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存儲配置 » 碟片存儲

碟片存儲

發布時間: 2023-08-01 10:03:40

『壹』 磁碟中用來存數據的是 。

磁碟中用來存數據的是碟片,碟片是硬碟存儲數據的載體。

碟片:硬碟碟片是將磁粉附著在鋁合金(新材料也有用玻璃)圓碟片的表面上,這些磁粉被劃分成稱為磁軌的諾干個同心圓,在每個同心圓的磁軌上就好像有無數的任意排列的小磁鐵,它們分別代表著0和1的狀態。當這些小磁鐵受到來自磁頭的磁力影響時,其排列的方向會隨之改變。

詳細信息:

硬碟是在硬質碟片(一般是鋁合金,以前 IBM 也嘗試過使用玻璃)上塗敷薄薄的一層鐵磁性材料。硬碟儲存數據的原理和盒式磁帶類似,只不過盒式磁帶上存儲是模擬格式的音樂,而硬碟上存儲的是數字格式的數據。

寫入時,磁頭線圈上加電,在周圍產生磁場,磁化其下的磁性材料;電流的方向不同,所以磁場的方向也不同,可以表示 0 和 1 的區別。讀取時,磁頭線圈切割磁場線產生感應電流,磁性材料的磁場方向不同,所以產生的感應電流方向也不同。

『貳』 3.5英寸雙面高密碟片的存儲容量為

普通的3.5英寸高密軟盤容量是1.44MB,就是:1.44MB=1.44*1024KB=1.44*1024*1024B。

碟片是硬碟中承載數據存儲的介制,硬碟是由多個碟片疊加在一起,互相之間由墊圈隔開岩搏豎。硬碟碟片是以堅固耐用的材料為盤基,其上在附著磁性物質,表面被加工的相當平滑。

因為碟片在硬碟內部高速旋轉(有5400轉、7200轉、10000轉,甚至15000轉),因此製作碟片的材料硬度和耐磨性要求很高,所以一般採用合金材料,多數為鋁合金。

硬碟碟片是隨著硬碟的發展而不斷進步的,早期的硬碟碟片都是使用塑料材料作為盤基,然後再在塑料盤基上塗上磁性材料就構成了硬碟的碟片。

後來隨著硬碟轉速和容量的提高又出現的金屬盤基的碟片,金屬材料的盤基具有更高的記錄密度、更強的硬度,在安全性上也粗大要強於塑料盤基。目前市場中主流的硬碟都是採用鋁材料的金屬盤基。

歷史背景:

IBM等廠商還推出過以石英玻璃為盤基的「玻璃碟片」,但初期的玻璃碟片在發熱等技術方面處理的並不得當,導致部分產品使用中極易出現故障。

但玻璃碟片是一種比鋁更為堅固耐用的碟片材質,碟片高速運轉時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都有所提高,而且玻璃碟片表面更為平滑,技術上還是領先於金屬碟片的。

由於碟片上的記錄密度巨大,而銀茄且碟片工作時的高速旋轉,為保證其工作的穩定,數據保存的長久,硬片都是密封在硬碟內部。萬萬不可自行拆卸硬碟,在普通環境下空氣中的灰塵,都會對硬碟造成永久傷害,更不能用器械或手指碰觸碟片。

