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叢神經阻滯常用葯物怎麼配置
『壹』 神經阻滯麻醉的常用葯物有哪些
神經阻滯麻醉,一種精細的無痛術式,其主要分為頸叢、臂叢、下肢神經及肋間神經阻滯等多種類型。</它的實施關鍵在於精確地定位和注射局麻葯。以往,醫生主要依賴患者的體位和解剖結構知識進行操作,但現在,科技的進步賦予了我們新的視野。
在現代醫療技術的支持下,如超聲波引導下,神經阻滯變得更為精準。醫生能夠利用細針,如利多卡因、布比卡因或羅哌卡因,沿著神經根或神經鞘的方向,將麻葯直接注入,確保對指定神經分布區域的麻醉效果。這種方法不僅適用於局部小手術,也可在全身麻醉中作為輔助,強化局部鎮痛,提供更舒適的手術體驗。
無論是傳統技術還是現代科技,神經阻滯麻醉的目的始終是減輕疼痛,提升手術過程的舒適度。每一種阻滯方式都針對特定的神經路徑,確保麻醉的局部性和有效性。</
『貳』 神經阻滯臂神經叢阻滯
臂神經叢,主要由C5-8和T1的脊神經前支構成,負責上肢的感覺和運動。這些神經自椎間孔出後,在前、中斜角肌之間的肌間溝中合並,形成臂神經叢。這個結構在鎖骨上方第一肋骨面上橫過,形成正中、撓、尺和肌皮神經。臂神經叢阻滯可通過三種途徑進行:肌間溝徑路、鎖骨上徑路和腋徑路。
肌間溝徑路中,病人仰卧,肩下垂,麻醉時將局麻葯注入椎前筋膜下的鞘膜內。操作者需在胸鎖乳突肌後緣找到前斜角肌,確定穿刺點在第6頸椎橫突水平。注射1.3%利多卡因25ml,含1:20萬腎上腺素,病人會有異感,無血或腦脊液回抽後即可注射。
鎖骨上徑路需病人側卧,將肩墊高。麻醉者找到鎖骨下動脈搏動點,針頭向後、內、下方向推進,當病人感到手指、腕或前臂的異感時停止,確認無血後注射局麻葯。
腋徑路中,病人呈行軍禮姿勢,麻醉者在腋動脈搏動處刺入,當刺破鞘膜有突破感時停止,確認針尖在腋鞘內後注射局麻葯。不過,由於肌皮神經在喙肱肌處離開腋鞘,手部外側和拇指底部的麻醉效果可能較差。
臂神經叢阻滯廣泛用於上肢手術,如肩部手術用肌間溝徑路,前臂和手部手術適合腋徑路。然而,所有方法都存在局麻葯毒性反應風險。並發症可能包括膈神經麻痹、喉返神經麻痹、霍納綜合征,以及穿刺不當導致的氣胸、高位硬膜外阻滯或全脊椎麻醉等。在實施阻滯時,必須謹慎操作以減少並發症的發生。
(2)頸叢神經阻滯常用葯物怎麼配置擴展閱讀
在神經干、叢、節的周圍注射局麻葯,阻滯其沖動傳導,使所支配的區域產生麻醉作用,稱神經阻滯。神經阻滯只需注射一處,即可獲得較大的麻醉區域。但有引起嚴重並發症的可能,故操作時必須熟悉局部解剖,了解穿刺針所要經過的組織,以及附近的血管、臟器和體腔等。常用神經阻滯有助間、眶下、坐骨、指( 趾 ) 神經干阻滯,頸叢、臂神經叢阻滯,以及診療用的星狀神經節和腰交感神經節阻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