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系統中的主存儲器是指
Ⅰ 計算機的主存儲器是指
計算機主存儲器是ROM(只讀內存)和RAM(隨機存取存儲器)。
主存儲器一般採用半導體存儲器,與輔助存儲器相比有容量小、讀寫速度快、價格高等特點。計算機中的主存儲器主要由存儲體、控制線路、地址寄存器、數據寄存器和地址解碼電路五部分組成。
從70年代起,主存儲器已逐步採用大規模集成電路構成。用得最普遍的也是最經濟的動態隨機存儲器晶元(DRAM)。
(1)計算機系統中的主存儲器是指擴展閱讀:
1995年集成度為64Mb(可存儲400萬個漢字)的DRAM晶元已經開始商業性生產,16MbDRAM晶元已成為市場主流產品。DRAM晶元的存取速度適中,一般為50~70ns。有一些改進型的DRAM,如EDO DRAM(即擴充數據輸出的DRAM),其性能可較普通DRAM提高10%以上。
又如SDRAM(即同步DRAM),其性能又可較EDO DRAM提高10%左右。1998年SDRAM的後繼產品為SDRAMⅡ(或稱DDR,即雙倍數據速率)的品種已上市。在追求速度和可靠性的場合,通常採用價格較貴的靜態隨機存儲器晶元(SRAM),其存取速度可以達到了1~15ns。
無論主存採用DRAM還是SRAM晶元構成,在斷電時存儲的信息都會「丟失」,因此計算機設計者應考慮發生這種情況時,設法維持若干毫秒的供電以保存主存中的重要信息,以便供電恢復時計算機能恢復正常運行。
鑒於上述情況,在某些應用中主存中存儲重要而相對固定的程序和數據的部分採用「非易失性」存儲器晶元(如EPROM,快快閃記憶體儲晶元等)構成;對於完全固定的程序,數據區域甚至採用只讀存儲器(ROM)晶元構成;主存的這些部分就不怕暫時供電中斷,還可以防止病毒侵入。
Ⅱ 計算機選擇題:我們通常所說的「主存儲器」或「內存」一般是指() A.寄存器 B.磁碟 C.RAM
C
隨機存取存儲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又稱作「隨機存儲器」,是與CPU直接交換數據的內部存儲器,也叫主存(內存)。它可以隨時讀寫,而且速度很快,通常作為操作系統或其他正在運行中的程序的臨時數據存儲媒介。
Ⅲ 計算機的儲存系統一般指主存儲器和什麼
一般就是指硬碟
Ⅳ 計算機系統中內存儲器指的是什麼
計算機系統
中的
內存儲器
指的就是硬碟和內存,因為它們都屬於能夠存儲信息類的硬體,所以兩個都叫存儲器。
Ⅳ 計算機主存儲器指什麼
主存儲器是內存,外存儲器是硬碟
Ⅵ 什麼是計算機系統中的存儲器
存儲器是計算機的記憶裝置,它的主要功能是存放程序和數據。程序是計算機操作的依據,數據是計算機操作的對象。不管是程序還是數據,在存儲器中都是用二進制的形式來表示的,並統稱信息。 在計算機中,存儲器容量以位元組(Byte,簡寫為B)為基本單位,一個位元組由8個二進制位(bit)組成。存儲容量的表示單位除了位元組以外,還有KB、MB、GB、TB(可分別簡稱為K、M、G、T,例如,128MB可簡稱為128M)。其中: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1TB=1024GB。 存儲器一般分成主存儲器(內存)和輔助存儲器(外存)。存儲器的組成見圖。 隨機存取存儲器(RAM) 主存儲器(內存) 只讀存儲器(ROM)存儲器硬碟輔助存儲器(外存) 軟盤光碟其它圖1.1.2 存儲器的組成 主存儲器與CPU直接相連,存放當前正在運行的程序和有關數據,存取速度快,但價格較貴,容量不能做得太大,目前微型計算機的內存配置一般為128MB或256MB; 主存儲器(內存)按工作方式又分為隨機存取存儲器(RAM)和只讀存儲器(ROM); 隨機存取存儲器(RAM)中的數據可隨機地讀出或寫入,是用來存放從外存調入的程序和有關數據以及從CPU送出的數據。