『叄』 光碟存儲器的主要由哪些部分組成各部分的功能分別是什麼

光碟是如何造出來的?面對這個問題,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辦法回答出來。我們的台式電腦,可以通過組裝的形式來製造,例如把處理器、內存、硬碟、主板等配件,安裝在機箱里,就形成了一台電腦。而一塊主板則是通過電路板布線、貼片、焊接、插件、再焊接等步驟完成的。然而,一張薄薄的光碟,它又如何才能製造出來呢?
要了解光碟的製造原理,首先就要了解光碟的結構,其結構同製造過程密切相關。大家都知道,光碟只是一個統稱,它分成兩類,一類是只讀型光碟,其中包括CD-Audio、CD-Video、CD-ROM、DVD-Audio、DVD-Video、DVD-ROM等;另一類是可記錄型光碟,它包括CD-R、CD-RW、DVD-R、DVD+R、DVD+RW、DVD-RAM、Double
layer
DVD+R等各種類型。
根據光碟結構,光碟主要分為CD、DVD、藍光光碟等幾種類型,這幾種類型的光碟,在結構上有所區別,但主要結構原理是一致的。而只讀的CD光碟和可記錄的CD光碟在結構上沒有區別,它們主要區別在材料的應用和某些製造工序的不同,DVD方面也是同樣的道理。現在,我們就以CD光碟為例進行講解。
我們常見的CD光碟非常薄,它只有1.2mm厚,但卻包括了很多內容。從圖1中可以看出,CD光碟主要分為五層,其中包括基板、記錄層、反射層、保護層、印刷層等。現在,我們分別進行說明。
1.基板
它是各功能性結構(如溝槽等)的載體,其使用的材料是聚碳酸酯(PC),沖擊韌性極好、使用溫度范圍大、尺寸穩定性好、耐候性、無毒性。一般來說,基板是無色透明的聚碳酸酯板,在整個光碟中,它不僅是溝槽等的載體,更是整體個光碟的物理外殼。CD光碟的基板厚度為1.2mm、直徑為120mm,中間有孔,呈圓形,它是光碟的外形體現。光碟之所以能夠隨意取放,主要取決於基板的硬度。
在讀者的眼裡,基板可能就是放在最底部的部分。不過,對於光碟而言,卻並不相同。如果你把光碟比較光滑的一面(激光頭面向的一面)面向你自己,那最表面的一面就是基板。需要說明的是,在基板方面,CD、CD-R、CD-RW之間是沒有區別的。
2.記錄層(染料層)
這是燒錄時刻錄信號的地方,其主要的工作原理是在基板上塗抹上專用的有機染料,以供激光記錄信息。由於燒錄前後的反射率不同,經由激光讀取不同長度的信號時,通過反射率的變化形成0與1信號,藉以讀取信息。目前市場上存在三大類有機染料:花菁(Cyanine)、酞菁
(Phthalocyanine)
及偶氮
(AZO)

目前,一次性記錄的CD-R光碟主要採用(酞菁)有機染料,當此光碟在進行燒錄時,激光就會對在基板上塗的有機染料,進行燒錄,直接燒錄成一個接一個的"坑",這樣有"坑"和沒有"坑"的狀態就形成了『0'和『1'的信號,這一個接一個的"坑"是不能回復的,也就是當燒成"坑"之後,將永久性地保持現狀,這也就意味著此光碟不能重復擦寫。這一連串的"0"、"1"信息,就組成了二進制代碼,從而表示特定的數據。
在這里,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對於可重復擦寫的CD-RW而言,所塗抹的就不是有機染料,而是某種碳性物質,當激光在燒錄時,就不是燒成一個接一個的"坑",而是改變碳性物質的極性,通過改變碳性物質的極性,來形成特定的"0"、"1"代碼序列。這種碳性物質的極性是可以重復改變的,這也就表示此光碟可以重復擦寫。
3.反射層
這是光碟的第三層,它是反射光碟機激光光束的區域,借反射的激光光束讀取光碟片中的資料。其材料為純度為99.99%的純銀金屬。
這個比較容易理解,它就如同我們經常用到的鏡子一樣,此層就代表鏡子的銀反射層,光線到達此層,就會反射回去。一般來說,我們的光碟可以當作鏡子用,就是因為有這一層的緣故。
4.保護層
它是用來保護光碟中的反射層及染料層防止信號被破壞。材料為光固化丙烯酸類物質。另外現在市場使用的DVD+/-R系列還需在以上的工藝上加入膠合部分。
5.印刷層
印刷碟片的客戶標識、容量等相關資訊的地方,這就是光碟的背面。其實,它不僅可以標明信息,還可以起到一定的保護光碟的作用。

『肆』 CD、VCD、DVD光碟的容量一般各是多少

CD-R光碟容量標準是12cmCD-R的存儲容量為700M,VCD是VideoCD碟片屬於CD,存儲容量也在700M,DVD盤的容量是4.7G。

VCD在亞洲地區被廣泛使用。在香港,VCD和DVD在發行市場上已完全取代錄像帶和鐳射影碟的地位。VCD被認為會被DVD所取代,但是由於它的一些特點,還將保持一段時間的市場。VCD沒有像DVD一樣的區碼限制,這意味著它可以在任何兼容機器上觀看。

