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存儲配置 » 存儲新科技

存儲新科技

發布時間: 2023-10-09 17:55:54

A. 晶元級存儲能給業界帶來哪些變化

SOC的核心思想,就是要把整個應用電子系統全部集成在一個晶元中。 對於眾志和達科技有限公司(SOUL)來說,他們的SOC是Storage-on-Chip,亦即晶元級存儲,就是沿用System-on-Chip的概念,將存儲系統的多個功能模塊集成到一個晶元中完成。這一技術的核心思想,也是要在單一晶元中嵌入軟體來實現多功能和高性能,以及對多種協議、多種硬體和不同應用的支持,同時保證優化後系統的高性能。 一些客戶對於存儲領域的SOC或許並不熟悉,據北京眾志和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CTO兼副總經理張衡介紹,存儲晶元技術(Storage-on-Chip) 通過帶有處理器內核和集成更多存儲功能的晶元,大幅提升了系統性能,設計靈活性,降低研發和更新換代的設計成本。這種速度,靈活性和成本優勢,為SOUL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實現平台,可為不同行業量身定製。此外,由於晶元級存儲通過晶元邏輯實現功能優化,不再依賴CPU和內存,是一次架構的革命,使功能優化和高性能一舉兩得。 北京眾志和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CTO兼副總經理張衡 變化一,性能與功能的跨越 「芯」架構具有四大優勢,這四種優勢可以為存儲產品帶來性能、可靠性以及功能方面的飛躍。 首先,性能的飛躍。晶元級訪問速度將單一存儲的性能從「百MB/s」提升至「GB/s」,其存儲功能由晶元邏輯實現,不會影響性能。其優化的控制器架構,能夠提升匯流排帶寬,改善內存交換,並且釋放更多的CPU資源,從而使得磁碟組可提供 GB/s 級的吞吐率。 第二,可靠性高。傳統的存儲系統結構復雜,各子系統繁多,因此出現故障的幾率也非常大,故障點多。而存儲晶元技術採用一體化硬體集成,結構簡單,使得故障點可以大大減少。 第三,靈活敏捷。傳統存儲系統只能做到軟體可定製,而存儲晶元技術則採用可編程晶元,實現硬體可定製,帶有各種處理器內核和集成更多處理能力的晶元,藉助通常被稱為「軟核處理器—硬體加速器」的FPGA技術,大幅提升系統性能,同時具有最高的設計靈活性,特別適於個性化產品開發。 第四,綠色節能及成本優勢。由於SOC靈活的架構,使得其擴展方便,較少受到局限,節省空間,減少電力消耗,從而帶來更好的性價比。 變化二,雲存儲更加集約化 雲計算作為一種服務的方式,成本是最具吸引力的因素之一。晶元級存儲技術通過一個晶元,經濟地實現高性能、多功能、跨平台和高智能,有效地降低了存儲的成本。 Storage-on-Chip支持多種硬體、多協議,具有可編程I/O和多處理器芯核設備, 從技術層面上,這就決定了晶元級存儲可以使存儲功能刀片化,並實現更加智能的存儲管理。例如,新一代Storage-on-Chip(晶元級存儲)可以同時給NAS(通常用於非結構化、文件級數據)和SAN(通常用於結構化、數據塊級數據)提供高性能,同時具有快速(IOPS)和大吞吐量的優勢,更為實現統一存儲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平台。

B. 未來能否做到將人類的記憶存貯到外部設備

關於人類的大腦至始至終現如今有許多的科學家依舊還在努力的研發和探究,畢竟人類的大腦它的智慧程度可以遠超世界上其他動物它們的智力程度,而且科學家還得出一個結果,就是現如今我們大腦的一個開發程度也只不過其中的10%而已。也正是這10%讓我們能夠改造地球,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動物,可想這10%是有多麼的厲害。那麼在未來人類是否能夠將記憶儲存到外部設備?答案是可以的,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三、這樣的技術還要提高突破人理道德道。

最後一點就是這樣的技術想要變成現實的話,那麼就需要完成對於人理道德的一個限制,畢竟記憶中的東西只能存在在人體腦內之中,如果真的把它轉移到外部設備的話,那麼人就和電腦沒什麼區別。

