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存儲介質管理辦法
㈠ 移動存儲介質為什麼不得在涉密計算機和非涉密計算機之
非涉密移動存儲介質保密管理制度 一、本制度所稱非涉密移動存儲介質,是指用於存儲非涉密信息的移動硬碟、優盤、光碟、磁帶、錄像帶、存儲卡及其它具有存儲功能的各類介質。 二、非涉密移動存儲介質的管理,遵循「統一購置、統一編號、統一備案、跟蹤管理」的原則,嚴格控制使用范圍。 三、非涉密移動存儲介質由辦公室統一購置、並指定專人負責配發和保管。委局機關保密領導小組會加強對使用非涉密移動存儲介質的監督和檢查。 四、非涉密移動存儲介質只能在委局機關非涉密計算機和非涉密信息系統內使用,嚴禁非涉密移動存儲介質在涉密計算機上使用。 五、非涉密移動存儲介質不得存儲公文及涉密信息。如有誤存應立即將其清除,並交技術人員作相應防泄密處理後才可使用。 六、委局機關保密領導小組會定期對非涉密移動存儲介質使用情況進行清查,發現問題,要及時查處。
㈡ 移動存儲介質的管理
管理措施為了規范移動存儲介質的使用,切實保障信息安全與網路安全,應建立移動存儲介質管理制度,並按照制度要求將移動存儲介質分為涉密和非涉密兩類,而且要著重管理涉密移動存儲介質,具體做法如下。
1、嚴禁非涉密移動存儲介質用於涉密領域,嚴禁涉密移動存儲介質用於非涉密領域,禁止涉密移動存儲介質在接人互聯網的電腦上使用。
2、涉密移動存儲介質在配發、領取、製作、使用、保管、維護和銷毀過程中,應遵循「統一購置、集中管理、嚴密防範、確保安全」的原則。
3、配發涉密移動存儲介質時必須進行登記、編號、貼注密級標識。對領取、發放、外帶、報廢、歸檔、維修等實行全過程的管理,每個環節都要填寫申請並經保密部門審批同意後方可執行。由負責保密管理工作的部門建立台賬,逐一記錄各個移動存儲介質的不同環節的變動情況;外帶時要確保涉密移動存儲介質始終處於攜帶人的有效控制之中;嚴禁將涉密移動存儲介質轉借給外單位或他人使用。
4、及時查殺病毒、木馬等惡意代碼,防止其蔓延傳播。
5、嚴禁將以報廢的涉密移動存儲介質轉為非涉密載體繼續使用。對報廢的涉密移動存儲介質要進行徹底的損毀。
㈢ 涉密信息移動存儲介質可以在限定的涉密計算機范圍內使用。是對還是錯
涉密移動存儲介質可以在限定的涉密計算機范圍內使用。這句話是對的。
涉密移動存儲介質主要是指用於記錄、存儲、拷貝國家涉密載體信息的移動硬碟、軟盤、磁帶、光碟、U盤、存儲卡等磁、光及半導體介質載體。
涉密移動存儲介質不得在非涉密信息系統中使用。不得在涉密信息系統和非涉密信息系統間交叉使用。
(3)移動存儲介質管理辦法擴展閱讀
涉密移動存儲介質保密管理規定
一、涉密移動存儲介質要統一登記、編號、標識,並且要存放在安全場所。
二、涉密移動存儲介質應按儲存信息的最高密級標明密級,並等同相應密級的文件進行管理。
三、涉密移動存儲介質只能在本單位辦公場所使用,確因工作需要帶出辦公場所的,必須經主管領導批准,並履行相關登記手續和採取有效管理措施,要確保涉密移動存儲介質安全。
四、涉密移動存儲介質只能在涉密計算機和涉密網路內使用,不得在其他計算機和網路內使用;嚴禁在與互聯網連接的計算機和個人計算機上使用;嚴禁借給外單位使用。
五、個人移動存儲介質不得存儲單位涉密信息和內部資料。
六、定期對涉密移動存儲介質進行清查、核對,發現丟失的要及時查處。工作人員離職前必須將所保管、使用的涉密移動存儲介質全部退回。
七、涉密移動存儲介質不得以任何形式挪作他用,退役後必須銷毀。銷毀須交由單位保密部門統一處理,不得當廢品出售。
㈣ 國家電網移動存儲介質管理
你那個應該是優盤被隱藏分區了,加密軟體都隱藏在這個分區里。你把你的電腦開啟顯示隱藏文件,使用disk-genius軟體查看優盤分區,取消分區屬性,然後把裡面的文件拷貝出來 ,在自己的優盤上用分區軟體也建立一個隱藏分區,然後把文件復制進去就可以了
你說的量產工具是做格式化用的,格完了你的優盤就空了,再插回去單位電腦就無法顯示了
㈤ 什麼叫移動存儲介質管理
移動存儲介質的使用已經普及,它具有方便小巧、大存儲量、通用性強、易攜帶等特點,這些特點也給信息系統帶來了許多安全隱患,造成信息系統不易管理,尤其是涉密單位移動存儲介質的管理。
現階段涉密介質的使用大多缺乏設備登記、身份認證、訪問控制和審計機制,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任意個人的移動存儲介質、移動硬碟、軟盤或者光碟等,可在單位的計算機上隨意使用,容易造成計算機病毒感染和泛濫,同時引起泄密事件;
