後呈草綠色即調節到中性,此刻所加酸或鹼的毫升數的25倍即等於在1000毫升培養基中所需要加入lN 的NaOH或HCl的毫升數(注意這次是作500毫升培養基),加蒸餾水稀釋的目的防止調節過程中培養基凝固。
調節pH至中性的簡便方法是用石蕊示紙。也可以用多孔白色瓷板,在孔中加少量培養基和溴百里酚藍或其它指示劑1—2滴,根據顏色反應,在所配的培養液中加入少量lN的NaOH或HCl,然後再取樣測定,如此反復多次,達到所需求的反應為止。
5人分為一組,3、4兩組各作此培養基500毫升,其中200毫升分裝試管,每管約100毫升,滅菌後擺成斜面,其餘300毫升分裝在3個250—300毫升的三角瓶中,每瓶裝100毫升左右,滅菌後妥善存放,留待下次實驗使用。
此外,1、2、3、4各組均制備15管試管裝和2瓶三角瓶裝的無菌水。
(二)培養基的滅菌
為了得到某種病原物的純培養,配好的培養基必須經過滅菌才能使用,滅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學方法完全殺死器物表面及其內部的所有微生物,滅菌與消毒的概念不同,消毒則是指消滅器物或植物組織表面的某些微生物(能常稱雜菌),而不是消滅所有的微生物。
滅菌的方法很多,植病實驗室常用的有乾熱滅菌和高壓蒸汽滅菌兩種方法,一般培養皿、吸管等玻璃儀器用乾熱滅菌法進行滅菌。而培養基和實驗用的土壤,則用高壓蒸汽滅菌法進行滅菌,具體滅菌方法和步驟如下:
1�乾熱滅菌法
(1)將培養皿、吸管等玻璃器皿洗凈乾燥後,用舊報紙包好,或裝入特製的鐵筒中(每個吸管用紙包好後裝入鐵筒),包紙時應將吸取的一端放在取時先折開的一端,以便取用時手勿觸及要求滅菌的一端。
(2)將包裝好的玻璃儀器擺入電熱烘箱中,彼此間留有一定的空隙以便流通空氣。
(3)關緊箱門,打開排氣孔接上電源。
(4)待箱內空氣排出到一定程度時,閉上排氣孔,繼續加熱至一定溫度後,用定溫固定溫度,滅菌溫度一般165℃—175℃保持1小時即可。
(5)待自然降溫冷卻後(60℃以下)才能開門取出玻璃器皿,避免由於溫度突然下降而引起玻璃器皿碎裂。
2�高壓蒸汽滅菌法
高壓蒸汽滅菌法又稱濕熱滅菌,它的原理是利用高壓來提高蒸汽的溫度,達到滅菌的目的,其操作步驟如下:
(1)關好排水閥門放入清水至標度為止,注意水量一定要加足,否則容易造成事故。
(2)將要滅菌的培養基、滅菌水等裝入鐵絲籠中,並用牛皮紙蓋好後放入滅菌鍋中,關上器蓋,旋緊螺旋時,先將每個螺旋旋轉到一定程度(不要太緊),然後再旋緊相對的兩個螺旋,以達到平衡旋緊,否則易造成漏氣,達不到徹底滅菌的目的。
(3)通電加溫,同時打開排氣活門,排盡鍋內的空氣,即活門沖出的全部是蒸氣時則表示徹底,此時可關閉排氣活門,如果過早關閉活門,排氣不徹底,也達不到徹底滅菌的目的。通常當壓力表指針升至5磅時,打開排氣活門放氣,降至零點,再關閉活門。
(4)壓力表的指針上升時,鍋內溫度也逐漸升高,當壓力表指針升至15磅時,蒸氣溫度相當於120℃—121℃(等於一個大氣壓),此時開始計算滅菌時間,控制熱源,使處於15磅壓力保持30分鍾,即能達到完全滅菌的目的,然後停止加溫。
(5)稍微打開一點排氣活門,使鍋內蒸氣緩慢排除,然後逐漸開大活門,氣壓徐徐下降,注意勿使排氣過快,否則會使鍋內的培養基沸騰而沖脫或沾濕棉花塞,但排氣太慢又使培養基在鍋內,受高溫處理時間過長,這樣對培養基也是不利的。一般從排氣到打開鍋蓋以10分鍾左右為好。
(6)當壓力表指針降到零、鍋內蒸氣完全排盡時,打開鍋蓋取出培養基,如需制備固體斜面培養基時,則應趁熱將試管斜放在桌上,上面蓋上報紙以免落灰塵,冷卻後便可收起。� (7)最後將高壓滅菌器內的剩餘水排出。
(8)抽取上述滅菌的培養基,放入25℃溫箱中,48小時後不見雜菌生出,便證明培養基已達到滅菌目的,可以使用。
此外,有些培養基在經高壓滅菌後,其營養成分容易分解而失去使用價值,此時可採用間歇蒸氣滅菌法,即將放入高壓滅菌器內,加熱至100℃,保持1小時,每天滅菌一次,連續進行三次,即可達到滅菌的目的,又不至使營養物質分解。