人們通常所說的內存實際上指的是RAM。 只讀存儲器(ROM)佔主存儲器(內存)的很小一部分,在通常情況下CPU對其只取不存,它一般用來存放固定的、專用的程序或數據。 輔助存儲器存放計算機暫時不用的程序和數據(需要時才調入內存),存取速度相對較 慢,但價格比較便宜,容量可以做得很大,例如,現在的硬碟存儲容量通常為幾十GB。 輔助存儲器一般包括硬碟、軟盤、光碟、移動硬碟等。
Ⅶ 計算機系統中的存儲器系統是指
計算機系統中的存儲器系統是指主存儲器和外存儲器。
主存儲器被劃分成若干用於存放數據或指令的存儲單元。為了區分不同的存儲單元,給每一個存儲單元分配一個編號,這個編號稱為存儲單元的地址,因此主存是按地址存取信息的。在主存中,以位元組作為編址單位,即一個存儲單元的長度為8個二進制位。存儲單位的地址編號從0開始,順序加1 ,是一個無符號二進制整數,一般用十六進制數表示。
容量大而速度低的外圍存儲器主要採用磁碟、光碟、磁帶等。
(7)計算機系統中的主存儲器是指擴展閱讀
近代計算機系統資源為一同執行的多個用戶程序所共享。就主存來說,它同時存有多個用戶的程序和系統軟體。為使系統正常工作,必須防止由於一個用戶程序出錯而破壞同時存在主存內的系統軟體或其他用戶的程序,還須防止一個用戶程序不合法地訪問並非分配給它的主存區域。因此,存儲保護是多道程序和多處理機系統必不可少的部分。
主存保護是存儲保護的重要環節。主存保護一般有存儲區域保護和訪問方式保護。存儲區域保護可採用界限寄存器方式,由系統軟體經特權指令給定上、下界寄存器內容,從而劃定每個用戶程序的區域,禁止越界訪問。
界限寄存器方式只適用於每個用戶程序佔用一個或幾個連續的主存區域,而對於虛擬存儲器系統,由於一個用戶的各頁離散地分布於主存內,就需要採用鍵式保護和環狀保護等方式。
鍵式保護是由操作系統為每個存儲頁面規定存儲鍵,存取存儲器操作帶有訪問鍵,當兩鍵符合時才允許執行存取操作,從而保護別的程序區域不被侵犯,環狀保護是把系統程序和用戶程序按重要性分層,稱為環,對每個環都規定訪問它的級別,違反規定的存取操作是非法的,以此實現對正在執行的程序的保護。
Ⅷ 計算機的存儲系統一般指主存儲器和() A、累加器 B、寄存器 C、滑鼠器
計算機的存儲系統一般指主存儲器和輔助存儲器。主存的工作方式是按存儲單元的地址存放或讀取各類信息,統稱訪問存儲器。主存中匯集存儲單元的載體稱為存儲體,存儲體中每個單元能夠存放一串二進制碼表示的信息,該信息的總位數稱為一個存儲單元的字長。
存儲單元的地址與存儲在其中的信息是一一對應的,單元地址只有一個,固定不變,而存儲在其中的信息是可以更換的。
(8)計算機系統中的主存儲器是指擴展閱讀
最常用的外存儲器設備以兩種方式之一來存儲信息。磁帶,以大的盤式裝置的形式在20世紀70年代作為計算機存儲的一大支柱,現在則以小而封閉的盒式磁帶的形式成為一種相對便宜的「離線」存儲選擇。盡管它在載入現代錄音磁帶和尋找到感興趣數據的存儲位置時可能花費幾秒甚至幾分鍾,但購買和維修這一存儲媒質的長期花費是較低的。
各種光學存儲器裝置也是可得到的。在光學存儲器裝置中存取一串特定數據所需的時間,可能與在(磁)硬碟存取數據所需的時間一樣短。在光碟某一平滑鏡面上存在著微小的缺陷。在光碟表面燒一個孔洞表示二進制數1,沒有燒孔洞則表示0。