2、內部介質非法帶出使用,造成數據外泄;
3、移動存儲介質在不同部門間串用造成泄密。許多單位的組織結構復雜,多層級,多處室,不同處室之間U盤的串用容易造成泄密,並且事後無法追查;
4、無介質操作行為記錄,例如:U盤的使用時間、文件拷入/拷出、盤中文件的讀寫、刪改等,事後無法追查;
5、單位對涉密的USB存儲介質無管理台帳,底數不清;
6、介質不標密級,秘密信息和非秘密信息放在同一介質上;
7、沒有對介質的全部流通過程(購買、使用、銷毀)進行監控和管理。
這些問題隨著信息化建設的逐步深入也會越來越突出、越來越嚴重! 那麼,如何建立一種有效的手段解決上面的問題呢?有沒有現成的技術或者產品能夠堵住目前最為廣泛失泄密漏洞?有沒有一種完整的解決方案,可系統、方便地解決單位的這一難題?
解決之道
移動存儲介質安全管理平台是利用信息保密、訪問控制、審計等技術手段,對單位移動存儲設備實施安全保護的軟體系統,使單位信息資產、涉密信息不被移動存儲設備非法流失,用技術的手段,實現移動存儲設備信息安全的「五不」原則,即:進不來、拿不走、讀不懂、改不了、走不脫。
「進不來」,是指外部的移動存儲介質拿到單位內部來不能用;「拿不走」是指單位內部的存儲介質拿出去使不了;「讀不懂」是指只有授權的人才能解密閱讀,任何未經授權的人都打不開其中的文件,這意味著即使存儲介質丟失也不會造成泄密;「改不了」是指其中的信息篡改不了;「走不脫」是指系統具有事後審計功能,對違反策略的行為和事件可以跟蹤審計。
㈥ 涉密移動存儲介質的使用應注意哪些方面
下面介紹下使用注意事項:
一、所涉密移動存儲介質,是指用於存儲秘密信息的硬碟、軟盤、U盤、光碟、磁帶、存儲卡等存儲介質。
二、涉密移動存儲介質的管理由各單位涉密人員進行專管。
三、涉密移動存儲介質只能在本單位涉密計算機和涉密信息系統內使用。
四、嚴禁涉密移動存儲介質在與互聯網連接的計算機和個人計算機上使用。
五、不得使用個人存儲介質或非涉密存儲介質存儲國家秘密信息。
六、涉密移動存儲介質只能在本辦公場所使用,確因需要帶出辦公場所的,需要保密工作機構備案並採取嚴格的保密措施。嚴禁將涉密移動存儲介質借給外單位或轉借他人使用。
七、工作人員嚴禁將個人具有存儲功能的電磁存儲介質和電子設備帶入核心和重要涉密場所。涉密移動存儲介質保存必須選擇安全保密的場所和部位,存放在保密設備里。
八、工作人員離職前必須將所保管、使用的涉密移動存儲介質全部退回。
九、含有涉密信息的計算機移動存儲介質需送外部進行維修或作數據恢復時,必須到保密局進行備案,再到指定的具有保密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理,並將廢舊的存儲介質(硬碟、軟盤、U盤、光碟、磁帶、存儲卡)收回,與保密局共同銷毀。
十、涉密移動存儲介質報廢應由各保密工作機構履行批准、清點、登記手續,由保密工作機構統一組織實施。涉密移動存儲介質在報廢前,必須進行信息清除處理。信息清除處理時所採取的信息清除技術、設備和措施應符合國家保密工作部門的有關規定。
十一、涉密移動存儲介質的銷毀,由保密工作機構登記造冊,並經單位領導批准後,到保密局指定的銷毀點進行銷毀,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擅自銷毀。
十二、違反本規定泄露國家秘密的,會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責任人行政或黨紀處分;構成犯罪的,會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㈦ 如何加強移動存儲介質的管理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高新技術設備的應用,移動存儲介質,如U盤、移動硬碟的出現和普及,極大方便了數據交換和存儲便利性。但是,移動存儲介質在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給保密工作引入了極大的安全隱患,移動存儲介質的安全保密問題突現出來,成為當前保密管理中的重點和難點。因此,加強移動存儲介質的管理已成為有效保障涉密信息安全的重要基礎。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移動存儲介質因其通用性強、存儲量大、體積小、易攜帶等特點而得到廣泛使用,越來越多的秘密數據和檔案資料被存儲在移動存儲介質里或通過移動存儲介質傳遞資料,大量的秘密文件和資料變為磁性介質和光學介質,存儲在無保護的介質里,泄密隱患相當大。