3. 培養基的配置應該注意哪幾大步驟

樓主你好:
培養基是微生物測定的基礎,培養基的質量因而成了保證微生物實驗成功的關鍵。培養基的制備、合理的貯存、培養基的質量檢驗,能確保提供持續高質量的培養基。在按照可接受的來源和標准中的配方制備培養基的過程中,重要的是選擇正確的培養基和成分。與脫水和制備好的培養基一起的還常常伴有供應商的配方和說明。
微生物實驗中培養基的配置應該注意的幾大步驟:
1、常用玻璃儀器的准備制備培養基所用的吸管、錐形瓶、毛細吸管、平皿等玻璃儀器用前要用肥皂水洗刷後用清水沖洗干凈,晾乾後備用。
(1)平皿用紙或布包好,或裝在金屬盒內,於121℃高壓蒸汽菌3min後烘乾,備用。
(2)試管管口用棉花塞或硅氟塑料試管塞塞好,再用布或報紙包紮好,121℃高壓蒸汽滅菌20℃後烘乾,備用。
(3)吸管及滴管先用少許棉花塞於吸口端(防止污染物吸出,或橡皮帽內的氣體污染),然後用紙包後或裝入金屬吸管筒內,於121℃高壓蒸汽滅菌20min後烘乾,備用。其他玻璃器皿均應按上法處理,也應裝金屬筒內160℃乾熱滅菌2h後,備用。
2、培養基的制備及儲存
(1)溶化:一般應放在玻璃器皿或搪瓷齊內。加入蒸餾水,隔水加熱以促其溶解,加熱時應經常攪拌,防止焦結,待其溶解後補足水分。
在使用乾燥培養基時,先將蒸餾水按定量加入容器中,然後稱取一定量培養基乾粉放入水中,靜置10—15min,攪拌,振盪,或延長時間以促進溶解,一般不要熱,必要時加熱,但時間不宜過長,溫度不宜過高,避免某些營養成分被破壞。
(2)校正酸鹼度(調節pH):培養基必須有適當的pH。因此測定pH是培養基配製過程中的重要步驟之一,測定pH的標准溫度為25士2℃。調節pH可用無菌的1mol/l氫氧化鈉溶液或10%碳酸鈉溶液、1mol/l鹽酸溶液。當調節緩沖液的pH時,宜用6mol/l磷酸或10mol/l氫氧化鉀溶液。滅菌後的pH會比滅菌前的pH升高或降低,一般高壓滅菌前培養基的pH會比最終pH調高0.2左右,滅菌後基本合適。因此對培養基、緩沖液、試劑在滅菌前後的pH均進行測定,並記下每次pH的測定結果,有助於積累數據考察每種培養基、緩沖液、試劑對滅菌程序的耐受性,從而指導滅菌前pH的調節。乾燥培養基一般已校正過pH,用時也必須再驗證。測定時,一般用指示劑滴入培養基觀察其顏色的變化,或用pH計校正,如與所需pH不符,可用以上的酸或鹼液加以校正。調整pH後要加熱過濾,使培養基澄清。( 更多質量檢測、分析測試、化學計量、標准物質相關技術資料請參考中國標准物質 www.rmhot.com)
(3)培養基的分裝:大批量配製時使用的自動分配器須經校準和確認。每次使用前後,均要對分配器的管道系統進行沖洗,在分裝無菌培養基前,則要採用無菌硅膠管。
固體培養基一般分裝在250ml、500ml錐形瓶中,高壓滅菌後根據需要分裝平皿或試管。
