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踏板摩托車還要配置哪些東西
㈠ 剛買的摩托車需要加裝什麼東西
你好,我是暮閣。 對於剛買的摩托車我們一定呵護有加,一口氣想加裝的裝備也很多,有實用性的、也有裝飾性的,當然在加裝的同時也要考慮是否符合相關法規,裝飾性的物品主要結合個人喜好,這里不作討論,主要說說那些實用性的裝備供參考。
一、護杠、防摔杠
這個可以算是基礎標配了,因為就算我們車技再好,在泥濘、濕滑、沙石等特殊路況也難免偶有發生刮擦或者倒車情況;有時甚至我們在規范區域停放的車輛,也會被其它車輛或者其它因素刮擦或者撞到。這時護杠和防摔杠就能對我們的愛車提供很好的保護。同時在倒車時,防摔杠還能在摩托和地面之間撐出一定的安全距離,有效保護我們的腿不被壓到。 需要說明的是 ,任何護杠、防摔杠都只能在低速或者原地倒車時,對我們人身和車輛本身提供較好的保護,假如是高速狀態下,保護作用基本可以忽略。
二、尾箱、邊箱
這個裝備也非常實用,可以有效彌補摩托車儲物能力不足的缺憾,同時一個足夠放下全盔的尾箱或者邊箱也會讓我們出行方便許多,下車就把頭盔鎖入箱內,避免了提著頭盔行走的尷尬。當然了,這個主要指的是價格較高的頭盔,普通頭盔放在車上沒什麼問題。另外尾箱、邊箱的加裝還要考慮具體車型,不同的車型加裝不同類型符合其車體的箱子,不僅實用而且會更加美觀。
這里舉幾個例子:1、 踏板、彎梁類,主要考慮加裝尾箱; 2、 街車、跑車、巡航太子類,可以考慮加裝邊箱; 3、 復古類,考慮加裝皮包邊箱,不僅得體而且能讓我們愛車更加拉風; 4、 拉力、旅行類,配上大氣的尾箱和邊箱,能讓我們愛車更加強壯而且有更多空間儲物,方便長途。
三、行車記錄儀
這個也是必不可少的,行車記錄儀不僅可以為我們交通安全提供有效記錄,而且還能記錄下我們騎行中的精彩點滴(當然,也可選擇安裝在頭盔上,但如果需要邊駕駛邊充電的話,會有些不方便)。 另外, 假如經常跑長途的話,可以考慮加裝手機支架,使用手機導航查看時會比較方便。
四、行車提示燈(輔助燈)
這個主要是經常跑長途的摩友考慮安裝,可以配置在護杠上,長途行車時保持開啟,能讓我們車輛更加顯眼,過往車輛更加容易發現我們,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有效增加安全保障。
專業解析摩托車故障,精準推薦所需車型。大家好,我是 騎士分享 歡迎您的關注!
