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配置為什麼身份先行
❶ 什麼樣的人必須做資產配置
什麼是資產配置?
資產配置就是根據投資需求將投資資金放入不同資產類別,進行分配,分散風險。翻譯成大白話,資產配置就是不要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里,以免雞飛蛋打。
股市籃子破了變熊了,還有債券市場呢,人民幣匯率下跌了還有美元市場呢,總有一款投資產品保底,不會出現美元、黃金、人民幣、股市、樓市全部下跌的情況,就是跳大神的也不可能讓這樣的情況發生。
1.有分散投資的需求和眼光的人
未來5年中國個人境外資產配置比例將從目前的4.8%上升到9.4%左右。投資已經不僅僅是需求的問題,而更多的是眼界、格局,越是懂投資的人擁有越多的財富,越是擁有更多財富的人越會投資,這是一種正循環。
2.有大量財富需要傳承的
約有46%和37%的高凈值人士會選擇通過為子女購買保險、購置房產進行傳承財富,也有少數的高端人士也開始嘗試家族信託。此外,考慮到遺產稅、房產稅、海外投資稅收等稅負可能會令家族財富傳承帶來影響,約57%高凈值人士已開始尋求海外稅收籌劃服務。
3.子女有海外教育需求的
對於子女教育的不遺餘力,中國人敢說第二,估計沒有人敢說第一。據相關報告顯示83%的受訪高凈值人士計劃送子女出國接受國際教育,28%的人是將子女教育作為海外投資最大的驅動力和原因。
4.有移民需求的
投資移民本身就是一種配置海外資產的行為,且對於人們來說,選擇也是比較多樣的,獲得的回報也不完全是僅僅一個身份。
5.有海外生意往來的人
能把生意做到國外去的這部分人,他們的眼界和格局早就已經全球化了。除了生意之外,他們也需要進行投資分散風險。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我也是從MBA智庫網路上找到的,你也可以去找找看。
❷ 資產配置策略先行
合理的
資產配置能幫助我們最低限度的承擔風險,維持穩定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而究竟該如何配置投資資產,卻是一個非常寬泛而復雜的問題。投資者需要理清楚到底哪類資產該多配一點,哪類少配一點?每一項目該配置多少資金等一系列問題。這就離不開我們對投資策略的把握。
受到國內外經濟形勢、宏觀政策等方面的影響,每一類資產的表現隨時隨地都在發生著變化,從大的周期來看,股票市場經歷過06-07年的大牛市,債券市場也曾經風光無限,房地產、黃金更是經歷了十年長牛,而去年在預期年化利率市場化的過程中,伴隨著銀行「錢荒」的出現,以貨幣基金為代表的現金類資產也備受矚目。
假如你最早持有黃金,06年買了股票,07年賣出股票換成了房子,又在去年拋售所有資產換成了現金,你現在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大概是近十倍。能夠如此精準地踏准資產輪動的節奏,靠的就是你對每類資產走勢的預判,說白了就是投資策略。
當然,能完全把握大趨勢是件很困難的事情,即便是專業投資者也很難,但是對資產的大體走勢還是應該是有個充分的認識,不然做理財就是紙上談兵。
那麼,如何能夠形成自己的投資策略呢?其實市場上有很多觀點,但你會發現同樣的時間,總會有人看多看空,因此聽別人說還不如自己來判斷。對於大眾投資者來說,保持對市場關注是極其有必要的。
經常上上財經網站,學習投資知識,最好能有個同樣對理財感興趣的小圈子經常討論,和菜導討論也是可以的哦~還有,要保持對自己所配置資產的持續關注,這樣就能慢慢積累市場感覺。關於介紹哪些財經網站,菜導以後會做個專題給大家。