平皿:傾注平皿,應在無菌室中放置3—4h,如用塑料平皿須在35℃培養箱 中倒置30—60min。讓水蒸汽自然蒸發。
斜面:制備低層斜面分裝於試管,約占容積1/5,滅菌後趁熱斜放在細玻璃棒和木桿上,使成斜度,分裝使注意管口和瓶塞上勿沾有培養基,如沾有培養基應用布抹去,以避免污染。
高層斜面:制備高層斜面分裝於試管,約占試管容積的1/3,滅菌後趁熱放置成高層短斜面,待其凝固後應用。
分裝好的培養基或緩沖液等及時密封後必須在配製當天(2h內最佳)進行滅菌處理。液體、半固體培養基一般在高壓滅前分裝,約裝試管容積的1/3,在滅菌後還要加其他成分的液體、半固體培養基,滅菌後再分裝於滅菌試管或錐形瓶中。
培養基的滅菌:培養基的滅菌多採用高壓蒸汽滅菌,各種培養基的滅菌時間和壓力,按其成分不同而定。普通培養基採用121℃、103.42kPa滅菌15min,但容器和裝量較大時,應延長至20min。含糖培養基115℃、68.85kPa滅菌30min。含糖、血清、 雞蛋等培養基可用流動蒸汽及血清凝固器80—100℃、30min,連續3d,間歇滅菌。血清或組織液,採用低熱56—58水浴1h,連續5—6d滅菌,一些遇高溫即被破壞的物質如尿素、腹水等,可用細菌過濾器,過濾除菌。高壓滅菌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執行,必須逐漸加熱,徹底排除滅菌器內的空氣,再逐漸升壓保持預定的壓力和時間,達到全部殺滅微生物。以上的滅菌時間和溫度要經過驗證確認,如不同類型培養基混合一起滅菌時宜採用115℃、68.85kPa滅菌30min為好。
通過無菌技術為測試制備的每一批培養基其PH在放冷至室溫(25°)後,都應測定。一個扁平的pH計用於培養基表面pH值的測定,浸入式的pH計用於液體的測定。各供應商提供的培養基的pH應該在規定的±0.2的范圍內,除非通過驗證得到更寬的范圍

4. RV培養基是什麼

RV培養基是Rappaport-Vassiliadis肉湯,也叫做氯化鎂孔雀綠肉湯,用於沙門氏菌選擇性增菌培養。

5. 培養基的配製

1.配料:

配方換算→在容器中加入少量水(蒸餾水,自然水)→按照配方稱取各種葯品(依次加入)→加足所需水量。

2.溶解:

澱粉溶解:少量冷水調成糊狀。加熱溶解,邊加熱邊攪拌以防止燒焦。

3.調PH:

用1N的鹽酸或1N的NaOH把培養基調節到所要求的值。

4.過濾:

濾紙或棉花進行過濾。

5.分裝:

一般培養基放在三角瓶或試管中滅菌使用。

6.包紮:

分裝好後,塞上棉塞,在用牛皮紙將棉塞包裹好,防止滅菌時水份進入把棉塞弄濕。

7.滅菌:

按配方上要求的溫度、壓力進行高壓蒸汽滅菌。如果滅菌的溫度太高,營養成分會被破壞。

8.貯存:

