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儲技術有
A. 信息存儲技術的信息存儲技術的三大支柱
磁儲存技術、縮微技術與光碟技術已成為現代信息存儲技術的三大支柱。現代信息存儲技術不僅使信息存儲高密度化,而且使信息存儲與快速檢索結合起來,已成為信息工作發展的基礎。
1.磁存儲技術
磁儲存系統,尤其是硬磁碟存儲系統是當今各類計算機系統的最主要的存儲設備,在信息存儲技術中占據統治地位。
(1)磁儲存介質磁介質都是在帶狀或盤狀的帶基上塗上磁性薄膜製成的,常用的磁存介質有計算機磁帶、計算機磁碟(軟盤、硬碟)、錄音機磁帶、錄像機磁帶等。
(2)磁存的特點
磁能存儲聲音、圖像和熱機械振動等一切可以轉換成電信號的信息,它具有以下一些特點:存儲頻帶寬廣,可以存儲從直流到2兆赫以上的信號;信息能長久保持在磁帶中,可以在需要的時候重放;能同時進行多路信息的存儲:具有改變時基的能力。磁存儲技術被廣泛地應用於科技信息工作,信息服務之中。磁存儲技術為中小文獻信息機構建立較大的資料庫或建立信息管理系統提供了物質基礎,為建立分布式微機信息網路創造了條件。
2.縮微存儲技術
是縮微攝影技術的簡稱,是現代高技術產業之一。縮微存儲是用縮微攝影機採用感光攝影原理,將文件資料縮小拍攝在膠片上,經加工處理後作為信息載體保存起來,供以後拷貝、發行、檢索和閱讀之用。
(1)縮微製品的類型
縮微製品按其類型可分為卷式膠片與片式膠片兩大類。卷式膠片採用16mm和35mm的鹵化銀負片縮微膠卷作為記錄介質,膠卷長一般30.48—60.96m,卷式膠片成本低存儲容量大,安全可靠,適用於存儲率低的大批量資料。片式膠片可分為縮微平片、條片、封套片、開窗卡片等。縮微製品按材料可以分為廟化銀膠片、重氮膠片、微泡膠片三種。鹵化銀膠片是將含有感光溴化銀或氯化銀晶粒的乳膠塗在塑料片基上製成的,它是最早,也是目前使用廣泛的膠片,一般用於製作母片。供用戶使用的拷貝片一般採用價格較低的重氯膠片或微泡膠片。
(2)縮微存儲技術的特點
20世紀70年代以來,縮微技術發展很快,應用相當廣泛。其特點有:縮微品的信息存儲量大,存儲密度高:縮微品體積小、重量輕,可以節省大量的存儲空間,需要的存儲設備較少;縮微品成本低價格便宜:縮微品保存期長,在長溫下可以保存50年,在適當的溫度下可以保存100年以上;縮微品忠實於原件不易出差錯;採用縮微技術儲存信息,可以將非統一規格的原始文件規格化、標准化,便於管理,便於計算機檢索。
(3)縮徽技術的應用縮微技術最引入注目的就是它與微電子、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相結合而產生的許多性能優異的新技術和新設備。把微電子和復印技術與傳統的縮微閱讀器相結合,可以生成自動檢索的閱讀復印機:COM技術能將計算機輸出的二進制信息轉換成人讀縮微影像,並直接把它們記錄在縮微片上;CIM技術能將計算機輸出的人讀影像資料轉換成計算機可讀二進制信息介質,從而擴大縮微品的應用范圍:CIR是一種能將計算機、縮微品和紙三者的長處融為一體的影像資料自動管理系統;CAR具有在一分鍾內從一百萬頁以上的資料中檢索出任意一頁的能力;視頻縮微系統是由縮微、視頻和計算機三種技術結合在一起生成的影像資料全文存儲檢索系統,從中找出任意一頁原文文獻只需14秒;縮微技術與光碟技術相結合能生成復合系統。
3.光碟存儲技術
光碟是用激光束在光記錄介質上寫入與讀出信息的高密度數據存儲載體,它既可以存儲音頻信息,又可以存儲視頻(圖像、色彩、全文信息)信息,還可以用計算機存儲與檢索。
(1)光碟的種類
光碟產品的種類比較多,按其讀寫數據的性能可分為以下種類:一是只讀式光碟(CD—ROM)已成為存放永久性多媒體信息的理想介質。二是一次寫入光碟WORM),也稱追記型光碟。用戶可根據自己的需要自由地進行記錄,但記錄的信息無法抹去。WORM的存儲系統由WORM光碟、光碟驅動器、計算機、文件掃描器、高解析度顯示器、磁帶或磁碟驅動器、列印機、軟體等部分組成。三是可擦重寫光碟,這種光碟在寫入信息之後,還可以擦掉重寫新的信息。用於這類光碟的介質有晶相結構可變化的記錄介質和磁光記錄介質等。