新買的摩托車最好保持原樣,盡量不要加裝任何東西,因為這時候加裝的東西,在上牌驗車時可能就需要拆除掉,所以還是要保持原狀。
但車輛上戶後一些很實用的配件必須是要加裝的,比如跨騎車保險杠,尾箱,座套,手部風擋,油箱護套,前減震防塵套,擋泥板等都是需要加裝的。
其中的保險杠雖然起不到放碰撞的作用,但它在車輛傾倒時可以很好的支撐車輛,以免車輛壓住騎乘人員,造成二次傷害。
除了保險杠以外尾廂的實用性也是比較高的,它可以放個頭盔,或者其它一些物品,並且只要它不超寬也是允許加裝的,所以條件允許的車型還需要加裝一個尾箱的。
其次,摩托車的防盜系統也是需要加裝的,雖然有些車型裝配了晶元防盜,但大多數車型依然還是沒有這種高大上的配置,而現在防盜性能比較好的,就是帶有一鍵啟動功能的防盜器,它可以實現自動上鎖,自動解鎖,相比傳統的防盜器,使用過程相對要簡單很多,並且它的防盜性能也會更加靠譜一些。
除了以上這些配件以外,有些車型可能還需要加裝一個檔顯或者升級一下燈光,但升級燈光時一定要注意,盡量要選擇和車型原來燈泡型號相同的,不要裝那種大功率的射燈或者氙氣大燈,因為這樣很會容易會損傷原車的蓄電池。
以上就是新買的摩托車比較常見的一些需要加裝的配件,除此之外有些車有可能還會貼一些個性貼,但不管怎麼說一定要在合規的范圍內對車輛進行加裝,不然只會引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摩托車購買以後很多人都會選擇給車子加裝一些配件和周邊,包括我自己也是這樣,在購買了摩托車以後就會想到要加裝些必要的東西,這樣做的目的是讓車輛可以更加符合自己的使用習慣和用途,那麼,購買摩托車以後需要加裝什麼東西,並且有什麼注意事項呢?今天我就來簡單盤點一下。
我們在購買摩托車以後,有些東西是一般情況下會加裝的,有一些則是還有其他用途的時候才用加裝的,一般我們比較基礎的有:①防摔杠,②充電介面,③手機支架。
防摔杠一般情況下也用不上,但是有些情況下對於原地倒車或者低速情況下摔車就可以對車殼起到保護作用,但是速度快起來的話效果就不太明顯了,防摔杠一般安裝在車架上,有些是連體的,有些是分體的,價格根據不同車型一般在一百至四五百左右,KTM的原廠防摔可以達到幾千塊。
充電介面和手機支架則是平時有個小短途的時候,可以把手機支撐在車頭,用來看導航。充電介面現在很多ADV車型原廠配有,自己加裝的話就要從電瓶接電,最好是帶有保險絲,防止短路。帶保險絲的充電介面加裝費用大約30元,手機支架稍微好一點的比較穩固的大約120元左右。
有些人購買摩托車以後的用途是摩旅,或者說偶爾想要出去摩旅的時候,在基礎篇的基礎上還需要加裝一些摩旅的配件,主要有:①射燈,②三箱,③風擋,④油箱包。
出去摩旅首先一個就是需要攜帶行李,如果只用背包的話容量比較有限,而且也會增加疲勞度,這個時候就需要加裝三箱或者邊箱/尾箱了,三箱分為塑料材質和鋁合金材質,塑料材質三箱的價格一般在一千五至兩千左右,鋁合金材質的普通品牌的大概三千上下,一些大牌的的三箱則一般需要五千以上。一般來說鋁合金的容量要比塑料的大很多。也更加結實耐用。
風擋則一般是一些原廠沒有配置風擋的街車或者踏板需要加裝,或者原廠高度不夠的風擋則需要把風擋增高,以達到擋風的效果,降低長途駕駛的疲勞。油箱包的作用也是比較明顯的,可以放一些平時常用的東西譬如證件還有水,煙等等,可以選擇安裝在油箱蓋的孔位上,也可以用磁鐵吸在油箱上(鐵油箱),不過磁鐵吸上去的容易刮花油箱。
以上這些配件都需要在上牌以後再裝,因為上牌的時候會進行驗車,如果車輛的外觀和目錄圖相差太大的話,會不給上牌的,這一點需要注意。
新車買回來第一個要加裝的就是保險杠。不管之前有沒有騎摩托的經驗,新車到手就會有一個磨合期,磨合期不僅僅是指車的磨合,人和車之間也有一個相互了解的磨合過程,在此過程中,原地倒車、摔車是很正常的,特別是對於超過三百斤的重型機車,保險杠的防護作用就顯得更重要了。