培養基在30℃下放置一天,無污染的即可使用。一般用牛皮紙包裹好存放於2-8℃冰箱中備用。


(5)rv培養基配置什麼樣擴展閱讀

培養基在使用前通過高壓或過濾滅菌。防止污染應該注意以下事項:

確認工作細胞庫是否被污染,確認毒種工作種子批是否被污染,確認所用培養基及其添加成分是否被污染,均可用細菌、真菌及支原體無菌試驗來確認並排除。

同時要對無菌試驗培養基的靈敏度進行驗證。實際生產中,可以從配製好的培養液中取少量加入營養瓊脂於恆溫培養箱內培養,48小時即可觀察有無污染。

將有毒區與無毒區嚴格分開,並有各自獨立的空氣凈化系統及孵室,有毒區對無毒區應保持相對負壓,防止病毒對培養細胞(尤其是細胞庫)的污染。

參考資料

培養基-網路

6. 培養基配置的一些問題

1在固體培養時瓊脂是最好的固體劑,它最主要的作用是使液體培養基凝固2 a高壓蒸汽滅菌為濕熱滅菌方法的一種。是微生物培養中最重要的滅菌方法。這種滅菌方法是基於水在煮沸時所形成的蒸汽不能擴散到外面去,而聚集在密封的容器中,在密閉的情況下,隨著水的煮沸,蒸汽壓力升高,溫度也相應增高。壓力和溫度之間的關系見表9-1。高壓蒸汽是最有效的滅菌法,能迅速地達到完全徹底滅菌。一般在15磅/英寸2壓力下(121.6℃),15~30分鍾,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在內都可殺死。它適用於對一般培養基和玻璃器皿的滅菌。進行高壓蒸汽滅菌的容器是高壓蒸汽滅菌鍋。高壓蒸汽滅菌鍋是一個能耐壓又可以密閉的金屬鍋,有立式與卧式兩種。 可以用電熱、煤氣、蒸汽等。鍋上裝有壓力表,有的還裝有溫度計,能及時了解鍋內壓力及溫度。鍋上還設有排氣口,其作用是在密閉之前,利用蒸汽將鍋內的冷空氣排凈,另外還裝有安全活門,如果壓力超過一定限度,活門即可自動打開,放出過多的蒸汽。b.乾熱滅菌微生物培養中常用的乾熱滅菌是指熱空氣滅菌。一般在電烘箱中進行。乾熱滅菌所需溫度較濕熱滅菌高,時間也較濕熱滅菌長。這是因為蛋白質在乾燥無水的情況下不容易凝固。一般須在160℃左右保持恆溫3~4小時,方能達到滅菌的目的。乾熱滅菌適用於空玻璃器皿的滅菌,凡帶有橡膠的物品和培養基,都不能進行乾熱滅菌。c間歇滅菌各種微生物的營養體在100℃溫度下半小時即可被殺死。而其芽孢和孢子在這種條件下卻不會失去生活力。間歇滅菌就是根據這一原理進行的。間歇滅菌的方法是用100℃、30分鍾殺死培養基內雜菌的營養體,然後將這種含有芽孢和孢子的培養基在溫箱內或室溫下放置24小時,使芽孢和孢子萌發成為營養體。這時再以100℃處理半小時,再放置24小時。如此連續滅菌3次,即可達到完全滅菌的目的。間歇滅菌通常在流動蒸汽的滅菌鍋中進行,也可用普通鋁鍋代替。這種滅菌方法多用於明膠、牛乳等物質的滅菌,這類物質在100℃以上的溫度下處理較長時間,會被破壞,而用間歇滅菌法就既起到了殺菌作用,又使被處理的物質免遭破壞。d紫外線滅菌紫外線殺菌力最強的是波長2650~2660�0�3的部分。無菌室緩沖間和接種箱常用紫外線燈作空氣滅菌。無菌室和緩沖間的照射時間為20~50分鍾(視房間大小而定),接種箱照射10~15分鍾即可。為了加強紫外線滅菌的效果,在照射前,可在無菌室、緩沖間或接種箱內噴灑5%石炭酸,以使空氣中附著有微生物的塵埃降落,同時也可以殺死一部分微生物。無菌室的工作台的檯面和椅子,可用2~3%的來蘇兒擦洗。然後再照射紫外線。由於紫外線對人體有傷害作用,所以人不要直視正在照射的紫外線燈,也不要在照射情況下進行工作。滅菌後,為了檢驗紫外線的滅菌效果,可以在無菌室、緩沖間或接種箱內放一套盛有培養基的培養皿,將皿蓋打開5~10分鍾,蓋好後,放入溫箱中培養。如果只有一、二個菌落,可認為滅菌效果良好。如雜菌叢生。則需延長照射時間或同時加強其它滅菌措施。
3在同一溫度下,濕熱的殺菌效力比乾熱大,其原因有三:一是濕熱中細菌菌體吸收水分,蛋白質較易凝固,因蛋白質含水量增加,所需凝固溫度降低,二是濕熱的穿透力比乾熱大;三是濕熱的蒸汽有潛熱存在,每1克水在100℃時,由氣態變為液態時可放出2.26kJ(千焦)的熱量。這種潛熱,能迅速提高被滅菌物體的溫度,從而增加滅菌效力。
在使用高壓蒸汽滅菌鍋滅菌時,滅菌鍋內冷空氣的排除是否完全極為重要,因為空氣的膨脹壓大於水蒸汽的膨脹壓,所以,當水蒸汽中含有空氣時,在同一壓力下,含空氣蒸汽的溫度低於飽和蒸汽的溫度。