(2)光碟技術的應用
在信息工作中,可以利用光碟技術建立多功能多形式的資料庫,如建立二次文獻資料庫、專利文獻資料庫、聲像資料資料庫等:在信息檢索中,用CD—ROM信息檢索系統檢索信息,可反復練習、反復修改檢索策略,直到檢索結果滿意為止。利用光碟可以促進聯機檢索的發展,可以建立分布式的原文提供系統,節省通信費用,取得較好的經濟效果。咨詢服務人員也可以利用各類光碟資料庫系統向用戶提供多種信息檢索與快速優質的咨詢服務。
B. 大數據的安全存儲採用什麼技術
基於雲計算架構的大數據,數據的存儲和操作都是以服務的形式提供。目前,大數據的安全存儲採用虛擬化海量存儲技術來存儲數據資源,涉及數據傳輸、隔離、恢復等問題。解決大數據的安全存儲,一是數據加密。在大數據安全服務的設計中,大數據可以按照數據安全存儲的需求,被存儲在數據集的任何存儲空敏棗間,通過SSL(SecureSocketsLayer,安全套接層協議層)加密,實現數據集的節點和應用程序之間移動保護大數據。在大數據的傳輸服務過程中,加密為數據流的上傳與下載提供有效的保護。應用隱私保護和外包數據計算,屏蔽網橋悔拆絡攻擊。目前,PGP和TrueCrypt等程前亂序都提供了強大的加密功能。二是分離密鑰和加密數據。使用加密把數據使用與數據保管分離,把密鑰與要保護的數據隔離開。同時,定義產生、存儲、備份、恢復等密鑰管理生命周期。三是使用過濾器。通過過濾器的監控,一旦發現數據離開了用戶的網路,就自動阻止數據的再次傳輸。四是數據備份。通過系統容災、敏感信息集中管控和數據管理等產品,實現端對端的數據保護,確保大數據損壞情況下有備無患和安全管控。
更多關於大數據的安全存儲採用什麼技術,進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d6a03e1615838691.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C. 主流市場的6大存儲技術有哪些特點
主流市場的6大存儲技術特點如下:
1、掩膜rom,掩膜rom也稱固定rom,它是由廠家編好程序,寫入rom供用戶使用,用戶不能更改內部程序,其特點是價格便宜。
2、可編程的只讀存儲器prom,內容可由用戶根據自己所編程序一次性寫入,一旦寫入只能讀出,不能再進行更改,這類存儲器現在也稱為otp。
3、可改寫的只讀存儲器eprom。前兩種rom只能進行一次性寫入,用戶較少使用目前較為流行的rom晶元為eprom,內容可通過紫外線照射而徹底擦除。拆除後又可重新寫入。
4、可電改寫只讀存儲器eeprom可用電的方式寫入和清除其內容,其編程電壓和清除電壓均與微機CPU的武威工作電壓相同,不需另外加電壓
5、隨機存儲器。
6、可現場改寫的非易失性存儲器。
D. 名詞解釋:存儲技術
卡片式存儲設備
卡片式存儲設備算來算去只有幾種,而且都是利用半導體技術來儲存資料。存儲卡的原理和RAM一樣,區別只在於是否使用「Volatile"或「Non-volatile"(後者在沒有電源時,存儲設備內的資料也能永久保存)技術。
卡片式存儲器的應用領域有:
1.數字相機 要算使用存儲卡最多的IT產品,數字相機絕對是頭一個。由於數字相機需要有一定的容量來儲存相片,而且質量越高的相片要求越大的容量,所以數字相機足以保障存儲卡有一定的市場。
2.MP3隨身聽網際網路使MP3音樂垂手可得,也使MP3隨身聽有可能取代MD或CD隨身聽。而MP3隨身聽想要保存MP3歌曲文件,辦法就是使用存儲卡。通常,一部MP3隨身聽內置的是32MB的存儲卡(只能存放約10首歌曲),消費者往往會多買一張64MB的存儲卡來保存歌曲。這樣就會增大存儲卡的銷售。
8mm磁帶
8mm磁帶:是一種由Exabyte公司開發、適合於大中型網路和多用戶系統的大容量磁帶。8mm磁帶驅動器也採用螺旋掃描技術,而且磁帶較寬,因而存儲容量極高,一盒磁帶的最高容量可達150GB
存儲卡
這里說的存儲卡是用來儲存數據資料並且可以在電腦上使用的數據存儲卡!
