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儲管理
❶ 存儲管理的實質是什麼存儲管理的主要功能是什麼
存儲管理的對象是主存儲器(簡稱內存或主存) 。
存儲管理子系統是操作系統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它的目的是方便用戶使用和提高存儲器利用率。當要裝入一個作業時,根據作業需要的主存量查看主存中是否有足夠的空間,若有,則按需要量分割一個分區分配給該作業;若無,則令該作業等待主存空間。當程序的存儲空間要求大於實際的內存空間時,就使得程序難以運行了. 虛擬存儲技術就是利用實際內存空間和相對大的多的外部儲存器存儲空間相結合構成一個遠遠大於實際內存空間的 虛擬存儲空間,程序就運行在這個虛擬存儲空間中.能夠實現虛擬存儲的依據是 程序的局部性原理,即程序在運行過程中經常體現出運行在某個局部范圍之內的特點.在時間上,經常運行相同的指令段和數據(稱為時間局部性),在空間上,經常運行與某一局部存儲空間的指令和數據(稱為空間局部性),有些程序段不能同時運行或根本得不到運行。
❷ 簡述存儲管理的主要功能。
虛擬內存技術不僅僅可讓我們可以使用更多的內存,它還提供了以下功能:
1、定址空間
操作系統讓系統看上去有比實際內存大得多的內存空間。虛擬內存可以是系統中實際物理空間的許多倍。每個進程運行在其獨立的虛擬地址空間中。這些虛擬空間相互之間都完全隔離開來,所以進程間不會互相影響。
同時,硬體虛擬內存機構可以將內存的某些區域設置成不可寫。這樣可以保護代碼與數據不會受惡意程序的干擾。
2、內存映射
內存映射技術可以將映象文件和數據文件直接映射到進程的地址空間。在內存映射中,文件的內容被直接連接到進程虛擬地址空間上。
3、物理內存分配
內存管理子系統允許系統中每個運行的進程公平地共享系統中的物理內存。
4、共享虛擬內存
盡管虛擬內存允許進程有其獨立的虛擬地址空間,但有時也需要在進程之間共享內存。 例如有可能系統中有幾個進程同時運行BASH命令外殼程序。為了避免在每個進程的虛擬內存空間內都存在BASH程序的拷貝,較好的解決辦法是系統物理內存中只存在一份BASH的拷貝並在多個進程間共享。
動態庫則是另外一種進程間共享執行代碼的方式。共享內存可用來作為進程間通訊(IPC)的手段,多個進程通過共享內存來交換信息。 linux支持SYSTEM V的共享內存IPC機制。
(2)存儲管理擴展閱讀
DAS、NAS和SAN三種存儲方式比較
存儲應用最大的特點是沒有標準的體系結構,這三種存儲方式共存,互相補充,已經很好滿足企業信息化應用。
從連接方式上對比,DAS採用了存儲設備直接連接應用伺服器,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限制性;NAS通過網路(TCP/IP,ATM,FDDI)技術連接存儲設備和應用伺服器,存儲設備位置靈活,隨著萬兆網的出現,傳輸速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FC-SAN則是通過光纖通道(Fibre Channel)技術連接存儲設備和應用伺服器,具有很好的傳輸速率和擴展性能。三種存儲方式各有優勢,相互共存,佔到了磁碟存儲市場的70%以上。SAN和NAS產品的價格仍然遠遠高於DAS.許多用戶出於價格因素考慮選擇了低效率的直連存儲而不是高效率的共享存儲。
客觀的說,SAN和NAS系統已經可以利用類似自動精簡配置(thin provisioning)這樣的技術來彌補早期存儲分配不靈活的短板。然而,之前它們消耗了太多的時間來解決存儲分配的問題增加內鏈,以至於給DAS留有足夠的時間在數據中心領域站穩腳跟。
此外,SAN和NAS依然問題多多,仍然無法解決。但是SAN常用於大型網路存儲的建設,並且在混合存儲技術成熟的未來,是頗具潛力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存儲管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存儲
❸ 存儲管理的對象和任務是什麼