如果壓力未降到0時,打開排氣閥,就會因鍋內壓力突然下降,使容器內的培養基由於內外壓力不平衡而沖出燒瓶口或試管口,造成棉塞沾染培養基而發生污染。 4

培養基配製好後,是要是用於細胞的培養,由於空氣及各種配料中的各種各樣細胞非常多,如果不先滅菌,在培養是由於本底中的細菌帶來了干擾,使用實驗失敗.
要檢查培養基的滅效果方法非常簡單,將培養基放在將要做實驗的溫箱中進行培養(時間與培養實驗一致,一般是24小時)看滅菌後培養基的菌落就可以判斷.有時也為了使用培養更加科學,在做細菌培養時,除在在塗上需要培養的菌種外,同時另外加一個培養基(空白)同時進行同條件培養進行對比.

7. 培養基怎麼配置

(1)配製母液。把培養基m的必需元素按原配方量的50倍/100倍或1000倍稱量後製成一種濃溶液,這種濃溶液叫母液在配製培養基時按比例分別量取母液稀釋到所需的濃度即可母液配好後貼上標簽,放在0~4℃的冰箱中可使用半年到1年,這樣傲可節省許多時間可能產生化學反應的或溶解後產生沉澱的不能放在同一個容器m配製母液要用重蒸餾水葯物要使用分析純或等級較高的化學純葯物的稱量和葯液的定容都要准確。

母液①:硫酸鎂18.5克.硝酸銨82.5克.硝酸鉀95.0克;加水定容到1000毫升,濃度為培養基的50倍,配1升培養基時量取20毫升母液

母液②:氯化鈣22.0克加水定容到500毫升,濃度為培養基的100倍,配1升培養基時量取10毫升母液

母液③:磷酸二氫鉀8.5克加水定容到500毫升,濃度為培養基的100倍,配1升培養基時量取10毫升母液。

母液④;乙二胺四乙酸二鈉3.73克硫酸亞鐵2.78克,加水定容到1000毫升,濃度為培養基的100倍,配1升培養基時量取10毫升母液

母液⑤:硼酸620毫克,硫酸錳2230毫克,硫酸鋅860毫克,硫酸銅2.5毫克,碘化鉀83毫克,鉬酸鈉25毫克,氯化鈷2.5毫克,加水定容到1000毫升,濃度為培養基的100信,配1升培養基時量取10毫升母液。

