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為什麼是動態配置
㈠ 年收入30萬的家庭,保險應當如何配置
近年來,大家對於保險規劃越發重視,特別是在一些突如其來的疾病下,保險可謂是保障家庭的第一道防線。對於保險配置方案,與其推薦產品,不如教大家怎麼選好產品。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今天,蝸牛君就跟大家聊聊年收入20萬左右該如何搭配保險方案。
首先,蝸牛君想說的是,不管是5萬,10萬,15萬,20萬,大家最應該學習的是投保思路,而不是某一套固定的方案,一套方案不適用於所有人,但如果你懂得了投保的思路,那不管你屬於哪類人,都能順利的找到合適的保險方案。
下面就直接進入干貨的部分,家庭保障方案的幾條黃金公式:
1、家庭保費預算是年收入的10%
單經濟支柱:2個人的收入差距超過50%,三分之二的預算要放在經濟支柱上面,剩下的解決配偶和孩子的問題
雙經濟支柱:2個人的收入差距在50%以下,2個大人的預算要佔到四分之三,給孩子最多留四分之一,甚至是五分之一
2、定壽保額必須是收入的10倍
經濟支柱定壽險的保額必須是收入的10倍
非經濟支柱的定壽險保額可以做到5倍
3、重疾保額是收入的3-5倍
重疾的作用主要在於收入失能補償,賺錢多是在退休前,從保險的意義來說,只有你在有收入的情況下做收入失能補償才是有必要的。重疾險保的最大意義時間就是在退休前。
4、意外險除了職業外,基本沒什麼限制,人人都需要一份。
小孩最好買帶意外醫療的,可以彌補小額的住院風險。
5、高免賠額的百萬醫療險很有必要
百萬醫療比的不是價格,而是續保和報銷范圍。
以上是可復制的部分,不可復制的那就是健康帶來的不確定性。
我們都知道了,理賠最大的2個問題,第一是不清楚自己買的保險是什麼,第二就是健康告知不到位。健康跟核保有著莫大的關系,每個人的身體狀況或是每個家庭的健康狀況都是一個獨立的個案,不是一個固定的方案可以解決的,一旦影響到核保,建議找專業的人進行專業的投保指導。
方案例子
先生小A 今年 32 歲,收入12萬,有社保
太太小B今年30歲,收入5萬,有社保
孩子2歲,父母有退休金無需贍養
這屬於中國非常典型的普通中等收入家庭,年收入20萬左右,要配齊重疾,壽險,醫療,意外這4種必備險種,按照上面的黃金公式,可以看下這個家庭的保險方案:
方案解讀
整個家庭年支出:16948元,剛好控制在10%以內。
經濟支柱爸爸占整個保費預算的63%,全家的保險以保障型為主,優先把保額做起來。
壽險保障:
1. 爸爸小A年收入12萬,家庭經濟支柱,所以定期壽險選擇瑞和120萬保20年。
2. 媽媽小B年收入5萬,選擇瑞和50萬保20年,一年也才400塊。
3. 小孩子沒收入不用考慮壽險。定期壽險買20年還是30年可以結合自身的年齡,房貸期限,還有小孩年齡。
重疾保障:
爸爸共有80萬重疾保額,媽媽50萬終身保額,寶寶在30歲前有80萬重疾保額。重疾完全是可以在有限的預算內搭配出足夠的保額,也就是通過定期+終身的方式,將保額做高做足。記住,保額永遠比時間更重要。買保險不是一步到位的,是多次配置的過程。待往後預算充足,還可以適當調整。
意外保障:
如果定期壽險買的保額足夠高(比如200萬~300萬),可以不需要補充意外險。但是對於買50-100萬定期壽險的人,最好是補充一款意外險提高保額。所以爸爸、媽媽、寶寶都需要一份意外險。寶寶的意外最好是帶住院醫療的。
醫療保障:
醫療和意外,一向都是被認為是家庭保障的標配,便宜杠桿比又高,選擇5年期的定心丸百萬醫療約等於吃了一顆定心丸。小孩磕磕碰碰的小病比較多,免賠額低的帶醫療的意外險可以彌補小額的住院風險。
以上這個方案的保險配置都是不考慮任何健康狀況而得出的,而現實中我們一定要去考慮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因為不同的保險公司核保不一樣,得到的結果也會不一樣。保險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保險的設計方案和符合需求,所以,保險方案並不只是簡單的一個產品拼湊,是極具專業性和復雜性的,一定要充分考慮投保人或家庭的個人情況,保證我們能拿到理賠。
若是在考慮了各方面的因素之後,做齊了這些保障,全家基本上是沒有保障死角和漏洞了。還是那句話,這只是一個標準的方案例子,文中所要表達的選保思路才是最重要的!思路對了,你的判斷就不會差到哪裡去。
(保險專業防坑,想了解更多關於保險咨詢?就看蝸牛君知乎號:蝸牛說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