至於後期需要加裝什麼,還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買摩托車的主要用途有哪些?上下班、長途摩旅、日常代步、兜風裝逼?不同的用途,選擇需要加裝的東西也不一樣。我本人就是喜歡長途摩旅的,五年長途超過十萬公里,車上加裝的東西有:保險杠、手把擋風、擋風玻璃、透鏡、射燈、車充、手機支架、高低音喇叭、防水音響、水杯架、車載對講、邊箱、尾箱等,所加裝的每一件裝備對於我來說都是有實用性的。
剛開始玩車的時候也走了很多彎路,買過很多垃圾裝備,不是實用性不大就是質量差,浪費了很多錢。後面接觸的裝備多了,也就清楚哪些好哪些歹了,特別是身邊還有一群同樣愛折騰的摩友,他們也會充當小白鼠的作用,測試裝備的優劣性,幾年下來,市場上很多裝備的特點我們也就一目瞭然了。
對於剛接觸摩托車的新手來說,玩車是需要教很多學費的,為了避免這些情況,可以多和身邊的老摩友交流,也可以通過某些摩托車論壇的APP交流,比如「摩托迷」之類的。
加油
升仕310T_/
5月8日
沒什麼東西需要改的,看自己需要什麼,我車子改了手機支架,保險杠,射燈(改了射燈超車燈開關)充電裝置,邊箱,暗開關,加高風擋,鋁合金車把護手,行車行錄儀,GPS,就這些,頭盔,耳機。運動相機,騎行服,騎鞋,雨衣,
本人今年2月26日入手春風650mt藍黑一輛,不帶邊箱,因提現車多加了一千裸車價44600元,還未落戶,新入摩托需要什麼看個人能力吧,拿我來說現在,網上買了輪轂貼花,油箱貼,儀表膜,手機支架,杯架,鑰匙扣,起車釘,後擋泥板,還有最重要的頭盔,這很重要,別圖便宜,買不起碳纖維的最起碼也得搞個玻璃鋼的,推薦全盔,安全系數高,騎行服,還沒打算,先買護肘護膝吧,畢竟這夏天穿起來實在熱,掛牌好准備搞個三箱,射燈,因個人經濟能力而言,後期可能排氣,坐墊,減震都改下,,650mt那個坐墊真心不敢恭維,基本現在就這些。
看個人能力了。。目前我也就能負擔這些。
我也才買了台豪爵丅R15O一16E太子摩托車,原來單位不景氣時跑過摩的補貼家用,現有養老金,娃兒也成家立業孫子就6歲多了,平時也喜歡騎車縣內外景點轉一圈。現在我想配一個記錄議,我在拼多多找了一下,品牌很多,價格不一,不知道那種合適。還有就是騎行服什麼價格好?那個防水防寒防摔的四季騎行服套裝的四五百的是否質量過關,望賣過的指點一下,切切。感謝!
剛買的摩托車,除了保險杠和手機支架,其他的先不裝。
因為你沒騎多久不懂還需要什麼,也不知道什麼適合你。貿然裝太多東西,回頭你會發現很多東西都用不上。
保險杠,防摔。U型車鎖,防盜。另外,自購買之日起就瘋狂的使用,摩托車的使用年限只有13年。我的本田戰鷹08年買的,至今只跑了6千公里,因為我一直在外地工作。如今還有2年車就到報廢年限,心痛……
㈡ 售價高達2萬多,這款150踏板都有哪些高端配置水冷ABS都是標配
對於踏板摩托車,相信國內的不少車友都比較熟悉。作為實用代步通勤工具,踏板摩托車出色的靈活性以及便利性深受國內車友喜愛。不僅如此,國內的大多數踏板摩托車售價都是處於千元級別,近幾年加入很多的高端配置,才有了上萬的車型。
總體來說,標致旗下這款最新版本的姜戈150在車輛配置進行了較大的升級。不過小編自我感覺兩萬多元的售價,對於一款150的踏板摩托車來說還是有些偏貴。要說這款車最具有特色的地方,應該就是外觀顏值設計,具有濃郁的法式浪漫氣息。但從實用性上來說,小編自我感覺定價有些偏高,並不太適合作為國內車友日常出行代步的工具,盡管性能表現非常不錯。
最後,對於這款法國標致浪漫小獅子復古150級別踏板摩托車姜戈,你們還有什麼想要說的嗎?歡迎評論區留言與眾多車友一同討論!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