母液⑥:肌醇5克,甘氨酸100毫克,煙酸25毫克,鹽酸吡哆醇25毫克,鹽酸硫胺素5毫克,加水定容到500毫升,濃度為培養基的100倍,配1升培養基時量取10毫升母液

(2)配製培養基。配製每1000毫升培養基.稱取6~10克瓊:脂作凝固劑,具體按配方要求稱量,放在水浴鍋上慢慢溶解,先在量筒內放入一定量的水,按照母液順序和規定量,量取母液,當母液加完後,根據需要每升培養基再加入生長調節物質如吲哚乙酸或萘乙酸等,細胞分裂素類0.04~10毫克,細胞分裂素應用最多的是6-苄基腺嘌呤,加完後倒入已熔化的瓊脂中,每1000毫升培養基加入蔗糖30克或根據要求確定,定容到所需的體積,繼續加溫,直到瓊脂完全熔解,用鹽酸或氫氧化鈉對培養基的pH進行調節,多數培養基的pH在5.4~6.0,MS培養基的pH為5.7。

將配好的培養基趁熱倒入培養容器中,培養基占容器體積的1/4~1/3不要將培養基沾到容器壁上,否則容易被雜菌感染,然後及時加蓋,進行高壓滅菌,滅菌時要按高壓滅菌鍋的操作規程使用.在121℃、壓力111千帕下維持15~20分鍾,溫度和時間都要嚴格控制,到時間後立即切斷電源,當高壓鍋內壓力降到常壓後,開啟放氣閥,打開鍋蓋,取出滅菌好的培養基,放在接種室中培養3天,沒被感染後才能用來組織培養

8. 常用培養基配置的配方

什麼培養基啊?動物植物微生物先說清楚啊,還有你要哪種類型的培養基啊,固體液體半固體?干嗎用啊,篩選還是擴大培養?說清楚先

1、細菌培養基

配方一 牛肉膏瓊脂培養基
牛肉膏0.3克 ,蛋白腖1.0克,氯化鈉 0.5克,瓊脂 1.5克,
水 1000毫升

在燒杯內加水100毫升,放入牛肉膏、蛋白腖和氯化鈉,用蠟筆在燒杯外作上記號後,放在火上加熱。待燒杯內各組分溶解後,加入瓊脂,不斷攪拌以免粘底。等瓊脂完全溶解後補足失水,用10%鹽酸或10%的氫氧化鈉調整pH值到7.2~7.6,分裝在各個試管里,加棉花塞,用高壓蒸汽滅菌30分鍾。

配方二 馬鈴薯培養基

取新鮮牛心(除去脂肪和血管)250克,用刀細細剁成肉末後,加入500毫升蒸餾水和5克蛋白腖。在燒杯上做好記號,煮沸,轉用文火燉2小時。過濾,濾出的肉末乾燥處理,濾液pH值調到7.5左右。每支試管內加入10毫升肉湯和少量碎末狀的干牛心,滅菌,備用。

配方四 根瘤菌培養基

葡萄糖 10克 磷酸氫二鉀 0.5克
碳酸鈣 3克 硫酸鎂 0.2克
酵母粉 0.4克 瓊脂 20克
水 1000毫升 1%結晶紫溶液 1毫升

先把瓊脂加水煮沸溶解,然後分別加入其他組分,攪拌使溶解後,分裝,滅菌,備用。

2、放線菌培養基

配方一 澱粉瓊脂培養基(高氏培養基)

可溶性澱粉 2克 硝酸鉀 0.1克
磷酸氫二鉀 0.05克 氯化鈉 0.05克
硫酸鎂 0.05克 硫酸亞鐵 0.001克
瓊脂 2克 水 1000毫升
先把澱粉放在燒杯里,用5毫升水調成糊狀後,倒入95毫升水,攪勻後加入其他葯品,使它溶解。在燒杯外做好記號,加熱到煮沸時加入瓊脂,不停攪拌,待瓊脂完全溶解後,補足失水。調整pH值到7.2~7.4,分裝後滅菌,備用。

