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當前資源配置存在哪些問題
① 我國礦產資源配置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我國礦產資源配置方式及手段也發生了深刻變化,單一的行政計劃配置方式已被突破,市場機制逐漸在配置礦產資源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然而,與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相比,相對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的需要而言,尤其是面對「可持續發展」這一時代呼喚的要求,我國礦產資源配置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和缺陷。礦產資源配置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與其特點有關,即國家所有,因此,其進入市場,通過市場配置,必須實行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因為市場配置是以產權分散為前提的,即每個市場主體,都要有充分的自主權,可以支配自己所掌管的資源,只有這樣,市場信號才能起作用;如果所有權是一家,使用權也是一家,高度壟斷,市場就根本無法調節。因此,礦產資源要進入市場,發揮市場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就必須實行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這種分離是通過設置探礦權和采礦權實現的。但礦產資源所有者從探礦權和采礦權那裡獲得的不是資源所有權的補償,這一點與土地使用費根本不同。因為受讓主體獲得探礦權和采礦權之後,在開發出售礦產品時,還要繳納礦產資源補償費,而正是這個資源補償費體現了資源所有者和使用者之間的經濟關系。實際上,探礦權和采礦權主體從礦產資源所有者那裡獲得的僅僅是探礦和采礦使用權。
這種區別主要是由於礦產資源自身的特點所決定的,即大多數埋藏在地下,不經過勘查就無法確定其是否存在,無法確定其數量、質量、產狀、位置。對這樣的資源的所有者,不可能像土地資源所有者那樣,一開始就出讓使用權,而是首先要千方百計吸引勘查者,藉助勘查者的技術和資金實現所有者的權益,即找到了才存在歸誰所有的問題。所以,市場經濟國家通常把礦產資源所有權的受益權放在礦產資源開發之後才去實現,而不是一開始就收取使用費。同時承諾勘查主體投入形成的探礦權和采礦權是法人財產權,誰投資,誰受益;如果沒有這個承諾,有誰還會冒巨大風險去找礦呢?
礦產資源在兩權分離的資源配置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資源利用的指導思想過於單一。在強調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忽視了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的社會、環境和資源的負面效應,致使我國的經濟發展過分地依賴於大量的資源消▓和投入,經濟發展的粗放性十分明顯;同時開發利用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十分嚴重。
(2)宏觀配置上的失調與不足。一方面,長期單一行政計劃手段和其他不適當的行政配置方式,嚴重地阻礙了礦產資源產權制度的建立和資源市場的發育;另一方面,資源「條塊分割」的配置體制,導致了礦產資源宏觀規劃之間的沖突與不協調。此外,礦產資源宏觀配置缺乏足夠的信息作為決策支撐,尤其是缺乏一些公共綜合信息作支撐。國家對礦產資源統一規劃協調力度顯得不夠。
(3)礦產資源市場配置機制薄弱。相對於其他商品市場和要素市場而言,我國的礦產資源市場化程度較低,資源市場配置機制相對滯後,資源價格嚴重扭曲和不合理。所有這些都造成了礦產資源無價或低價,以及礦產資源需求的失真,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難以發揮。
(4)礦產資源代際間配置失調。我國目前正處在工業化的中期階段,對礦產資源的需求正處於高峰時期。但是,由於可持續發展意識的薄弱和法制建設的滯後,長遠利益與近期利益關系處理不當,一方面,竭澤而漁式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狀況仍未有根本性的好轉;另一方面,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現狀與資源存量之間嚴重失衡,資源勘查薄弱、保證程度較低問題也嚴重存在。
(5)礦產資源區域配置的特色不明顯。改革開放以來,各地區都進行了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規劃等一系列國土資源的區域配置。但絕大多數地區是在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目標下開展此項工作的,資源的區域間優勢互補、合理流動的配置方案少,產業結構趨同,區域經濟發展的資源特色不明顯。
除了上述問題外,還有些需要商榷,比如,能不能把土地資源的兩級市場套用在礦產資源上?如果套用,在實踐中會出現什麼問題?是否值得關注?