目前,移動存儲介質管理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和問題。 一是對涉密移動存儲介質的管理不規范,存在違規使用現象。保密法規規定各單位對於保存秘密信息的移動存儲介質應該進行申報登記,並按其所涉及的秘密等級粘貼標識。而有些單位沒有針對移動存儲介質制定專門的管理制度,或制定的制度不具體、可操作性差,以至於使日常管理無章可循或管理鬆懈,存在一機多用、交叉使用等情況,大大增加了泄密隱患。 二是對涉密移動存儲介質未採取加密和控制技術。很多單位的涉密存儲介質的數據採用明文保存,如果設備丟失或被不法分子控制,非法持有者可輕而易舉獲取涉密文件,給國家利益和安全造成重大損失。 三是涉密移動存儲介質維修和銷毀環節管理放鬆。計算機出故障後,存有涉密信息的移動存儲介質不經處理或無人監督就帶出修理,或修理時沒有懂技術的人員在場監督,容易造成泄密。在沒有資質的維修點維修;簡單刪除涉密移動存儲介質中的涉密信息後賣給維修站等情況,增加了保密數據被竊的可能性,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二、對策和建議 由於使用移動存儲介質而引起的安全問題給保密工作帶來了很大困擾,這些問題隨著信息化建設的深入也會越發突出和嚴重。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加強日常監督和管理,制定和健全相關法規。根據國家有關保密規定,涉密移動存儲介質應由單位統一發放,並建立嚴格的登記、使用、銷毀等技術措施和管理制度與非密載體嚴格區分,不能既處理涉密信息,又上互聯網;要嚴格控制攜帶移動存儲介質外出,帶出工作區要經過單位批准移動存儲介質要定期回收,在挪用、捐贈或不再使用時要統一對介質內的數據進行徹底銷毀同時,應對移動介質的日常使用進行監督檢查,以利於各項規章制度的嚴格執行。此外,對涉密移動存儲設備從購買到報廢進行全程監管,嚴格把守采購關,檢查關,使用關、維護關和報廢關等各個環節,從制度上防止泄密事件的可能發生。 二是利用先進的軟體和硬體技術加強移動存儲介質安全管理。為滿足國家規定的各種保密要求,各單位僅靠傳統的保密措施,顯得捉襟見肘,迫切需要選用一個功能強大、運行穩定的安全軟體系統和相關硬體設備。技術手段在現代化的保密工作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通過認證和加密技術來防範移動存儲介質可能引起的敏感信息泄露,可以提高存儲介質應用的安全性。一些產品已經問世,比如利用密碼、身份認證、訪問控制和審計跟蹤等技術手段,對涉密信息、重要業務數據和技術專利等敏感信息的存儲、傳播和處理過程實施安全保護,最大限度地防止敏感信息的泄漏、被破壞和違規外傳,並完整記錄涉及敏感信息的操作日誌以便事後審計和追究泄密責任。 三是加強保密知識教育和技術培訓。增強日常防範意識和技能除了管理和技術防範措施外,還應該加強對涉密計算機操作人員進行現有法律法規的宣傳和保密知識的教育丁作,定期開展保密技術防範技能及保密法律法規的培訓,增強日常防範措施,使相關的操作和使用人員了解移動存儲介質保密管理的相關知識,加強對移動存儲介質使用的敏感性,消除可能的泄密隱患。涉密計算機操作人員還應該加強防病毒的意識。目前互聯網上的病毒很多,對於需要從網上下載資料的人員,應注意涉密移動存儲介質不能直接與上國際互聯網或其他公共信息網的計算機相連接;用於下載國際互聯網、公共信息網信息的移動存儲介質不得與涉密計算機和涉密計算機信息系統相連接。如需從網上下載資料,應該用非涉密移動存儲介質從上網計算機上下載資料後,通過中間機(中間機指的是既不用於上網又不是涉密的計算機)進行殺毒處理後,對資料進行存儲並導入涉密計算機。 四是密級標識。在一個合格的安全體系中,不同密級的信息必須保存在不同的位置或不同的存儲介質上,這樣可以最大限度保障信息的安全。為此,需要將網路體系中所有可移動介質按其所涉及的秘密等級粘貼單位統一製作的密級標識,用以存放相應密級的數據,只有具備相關許可權的人員才能對涉密信息進行訪問。在移動存儲設備的使用過程中,應提供詳細的審計記錄,包括注冊信息、使用信息和文件操作信息,記錄要素包括使用人、使用計算機、使用時間和動作等,並提供豐富的審計報告。這樣可以對移動存儲設備的整個使用過程進行記錄,以利於監督和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