配方二 麵粉瓊脂培養基

麵粉 60克 瓊脂 20克
水 1000毫升
把麵粉用水調成糊狀,加水到500毫升,放在文火上煮30分鍾。另取500毫升水,放入瓊脂,加熱煮沸到溶解後,把兩液調勻,補充水分,調整pH值到7.4,分裝,滅菌,備用。

3、真菌培養基

配方一 薩市(Sabouraud』s)培養基

蛋白腖 10克 瓊脂 20克
麥芽糖 40克 水 1000毫升

先把蛋白腖、瓊脂加水後,加熱,不斷攪拌,待瓊脂溶解後,加入40克麥芽糖(或葡萄糖),攪拌,使它溶解,然後分裝,滅菌,備用。

本培養菌是培養許多種類真菌所常用的。

配方二 馬鈴薯糖瓊脂培養基

把馬鈴薯洗凈去皮,取200克切成小塊,加水1000毫升,煮沸半小時後,補足水分。在濾液中加入10克瓊脂,煮沸溶解後加糖20克(用於培養黴菌的加入蔗糖,用於培養酵母菌的加入葡萄糖),補足水分,分裝,滅菌,備用。

把這培養基的pH值調到7.2~7.4,配方中的糖,如用葡萄糖還可用來培養放線菌和芽孢桿菌。

配方三 黃豆芽汁培養基

黃豆芽 100克 瓊脂 15克
葡萄糖 20克 水 1000毫升

洗凈黃豆芽,加水煮沸30分鍾。用紗布過濾,濾液中加入瓊脂,加熱溶解後放入糖,攪拌使它溶解,補足水分到1000毫升,分裝,滅菌,備用。

把這培養基的pH值調到7.2~7.4,可用來培養細菌和放線菌。

配方四 豌豆瓊脂培養基

豌豆 80粒 瓊脂 5克
水 200毫升

取80粒干豌豆加水,煮沸1小時,用紗布過濾後,在濾液中加入瓊脂,煮沸到溶解,分裝,滅菌,備用。

4、食用菌菌種培養基

配方一 馬鈴薯—蔗糖--瓊脂培養基

20%馬鈴薯煮汁 1000毫升
蔗糖 20克 瓊脂 18克

把馬鈴薯洗凈去皮後,切成小塊。稱取馬鈴薯小塊200克,加水1000毫升,煮沸20分鍾後,過濾。在濾汁中補足水分到1000毫升,即成20%馬鈴薯煮汁。在馬鈴薯煮汁中加入瓊脂和蔗糖,煮沸,使它溶解後,補足水分,分裝,滅菌,備用。使用該培養基對pH值要求不嚴格,可以不測定。

配方二 綜合馬鈴薯培養基

20%馬鈴薯煮汁 1000毫升

磷酸二氫鉀 3克 硫酸鎂 1.5克
葡萄糖 20克 維生素 10毫克
瓊脂 18克

先配製20%馬鈴薯煮汁,方法同上。在煮汁中加入上述各種組分,加熱溶解後補足水分,調整pH值到6。分裝,滅菌,備用。 該培養基用於培養和保存靈芝、平菇、香菇等食用菌菌種。

下面是的周德慶《微生物學教程》介紹的
一 選擇性培養基
1酵母菌富集培養基
葡萄糖5% 尿素0.1% 硫化銨0.1% 磷酸二氫鉀0.25% 磷酸氫二鈉0.05% 七水合硫酸鎂0.1% 七水合硫酸鐵0.01% 酵母膏0.05%
孟加拉紅0.003% pH4.5
2 Ashby無氮培養基 富集好養自生固氮菌
甘露醇1% 磷酸二氫鉀0.02% 七水合硫酸鎂0.02% 氯化鈉0.02%
二水合硫酸鈣0.01% 碳酸鈣0.5%

二 鑒別培養基
EMB培養基,常用於鑒別E.coli
蛋白腖 10g 乳糖5g 蔗糖5g 磷酸氫二鉀2g 伊紅Y 0.4g 美藍0.065g
蒸餾水1000g pH7.2