1.CF卡CF卡是最早推出的存儲卡,也是大家都比較青睞的存儲卡。CF卡得以普及的原因很多,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物美價廉。比起其他數碼存儲卡,CF卡單位容量的存儲成本差不多是最低的,速度也比較快,而且大容量的CF卡比較容易買到。
我們可以接觸的到CF卡分為CFType I/CF Type II兩種類型。由於CF存儲卡的插槽可以向下兼容,因此TypeII插槽既可以使CF TypeII卡又可以使用CFType I卡;而Type I插槽則只能使用CFType I卡,而不能使用CFType II卡,朋友們在選購和使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2.SD卡 SD卡體積小巧,廣泛應用在數碼相機上,是由日本的松下公司、東芝公司和SanDisk公司共同開發的一種全新的存儲卡產品,最大的特點就是通過加密功能,保證數據資料的安全保密。SD卡在外形上同MultiMedia Card卡保持一致,並且兼容MMC卡介面規范。不過注意的是,在某些產品例如手機上,SD卡和MMS卡是不能兼容的。SD 卡在售價方面要高於同容量的MultiMedia Card卡。
3.MS卡在5年前,索尼公司生產了它自己的快閃記憶體記憶卡,就是記憶棒—MemoryStick。其應用於索尼公司出的數碼產品,掌上電腦、MP3、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等等數碼設備。由Memory Stick所衍生出來的Memory Stick PRO和Memory Stick DUO也是索尼記憶棒向高容量和小體積發展的產物。
4.SM卡SM卡最早是由東芝公司推出的,它僅僅是將存儲晶元封裝起來,自身不包含控制電路,所有的讀寫操作安全依賴於使用它的設備。盡管由於結構簡單可以做得很薄,在便攜性方面優於CF卡,但兼容性差是其致命之傷,一張SM卡一旦在MP3播放器上使用過,數碼相機就可能不能再讀寫。其市場表現已呈龍鍾之態,不會再有更多新的設備支持它。
5.MMC卡MMC卡是由Sandisk和西門子於1997年聯手推出的,它普及還沾了點SD卡的光。後來推出的SD卡標准中保留了設備對MMC卡的兼容,就是說雖然使用MMC卡的設備無法使用SD卡,而使用SD卡的設備卻可以毫無障礙地使用MMC卡,在某些時候使得MMC順利成為SD卡的代替品。MMC卡的大小和SD基本一樣,比SD卡要薄一點,不過在讀取速度上還是SD強。因此價格也是MMC比較便宜。
6.xD圖像卡xD圖像卡是繼上面幾種存儲卡而後生的存儲卡產品,是由富士膠卷和奧林巴斯光學工業為SM卡的後續產品成功開發的產品。它的特點是集體積更小、容量更大於一身,xD圖像卡設計只有一張郵票那麼大,未來圖像存儲能力高達令人驚嘆的8GB。
數字線性磁帶
DLT(Digital Linear Tape,數字線性磁帶)源於1/2英寸磁帶機,它出現很早,主要用於數據的實時採集。DLT每盒容量高達40GB以上,成本較低,主要定位於中、高級的伺服器市場與磁帶庫系統。
先進的智能型磁帶
AIT(先進的智能型磁帶)是SONY公司在快速訪問高密度磁帶錄制技術方面的最新創新,現已成為磁帶機工業標准。AIT使用一種磁帶盒上含有記憶體晶片的磁帶,通過在微型晶片上記錄磁帶上文件的位置,大大減少了存取時間。
數字音頻磁帶
ST(Digital Audio Tape:數字音頻磁帶)磁帶:該磁帶寬為0.15英寸(4mm),又叫4毫米磁帶。ST磁帶盒較小,體積僅為73mm×54mm×10.5mm,比一般錄音機磁帶盒還小。但由於該磁帶存儲系統採用了螺旋掃描技術,使得該磁帶具有很高的存儲容量。
差分備份