(1)礦產資源的所有權,大多數是在經過勘查之後才能確定下來,沒有經過勘查是無法形成所有權的。所以探礦權是形成礦產資源所有權的第一個門檻。不通過這道門檻,所謂國家所有權是空的,因此,多數國家把這個門檻設置得比較低,以便投資者容易進入,即通常用勘查登記的辦法准入,只收取少量的按面積計算的區塊使用費。《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也是這樣規定的,近年的實踐也是這樣做的。現在的問題是能不能把這個勘查登記的准入當成一級市場?或者按照市場配置資源的原則改成一級市場?由向政府登記改成由政府拍賣?這是需要認真探討的。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很可能影響投資者進入,進而也將影響礦業權的增加和國內資源量的增加,進一步加劇礦產資源供需矛盾。
(2)作為礦產資源勘查和開發主體的我國礦山企業和地勘單位,存在著許多先天不足,給礦業權市場的形成和發展帶來許多困難。一般說,礦業權市場是由礦產品市場拉動的,而我國的礦產品市場近年發展迅速,但對礦業權市場拉動無力,探采失調。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筆者認為:①現在國有礦山生產的礦產品,其礦業權是無償取得的,加之企業領導的任期制,所以他們可以大量地產出礦產品,而不管以後如何;②國有礦山在無償取得礦業權情況下,也無須提取礦業權的折耗,因而企業沒有形成積累,無錢搞勘查投入。③直接進口礦產品,無須國內的礦業權。再從地勘單位看,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它們只是從事礦產勘查技術勞務的打工者,如今讓它們成為礦產勘查的投資主體,根本就缺乏投入資本。
(3)我國礦產勘查當前存在的問題,還表現在礦產資源通過市場調節之後,開始暴露出許多礦產自然豐度差,沒有競爭力,有的品位低、成分復雜,有的地理位置不好,有的地質工作研究程度很高,找礦難度大等問題。加之,原有的地勘單位實行事業管理,隊伍臃腫,負擔過重,所以勘查成本很高。這種情況,過去在政府財政投入時,因有無限承擔風險的能力,所以被掩蓋起來了;如今一踏入市場,面對國際競爭便暴露無遺。
(4)礦業權市場不發育,至今尚未形成統一、有序的礦業權交易場所,出讓礦業權主體和購買礦業權主體之間缺少信息溝通,行業壟斷、地區封銷還時有發生。
② 我國當前衛生資源配置存在什麼問題
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一、政府衛生支出不足
衛生總費用包括政府、社會和個人衛生支出三個部分。衛生籌資結構中政府和社會衛生支出比例低是導致目前衛生支出缺乏公平性的主要原因。據統計,從1980年到2002年,政府、社會和個人衛生費用分別增長- 21 %、- 16. 1 %、37. 1 %,很明顯,在衛生總費用中,政府和社會衛生支出所佔比重呈下降趨勢。與此同時,個人衛生支出卻逐年增加,所佔比重從21. 2 %上升到58. 3 %,承擔了衛生費用增長的大部分負擔。與國際社會相比,中國衛生費用占 GDP 的比重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政府衛生投入不足,伴隨著醫療衛生服務價格的上漲,「看病貴」現象成為衛生事業領域嚴重的問題。
二、衛生資源配置不均衡
1、城鄉衛生資源配置不均衡:我國衛生資源大多集中在城市,城鄉差距很大,尤其是大醫院擁有先進的人才和高級的設備。在人均衛生費用方面 ,城市和農村的人均衛生費用差異越來越大。2007 年,城市人均衛生費用 1 480.1 元,農村人均衛生費用 348.5 元,相差 1 131.6 元,城市人均衛生費用是農村的 4.2 倍。
2、衛生資源配置的區域失衡:東部地區逐年加大對衛生的投入,而中西部地區受地方財力所限,投入嚴重不足。在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上,天津、上海等城市發展很快,已覆蓋城市總人口的50%以上,而中西部的省份還不到20%,而且質量不高、服務能力不足。
3、衛生資源配置的供需失衡: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的提高,居民的衛生保健需求有了較大提高,衛生資源配置的總量、結構和質量與居民需求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或者說存在供需失衡。據統計,2002年,我困每萬人口衛生人員數為9.6人,而世界同期平均水平為34.6人,我同每萬人口床位數為0.6張,而世界同期平均水平為4.0張,這充分說明供需失衡情況的嚴重性。
三、衛生資源利用效率不高
從衛生資源的分配來看,存在著過度消費和消費不足並存的現象。一方面,在城市,衛生資源過度配置的情況十分普遍。由於資源的過度配置,又引發了供給者誘導需求和消費者的過度消費行為,由此就造成了資源極大的損失和浪費。另一方面,在我國廣大農村,特別是貧困農村,衛生資源的配置又相對貧乏,缺醫少葯的情況仍然很嚴重。其結果必然是造成宏觀效率低下。
政府應針對以上我國衛生資源配置存在的問題,優化衛生資源配置,推動我國衛生事業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