燒制而成的光碟是「寫一次,讀多次」( WORM)光碟的實例。這個特徵使得它們適合於長期的檔案存儲,且保持較高的存取速率。直徑是12 cm的盤已經成為音樂錄制和常規PC使用的標准。
這些磁碟被稱為「高密度盤」或CD ROM。與CD ROM具有相同大小,但能存儲足夠的數字信息來支持幾小時的高質量視頻的高容量盤,被稱為數字視頻盤(DVD)。DVD正變得流行。有時候根據要求利用機械裝置從一大批光碟中提取和安裝盤。這些裝置被稱為是「自動唱片點唱機」。
Ⅸ 計算機的存儲系統一般指主存儲器和什麽
輔助儲存器。
主存儲器(Main memory),簡稱主存。是計算機硬體的一個重要部件,其作用是存放指令和數據,並能由中央處理器(CPU)直接隨機存取。
現代計算機是為了提高性能,又能兼顧合理的造價,往往採用多級存儲體系。即由存儲容量小,存取速度高的高速緩沖存儲器,存儲容量和存取速度適中的主存儲器是必不可少的。
主存儲器是按地址存放信息的,存取速度一般與地址無關。32位(比特)的地址最大能表達4GB的存儲器地址。這對多數應用已經足夠,但對於某些特大運算量的應用和特大型資料庫已顯得不夠,從而對64位結構提出需求。
儲存器
在電子計算機中,用來存儲數據和指令等的記憶部件,叫做存儲器。存儲器是由一些編號的單元所組成。單元的編號叫做地址。
計算機對存儲器的要求是:一要存取速度快,二要存儲容量大。
存儲器按構造分為磁心存儲器、半導體存儲器、磁碟、磁帶等多種,按與中央處理機的關系可分為內存儲器和外存儲器兩類。
(9)計算機系統中的主存儲器是指擴展閱讀
存儲系統是指計算機中由存放程序和數據的各種存儲設備、控制部件及管理信息調度的設備(硬體)和演算法(軟體)所組成的系統。
計算機的主存儲器不能同時滿足存取速度快、存儲容量大和成本低的要求,在計算機中必須有速度由慢到快、容量由大到小的多級層次存儲器,以最優的控制調度演算法和合理的成本,構成具有性能可接受的存儲系統。
存儲器構成
構成存儲器的存儲介質,存儲元,它可存儲一個二進制代碼。由若干個存儲元組成一個存儲單元,然後再由許多存儲單元組成一個存儲器。
一個存儲器包含許多存儲單元,每個存儲單元可存放一個位元組(按位元組編址)。每個存儲單元的位置都有一個編號,即地址,一般用十六進製表示。
一個存儲器中所有存儲單元可存放數據的總和稱為它的存儲容量。假設一個存儲器的地址碼由20位二進制數(即5位十六進制數)組成,則可表示2的20次方,即1M個存儲單元地址。每個存儲單元存放一個位元組,則該存儲器的存儲容量為1MB。
Ⅹ 計算機的主存儲器是指
計算機的主存儲器是指RAM。
主存儲器由中央處理器(CPU)直接隨機存取。現代計算機是為了提高性能,又能兼顧合理的造價,往往採用多級存儲體系。
即由存儲容量小,存取速度高的高速緩沖存儲器,存儲容量和存取速度適中的主存儲器是必不可少的。主存儲器是按地址存放信息的,存取速度一般與地址無關。
32位(比特)的地址最大能表達4GB的存儲器地址。這對多數應用已經足夠,但對於某些特大運算量的應用和特大型資料庫已顯得不夠,從而對64位結構提出需求。
(10)計算機系統中的主存儲器是指擴展閱讀:
相關特點:隨機存取
當存儲器中的數據被讀取或寫入時,所需要的時間與這段信息所在的位置或所寫入的位置無關。相對的,讀取或寫入順序訪問(Sequential Access)存儲設備中的信息時,其所需要的時間與位置就會有關系。它主要用來存放操作系統、各種應用程序、數據等。
當RAM處於正常工作時,可以從RAM中讀出數據,也可以往RAM中寫入數據。與ROM相比較,RAM的優點是讀/寫方便、使用靈活,特別適用於經常快速更換數據的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