差分備份(Differential Backup) 就是每次備份的數據是相對於上一次全備份之後新增加的和修改過的數據。差分備份無需每天都做系統完全備份,因此備份所需時間短,並節省磁帶空間,它的災難恢復也很方便,系統管理員只需兩盤磁帶,即系統全備份的磁帶與發生災難前一天的備份磁帶,就可以將系統完全恢復。
映像備份
映像備份(Image copies)不壓縮、不打包、直接COPY獨立文件(數據文件、歸檔日誌、控制文件),類似操作系統級的文件備份。而且只能COPY到磁碟,不能到磁帶。
差異備份
復制自上一次普通備份或增量備份以來被創建或更改的文件的備份。它不將文件標記為已經備份(換句話說,沒有清除存檔屬性)。如果您要執行普通備份和差異備份的組合,則還原文件和文件夾將需要上次已執行過普通備份和差異備份。
SAN
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儲區域網路)一類專門用於提供企業商務數據或運營商數據的存儲和備份管理的網路。因為是基於網路化的存儲,SAN比傳統的存儲和備份技術擁有更大的容量和更強的性能。通過專門的存儲管理軟體,可以直接在SAN里的大型主機、伺服器或其它服務端電腦上添加硬碟和磁帶設備。現在大多數的SAN是基於光纖信道交換機和集線器的。通常SAN被配置成網路的後端部分,存在於數據中心或者伺服器場之後
Failover(故障恢復
Failover(故障恢復):功能相當的系統組件替代故障組件的一種自動替代系統。經常使用於連接到相同存儲設備和主機計算機的智能控制器。如果其中之一的控制器故障,故障恢復開始啟用,其他正常的控制器將負擔其I/O工作。
備份記錄
備份記錄(plicated record)文件記錄的復製品。保存在文件庫中,與原文件分開存放,是為了防止關鍵性文件或數據丟失而備制的。也稱復制記錄。
備份集
備份集(Backup sets)顧名思義就是一次備份的集合,它包含本次備份的所有備份片。一個備份集根據備份的類型不同,可能構成一個完全備份或增量備份。
Backup(備份)
Backup(備份):存儲在非易失性存儲介質上的數據集合,這些數據用來進行原始數據丟失或者不可訪問條件下的數據恢復。為了保證恢復時備份的可用性,備份必須一致性狀態下通過拷貝原始數據來實現。
容錯
容錯:系統在其某一組件故障時仍繼續正常工作的功能。容錯功能一般通過冗餘組件設計來實現。
iSCSI
iSCSI:連接到一個TCP/IP網路的直接定址的存儲庫,通過塊I/O SCSI指令對其進行訪問。ISCSI是一種基於開放的工業標准,通過它可以用TCP/IP對SCSI(小型計算機系統介面--一種數據傳輸的公共協議)指令進行封裝,這樣就可以使這些指令能夠通過基於IP(乙太網或千兆位乙太網)「網路」進行傳輸。這一標準的目的是允許使用現有的乙太網網路傳輸SCSI指令和數據,而這一過程完全不依賴於地點。對這一產品的另外一種描述是,它是連接到TCP/IP網路的存儲,但可以使用與DAS和SAN存儲一樣的I/O指令對其進行訪問。
E. 雲存儲數據中心常用的網路存儲技術有哪些
直連式存儲、網路存儲設備和存儲網路。
一切以客戶的需求為出發點。傳統存儲以文件系統為典型代表,但是隨著數據爆炸性增長,傳統文件系統已經無法滿足對存儲系統的容量、性能等需求,因此,雲存儲應運而生。
雲存儲最大的特點是數據被集中存儲在數據中心,公有雲存儲將客戶數據存放在公有雲服務商數據中心,而私有雲存儲則是將公有雲存儲能力私有化部署在客戶自身的數據中心。
原則就是要盡可能把實際的物理介質索引,存儲的資料庫,數據存儲的磁碟抽象出來,在上層具有一個可拓展,可遷移的邏輯單元,當然對象存儲系統之間差異也很大,從潮流上看,基本都摒棄了索引的中心化存儲方案,在定址方面也各有各的花招。