最重要的是,還要積極參與實際操作,一開始可以小額投入,不要怕犯錯,重在總結提高,這樣,你就會逐漸形成自己的投資策略觀點。有了觀點,你就知道現在應該哪類資產多配點,哪類少配點。而這個比例分配將極大地影響你的投資組合的整體表現。
❸ 資產配置的黃金三原則
一個是要檢視貨幣層面的資產規模,是否有缺位的配置。第二是要關注投資機會,豐富資產投資,使得資產配置更為多元化。第三是要加大另類資產的佔比,比如私募股權、對沖資金的投資,達到整體希望的收益率
❹ 資本門:為什麼說中國人需要海外資產配置
從數據來看,發達國家家庭海外資產配置的比例大概是在15%左右,某些國家甚至更高。比如新加坡,自身市場太小,資本市場又發達,足不出戶就可以在全世界投資,所以這個比例更高。高凈值的家庭海外資產配置比例超過37%。這個比例在中國不足4%。絕大多數,甚至超過99%的中國家庭是沒有海外資產的。中國經濟如果繼續發展,國民財富繼續累積,高凈值家庭和人群數量繼續擴大,那麼毋庸置疑,海外資產配置的比例還會持續攀升。
如果你只看土豪階級,那麼全世界范圍都一樣,沒有人把資產只放在自己身份所在國。印尼的土豪,馬來西亞的土豪,也有相當大比例的資產是在新加坡,即便是發達國家,美國、英國、日本的富豪人群,也都是全世界范圍投資的。對於資本來講,是沒有也不應該有國界的,哪兒的回報率高,就流向哪裡。投資的方式有很多,可能是房地產,也有可能是股票基金有價證券等。這是一個健康而正常的狀態,沒什麼可非議的,只是我們打開國門不久,不適應這個情況而已,本質來講,這個現象和愛國,責任感什麼的扯不上絲毫關系,純粹是資本的逐利行為。
家庭資產超過一億美金的,通常會有family office來管理其家庭的投資組合,到了這個級別,一般來講都會有穩定的收益和回報,這也是為什麼世界上前1%富豪的資產能夠一直累積和傳承,不斷地拉大和其餘人的財富差距,馬太效應就是這么產生的。而family office投資組合是全球性質的,無論是倫敦的房產、澳洲的酒庄、越南的股票、新加坡的基金、美國的保險,只要是風險收益評估達標,都會列在投資組合之內。
再說中國國內,其實如果關注市場時間夠久,就會發現中國人的財富分配和投資模式也是在不斷進化的。就拿房地產投資來講,中國人投資房地產從最早期的只關注自身所居住的城市,到現在開始全國范圍內投資,也是一種進步過程。早期的時候,比如我是哈爾濱人,我要買房,可能只會考慮哈爾濱的房產,到現在,各省市的土豪都匯集北上廣深,海南三亞大量的房產被東北人尤其是哈爾濱人買了,這是隨著市場逐步開放和信息傳播,技術提升,壁壘降低,形成的必然趨勢。這個趨勢再發展下去,也必然會從全國買房,進步到全球買房。其實,這不是將來時,而是現在進行時。中國人現在海外投資房地產的增速是每年翻倍的,僅2014年就買了超過300億美金的海外房產。
所以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過去十五到二十年的時間,中國絕大多數家庭財富的累積,只和一個因素有關,就是房地產。越早投資,投資越多,那麼家庭財富累積越快。中國房地產市場現在基本已經走到頭了,除了北上廣深四個城市,其他的絕大多數城市都處在資產換手階段。那麼未來十五到二十年,中國家庭財富也會和一個因素高度正相關,就是海外資產的比例。
中國宏觀經濟現在面臨著許多的問題和挑戰,這個不用多談,談大環境沒什麼用,升斗小民,需要把握的就是未來的走勢對於自己的家庭和財產有什麼影響。就好比李嘉誠這個檔次的,一定要趕快清空中國大陸的資產,然後轉移到歐洲,這就是所謂的資產換手。而對於普通老百姓,尤其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才累積下來一定財富的中產家庭,將資產全部留在中國是風險很高的行為。