有些節目因為成本問題,不會製作DVD或VHS錄像帶版本,購買者只能購買VCD版本。VCD比DVD廉價,製作成本也較低。當然,VCD缺乏DVD提供的很多額外特性,如多語言、多字幕、多角度,菜單、超鏈接及大容量等。

(4)碟片存儲擴展閱讀

最大DVD讀取速度:

最大DVD讀取速度是指光存儲產品在讀取DVD-ROM光碟時,所能達到最大光碟機倍速。該速度是以DVD-ROM倍速來定義的。目前DVD-ROM驅動器的所能達到的最大DVD讀取速度是16倍速;

DVD刻錄機所能達到的最大DVD讀取速度也是16倍速;目前商場中Combo產品所支持的最大DVD讀取速度主要有8倍速和16倍速兩種。

最大DVD復寫速度:

DVD復寫速度是指DVD刻錄機在刻錄相應規格的DVD刻錄光碟,在光碟上存儲有數據時,對其進行數據擦除並刻錄新數據的最大刻錄速度。各種制式的DVD刻錄機中最大能達到的最大DVD復寫速度為4倍速,也就是每秒約5.4MB/s的速度。

DVD平均尋道時間:

平均尋道時間是衡量光存儲產品的一項重要指標,是指光存儲產品查找一條位於光碟可讀取區域中的數據道所花費的平均時間,單位是毫秒平均尋道時間是購買光存儲產品的關鍵參數之一,更快的平均尋道時間可以提供更高的數據傳輸速度。

光存儲產品的速度一直在提高,數據傳輸速度低下的問題得到了較好的解決,但速度提升之後卻帶來了一些其它新的問題。高速度旋轉的碟片容易產生震動、發出噪音、產生更大的熱量,其中震動會使激光頭定位難度增加,必然導致尋道時間變長。

因此在光碟機倍速增加的同時,激光頭的傳動機構和定位系統也一直在發展,這樣才能保障在提高倍速的同時,降低尋道時間。第一代單倍速光碟機的平均尋道時間為400ms,而最新的40~56倍速光存儲產品的尋道時間為80~100ms,速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刻錄機的平均尋道時間一般都比CD-ROM的平均尋道時間要長,平均尋道時間越短,代表光儲所能提供的數據傳輸速度越快,連續傳輸表現也會更好。

緩存區容量:

由於在碟片及635nm激光光源等技術方面的限制,第一代DVD一R的容量要小於模壓DVD一ROM。目前單面12cm碟片的容量為3.95GB,而sem碟片為1.23GB容量;L的差異主要是由循跡間隔(0.80/0.74),最小陷坑長度(0.44/0.4)及參考速率(3.84m/S,3.48m/s)的不同造成的。

刻錄機產品一般有2MB、4MB、8MB,COMBO產品一般有2MB、4MB、8MB的緩存容量,受製造成本的限制,緩存不可能製作到足夠大。但適量的緩存容量還是選擇光儲需要考慮的關鍵之一。

『伍』 CD-ROM光碟片的存儲容量大約是多少

CD-ROM光碟片的存儲容量大約為650MB。

CD-ROM是一種只讀光存儲介質,有兩種規格。

1、通常說的CD-ROM光碟指其直徑為120mm、厚度為1.2mm的光碟,標稱容量700MB,實際在電腦上顯示可以存儲大約650MB的數據信息。

2、另一種小的光碟其直徑為80mm,厚度同樣為1.2mm的光碟,標稱容量210MB,實際在電腦上顯示可以存儲大約200MB的數據信息,較常用做電腦外設的驅動光碟。

(5)碟片存儲擴展閱讀:

CD-ROM運行原理。

光碟由碳酸脂做成,中心帶有直徑15mm的孔洞。在盤基上澆鑄了一個螺旋狀的物理磁軌,從光碟的內部一直螺旋到最外圈,磁軌內部排列著一個個蝕刻的「凹陷」,由這些「凹坑」和「平地」構成了存儲的數據信息。

