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儲器3種管理
① 三級存儲系統是指哪三種存儲器計算機系統為何採用三級存儲系統
Cache(高速緩沖存儲器)、主存儲器、輔助存儲器;三者速度依次降低。
Cache通常位於CPU內,主存可以理解為現代計算機中的內存條,而輔存則為大容量硬碟。
三級存儲系統結構層次中的」Cache-主存」層次主要用於解決CPU和主存的速度不匹配的問題;而「主存-輔存」層次主要解決存儲系統的容量問題;
② 操作系統中 存儲器對什麼進行管理
存儲管理即是對主存的管理,它是操作系統的重要功能之一。主存儲器是計算機系統中的一種寶貴資源,對主存的管理和有效使用是操作系統中十分重要的內容。為了便於對主存進行有效的管理,應該將主存分成若干個區域,以便同時存放多個用戶程序和系統軟體。因此,存儲管理應具有如下功能:主存的分配和回收、提高主存的利用率、「擴充」主存容量和存儲保護。存儲分配主要解決多道作業之間劃分主存空間的問題,存儲分配有三種主要方式:直接分配方式、靜態分配方式和動態分配方式。絕大多數計算機系統都採用靜態分配方式或動態分配方式。為了實現靜態和動態兩種存儲分配策略,需要採用將邏輯地址與物理地址分開,並對邏輯地址實施地址重定位技術。所謂重定位是由於一個作業裝入到與其地址空間不一致的存儲空間時所引起的有關地址調整過程,實質上,這是一個地址變換過程,地址變換也稱為地址映射。根據地址變換進行的時間及採用的技術手段不同,可以把重定位分為兩類:靜態重定位和動態重定位。所謂靜態重定位是在程序運行之前,由鏈接裝配程序進行的重定位。靜態重定位的特點是無需增加硬體地址變換機構,但要求為每個程序分配一個連續的存儲區,且在程序執行期間不能移動,故難於做到程序和數據的共享;動態重定位是在程序的執行過程中,每當訪問到指令或數據時,將要訪問的程序或數據的邏輯地址轉換成物理地址。動態重定位的實現需要依靠硬體地址變換機構。最簡單的實現方法是利用一個重定位寄存器。動態重定位的特點是需要附加硬體的支持,優點是可以將程序分配到不連續的存儲區中,在程序運行之前可以只裝入部分代碼即可運行,然後在程序運行期間,根據需要動態地申請分配內存,所以,便以程序段的共享,並且可向用戶提供一個比主存的存儲空間大得多的地址空間,該地址空間也稱為虛擬存儲器。
③ 計算機儲存管理的功能是
計算機儲存管理的功能主要是有效地管理系統的存儲資源,特別是對主存儲器進行管理。
存儲管理的主要功能:(1)內存區域的分配;(2)地址映射;(3)存儲共享;(4)存儲保護;(5)內存擴充。
存儲管理是指主存管理,包括給進程分配主存片段,收回進程釋放的主存片段,為分配出去的主存片段提供保護與共享,以及為作業提供一個虛擬的存儲空間。存儲管理的功能主要分為內存分配、地址轉換、存儲保護和內存擴充四部分。 與「實存」相對應的另一類存儲管理技術稱為「虛擬存儲」管理技術,簡稱「虛存」。
④ 儲存器可分為哪三類
儲存器可分為隨機存儲器、只讀存儲器和外存儲器三類。
一、隨機存儲器:隨機存取存儲器(random access memory)又稱作「隨機存儲器」,是與CPU直接交換數據的內部存儲器,也叫主存(內存)。它可以隨時讀寫,而且速度很快,通常作為操作系統或其他正在運行中的程序的臨時數據存儲媒介。
二、只讀存儲器:其英文簡稱是ROM,它所存儲的數據通常都是裝入主機之前就寫好的,在工作的時候只能讀取而不能像隨機存儲器那樣隨便寫入,但是只讀存儲器有的所存儲的數據十分穩定。而且只讀存儲器的結構十分簡單,讀出很簡便,因此一般用於存儲各種的程序與數據的地方。