分離海洋微生物的培養基配方
http://www.biooo.com/bbs/PrintPost.asp?ThreadID=118856
2216E培養基配方(固體培養基)
蛋白腖 5克
酵母膏 1克
磷酸高鐵 0.01克
瓊脂 15-----20克
陳海水 1000毫升
煮沸氫氧化納(5%)的溶液調PH值7.6—7.8

找到一個好的
網路微生物吧
http://post..com/f?kz=70001396
146種培養基配方[細菌培養基和植物培養基]
自己看吧,中英文雙語

9. 培養基的配製有哪些

1.培養基

培養基的種類較多,常常是不同種的植物要求的培養基成分不同。根據培養植物,選用適宜的培養基。現將常用的幾種培養基組成介紹給讀者,供參考。

(1)MS培養基

(1)MS培養基

(2)White培養基

(2)White培養基

(3)Vacin and Went(VW)培養基

(3)Vacin and Went(VW)培養基

(4)Kundson C(KC)培養基

(4)Kundson C(KC)培養基

2.培養基母液的配製和保存

經常配製培養基,為減少工作量及便於低溫貯藏,一般配成比所需濃度高10~100倍的母液,配製培養基時只要按比例量取即可。配好的母液需裝在棕色小口瓶中,存放在0~4℃冰箱中可使用半年至1年。如發現有沉澱物則不可再用,需重新配製。MS培養基母液配製如下:

3.培養基的配製過程

將母液從冰箱中取出,依次排好,按需要定量吸取,放入量筒中。稱取瓊脂,加少量水後加熱,並不斷攪拌,直到全部溶化。再加入稱好的糖和前面備好的各種成分,不斷攪拌,使之充分混合。測定已配好的培養基氫離子濃度(酸鹼度),用0.1~1.0摩爾/升(0.1~1.0摩)氫氧化鈉和鹽酸將培養基調至所需的濃度。

將配好的培養基分別灌注到培養瓶中(試管或三角瓶),用蓋子(棉塞、橡膠塞、鋁箔)將瓶蓋好,外面再包一層牛皮紙,標明編號。

培養基通常用高壓滅菌鍋滅菌。氣壓111.46~121.59千帕(1.1~1.2千克/厘米2壓力),10~20分鍾。冷卻備用。

10. 微生物培養基配置的基本步驟

什麼培養基啊,
一般步驟是:1、計算
2、稱量葯品,如牛肉膏、蛋白腖;
3、溶化 按照順利加入,防治沉澱產生;對於可溶性澱粉,先用少量冷水調成糊狀,再放入沸水中。瓊脂溶化溫度96℃,凝固溫度~40 ℃。
4、調pH值
5、分裝
6、加塞;
7、包紮:註明培養基的名稱、組別、配製日期;
8、滅菌 。0.1MPa,121℃,滅菌20min即可。
9、擱置斜面:斜面長度不超過試管高度的1/2左右為宜;
10、無菌檢查
望採納。

熱點內容
滑板鞋腳本視頻 發布:2025-02-02 09:48:54 瀏覽:432
群暉怎麼玩安卓模擬器 發布:2025-02-02 09:45:23 瀏覽:557
三星安卓12彩蛋怎麼玩 發布:2025-02-02 09:44:39 瀏覽:743
電腦顯示連接伺服器錯誤 發布:2025-02-02 09:24:10 瀏覽:537
瑞芯微開發板編譯 發布:2025-02-02 09:22:54 瀏覽:146
linux虛擬機用gcc編譯時顯示錯誤 發布:2025-02-02 09:14:01 瀏覽:234
java駝峰 發布:2025-02-02 09:13:26 瀏覽:651
魔獸腳本怎麼用 發布:2025-02-02 09:10:28 瀏覽:538
linuxadobe 發布:2025-02-02 09:09:43 瀏覽:212
sql2000資料庫連接 發布:2025-02-02 09:09:43 瀏覽: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