由於讀光碟的激光會穿過塑料層,因此需要在其上面覆蓋一層金屬反射層(通常為鋁合哪明橡金)李旁使它可以反射光,然後再在鋁合金層上覆蓋一層丙烯酸的保護層。

需要注意的是CD-ROM光碟的表面變臟和劃傷時都會降低其可讀性。盡管光碟是從下方讀取的,盡量避免使用圓珠筆之類槐知的硬制筆在光碟正面寫字,容易劃傷保護層下的數據層。

『陸』 光碟儲存數據一般能存多久

首先DVD-RW BD-RE DVD-R BD-R幾種光碟規格,不同廠家工藝不同用材不同所以壽命都不一樣!
假設質量都優秀+妥善保存(這點很重要,絕大多數數據丟失都是因為保存不當)的情況下:
DVD-RW 絕大部分存儲數據的介質層採用染料(不同染料壽命也不同)以實現重復擦寫,只討論市面最常見的那些介質層染料的光碟,DVD-RW 這種規格在幾種光碟規格中壽命最低(官方數據一般是5年,可是我2011年10月刻錄的幾張系統盤到2020年1月仍能正常安裝,8年多了,數據還沒事,不知是不是個例)
DVD-R:由於是一次性寫入(不怕病毒破壞,或人為誤刪),材料不同,理論上能保存100年左右,但是由於不同廠商質量不同,普通DVD-R平均15-20年左右吧,檔案級DVD-R能保存50年以上,特殊介質DVD-R(例如傳說中的千年盤,能保存500年以上)
BD-RE:類似DVD-RW可重復擦寫(容量相對於DVD的4.7g和8.5g)擴大很多市面常見的是25g,50g,100g等規格,技術類似DVD-RW,但是材料進行了改進,普通BD-RE壽命強於DVD-RW,但弱於DVD-R和BD-R
BD-R:一次性寫入(不怕病毒破壞,或人為誤刪),介質材料比DVD-R更好,理論上壽命更長,但面世時間短,還沒有人親自證實其壽命,普通BD-R據說能保存20-30年,檔案級BD-R能保存50年以上,千年盤M-disk等據說能保存500年至1000年
所以綜合壽命指數:BD-R > DVD-R > BD-RE > DVD-RW
但是實際數據存儲中,絕大多數碟片損壞或㐊都是因為保存不當,例如:物理損傷(劃痕,變形,折斷),化學損傷(受潮,在強光下暴露過長時間,介質層氧化,碟片腐蝕,火災損壞,碟片或介質接觸一些物質化學成分發生改變等……)
所以,推薦保存方法:
避光(經常強光特別是日光照射,會加速數據介質層老化)
防潮(光碟不怕水短時間內水洗浸泡都沒事,但是怕長時間潮濕→介質層或表面長霉斑)
避火(塑料與膠基本都怕火,光碟可以被點燃)
恆溫(短時間或持續性溫差變化過大或持續高溫都會損傷盤體壽命)、避免壓折、避免劃傷

說起來很復雜,其實很簡單:
刻錄好數據後,放入不透光密封袋,然後放到不容易被火燒到和重物壓到的乾燥處!

熱點內容
滑板鞋腳本視頻 發布:2025-02-02 09:48:54 瀏覽:432
群暉怎麼玩安卓模擬器 發布:2025-02-02 09:45:23 瀏覽:557
三星安卓12彩蛋怎麼玩 發布:2025-02-02 09:44:39 瀏覽:743
電腦顯示連接伺服器錯誤 發布:2025-02-02 09:24:10 瀏覽:536
瑞芯微開發板編譯 發布:2025-02-02 09:22:54 瀏覽:146
linux虛擬機用gcc編譯時顯示錯誤 發布:2025-02-02 09:14:01 瀏覽:232
java駝峰 發布:2025-02-02 09:13:26 瀏覽:651
魔獸腳本怎麼用 發布:2025-02-02 09:10:28 瀏覽:532
linuxadobe 發布:2025-02-02 09:09:43 瀏覽:212
sql2000資料庫連接 發布:2025-02-02 09:09:43 瀏覽: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