三、外存儲器:外存儲器包括軟盤存儲器、硬碟存儲器、移動存儲器、快閃記憶體檔(優盤)、移動硬碟、固態硬碟(SSD)、光碟存儲器等。外儲存器是指除計算機內存及CPU緩存以外的儲存器,此類儲存器一般斷電後仍然能保存數據。
(4)存儲器3種管理擴展閱讀
儲存器主要採用半導體器件和磁性材料。存儲器中最小的存儲單位就是一個雙穩態半導體電路或一個CMOS晶體管或磁性材料的存儲元,它可存儲一個二進制代碼。由若干個存儲元組成一個存儲單元,然後再由許多存儲單元組成一個存儲器。
一個存儲器包含許多存儲單元,每個存儲單元可存放一個位元組。每個存儲單元的位置都有一個編號,即地址,一般用十六進製表示。一個存儲器中所有存儲單元可存放數據的總和稱為它的存儲容量。
⑤ 存儲器管理的連續分配存儲管理方式有哪些
連續分配方式.它是指為了一個用戶程序分配一個連續的內存空間.可以分為單一連續分配、固定分區分配、動態分區分配以及動態重定位分區分配四種方式。不過今天我們講的是固定分區分配和動態分區分配。
固定分區分配是最簡單的一種可運行多道程序的存儲管理方式。 一、基本思想:在系統中把用戶區預先劃分成若干個固定分區(每個分區首地址固定,每個分區長度是固定),每個分區可供一個用戶程序獨占使用。注意:每個分區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二、主存分配與回收:藉助主存分配表。 三、地址轉換(靜態重定位):物理地址=分區起始地址+邏輯地址。其中劃分分區方法包括分區大小相等和分區大小不等。
動態分區分配是根據進程的實際需要,動態地為之分配內存空間。一、基本思想:按用戶程序需求動態劃分主存供用戶程序使用。(每個分區首地址是動態的,每個分區的長度也是動態的) 二、主存分配與回收-->(1)未分配表(登記未分配出去的分區情況);(2)已分配表(登記已經分配出去的分區情況)。 三、地址轉換:物理地址=分區起始地址+邏輯地址。 四、分區分配演算法:從空閑分區中選擇分區分www.hbbz08.com 配給用戶程序的策略。 (1)首次適應演算法(最先適應)順序查詢為分配表,從表中找出第一個可以滿足作業申請的分區劃分部分分配給用戶作業。 (2)循環首次適應演算法 (3)最佳適應演算法:從空閑分區中找出一個能滿足用戶作業申請的最小空閑分區劃分給用戶作業使用(有利於大作業執行) (4)最壞適應演算法:從空閑分區中挑最大的分區劃分給用戶程序使用(有利於中、小作業執行)
⑥ 現代計算機儲存器的分級體系
在計算機系統中存儲層次可分為高速緩沖存儲器、主存儲器、輔助存儲器三級。高速緩沖存儲器用來改善主存儲器與中央處理器的速度匹配問題。輔助存儲器用於擴大存儲空間。
存儲系統的性能在計算機中的地位日趨重要,主要原因是:
1、馮諾伊曼體系結構是建築在存儲程序概念的基礎上,訪存操作約佔中央處理器(CPU)時間的70%左右。
2、存儲管理與組織的好壞影響到整機效率。
3、現代的信息處理,如圖像處理、資料庫、知識庫、語音識別、多媒體等對存儲系統的要求很高。
內儲存器(內存)
內儲存器直接與CPU相連接,由存取速度較快的電子元件構成,但儲存容量較小。用來存放當前運行程序的指令和數據,並直接與 CPU 交換信息,是 CPU 處理數據的主要來源。
內儲存器由許多儲存單元組成,每個單元能存放一個二進制數或一條由二進制編碼表示的指令。內儲存器是由隨機儲存器和只讀儲存器構成的。只讀存儲器(ROM,Read Only Memory)用於機器的開機初始化工作和系統默認的設備參數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