C. 硬碟的發展史

1、1956年,IBM的IBM 350 RAMAC是現代硬碟的雛形,它相當於兩個冰箱的體積,不過其儲存容量只有5MB。1973年IBM 3340問世,它擁有「溫徹斯特」這個綽號,來源於他兩個30MB的儲存單元,恰是當時出名的「溫徹斯特來福槍」的口徑和填彈量。至此,硬碟的基本架構被確立。
2、1980年,兩位前IBM員工創立的公司開發出5.25英寸規格的5MB硬碟,這是首款面向台式機的產品,而該公司正是希捷(SEAGATE)公司。
3、80年代末,IBM公司推出MR(Magneto Resistive磁阻)技術令磁頭靈敏度大大提升,使碟片的儲存密度較之前的20Mbpsi(bit/每平方英寸)提高了數十倍,該技術為硬碟容量的巨大提升奠定了基礎。1991年,IBM應用該技術推出了首款3.5英寸的1GB硬碟。
4、1970年到1991年,硬碟碟片的儲存密度以每年25%~30%的速度增長;從1991年開始增長到60%~80%;至今,速度提升到100%甚至是200%,從1997年開始的驚人速度提升得益於IBM的GMR(Giant Magneto Resistive,巨磁阻)技術,它使磁頭靈敏度進一步提升,進而提高了儲存密度。
5、1995年,為了配合Intel的LX晶元組,昆騰(Quantum)與Intel攜手發布UDMA 33介面——EIDE標准將原來介面數據傳輸率從16.6MB/s提升到了33MB/s 同年,希捷開發出液態軸承(FDB,Fluid Dynamic Bearing)馬達。所謂的FDB就是指將陀螺儀上的技術引進到硬碟生產中,用厚度相當於頭發直徑十分之一的油膜取代金屬軸承,減輕了硬碟噪音與發熱量 。
6、1996年,希捷收購康諾(Conner Peripherals)。
7、1998年2月,UDMA 66規格面世 。
8、2000年10月,邁拓(Maxtor)收購昆騰。
9、2003年1月,日立宣布完成20.5億美元的收購IBM硬碟事業部計劃,並成立日立環球儲存科技公司(Hitachi Global Storage Technologies, Hitachi GST)。
10、2005年日立環儲和希捷都宣布了將開始大量採用磁碟垂直寫入技術(perpendicular recording),該原理是將平行於碟片的磁場方向改變為垂直(90度),更充分地利用的儲存空間。
11、2005年12月21日, 硬碟製造商希捷宣布收購邁拓(Maxtor)。
12、2007年1月,日立環球儲存科技宣布將會發售全球首隻1Terabyte的硬碟,比原先的預定時間遲了一年多。硬碟的售價為399美元,平均每美元可以購得2.75GB硬碟空間。
13、2007年11月,Maxtor硬碟出廠的預先格式化的硬碟,被發現已植入會盜取在線游戲的帳號與密碼的木馬。
未來的發展趨勢:
希捷存儲新技術:2009年出2500G硬碟。
硬碟記錄密度越大就可以實現越大的磁碟容量,希捷最近發布的160GB 5400rpm 2.5英寸垂直紀錄筆記本硬碟的紀錄密度是每平方英寸135Gbits,東芝最新展示的2.5英寸硬碟每平方英寸紀錄密度是188Gbits,而在加州矽谷的IDEMA DiSKON展會上,希捷展示了1種磁記錄設備,每平方英寸可以紀錄421Gbits數據!
據國外媒體報道,日立日前宣布,將於2010年推出5TB(5120G)硬碟,從而向新興的固態硬碟發起挑戰。 如今,固態硬碟逐漸蠶食傳統硬碟業務, 尤其是在筆記本電腦市場。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傳統硬碟將從此退出歷史舞台。
硬碟專家日立的做法是,盡可能提升硬碟的存儲空間。據悉,日立計劃於2010年推出5TB 3.5英寸商用硬碟。該硬碟採用了電流正交平面垂直巨磁阻(CPP-GMR)技術,使每平方英寸的存儲密度達到1TB。

熱點內容
tomcat編譯後的文件 發布:2025-01-23 06:05:46 瀏覽:253
惠普暢遊人14是什麼配置表 發布:2025-01-23 05:57:39 瀏覽:295
簡單搭建ftp伺服器 發布:2025-01-23 05:49:41 瀏覽:227
有qq號沒密碼如何登上 發布:2025-01-23 05:34:08 瀏覽:469
javajsdes加密 發布:2025-01-23 05:33:21 瀏覽:770
qq怎麼上傳視頻到電腦上 發布:2025-01-23 05:07:27 瀏覽:972
如何申請i7伺服器地址 發布:2025-01-23 04:42:15 瀏覽:848
瀏覽器內核源碼 發布:2025-01-23 04:41:34 瀏覽:662
精英版繽智少了些什麼配置 發布:2025-01-23 04:41:30 瀏覽:359
編寫c編譯器 發布:2025-01-23 04:41:30 瀏覽: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