雲計算關鍵技術雲計算是分布式處理、並行計算和網格計算等概念的發展和商業實現,其技術實質是計算、存儲、伺服器、應用軟體等IT軟硬體資源的虛擬化,雲計算在虛擬化、數據存儲、數據管理、編程模式等方面具有自身獨特的技術。
F. 存儲技術的分類
網路存儲技術(NetworkStorageTechnologies)是基於數據存儲的一種通用網路術語。網路存儲結構大致分為3種:直連式存儲(DirectAttachedStorage,DAS)、網路存儲設備(NetworkAttachedStorage,NAS)和存儲網路(StorageAreaNetwork,SAN)。
1.DAS
DAS是一種直接與主機系統相連接的存儲設備,如作為伺服器的計算機內部硬體驅動。到目前為止,DAS仍是計算機系統中最常用的數據存儲方法。DAS英文全稱是DirectAttachedStorage,中文翻譯成「直接附加存儲」。顧名思義,在這種方式中,存儲設備是通過電纜(通常是SCSI介面電纜)直接連接到伺服器的。I/O(輸入/輸出)請求直接發送到存儲設備。DAS也可稱為伺服器附加存儲(Server-AttachedStorage,SAS)。它依賴於伺服器,其本身是硬體的堆疊,不帶有任何存儲操作系統。
2.NAS
NAS的中文意思是「網路附加存儲」。按字面意思簡單地理解就是連接在網路上,具備資料存儲功能的裝置,因此也稱為「網路存儲器」或者「網路磁碟陣列」。從結構上講,NAS是功能單一的精簡型計算機,因此在架構上不像個人計算機那麼復雜,在外觀上就像家電產品,只需電源與簡單的控制鈕。
NAS是一種專業的網路文件存儲及文件備份設備,它是基於LAN(區域網)的,按照TCP/IP協議進行通信,以文件的I/O方式進行數據傳輸。在LAN環境下,NAS已經完全可以實現異構平台之間的數據級共享,比如NT、Unix等平台的共享。
一個NAS系統包括處理器、文件服務管理模塊和多個硬碟驅動器(用於數據的存儲)。NAS可以應用在任何網路環境當中。主伺服器和客戶端可以非常方便地在NAS上存取任意格式的文件,包括SMB格式(Windows)、NFS格式(Unix,Linux)和CIFS(CommonInternetFileSystem)格式等。
3.SAN
SAN是指存儲設備相互連接且與一台伺服器或一個伺服器群相連的網路。其中的伺服器用作SAN的接入點。在有些配置中,SAN也與網路相連。SAN將特殊交換機當作連接設備,這些特殊交換機看起來很像常規的乙太網絡交換機,是SAN中的連通點。SAN使得在各自網路上實現相互通信成為可能,同時帶來了很多有利條件。
具體來說,SAN是一種通過光纖集線器、光纖路由器、光纖交換機等連接設備將磁碟陣列、磁帶等存儲設備與相關伺服器連接起來的高速專用子網。SAN由3個基本的組件構成:介面(如SCSI、光纖通道、ESCON等)、連接設備(交換設備、網關、路由器、集線器等)和通信控制協議(如IP和SCSI等)。這3個組件再加上附加的存儲設備和獨立的SAN伺服器,就構成一個SAN系統。SAN提供一個專用的、高可靠性的基於光通道的存儲網路,SAN允許獨立地增加存儲容量,也使得管理及集中控制(特別是對於全部存儲設備都集群在一起的時候)更加簡化。而且,光纖介面提供了10km的連接長度,這使得物理上分離的遠距離存儲變得更容易。
G. 目前有哪些主流存儲技術
1、直接附加存儲(DAS)
特點是:硬體的堆疊,存儲操作依賴於伺服器,不帶有存儲操作系統。應用環境特殊。數據處理和傳輸能力較低;伺服器出現宕機時,波及到存儲數據,使其無法使用。
2、網路附加存儲(NAS)
通過網路介面與網路直接相連,訪問。存儲設備類似於專用的文件伺服器,提供文件系統功能,降低設備的成本。優化了系統硬軟體體系結構。以數據為中心,存儲設備與伺服器分離,其存儲設備在功能上完全獨立。支持多種TCPIP網路協議。