中國家庭財富分布比例有很大的比例是沉澱在房地產上的,之前有個數據說北京的家庭財富當中,房產所佔的比例超過83%,而這個比例在美國紐約不超過35%。所以中國家庭的財富和中國房地產市場是緊密相關的,國內的房地產市場泡沫破滅在即,之前十五年的瘋漲是不可能再持續的,即便繼續搞貨幣寬松,那也只能是以人民幣計價的價格上漲,以外幣計價的價格下跌,對應的就是人民幣匯率下跌。
所以對於中國人來說,在這一個檔口,把人民幣資產兌換成海外資產,是一個非常明智也非常正確的決定。比如日元對美元跌了50%,人民幣還堅挺,那麼相當於現在去日本買房子打了個5折,現在你理解為什麼這兩年中國人去日本大買特買了吧。
關注財經新聞的可能注意到,最近中國對於外匯流出的管制越來越嚴格。嚴查嚴打地下錢庄,限制「螞蟻搬家」式換匯,也就是近兩個月的政策,銀聯卡境外提現受限……這一系列的動作和政策,都是要鎖死人民幣資產流出,強迫人民幣資產留在國內,來承擔接下來的資產貶值。這其中一定會有之前流入中國市場套利的國際資本,但更大多數,是普通中國人尤其是中國中產階級的家庭財富。
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選擇把資產轉移出中國,這基本是個不可逆的趨勢,先跑得吃肉,後跑的喝湯,最後跑的挨打。隨著資本管制的嚴格,人民幣資產轉移出國會越來越難,真正的聰明人,早就已經行動了。
❺ 資產配置的黃金三原則
首先第一步就是跨資產類別配置:
很多投資者過去投資的經常是聽這個朋友說投資機會很好我就去研究研究,那有一個投資機會我就去琢磨琢磨,但這種方式其實是不正確的。在這里也請大家記住一句話:無論做何種投資,資產配置的理念必須先行。
第二個就是:跨地域國別配置,即由人民幣到美元,由中國到全球。
作為投資人資產組合之中應該有相當一部分的海外配置。數據顯示美國投資者平均20%多的資產是配置到本國之外的,中國的投資者配置是多少呢?據調查,目前不超過5%。無論是為下一代上學,還是為養老,或是為其他企業的發展等等的需求,海外這一部分都應該有相當的比例。
黃金法則的第三個原則就是超配另類資產。
所謂另類資產,是指不同於傳統的股票、債券這類在高流動性市場交易的有價證券大類資產的其他資產,例如對沖基金、私募股權、油氣林礦等等。
投資另類資產的好處有兩點:首先由於另類資產並不在高流動性市場進行交易、很多機會和價值並不立刻被多數投資人發掘,因此常常出現對於風險錯誤定價,頂尖的機構有更多的機會幫助投資者獲得超額收益;另一方面,通過配置另類資產,在傳統資產組合里增加了多收益的多元性分散,起到降低風險的目的。
(5)資產配置為什麼身份先行擴展閱讀
耶魯大學的捐贈基金創造30年近17%的年均回報,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創新就是有1/3的捐贈基金資產是通過配置到私募股權來實現捐贈基金高收益的。而母基金通過對於私募股權的再配置,可以在保持優質股權標的高收益特性下,將風險進一步分散。
母基金將通過配置資金到更多的私募基金當中,可以實現在不同地區、不同發展階段、不同行業的分散化。因此母基金相對於單點投資私募股權是更好、更安全的方案,可幫助投資人穿越牛熊,持續數十年乃至更長時間,獲得兩位數甚至20%以上的超額預期回報。
我們正處於全球資產配置的黃金時代,投資者可將原來的固收、投機、單一的投資方向轉變多元的、全球化的資產配置。把握好資產配置黃金三原則,是中國投資人在未來幾十年裡資產管理的關鍵。盛景嘉成也願意在今後十年、二十年甚至更多的時間里幫助您一起進行資產組合的構築,通過自上而下構建全局的資產配置,幫您實現財富創造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