存儲管理是指主存管理,包括給進程分配主存片段,收回進程釋放的主存片段,為分配出去的主存片段提供保護與共享,以及為作業提供一個虛擬的存儲空間。存儲管理的功能主要分為內存分配、地址轉換、存儲保護和內存擴充四部分。
與「實存」相對應的另一類存儲管理技術稱為「虛擬存儲」管理技術,簡稱「虛存」。虛擬存儲管理技術是用軟體方法來擴充存儲器。虛擬存儲器的概念是指一種實際上並不存在的虛假存儲器,它能提供給用戶一個比實際內存大得多的存儲空間,使用戶在編製程序時可以不必考慮存儲空間的限制。
虛存的容量與主存大小無關,它是由計算機系統的地址結構和定址方式確定的。例如,Windows 95提供了4GB的虛存(比8MB的物理主存大得多)。
❹ linux系統的存儲管理
這不是一兩句能寫清楚的,建議你看看講內核的《
Linux內核設計與實現(原書第3版)
》,比較適合你這樣的有點點基礎的入門新獸。
❺ 簡述存儲管理的主要功能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03
❻ 操作系統中存儲管理的主要職責是
管理電腦硬體與軟體資源的程序,同時也是計算機系統的內核與基石。操作系統是一個龐大的管理控製程序,大致包括5個方面的管理功能:進程與處理機管理、作業管理、存儲管理、設備管理、文件管理。目前微機上常見的操作系統有DOS、OS/2、UNIX、XENIX、LINUX、Windows、Netware等
❼ 存儲管理功能有什麼具體概念是啥謝謝
存儲管理操作流程是整個系統管理流程中的關鍵組件之一。存儲管理主要關注於存儲管理方面的運行和維護工作。該流程用以對生產IT環境中的數據和數據資源進行定義、跟蹤及維護。 數據與數據資源的定義涉及以下任務: •制訂必要的數據分類、存儲與恢復計劃
•制訂必要的數據存儲與恢復策略及流程
數據與數據資源的跟蹤涉及以下任務: •制訂適當的存儲資源監控流程(例如可用性、容量與性能等) •根據業務需求監控存儲資源以確保處於可用狀態 •根據當前發展趨勢預測未來存儲需求
數據與數據資源的維護涉及以下任務: •針對必要的數據和/或存儲資源變更需求根據變更管理流程提交變更請求(RFC) •通過對存儲資源進行調整與優化的方式提高可用性、容量或性能需求(服從變更管理流程規定) •確保數據按照預先制訂的數據安全策略進行存儲 •採取適當的措施以滿足存儲需求變更要求
存儲管理操作流程由以下兩個主要關注領域組成:數據備份與恢復操作;以及存儲資源管理。每個領域包含不同的活動與任務,本文對其進行了詳細的描述。 存儲資源管理是一項關鍵存儲管理活動,它主要關注於確保諸如磁碟之類的重要存儲介質通過正確的文件系統進行格式化和安裝,以及(諸如磁帶、CD之類的)移動存儲介質按照業務要求進行組織(例如通過庫的方式組織)、使用、循環及淘汰。如需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參考「磁碟管理」、「文件系統管理」和「磁帶管理」章節。 此外,存儲資源管理還包括通過管理技術來監控存儲資源,從而確保其滿足可用性、容量及性能需求。如需獲取更多相關信息,請參考「制訂存儲監控與管理計劃並對存儲活動進行監控」章節。 現有數據中心內的後續日常存儲管理活動包括:數據備份、還原與恢復操作;存儲資源管理活動;以及本文中所描述的其它活動。
目的與目標
存儲管理的目的和目標是憑借可用技術資源確保通過適當的存儲設備來滿足SLA所規定的業務需求。這種目標要求能夠及時確定故障,理解未來業務需求可能對存儲所產生的影響,並通過最為高效、便捷的方式來確保存儲管理功能的實現。
內容範圍
存儲管理關注於設計、實施並運行能夠滿足組織機構業務需求的適當存儲解決方案: •存儲管理制訂數據分類、存儲、還原和恢復所必需的策略與過程。 •存儲管理對存儲資源進行實時監控並預測未來的存儲資源需求。 •存儲管理實施旨在維持穩定、高效、可管理的存儲環境進而滿足業務需求的變更與調優操作。
❽ 存儲管理主要是對什麼的管理
技術文章 >運維 >windows運維
操作系統的存儲管理功能實際上是管理什麼?
藏色散人藏色散人2019-12-07 14:13:50原創
操作系統的存儲管理功能實際上是管理什麼?
操作系統的存儲管理功能實際上是管理內存資源.