3、存儲區域網路SAN
通過專用交換機將磁碟陣列與伺服器連接。採用塊(block)級別存儲最大特點是將存儲設備從做乙太網中分離了出來,成為獨立的存儲區域網路SAN的系統結構。
(7)存儲技術有擴展閱讀:
有效利用網路存儲技術是任何數據存儲管理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僅僅依靠硬碟、JBOD和其它類型的本地存儲是不足以保護關鍵業務數據的完整性的,網路存儲在這個時候真正顯示出巨大的威力,它不僅可以容納由伺服器產生的業務數據,還可以容納由PC端產生的數據,並為數據提供良好的保護。
許多網路存儲廠商都提供了合作夥伴計劃,包括惠普、EMC、戴爾、IBM和NetApp等公司,但最重要的是要了解組成存儲網路的每一種技術,如NAS網關,光纖通道SAN,RAID陣列等。
H. 信息存儲信息存儲技術有哪些
信息存儲技術是指跨越時間保存信息的技術,主要包括數據壓縮技術(磁存儲技術為主)、縮微存儲技術、光碟存儲技術等。
I. 大數據存儲技術都有哪些
1. 數據採集:在大數據的生命周期中,數據採集是第一個環節。按照MapRece應用系統的分類,大數據採集主要來自四個來源:管理信息系統、web信息系統、物理信息系統和科學實驗系統。
2. 數據訪問:大數據的存儲和刪除採用不同的技術路線,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類主要面向大規模結構化數據。第二類主要面向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第三類是面對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混合大數據,
3。基礎設施:雲存儲、分布式文件存儲等。數據處理:對於收集到的不同數據集,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構和模式,如文件、XML樹、關系表等,表現出數據的異構性。對於多個異構數據集,需要進行進一步的集成或集成處理。在對不同數據集的數據進行收集、排序、清理和轉換後,生成一個新的數據集,為後續的查詢和分析處理提供統一的數據視圖。
5. 統計分析:假設檢驗、顯著性檢驗、差異分析、相關分析、t檢驗、方差分析、卡方分析、偏相關分析、距離分析、回歸分析、簡單回歸分析、多元回歸分析、逐步回歸、回歸預測、殘差分析,嶺回歸、logistic回歸、曲線估計、因子分析、聚類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介紹了聚類分析、因子分析、快速聚類與聚類、判別分析、對應分析等方法,多元對應分析(最優尺度分析)、bootstrap技術等。
6. 數據挖掘:目前需要改進現有的數據挖掘和機器學習技術;開發數據網路挖掘、特殊群挖掘、圖挖掘等新的數據挖掘技術;突破基於對象的數據連接、相似性連接等大數據融合技術;突破面向領域的大數據挖掘技術如用戶興趣分析、網路行為分析、情感語義分析等挖掘技術。
7. 模型預測:預測模型、機器學習、建模與模擬。
8. 結果:雲計算、標簽雲、關系圖等。
關於大數據存儲技術都有哪些,青藤小編就和您分享到這里了。如果您對大數據工程有濃厚的興趣,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為您提供幫助。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於數據分析師、大數據工程師的技巧及素材等內容,可以點擊本站的其他文章進行學習。