操作系統的五大管理功能:
(1)作業管理:包括任務、界面管理、人機交互、圖形界面、語音控制和虛擬現實等;
(2)文件管理:又稱為信息管理;
(3)存儲管理:實質是對存儲「空間」的管理,主要指對主存的管理;
(4)設備管理:實質是對硬體設備的管理,其中包括對輸入輸出設備的分配、啟動、完成和回收;
(5)進程管理:實質上是對處理機執行「時間」的管理,即如何將CPU真正合理地分配給每個任務。
五大類型操作系統各自的特點分別是:
(1) 批處理操作系統的特點有:a. 用戶離線使用計算機。用戶提交作業之後直到獲得結果之前就不再和計算機打交道。作業提交的方式可以是直接交給計算中心的管理操作員,也可以是通過遠程通訊線路提交。提交的作業由系統外存收容成為後備作業。
b.成批處理。操作員把用戶提交的作業分批進行處理。每批中的作業將由操作系統或監督程序負責作業間自動調度執行。
c.多道程序運行。按多道程序設計的調度原則,從一批後備作業中選取多道作業調入內存並組織它們運行,成為多道批處理。
(2) 分時操作系統的特點有:a. 交互性:首先, 用戶可以在程序動態運行情況下對其加以控制。其次,用戶上機提交作業方便。第三,分時系統還為用戶之間進行合作提供方便。
b. 多用戶同時性:多個用戶同時在自己的終端上上機,共享CPU和其他資源,充分發揮系統的效率。
c.獨立性:客觀效果上用戶彼此間感覺不到有別人也在使用該台計算機,如同自己獨占計算機一樣。
(3) 實時操作系統的特點有:a. 實時時鍾管理(定時處理和延時處理)。
b. 連續的人-機對話,這對實時控制往往是必須的。
c.要求採取過載保護措施。例如對於短期過載,把輸入任務按一定的策略在緩沖區排隊,等待調度; 對於持續性過載,可能要拒絕某些任務的輸入; 在實時控制系統中,則及時處理某些任務,放棄某些任務或降低對某些任務的服務頻率。
d.高度可靠性和安全性需採取冗餘措施。雙機系統前後台工作,包括必要的保密措施等。
(4) 網路操作系統的特點有:a. 計算機網路是一個互連的計算機系
❾ 計算機存儲管理主要負責什麼
存儲管理程序負責為進入運行狀態的作業分配適當的內存空間。由於作業的大小不同,內存分配表和空白區的大小及部位在運行過程中不斷地變化,因此,這種內存分配必須是動態的。存儲管理程序還承擔存儲保護任務。由於在同一時間內,內存中可能儲存著許多不同作業的數據和程序,還有一些系統軟體也佔用一定的內存空間,為了防止因各程序互相越界訪問而發生混亂,必須採取相應的內存保護措施。存儲管理程序還負責存儲空間的擴充。一種是虛擬存儲方法。當實際地址空間小於直接定址能力時,可以把超出實際地址空間的部分放在磁碟或磁帶上,使用戶看起來覺得:計算機可直接定址的邏輯地址空間有多大,用戶可以支配的存儲空間就有多大。另一種是計算機直接定址能力小,而實際的內存容量可以擴大。這時就是如何把邏輯地址空間映射到實際地址空間的問題了。
❿ 存儲管理的方式
分區存儲管理又有三種不同的方式:靜態分區、可變分區、可重定位分區 。
靜態分區
靜態分區存儲管理是預先把可分配的主存儲器空間分割成若干個連續區域,每個區域的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為了說明各分區的分配和使用情況,存儲管理需設置一張「主存分配表」。主存分配表指出各分區的起始地址和長度,表中的佔用標志位用來指示該分區是否被佔用了,當佔用的標志位為「0」時,表示該分區尚未被佔用。進行主存分配時總是選擇那些標志為「0」的分區,當某一分區分配給一個作業後,則在佔用標志欄填上佔用該分區的作業名。採用靜態分區存儲管理,主存空間的利用不高。
可變分區
可變分區方式是按作業的大小來劃分分區。當要裝入一個作業時,根據作業需要的主存量查看主存中是否有足夠的空間,若有,則按需要量分割一個分區分配給該作業;若無,則令該作業等待主存空間。由於分區的大小是按作業的實際需要量來定的,且分區的個數也是隨機的,所以可以克服固定分區方式中的主存空間的浪費。
隨著作業的裝入、撤離,主存空間被分成許多個分區,有的分區被作業佔用,而有的分區是空閑的。當一個新的作業要求裝入時,必須找一個足夠大的空閑區,把作業裝入該區,如果找到的空閑區大於作業需要量,則作業裝入後又把原來的空閑區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給作業佔用了;另一部分又分成為一個較小的空閑區。當一作主行結束撤離時,它歸還的區域如果與其它空閑區相鄰,則可合成一個較大的空閑區,以利大作業的裝入。
可變分區調度演算法
1)首次適應演算法。每次分配時,總是順序查找未分配表,找到第一個能滿足長度要求的空閑區為止。分割這個找到的未分配區,一部分分配給作業,另一部分仍為空閑區。這種分配演算法可能將大的空間分割成小區,造成較多的主存「碎片」。
2)最佳適應演算法。從空閑區中挑選一個能滿足作業要求的最小分區,這樣可保證不去分割一個更大的區域,使裝入大作業時比較容易得到滿足。採用這種分配演算法時可把空閑區按大小以遞增順利排列,查找時總是從最小的一個區開始,直到找到一個滿足要求的區為止。
3)最壞適應演算法。挑選一個最大的空閑區分割給作業使用,這樣可使剩下的空閑區不至於太小,這種演算法對中、小作業是有利的。採用這種分配演算法時可把空閑區按大小以遞減順利排列,查找時總是從最大的一個區開始。按這種方法,在收回一個分區時也必須對表格重新排列。 盡管虛擬內存允許進程有其獨立的虛擬地址空間,但有時也需要在進程之間共享內存。 例如有可能系統中有幾個進程同時運行BASH命令外殼程序。為了避免在每個進程的虛擬內存空間內都存在BASH程序的拷貝,較好的解決辦法是系統物理內存中只存在一份BASH的拷貝並在多個進程間共享。動態庫則是另外一種進程間共享執行代碼的方式。共享內存可用來作為進程間通訊(IPC)的手段,多個進程通過共享內存來交換信息。 Linux支持SYSTEM V的共享內存IPC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